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农业行业标准(NY) >>
- NY/T 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

【农业行业标准(NY)】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23:57:56
- NY/T1301-2007
- 现行
标准号:
NY/T 1301-2007
标准名称: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4-17 -
实施日期:
2007-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53.90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定义、试验设置、田间试验设计、播种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与标准、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结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NY/T 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 NY/T1301-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 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s for Wheat Variety Regional Trials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池性:附录。前言
NY/T 1301—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本标雅主要起草人廖學、赵虹、量志强、邱军、朱华忠、工四成、福德平。1范围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NX/T 1301—2007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简称区试)的定义,试验设置,田问试验设计、播种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与标难、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统等内穿。本标准适用干小左品种区域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儿是注月期的引用义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丁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木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共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NY/T96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友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试验品种testingvarie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品区别,形态特征利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定经济价值,并具有适当名称的一种裁培作物群体。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小友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3.2
对照品种contral variety
符合试验品种定义,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试验品种比照的品种。3.3
区域试验reginalvarietytest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同自然区城,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十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多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以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立种植区域的试验:广义的区或试验包括生产试验3.4
生产试验yieldpoteatial lest
在风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面积上、接近大日牛产的条件下,在多个地点对品种的卡产性、适成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站配套裁培技术的比较试验。4试验设置
4.1试验组别
根据小麦种值区划、耕作制度、生产类型、生态炎型,兼优势布局划分试验组别。4.2试验点
4.2.1试验点选择
NT/T1301—2007
试验点应具有牛态与生产代表性良好的试验茶件和技术力量,其有固定的试验地和试验人员。4.2.2试验点数量
一个试验区组试验点不少」5个
4.3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壤类具有代表性、拉置合适、形状规正、大小含适、前花·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顺恢、交通使利的地块
4.4试验品种
4.4.1试验品种申请条件
接魔同主繁袋作物晶种节笑办法的规定4.4.2试验品种申请材料
接照间缴&主要农作物品种带定办法的要求。4.4.3对照品种
舞组试验一般设立1个对照品种,对品种应逼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该生态区内其有较好适应性,并保持相对稳定。据试验需要可增设辅助对照品种,更换对照品种时,应同时设新旧对照品种年作为过渡。
4.4.4品种数量
每组试验每年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为6个--15个(含对照品种),少」6个则暂停该组试验。各试验点小应自行增减品种。
4.4.5对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4.5.1供试品种种子质量和数量提供试验的种了质量应达到G4404.1对小麦源种的要求,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由参试(供种单位按试验方索规定的数量无偿向各试验点供种,并提供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等技不数据4.4.5.2供试种子的处理
供种单位不应对参试种子避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4.4.6试验年限
接照同级主要农作物品种事定小法的规定:5田间试验设计
5.1小区面积
区域试验小区面积13.33m2为宜,全区收获;生产试验小区所积200m2为宜,全区收获。5.2小区排列
区域试验采用完余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牛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度复5.3区组方位bZxz.net
区组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目实际的肥力梯度方问一效。5.4小区形状与方位
