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通信行业标准(YD)】 综合业务数字网帧中继承载业务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03:44:40
  • YD/T800-199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800-1996

  • 标准名称:

    综合业务数字网帧中继承载业务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6-04-01
  • 实施日期:

    1996-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763.46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通信网>>M16信息传输指标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ITU-T I.233.1-92 IDT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书号:

    155066.2-10949
  • 页数:

    24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1996-07-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钟嘉强
  • 起草单位:

    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
  • 归口单位:

    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
  • 提出单位:

    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 相关标签:

    综合 业务 数字网 帧中继 承载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CCITT 建议1.21。描述有关定义ISDN支持的电信业务,包括承载业务、电信业务以及补充业务的概念的原则,并提供定义和说明上述业务的手段。本标准阐述帧中继承载业务以及如何在ISDN网提供这种业务的方法。有关此种业务的定义与描述可做为定义ISDN网提供此种业务所需要的网络能力的依据。根据CCITT建议1.210,第一阶段的业务说明使用以下三个步骤:文字说明、静态说明、动态说明。上述步骤分别自第1,8和9章开始。 YD/T 800-1996 综合业务数字网帧中继承载业务 YD/T800-199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YD/T800-—1996
本标准等同采用CCITT建议I.233.1(1992年版)英文版。本标准描述在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提供的帧中继承载业务(FRBS)定义与说明以及如何在ISDN网上提供此种业务的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A、B、C、D、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嘉强。
YD/T800—1996
CCITTITU-T)前言
CCITT(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系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常设机构。CCITT的任务是研究有关技术、操作和费率问题并发布有关上述问题建议,其目的在于制定适用于全世界的电信标准。CCITT全会每四年开一次,其任务是确定研究课题和审批由各研究组起草的建议草案。CCITT成员在全会期间根据CCITT第2号决议(1988年于墨尔本)的程序对建议进行审批。建议I.233是由第XM研究组起草的,并于1991年10月25日根据第2号决议的程序审批通过的。96
1引齿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综合业务数字网顿中继承载业务YD/T 800—1996
idt cCITT I. 233. 1--92
