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795-1996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通信行业标准(YD)】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03:46:41
- YD/T795-1996
- 现行
标准号:
YD/T 795-1996
标准名称: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6-01-05 -
实施日期:
1996-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78.37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有1个附录 YD/T 795-1996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795-1996

部分标准内容:
YD/T795---1996
本标准根据我国基群设备技术发展需要而提出。要内容的制定以ITUT(原(CI\.70A(1991)G.712(1991)、G.732(1988),G.735(1988)、V.28(1988)、R.111(1988)为依据,属综合性通信设备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系统结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具有微机信令接口功能和数字数据接!功能的各类基群复用设备,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上海邮电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浙海、朱为民、丁明菊。3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795 --1996
本标准规定了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的设备分类、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具有随路信令接口功能、数字数据接口功能及2048kbit/s对称电缆线路终端功能的基群复用设备。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376—82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GB5142--85电话白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GB/T6879-1995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610--93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I)/T743-952048kbit/s对称电缆再生中继设备技术条件3设备分类
基群混合复用设备按接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各类独立设备,也可依其使用功能的各种要求,将以下各类设备接口单元组合后组成具有多种配置能力的基群复用设备(如图1所示)。话路:
模拟信号
(话咨及信令
数字信号
叫线话路放A·D转换通路
直流信令转换及A-1)转换通路
?需内单频信令转换放A-D转换通路@E、M型信令转换及A-D转换巡路用户直流信令及A-D转换通路
64khit/s同步数据通路
@384kbit/s同步数据通路
?码、速不相关型异步数据道路
基群复接
图1、基群复用设备的基木组成
a)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01-05批准338
线路终
2048kbms
端单元
1996-06-01实施
YD/T 795-1996
b)30路64kbit/s同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c)384kbit/s同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d)30路不大于19.2khit/s码速不相关型异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直流信号标志(DC)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L)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f)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g)EM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I.)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h)用户线路直流标志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i)2048kbit/s对称电缆线路终端设备或单元(通常不单独使用)。4工作条件
4.1使用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5C40℃;
b)相对湿度:≤85%(30C时);c)大气压力:70kPa~106kPa。
4.2电源
电源电压:—48V±20%或—60V±20%或24V+,注:当设备用于直流信令接口、用户线路直流信令接口、EM信令接口时应符合YD610标准的相关规定。5基本参数及其规范
5.1可分配的通路数
每基群系统30。
5.2抽样频率
标称抽样频率为8000次/s,容差为士50×10-6。5.3比特率
标称比特率为2048kbit/s,容差优于士50×10-6。5.4编码律
A律、十三折线近似(A=87.6),定义符合GB/T6879—1995中表1规定,偶数比特的翻转仅适用十话路。
5.5量化级数
基化级数为256。
5.6理论过载电平
理论过载电平为+3.14dBm0。
5.7頔结构
5.7.1帧结构排列:如图2所示。5.7.2懒长
256比特,编号从1~~256,帧重复频率为8000Hz。5.7.2.1每帧时隙数
32,编号从0~31)。
5.7.2.2每时隙比特数
8,(编号从1~8)。
5.7.3每复帧的顿数
16,(编号从0~15)。
5.7.4顿内比特1的CRC-4程序的描述339
5.7.4.1顿内比特1的特殊用途
见GB/T6879—1995第4.8.5.1。
5.7.4.2CRC4复顿结构
见GB/T6879—1995第4.8.5.2。
YD/T795—1996
5.7.4.3CRC-4复帧结构比特1的用法见GB/T6879—1995第4.8.5.3。
5.7.4.44kbit/s循环穴余校验(CRC)见GB/T6879---1995第4.8.5.4。5.8接口码型
接LI码型为IIDB3。
5.9定时方式
发送定时应当能从下血任-一种信号中获得定时信号:a)接收到的2048kbit/s信号;
b)2048kbit/的外部定时信号源或2048kHz的外部定时信号源:c)内部振荡器。
提供发信定时使用的时钟频率为2048kIz,容差优于±50×10-616顿组成一个复恢=2ms
信息时隙
偶sio
顿定位码
留给国际通信用
(暂定为1)也叫
CRC误码
校核等用途
A |sa |sa, sa salsa.