区域试验小区长形,长+宽以3+1~10+1为宜,小区长边成与试验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
5.5保护行设置
试验地周围设置1m以上宽保护行(带),5.6走道设置
组而,区纽内小区闻,试验与保护行间应留走道:区组间道宽以1c为们,区组内小区间试2
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宽以40cm为宜。6播种和田间管理
6.1播种前准备
NY/T 1301—-2007
根据种子发芽率、下粒重、田间出苗率和基木苗要求计算播种量。土壤摘情、整地质量及土壤处理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要求。
6.2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条播、人工穴播、机械精量播种或其他能够保证种子均勾分布的方法播种,播种深度以3cm5cm为宜,网一试验点同试验采用统-播种方法。6.3播期和密度
同:试验组各试点的播期和基本苗应控制在本组要求的范围内。播种应在适宜播期内进行,因特殊情况推退播种的,应适当增加播量。同一试点品种间、重复问基本苗应保持一致。6.4田间管理
试验管理应及时施肥、排滋、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逆行药剂防治,不应使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保证同一试点各品种、各重复间的各项管理措施一致,同重复内的同一管理措施应在同一大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及时来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食等对试验的危青。7记载项目和标准
7.1记载项目和标准
见附录As
7.2记载本格式
见附录Bu
8收获和计产
当小麦达到蜡熟期及附整区收获、脱粒。晾晒、风干后称重计产,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9试验报废
9.1 试验点报废
下述试验点报废:
包)试验的日间设计术按试验方案执行者;b)出于白然灾害或人为因案,参试品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严重影响试验结果者;)试验中多个小区缺失无法统计者;d)试验点产量数据误差变异系数15%以上者;e)诚验结果品种表现趋势明显导于多数试点者;f)试验数据不真实及其他…重影响试验质量和客观性、真实性者。9.2试验品种报废
下述试验品种报度:
a)某参试种在当年的全部试点中,有20%以上试验点试验报斑、该品种不参与汇总;b)试验中参试品种2次(含2次)以上重复的缺苗率达20%以上者。10抗性鉴定和品质测定
10.1抗性鉴定
NY/T1301—2007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树按需要进行抗性(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等)鉴定。根据两年的鉴定结果将试验品种对每一种逆境的抗性分别作山定量或定性评价,并与对疆品种进行比较。10.2品质测定
从指定的试验点批取样本,交同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测定。测定项目按照GBTNY/T967的规定执行,11区试报告
区试报告包括区试点报告和区试组汇总报告:一区试点报告包括菌期报告,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附录B,按附录人要求填)产量报:
区试组汇总报告包活:当年试验执行情观、气象资料、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品种评价和处理意见。
A.1导言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NY/T 1301-2007
试验的记载项日与标准力求简明抛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月均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日内的特殊情说,也应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钩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2个一3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估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筛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出葡甸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性由强到弱;熟相出好到差;壳色、粒色巾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癌生育期、株高、生坐育动态、每穗粒数、下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巴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案和越冬白分球保留整数。A.2田间记载
A.2.1物候期
4.2.1.1出苗期
全区50%以上工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crr时的H期(以口/月表示,以下均同)。A.2.1.2抽穗期
全区50%以上麦穗顶部小(不算芦)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魁开兜小穗时的H期。A.2.1.3成熟期
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额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A.2.1.4生育期
出苗率成熟的大数。
A.2.2形态特征
4.2.2.1动苗可性
分盛期观察,分一级:
。1级衡;
·2级半匍匍:
·3级亩实.
A.2.2.2株高
从地面至穗的项端,不连芒,以血来计算。A.2.2.3芒
分丘级:
*1级无芒
完全无芒载芒极短;
NY/T 1301—2007
2级 项芯
A.2.2.4穗型
分五级:
穗项部有芒,芭长5 mm 以下,下部无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 40 mm 以下;芒长40 mm 以上,
纺链形
椭圆彬
长方形
棍摔形
圆维形
A.2.2.5壳色
子两头尖,中部稍大;
穗短,中部宽,两头硝小,近似椭圆形;稳子上,下、正面、侧部水一致,呈柱形;了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分两级,以1.5级表示:
。级[
白壳(包括淡黄色):
·5级
红尧(包括谈红色):
A.2.3生育动态
A.2.3.1基本苗数
一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个--3个出苗均勺的样点(条播选取1m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方苗/亩表示:
A.2.3.2最高茎檗数
拔节前分装数达到最高峰时调否,在源样点调套,方法与基本苗相同。A.2.3.3有效穗数
成熟前数取有效穗数,在原样点调查,方汰与要求同基本苗。4.2.3.4有效分率(即成穗率)
有效分骤率按(1)算:
W- 100% ×
式中:
W——有效分哪率;
-有效穗数:
一最高总茶数。
A.2.4抗逆性
A.2.4.1抗寒性
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店期阶段记裁,分迁级:1级 无冻害;
2缴叶尖受冻发黄;
3级叶片冻死半;