CCITT建议1.21O描述有关定义ISDN支持的电信业务,包括承载业务、电信业务以及补充业务的概念的原则,并提供定义和说明上述业务的手段。本标准阐述顿中继承载业务以及如何在ISDN网提供这种业务的方法。有关此种业务的定义与描述可做为定义ISDN网提供此种业务所需要的网络能力的依据。根据CCITT建议1.210,第一阶段的业务说明使用以下三个步骤:文字说明、静态说明、动态说明。上述步骤分别自第1、8和9章开始。2定义
顿中继承载业务在一个S或T参考点与另-个S或T参考点之间提供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服务数据单元是借助于附有标号的层2PDU在网络内传送的。上述标签是一种本地有效的逻辑标识符,在协议描述中称为DLCI(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在S或T参考点上的用户网络接口结构能向多个目的地提供多个虚拟呼和/或永久性电路。此种服务通常是在ISDN点对多点(无源总线)和点对点(NT2)访问方式中提供。阐述上述服务时要求说明如何支持OSI网络层服务的方法。3说明
3.1概述
恢中继承载业务具有下列特性:1)在需要C平面规程的情况下,均必须借助于业已在全部ISDN通信服务中实施的综合协议规程采用在逻辑上独立的方式实现这些规程。2)层1的U平面规程应符合CCITT建议I.430/I.431。层2的规程应符合CCITT建议Q.922的核心功能(见3.1.1)。层2的核心功能允许直接在层1功能之上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此种承载业务在一对S或T参考点之间提供服务数据单元(顿)保持原顺序的双向传送。中继承载业务应当:
1)在S或 T参考点上发送的 SDU到达另一端时,其顺序保持不变,注:由于网络在CCITT建议W.922的核心功能之上不支持任何规程,因此网络不能保持原顺号的排列。但在网络实现中原则上应设法保持顿顺序号的排列不变。2)检测传输差错、格式差错和操作差错(例如,携带未知标号的恢)3)透明地传送顿网络只可以修改标号和顿检验序列(FCS)4)(在网络内)不确认顿的接收。上述功能是根据CCITT建议Q.922核心功能提供的。这些功能通过下列参数体现服务质量:1)通过量,
2)访问速率;
3)承诺的信息速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04-01批准4)承诺的突发量;
5)超突发量:
6)过网时延;
1996-07-01实施
7)剩余差错率,
8)传递的错顿,
9)传递的重帧;
3.1.1核心功能
CCITT建议Q.922的核心功能如下:帧定界、顿调整和透明性,
YD/T800—1996
10)传递的失序帧;
11)丢失的恢;
12)误传的顿。
一利用地址字段\进行愤复用和分用;一插入或删除零之前先检查顿内的八位组数是否整数;一检查的长度是否合适(见4.2.2.1.6),一检测传输差错;
阻塞控制功能。
3.2特定术语
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3Q比特(qualification)
不采用。
3.4应用
本标准所述的懒模式承载业务的目标是支持由低到高速率(典型速率为2Mbit/s)的数据应用。典型的应用包括扇域网(LAN)之间的互连。4规程
4.1提供/撤消
本承载业务具有若干可选项可在预订时选择,为在接口上的每一个ISDN用户号或一组ISDN用户号分别提供。对于每一种预订任选项只能选择一个值。在用户/网络接口任选项的预订如下:顿中继承载业务的一般预订2)3);按用户指定的选项组预订懒中继承载业务;为了终端选择目的可预订传递子地址和(或)为支持OSI网络层服务指定传递NSAP地址的补充业务4)。
为了终端选择目的,可在预订提供多用户号(MSN)或直拨(DDI)补充业务。在一般情况下,在用户-网络接口上只能提供有限数目的信息信道:在每个接口上存在的总呼叫(工作的頔中继VC)的最大数目=N;每一个信道(D,B,H)内存在的总呼叫(工作的顿中继 VC)的最大数目一M。4.2正常规程
全部用户网络信令应采用逻辑上分离的信令信息。在S或T参考点上的用户侧,U(用户)和C(控制)平面层1协议采用CCITT建议I.430和I.431。C平面应使用D信道,其层2、层3协议应分别采用CCITT建议Q.921和Q.933。使用永久性虚电路(PVC)时不需要采用实时呼叫建立,使用的参数均在预订时间内协商选择。U平面可使用任意信道1)由于某些网络有可能提供顿中继承载业务做为预订一般ISDN服务时附带的默认服务项目,故用户有可能不需要再做特定选择。
