-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 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标准号:
HJ/T 417-2007
标准名称: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12-29 -
实施日期:
2008-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8.82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对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写代码;本标准只规定环境信息分类的基本框架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采集、交换、加工、使用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HJ/T417-2007

部分标准内容: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e(发布)
2007-12-29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8-02-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原则..·
5分类方法.·
6环境信息编码
7环境信息类别与代码表
.+........
.............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障环境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有序开展,统一环境信息分类与编码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写代码;本标准只规定环境信息分类的基本框架和代码。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29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I
1适用范围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对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写代码:本标准只规定环境信息分类的基本框架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采集、交换、加工、使用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7027
HJ/T416
3术语和定义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环境信息术语
GB/T10113和HJ/T416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环境信息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指令和信号等,以及其相关动态变化信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影像和声音等各种表达形式。3.2
环境信息分类
根据环境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的过程。通过分类可以为环境信息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有利于管理和使用信息3.3
组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又称类。3.4
分类体系
分类后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类目的整体。3.5
环境信息代码
表示环境信息类目的一个或一组字符。3.6
环境信息编码
在环境信息分类的基础上,给环境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3.7
代码表
对环境信息进行分类后的表现形式。是将同一主题从大类到子类,按照逻辑系统逐级展开。本标准中的代码表主要包括一至四级类目的代码、类目名称和备注等。1
4分类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按照环境信息最稳定的属性及其中存在的逻辑关联作为信息分类的依据,并考虑环境信息的特征与发展。
4.2实用性原则
环境信息随着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因此,在进行分类时,类目设置要全面、实用,受关注的、重要的环境信息作为一级类目列出,突出重点、检索方便。4.3稳定性原则
分类时,结合我国多年来环境信息工作积累的成果,并考虑一些部门正在采用的分类与编码。4.4可扩展性原则
在类目的扩展上预留空间,保证分类体系有一定弹性,可在本分类体系上进行延拓细化。在保持分类体系的前提下,允许在最后一级分类下制定适用的分类细则。4.5兼容性原则
与国内已有的相关信息分类标准相协调,保持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同时也与相关国际标准相符。
4.6针对性原则
为了方便查找,对一些重要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类目单独列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5分类方法
5.1基本方法
本标准中的基本分类方法遵循GB/T7027规定和要求。5.2环境信息分类方法
环境信息,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使用的环境管理信息,具有层次分明、隶属关系明确等特点,适宜采用线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环境信息,宜采用面分类方法。本分类采用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补充的混合分类法。级类自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活动的系统过程考虑,以环境保护、管理、研究对象和活动为主线进行分类。下位类目则从环境要素、产业活动、制度设定、机构设置等角度分类。6环境信息编码
6.1编码原则
6.1.1唯一性
在一个分类体系中,每一个环境信息类目仅有一个代码,二个代码仅表示一个环境信息类目。6.1.2合理性
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6.1.3可扩充性
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6.1.4简明性
代码结构尽量简明,长度尽量短,以节省机器存贮空间和降低代码的出错率。6.1.5稳定性
环境信息类目的代码一经确定,应保持不变。6.1.6无含义性
环境信息分类代码中的每一位数字不表示任何与环境信息相关的特定信息。6.1.7规范性
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统一。6.2编码方法
编码基本方法遵循GB/T7027的规定和要求,环境信息的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为主体,每层中则采用顺序码。其中,层次码依据编码对象的分类层级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次相对应;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级由高至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级代码,右端为最低层级代码:采用固定递增格式。顺序码采用递增的数字码。6.3代码组成
代码表中的类目层次最多到四级,即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和四级类目。类目层次可根据发展需要增加。
类目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代码均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01-99。一级类目代码由第层代码组成,二级及以上类目代码由上位类代码加本层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口
第N层代码
第四层代码
第三层代码
第二层代码
第一层代码
7环境信息类别与代码表
7.1二级类目表
代码结构图
表1列出了环境信息一、二级类目的名称、代码及对应的备注。表1
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质量数据
环境质量报告
其他环境质量信息
生态环境信息
自然生态
农村生态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其他生态环境信息
类目名称
环境信息二级类目表
指通过监测、调查等获取的基础数据指对环境质量基础数据整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包括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及其整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表1(续)
污染源信息
类目名称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施工工地污染源
服务业污染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环境污染危险源信息
污染物信息
其他污染源信息
环境管理业务信息
规划计划
环境管理制度
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
监测/检测管理
环境监察
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诉讼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专业人才管理认证