4级叶片全枯;
植株或大部分分冻死。
A.2.4.2抗早性
发牛草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叫片蒸缩程度分正级记载:1级无受害症状;
·2级小部分叶片菱缩,失去应有光泽;·3级叶片娄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NY/T1301—2007
·4级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带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S级、叶片明显萎缩“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A.2.4.3耐湿性
在多湿条件下丁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裁:,1级蒸秤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光粘死现象;·3级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5级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A.2.4.4耐青干能力
根据、叶、茎青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
4.2.4.5抗倒快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两次记载,记载倒伏口期、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倒伏而积为倒伏部分而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倒伏程度分五级记裁:1级不倒伏;
2级例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汀30°;3级中等倒伏,倾斜第度30°~45(含45\);,4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含60\);:5缴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A.2.4.6落粒性
完熟期调查,分三级记截:
·1级口紧,手用力摄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雄;■3级易脱粒,机械脱粒穿易;
,5级I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穿易落粒。A.2.4.7穗发芽
在白然状念下自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同时记截发芽百分率。A.2.5熟相
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兰级,以1、3.5表示!A.2.6病虫害
A.2.6.1 锈病
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適率、严重度和反应型:a)普遍率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的百分比;严重度
反应型
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鲨)面积的百分比:分五级:
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1级
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瑶,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国有明显枯斑;3缀
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有褪绿或死斑;4级
中感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高感夏跑子堆很多,较火,周围无褪绿现象。5级
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2.6.2 赤霉病
NY/T 1301: 2007
记载病穗率和严重度:
)病穗率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b)严重度日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1级死病穗;
2级1/4(含1/4)以下小穗发病;
·3级1/4~1/2(含1/2)小发病:
·4级1/2--3/4含3/4)小蕊发病;3/4以上小糖发病。
A.2.6.3白粉病
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级片光肉暇可见症状:
2级苯部叶片发病;
,3缎病斑奠延至中部叶片;
病斑蔓延至剑叶;
·4级
,5级病斑蔓延至及芒,
A.2.6.4 叶枯病
口测病斑占叶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1级
无症状;
高抗病斑占1%-10%;
·3级中抗斑占11%--25%;
·4级
感病斑占26%~40%;
。5级高感
病斑占40%以上,
A.2.6.5根腐病
反应型按叶部及穗部分别记载:a)叶部
小乳熟末期调查,分力级:
旗叶儿病斑,倒数第叶有病斑;
病斑占旗叫面积1/4(含1/4)以下,小病斑占旗叶面积1/4~1/2(含1/2),较小,不连片;病斑占旗叶而积1/2·~3/4(含3/4),大小中等,连片;病斑凸旗叶面积3/4以上,大而连片。分一缴;
热部有少数病斑;
穗部病斑较多,或一两个小穗有较人病斑或变黑;穗部病斑片,迅变黑。
记载时以叫部反应型作分子,穗部反成型作分母,如3/3表示叶部与穗部反应型均为3级。A.2.6.6黄粪病
记藏普遍率和严重度:
a)普遍率日测发病数占总效的百分率;b)”重度分五级;
1缀无病株;
。2缎个别分蘑发病,般仅旗叶表现病状,株无低矮现象;3级
半数分发病,卿叶改倒二叶发病,植株有矮现跳象:4级多数分囊发病,旗叶及倒二、三叶发病,明显低矮;5级全部分发病,多数叶片病变,严重低矮植株趋过1/2。A.2.6.7 纹枯病
冬麦区小奏齐穗后发病高峰期剥茎观察:·1级无病症;
2级、叶鞘发病但末侵入茎籽:
3级病斑侵人茎秆不足茎周的1/4(含1/4);·4级病斑侵人茎秆茎周的1/4~3/4(含374)。5级病斑傻入茎杆萃周的3/4以上。在病害严重发生,山现枯白穗的年份,应增加记录枯白穗率(%)A.2.6.8其他病虫害
NY/T1301—2007
如发生散黑病、黑题病、土传花叶病、蚜出、黏虫、吸浆虫等时,亦按三级或左级记载。A.3室内考种
A.3.1每穗粒数
在迹行记载的两至三个重复,每小区边行除外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严均每稳粒数。
A.3.2饱满度
分饱、较饱、中等、欠饱、滤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A.3.3粒质
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3.4粒色
分白粒、璇珀色、红粒,以1、3、5表示,其他颜色以文字表述。A.3.5千粒蛋
做两次(单位g),每次随机取1000粒种子,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谈差超过0.5g应重做),数据精确到1位小数。
A.3.6 容重
以嗮于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单位g/L)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5应重做)。A.3.7黑胚率
随机取200粒,数黑胚拉数,做两次,取平均值,以白分率表示。9
NY/T1301—200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试验组别
