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5000.14-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探伤

【机械行业标准(JB)】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探伤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22:28:19
- JB/T5000.14-2007
- 现行
标准号:
JB/T 5000.14-2007
标准名称: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探伤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7-08-28 -
实施日期:
2008-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3 MB
替代情况:
替代JB/T 5000.14-1998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钢件的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及其相应的质量质量等级。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铸钢件。其中,超声波检测适用于厚度不小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不适用于奥氏体铸钢件。射线检测适用于厚度5mm~300㎜的铸钢件。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素体铸钢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验。渗透检测适用于铸钢件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验。凡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应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检测方法、部位、深度范围及质量等级等。 JB/T 5000.14-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探伤 JB/T5000.14-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25.120.20
备案号:2170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00.14---2007
代替JB/T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Part 14: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cast steel2007-08-28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4.1应用原则
4.2检测档案.
4.3检测人员,
5质量等级.
5.1等级分类.
5.2质量等级的选择
6检验方法.
6.1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6.2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附录A(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表面磁粉检测A.1方法原理
A.2检验前的商定
磁化装置
A.4磁化方法.
A.5磁化电流的种类
磁化的校验
显示漏磁场的检验介质
受检表面的准备
检测操作.
缺陷显示的评定
A.12检验报告,
附录B(规范性附录)铸钢件渗透检测.B.1检验的型式和目的
检验前的商定
B.3渗透探伤剂及其检查
B.4受检表面的准备
检验方法和操作
B.6缺陷显示的评定
B.7检验报告.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超声波检测.C.1检验原则与自的
适用范围
JB/T5000.14—2007
JB/T5000.14—2007
检验前的协商
受检铸件的准备
检验系统,
C.6探伤仪的调整
超声可探性的确认
检验的实施
缺陷的检验
测定缺陷大小,
回波的评定,
检验报告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铸钢件射线透照检测及其质量等级,D.1
像质级别
合约双方协定
设备与器材
透照方法
底片质量要求
D.6底片观察.
散射线屏蔽
缺陷影像质量评级方法
记录,
图1铸件壁厚区域划分
图2表3中缺陷的“单个面积”和“总面积”的说明..图C.1近场区长度和常用单晶片探头远场区声束直径(6dB)与声程关系的近似值直探头测定深度方向的延伸尺寸t=d-(S十S2)图c.2
斜探头测定垂直于受检面的延伸性缺陷的延伸尺寸和回波动态特性曲线延伸尺寸t=(S2-S)cosα....
平板形工件照相布置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内透法)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单影法)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双影法)500KV以下X射线装置最高管电压与透照厚度的关系.多张胶片照相法,
由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L2)和射线源尺寸()决定源至工件表面最短距离(L)的诺模图
表1按附录A作磁粉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05mm×148mm)表2按附录B进行渗透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48mmx105mm)表3按附录C进行超声波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表4按附录D进行射线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表B.1按渗透剂种类分类的检测方法表B.2按显像方法分类的检测方法表B.3检测操作程序
表C.1铁素体钢铸件超声波检测记录限.表D.1胶片等级与增感屏
射线和1MeV以上X射线适用透照厚度应识别的像质计最小线径
黑度范围
观片灯的适用范围,
气孔、夹砂夹渣类缺陷评定框
缺陷尺寸与点数,
不计点数的缺陷的最大尺寸
缩孔类缺陷评定框.