2)地址字段默认长度为2个八位组(可延长为3到4个八组,其中最后一个八位组可做为控制信息字段(任选))。3)有关地址方面的约定(例如地址长度)可在预订时协商确定。每种地址的约定只对一个访间有效。4)倘若采用了主叫线识别限制(CLIR)或被叫线识别限制(COLR),则传递NSAP地址时亦有可能受限制。98
YD/T 800--1996
(D,B或H)即用户实现CCITT建议Q.922核心功能使用的信道。4.2.1、激活/解激活/登记
不采用。
4.2.2启动与操作
给定终端可启动和并行运行虚呼叫和永久虚电路规程。4.2.2.1虚呼叫规程
在启动虚呼叫服务规程之前,首先应当提供层1物理信道和一个供信令使用的可靠数据链路连接。4.2.2.1.1:发起服务(呼叫建立)为了起动呼叫,用户必须先向网络请求提供所需要的承载业务,包括用来识别被叫用户的号码。此外,还可以包括获得该承载业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和附加信息(如主叫线识别号)。可用的信道有三种可能的类型,邸D,B,H。物理信道的访间方式有以下两种:按需建立信道;
一半永久性建立信道。
第一个方式:倘若未建立物理信道,或已建立的信道容量已无可用的余地,则可使用CCITT建议Q.933规程建立另一条信道(若有可用信道)。第二个方式和使用D信道情况下,不需要使用动态建立规程。一旦动态地或半永久性地建立了物理信道,在虚呼叫情况下,逻辑标识符和其他有关的参数(在第1章中定义)均在呼叫建立时使用C平面规程协商。网络可根据所申请的参数接受或拒绝呼叫。在S或T参考点上的用户网络接口的结构允许同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建立多个虚呼叫和/或永久性虚电路。
本服务说明要求提供支持OSI网络层服务的方法,为此可使用CCITT建议Q.9B3为OSI网络服务发送建立和释放连接使用的原语和参数。详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4.2.2.1.2呼叫建立过程中的指示倘若进行互通,则必须提供互通的指示。用户则可根据指示决定是否继续互通或释放呼叫,见本标准第6章和I.500系列建议。
有关对 OSI网络服务的支持的特定指示可参阅附录B。4.2.2.1.3终端选择/识别
多用户号码(MSN)和直拨(DDI)补充业务和子地址寻址法均适用于终端选择和识别4.2.2.1.4呼叫通知
使用CCITT建议Q.933规程向用户提供入呼叫通知。注:被叫用户可使用信道协商规程申请使用D、B或H信道来接收呼叫。4.2.2.1.5C平面与U平面之间的同步在某些情况下,收到的连接证实信号和实际接通(建立连接)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别。因此在着手进行数据传送之前应当对连接进行验证。为此,应当在U平面上进行端到端的验证。4.2.2.1.6呼叫规程的数据传送
根据CCITT建议W.922的定义,顿中继数据单元是帧。网络提供的基本承载业务是在S或T参考点之间提供的非确认型恢传送。本业务所支持的顿长取决于下列因素:a)所有的网络应当支持的信息字段的最大默认长度为260个八位组;b)其他的值应当在用户与网络之间和网络与网络之间协商确定,c)在做为LAN(ISO8802-3)互连的应用中,本标准强调至少使用1600个八位组的长以免要求用户设备进行分段和拼段,
d)当与顿交换互通并使用D信道时,信息字段最大长度为260个八位组(N201)。99
YD/T 800—1996
当帧中继与顿交换网互通时,顿中继不能在未经协商的情况下使用默认值长度262个八位组(N202),因为交换的控制字段的长度为2个字节。在此情况下,未经协商的顿中继用户必须使用N201(260个八位组)值。
图1描绘本业务的U平面配置方案。图中绘出了包括层3的协议功能。网络不终止层2(CCITT建议Q.922)全部协议。在用户/网络处(S或T参考点)提供的承载业务位于子层,它只提供3.1.1所定义的核心功能。本子层提供附录C描述的核心服务。子层提供协议数据单元的非确认型透明传送功能和定界功能。该协议数据单元最多可携带相当于最大长度信息字段的八位组。协议服务数据单元是装在顿单发送的。倘若子层实体收到的顿不符合CCITT建议Q.922核心的要求,则应舍弃该顿。若由于网络内部情况或其他原因(如通过量的强制性要求),网络亦可舍弃该顿。在其他情况下应把顿传递到对方用户。
用户自定
用户自定
I.430/1.431
DL - CORE - SAP
核心服务
核心服务
I.430/I. 431
注:Q.922是可用的协议之一。其他标准或专利协议亦列入可用之例。图1U平面配置图
用户自定
用户自定
1.430/1.431