—留给国内通信用——
32时隙组成~顿-125us
复顿定位
dablcd
abcdabd
1A和y分别为帧和复顿对端告警指示,正常时为\0”,告警时为\1\。2比特h及d不用时,固定b=1、—1、d-l。FI
信息时隙
段潞码
TSuTS31
段内码
3F1~F15顿中比特a、b、c、d不可使用\0000\的组合。+顿内Si比特用于CRC1循环余校验,在不用时固定为\1\。Sa,~Sa及×~x,不用时固定为\{\图2顿结构
6技术要求
6.1模拟通路话路特性
6.1.1测试端II点定义
YD/T 795 --- 1996
图3所示为两个基群设备通过·个数字交叉连接(IDXC)系统相连接。每个基群设备有四线模拟音频I1(E)和:线模拟音频II(E2),并通过数字口A或B与DXC相连。数字测试点T适于连接到标准数手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分析仪。DXC系统提供A与B端口之间以及到数字测试点T之间的透明的64kbit/s通道的交叉连接·除绝对群时延外,应假设其不影响传输工作特性。数学测试点T
模拟通路!
复册设备」
微学通路
模拟通路
数学口
数字交义
连接系统
模拟衰减器
A/D变换器
图3基群设备和测试点
6.1.2音频转接点输入、输出相对电平a)线发(E2in):l,=OdBr,可变输入范围:—7dBrOdBr。复用设备2
b)线收(E2ou1):L--3.5dBr,可变输出范围:—7.5dBr~-2d3r。模搬通路1
、信令转换器
c)四线发(E4in):L,=—14dBr,可变输入范围:—14dBr~+1dBr(或—14dBr~十4dBr)。d)四线收(E4out):L=+4dBr,可变输出范:-11dBr-+4dBr(或14dBr~+4dBr),电平-每步调整值:0.5dB或1dB。6.1.3电平调整偏差
见G13/16879-1995第5.2。
6.1.4音频转接点阻抗和回波损耗6.1.4.1标称阻抗
见 GB/T 6879—1995第 5.3.1。6.1.4.2回波损耗
见GB/T 6879---1995第5.3.2。
6.1.5阳抗对地不平衡度
6.1.5.1纵间变换损耗
见GB/T6879.-1995第5.4.1。
6.1.5.2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见GH/T68791995第5.4.2。
6.1.6话路主要传输指标
YD/T795-1996
当设备含信令接口时,该指标是指信令处于静止工作状态时,话路通道间的传输指标。6.1.6.1净衰减/频率失真
见GB/T68791995第5.5
6.1.6.2群时延
见GB/T 6879--1995第5.6。
6.1.6.3空闲信道噪声
见GB/T 6879--1995第 5.7。
6.1.6.4带外输入信号的鉴别
见GB/T 68791995第5.8。
6.1.6.5信道输出口的寄生信号
见GB/T6879—1995第5.9。
6.1.6.6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见GB/T 6879-—1995第 5.10。
6.1.6.7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
见GB/T6879--1995第5.11。
6.1.6.8串音
见GB/T6879--1995第5.12。
6.1.7信令T扰
见GB/T6879--1995第5.13。
6.1.8二线口(E2)的向波和稳定度见GB/T 6879--1995第5.14。
6.1.9短期和长期电平持恒度
见GB/T6879---1995第5.15。
6.2模拟通路的信令工作特性
6.2.1直流标志信号信令通路的特性6.2.1.1连线方式
a)线(a、h线)。
b)三线(a、b、c线)。
6.2.1.2直流信号标志参数符合YD610-93第4.1.4.2。6.2.2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信令通路的特性6.2.2.1通路连线方式
四线方式,话音及信令共用,
6.2.2.2载波机接口时话路传输电平(1020Hz测试点)a)四线发:L=十4dBr。
b)四线收:L。=一14dBr。
6.2.2.3单频信号输出
a)输出信号频率:2600Hz士5Hz。b)输出信号电平:零相对电平点的不调制信号的绝对功率电应为一8dBm土1dBm。线路闭塞状态信号为一13dBm土1dBm。
c)2600Hz长短脉冲宽度:长脉冲为600ms士20%,短脉冲为150ms±20%。6.2.2.4单频信号接收
a)输入截止频率:2600Hz士75Hz。342
b)通频带:2600Hz上15Hz。
YD/T 795
c)接收电平:在连接点的相对功率电平为1dBr时,输入单频信号绝对功率电乎M在(20dBmM≤.0dBm)范围内能可靠接收,M不大于30dB3m时保证不接收。6.2.3EM型信令通路的特性
6.2.3.1通路连线方式
a)话音线:二线或四线转接方式。b)信令信号线:1E线、2E线、3E线:1M线、2M线、3M线,6.2.3.2工作电流
a)E线不大于30mA,极限电流小于40mA。b)M线不大于30mA,极限电流小于40mA。6.2.4用户型信令通路特性
6.2.4.1用户线
a)二线方式。
b)直流环阻:不大于10000(不包括话机电阻)。c)线间绝缘电阻:大于20kQ。
d)线间电容:小于0.5μF。
6.2.4.2直流脉冲与脉冲失真
a)脉冲速度:10脉冲/s士1脉冲/s。b)脉冲断续比:(1.6土0.2):1。c)脉冲失真:不大于4ms。
6.3数字通路特性
6.3.1出入口的数字接口工作类型a)用于双向同步64kbit/s信道的出入口,见图4。b)用于单向同步384kbit/s信道的出入门,见图5。c)用于不超过20kbit/s双向异步数据传输信道的出入口,见图6。音频接山
2048kht/s
64kbit/s
图464kbit/s数据信道的双向同步插入/抽取343
音频接
YD/T 795
2i118kbits
齐频接!!
