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HJ环境保护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07 16:01:50
  • HJ589—202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HJ 589—2021

  • 标准名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7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HJ 589—2021.
1适用范围
HJ 589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应急监测方案、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报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应急监测终止等技术要求。
HJ 589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等的应急监测。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辐射事故、海洋污染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及微生物污染事件、重污染天气等应
对工作的应急监测,相关应急监测工作可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核技术利用、放射性物品运输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设施或活动等原因引发的辐射事故的应急监测执行H 1155相关要求。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应急监测包括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和跟踪监测两个阶段。应急监测终止后进行的后续监测不适用本标准,可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oD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I/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I/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I/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服务平台
HJ1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493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惇采样技术指导
H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1155
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589—2021
代替HJ589—2010
突发环境事
Technical Spcifica ionsforEmergAccidents
测技术规范
Lonitoingin
Environmental
本电子版为正式际准文本
不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1-12-16发布
息服务平
2022-03-01实施
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
污染态势初步判别
应急监测方案..
跟踪监测
应急监测报告.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应急监测终止..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
..........
.............
...i..+....
美发环境
突发环
竞事件
.......
HJ589—2021
息服务平台
HJ589—202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应急监测方案、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报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应急监测终正等技术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HJ589—2010)首次发布于2010年,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原抗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修订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业测、跟踪监测的定义;增加了应急监测启动、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应急监测终止的定义;
增加了突发环境毒件应急
应急监测终止相关内容:
可报告
调整了应急监测
删除了原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利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
付录究
附录B
部生容
本标准由生态环域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
关内容;新增附录
为资料性附录。
染态势初步判划、应急监测方案、跟踪监测、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规范》(HJ:89—200)废止。境监测
制订。
测中心、吉林省吉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H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
位:中
自环境出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C年
本标准自2022年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
己实施。
息服务平台
1适用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21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污染态势初步判别、应急监测方案、跟踪监测、应急监测报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应急监测终止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前、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竟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大气
应急监测。
故、海消污染事件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辐射享
对工作的应急监测
射性废物处理、贮
关核活动发生的核
定执行。重污染
应急监测包括污染
相关应急
和处置计
事故所造
气应工
态势韧
标准,可参照相关技术
规范和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
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
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等的生物及微生物污染事件、重污染天气等应标准技
行。核技术利用、放射性物品运输以及放约应念
HJ1155相关要求。核设施及有
监测执行
文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
作按照国务院《大气污
判别和跟踪监测两
未准进行。
之件真
中的条款。凡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
GB/T8170
HJ/T20
HJ/T55
HJ/T91
HJ/T166
HJ1155
斤版才
