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9 04:59:23
  • GB10543-2003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0543-2003

  • 标准名称:

    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3-10-09
  • 实施日期:

    2004-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23.82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40软管
  • 中标分类号:

    化工>>橡胶制品及其辅助材料>>G42胶管、胶带、胶布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20793
  • 页数:

    16开, 页数:21, 字数:31千字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6-01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3-22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蔡辉、张春桃
  • 起草单位:

    广州橡胶厂
  • 归口单位: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有关的6种型别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结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机场加油车和其他加油设备或设施的飞机油箱输送或排泄航空燃料油用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 10543-2003 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10543-200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83.1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0543—2003
代替GB10543—1989
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
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Rubber hose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aircraft ground fuelling and defuelling(ISO 1825:1996,Rubber hose and hose assemblies for aircraft ground fuellingand defuelling—Specification,NEQ)2003-10-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06-01实施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GB10543—2003
本标准对应于国际标准ISO1825:1996《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1825:1996重新起草。本标准在结构上与ISO1825:1996相同。本标推与ISO1825: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为更适应软管行业,规范性引用文件ISO1382:1996用GB/T7528(ISO8330:1998,MOD)代替,ISO2230:1973用GB/T9576(eqISO8331:1991)代替。增加了1.0MPa和1.5MPa两个压力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条件;将软管的同心度改为以壁厚差表示,并调整了同心度指标;增加了C型、D型和F型软管标志的要求。本标准代替GB10543—1989《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软管》。本标准与GB10543—1989的主要差异:-所参照的标准不同,GB10543一1989参照的是英国标准BS3158:1985《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原标准名称为《飞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软管》,现修改为《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增加了耐燃油污染性能的要求(见第6章表3;耐磨性能的测定,用旋转圆筒装置测定,代替阿克隆磨耗机测定(见第6章表3);-增加了2.0MPa的压力等级及其试验要求(见第7章);增加了软管组合件的要求(见第10章)。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和附录K为规范性附录,附录L和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胶管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辉、张春桃。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10543—1989。
