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铝、铬、锰、铁、钴、镍、铜、锌、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4:35:20
  • GB/T12690.5-200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2690.5-2003

  • 标准名称: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铝、铬、锰、铁、钴、镍、铜、锌、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3-01-01
  • 实施日期:

    2004-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87.86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冶金>>有色金属>>77.120.99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中标分类号:

    冶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H65稀有金属及其合金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20744
  • 页数:

    14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6-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0-12-30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包头稀土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主管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方法规定了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和氧化铅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和氧化铅量的测定。本方法也适用于稀土金属中金属铝、金属铬、金属锰、金属铁、金属钴、金属镍、金属铜、金属锌和金属铅的含量测定。 GB/T 12690.5-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铝、铬、锰、铁、钴、镍、铜、锌、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GB/T12690.5-200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T12690.5—2003
本标准是在 GB/T 8762.4--1988、GB/T 8762.6—1988,GB/T 11074.4—1989,GB/T 12690.14-1990、GB/T12690.19-1990GB/T12690.24—1990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标准采用2种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铝、铬、锰、铁、钻、镍、铜、锌、铅含量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除铁外的其余8种非稀土杂质含量本标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稀土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方法1由上海跃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方法1由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新威利成稀土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方法1主要起草人:封望亭、张晓明、谈世群、吴克平、张飞。本标准方法1主要验证人:张少夫、许彩云。本标滩方法2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起草。本标准方法2由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参加起草。本标准方法2主要起草人:刘鹏宇、刘冰、杨萍、陈云红。本标准方法2主要验证人:何凤娟、张、曹勇钢、张翼明、郝冬梅。本标推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8762.4--1988,GB/T 8762.6—1988;—GB/T11074.4—1989;
-GB/T 12690.14-1990,GB/T 12690.19-1990,GB/T 12690.24—1990。1范围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铝、铬、锰、铁、钴、镍、铜、锌、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1)钴、锰、铅、镍、铜、锌、铝、铬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2)方法1
GB/T 12690.5—2003
本方法规定了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和氧化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和氧化铅量的测定。
本方法也适用于稀土金属中金属铝、金属铬、金属锰、金属铁、金属钻、金属镍、金属铜、金属锌和金属铅的含量测定。测定范围见表1。表1
氧化物
氧化铝
氧化铬
氧化锰
氧化铁
氧化钻
2方法原理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10 0~0. 100 0
0. 005 0 ~ 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5 0 ~~1. 200 0
0. 002 0 ~0. 100 0
氧化物
氧化镍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铅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05 0~0. 100 0
0. 002 0 ~ 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5 0 ~ 0. 100 0
试样以硝酸溶解,在稀硝酸介质中直接以氩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进行光谱测定。3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均使用二次蒸馏水。3.1过氧化氢(30%)。
3.2盐酸(1+1),优级纯。
3.3硝酸(1+1),优级纯。
3.4盐酸羟胺,优级纯。
3.5三氧化二铝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5294g金属铝箔(纯度≥99.9%)(预先用稀盐酸浸泡,经无水乙醇清洗,用红外灯烘干)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3.2)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三氧化二铝。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十95)稀释成GB/T12690.5-—2003