承诚单位
试验地点
试验负责人
度北纬
记载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301—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s for Wheat Variety Regional Trials2007-04-17发布
200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池性:附录。前言
NY/T 1301—2007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本标雅主要起草人廖學、赵虹、量志强、邱军、朱华忠、工四成、福德平。1范围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NX/T 1301—2007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简称区试)的定义,试验设置,田问试验设计、播种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项目与标难、抗性鉴定、品质测定、试验报告撰写及汇总总统等内穿。本标准适用干小左品种区域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儿是注月期的引用义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丁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木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共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NY/T96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友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试验品种testingvarie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品区别,形态特征利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定经济价值,并具有适当名称的一种裁培作物群体。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小友常规品种和杂交组合。3.2
对照品种contral variety
符合试验品种定义,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试验品种比照的品种。3.3
区域试验reginalvarietytest
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多个不同自然区城,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十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多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以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立种植区域的试验:广义的区或试验包括生产试验3.4
生产试验yieldpoteatial lest
在风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面积上、接近大日牛产的条件下,在多个地点对品种的卡产性、适成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总站配套裁培技术的比较试验。4试验设置
4.1试验组别
根据小麦种值区划、耕作制度、生产类型、生态炎型,兼优势布局划分试验组别。4.2试验点
4.2.1试验点选择
NT/T1301—2007
试验点应具有牛态与生产代表性良好的试验茶件和技术力量,其有固定的试验地和试验人员。4.2.2试验点数量
一个试验区组试验点不少」5个
4.3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壤类具有代表性、拉置合适、形状规正、大小含适、前花·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顺恢、交通使利的地块
4.4试验品种
4.4.1试验品种申请条件
接魔同主繁袋作物晶种节笑办法的规定4.4.2试验品种申请材料
接照间缴&主要农作物品种带定办法的要求。4.4.3对照品种
舞组试验一般设立1个对照品种,对品种应逼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该生态区内其有较好适应性,并保持相对稳定。据试验需要可增设辅助对照品种,更换对照品种时,应同时设新旧对照品种年作为过渡。
4.4.4品种数量
每组试验每年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为6个--15个(含对照品种),少」6个则暂停该组试验。各试验点小应自行增减品种。
4.4.5对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4.5.1供试品种种子质量和数量提供试验的种了质量应达到G4404.1对小麦源种的要求,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由参试(供种单位按试验方索规定的数量无偿向各试验点供种,并提供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等技不数据4.4.5.2供试种子的处理
供种单位不应对参试种子避行任何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4.4.6试验年限
接照同级主要农作物品种事定小法的规定:5田间试验设计
5.1小区面积
区域试验小区面积13.33m2为宜,全区收获;生产试验小区所积200m2为宜,全区收获。5.2小区排列
区域试验采用完余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牛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2次度复5.3区组方位bZxz.net
区组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目实际的肥力梯度方问一效。5.4小区形状与方位
区域试验小区长形,长+宽以3+1~10+1为宜,小区长边成与试验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
5.5保护行设置
试验地周围设置1m以上宽保护行(带),5.6走道设置
组而,区纽内小区闻,试验与保护行间应留走道:区组间道宽以1c为们,区组内小区间试2
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宽以40cm为宜。6播种和田间管理
6.1播种前准备
NY/T 1301—-2007
根据种子发芽率、下粒重、田间出苗率和基木苗要求计算播种量。土壤摘情、整地质量及土壤处理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要求。
6.2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条播、人工穴播、机械精量播种或其他能够保证种子均勾分布的方法播种,播种深度以3cm5cm为宜,网一试验点同试验采用统-播种方法。6.3播期和密度
同:试验组各试点的播期和基本苗应控制在本组要求的范围内。播种应在适宜播期内进行,因特殊情况推退播种的,应适当增加播量。同一试点品种间、重复问基本苗应保持一致。6.4田间管理
