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商检行业标准(SN)】 进出境栽培介质检疫和除害处理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20:54:21
  • SN/T2020-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2020-2007

  • 标准名称:

    进出境栽培介质检疫和除害处理规程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12-24
  • 实施日期:

    2008-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58.80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N/T 2020-2007 进出境栽培介质检疫和除害处理规程 SN/T2020-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020—2007
进出境裁培介质检疫和
除害处理规程
Rules for quarantine and treat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growing medium2007-12-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07-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TKANiKAca
SN/T 2020—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京安、林小琳、何万兴、钟国强、何羽、刘军民、胡晓琼、黄丽萍、曾诚、黎锦荣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
1范围
进出境栽培介质检疫和
除害处理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境栽培介质的抽样、检疫、处理方法和结果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栽培介质的检疫和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SN/T2020—2007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N/T0800.1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SN/T1158—2002进出境植物盆景检疫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检疫批
由一定数量的同一品名、同一发货人和收货人、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自的地的栽培介质所构成的检疫单位。
栽培介质
growingmedium
植物根系在其中生长或能用于此目的的任何物质,其中英文名称参见附录A。4检疫依据
4.1进境检疫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等中国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定中国与贸易国家间签定的双边植物检疫协定、协议、备忘录以及参加国际公约组织应遵守的规定。4.2出境检疫依据
进境国家或地区官方的植物检疫要求中国与贸易国家间签定的双边植物检疫协定、协议、备忘录。贸易合同、信用证等关于植物检疫的条款。4.3检疫要求
4.3.1进境检疫要求
不带有4.1中涉及的有害生物和禁止进境物以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的要求
4.3.2出境检疫要求
不带有进口国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介质不属于进口国禁止进境的种类1
SN/T2020—2007
5检疫准备
5.1单证审核
HiiKANiKAca
办理报检手续时,应提供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发票和装箱单;进境报检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或熏蒸/消毒证书。植物检疫证书上应注明栽培介质经检疫符合中国的检疫要求;如经过除害处理的,证书中需注明除害处理的方法,包括药剂、剂量、处理时间、温度等。5.2技术准备
查阅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资料和技术资料,确定检疫依据和检疫要求。5.3工具准备
准备现场检疫工具,如样品袋、样品标签、放大镜、镀子、指形管、棉塞、白瓷盘、取样铲、单/双套管打样器、白色塑料布、采样凭证和检疫记录等。6现场检疫
6.1货证核查
核查货位、装载容器、唛头标记、栽培介质的种类、产地、数量质量是否与报检相符。6.2环境、工具、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现场周围卫生情况,堆放场地需整洁干净,有防虫条件和防正线虫污染设施:通过肉眼或放天镜检查货物外包装、铺垫材料;对装载栽培介质的运输工具(如:散货船舱、汽车、集装箱)实施登轮、登车、开箱检疫,查看舱箱内外、上下四壁、缝隙边角、铺垫物等,检查有无蜗牛、、螺及其他软体动物、昆虫、杂草(籽)等。如有发现,做初步识别,并收集送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
6.3栽培介质检疫
6.3.1散装堆放的栽培介质
6.3.1.1作检疫批
以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5m,约50m2作为一个检疫批。6.3.1.2扦样
每一个检疫批次,按棋盘式设10个扦样点,每点用双套管扦样器扦取原始样品2kg。6.3.1.3检疫
将扦取的原始样品,放于白色塑料布上,翻开检查,观察有无霉变、蜗牛、、螺及其他软体动物、昆虫、杂草(籽)、植物残体、泥土等。如有发现,做初步识别,并收集送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6.3.1.4制作平均样品
将扦取的原始样品,按SN/T0800.1平均样品的制备方法制取2kg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验。6.3.2袋装栽培介质
6.3.2.1作检疫批
以50t作为一个检疫批。
6.3.2.2倒包检查及取样
每一个检疫批次,按货物堆垛的上、中、下部位,随机抽包,进行现场倒包检查,检疫方法见6.3.1.3倒包检查的数量比例见表1。检查之后,每包分上、中、下部用取样铲取出不少于500g的样品同时,应将倒出栽培介质的包装袋外翻,检查袋内壁、袋角、袋缝等有无隐伏昆虫,并作详细记录。总件数N
2501000N≤2000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2000≤5000
N>5000
6.3.2.3扦样检查及取样
表1抽检数量
抽样件数
SN/T2020—2007
单位为件
用单管扦样器依次对每一个检疫批的每垛进行驼峰曲线扦样,将单管扦样器从包装袋的斜方向插人袋内抽取,每垛任选10袋~15袋,共取出不少于2kg栽培介质。检疫方法见6.3.1.3。6.3.2.4制作平均样品
按6.3.1.4制作平均样品。
6.3.3活体植物携带的栽培介质
6.3.3.1检疫
按照SN/T1158—2002中5.1.3执行,6.3.3.2扦样
按照SN/T1158—2002中5.2.2执行。7实验室检验
7.1准备工作