图5单向同步插入至个384khit/、信道或从这种信道中抽取音颖接口
I、E:插入侧;抽取侧。
211、El:2048kbit/s接口。
3 12.F2:64kbit/s接I1。
图6双向异步数据的插入/抽取
413、E3:同步数字视听节目信号出入口。514.E4,不于19.2kbit/s异步数据接口。2i11xkbm
19.2k bit/s
6T:定时信号,数字视听节自同步播人到384kbit/信道需要内部再生·个出2048khit/:号11间出的定时信下,该定射信号用于同步产生数字视听节自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的抽样频率。6.3.264kbit/s接口
6.3.2.1要求
见 GB/T 6879-1995 第 5.18.1。6.3.2.264kbit/s接口类型
6.3.2.2.1同向型接口
见GB/T6879.-1995第5.18.2.1。6.3.2.2.2反向型接口
见GB/T6879—1995第5.18.2.2。344
YD/T 795---1996
6.3.2.2.3按照尽量减少不同类型的原则,应在用户/网络接口等级上优先采用同向型接11。6.3.2.364khit/s同向型接口电气特性6.3.2.3.1居本特性
见 GB/T 6879--1995 第 5. 18. 3. 1。6.3.2.3.264kbit/s同间型接11输出端要求见GB/T 6879—1995第5.18.3.2。6.3.2.3.3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人端要求a)输入阻抗及输入阻抗特性
见 GB/T 6879--1995 第 5.18.3. 3. 1b)输入允诈衰减免费标准bzxz.net
见GB/T 6879-1995第5.18.3.3.2。{)输入门抗扰要求
见GB/T 68791995 第 5. 18. 3. 3. 36.3.2.464khit/s反向型接口电气特性6.3.2.4.1基本特性
见GB/T6879—1995第5.18.4.1。6.3.2.4.264kbit/s反向型接输出端要求见GB/T 6879—1995第5.18.4.2。6.3.2.4.364kbit/s反向型接口输人端要求a)输入限抗及输入阻抗特性(适用于数据信号和综合定时信号)见GB/T6879—1995第5.18.4.3.1cb)输入允许衰减
见GB/T6879-1995第5.18.4.3.2。)输人口抗下扰要求
见GB/T6879—1995第5.18.4.3.3。6.3.2.4.4过压保护
见GB/T 6879-1995 第 5.18.5。6.3.2.4.5屏蔽接地
见GB/T6879—1995第5.18.6。
6.3.2.564kbit/s信号输出抖动
见GB/T6879—1995第5.19.2。
6.3.3384kbit/s接口
6.3.3.1·般特性:
a)比特率:384kbit/s;
b)穿差:优于士50×10-\;
c)码型:HDB3。
6.3.3.2输出端接口指标:
输出脉冲波形及输出可特性应符合图7样板限值及表1的规范3.45
脉冲形状
(标称为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数
测试负载阻抗
“传号\(有脉冲)的标称峰值电压“空号”(无脉冲)的标称峰值电压标称脉宽
脉宽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标称半幅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6.3.3.3384kbit/s输出抖动
YD/T 795--1996
2864ns
(2604 +260)
2084ns
2604ns
(2604 - 26(0)
5208ns
(2604 —2604)
注:V对应于标称峰值。
图7384kbit/s接口脉冲样板
表1384kbit/s输出口特性
杯称脉冲
不管符号如何,有效信号的所有“传号”应符合图?的样板,V对应于标称峰值一个同轴线对
752电阻性
oV +o.237V
2604ns
0. 95~~1. 05
0. 95~1.05
一个对称线对
1202电阻性
oV +0. 3V
在发送的定时信号来自无抖动的输入2048kbit/s信号的情况下,当在f,--20Hz率f,--100kHz频率范围内测量时,在384kbit/s输出端的峰-峰抖动应不超过0.10UI。6.3.3.4输入允许衰减
出现在输入的数信号允许依连接输出口与输入口所使用的连接线对的不同而引入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些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应近似符合√厂规律,而且在192kHz频率点上衰减值346
YD/T795—1996
变化的最低范围应达至OdB~6dB,此衰减值应包括可能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
6.3.3.5输入阻抗及回波损耗
a)标称值:752(同轴)、1200(对称)。b)回波损耗:见表2。