数育修约规划与
亏染事件
计划》
应急监
的应对工作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等有关规煤
执行。
叫终止后
进行的后续监测不适用本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日期的引用文
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固大安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大气活柔物牙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地表水利污水术规范
污水监测我术规究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木规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息服务平台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1
HJ589—202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突发环境事件environmentalaccidents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3.2
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ering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至应
响应终
制,而岁不
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前,对污染物、污染物浓度
测。应急监测包括污染态势初步判别跟踪监测两个阶段。3.3
应急监测启动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
污染态势初步判另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范围和污染程度的过程
跟踪监测track
encyma
根据风急组
ninary discriminat
监测的
nonitor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
监测的算
阶段,突发环境事
阶段,指污
化的环境监测
动态变
污染范围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的监启动应监测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令,
ollution situ
污染物和类、监测项目及大致污染生后,确定产
初步判别阶段广至应急向应终止前,开展的确定污突发环境事件固定污九源
n envi onmental accidents
固定场所如工业企业或其他单任由于突发事件,在瞬时或销时间内非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造成对环境污染的源。
突发环境事件移动污染源
vobitelpo
Sourcein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在舜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3.8
采样断面(点)
sampling section (point)
hvironmental accidents
有害污染物,造成对环境污染的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地表水、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样品进行采集的整个剖面(点)。3.9
瞬时样品grabsample
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闻和地点随机采取。
应急监测终止emergencymonitoringtermination当突发环境事件条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终止应急响应,同时终止应急监测。2
4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
4.1及时性
HJ589—2021
接到应急响应指令时,应做好相应记录并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4.2可行性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队伍立即按照相
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总则、组织体系、应急程序、保障措施、附则、附件等部分,具体内容由生态环境监机构根据4.3代表性
才组织管理方式细水
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应尽可能以足够的时空代表性的监测维果,尽快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污染态势初
为工作原则;在跟踪监测
5污染态势初步判别
5.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原则
迅速通过各种渠道
及程度。
2现场调查内容
判别阶
现场调查可包括如下内容:
染物种类、监则项目、大致污染范围及程度动变化信息为工作原则。
初步了解污染台种类、毒染状况及可能的污染范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心要的文气象及地质等参数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名称及排放量,污染物影响范围,周围是否有敏感点,可能向的环境要素及其功能区划等:污染物特性的简要说明;其他相关信息(如盛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现场调查信息表》参属附录A总服务平
5.2污染物和监测项目的确定
5.2.1污染物和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优先选择特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因子作为监测项目,根据污染事件的性质和环培污染状况确认在环境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为污染事牛对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特定项目,并根据污染物性质(自然性、扩散性或活性、毒性、可持续性、生物可降解性或积累性、潜在毒性)及污染趋势,按可行性原则(尽量有监测方法、评价标准或要求)进行确定。5.2.2已知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5.2.2.1根据已知污染物及其可能存在的伴生物质,以及可能在环境中反应生成的衍生污染物或次生3
HJ589—2021
污染物等确定主要监测项目。
5.2.2.2对固定污染源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了解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位置、设备、材料、产品等信息,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品,确定特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5.2.2.3对移动污染源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了解运输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来源、生产或使用单位,同时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品,确定特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5.2.3未知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5.2.3.1可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一些特征及感官判断,如气味、颜色、挥发性、遇水的反应特性、人员或动植物的中寻监测项目。