对现场检疫抽取的样品和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疫鉴定的病、虫、草等标本,实验室根据检疫鉴定要求,准备相关仪器、试剂和记录本等。7.2样品制备
按SN/T0800.1要求,将现场抽取的样品缩分制备检验样品和保留复查样品。7.3昆虫和软体动物检疫
通过形态鉴定、解部鉴定或饲养至成虫鉴定等方法,确定现场检出的昆虫和软体动物种类。7.4植物病原真菌检疫鉴定
通过分离培养法、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鉴定。7.5植物病原细菌检疫鉴定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法、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鉴定7.6线虫的分离鉴定
线虫的分离鉴定按附录B进行。
7.7杂草籽检疫鉴定
根据形态特征直接镜检鉴定。
7.8检疫鉴定报告
对实验室检疫鉴定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结论,出具检疫鉴定结果报告。8结果评定与处置
8.1合格与不合格
根据现场检疫情况和实验室检疫鉴定结果,符合4.1、4.2、4.3规定,评定为合格,否则评定为不合格。
SN/T2020—2007
8.2处置
8.2.1合格处置
8.2.1.1进境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相关证单。8.2.1.2出境的签发《出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和相关检疫单证HiiKAoNiKAca
输人国家或地区要求熏蒸、消毒处理的,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由有资格的处理机构进行熏蒸或热处理,合格后出具《植物检疫证书》和(或)《熏蒸/消毒证书》,8.2.2不合格处置
8.2.2.1进境栽培介质
对需采取熏蒸、热处理等检疫处理措施达到除害处理效果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单》;由有资格的处理机构进行熏蒸消毒或热处理;合格后,签发相关检疫单证。熏蒸、热处理技术指标见附录C。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做退回或销毁处理,签发相关检疫单证。8.2.2.2出境栽培介质
根据检疫要求做除害处理、重新加工等,然后复检·合格的按8.2.1.2条款签发单证。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不准出境9检验检疫监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的栽培介质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和处理过程实施监督管理。10
样品保存
合同规定有索赔期限的,样品保存到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期满为止;合同未规定索赔期限的,出境样品保存6个月,进境样品保存3个月。截获的有害生物需要保存时做成标本,妥善保管。A.1无机栽培介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栽培介质种类
SN/T2020—2007
蛭石、珍珠岩、矿棉、玻璃棉、浮石、片岩、火山岩、砂、炉渣、矿渣、沸石、烧粘土、陶粒、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塑料颗粒、合成海绵等。2有机物的介质
泥炭、泥炭藓、苔藓、树皮、椰壳(糠)、软木、木屑、稻壳、花生壳、甘蔗渣、棉子壳等5
SN/T2020—2007
B.1浮力离心法
B.1.1仪器、试剂
B.1.1.1放大镜(10X~20X)。
B.1.1.2体视显微镜(10X~50×)。B.1.1.3显微镜。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线虫分离检验方法
B. 1.1. 4高
离心机:最大转速4000r/min以上。B. 1. 1.5
离心管:100mL。
天平:感量1/10g。
B. 1. 1. 7
线虫套筛:100目、400目。
B.1.1.810%乳酸。
B. 1. 1. 9
HiiKANiKAca
糖液:取650g蔗糖,加1000mL水煮成蔗糖溶液,待温度降低至约30℃,加进10%乳酸10mL置冰箱内备用
B.1.2线虫分离检验
B.1.2.1将现场取回的栽培介质在样品袋内或瓷盘中混合均匀,每批随机取40g~100g作为室内应检验的样品。
B.1.2.2用天平称取介质20g装入100mL的离心管内,加人70mL自来水,用玻棒搅拌均匀后浸泡6h~24h,再次搅拌均匀离心管中液体,3000r/min离心5min。B.1.2.3倒去上清液,加糖液60mL再次搅匀。B.1.2.42000r/min离心2min,将糖液倒进100目(上筛)和400目(下筛)的套筛内,用自来水将上筛的物质滤到下筛。
B.1.2.5小心地将下筛的筛上物冲洗进小培养血内,收集线虫待检验。B.1.2.6将收集到的线虫移至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发现线虫后进行计数,计算每100g介质平均所含线虫数量。将发现的线虫用挑针挑出,放在显微镜下根据线虫的形态特征鉴定线虫种类。注:因每批介质必需检验40g100g,所以需作2次~5次重复检验,B.2漏斗法
将10cm15cm直径的漏斗固定在支架上,柄端接一段乳胶管,管的末端用止水夹夹紧。在漏斗内加一只不锈钢或塑料的筛网,将纱布铺在筛网上,再放人分离的样品,加水淹没。25℃左右静置24h后,小心地打开乳胶管末的止水夹,用小培养Ⅲ接取约5mL前端水样,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B.3浅盘分离法
浅盘分离法装置由两只不锈钢浅盘、线虫滤纸组成,两只浅盘可套放,上盘底面为10目粗筛网,下盘为正常浅盘。
分离线虫时,将线虫滤纸平放在筛网上,用水浸湿,将供分离的样品铺撒在其上,套进下盘内;从两只浅盘的夹缝中注水,淹没样品;25℃左右放置24h后,用烧杯收集浅盘中水样,并将烧杯中的水样连续通过100目和400目的筛网,将400目标准筛上的含线虫的残留物冲洗到培养血中,镜检。6
C.1栽培介质线虫熏蒸处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栽培介质熏蒸与热处理技术指标SN/T2020—2007
栽培介质线虫熏蒸处理使用的熏蒸剂为有效含量不低于98%的溴甲烷。对裁培介质线虫熏蒸处理的最低标准见表C.1。
15.5℃或更高
溴甲烷熏蒸剂量表
剂量/(g/m2)
最低浓度/(g/m2)
栽培介质应是松软、潮湿,但不能过湿。栽培介质厚度不得超过30cm。如果将栽培介质放置在容器之中,每层之间要保留足够的空间。C.2栽培介质线虫热处理
栽培介质温度60℃持续5min以上。C.3栽培介质消毒热处理
C.3.1干热处理
栽培介质中心温度达到121℃条件下,处理2h。C.3.2
蒸汽处理
在10.34kPa的压力下,栽培介质中心温度121℃,处理30min。SN/T 202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进出境栽培介质检疫和
除害处理规程
SN/T2020—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X1230
2008年3月第一版
印张0.75
-iKANiKAca
2— /
字数14千字
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书号:155066·2-18494
定价8.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商检行业标准(SN)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