1mL含100μg、10μg和1ug三氧化二铝的标准溶液。3.6三氧化二铬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9342g经110℃烘1h的重铬酸钾(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三氧化二铬。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00μg、10μg和1μg三氧化二铬的标准溶液。
3.7二氧化锰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二氧化锰(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3.2),再加少量盐酸羟胺(3.4)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二氧化锰。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00μg、10 ug和1μg二氧化锰的标准溶液。3.8三氧化二铁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三氧化二铁(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3.2)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勺。此溶液1 mL含1mg三氧化二铁。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00 μg、10μg和1ug三氧化二铁的标准溶液。
3.9三氧化二钻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三氧化二钻(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mg三氧化二钴。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00ug、10μg和1 μg三氧化二钴的标准溶液。
3.10氧化亚镍标准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氧化亚镍(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盐酸(3.2)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氧化亚镍。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00μg、10μg和1μg氧化亚镍的标准溶液。
3.11氧化铜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氧化铜(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氧化铜。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00μg、10ug和1.μg氧化铜的标推溶液。3.12氧化锌标准存溶液:称取1.0000g经110℃烘1h的氧化锌(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mg氧化锌。再将此用盐酸(5十95)溶液稀释成1mlL含100ug、10μg和1ug氧化锌的标准溶液。3.13氧化铅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4838g经110℃烘1h的硝酸铅(纯度≥99.9%)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氧化铅。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00ug、10μg和1ug氧化铅的标准溶液。3.14氧化镧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镧(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入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镧。3.15氧化铺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铺(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3.3),低温加热并不断搅拌,沿杯壁加过氧化氢(3.1)助溶,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铈。3.16氧化错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错(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错,3.17氧化钕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钕(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钕。3.18氧化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2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GB/T 12690.5--2003
3.19氧化销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销(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铕。3.20氧化钒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3.21氧化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绒(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铖。3.22氧化镝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镝(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镝。3.23氧化铁基体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钦。3.24氧化饵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饵。3.25氧化锈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3.26氧化镱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镱(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镱。3.27氧化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3.28氧化亿基体贮备溶液:称取10.0000g经900℃灼烧1h的氧化(纯度≥99.999%)置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人50mL硝酸(3.3)。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mg氧化钇。3.29氩气(纯度>99.99%)。
4仪器与设备
4.1计算机控制顺序扫描单色仪:焦距1m,分辨率大于0.005nm。4.2光源:氩等离子体光源,使用功率不大于2kW。5试样
5.1氧化物试样于900℃灼烧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立即称样。5.2金属试样应去掉表面氧化层,取样后立即称样。6分析步骤