表2384kbit/s输人口回波损耗
频率范围,kHz
9.6~19.2
384~576
6.3.3.6384kbii/s输入口抗干扰要求回波损耗,iB
个有用信号和一个于扰信号经混合网络叠加成个组合信号,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应符合第6.3.3.1和6.3.3.2规定,其信号为215一1伪随机序列。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比特率均应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容差范围内,但不应同步,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之比为18dB,混合网络的标称阻抗为750(同轴)或1202(对称)。当组合信号经过规定的OdB~6dB电缆衰减加到输入口,应无比特差错出现,6.3.3.7过压保护要求
384kbit/s输入、输出口的过压保护,见本标准附录A。6.3.3.8同轴线对的外导体或对称电缆的屏蔽层应在输出口接地,如果需要同轴电缆外导体或对称电缆线对的屏蔽层在输入口也应能接地。6.3.3.9384kbit/s数字信道的时隙分配在2048kbit/s数字流中的五个可能的384kbit/s信道编号为A~E,所对应的时隙关系如表3所示,对丁立体声传输,应当优先选用A-B和C-D两对信道。表3384kbit/s数字信道的时隙分配表384kbit/s信道
1718---19
4 5--6
20--21---22
6.3.4异步数据接口
6.3.4.1传输方式
7--8--9
23--24--25
三线不平衡全双工,码、速不相关透明传输。6.3.4.2信号码型
不等时单极性码,
6.3.4.3线路编码
10---11---12
26—-27--28
采用符合过渡编码规则。波形关系符合图8要求,编码规则如下:E
13-1415
293031
数字视听
节自出入点
13、T、
不等附信号
数据过渡锁定
掘样脉冲
数字通路脉冲
比特序烈
比特标识
YD/T 795--1996
编码宁符
图8过渡编码规则
编码字符
a)样脉冲分成组,每四个分为一组,而不等时信号每发生·-个过渡就产生·个出3个比特组成的编码字符,产生率为每个抽样脉冲纽(包括4个抽样脉冲)-比特。由这个编码字符的第·个比特T指出过渡的类型,同时由C1和C2两个比特所组成的一进制码,表示在相关组中过渡发生的位置。b)当进入编码系统的·个过渡被接收以后,禁止其他过渡并进入的“数据过渡锁定\状态,应持续到缔码字符T、C1、C2被发出为止。如此被锁定的任何:·个过渡,--旦锁定状态被撤消就立即进入编码工作状态.过渡沿被认为发生在下一个传输周期内的第·个四分之一区间。c)编码字符以每个抽样脉冲组(4个抽样脉冲为组)·比特的速率在数字通路1发送,接下来的位于编码字符之间的P比特用来证实不等时信号在相关瞬时的极性,最小的P比特数川以是令。这样。最大编码字符率等于所容许的最大调制速率的1/3。)当不等时信号呈现固定极性时,一个比特的差错绝不会使解码的信号:·直星倒置状态,低是会在·个有限的时间内使这个信号损伤。当编码字符按表4中的规定来形成时,这些损伤的持续时间减至最小。
表1过渡编码字符表
不等时信号中从1~0
的过渡所用的编码字符
6.3.4.4信号速率
0kbit/s-~19.2kbit/s,最大不超过(64/3)kbit/s。6.3.4.5物理接口电特性
符合ITU-TV.28要求,
6.42048khit/s接口指标
6.4.1-般特性:
a)比特率:2048khi1/s;
不等时信号从0~1
的过渡所用的编码字符
在包括四个独样
脉冲的组中的
过渡位群
第·个四分之
第“个μ分之
第个川分之
第四个四分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根据我国基群设备技术发展需要而提出。要内容的制定以ITUT(原(CI\.70A(1991)G.712(1991)、G.732(1988),G.735(1988)、V.28(1988)、R.111(1988)为依据,属综合性通信设备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系统结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具有微机信令接口功能和数字数据接!功能的各类基群复用设备,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上海邮电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浙海、朱为民、丁明菊。3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795 --1996