试验管理应及时施肥、排滋、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逆行药剂防治,不应使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保证同一试点各品种、各重复间的各项管理措施一致,同重复内的同一管理措施应在同一大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及时来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食等对试验的危青。7记载项目和标准
7.1记载项目和标准
见附录As
7.2记载本格式
见附录Bu
8收获和计产
当小麦达到蜡熟期及附整区收获、脱粒。晾晒、风干后称重计产,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9试验报废
9.1 试验点报废
下述试验点报废:
包)试验的日间设计术按试验方案执行者;b)出于白然灾害或人为因案,参试品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严重影响试验结果者;)试验中多个小区缺失无法统计者;d)试验点产量数据误差变异系数15%以上者;e)诚验结果品种表现趋势明显导于多数试点者;f)试验数据不真实及其他…重影响试验质量和客观性、真实性者。9.2试验品种报废
下述试验品种报度:
a)某参试种在当年的全部试点中,有20%以上试验点试验报斑、该品种不参与汇总;b)试验中参试品种2次(含2次)以上重复的缺苗率达20%以上者。10抗性鉴定和品质测定
10.1抗性鉴定
NY/T1301—2007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树按需要进行抗性(抗病性、抗寒性,抗旱性等)鉴定。根据两年的鉴定结果将试验品种对每一种逆境的抗性分别作山定量或定性评价,并与对疆品种进行比较。10.2品质测定
从指定的试验点批取样本,交同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测定。测定项目按照GBTNY/T967的规定执行,11区试报告
区试报告包括区试点报告和区试组汇总报告:一区试点报告包括菌期报告,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附录B,按附录人要求填)产量报:
区试组汇总报告包活:当年试验执行情观、气象资料、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品种评价和处理意见。
A.1导言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NY/T 1301-2007
试验的记载项日与标准力求简明抛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月均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日内的特殊情说,也应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钩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2个一3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估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筛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出葡甸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性由强到弱;熟相出好到差;壳色、粒色巾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癌生育期、株高、生坐育动态、每穗粒数、下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巴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案和越冬白分球保留整数。A.2田间记载
A.2.1物候期
4.2.1.1出苗期
全区50%以上工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crr时的H期(以口/月表示,以下均同)。A.2.1.2抽穗期
全区50%以上麦穗顶部小(不算芦)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魁开兜小穗时的H期。A.2.1.3成熟期
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额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A.2.1.4生育期
出苗率成熟的大数。
A.2.2形态特征
4.2.2.1动苗可性
分盛期观察,分一级:
。1级衡;
·2级半匍匍:
·3级亩实.
A.2.2.2株高
从地面至穗的项端,不连芒,以血来计算。A.2.2.3芒
分丘级:
*1级无芒
完全无芒载芒极短;
NY/T 1301—2007
2级 项芯
A.2.2.4穗型
分五级:
穗项部有芒,芭长5 mm 以下,下部无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 40 mm 以下;芒长40 mm 以上,
纺链形
椭圆彬
长方形
棍摔形
圆维形
A.2.2.5壳色
子两头尖,中部稍大;
穗短,中部宽,两头硝小,近似椭圆形;稳子上,下、正面、侧部水一致,呈柱形;了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分两级,以1.5级表示:
。级[
白壳(包括淡黄色):
·5级
红尧(包括谈红色):
A.2.3生育动态
A.2.3.1基本苗数
一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个--3个出苗均勺的样点(条播选取1m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方苗/亩表示:
A.2.3.2最高茎檗数
拔节前分装数达到最高峰时调否,在源样点调套,方法与基本苗相同。A.2.3.3有效穗数
成熟前数取有效穗数,在原样点调查,方汰与要求同基本苗。4.2.3.4有效分率(即成穗率)
有效分骤率按(1)算:
W- 100% ×
式中:
W——有效分哪率;
-有效穗数:
一最高总茶数。
A.2.4抗逆性
A.2.4.1抗寒性
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店期阶段记裁,分迁级:1级 无冻害;
2缴叶尖受冻发黄;
3级叶片冻死半;
4级叶片全枯;
植株或大部分分冻死。
A.2.4.2抗早性
发牛草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叫片蒸缩程度分正级记载:1级无受害症状;
·2级小部分叶片菱缩,失去应有光泽;·3级叶片娄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NY/T1301—2007
·4级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带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S级、叶片明显萎缩“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A.2.4.3耐湿性
在多湿条件下丁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裁:,1级蒸秤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光粘死现象;·3级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5级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A.2.4.4耐青干能力
根据、叶、茎青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
4.2.4.5抗倒快性