不评定缺陷的最大长度或面积
+1+...o.o..+..+...4
JB/T5000.14—2007
JB/T5000.14—2007
JB/T500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5部分:第1部分:产品检验:
一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铸铁件;
一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一第6部分:铸钢件;
第7部分:铸钢件补焊:
第8部分:锻件:
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10部分:装配;
第11部分:配管;
第12部分:涂装:
第13部分:包装;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本部分为JB/T5000的第14部分。本部分代替JB/T5000.1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本部分与JB/T5000.1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缺陷信号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修订:-将缺陷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限进行修订。本部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杨整、陈冲。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B/T5000.14—1998。
1范围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JB/T5000.14—2007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钢件的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及其相应的质量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铸钢件。其中,超声波检测适用于厚度不小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不适用于奥氏体铸钢件。射线检测适用于厚度5mm~300mm的铸钢件。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素体铸钢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验。渗透检测适用于铸钢件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验。凡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应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检测方法、部位、深度范围及质量等级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097—1985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eqVISO3059:1974)GB/T19348.1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48.1-2003,ISO11669-1:1998,IDT
JB/T606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技术条件JB/T790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JB/T7093—1999,eqvISO5580:1985)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线性显示linearindication
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大于其宽度的三倍。3.2
非线性显示nonlinearindication非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小于其宽度的三倍3.3
密集缺陷显示clusterofdefectindications当相邻两个缺陷显示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中较大缺陷显示长度的两倍时,这类缺陷显示即为密集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arraydefectindications至少三个线性缺陷显示或者非线性缺陷显示,且它们在连线上的间距小于2mm者,即可认为是成1
JB/T5000.14—2007
排缺陷显示。
4一般要求
4.1应用原则
4.1.1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等级的选择应就锻件的具体使用和种类确定,并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4.1.2凡要求用表面检测的铁磁性锻件,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方法。若因结构形状及资源条件等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才选用渗透检测。4.2检测档案
4.2.1当按本部分对锻件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按本部分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无损检测规程。
4.2.2检验程序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五年。五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4.2.3检测档案中,对于检测人员承担检测项目的相应资格等级和有效期应有记录。4.2.4检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定期检定,并有检定记录,合格后才能使用。,4.3检测人员
4.3.1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4.3.2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4.3.3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3.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4.3.3.2凡从事表面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5质量等级
5.1等级分类
外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1和表2的规定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有异议时,表1和表2中的值应是强制性的。
内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3和表4中的规定进行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5.2质量等级的选择
5.2.1关于铸钢件外部和内部允许的缺陷,可在材料标准中或者在按5.1划分质量等级的订单中予以规定。为此应根据负荷的大小、方式和分布考虑下列各项:5.2.1.1对于铸件的不同区域可商定不同的质量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应明确规定有关的区域,即一给出其位置、长度和宽度