1范围
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用橡胶
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GB10543—2003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飞机地面加油和排油有关的6种型别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结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场加油车和其他加油设备或设施的飞机油箱输送或排泄航空燃料油用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1998,eqvISO371994)
GB/T1690
GB/T3512
188:1998)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GB/T1690--1992.neqISO1817:198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3512-2001,egVISO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液压试验方法(GB/T5563—1994,neqISO/DISGB/T5563
1402:1991)
GB/T5564-1994橡胶、塑料软管低温曲挠试验(neqISO4672:1988)GB/T7528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GB/T7528—2002,ISO8330:1998,MOD)GB/T8019
6246:1981)
车用汽油和航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喷射蒸发法)(GB/T8019-1987,negISOGB/T957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电阻的测定(GB/T9572—2001,idtISO80311993)
GB/T9573
GB/T9576
ISO 8331:1991)
橡胶、塑料软管和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GB/T9573—2003,idtISO4671:1999)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选择、贮存、使用和维护指南(GB/T9576一2001,idtGB/T9867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GB/T9867—1988,negISO4649:1985)
GB/T149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GB/T14905-1994,eqvISO8033:1991)GB/T15393
钢丝镀锌层(GB/T15393--1994,neqISO7989:1988)HG/T2869
橡胶、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评价(HG/T2869—1997,idtISO7326:1991)
3术语和定义
GB/T752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GB10543—2003
4型别
软管分为下列6种型别:
b)B型
非电连接;
电连接:
非电连接但具有抗静电外覆层;非电连接但具有抗静电外层和低燃油污染内衬层:d)D型
e)E型具有更高排油能力(具有导电性并带有钢丝螺旋线增强层);具有更高排油能力(非导电性并带有非金属螺旋线增强层和具有抗静电外覆层)。fF型
4.2所有6种型别的软管应设计用于:芳香烃含量的体积分数不超过30%的石油基燃油;a)
在一25℃~十55℃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并且不为一40℃~十70℃的气候条件所损害;b)
在表4所规定的压力下工作。
注1:A型、B型、C型和D型软管主要适用于飞机输油软管,也用于在遇到龙头压力低的情况下为航空产品服务部门所使用的加油车和油槽车进行底部装油和排油。软管缠卷在卷鼓上时,不应与可折叠软管相混肴,那种软管预定扁平卷取。
注2:E型和F型软管带有埋置的螺旋线增强层,适用于正常的加油工作,但具有更高的排油能力,从而可进行高速排油作业。
软管应适合于在装配有软管卷鼓的设备上工作。软管与卷鼓尺寸见表1。表1卷筒尺寸免费标准bzxz.net
软管内径
5结构
所用卷鼓的最小外径
如果软管用有芯法制造并在芯型上硫化的,则不应使用颗粒状的脱模剂。软管应质量均一,目视检查时应无气孔、气泡、外部杂质及其他缺陷。软管应含有耐石油基燃油的内衬层,而且在任何部位的最小厚度为1.6mm。软管应含有机织、编织或缠绕的织物增强层。增强层应用耐石油基燃油的胶料处理。单位为毫米
