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FZ/T 01120-2014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合物
标准号:
FZ/T 01120-2014
标准名称: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合物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elastolefin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4-07-09 -
实施日期:
2014-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中标分类号:
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聚烯烃弹性纤维二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氨纶、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20—201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elastolefin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1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01120—2014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瑜榕、虞学锋、王明葵、赖祥辉、王晓东。1范围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本标准规定了聚烯烃弹性纤维二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01120—2014
本标准适用于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氨纶、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3试验通则
按GB/T2910.1规定执行。
4原理
选择适当的试剂,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的聚烯烃弹性纤维清洗、烘干、冷却、称重,计算出各组分含量百分率。5试剂
5.1浓硫酸(p=1.84g/mL)。
5.2硫酸溶液,75%(质量分数):将700mL浓硫酸(5.1)缓慢加人到35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L。
警告:向浓硫酸中加水危险,应向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且边加边搅拌。5.3硫酸溶液,50%(质量分数):将400mL浓硫酸(5.1)缓慢加人50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L。
警告:向浓硫酸中加水危险,应向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且边加边搅拌。5.4稀氨水溶液:80mL浓氨水(p=0.880g/mL)加水稀释至1L。5.5次氯酸钠溶液: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含量为5g/L。该溶液可用碘量法标定,使其浓度在0.9mol/L~1.1mol/L。5.6冰乙酸,馏程为117℃~119℃。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7稀乙酸溶液:将5mL冰乙酸(5.6)加水稀释至1L。5.8甲酸溶液,80%(质量分数):将880mL的90%(质量分数)甲酸(p=1.20g/mL)用水稀释至1L。FZ/T01120—2014
也可用780mL的98%100%(质量分数)甲酸(p=1.22g/mL)用水稀释至1L。5.9盐酸溶液,20%(质量分数):将1000mL浓盐酸(p=1.18g/mL)缓慢加人到80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使其p=1.095g/mL~1.100g/mL。5.10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2℃~154℃。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11丙酮,馅程55℃~57℃。
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12二氯甲烷。
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6设备
6.1GB/T2910.1规定的设备。
6.2具塞三角烧瓶,容量250mL。6.3恒温水浴振荡器。
7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浓硫酸(5.1),塞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人100mL浓硫酸(5.1),重复上述处理。将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埚,用少量浓硫酸(5.1)将烧瓶壁上的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抽吸排液。
倒空或更换抽滤瓶。用50%(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3)清洗残留物2次、冷水连续清洗若干次,再经稀氨水(5.4)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聚烯烃弹性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200mL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塞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50士5)℃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6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先重力排液至少1min后抽吸排液。用冷水连续清洗残留物,再经稀氨水(5.4)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9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蛋白质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钠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次氯酸钠溶液(5.5),塞上瓶塞,摇动烧瓶2
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土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剧烈振荡40min。FZ/T01120—2014
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次氯酸钠溶液(5.5)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抽吸排液。
用冷水清洗残留物,再经稀乙酸溶液(5.7)中和,再用冷水连续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0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锦纶的混合物(甲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80%(质量分数)甲酸溶液(5.8),盖上瓶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甲酸溶液(5.8)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
依次用甲酸溶液、热水清洗残留物,再经稀氨水溶液(5.4)中和,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1聚烯烃弹性纤维与维纶的混合物(20%盐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20%(质量分数)盐酸溶液(5.9),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盐酸溶液(5.9)将残留物洗至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盐酸溶液(5.9)加满玻璃砂芯,靠重力排液用温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数次,再经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充分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2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睛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50mL二甲基甲酰胺(5.10),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浸湿,将烧瓶放人90℃~95℃的恒温振荡器中放置60min,在此期间用手轻轻摇动5次。