6.1分析试液的制备
6.1.1称取1.0000g(除氧化铈外)试样(5),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3.3)(铁含量高时3
GB/T12690.5--2003
补加适量盐酸(3.2)),于低温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用。
6.1.2称取1.0000g(氧化铈)试样(5),置于100mL烧杯中,加10mL硝酸(3.3),滴加过氧化氢(3.1)低温加热至溶解完全并蒸至溶液呈黄色,不再有小气泡出现。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用。6.2标样溶液的制备
按表2分别移取浓度为10μg/mL的非稀土标准溶液(3.5~3.13)和各稀土氧化物基体溶液(3.14~3.28)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3.3),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制得各标样溶液,待用。表2
基体浓度
6.3测定
6.3.1测定条件:
各被测元素浓度/(μg/mL)
等离子体光源:人射功率1.0kW,反射功率小于0.01kW。氩气流量:冷却气流量12L/min,载气流量0.2L/min。观测高度:线圈上方12mm。
分析线及线性范围见表3。
分析线/nm
线性范围/%
0. 001 0~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0 3~~0. 100 0
0. 001 0~~1. 200 0
0. 000 3~~0. 100 0
0.000 1~0.100 0
0. 000 2 ~~0. 100 0
0. 001~~0. 100 0
0. 001 0-~0. 100 0
分析线/nm
257.510·
线性范围/%
0. 001 0 ~ 0. 100 0
0. 001 0 ~0, 100 0
0. 000 5~~0.100 0
0. 001 0-~1. 200 0
0. 000 5 ~0. 100 0
0. 002 0 ~~ 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0 5 ~~0. 100 0
0. 002 0 ~ 0. 100 0
分析线/nm
267. 716*
228. 616°
线性范围/%
0. 010 0~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0 5 ~~0. 100 0
0. 001 0~1. 200 0
0. 000 3 ~ 0. 100 0
0. 001 0~~0. 100 0
0.0020~0.10001
0. 000 5 ~0. 100 0
0. 005 0 ~0. 100 0
分析线/nm
线性范围/%
0. 002 0~0. 100 0
0. 001 0 ~- 0. 100 0
0.0003~0.100 0
0. 001 0~~1. 200 0
0. 000 3 ~~ 0. 100 0
0. 002 0~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1~0. 100 0
0. 001 0 ~~0. 100 0
为辅助分析线。
表3(续)
分析线/nm
线性范围/%
0. 002 0~0. 100 0
0. 001 0~0. 100 0
0. 000 5 ~~ 0. 100 0
0. 001 0 ~~1. 200 0
0. 000 5~0. 100 0
0. 001 0 ~0. 100 0
0. 002 0 ~0. 100 0
0.0005~0.100 0
0. 002 0 ~~0. 100 0
GB/T12690.5—2003
分析线/nm
6.3.3将分析试液(6.1)与标样溶液(6.2)同时进行氩等离子体光谱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线性范围/%
0. 001 0~0. 100 0
0.00100.1000
0. 000 3 ~~0. 100 0
0. 001 0 ~1. 200 0
0. 000 3 ~~0. 100 0
0. 000 5 ~ 0. 100 0
0. 000 5~0. 100 0
0. 001 ~0. 100 0
0. 001 0 ~~ 0. 100 0
将标样溶液(6.2)的含量直接输人计算机,根据标样溶液和分析试液的强度值,由计算机计算,以基体匹配法校正对测定的影响。并输出分析试液(6.1)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按式(1)计算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bzxz.net
k-c.Vx10-6
w(X) =
式中:
8精密度
试料中被测元素的质量分数(%);..........( 1)
计算机输出的分析试液(6.1)中被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分析试液的(6.1)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各元素氧化物与其单质的质量比(计算氧化物含量时k=1),见表4。表4
8.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的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5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GB/T 12690.5—2003
氧化铅
氧化铬
氧化锰
氧化铁
氧化钻
氧化物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注:重复性限(r)为2.8×s:,s.为重复性标准差。8.2
允许差
氧化镍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铅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6所列的允许差。表6
氧化物
氧化铝
氧化铬
氧化锰
氧化铁
氧化钴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10 0~0. 030 0
>0. 030 0~0. 080 0
>0. 080 0 ~0. 100 0
0. 005 0~0. 010 0
≥0. 010 0~0. 050 0
≥0. 050 0~~0. 100 0
0. 001 0~-0. 005 0
>0. 005 0~0. 010 0
>0. 010 0~0. 100 0
0. 005 0 ~0. 050 0
>0. 050 0~~0. 500 0
>0. 500 0~1. 200 0
0. 002 0~~0. 010 0
>0. 010 0~~0. 050 0
0.0500~0.1000
允许差/%
氧化物
氧化镍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铅
氧化物质量分数/%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05 0~~0. 010 0
>0. 010 0~-0. 050 0
>0. 050 0 ~0. 100 0
0. 002 0 ~0. 010 0
>0. 010 0~0. 050 0
0. 050 0~0. 100 0
0. 001 0~0. 010 0
0.010 0~0. 050 0
>0. 050 0~0. 100 0
0. 005 0 ~~0. 010 0
>0. 010 0~0. 050 0
>0. 050 0 ~0. 100 0
重复性限(r)/%
允许差/%
9质量保证和控制
GB/T 12690.5--2003
每周用自制的控制标样(如有国家级或行业级标样时,应首先使用)校核一次本标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重新进行校核。方法2
