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Z 9034-1987 自动装配用器件包装 第一部分:轴向引线器件的带式包装

【电子行业标准(SJ)】 自动装配用器件包装 第一部分:轴向引线器件的带式包装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4 09:11:14
- SJ/Z9034-1987
- 现行
标准号:
SJ/Z 9034-1987
标准名称:
自动装配用器件包装 第一部分:轴向引线器件的带式包装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87-10-20 -
实施日期:
1987-10-2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27.17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推荐性部标准自动装配用元器件包装
第一部分: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带式包装Packaging of components for automatic handlingSJ/Z9034—87
IEC286-1(1980)
Part l, Tape Packaging of components with axial leads on Continuous tapes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包装方法,以便于自动装配或自动插装元器件。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把用于采用类似装配技术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等)的上带方法、通用尺寸及优选公差等标准化。本标准只涉及引线的带式包装,而不规定元器件本身的尺寸。2尺寸
21引线的带式包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10—20批准SJ/Z9034-87
带的标称宽度(a)
元器件间标称间距(8)
0.197±0.02
0.392±0.02
0.591±0.03
0.787±0.039
2.1.1元器件本体位置(允许横向偏移)in
0.236±0.039
0.354±0.039
10个间距以上允许偏差
尺寸()是放置元器件本体的窗口宽度,它应比元器件本体的最大长度Lmαα宽1.4mm(0.055in),元器件本体的最大长度可根据IEC294“圆柱形双轴向引线元器件尺寸测量”和有关元器件规范中的规定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该窗口应位于两带的正中。2.1.2带间距
最大带间距(o)不应超过140mm(5.50in),其值应按元器件尺寸选择。注:根据图1,两带的内侧间距(6)等于元器件的总长度(包括引线的长度)减去两条带的宽度和引线伸出带外的长度。
6mm宽的带通常使用下列带间距:表
带间距 (6)
2.2上带
2.09±0.0787
2.48±0.0787
2.88±0.0787
在适当的情况下,对轴向引线元器件来说,应符合下列要求(见图1)2.2.1所有极性元器件都应按一个方向取向,最好用不同颜色或不同标志的带子把极性元器件清晰地做上标记,把阳极涂上白色或黑色或灰色。2.2.2a)引出线不应有扭曲或弯曲,2
SJ/Z9034--87
b)把元器件或引线固定到带子上的方法应不使元器件引线产生裂纹或其它损伤e)在带内侧测量元器件引线引出口至元器件引线标称位置的距离(m)时,引线的弯曲不应超出标称位置1.2mm(0.007in)。2.2.3引线的末端最好不要超出带子。2.2.4元器件应足够牢固地固定在带上。以使正常操作时,元器件不会脱落。2.2,5粘结剂和带基体应经得起上带元器件的贮存,不应沿引线方向移动或产生因化学作用(即腐蚀)而使焊接困难或降低元器件或引线性能的挥发物。另外,粘结剂不应由于失粘而造成元器件在存后不能保持原位置。同时,基材的老化程度不应使其强度降低到在手工装配或把上带元器件送入装配机时因拆卷而断裂。包装中的相邻层的带子不应粘在一起。2.2.6接头的强度应和原带相等,其厚度不得大于原带单层厚度的4倍。若接头对不齐,其错位宽度不应大于0.8mm(0.031in)。拼接头时,元器件间距(s)应保持在2.1条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2.2.7最好在带子的起始端和末端留出不少于300mm(12in)长的带头(无元件)。2.2.8为了自动插入元器件,每卷带的空位数不应超过0.25%,并且不能连续空位。3包装
装有元器件的带子可卷在卷轴上或折选起来,如手风琴式折送。包装单位最好是100或100的倍数。
3.1卷轴尺寸
卷轴的优选尺寸如下图所示。
形状任选:圆形或八角形
注:dmax=400mm(15.75in),fmin=14mm(0.55in),fmax=25mm(0.9in)。3
S3/z9034—87bZxz.net