环境公众参与
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信息管理
其他环境管理业务信息
环境科技及其管理信息
环境科技信息
环境科技管理
环境认证管理
其他环境科技信息
环境保护产业信息
环境保护产品信息
环境保护产业项目
环境保护产业组织
环境保护技术转化与推广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表1(续)
包括污染源基本信息、生产状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等信息
包括污染源监测/调查/分析报告等信息包括内源(如底泥等)、水土流失、大气输移等形成的污染源,以及入河/湖/库/海排污口和其他污染源信息包括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污染预防)、污染防治及其他相关信息
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核与辐射污染事故及应急管理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过程产生的信息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表》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包括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等
类目名称
环境保护产业园区
环境保护产业服务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
环境保护计量认证
环境保护检测机构认可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其他环境保护产业信息
环境政务管理信息
机构人事管理
文档管理
日常政务信息
政务督查
资产管理
个人办公
会议管理
财务管理
值班管理
党建管理
纪检监督
保密工作管理
接待管理
后勤管理
其他环境政务管理信息
环境政策法规标准
环境政策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环境政策法规标准
环境保护相关信息
自然环境信息
社会经济信息
其他环境保护相关信息
其他环境信息
四级类目表
表1(续)
指非规划相关的财务管理,涉及财务核算、资金收支财务信息和财务监督等环节,包括收费项目、标准、依据、范围、程序等内容
注:此类目下的信息为环保系统以外的部门直接采集的信息
表2列出了环境信息的所有四级类目的名称和代码及对应的备注。5
010101
01010101
01010102
01010103
01010104
01010105
01010199
010102
01010201
01010202
01010203
01010299
010103
01010301
01010302
01010303
01010304
01010305
01010399
010105
01010501
01010502
01010503
01010504
01010599
010106
01010601
01010602
01010603
01010699
010107
01010701
01010702
01010703
01010704
01010799
010199
一/二/三级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功能区划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
其他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信息四级类目表
四级类目名称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Ⅱ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Ⅲ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V类区Www.bzxZ.net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V类区
其他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其他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0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1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2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3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4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其他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其他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
其他生态功能区划
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三级保护区
一般饮用水源地
其他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
表2(续)
包含了劣V类区
010201
01020101
01020102
01020103
01020104
01020105
01020199
010202
01020201
01020202
01020203
01020204
01020299
010203
01020301
01020302
01020303
01020304
01020399
010205
01020501
01020502
01020503
01020504
01020505
01020506
01020507
01020599
010206
01020601
/二/三级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数据
水环境质量数据
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声环境质量数据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辐射环境质量数据
四级类目名称
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
地下水环境质量数据
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数据
底泥及沉淀物环境质量数据
海洋环境质量数据
其他水环境质量数据
气态污染物数据
降水数据
颗粒物数据
臭氧层和温室气体数据
其他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数据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数据
工业区声环境质量数据
道路交通线周边区域声环境
质量数据
其他声环境质量数据
土壤环境背景数据
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牧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建筑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采矿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
垃圾堆放区/填埋场土壤环境
质量数据
其他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电离辐射数据
指通过监测、调查等
获取的基础数据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
环境质量数据
包括一般降水数据和
酸雨数据
包括降尘、飘尘等各
种直径颗粒物数据和
沙尘、机动车尾气排
放的颗粒物、工业粉
尘等不同来源颗粒物
01020602
01020699
010299
010301
010302
010303
010304
010305
010306
010307
010308
010309
010310
010311
010312
010313
010399
020101
02010101
02010102
02010199
020102
020103
02010301
02010302
02010399
020104
02010401
02010402
02010499
020105
一/二/三级类目名称
其他环境质量数据
环境质量报告
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白皮书
环境年鉴
环境质量报告书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要素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日报
环境监测公报
环境监测年报/季报/月报
环境监测简报
污染事故应急环境监测快报
环境监测年鉴
环境背景值
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其他环境质量信息
生态环境信息
自然生态
土壤生态
草原和草甸生态
森林生态
荒漠生态
水域生态
表2(续)
四级类目名称
电磁辐射数据
其他辐射环境质量数据
土地开发
污染土壤净化与修复
其他土壤生态
天然林
人工林
其他森林生态
其他荒漠生态
指对环境质量基础数
据整理、分析和评价
的结果
包括其他时间尺度的
监测报表(如半年报、
双月报等)
包括生态环境的基础
数据及其整理、分析
和评价的结果(如生
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e(发布)
2007-12-29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8-02-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原则..·
5分类方法.·
6环境信息编码
7环境信息类别与代码表
.+........