本标准规定了基群复用设备(可提供384kbit/s数字口)的设备分类、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具有随路信令接口功能、数字数据接口功能及2048kbit/s对称电缆线路终端功能的基群复用设备。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376—82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GB5142--85电话白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GB/T6879-1995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610--93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I)/T743-952048kbit/s对称电缆再生中继设备技术条件3设备分类
基群混合复用设备按接口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各类独立设备,也可依其使用功能的各种要求,将以下各类设备接口单元组合后组成具有多种配置能力的基群复用设备(如图1所示)。话路:
模拟信号
(话咨及信令
数字信号
叫线话路放A·D转换通路
直流信令转换及A-1)转换通路
?需内单频信令转换放A-D转换通路@E、M型信令转换及A-D转换巡路用户直流信令及A-D转换通路
64khit/s同步数据通路
@384kbit/s同步数据通路
?码、速不相关型异步数据道路
基群复接
图1、基群复用设备的基木组成
a)2048k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01-05批准338
线路终
2048kbms
端单元
1996-06-01实施
YD/T 795-1996
b)30路64kbit/s同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c)384kbit/s同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d)30路不大于19.2khit/s码速不相关型异步数字数据复用设备;)直流信号标志(DC)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L)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f)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g)EM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I.)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h)用户线路直流标志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i)2048kbit/s对称电缆线路终端设备或单元(通常不单独使用)。4工作条件
4.1使用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5C40℃;
b)相对湿度:≤85%(30C时);c)大气压力:70kPa~106kPa。
4.2电源
电源电压:—48V±20%或—60V±20%或24V+,注:当设备用于直流信令接口、用户线路直流信令接口、EM信令接口时应符合YD610标准的相关规定。5基本参数及其规范
5.1可分配的通路数
每基群系统30。
5.2抽样频率
标称抽样频率为8000次/s,容差为士50×10-6。5.3比特率
标称比特率为2048kbit/s,容差优于士50×10-6。5.4编码律
A律、十三折线近似(A=87.6),定义符合GB/T6879—1995中表1规定,偶数比特的翻转仅适用十话路。
5.5量化级数
基化级数为256。
5.6理论过载电平
理论过载电平为+3.14dBm0。
5.7頔结构
5.7.1帧结构排列:如图2所示。5.7.2懒长
256比特,编号从1~~256,帧重复频率为8000Hz。5.7.2.1每帧时隙数
32,编号从0~31)。
5.7.2.2每时隙比特数
8,(编号从1~8)。
5.7.3每复帧的顿数
16,(编号从0~15)。
5.7.4顿内比特1的CRC-4程序的描述339
5.7.4.1顿内比特1的特殊用途
见GB/T6879—1995第4.8.5.1。
5.7.4.2CRC4复顿结构
见GB/T6879—1995第4.8.5.2。
YD/T795—1996
5.7.4.3CRC-4复帧结构比特1的用法见GB/T6879—1995第4.8.5.3。
5.7.4.44kbit/s循环穴余校验(CRC)见GB/T6879---1995第4.8.5.4。5.8接口码型
接LI码型为IIDB3。
5.9定时方式
发送定时应当能从下血任-一种信号中获得定时信号:a)接收到的2048kbit/s信号;
b)2048kbit/的外部定时信号源或2048kHz的外部定时信号源:c)内部振荡器。
提供发信定时使用的时钟频率为2048kIz,容差优于±50×10-616顿组成一个复恢=2ms
信息时隙
偶sio
顿定位码
留给国际通信用
(暂定为1)也叫
CRC误码
校核等用途
A |sa |sa, sa salsa.