软管应含有外覆层,其任何部位的最小厚度:内径为19mm到31.5mm的软管为1.6mm:内径为38.0mm以上的软管为2.0mm。这种外覆层应耐磨耗、耐室外暴露及耐石油基燃油。只有E型和F型软管在结构中应含有理置的螺旋线增强层。E型软管所用的增强钢丝应为硬钢丝,并应有一层符合GB/T15393的电镀面层。注1:外履层可能有浅布纹表面。注2:尼龙6或尼龙66单丝构成的非金属螺旋线增强层适合于F型软管。2
物理性能
GB10543—2003
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内衬层及外覆层所用胶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成品软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3的要求。软管制造后24h不应进行任何试验。试验前试样应在25℃士5℃温度下调节至少3h,这3h可以包括在制造后的24h之内。
建议的最小试验次数参见附录M。表2胶料的要求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燃油溶胀/%
燃油可溶物的质量分数/%
低温脆性
耐磨性能
耐老化性能
内封层
≥250
无龟裂
不适用
外毅层
不适用
无龟裂
内村层及外毅层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变化不应大于原始值的士30%
试验方法
GB/T528(哑铃状试样)
GB/T528(哑铃状试样)
GB/T1690(40℃下在B液中48h)见附录A
见附录B
GB/T9867
GB/T3512(70C下168h)
注:试验应用从软管上切取得的试样或从取自生产批的胶料单独硫化的胶片上切取的试片进行。表3软管成品的要求
层间粘合强度
与燃油接触前
与燃油接触后
耐燃油污染性能(Re)
A型、B型、C型、E型和F型
40℃士2℃下耐臭氧性能
23℃±5℃下属挠性能
—25℃±3℃下屈挠性能
压扁恢复率(仅F型)
1min后
10min后
抗折曲性能
压力要求
≥2.0kN/m
≥1.5kN/m
≤2mg
2倍放大镜下观察无龟裂
在23℃士5℃下测量时,无永久变形或可见结构损坏,电阻不增加,并且应符合表4所示的压力试验要求
同于23℃士5℃下屈挠性
恢复原始直径的90%
恢复原始直径的95%
要求不打折
试验方法
见附录C
见附录D
HG/T2869
见附录E
GB/T5564方法B
见附录F
见附录G
当按附录H试验时,软管的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应符合表4的要求。3
GB10543-—2003
最大工作压力
表4压力要求
试验压力
最大工作压力,包括软管使用时承受的冲击压力。9
尺寸及公差
8.1内径及公差
当按GB/T9573测量时,内径和公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8.2厚度
当按GB/T9573测量时,内衬层及外覆层的厚度应不小于1.6mm。单位为兆铂
最小爆破压力
8.3同心度
软管的同心度以软管壁厚差表示,内径38mm以下(含38mm)的软管不超过1.5mm,内径38mm以上的软管不超过2.0mm。
8.4长度公差
测量长度公差应为规定长度的士1%,表5直径及公差
软管内径
注:该尺寸用于全部涌盖芯型公制规格。8.5软管单位长度质量
单位长度软管的最大质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软管的单位长度质量
软管内径/mm
软管的最大单位长度质量/(kg/m)A型、B型、C型和D型
单位为旁米
E型和F型
软管内径/mm
9耐真空性能
表6(续)
软管的最大单位长度质量/(kg/m)A型、B型、C型和D型
试验的软管于制造后放置24h,试验在23℃士5℃下进行。GB10543-2003
E型和F型
所有规格的A型、B型、C型和D型软管都应能承受0.015MPa绝对真空10min而无可见的结构损坏。19mn到63mm(包括19mm和63mm)规格的软管也应承受0.085MPa的绝对真空而圆度损失不超过内径的20%。
E型软管应承受0.015MPa绝对真空10min,而F型应承受0.035MPa绝对真空10min。当按附录丁试验时,这两种型别的软管都应无可见结构损坏的迹象。10软管组合件
10.1管接头
管接头的尺寸应与软管的尺寸相匹配。管接头的安装方法应使软管组合件符合10.2的规定。10.2管接头安装牢固性测试
软管组合件按附录K进行试验,应无泄漏或接头从软管上脱出。软管内衬层不应有可见切口或其他损坏。
11电连接
11.1通则
在承受附录H所述的静液压试验期间及以后,每根软管两端之间应保持电连续性,每根软管组合件两个管接头之间也应保持电连续性。此外,软管应无泄漏或其他损坏的迹象,包括B型和E型软管电连续性的破坏(见11.2)或C型、D型和F型软管电阻增加高于规定的限度等(见11.3)。11.2B型和E型(电连接的)
在增强层间或之中应加有不少于两根低电阻的电连接金属丝,其排列方式应为使用时沿软管长度保持电连续性。每根连接金属丝不少于九股。所用的金属应具有高耐疲劳性。当向B型和E型软管安装接头时,电连接金属丝的突出部分应折进软管内腔,置于内衬层与管接头芯杆大约一半长度的位置。如果软管供应时没有管接头,电连接金属丝应在软管每一端各突出大约150mm。注:确认电连接性的一个适当的方法是采用一个4.5V的电池和一个3.5V、0.3A的试验灯泡。灯泡微亮就足以表示具有合乎要求的电连续性。11.3C型、D型和F型(无电连接但具有抗静电外覆层)当按GB/T9572试验时,电阻应在下列限度之间:1×1030/m至1×105Q/m。