对于焊缝各端面和5.2.3所述和特殊边缘区,另外给出其深度。5.2.1.2对于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可以商定为相同的质量等级也可以商定为不同的质量等级。5.2.1.3质量等级1级仅用于焊接和按照5.2.3的特殊边缘区。5.2.1.4铸件的形状影响其质量和可探性。此外,铸件的可探性也与其表面状态有关。5.2.2如果订货时没有商定质量等级,而且材料标准也没有其他规定,则应适用质量等级5的要求。5.2.3在特殊情况下,对于图1的边缘区外层(或称特殊边缘区),对剩余壁厚可以商定一个较高的、即数字较低的质量等级,例如制造厂的机械加工面。5.2.4对于焊接件的制造,只要订货时没有其他要求,应与基体材料的要求相同。2
JB/T5000.14--2007
表1按附录A作磁粉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05mm×148mm)非线性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除外)
应记录的
最小缺陷
显示的直
径或长度
总面积
单个缺陷显
示的长度
(非决定性的)
线性缺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最大允许长度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受检部位的铸件厚度
注1:在评定框内最多可以有两个达到允许最大长度的缺陷显示。1
>16~50
注2:在一组成排缺陷显示的第一个缺陷显示开始到最后一个缺陷显示末端之间距离称为成排缺陷显示长度。注3:质量等级01仅用于承受高负荷的小铸件和机械加工面。表2按附录B进行渗透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48mm×105mm)非线性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除外)
应记录的
最小缺陷
显示的直
径或长度
缺陷显示
缺陷显示
(非决定性的)
线性缺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最大允许长度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受检部位的铸件厚度
>16~50
在一组成排缺陷显示的第一个缺陷显示开始到最后一个缺陷显示末端之间的距离,称为成排缺陷显示长度。注1:
注2:质量等级01仅用于承受高负荷的小铸件和机械加工面。注3:单个缺陷显示大小的分布频率应大致符合附录B图例的说明,但不得有缺陷显示大于本表指出的值。如果在评定框面积内除非线性缺陷显示外还有线性缺陷显示,则应满足线性缺陷显示的要求,此外,还应将非线性缺陷显示数量包括在内。
JB/T5000.142007
表3按附录C进行超声波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质量等级
评定项目
最大平底孔当
量直径
每1dm2受检面
积中记录的缺降
最大平底孔当
量直径mm
2MHz时底波
表减量,如果不
是由于铸件形状
或耦合不良引起
缺陷深度与受
检部位铸件厚度
之比的最大值,
缺陷宽度B≤
声束直径时的缺
陷最大长度L
最大单个缺陷
面积cm2(见图
缺陷总面积最
大值cm2(见图
(见图1)
评定框面积cm2
有缺陷显示区域:
>50/>100
受检部位的铸件壁厚
按附录C的检验等级
非延伸性缺陷
参看序号10d)
~600
非决定性作用
a)如果在任何情况下缺陷间距A(见图2)大于声束直径,则下列最大值应有效;≤3
非决定性作用
b)当二个或多个缺陷之间的距离A(见图2)等于或小于声束直径时,即使a)条最大值未被超过,也按序号10和序号11行执行。延伸性缺陷
还允许
(~39×39)
参看序号10)
12dB(75%)
特殊评定的缺陷
a)认为铸件中的缺陷对声束反射不利:b)认为长度或深度有明显面积性密集缺陷存在;10
(~32×32)
非决定性作用
(90%)
c)认为裂纹或有明显影响铸件可用性的其他缺陷存在,例如泄漏;d)壁厚≤50mm,平底孔当量直径超过8mm的缺陷,或壁厚>50mm,平底孔当量直径超过8mm且位于边缘区内的缺陷。
即使以上缺陷没有超过本的记录限,也应作记录,并需与用户商定。裂纹是不允许的,除非断裂力学试验证明该裂纹是无妨碍的。
评定项目
(见图1)
表3(续)
质量等级
受检部位的铸件壁厚
>50>100
一般规定
JB/T5000.14—2007
~600
如果结果不明确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则应增加射线检验。如果超声波检验发现有能测出面积的缺陷,而射线检验又检测又不出缺陷,不能排除存在着裂纹,应按序号10行的规定执行。
1)参看3.2.1.3。
注1:当对延伸性缺陷和非延伸性缺陷分类以及序号3中的a)和b)所列根据非延伸性缺陷间距进行子分类存在疑问时,应使用直径为24mm,频率为2MHz~2.25MHz的直探头,或使用声速特性与上述探头相同的探头进行检验。
注2:在缺陷显示范围内,对于质量等级为2到5的区域,允许局部底波衰减量为100%。注3:在质量等级2级到5级时,从中心到边缘区的缺陷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尺寸为壁厚的15%(最大50mm),而位于边缘区的缺陷,其尺寸不得超过壁厚的10%(最大25mm)。注4:如果中心区的单个缺陷,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10%的壁厚,并且判定为中心缩孔,在质量等级为2到4时,则允许比本表规定定值高出50%。当质量等级为5时,其允许值不受限制。表4按附录D进行射线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缺陷类型
夹砂、夹渣
线状缩孔
公称厚度
>10~20
>20~40
>40~80
>80~120
>10~20
>20~40
>40~80
>80~120
>10~20
>20~40
>40~80
>80~120
质量等级
JB/T5000.14-2007
缺陷类型
树枝状缩孔
公称厚度
>10~20
>20~40
>40~80
>80~120
表4(续)
注1:裂纹、冷铁完全未熔合和泥芯撑完全未溶合性质的缺陷不允许。注2:气孔、夹砂和夹渣类缺陷以点数计。注3:线状缩孔缺陷以mm为单位计注4:树枝壮缩孔缺陷以mm为单位计。注5:缺陷位于评定框边界时,框外部分应计算。6检验方法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质量等级
为了证实铸钢件已经满足表1或表2规定的外部质量要求,应使用附录A规定的磁粉检测或附录B规定的渗透检测。对于不能磁化的钢种应使用渗透检测,对于可以磁化的钢种(铁磁性的)应优先使用磁粉检测。
检验机械加工表面时,如果没有其他商定应使用磁粉检测。6.2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6.2.1如果订货时没有其他商定,则应由制造厂来选定检验方法。这时应当注意下列各项:对于奥氏体材料,只能用射线检测。对于铁素体钢(包括珠光体钢和马氏体钢)应由供需双方商定采用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6.2.2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应按附录C进行。
【级检测适用质量等级1到4,II级检测适用质量等级5。6.2.3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应按附录D进行。
d/3,最大100mm
边缘区
中心区
边缘区
d/3.最大100mm
图1铸件壁厚区域划分
(壁厚区域的划分以铸件加工后的尺寸为基准)6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JB/T5000.142007
单个面积F指其与相邻面积的距离A大于两个相邻面积中任一最大尺寸L的面积。示例中F1,F2,F3是单个面积而总面积缺陷面积的尺寸L,B头扫查该缺陷时从其中心点连线得出的。声程大时应考虑声学特性测定实际的缺陷面积。图2表3中缺陷的“单个面积”和“总面积”的说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170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00.14---2007
代替JB/T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Part 14: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cast steel2007-08-28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4.1应用原则
4.2检测档案.