—留给国内通信用——
32时隙组成~顿-125us
复顿定位
dablcd
abcdabd
1A和y分别为帧和复顿对端告警指示,正常时为\0”,告警时为\1\。2比特h及d不用时,固定b=1、—1、d-l。FI
信息时隙
段潞码
TSuTS31
段内码
3F1~F15顿中比特a、b、c、d不可使用\0000\的组合。+顿内Si比特用于CRC1循环余校验,在不用时固定为\1\。Sa,~Sa及×~x,不用时固定为\{\图2顿结构
6技术要求
6.1模拟通路话路特性
6.1.1测试端II点定义
YD/T 795 --- 1996
图3所示为两个基群设备通过·个数字交叉连接(IDXC)系统相连接。每个基群设备有四线模拟音频I1(E)和:线模拟音频II(E2),并通过数字口A或B与DXC相连。数字测试点T适于连接到标准数手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分析仪。DXC系统提供A与B端口之间以及到数字测试点T之间的透明的64kbit/s通道的交叉连接·除绝对群时延外,应假设其不影响传输工作特性。数学测试点T
模拟通路!
复册设备」
微学通路
模拟通路
数学口
数字交义
连接系统
模拟衰减器
A/D变换器
图3基群设备和测试点
6.1.2音频转接点输入、输出相对电平a)线发(E2in):l,=OdBr,可变输入范围:—7dBrOdBr。复用设备2
b)线收(E2ou1):L--3.5dBr,可变输出范围:—7.5dBr~-2d3r。模搬通路1
、信令转换器
c)四线发(E4in):L,=—14dBr,可变输入范围:—14dBr~+1dBr(或—14dBr~十4dBr)。d)四线收(E4out):L=+4dBr,可变输出范:-11dBr-+4dBr(或14dBr~+4dBr),电平-每步调整值:0.5dB或1dB。6.1.3电平调整偏差
见G13/16879-1995第5.2。
6.1.4音频转接点阻抗和回波损耗6.1.4.1标称阻抗
见 GB/T 6879—1995第 5.3.1。6.1.4.2回波损耗
见GB/T 6879---1995第5.3.2。
6.1.5阳抗对地不平衡度
6.1.5.1纵间变换损耗
见GB/T6879.-1995第5.4.1。
6.1.5.2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见GH/T68791995第5.4.2。
6.1.6话路主要传输指标
YD/T795-1996
当设备含信令接口时,该指标是指信令处于静止工作状态时,话路通道间的传输指标。6.1.6.1净衰减/频率失真
见GB/T68791995第5.5
6.1.6.2群时延
见GB/T 6879--1995第5.6。
6.1.6.3空闲信道噪声
见GB/T 6879--1995第 5.7。
6.1.6.4带外输入信号的鉴别
见GB/T 68791995第5.8。
6.1.6.5信道输出口的寄生信号
见GB/T6879—1995第5.9。
6.1.6.6总失真(包括量化失真)见GB/T 6879-—1995第 5.10。
6.1.6.7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
见GB/T6879--1995第5.11。
6.1.6.8串音
见GB/T6879--1995第5.12。
6.1.7信令T扰
见GB/T6879--1995第5.13。
6.1.8二线口(E2)的向波和稳定度见GB/T 6879--1995第5.14。
6.1.9短期和长期电平持恒度
见GB/T6879---1995第5.15。
6.2模拟通路的信令工作特性
6.2.1直流标志信号信令通路的特性6.2.1.1连线方式
a)线(a、h线)。
b)三线(a、b、c线)。
6.2.1.2直流信号标志参数符合YD610-93第4.1.4.2。6.2.2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信令通路的特性6.2.2.1通路连线方式
四线方式,话音及信令共用,
6.2.2.2载波机接口时话路传输电平(1020Hz测试点)a)四线发:L=十4dBr。
b)四线收:L。=一14dBr。
6.2.2.3单频信号输出
a)输出信号频率:2600Hz士5Hz。b)输出信号电平:零相对电平点的不调制信号的绝对功率电应为一8dBm土1dBm。线路闭塞状态信号为一13dBm土1dBm。
c)2600Hz长短脉冲宽度:长脉冲为600ms士20%,短脉冲为150ms±20%。6.2.2.4单频信号接收
a)输入截止频率:2600Hz士75Hz。342
b)通频带:2600Hz上15Hz。
YD/T 795
c)接收电平:在连接点的相对功率电平为1dBr时,输入单频信号绝对功率电乎M在(20dBmM≤.0dBm)范围内能可靠接收,M不大于30dB3m时保证不接收。6.2.3EM型信令通路的特性
6.2.3.1通路连线方式
a)话音线:二线或四线转接方式。b)信令信号线:1E线、2E线、3E线:1M线、2M线、3M线,6.2.3.2工作电流
a)E线不大于30mA,极限电流小于40mA。b)M线不大于30mA,极限电流小于40mA。6.2.4用户型信令通路特性
6.2.4.1用户线
a)二线方式。
b)直流环阻:不大于10000(不包括话机电阻)。c)线间绝缘电阻:大于20kQ。
d)线间电容:小于0.5μF。
6.2.4.2直流脉冲与脉冲失真
a)脉冲速度:10脉冲/s士1脉冲/s。b)脉冲断续比:(1.6土0.2):1。c)脉冲失真:不大于4ms。
6.3数字通路特性
6.3.1出入口的数字接口工作类型a)用于双向同步64kbit/s信道的出入口,见图4。b)用于单向同步384kbit/s信道的出入门,见图5。c)用于不超过20kbit/s双向异步数据传输信道的出入口,见图6。音频接山
2048kht/s
64kbit/s
图464kbit/s数据信道的双向同步插入/抽取343
音频接
YD/T 795
2i118kbits
齐频接!!