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人60mL二甲基甲酰胺(5.10),保持90℃~95℃放置30min,用手轻轻摇动2次。用玻璃砂芯过滤,再用热水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璃中,抽吸排液。然后热水加满玻璃砂芯璃清洗残留物两次,每次先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3
FZ/T01120—2014
13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氨纶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用硫酸溶液(5.2)清洗残留物直至溶液的粉红色褪去呈无色透明状,把残留物转移到玻璃砂芯埚。硫酸溶液(5.2)加满玻璃砂芯,放置1min后用抽吸排液。
然后依次用温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数次、用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连续清洗,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4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氨纶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二甲基甲酰胺(5.10),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95士2)℃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将残留物用同温度的二甲基甲酰胺(5.10)清洗3次,再用热水连续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5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15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丙酮(5.11),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恒温水浴锅中放置30min,每隔10min摇动1次。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璃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试样再重复上述处理2次,每次放置15min,处理的总时间为60min。用丙酮(5.11)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丙酮(5.11)加满玻璃砂芯埚,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6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醋酯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冰乙酸(5.6),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用100mL冰乙酸(5.6)重复上述处理2次,共处理3次。
用冰乙酸(5.6)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利用重力排液,再用抽吸排液。将残留物依次用冷水连续清洗数次,用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4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三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FZ/T01120—2014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二氯甲烷(5.12),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土2)℃恒温装置中放置30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60mL二氯甲烷(5.12),用手摇动烧瓶,并把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中。用少量二氯甲烷(5.12)清洗烧瓶,抽吸排液。二氯甲烷(5.12)加满玻璃砂芯,靠重力排液后用抽吸排液,再用热水清洗,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8结果计算和表示
结果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上述方法聚烯烃弹性纤维d值均为1.00。19
精密度
对于均匀的纺织混合物,在95%置信水平下,上述方法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士1%。S
FZ/T01120—2014
A.1范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聚烯烃弹性纤维定性鉴别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鉴别聚烯烃弹性纤维的试验方法。A.2原理
根据聚烯烃弹性纤维特有的物理、化学等特性,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通过对照标准照片、标准图谱及标准资料鉴别聚烯烃弹性纤维。A.3
燃烧法
A.3.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2规定执行。
燃烧状态
聚烯烃弹性纤维燃烧状态见表A.1。聚烯烃弹性纤维燃烧状态
燃烧状态
靠近火焰时
显微镜法
接近火焰时
熔融燃烧冒黑烟
试验方法
按FZ/T01057.3规定执行。
横截面、纵向形态特征
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四角形。
离开火焰时
熔融继续燃烧,
有液态滴落
燃烧时的气味
石蜡味
残留物特征
呈细而软的黑色絮状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滴落物特征
呈软的棕色石蜡状
纵向形态:表面平滑,有小黑点或表面有条纹,纵向表面形态见图A.1;滴加液体石蜡后,纤维呈透明状,纵向表面形态见图A.2。
A.5溶解法
A.5.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4规定执行。
2溶解性能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解性能见表A.2。表A.2
试剂名称
95%~98%硫酸
75%硫酸
36%~38%盐酸
20%盐酸
1mol/L次氯酸钠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解性能
试剂名称
二甲苯
N,N-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哺
FZ/T01120—2014
FZ/T01120—2014
试剂名称
5%氢氧化钠
30%氢氧化钠
65%~68%硝酸
88%甲酸
99%冰乙酸
氢氟酸
硫氰酸钾
四氯化碳
注1:P
部分溶解;I
不溶解;
表A.2(续)
碳化发黑变脆;△
试剂名称
苯酚四氯乙烷
1,4-丁内酯
二甲亚
环已酮
二氯甲烷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碳化变褐色。
注2:聚烯烃弹性纤维在四氯化碳、二甲苯、环已酮沸腾溶液中呈透明状。注3:聚烯烃弹性纤维在四氢呋哺沸腾溶液中搅动10min时,溶液出现浑浊。A.6红外光谱法
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8规定执行。
主要吸收谱带及其特征频率
聚烯烃弹性纤维红外吸收光谱主要吸收谱带及其特征频率:2997.509cm-1~2827.758cm-1、1492.171cm-1~1418.050cm-1,1136.650cm-1~998.920cm-1、838.79cm-1~765.125cm-1,在波谱值为2927.050cm-1、2843.77cm-1、1460.140cm-1、710.680cm-1有特征吸收峰。聚烯烃弹性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见图A.3。8
波谱值/cm