核心服务可在基本速率接口一次群速率接口任何ISDN信道(D、B或H)上提供。当在端对端连接中至少使用一条D(16/64kbit/s)信道时,必须遵守某种限制,如帧长的限制等。OSI面向连接网络层服务(CONS/建议X.213)的数据传送阶段可在CCITT建议Q.922之上使用X.25DTP,适当的ISO层2/3协议或收敛协议提供。在后一种情况下,只须提供CCITT建议X.213定义的网络服务的必备功能5。虽然可采用这些方案,但为了便于帧交换与CCITT建议X.25网之间的互通,建议采用CCITTQ.922与CCITTX.25DTP协议。详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4.2.2.1.7阻塞管理与控制
当到达资源(如存储器、带宽、处理器)的业务量超过网络设计能力时,帧中继承载服务的U平面上便产生阻塞现象。其他原因(如设备故障)同样也会造成阻塞。网络阻塞造成的影响是通过量和时延性能下降。
阻塞控制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持每一次虚呼叫或永久虚电路上的指定服务质量(如通过量、时延、顿丢失)。详细情况在CCITT建议I.370描述。4.2.2.1.8终止呼叫
5)必备功能在附录B给出。
U平面上提供的核心服务可用来提供OSI无连接网络服务(ISO8348ADD1),为此可直接在核心服务或在CCITT建议Q.922非确认型信息传送服务上使用ISO8473或其他的OSI无连接网络协议。在此情况下,假设使用的是永久性链路。有关按需建立的链路的使用尚待研究。100
YD/T 800--1996
当呼叫被释放时,该呼叫使用的全部资源(如标号、呼叫参考值等)均被释放。在按需建立信道的情况下,倘若不存在呼叫则用户或网络可根据自己的希望将物理信道拆除。倘若网络愿意做,它可解除C平面层2和接口层1的激活状态。注:次群速率访问(PRA)没有明确定义的解激活状态。在半永久性信道访问情况下,网络或用户亦可解除C平面层2的激活状态。任何一方的用户或双方用户均可以终止帧中继虚呼叫,为此只须向网络发送指示。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应当向另一个用户发送适当指示。因某些理由,如严重阻塞现象、差错或故障,网络均可终止呼叫。
4.2.2.2永久性虚电路规程
对于永久性虚电路而言,不存在呼叫建立或释放。用户与帧中继节点之间必须有一条连接,逻辑标识符以及其他有关的参数均通过管理程序确定。4.2.2.2.1层1激活/建立
层1必须处于常活状态。
信道必须在预订时建立。
4.2.2.2.2终端选择/识别
在预订时确定。
4.2.2.2.3呼叫建立
不采用。
4.2.2.2.4数据传送
见4.2.2.1.6和4.2.2.1.7。
4.2.2.2.5终止呼叫
不采用。www.bzxz.net
4.2.2.2.6层1解激活/释放
层1及其支持的信道必须处于常活状态。4.2.3询问/编辑
不采用。
4.3异常规程
4.3.1激活/解激活/登记
不采用。
4.3.2启动与操作
4.3.2.1虚呼叫
在故障情况下,如由于主叫/被叫用户差错、用户状态或网络状况所引起的故障,网络应向用户发送适当的故障指示,而且可以终止呼叫建立或已建立的呼叫。此外,可以调用CCITT建议Q.933重新起动规程。重新起动规程只适用于非半永久性承载信道。重新起动规程释放在未起动此规程之前未通过显方式释放的特定物理信道或接口上处于激活状态的全部剩余的恢模式连接(包括与其有关的呼叫参考和DLCI值)。4.3.2.2永久性虚电路
当由于用户差错、用户状态或网络状况而发生故障时,网络应向用户发送适当的故障指示。4.3.3询问编辑
不采用。
4.4代用规程
不采用。
4.5验证
不采用。
网络的计费能力
YD/T800—1996
本标准不包括计费原则;详见 CCITT D系列建议。但是,阻塞管理规程和服务质量要求有可能与计费有关。5.1中继虚电路计费
应当能够精确地计算用户使用顿中继虚电路服务的费用。5.2帧中继永久性虚电路计费
应当能够精确地计算用户使用帧中继永久性虚电路服务的费用。6互通
为了与不同的分组/帧模式承载业务进行互通,有必要为提供本服务说明所述的承载业务的ISDN同下列服务之间的互通提供互连:-顿交换承载业务;
由ISDN或PSPDN提供的X.25业务;局域网(LAN);
电路模式承载业务;
宽带ISDN服务。
有关互连要求的详细情况,参见CCITT1.500系列建议。同补充业务的相互作用
不采用。
8属性与属性值(包括个别承载业务的提供)8.1
属性与属性值
信息传送属性
1.信息传送模式
信息传送速率
3.信息传送能力
5.通信建立
6.对称性
7、通信方式
访问属性
8.访问信道
9.访问协议
小于或等于用户信息访间信道最高比特率和逻辑链路通过量非限制型
业务数据单元完整性
按需/永久性
双向对称
点对点