.............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障环境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有序开展,统一环境信息分类与编码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写代码;本标准只规定环境信息分类的基本框架和代码。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29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I
1适用范围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对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写代码:本标准只规定环境信息分类的基本框架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采集、交换、加工、使用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7027
HJ/T416
3术语和定义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环境信息术语
GB/T10113和HJ/T416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环境信息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指令和信号等,以及其相关动态变化信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影像和声音等各种表达形式。3.2
环境信息分类
根据环境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的过程。通过分类可以为环境信息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有利于管理和使用信息3.3
组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又称类。3.4
分类体系
分类后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类目的整体。3.5
环境信息代码
表示环境信息类目的一个或一组字符。3.6
环境信息编码
在环境信息分类的基础上,给环境信息赋予代码的过程。3.7
代码表
对环境信息进行分类后的表现形式。是将同一主题从大类到子类,按照逻辑系统逐级展开。本标准中的代码表主要包括一至四级类目的代码、类目名称和备注等。1
4分类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按照环境信息最稳定的属性及其中存在的逻辑关联作为信息分类的依据,并考虑环境信息的特征与发展。
4.2实用性原则
环境信息随着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因此,在进行分类时,类目设置要全面、实用,受关注的、重要的环境信息作为一级类目列出,突出重点、检索方便。4.3稳定性原则
分类时,结合我国多年来环境信息工作积累的成果,并考虑一些部门正在采用的分类与编码。4.4可扩展性原则
在类目的扩展上预留空间,保证分类体系有一定弹性,可在本分类体系上进行延拓细化。在保持分类体系的前提下,允许在最后一级分类下制定适用的分类细则。4.5兼容性原则
与国内已有的相关信息分类标准相协调,保持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同时也与相关国际标准相符。
4.6针对性原则
为了方便查找,对一些重要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类目单独列出,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5分类方法
5.1基本方法
本标准中的基本分类方法遵循GB/T7027规定和要求。5.2环境信息分类方法
环境信息,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使用的环境管理信息,具有层次分明、隶属关系明确等特点,适宜采用线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环境信息,宜采用面分类方法。本分类采用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补充的混合分类法。级类自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活动的系统过程考虑,以环境保护、管理、研究对象和活动为主线进行分类。下位类目则从环境要素、产业活动、制度设定、机构设置等角度分类。6环境信息编码
6.1编码原则
6.1.1唯一性
在一个分类体系中,每一个环境信息类目仅有一个代码,二个代码仅表示一个环境信息类目。6.1.2合理性
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6.1.3可扩充性
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6.1.4简明性
代码结构尽量简明,长度尽量短,以节省机器存贮空间和降低代码的出错率。6.1.5稳定性
环境信息类目的代码一经确定,应保持不变。6.1.6无含义性
环境信息分类代码中的每一位数字不表示任何与环境信息相关的特定信息。6.1.7规范性
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统一。6.2编码方法
编码基本方法遵循GB/T7027的规定和要求,环境信息的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为主体,每层中则采用顺序码。其中,层次码依据编码对象的分类层级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次相对应;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级由高至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级代码,右端为最低层级代码:采用固定递增格式。顺序码采用递增的数字码。6.3代码组成
代码表中的类目层次最多到四级,即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和四级类目。类目层次可根据发展需要增加。
类目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代码均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01-99。一级类目代码由第层代码组成,二级及以上类目代码由上位类代码加本层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口
第N层代码
第四层代码
第三层代码
第二层代码
第一层代码
7环境信息类别与代码表
7.1二级类目表
代码结构图
表1列出了环境信息一、二级类目的名称、代码及对应的备注。表1
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质量数据
环境质量报告
其他环境质量信息
生态环境信息
自然生态
农村生态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其他生态环境信息
类目名称
环境信息二级类目表
指通过监测、调查等获取的基础数据指对环境质量基础数据整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包括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及其整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表1(续)
污染源信息
类目名称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施工工地污染源
服务业污染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环境污染危险源信息
污染物信息
其他污染源信息
环境管理业务信息
规划计划
环境管理制度
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
监测/检测管理
环境监察
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诉讼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专业人才管理认证
环境公众参与
环境宣传教育
环境信息管理
其他环境管理业务信息
环境科技及其管理信息
环境科技信息
环境科技管理
环境认证管理
其他环境科技信息
环境保护产业信息
环境保护产品信息
环境保护产业项目
环境保护产业组织
环境保护技术转化与推广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表1(续)
包括污染源基本信息、生产状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等信息
包括污染源监测/调查/分析报告等信息包括内源(如底泥等)、水土流失、大气输移等形成的污染源,以及入河/湖/库/海排污口和其他污染源信息包括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污染预防)、污染防治及其他相关信息
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核与辐射污染事故及应急管理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过程产生的信息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表》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包括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等
类目名称
环境保护产业园区
环境保护产业服务
环境保护设施运营
环境保护计量认证