图5单向同步插入至个384khit/、信道或从这种信道中抽取音颖接口
I、E:插入侧;抽取侧。
211、El:2048kbit/s接口。
3 12.F2:64kbit/s接I1。
图6双向异步数据的插入/抽取
413、E3:同步数字视听节目信号出入口。514.E4,不于19.2kbit/s异步数据接口。2i11xkbm
19.2k bit/s
6T:定时信号,数字视听节自同步播人到384kbit/信道需要内部再生·个出2048khit/:号11间出的定时信下,该定射信号用于同步产生数字视听节自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的抽样频率。6.3.264kbit/s接口
6.3.2.1要求
见 GB/T 6879-1995 第 5.18.1。6.3.2.264kbit/s接口类型
6.3.2.2.1同向型接口
见GB/T6879.-1995第5.18.2.1。6.3.2.2.2反向型接口
见GB/T6879—1995第5.18.2.2。344
YD/T 795---1996
6.3.2.2.3按照尽量减少不同类型的原则,应在用户/网络接口等级上优先采用同向型接11。6.3.2.364khit/s同向型接口电气特性6.3.2.3.1居本特性
见 GB/T 6879--1995 第 5. 18. 3. 1。6.3.2.3.264kbit/s同间型接11输出端要求见GB/T 6879—1995第5.18.3.2。6.3.2.3.364kbit/s同向型接口输人端要求a)输入阻抗及输入阻抗特性
见 GB/T 6879--1995 第 5.18.3. 3. 1b)输入允诈衰减免费标准bzxz.net
见GB/T 6879-1995第5.18.3.3.2。{)输入门抗扰要求
见GB/T 68791995 第 5. 18. 3. 3. 36.3.2.464khit/s反向型接口电气特性6.3.2.4.1基本特性
见GB/T6879—1995第5.18.4.1。6.3.2.4.264kbit/s反向型接输出端要求见GB/T 6879—1995第5.18.4.2。6.3.2.4.364kbit/s反向型接口输人端要求a)输入限抗及输入阻抗特性(适用于数据信号和综合定时信号)见GB/T6879—1995第5.18.4.3.1cb)输入允许衰减
见GB/T6879-1995第5.18.4.3.2。)输人口抗下扰要求
见GB/T6879—1995第5.18.4.3.3。6.3.2.4.4过压保护
见GB/T 6879-1995 第 5.18.5。6.3.2.4.5屏蔽接地
见GB/T6879—1995第5.18.6。
6.3.2.564kbit/s信号输出抖动
见GB/T6879—1995第5.19.2。
6.3.3384kbit/s接口
6.3.3.1·般特性:
a)比特率:384kbit/s;
b)穿差:优于士50×10-\;
c)码型:HDB3。
6.3.3.2输出端接口指标:
输出脉冲波形及输出可特性应符合图7样板限值及表1的规范3.45
脉冲形状
(标称为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数
测试负载阻抗
“传号\(有脉冲)的标称峰值电压“空号”(无脉冲)的标称峰值电压标称脉宽
脉宽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标称半幅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6.3.3.3384kbit/s输出抖动
YD/T 795--1996
2864ns
(2604 +260)
2084ns
2604ns
(2604 - 26(0)
5208ns
(2604 —2604)
注:V对应于标称峰值。
图7384kbit/s接口脉冲样板
表1384kbit/s输出口特性
杯称脉冲
不管符号如何,有效信号的所有“传号”应符合图?的样板,V对应于标称峰值一个同轴线对
752电阻性
oV +o.237V
2604ns
0. 95~~1. 05
0. 95~1.05
一个对称线对
1202电阻性
oV +0. 3V
在发送的定时信号来自无抖动的输入2048kbit/s信号的情况下,当在f,--20Hz率f,--100kHz频率范围内测量时,在384kbit/s输出端的峰-峰抖动应不超过0.10UI。6.3.3.4输入允许衰减