FZ/T01120—20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20—201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elastolefin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1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01120—2014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瑜榕、虞学锋、王明葵、赖祥辉、王晓东。1范围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本标准规定了聚烯烃弹性纤维二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01120—2014
本标准适用于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氨纶、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3试验通则
按GB/T2910.1规定执行。
4原理
选择适当的试剂,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一种组分,将不溶的聚烯烃弹性纤维清洗、烘干、冷却、称重,计算出各组分含量百分率。5试剂
5.1浓硫酸(p=1.84g/mL)。
5.2硫酸溶液,75%(质量分数):将700mL浓硫酸(5.1)缓慢加人到35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L。
警告:向浓硫酸中加水危险,应向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且边加边搅拌。5.3硫酸溶液,50%(质量分数):将400mL浓硫酸(5.1)缓慢加人50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L。
警告:向浓硫酸中加水危险,应向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且边加边搅拌。5.4稀氨水溶液:80mL浓氨水(p=0.880g/mL)加水稀释至1L。5.5次氯酸钠溶液: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含量为5g/L。该溶液可用碘量法标定,使其浓度在0.9mol/L~1.1mol/L。5.6冰乙酸,馏程为117℃~119℃。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7稀乙酸溶液:将5mL冰乙酸(5.6)加水稀释至1L。5.8甲酸溶液,80%(质量分数):将880mL的90%(质量分数)甲酸(p=1.20g/mL)用水稀释至1L。FZ/T01120—2014
也可用780mL的98%100%(质量分数)甲酸(p=1.22g/mL)用水稀释至1L。5.9盐酸溶液,20%(质量分数):将1000mL浓盐酸(p=1.18g/mL)缓慢加人到800mL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使其p=1.095g/mL~1.100g/mL。5.10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2℃~154℃。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11丙酮,馅程55℃~57℃。
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12二氯甲烷。
警告:该试剂对人体有危害,使用时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6设备
6.1GB/T2910.1规定的设备。
6.2具塞三角烧瓶,容量250mL。6.3恒温水浴振荡器。
7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浓硫酸(5.1),塞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人100mL浓硫酸(5.1),重复上述处理。将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埚,用少量浓硫酸(5.1)将烧瓶壁上的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抽吸排液。
倒空或更换抽滤瓶。用50%(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3)清洗残留物2次、冷水连续清洗若干次,再经稀氨水(5.4)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聚烯烃弹性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200mL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塞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50士5)℃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6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先重力排液至少1min后抽吸排液。用冷水连续清洗残留物,再经稀氨水(5.4)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9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蛋白质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钠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次氯酸钠溶液(5.5),塞上瓶塞,摇动烧瓶2
使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土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剧烈振荡40min。FZ/T01120—2014
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次氯酸钠溶液(5.5)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抽吸排液。
用冷水清洗残留物,再经稀乙酸溶液(5.7)中和,再用冷水连续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0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锦纶的混合物(甲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80%(质量分数)甲酸溶液(5.8),盖上瓶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放人(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甲酸溶液(5.8)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
依次用甲酸溶液、热水清洗残留物,再经稀氨水溶液(5.4)中和,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1聚烯烃弹性纤维与维纶的混合物(20%盐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20%(质量分数)盐酸溶液(5.9),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再用少量盐酸溶液(5.9)将残留物洗至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盐酸溶液(5.9)加满玻璃砂芯,靠重力排液用温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数次,再经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充分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
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2聚烯烃弹性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睛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50mL二甲基甲酰胺(5.10),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充分浸湿,将烧瓶放人90℃~95℃的恒温振荡器中放置60min,在此期间用手轻轻摇动5次。
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人60mL二甲基甲酰胺(5.10),保持90℃~95℃放置30min,用手轻轻摇动2次。用玻璃砂芯过滤,再用热水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璃中,抽吸排液。然后热水加满玻璃砂芯璃清洗残留物两次,每次先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3
FZ/T01120—2014
