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3 06:08:28
  • GB50090-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50090-2006

  • 标准名称: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3-24
  • 实施日期:

    2006-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2.39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土木工程>>93.100铁路建筑
  • 中标分类号:

    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工程>>P65铁路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 页数:

    219页
  • 标准价格:

    33.0 元
  • 出版日期:

    2006-06-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柳世辉、王齐荣、胡小勇、张毅、浦伟斌
  • 起草单位: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
  •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的设计。Ⅲ、Ⅳ级铁路按照相应设计规范执行。 GB 50090-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50090-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正版)GB 5009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90 -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line060912000134
2006 - 03 —24发布
2006 -06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lineGB50090-200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6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5009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3电话:63906433
(邮政编码:100038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63906381)
850×1168毫米
178千字
1/327印张
2006年6月第一版2006年6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一10100册
统一书号:1580058·751
定价:33.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18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90-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15、1.0.16、1.0.17、1. 0. 21、3. 1. 8(1)、3. 2. 8(2)、5. 1. 2、5. 1. 3、5. 1. 4、5. 1. 6、5. 2. 1(1、2)、5.2.5、5.2.6、5.2.7、5.2.10、5.2.1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四日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7102号文件《发于印发“二○○二~二○〇○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一99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车站分布、铁路与道路交叉等内容。本规范根据我国铁路的技术发展方向,本着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原则,吸取了原规范执行以来铁路设计、施工和运营以及近年来五次铁路提速的成功经验和专题科研成果,贯彻了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向指导设计的合理性方面逐步转化的指导思想,并突出了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理念,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后修编而成。补充、删减、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修订了铁路等级划分标准。
2.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由140km/h提高到160km/h。3.修订了铁路的设计年度标准。4.增加了铁路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的合理设计年度。5..修订了铁路闭塞类型和设置原则。6.增加了铁路两侧隔离栅栏的设置原则。7.增加了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设计要求。8.修订了各级铁路最小圆曲线半径标准。1
9.修订了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和夹直线最小长度等平面设计标准。
10.修订了车站站坪长度标准。
11.修订了线路纵断面连接标准和站坪坡度等标准。12.修订了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的设备维修“天窗”标准。13.修订了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原则。14.删减了“正线轨道”的章节。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负责具体内容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2号,邮政编码:710043),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地址: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 编 单 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主要起草人:杜寅堂柳世辉王齐荣胡小勇张毅蒲伟斌刘佐治李光明赵全录徐凌2·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纵断面
车站分布
铁路与道路交叉
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
5.2道口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5)
(15)
1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线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线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I、Ⅱ级标准轨距铁路的设计。Ⅱ、IV级铁路按照相应设计规范执行。
1.0.3铁路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运量均采用预测运量。
铁路线下基础设施和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的要求;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宜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增减的机车、车辆等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进行设计。1.0.4新建和改建铁路(或区段)的等级,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客货运量按下列规定确定:I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者;
Ⅱ级铁路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且大于或等于10Mt者;Ⅱ级铁路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Mt且大于或等于5Mt者;
IV级铁路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1.
小于5Mt者。
注:年客货运量为重车方向的货运量与由客车对数折算的货运量之和。1对/d旅客列车按1.0Mt年货运量折算。
1.0.5设计线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需求、铁路等级、地形条件并考虑远期发展条件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当沿线运输需求或地形和运营条件差异较大,并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时,可分路段选定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工、Ⅱ级铁路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宜按表1.0.5规定的数值选用。表1.0.5、I级铁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铁路等级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160、140、120
120、100、80
对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需要并结合既有线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不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的路段长度应根据铁路等级、地形类别、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条件等因素确定。路段长度不宜过短,丘陵、山区可按地形单元划分。1.0.6各级铁路的下列主要技术标准,应根据远期运量或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客车对数和确定的铁路等级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wwW.bzxz.Net
正线数目;
一牵引种类;
机车类型;
一牵引质量;
限制坡度;
一最小曲线半径;
一机车交路;
到发线有效长度;
—闭塞类型。
1.0.7新建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分别大于或等于35Mt的平原、.2·
丘陵地区和大于或等于30Mt的山区,宜一次修建双线。远期年客货运量达到上述标准者,其正线数目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
远期年客货运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折算的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30Mt时,宜预留双线。
1.0.8牵引种类应根据路网与牵引动力规划、线路特征和沿线自然条件以及动力资源分布情况,结合机车类型合理选定,并应优先采用电力牵引。
1.0.9机车类型应根据牵引种类、牵引质量、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运输需求,按照与线路平面、纵断面技术标准相协调的原则,结合车站分布,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1.0.10牵引质量应根据运输需求、限制坡度及机车类型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并宜与相邻线牵引质量相协调。1.0.11机车交路应采用长交路,并应根据牵引种类、机车类型、车流特点、乘务制度、线路条件,结合路网规划及机务设备布局,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1.0.12区间通过能力应预留一定的储备。单、双线铁路的储备能力在扣除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后,应分别采用20%和15%,并应考虑客货运量的波动性。
1.0.13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并应采用1050m、850m、750m、650m等系列值。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采用上述系列值引起较大工程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确定。1.0.14单、双线铁路的闭塞类型宜分别采用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km/h时,双线区段应采用速差式自动闭塞,单线区段宜采用自动闭塞或自动站间闭塞,一个区段内应采用同一种闭塞类型。3
1.0.15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及以上的路段,铁路两侧应设置隔离栅栏。
1.0.16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标志及警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1.0.17用于计算路基宽度、桥隧和其他永久性建筑物净空的轨道高度应按远期运和运营条件确定。1.0.18采用电力牵引的铁路,若需内燃牵引过渡时,其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永久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1.0.19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的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与运输的相互干扰,并结合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1.0.20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应在满足设计年度的输送能力和设计行车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1.0.21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146.1和《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对于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应满足双层集装箱限界的要求。
1.0.22铁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按规定配置行车安全、防火防爆、无障碍等设施和设备。1.0.23铁路设计应重视各专业间的总体协调,对电(光)缆沟(槽)、给排水管线、站场排水、防雷接地等设计应统筹考虑。1.0.24铁路设计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能源和土地节约及文物保护等工作。1.0.25铁路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结合铁路运输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综合考虑投资效益和运营成本,使效益最大化。1.0.26铁路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