出现在输入的数信号允许依连接输出口与输入口所使用的连接线对的不同而引入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些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应近似符合√厂规律,而且在192kHz频率点上衰减值346
YD/T795—1996
变化的最低范围应达至OdB~6dB,此衰减值应包括可能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
6.3.3.5输入阻抗及回波损耗
a)标称值:752(同轴)、1200(对称)。b)回波损耗:见表2。
表2384kbit/s输人口回波损耗
频率范围,kHz
9.6~19.2
384~576
6.3.3.6384kbii/s输入口抗干扰要求回波损耗,iB
个有用信号和一个于扰信号经混合网络叠加成个组合信号,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应符合第6.3.3.1和6.3.3.2规定,其信号为215一1伪随机序列。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比特率均应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容差范围内,但不应同步,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之比为18dB,混合网络的标称阻抗为750(同轴)或1202(对称)。当组合信号经过规定的OdB~6dB电缆衰减加到输入口,应无比特差错出现,6.3.3.7过压保护要求
384kbit/s输入、输出口的过压保护,见本标准附录A。6.3.3.8同轴线对的外导体或对称电缆的屏蔽层应在输出口接地,如果需要同轴电缆外导体或对称电缆线对的屏蔽层在输入口也应能接地。6.3.3.9384kbit/s数字信道的时隙分配在2048kbit/s数字流中的五个可能的384kbit/s信道编号为A~E,所对应的时隙关系如表3所示,对丁立体声传输,应当优先选用A-B和C-D两对信道。表3384kbit/s数字信道的时隙分配表384kbit/s信道
1718---19
4 5--6
20--21---22
6.3.4异步数据接口
6.3.4.1传输方式
7--8--9
23--24--25
三线不平衡全双工,码、速不相关透明传输。6.3.4.2信号码型
不等时单极性码,
6.3.4.3线路编码
10---11---12
26—-27--28
采用符合过渡编码规则。波形关系符合图8要求,编码规则如下:E
13-1415
293031
数字视听
节自出入点
13、T、
不等附信号
数据过渡锁定
掘样脉冲
数字通路脉冲
比特序烈
比特标识
YD/T 795--1996
编码宁符
图8过渡编码规则
编码字符
a)样脉冲分成组,每四个分为一组,而不等时信号每发生·-个过渡就产生·个出3个比特组成的编码字符,产生率为每个抽样脉冲纽(包括4个抽样脉冲)-比特。由这个编码字符的第·个比特T指出过渡的类型,同时由C1和C2两个比特所组成的一进制码,表示在相关组中过渡发生的位置。b)当进入编码系统的·个过渡被接收以后,禁止其他过渡并进入的“数据过渡锁定\状态,应持续到缔码字符T、C1、C2被发出为止。如此被锁定的任何:·个过渡,--旦锁定状态被撤消就立即进入编码工作状态.过渡沿被认为发生在下一个传输周期内的第·个四分之一区间。c)编码字符以每个抽样脉冲组(4个抽样脉冲为组)·比特的速率在数字通路1发送,接下来的位于编码字符之间的P比特用来证实不等时信号在相关瞬时的极性,最小的P比特数川以是令。这样。最大编码字符率等于所容许的最大调制速率的1/3。)当不等时信号呈现固定极性时,一个比特的差错绝不会使解码的信号:·直星倒置状态,低是会在·个有限的时间内使这个信号损伤。当编码字符按表4中的规定来形成时,这些损伤的持续时间减至最小。
表1过渡编码字符表
不等时信号中从1~0
的过渡所用的编码字符
6.3.4.4信号速率
0kbit/s-~19.2kbit/s,最大不超过(64/3)kbit/s。6.3.4.5物理接口电特性
符合ITU-TV.28要求,
6.42048khit/s接口指标
6.4.1-般特性:
a)比特率:2048khi1/s;
不等时信号从0~1
的过渡所用的编码字符
在包括四个独样
脉冲的组中的
过渡位群
第·个四分之
第“个μ分之
第个川分之
第四个四分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