注1:对于这些软管,有必要在外覆层及管接头之间形成电连接。注2:调节参数由制造厂与采购方之间协商。GB10543—2003
清洁度
发货前,软管内腔应彻底清洗、冲洗和干燥。13运输保护
为保护管接头并防止对内衬层损坏,在试验结束后,制造厂对所有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的端部应加以。封闭。
关于贮存的建议参见附录L。
14标志
14.1每根软管应在外覆层上以不大于2m的间隔清楚地、永久性地标志下列内容:a)本标准的编号、软管型别;
b)制造厂名称或标识;
软管公称内径;
d)制造年月;
最大工作压力。
14.2C型、D型和F型软管两端以三圈黄色标线作明显标志,表示软管橡胶层导静电。A.1仪器
分析天平:精确至0.001g;
三角瓶:250mL;
烧杯:200mL;
水浴;
电热恒温干燥箱;
干燥器。
A.2试样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燃油可溶物的测定方法
GB10543-2003
从软管内衬层上取一块样本,去掉附在其上的纤维,将样本剪成约3mm的小块试样。A.3试验步骤
A.3.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试样5g士0.01gm)置于三角瓶中,加人B液(GB/T1690)100mL,盖好三角瓶,置于保持温度40℃土2℃的恒温干燥箱内萃取96h。A.3.2趁热把三角瓶中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到一个预先称好质量的烧杯中,并用少量(10mL)B液进一步洗涤三角瓶和滤器。
A.3.3把烧杯置于水浴中蒸发,至溶液约剩1mL,然后移人150℃士3℃的干燥箱中烘于2h。A.3.4把烧杯转移到干燥器中冷却蒸发残渣至室温,称量,得出残渣的质量(ml)。A,3.5按A.3.3同样条件做B液(110mL)的空白试验,得出空白残渣质量(me)。A.4结果计算
燃油可溶物的质量分数w(%)按(A.1)计算:w=(mi-mo)/mX100
式中:
-试料质量,单位为克(g);
一燃油空白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一燃油可溶物的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注:在试验过程中应避免过热现象,由于过热会引起聚合物的降解,因雨会提供一个不真实的高含量结果。A1
GB10543—2003
试验设备见图B.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低温脆性试验方法
夹具间距
图B.1低温脆性试验设备
将150mm×25mm×2mm的试样放置在两个夹具中,使其处在一个平面上,其中127mm暴露在两个夹具之间,然后减少夹具间距1mm。把夹持的试样放在一个盛有冷却剂的杜瓦容器内,使试样完全浸泡在其中。保持一40℃土3℃的温度30min,然后在一个平面上将一个夹具直接移向另一个夹具,在20s内使夹具间距缩短25mm。检查试样龟裂情况。
注1:可采用甲醇或乙醇加人粉碎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获得一40℃的温度,并通过仔细地添加干冰碎片来维持该温度。
注2:如果用从软管上取的内衬层或外覆层样品进行这一测定,则应去掉粘附的增强织物。C.1与燃油接触前粘合强度
(规范性附录)
层间的粘合强度试验方法
软管按GB/T5562的规定进行粘合试验,测定下列层之间的最小粘合强度值:a)内衬层与增强层;
b)增强层与外覆层;
c)增强层之间。
E型和F型软管的样品平行于螺旋线切取。C,2与燃油接触后的粘合强度
将待试验的软管样品切成大约300mm长,并封闭一端。按GB/T1690所述用液体B注满软管并将另一端盖上。将试样在23℃±5℃下调节168+h。按C.1所述测定各层间的最小粘合强度。GB10543-2003
GB10543—2003
D.1试验步骤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燃油污染试验方法
取一根不小于300mm长的适当软管,用玻璃塞或金属塞封住一端。A型、B型、C型、E型和F型软管内径应为76mm,D型软管内径应为31.5mm。按GB/T1690规定,用液体B注满软管,并在室温下保持72h。排掉液体,并按D.2进行检验,然后再用新液体注满软管。每天重复这一程序,再进行96h。再次注满软管,并在23℃士5℃下保持72h。最后一天之后按D.2目视检查从软管中取出的液体,并按D.3进行试验。
D.2目视检查
每次冲洗之后,从软管中取出的试验液体应清澈,明亮,无悬浮物。记录试验液体的颜色变化。按D.3对液体B混合物样品蒸发后的残余物进行“空白”测定。D.3燃油污染(蒸发残余物的增加)首先按GB/T8019测定”试验”样品和“空白”样品的蒸发残余物。以每100cm试验液体残余物(毫克)报告与空白样品相比蒸发残余物的增加,A型、B型、C型、E型和F型采用内径76mm的软管,D型采用内径31.5mm的软管。当试验软管内径不同于上面引用的标准内径时,根据相关标准内径调整获得的值,以得出最终结果。为了补偿软管表面积/液体体积比的不同的影响,应考虑这一因素。用下列方程式(D.1)计算Re残余物的76mm当量增加[单位为毫克每100立方厘米(mg/100cm):
Re=RB—76
式中:
R—测量的残余物增加,单位为意克每100立方厘米,(mg/100cm);B——软管内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