4.3检测人员,
5质量等级.
5.1等级分类.
5.2质量等级的选择
6检验方法.
6.1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6.2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附录A(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表面磁粉检测A.1方法原理
A.2检验前的商定
磁化装置
A.4磁化方法.
A.5磁化电流的种类
磁化的校验
显示漏磁场的检验介质
受检表面的准备
检测操作.
缺陷显示的评定
A.12检验报告,
附录B(规范性附录)铸钢件渗透检测.B.1检验的型式和目的
检验前的商定
B.3渗透探伤剂及其检查
B.4受检表面的准备
检验方法和操作
B.6缺陷显示的评定
B.7检验报告.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超声波检测.C.1检验原则与自的
适用范围
JB/T5000.14—2007
JB/T5000.14—2007
检验前的协商
受检铸件的准备
检验系统,
C.6探伤仪的调整
超声可探性的确认
检验的实施
缺陷的检验
测定缺陷大小,
回波的评定,
检验报告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铸钢件射线透照检测及其质量等级,D.1
像质级别
合约双方协定
设备与器材
透照方法
底片质量要求
D.6底片观察.
散射线屏蔽
缺陷影像质量评级方法
记录,
图1铸件壁厚区域划分
图2表3中缺陷的“单个面积”和“总面积”的说明..图C.1近场区长度和常用单晶片探头远场区声束直径(6dB)与声程关系的近似值直探头测定深度方向的延伸尺寸t=d-(S十S2)图c.2
斜探头测定垂直于受检面的延伸性缺陷的延伸尺寸和回波动态特性曲线延伸尺寸t=(S2-S)cosα....
平板形工件照相布置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内透法)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单影法)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双影法)500KV以下X射线装置最高管电压与透照厚度的关系.多张胶片照相法,
由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L2)和射线源尺寸()决定源至工件表面最短距离(L)的诺模图
表1按附录A作磁粉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05mm×148mm)表2按附录B进行渗透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48mmx105mm)表3按附录C进行超声波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表4按附录D进行射线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表B.1按渗透剂种类分类的检测方法表B.2按显像方法分类的检测方法表B.3检测操作程序
表C.1铁素体钢铸件超声波检测记录限.表D.1胶片等级与增感屏
射线和1MeV以上X射线适用透照厚度应识别的像质计最小线径
黑度范围
观片灯的适用范围,
气孔、夹砂夹渣类缺陷评定框
缺陷尺寸与点数,
不计点数的缺陷的最大尺寸
缩孔类缺陷评定框.
不评定缺陷的最大长度或面积
+1+...o.o..+..+...4
JB/T5000.14—2007
JB/T5000.14—2007
JB/T500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5部分:第1部分:产品检验:
一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铸铁件;
一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一第6部分:铸钢件;
第7部分:铸钢件补焊:
第8部分:锻件:
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10部分:装配;
第11部分:配管;
第12部分:涂装:
第13部分:包装;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本部分为JB/T5000的第14部分。本部分代替JB/T5000.1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本部分与JB/T5000.1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缺陷信号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修订:-将缺陷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限进行修订。本部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杨整、陈冲。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B/T5000.14—1998。
1范围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JB/T5000.14—2007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钢件的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及其相应的质量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铸钢件。其中,超声波检测适用于厚度不小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不适用于奥氏体铸钢件。射线检测适用于厚度5mm~300mm的铸钢件。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素体铸钢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验。渗透检测适用于铸钢件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验。凡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应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检测方法、部位、深度范围及质量等级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097—1985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eqVISO3059:1974)GB/T19348.1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48.1-2003,ISO11669-1:1998,IDT