文应症状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判定特征污染物和5.2.3.2可通过事件现场周围可能产生污染的排放源的生产、这输、
安全及环保记录,初步判定特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5.2.3.3可利用相关区域或流域的环境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车线监测系统等现有仪器设备的监测结果,初步判定特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分析
5.2.3.4可通过现场采档
平台学理场快
式监测仪器、流动式监测
方法的定性结果为检出:
可现场采集样
步采用不问原理的其他
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
品(包批
5.2.4初步判别方法的选用
境事件
为迅速查明突发环
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
可采用检测试纸,
感等多手段监测技术方
快速检测
染物白
快速出
现有的空气自动监法
方法。
测方法:现行实验室分行
当上述分析方法不能满定要幸时,5.3污染范围及程度初步制别
原样品,
利用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特征污染物利监测项目。若现场快速监测行确人。
验室一析,确定特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程度和
范围以及
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
分析大
法进行
测设各
(车载
鉴别、确认。
无人机、无人船)及遥
水质自动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在用的监仪器设备条牛,选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根据现场调查收集的基数据献资料以及分析结果昔助遥属
地理信息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技术方法,必要时可依靠专家大持系,初卡判别突发环竞事件可能影响的时空范围、污染程度。W
6应急监测方案
6.1应急监测方案内容
息服务平
本标准中的应急监测方案指跟踪监测阶段的应急监测方案根据污染态势初步判别结果,编制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突发环境事件概况监测布点及距事发地距离、监测断面(点位)经纬度及示意图、监测频次、监测项目、蓝测方法、评价标准或要求、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报送要求、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安全防护等方面内容。应急监测方案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等要求进行编写,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过程中及时更新调整4
6.2点位布设
6.2.1布点原则
HJ589—2021
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区域为主,同时应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事件发生地周围重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判断污染团(带)位置、反映污染变化趋势、了解应急处置效果。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动态及时更新调整布设点位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采样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大气、土壤和地下水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克)
保能够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同时应考虑对突发环境事件固定污源和移
污染源的应急监测,应银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布设采样断面(点)。6.2.2
的市设
采样断面(点)白
水和废水、空气和废
HJ493、HJ494、HJ197
3采样断面(点)的缅号
HJ/153、HJ/1166个
的布设可参照HJ/T91、HJ91.1、HJ164、20等标准执行。
采样断面(点)应当设置络号。因应急监测方案调整变更采样困面(点)的,在原断面(点)之间
的新设断面(点)应亿序以于
6.3监测频次
编号开
监测频次主要根据场污染状况确定。事依据不同的
后,可适当减少监测频。
取得具有足够时空代表性的监测给果,6.4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设置参照“5.2
6.5应急监测方法
生时,监测频次可适当
曾加,待摸清污染变化规律
体润染状况
力求以最合理的监测频次,
足应急工作要求,又切实可行。污染和测项目的确定
6.5.1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以支撑环境产急处置需求为厂导,根据监测能力、现场条件、方法优缺点等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保障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6.5.2在满足环境应急处置需要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国家或行标准规的监测方法,同一应急阶段尽量统一监测方法。
6.5.3样品不易保存或处于污染追踪阶段时,优先选用现场快速测定方法。采用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测定的结果应在监测报告中注明。对于现场快速测定方法,除了自校准或标准样品测定外亦可采用与不同原理的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确认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6.5.4可利用相关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监测手段。6.6评价标准或要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按照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其5
HJ589—2021
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若所监测项目尚无评价标准,可参考国内外及国际组织的相关评价标准或要求,并在方案和报告中注明。
7跟踪监测
7.1样品采集
7.1.1采样准备及记录
7.1.1.1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万案制定有关采样计划,包括采样人员及分工、采样器材、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必要的简易快速格测器材等艺安时
根据事件规场具体情况制定更详细的采样计划。7.1.1.2采样器材主要包括采样器和样品容器,常见的来样器材材质及洗涤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大气、水、主壤等监测技术规范,
有条件的专门配备一套用于应急监测的来样设备。此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大气或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7.1.1.3现场采样记录应如实记
记录,至少应包括如下信
息:0
人机(船)等新型采样设进行采羊。并
a)采样断面(点)地理信
惠及点位布设图,如有!
断面(点)所在位胃的
和拍照,特别
必要的水文气
主明要栏
象及地厂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等参数、周围环境街
样品数量、空白及平
采样人员及校村
核人员内签名。
采样方法及采
样量的确定
采集舜寸样品,对多个
应急监测通常
目及分析方法确定,采
美量还应满足留样要求