10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钻、氧化锰、氧化铅、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铬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稀土氧化物中氧化钻、氧化锰、氧化铅、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铬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也适用于稀土金属中金属钻、金属锰、金属铅、金属镍、金属铜、金属锌、金属铝、金属铬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见表7。
氧化物
氧化钴
氧化锰
氧化铅
氧化镍
11方法原理
氧化物质量分数/%
0.000 1~~0.050
0. 000 1~~0. 050
0. 000 2~0. 050
0.0002~0.050
氧化物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铬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00 1~0. 050
0. 000 5~0. 050
0. 000 5~~0. 050
0. 000 5 ~ 0. 050
试样以硝酸溶解,在稀硝酸介质中,直接以氩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进行质谱测定。12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均使用二次去离子水。12.1氢氧化钠,优级纯。
12.2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12.3硝酸(pl.4g/mL),MOS级。12.4硫酸,优级纯。
12.5盐酸,优级纯。
12.6过氧化氢(30%)。
12.7硝酸(1+1)。
12.8硫酸(1+1)。
12.9硫酸(1+4)。
12.10盐酸(1+1)。
硝酸稀释液(1+199)。
2钻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钻(纯度99.9%)于烧杯中,加人50mL硝酸12. 12
(12.7),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冷却后加人少量水并煮沸,冷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钴。再将此溶液用硝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mL含 0.1 μg钴的标准溶液。
12.13锰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锰(纯度>99.9%,预先用稀硫酸洗涤除去表面上的氧化物,再用水洗涤除酸,烘干冷却后使用),加人20mL硫酸(12.8)溶解,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7
GB/T12690.5-2003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锰。再将此溶液用硫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 mL含 0.1 μg锰的标准溶液。12.14铅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铅(纯度>99.9%)于烧杯中,加30mL硝酸(12.7)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加热除去二氧化氮,取下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铅。再将此溶液用硝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mL含0.1μg铅的标准溶液。12.15镍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镍(纯度≥99.9%)于烧杯中,加人15mL硝酸(12.7),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然后加入2mL硫酸(12.8),继续加热蒸干直至硫酸白烟冒尽,取下冷却,加人150mI.水和5mL硫酸(12.8)浸出,加热使盐类溶解,冷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镍。再将此溶液用硝酸(5十95)稀释成1mL含1ug和1mL含0.1μg镍的标准溶液。
12.16铜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铜(纯度99.9%),加人20mL硝酸(12.7),低温加热溶解并蒸发至近干,再加人10mL硫酸(12.8),小心继续蒸发至冒白烟,冷却后加水浸取,待盐类全部溶解,冷却后将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有1mg铜。再将此溶液用硫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mL含0.1μg铜的标准溶液。12.17锌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锌(纯度>99.9%)于300mL烧杯中,加人30mL~40mL盐酸(12.10),待其溶解完全后,加热煮沸几分钟,冷却后将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锌。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ml含0.1g锌的标推溶液。
12.18铝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铝(纯度99.9%)于300mL烧杯中,加人20mL水,加人3g氢氧化钠(12.1),待其溶解完全后用盐酸(12.10)慢慢中和至出现沉淀,并过量20mL,加热使其溶解并不断搅拌,冷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铝。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和1ml含0.1μg铝的标准溶液。12.19铬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3.7349g铬酸钾(优级纯,预先在105℃烘烤至约1h,经冷却后使用),溶于少量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有1mg铬。再将此溶液稀释成1mL含1 μg和1 mL含0.1μg铬的标准溶液。12.20钢内标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0000g金属铟(纯度>99.9%)于300mL烧杯中,加人20mL~30ml盐酸(12.10),置于水浴上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冷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1mL含有1mg铟。再将此溶液用盐酸(5+95)稀释成1ml含1μg铟的内标溶液。12.21艳内标贮存溶液:准确称取1.26675g氯化钝(优级纯,在110℃烘干过),溶于少量水后,将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有1mg钝。再将此溶液稀释成1mL含1 μg的内标溶液。
12.22氩气(纯度99.99%)。
13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质量分辨率不低于(0.8土0.1)Nor。14试样