13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氨纶的混合物(硫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5.2),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用硫酸溶液(5.2)清洗残留物直至溶液的粉红色褪去呈无色透明状,把残留物转移到玻璃砂芯埚。硫酸溶液(5.2)加满玻璃砂芯,放置1min后用抽吸排液。
然后依次用温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数次、用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连续清洗,抽吸排液。
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4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氨纶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二甲基甲酰胺(5.10),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95士2)℃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将残留物用同温度的二甲基甲酰胺(5.10)清洗3次,再用热水连续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5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15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丙酮(5.11),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恒温水浴锅中放置30min,每隔10min摇动1次。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璃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试样再重复上述处理2次,每次放置15min,处理的总时间为60min。用丙酮(5.11)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中,抽吸排液。丙酮(5.11)加满玻璃砂芯埚,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6聚烯烃弹性纤维与醋酯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冰乙酸(5.6),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士2)℃恒温水浴振荡器中振荡20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用100mL冰乙酸(5.6)重复上述处理2次,共处理3次。
用冰乙酸(5.6)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砂芯埚中,利用重力排液,再用抽吸排液。将残留物依次用冷水连续清洗数次,用稀氨水溶液(5.4)中和2次,再用冷水清洗,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4
聚烯烃弹性纤维与三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FZ/T01120—2014
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二氯甲烷(5.12),盖上瓶塞,摇动烧瓶使试样浸湿,将烧瓶放入(25土2)℃恒温装置中放置30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往烧瓶中加60mL二氯甲烷(5.12),用手摇动烧瓶,并把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中。用少量二氯甲烷(5.12)清洗烧瓶,抽吸排液。二氯甲烷(5.12)加满玻璃砂芯,靠重力排液后用抽吸排液,再用热水清洗,抽吸排液。最后将玻璃砂芯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18结果计算和表示
结果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上述方法聚烯烃弹性纤维d值均为1.00。19
精密度
对于均匀的纺织混合物,在95%置信水平下,上述方法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士1%。S
FZ/T01120—2014
A.1范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聚烯烃弹性纤维定性鉴别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鉴别聚烯烃弹性纤维的试验方法。A.2原理
根据聚烯烃弹性纤维特有的物理、化学等特性,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通过对照标准照片、标准图谱及标准资料鉴别聚烯烃弹性纤维。A.3
燃烧法
A.3.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2规定执行。
燃烧状态
聚烯烃弹性纤维燃烧状态见表A.1。聚烯烃弹性纤维燃烧状态
燃烧状态
靠近火焰时
显微镜法
接近火焰时
熔融燃烧冒黑烟
试验方法
按FZ/T01057.3规定执行。
横截面、纵向形态特征
横截面形态:圆形或四角形。
离开火焰时
熔融继续燃烧,
有液态滴落
燃烧时的气味
石蜡味
残留物特征
呈细而软的黑色絮状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滴落物特征
呈软的棕色石蜡状
纵向形态:表面平滑,有小黑点或表面有条纹,纵向表面形态见图A.1;滴加液体石蜡后,纤维呈透明状,纵向表面形态见图A.2。
A.5溶解法
A.5.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4规定执行。
2溶解性能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解性能见表A.2。表A.2
试剂名称
95%~98%硫酸
75%硫酸
36%~38%盐酸
20%盐酸
1mol/L次氯酸钠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解性能
试剂名称
二甲苯
N,N-二甲基甲酰胺
四氢呋哺
FZ/T01120—2014
FZ/T01120—2014
试剂名称
5%氢氧化钠
30%氢氧化钠
65%~68%硝酸
88%甲酸
99%冰乙酸
氢氟酸
硫氰酸钾
四氯化碳
注1:P
部分溶解;I
不溶解;
表A.2(续)
碳化发黑变脆;△
试剂名称
苯酚四氯乙烷
1,4-丁内酯
二甲亚
环已酮
二氯甲烷
二氧六环
乙酸乙酯
碳化变褐色。
注2:聚烯烃弹性纤维在四氯化碳、二甲苯、环已酮沸腾溶液中呈透明状。注3:聚烯烃弹性纤维在四氢呋哺沸腾溶液中搅动10min时,溶液出现浑浊。A.6红外光谱法
1试验方法
按FZ/T01057.8规定执行。
主要吸收谱带及其特征频率
聚烯烃弹性纤维红外吸收光谱主要吸收谱带及其特征频率:2997.509cm-1~2827.758cm-1、1492.171cm-1~1418.050cm-1,1136.650cm-1~998.920cm-1、838.79cm-1~765.125cm-1,在波谱值为2927.050cm-1、2843.77cm-1、1460.140cm-1、710.680cm-1有特征吸收峰。聚烯烃弹性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见图A.3。8
波谱值/cm
FZ/T01120—20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DGJ32J16-201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 FZ/T34006-2016 黄麻印染布
- FZ/T98018-2018 纺织品标准光源箱
- CECS:89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 CECS129-2001 埋地给水排水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
- 06SG529-1 单层房层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工字形截面钢柱柱脚连接)
- QXZW0001S-2016 广汉喜之味食品有限公司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含油型)
- CB/T4191-2011 潜水器和水下装置耐压结构制造技术条件
- JB/T12620-2016 水轮机进水液动球阀技术条件
- FZ/T93042-2011 自动缫丝机
- FZ/T93045-2018 条并卷机
- CECS02-200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 CECS23-1990 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CECS59-1994 水泵隔振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 CECS77-1996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