具体采样方法采样量可参
HJ/T55、HJ/T166和HJ/-20等标准扶样品管理
样品管理目的
充分利月常规例行监测表格进行规范采样斤面(点)及
及周围情况进行现场录像
构筑物如建筑物、桥梁等名称:感官特正:
息及样品
平等信息:
新面(点)应在同一时门采样。采样量根据分析项164、HJ493、HJ494、HJ193、HJ194、样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接收、分析、处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7.1.3.2样品标识
样品应以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如可按环境要素或其他方法进行分类,并在样品标签和现场采样记录单上记录相应的唯一性标识。样品标识至少应包含样品编号、采样点位、监测项目采样时间、采样人等信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应用特别标识(如图案、文字)加以注明。7.1.3.3样品保存
除现场测定项目外,对需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样品,根据不同样品的性状和监测项目,应选择合适的存放容器和样品保存方法。尽量避免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对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应急样品,应分类存放,保证安全。6
7.1.3.4样品运送和交接
HJ589—2021
对需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样品,应及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对含有易挥发性的物质或高温不稳定物质的样品,应低温保存运输。样品运输前应将样品容器内、外盖(塞)盖(塞)紧。装箱时应安全分隔以防样品破损和倒翻。每个样品箱内应有相应的样品采样记录单或送样清单,应有专门人员运送样品并填写样品交接记录单。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性状不明的应急监测样品,特别是污染源样品,送样人员在送实验室时应告知接样人员样品的危险性,接样人员同时向实验室人员说明样品的危险性,实验室分析人员在分析时应注意安全。
7.1.3.5样品处置
样品应在保存期内留存,
对含有剧毒或大量有毒、有害化物的样品,特别是污桌源样品,应按相关要求妥善处置。7.2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仪器装备
角定原则
7.2.1.1现场监测仪量器设备的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选用
定量的监测结果,对污
7.2. 1. 2
以便携式、直读式、参数的现场监则仪器为主,要求能够通过定性半快速鉴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售
可根据本地实际和全国环域监测站建设标(器等快速检测仪器设
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化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分标仪等应意监法和大气应急监测车等装备
配置常用的现场监测义器设备,如检测试纸、快要时,配置便携式气相包谱仪、便携式红外光谱仪、用整合便携式车载式监测仪器设备的水质使用后的检测试纸、快速格测管、试剂及废弃物等应按相关要求妥善处置。7.2.2现场监测记录
来确保能息先
应及时进行现场监测记录,
可用日常监测记录表格进行记录,主要包:监测时间、监测断面(点位)、监测断面点位)示意图、必要环境条件、样品类型、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伙婴校准或核之蓝测结果、监测人员及校核人员的签名等,同时记录必要的水文气象及地质等参数。7.3实验室分析
7.3.1样品到达实验室后应及时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开展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样品标识的唯一性。
7.3.2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做好相应原始记录,遇特殊情况和有必要说明的问题,应进行备注。7.4监测结果及数据处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结果可用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监测结果来表示。定性监测结果可用“检出”或“未检出”来表示;半定量监测结果可给出测定结果或测定结果范围;定量监测结果应给出测定结果7
HJ589—2021
并注明其检出限,超出相应评价标准或要求的,还应明确超标倍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数据处理参照相应的分析方法及监测技术规范执行。数据修约规则按照GB/T8170的相关规定执行。
8应急监测报告
8.1报告原则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应急监测报告的结论信息应真实、准确、及时,快违报送。8.2报告形式及内容
8.2.1报告形式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按消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案或应急监测方案要求的形式进行报送。
8.2.2报告内容
内容为应急监测工作的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服告
情况和迁移扩散趋势
染团芬
断特征污染物种类、污
考建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
音编制原刷
式规范。
按应急监测开展时
寸间,可分
监测期间,应急监测组
为应急
门环境应急组织指挥机
后,相关应急监测队伍
应急监测工作
应急监测报告结构利内容总在上分报告附件等4个部分。事上基本情况根况和十划,分斤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判境应急事态研关和应对提出科学合理的参论严谨,
建议合理:要素全面,格
出:结
结报告。
其中,应急监测报告适用于应急监测工作情况:应急监测总结报告系应急监测结束工作开展情汽、监测结论和建议以及监测因
事件性贡、截至报告时的事态、已采取的处置措施以及可能受录响的敏目标等。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应急监测的行动过程和监测工作内容。监测结论和建议再包至当期报告编制时特污染物和主要污染因子在各点位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其他信息分析污案团可位智和范围预测污染扩散趋势和对敏感目标的影响等,以及根,向与境一组组挥机构提出的参考建议,作为编制下一步应急监据监测数据和有关信息的综合研究测方案的依据,符合应急监测终止条性的,可在报告中提出终工建议。监测报告附件主要包括污染趋势图、监测方法表、监测数据表、监测点位图(表)、监测照片特征污染物相关信息(通常只作为首期报告的附件)。
应急监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应急监测总结报告,主要包含事件基本情、应急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和不足、报告附件4个部分的内容。8.3报送范围
按当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或应急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报送。8.4保密及材料归档
应急监测报告及相关材料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密和归档。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HJ 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589—202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热门标准
  • HJ环境保护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