环境保护检测机构认可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其他环境保护产业信息
环境政务管理信息
机构人事管理
文档管理
日常政务信息
政务督查
资产管理
个人办公
会议管理
财务管理
值班管理
党建管理
纪检监督
保密工作管理
接待管理
后勤管理
其他环境政务管理信息
环境政策法规标准
环境政策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环境政策法规标准
环境保护相关信息
自然环境信息
社会经济信息
其他环境保护相关信息
其他环境信息
四级类目表
表1(续)
指非规划相关的财务管理,涉及财务核算、资金收支财务信息和财务监督等环节,包括收费项目、标准、依据、范围、程序等内容
注:此类目下的信息为环保系统以外的部门直接采集的信息
表2列出了环境信息的所有四级类目的名称和代码及对应的备注。5
010101
01010101
01010102
01010103
01010104
01010105
01010199
010102
01010201
01010202
01010203
01010299
010103
01010301
01010302
01010303
01010304
01010305
01010399
010105
01010501
01010502
01010503
01010504
01010599
010106
01010601
01010602
01010603
01010699
010107
01010701
01010702
01010703
01010704
01010799
010199
一/二/三级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功能区划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
其他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信息四级类目表
四级类目名称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Ⅱ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ⅢI类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IV类区Www.bzxZ.net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V类区
其他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其他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0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1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2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3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4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
其他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其他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大区
其他生态功能区划
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三级保护区
一般饮用水源地
其他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
表2(续)
包含了劣V类区
010201
01020101
01020102
01020103
01020104
01020105
01020199
010202
01020201
01020202
01020203
01020204
01020299
010203
01020301
01020302
01020303
01020304
01020399
010205
01020501
01020502
01020503
01020504
01020505
01020506
01020507
01020599
010206
01020601
/二/三级类目名称
环境质量数据
水环境质量数据
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声环境质量数据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辐射环境质量数据
四级类目名称
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
地下水环境质量数据
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数据
底泥及沉淀物环境质量数据
海洋环境质量数据
其他水环境质量数据
气态污染物数据
降水数据
颗粒物数据
臭氧层和温室气体数据
其他大气环境质量数据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数据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数据
工业区声环境质量数据
道路交通线周边区域声环境
质量数据
其他声环境质量数据
土壤环境背景数据
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牧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建筑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采矿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
垃圾堆放区/填埋场土壤环境
质量数据
其他土壤环境质量数据
电离辐射数据
指通过监测、调查等
获取的基础数据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
环境质量数据
包括一般降水数据和
酸雨数据
包括降尘、飘尘等各
种直径颗粒物数据和
沙尘、机动车尾气排
放的颗粒物、工业粉
尘等不同来源颗粒物
01020602
01020699
010299
010301
010302
010303
010304
010305
010306
010307
010308
010309
010310
010311
010312
010313
010399
020101
02010101
02010102
02010199
020102
020103
02010301
02010302
02010399
020104
02010401
02010402
02010499
020105
一/二/三级类目名称
其他环境质量数据
环境质量报告
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白皮书
环境年鉴
环境质量报告书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要素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日报
环境监测公报
环境监测年报/季报/月报
环境监测简报
污染事故应急环境监测快报
环境监测年鉴
环境背景值
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其他环境质量信息
生态环境信息
自然生态
土壤生态
草原和草甸生态
森林生态
荒漠生态
水域生态
表2(续)
四级类目名称
电磁辐射数据
其他辐射环境质量数据
土地开发
污染土壤净化与修复
其他土壤生态
天然林
人工林
其他森林生态
其他荒漠生态
指对环境质量基础数
据整理、分析和评价
的结果
包括其他时间尺度的
监测报表(如半年报、
双月报等)
包括生态环境的基础
数据及其整理、分析
和评价的结果(如生
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776-2015 水质 32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HJ/T291-2006 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25.3-2019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 HJ829-2017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HJ/T79-2001 环境保护档案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
- HJ1189——2021 水质28种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2548-2018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竹制品
- HJ/T290-2006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T258-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
- HJ355-2019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运行技术规范
- HJ556-2010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 HJ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HJ650-2013 土壤、沉积物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低分辨质谱法
- HJ819-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 HJ846-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钢铁工业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