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两次记载,记载倒伏口期、倒伏程度和倒伏面积,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倒伏而积为倒伏部分而积占小区面积的百分率。倒伏程度分五级记裁:1级不倒伏;
2级例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汀30°;3级中等倒伏,倾斜第度30°~45(含45\);,4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含60\);:5缴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A.2.4.6落粒性
完熟期调查,分三级记截:
·1级口紧,手用力摄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雄;■3级易脱粒,机械脱粒穿易;
,5级I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穿易落粒。A.2.4.7穗发芽
在白然状念下自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同时记截发芽百分率。A.2.5熟相
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兰级,以1、3.5表示!A.2.6病虫害
A.2.6.1 锈病
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適率、严重度和反应型:a)普遍率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的百分比;严重度
反应型
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鲨)面积的百分比:分五级:
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1级
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瑶,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国有明显枯斑;3缀
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有褪绿或死斑;4级
中感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高感夏跑子堆很多,较火,周围无褪绿现象。5级
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2.6.2 赤霉病
NY/T 1301: 2007
记载病穗率和严重度:
)病穗率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b)严重度日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1级死病穗;
2级1/4(含1/4)以下小穗发病;
·3级1/4~1/2(含1/2)小发病:
·4级1/2--3/4含3/4)小蕊发病;3/4以上小糖发病。
A.2.6.3白粉病
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级片光肉暇可见症状:
2级苯部叶片发病;
,3缎病斑奠延至中部叶片;
病斑蔓延至剑叶;
·4级
,5级病斑蔓延至及芒,
A.2.6.4 叶枯病
口测病斑占叶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1级
无症状;
高抗病斑占1%-10%;
·3级中抗斑占11%--25%;
·4级
感病斑占26%~40%;
。5级高感
病斑占40%以上,
A.2.6.5根腐病
反应型按叶部及穗部分别记载:a)叶部
小乳熟末期调查,分力级:
旗叶儿病斑,倒数第叶有病斑;
病斑占旗叫面积1/4(含1/4)以下,小病斑占旗叶面积1/4~1/2(含1/2),较小,不连片;病斑占旗叶而积1/2·~3/4(含3/4),大小中等,连片;病斑凸旗叶面积3/4以上,大而连片。分一缴;
热部有少数病斑;
穗部病斑较多,或一两个小穗有较人病斑或变黑;穗部病斑片,迅变黑。
记载时以叫部反应型作分子,穗部反成型作分母,如3/3表示叶部与穗部反应型均为3级。A.2.6.6黄粪病
记藏普遍率和严重度:
a)普遍率日测发病数占总效的百分率;b)”重度分五级;
1缀无病株;
。2缎个别分蘑发病,般仅旗叶表现病状,株无低矮现象;3级
半数分发病,卿叶改倒二叶发病,植株有矮现跳象:4级多数分囊发病,旗叶及倒二、三叶发病,明显低矮;5级全部分发病,多数叶片病变,严重低矮植株趋过1/2。A.2.6.7 纹枯病
冬麦区小奏齐穗后发病高峰期剥茎观察:·1级无病症;
2级、叶鞘发病但末侵入茎籽:
3级病斑侵人茎秆不足茎周的1/4(含1/4);·4级病斑侵人茎秆茎周的1/4~3/4(含374)。5级病斑傻入茎杆萃周的3/4以上。在病害严重发生,山现枯白穗的年份,应增加记录枯白穗率(%)A.2.6.8其他病虫害
NY/T1301—2007
如发生散黑病、黑题病、土传花叶病、蚜出、黏虫、吸浆虫等时,亦按三级或左级记载。A.3室内考种
A.3.1每穗粒数
在迹行记载的两至三个重复,每小区边行除外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严均每稳粒数。
A.3.2饱满度
分饱、较饱、中等、欠饱、滤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A.3.3粒质
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A.3.4粒色
分白粒、璇珀色、红粒,以1、3、5表示,其他颜色以文字表述。A.3.5千粒蛋
做两次(单位g),每次随机取1000粒种子,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谈差超过0.5g应重做),数据精确到1位小数。
A.3.6 容重
以嗮于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单位g/L)取其平均值(如两次误差超过5应重做)。A.3.7黑胚率
随机取200粒,数黑胚拉数,做两次,取平均值,以白分率表示。9
NY/T1301—200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试验组别
承诚单位
试验地点
试验负责人
度北纬
记载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 NY/T3100-2017 马铃薯主食产品 分类和术语
- NY/T3102-2017 枇杷贮藏技术规范
- NY/T1119-2012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 NY/T1421-2007 饲料级双乙酸钠
- NY/T3033-2016 农产品等级规格 蓝莓
- NY/T3011-2016 芒果等级规格
- NY/T1550-2007 风送高射程喷雾机
- NY/T3095-2017 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
- NY/T2272-2012 土壤调理剂 钙、镁、硅含量的测定
- NY/T424-2000 绿色食品 鲜桃
- NY/T1056-200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 NY/T1652-2008 蔬菜、水果中克螨特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Y/T3012-2016 咖啡及制品中葫芦巴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3049-20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
- NY/T3051-2016 生乳安全指标监测前样品处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