属性值
D,B或H
信息传送属性,
信令访问协议层1
信令访问协议层2
信令访问协议层3
信息访问协议层1
信息访问协议层2核心功能
信息访问协议层2数据链路控制
通用属性
10.提供的补充业务(临时性表)11.业务质量
12.互通的可能性
13.营运与商用
YD/T800—1996
表1(完)
CCITT 建议 I.430或 1.431
CCITT 建议 Q.921
CCITT 建议 Q. 931
CCITT建议 1.430或I.431
CCITT建议Q.922核心功能
用户自定:
与顿中继和 CCITT建议X.25互通所需的 CCITT建议Q.922属性值
直接拨入(DDI)
多用户号(MSN)
主叫线识别表示(CLIP)
主叫线识别限制(CLIR)
被叫线识别表示(COLP)
被叫线识别限制(COLR)
恶意呼叫识别(MCI)
子地址
呼叫转移忙(CFB)
无条件呼叫转移(CFU)
闭合用户群(CUG)
专用编号方案
计费通知单
反向计费
注:其他补充业务尚待研究
等效于当前X.2/X.25设施的新补充业务的定义尚待研究尚待研究
注:阻塞管理会影响QOS(见CCITT建议I.370)见 CCITT I.500系列建议
尚待研究
注:见5
8.2个别承载业务的提供
a)业务的全面提供:A;
b)次要属性的内容:
信息传送属性
信息传送速率
(见表1第2行)
信息传送速率
(见表1第2行)
A=附加
9动态描述
不提供。
通信建立
YD/T 800--1996
对称性
双向对称
双向对称
6)A(附加)的定义在CCITT建议I.230给出。104
通信方式
点对点
点对点
提供方式
A1通过量
YD/T800—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名词解释
虚拟连接段?(见图A1,参见CCITT建议X.134)的通过量是指位于懒控制字段与FCS字段之间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成功地通过虚拟连接的比特数。成功传送的含义是每个帧的FCS检验结果合格。
一个或多个
DIE 访间
国内部分
DTE数据终端设备
A2过网时延
一个或多个
国际部分
国际虚拟连接
一个或多个
国内部分
图A1虚拟连接
齿#I DTE
段界线
过网时延只在段边界8)之间定义。顿协议数据单元(FPDU)的过网时延从t时间起(即FPDU的第7)虚连接段在CCITT建议X.134中定义。8)线路段边界的定义在CCITT建议X.134给出。105
YD/T800—1996
个比特通过第一个边界的时间)到t2止(即FPDU的最后一个比特通过第二个边界的时间)。过网时延=t2—t
一条虚拟连接的过网时延等于段时延之和。A3信息完整性
信息保持完整的含义是网络传递的帧全部满足FCS检验的条件。A4访问速率
访问速率是指用户访问信道(D、B或H)的数据速率。访问信道速率决定最终用户能够向网络发送数据的最高速率。
A5承诺的突发量(B.)
承诺的突发量是用户在间隔时间T。内可以向网络输送的最大数据量。B。可在呼叫建立时协商。A6超突发量(B.)
超突发量是用户在间隔时间T。内允许超过的最大数据量。传递B。数据的概率通常比B。低。B。可在呼叫建立时协商。
A7承诺速率的测试间隔(T.)
承诺速率的测试间隔是用户只发送承诺数据量(B。)和超数据量(B.)的间隔时间。T。是计算出来的。
A8承诺的信息速率(CIR)
承诺的信息速率是在正常情况下网络应保证提供的信息传送速率。CIR是根据最小T。时间增量计算的平均值。CIR可在呼叫建立时协商。A9阻塞管理
阻塞管理包括网络工程、用来检测阻塞现象使用的OAM程序、防止阻塞或从阻塞中恢复的实时机制等。阻塞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定义的阻塞控制、阻塞抑制和阻塞恢复,A10阻塞控制
用来防止阻塞和从阻塞中恢复的实时机制,例如在同时产生业务量高峰或网络过负荷(例如由于资源故障)的情况下用来防止阻塞或从阻塞中恢复。阻塞控制包括阻塞抑制和恢复机制。A11阻塞抑制
阻塞抑制规程是在产生轻微阻塞现象时或之前启动的,以防止阻塞现象继续恶化。阻塞抑制规程是在轻微阻塞和严重阻塞区域内和在其周围工作的。A12阻塞恢复
阻塞恢复规程的作用是防止因阻塞而造成网络向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这些规程通常是在网络因阻塞而开始丢弃帧的时候启动的。阻塞恢复规程是在严重阻塞边缘和阻塞区内启动的A13剩余差错率
剩余差错率是为顿模式承载业务及其相应的层服务定义的。帧模式承载业务的层服务是通过服务1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