JB/T606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技术条件JB/T790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JB/T7093—1999,eqvISO5580:1985)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线性显示linearindication
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大于其宽度的三倍。3.2
非线性显示nonlinearindication非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小于其宽度的三倍3.3
密集缺陷显示clusterofdefectindications当相邻两个缺陷显示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中较大缺陷显示长度的两倍时,这类缺陷显示即为密集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arraydefectindications至少三个线性缺陷显示或者非线性缺陷显示,且它们在连线上的间距小于2mm者,即可认为是成1
JB/T5000.14—2007
排缺陷显示。
4一般要求
4.1应用原则
4.1.1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等级的选择应就锻件的具体使用和种类确定,并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4.1.2凡要求用表面检测的铁磁性锻件,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方法。若因结构形状及资源条件等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才选用渗透检测。4.2检测档案
4.2.1当按本部分对锻件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按本部分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无损检测规程。
4.2.2检验程序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五年。五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4.2.3检测档案中,对于检测人员承担检测项目的相应资格等级和有效期应有记录。4.2.4检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定期检定,并有检定记录,合格后才能使用。,4.3检测人员
4.3.1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4.3.2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4.3.3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3.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4.3.3.2凡从事表面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5质量等级
5.1等级分类
外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1和表2的规定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有异议时,表1和表2中的值应是强制性的。
内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3和表4中的规定进行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5.2质量等级的选择
5.2.1关于铸钢件外部和内部允许的缺陷,可在材料标准中或者在按5.1划分质量等级的订单中予以规定。为此应根据负荷的大小、方式和分布考虑下列各项:5.2.1.1对于铸件的不同区域可商定不同的质量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应明确规定有关的区域,即一给出其位置、长度和宽度
对于焊缝各端面和5.2.3所述和特殊边缘区,另外给出其深度。5.2.1.2对于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可以商定为相同的质量等级也可以商定为不同的质量等级。5.2.1.3质量等级1级仅用于焊接和按照5.2.3的特殊边缘区。5.2.1.4铸件的形状影响其质量和可探性。此外,铸件的可探性也与其表面状态有关。5.2.2如果订货时没有商定质量等级,而且材料标准也没有其他规定,则应适用质量等级5的要求。5.2.3在特殊情况下,对于图1的边缘区外层(或称特殊边缘区),对剩余壁厚可以商定一个较高的、即数字较低的质量等级,例如制造厂的机械加工面。5.2.4对于焊接件的制造,只要订货时没有其他要求,应与基体材料的要求相同。2
JB/T5000.14--2007
表1按附录A作磁粉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05mm×148mm)非线性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除外)
应记录的
最小缺陷
显示的直
径或长度
总面积
单个缺陷显
示的长度
(非决定性的)
线性缺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最大允许长度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受检部位的铸件厚度
注1:在评定框内最多可以有两个达到允许最大长度的缺陷显示。1
>16~50
注2:在一组成排缺陷显示的第一个缺陷显示开始到最后一个缺陷显示末端之间距离称为成排缺陷显示长度。注3:质量等级01仅用于承受高负荷的小铸件和机械加工面。表2按附录B进行渗透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48mm×105mm)非线性缺陷显示
(成排缺陷显示除外)
应记录的
最小缺陷
显示的直
径或长度
缺陷显示
缺陷显示
(非决定性的)
线性缺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最大允许长度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 单个线性缺 全部线性缺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 陷显示或成陷显示或成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排缺陷显示 排缺陷显示受检部位的铸件厚度
>16~50
在一组成排缺陷显示的第一个缺陷显示开始到最后一个缺陷显示末端之间的距离,称为成排缺陷显示长度。注1:
注2:质量等级01仅用于承受高负荷的小铸件和机械加工面。注3:单个缺陷显示大小的分布频率应大致符合附录B图例的说明,但不得有缺陷显示大于本表指出的值。如果在评定框面积内除非线性缺陷显示外还有线性缺陷显示,则应满足线性缺陷显示的要求,此外,还应将非线性缺陷显示数量包括在内。
JB/T5000.142007
表3按附录C进行超声波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质量等级
评定项目
最大平底孔当
量直径
每1dm2受检面
积中记录的缺降
最大平底孔当
量直径mm
2MHz时底波
表减量,如果不
是由于铸件形状
或耦合不良引起
缺陷深度与受
检部位铸件厚度
之比的最大值,
缺陷宽度B≤
声束直径时的缺
陷最大长度L
最大单个缺陷
面积cm2(见图
缺陷总面积最
大值cm2(见图
(见图1)
评定框面积cm2
有缺陷显示区域:
>50/>100
受检部位的铸件壁厚
按附录C的检验等级
非延伸性缺陷
参看序号10d)
~600
非决定性作用
a)如果在任何情况下缺陷间距A(见图2)大于声束直径,则下列最大值应有效;≤3
非决定性作用
b)当二个或多个缺陷之间的距离A(见图2)等于或小于声束直径时,即使a)条最大值未被超过,也按序号10和序号11行执行。延伸性缺陷
还允许
(~39×39)
参看序号10)
12dB(75%)
特殊评定的缺陷
a)认为铸件中的缺陷对声束反射不利:b)认为长度或深度有明显面积性密集缺陷存在;10
(~32×32)
非决定性作用
(90%)
c)认为裂纹或有明显影响铸件可用性的其他缺陷存在,例如泄漏;d)壁厚≤50mm,平底孔当量直径超过8mm的缺陷,或壁厚>50mm,平底孔当量直径超过8mm且位于边缘区内的缺陷。
即使以上缺陷没有超过本的记录限,也应作记录,并需与用户商定。裂纹是不允许的,除非断裂力学试验证明该裂纹是无妨碍的。
评定项目
(见图1)
表3(续)
质量等级
受检部位的铸件壁厚
>50>100
一般规定
JB/T5000.14—2007
~600
如果结果不明确或与上述要求不符,则应增加射线检验。如果超声波检验发现有能测出面积的缺陷,而射线检验又检测又不出缺陷,不能排除存在着裂纹,应按序号10行的规定执行。
1)参看3.2.1.3。
注1:当对延伸性缺陷和非延伸性缺陷分类以及序号3中的a)和b)所列根据非延伸性缺陷间距进行子分类存在疑问时,应使用直径为24mm,频率为2MHz~2.25MHz的直探头,或使用声速特性与上述探头相同的探头进行检验。
注2:在缺陷显示范围内,对于质量等级为2到5的区域,允许局部底波衰减量为100%。注3:在质量等级2级到5级时,从中心到边缘区的缺陷在厚度方向上最大尺寸为壁厚的15%(最大50mm),而位于边缘区的缺陷,其尺寸不得超过壁厚的10%(最大25mm)。注4:如果中心区的单个缺陷,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10%的壁厚,并且判定为中心缩孔,在质量等级为2到4时,则允许比本表规定定值高出50%。当质量等级为5时,其允许值不受限制。表4按附录D进行射线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缺陷类型
夹砂、夹渣
线状缩孔
公称厚度
>10~20
>20~40
>40~80
>80~120
>10~20
>20~40
>40~80
>80~120
>10~20
>20~40
>40~80
>80~120
质量等级
JB/T5000.14-2007
缺陷类型
树枝状缩孔
公称厚度
>10~20
>20~40
>40~80
>80~120
表4(续)
注1:裂纹、冷铁完全未熔合和泥芯撑完全未溶合性质的缺陷不允许。注2:气孔、夹砂和夹渣类缺陷以点数计。注3:线状缩孔缺陷以mm为单位计注4:树枝壮缩孔缺陷以mm为单位计。注5:缺陷位于评定框边界时,框外部分应计算。6检验方法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质量等级
为了证实铸钢件已经满足表1或表2规定的外部质量要求,应使用附录A规定的磁粉检测或附录B规定的渗透检测。对于不能磁化的钢种应使用渗透检测,对于可以磁化的钢种(铁磁性的)应优先使用磁粉检测。
检验机械加工表面时,如果没有其他商定应使用磁粉检测。6.2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6.2.1如果订货时没有其他商定,则应由制造厂来选定检验方法。这时应当注意下列各项:对于奥氏体材料,只能用射线检测。对于铁素体钢(包括珠光体钢和马氏体钢)应由供需双方商定采用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6.2.2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应按附录C进行。
【级检测适用质量等级1到4,II级检测适用质量等级5。6.2.3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应按附录D进行。
d/3,最大100mm
边缘区
中心区
边缘区
d/3.最大100mm
图1铸件壁厚区域划分
(壁厚区域的划分以铸件加工后的尺寸为基准)6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JB/T5000.142007
单个面积F指其与相邻面积的距离A大于两个相邻面积中任一最大尺寸L的面积。示例中F1,F2,F3是单个面积而总面积缺陷面积的尺寸L,B头扫查该缺陷时从其中心点连线得出的。声程大时应考虑声学特性测定实际的缺陷面积。图2表3中缺陷的“单个面积”和“总面积”的说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 JB/T6382.4-2007 锥密封焊接式60°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5729-1991 单排多轴木工钻床 精度
- JB/T7273.7-1994 内波纹手轮
- JB/T6358-2006 带可换导柱可转位平底锪钻
- JB/T9853-1999 向上式凿岩机
- JB/T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 JB/T6382.2-2007 锥密封焊接式55°非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2967.2-2010 横截木工圆锯机 第2部分:精度
- JB/T7780.2-2008 铆钉型触头用线材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硬度测量
- JB/T3771-2008 移动式压缩机底盘 技术条件
- JB/T7658.1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 第16部分:氨液过滤器
- JB/T6067-1992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 技术条件
- JB/T6980.1-1993 塑料薄膜和纸压敏粘贴标牌 技术条件
- JB/T10425.2-2004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 JB/T10427-2004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