14.1氧化物试样于900℃灼烧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立即称量。14.2金属试样去掉氧化层,取样后,立即称量。15分析步骤
15.1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15.2分析试液的制备
GB/T 12690.5—2003
15.2.1称取0.2500g(除二氧化外)的试样(14)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人5mL硝酸(12.7),加热溶至清亮[若有不溶物,则应过滤,残渣经灰化,在铂埚中于900℃用200mg无水碳酸钠(12.2)熔融,浸出后与原滤液合并,蒸至小体积],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分取5.00mL该试液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2.50mL内标溶液(12.20或12.21),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测。
15.2.2称取0.2500g(二氧化铺)试样(14)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人5mL硝酸(12.7)和1.5mL过氧化氢(12.6),加热溶至清亮并赶尽气泡[若有不溶物,则应过滤,残渣经灰化,在铂埚中于900℃用200mg无水碳酸钠(12.2)熔融,浸出后与原滤液合并,蒸至小体积」,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勾。分取5.00mL该试液于25mL比色管中,加人2.50mL内标溶液(12.20或12.21,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待测。15.3标样溶液的制备
按表8分别移取适量标准溶液(12.12~12.19)于6个50mL容量瓶中,加人5.00mL内标溶液(12.20或12.21),以硝酸稀释液(12.11)稀释至刻度,混勾,配成系列标准溶液见表8。表8
标液编号
15.4测定
15.4.1测定条件:
等离子体光源:射频功率1.0kW。Pb
各被测元素浓度/(10-3μg/mL)Ni
氩气流量:冷却气流量12I./min,辅助气流量0.7I/min,雾化气流量0.9L/min。质谱仪参数:分析室真空(动态)1×10-5Torr~2×10-3Torr。测量参数:测量方式为峰跳式,重复次数:3;每峰采样点:3;试液提升率:1.0ml/min。测量同位素及线性范围见表9。
测量同位素
58或60
线性范围/%
0. 000 1~~0. 1
0. 000 1~0. 1
0. 000 2~~0. 1
0. 000 2~0. 1
测量同位素
64或66
15.4.3将分析试液(15.2)与标样溶液(15.3)同时进行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线性范围/%
0. 000 1~0. 1
0.000 5~0.1
0. 000 5 ~~0. 1
0. 000 5~~0. 1
将标样溶液(15.3)的浓度直接输人计算机,用内标校正法校正稀土基体对被测元素的非谱干扰,由9
GB/T12690.5—2003
计算机计算、校正并输出空白试验(15.1)溶液和分析试液(15.2)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按式(2)计算被测元素的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_ k(c- co)V,V。× 10-6
式中:
(X)-—试料中被测元素的氧化物或金属的质量分数(%);-计算机输出的分析试液(15.2)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2)
Co-—计算机输出的空白试验(15.1)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V2-—分析试液(15.2)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一一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V,—一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k-—一各元素氧化物与其单质的换算系数(计算金属含量时,k=1),见表10。表10
(Co2O.)
精密度
17.1重复性
(MnOz)
(Al2O)
(Cr.O,)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11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超过表11中含量的测定值,其重复性限(r)用外推法计算求得表11
氧化钴
氧化锰
氧化铅
氧化镍
氧化物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注:重复性限(r)为2.8×s ,s,为重复性标准差。17.2允许差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铬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2所列允许差。10
氧化物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氧化钴
氧化锰
氧化铅
氧化镍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00 1~ 0. 000 5
>0. 000 5 ~ 0. 002 0
>0. 002 0~0. 004 0
>0. 004 0 ~0. 008 0
>0. 008 0~0. 016
>0. 016~0.050
0.0001~0.0005
>0. 000 5 ~0. 002 0
>0. 002 0 ~0. 004 0
>0. 004 0~0. 008 0
>0. 008 0~0. 016
>0.016~0.050
0. 000 2 ~ 0. 000 5
>0. 000 5~0. 002 0
>0. 002 0 ~~ 0. 004 0
>0. 004 0 ~~0. 008 0
>0.008 0~0.016
>0.016~0.050
0. 000 2 ~~ 0. 000 5
>0. 000 5~0. 002 0
>0. 002 0~0. 004 0
≥0. 004 0~0. 008 0
>0. 008 0~0. 016
>0.016~~0.050
质量保证和控制
充许差/%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铬
GB/T 12690.5--2003
氧化物质量分数/%
0. 000 1~0. 000 5
>0. 000 5~0. 002 0
0. 002 0~0. 004 0
>0. 004 0~0. 008 0
>0. 008 0~0. 016
>0. 016~0. 050
0. 000 5~ 0. 002 0
>0. 002 0 ~0. 004 0
>0. 004 0 ~ 0. 008 0
>0. 008 0~0. 016
>0. 016~~0. 050
0. 000 5 ~0. 002 0
0. 002 0~0. 004 0
>0. 004 0~0, 008 0
>0. 008 0 ~0. 01 6
>0.016~~0. 050
0. 000 5 ~0. 002 0
>0. 002 0 ~~0. 004 0
≥0. 004 0 ~0. 008 0
≥0. 008 0~0. 016
>0. 016~~0. 050
充许差/%
每周用自制的控制标样(如有国家级或行业级标样时,应首先使用)校核一一次本标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重新进行校核。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