3.2法兰盘之间的距离n取决于上带元器件的总长度,并允许适当的卷绕和松开。3.3为了防止元器件损坏和引线扭曲。需要在元器件的层间和最后一层上面进行保护。如果使用保护材料,不应使元件受损或引线的可焊性降低。3.4卷轴上元器件的总数应使元器件和最后的覆盖物不超出法兰盘(半径方向)的最小尺寸。4,标志
有要求时,应在一条带上的每第50或100个元器件处做标志。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第一部分: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带式包装Packaging of components for automatic handlingSJ/Z9034—87
IEC286-1(1980)
Part l, Tape Packaging of components with axial leads on Continuous tapes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包装方法,以便于自动装配或自动插装元器件。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把用于采用类似装配技术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如: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等)的上带方法、通用尺寸及优选公差等标准化。本标准只涉及引线的带式包装,而不规定元器件本身的尺寸。2尺寸
21引线的带式包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10—20批准SJ/Z9034-87
带的标称宽度(a)
元器件间标称间距(8)
0.197±0.02
0.392±0.02
0.591±0.03
0.787±0.039
2.1.1元器件本体位置(允许横向偏移)in
0.236±0.039
0.354±0.039
10个间距以上允许偏差
尺寸()是放置元器件本体的窗口宽度,它应比元器件本体的最大长度Lmαα宽1.4mm(0.055in),元器件本体的最大长度可根据IEC294“圆柱形双轴向引线元器件尺寸测量”和有关元器件规范中的规定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该窗口应位于两带的正中。2.1.2带间距
最大带间距(o)不应超过140mm(5.50in),其值应按元器件尺寸选择。注:根据图1,两带的内侧间距(6)等于元器件的总长度(包括引线的长度)减去两条带的宽度和引线伸出带外的长度。
6mm宽的带通常使用下列带间距:表
带间距 (6)
2.2上带
2.09±0.0787
2.48±0.0787
2.88±0.0787
在适当的情况下,对轴向引线元器件来说,应符合下列要求(见图1)2.2.1所有极性元器件都应按一个方向取向,最好用不同颜色或不同标志的带子把极性元器件清晰地做上标记,把阳极涂上白色或黑色或灰色。2.2.2a)引出线不应有扭曲或弯曲,2
SJ/Z9034--87
b)把元器件或引线固定到带子上的方法应不使元器件引线产生裂纹或其它损伤e)在带内侧测量元器件引线引出口至元器件引线标称位置的距离(m)时,引线的弯曲不应超出标称位置1.2mm(0.007in)。2.2.3引线的末端最好不要超出带子。2.2.4元器件应足够牢固地固定在带上。以使正常操作时,元器件不会脱落。2.2,5粘结剂和带基体应经得起上带元器件的贮存,不应沿引线方向移动或产生因化学作用(即腐蚀)而使焊接困难或降低元器件或引线性能的挥发物。另外,粘结剂不应由于失粘而造成元器件在存后不能保持原位置。同时,基材的老化程度不应使其强度降低到在手工装配或把上带元器件送入装配机时因拆卷而断裂。包装中的相邻层的带子不应粘在一起。2.2.6接头的强度应和原带相等,其厚度不得大于原带单层厚度的4倍。若接头对不齐,其错位宽度不应大于0.8mm(0.031in)。拼接头时,元器件间距(s)应保持在2.1条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2.2.7最好在带子的起始端和末端留出不少于300mm(12in)长的带头(无元件)。2.2.8为了自动插入元器件,每卷带的空位数不应超过0.25%,并且不能连续空位。3包装
装有元器件的带子可卷在卷轴上或折选起来,如手风琴式折送。包装单位最好是100或100的倍数。
3.1卷轴尺寸
卷轴的优选尺寸如下图所示。
形状任选:圆形或八角形
注:dmax=400mm(15.75in),fmin=14mm(0.55in),fmax=25mm(0.9in)。3
S3/z9034—87bZxz.net
3.2法兰盘之间的距离n取决于上带元器件的总长度,并允许适当的卷绕和松开。3.3为了防止元器件损坏和引线扭曲。需要在元器件的层间和最后一层上面进行保护。如果使用保护材料,不应使元件受损或引线的可焊性降低。3.4卷轴上元器件的总数应使元器件和最后的覆盖物不超出法兰盘(半径方向)的最小尺寸。4,标志
有要求时,应在一条带上的每第50或100个元器件处做标志。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