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43313-2023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 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国家标准】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 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17 10:22:41
- GB/T43313-2023
- 现行
标准号:
GB/T 43313-2023
标准名称: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 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 for surface quality and micropipe density of polished silicon carbide wafers—Confocal 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optic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3-11-27 -
实施日期:
2024-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下载大小:
1.42 MB
标准ICS号:
冶金>>77.040金属材料试验中标分类号:
冶金>>金属理化性能试验方法>>H21金属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起草人:
姚康、刘立娜、何烜坤、李素青、马春喜、高飞、张红岩、陆敏、郑红军、房玉龙、芦伟立、丁雄杰、刘薇、李嘉炜、晏阳、钮应喜、杨玉聪、黄树福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臻晶半导体有限公司、湖州东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归口单位:
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3/SC 2)提出单位:
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3/SC 2)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标签:
碳化硅 表面质量 微管 密度 测试 微分 干涉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4H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共焦点微分干涉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为50.8 mm、76.2 mm、100 mm、150 mm、200 mm,厚度范围为300 μm~1 000 μm碳化硅抛光片的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

部分标准内容:
ICS77.040
CCS H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13—2023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Test method for surface quality and micropipe density of polished siliconcarbide wafers-Confocal 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optics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GB/T43313—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臻晶半导体有限公司、湖州东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TCL环鑫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康、刘立娜、何炬坤、李素青、马春喜、高飞、张红岩、陆敏、郑红军、房玉龙、芦伟立、丁雄杰、刘薇、李嘉炜、晏阳、钮应喜、杨玉聪、黄树福。I
1范围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GB/T43313—2023
本文件规定了4H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共焦点微分干涉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为50.8mm、76.2mm、100mm、150mm、200mm,厚度范围为300μm~1000μm碳化硅抛光片的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
GB/T25915.1一202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30656碳化硅单晶抛光片
3术语和定义
GB/T142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原理
采用共焦点微分干涉光学系统,入射光通过诺马斯基棱镜和物镜后照射到晶片表面,晶片表面反射的光线通过共聚焦光学系统到达检测器。对待测晶片进行全表面扫描,获得晶片表面各个位置的真实图像,与预设的各种缺陷的特征参数信息相比较,对采集到的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并对缺陷的数量进行统计,进而获得各类缺陷在晶片表面的分布图,以及各类缺陷的数量。5干扰因素
5.1洁净室的环境会影响晶体表面颗粒数据的统计,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2光源稳定性会影响仪器对各类缺陷的信号采集,在图像分析时易出现误判。5.3仪器参数设置主要是对缺陷类别进行界定,因此仪器参数的设置也会影响晶体表面缺陷分类的准确性。
5.4晶片表面沾污会增加样品缺陷数量,同时也会影响仪器对样品表面划痕、凹坑、颗粒、微管的识别与统计,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5晶片表面粗糙度过大,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1
GB/T43313—2023
6试验条件
6.1温度:23℃±3℃。
6.2环境相对湿度:40%~70%。
6.3空气洁净度等级:GB/T25915.1一2021中规定的ISO6级及以上。7仪器设备
表面缺陷测试仪,仪器应具备电磁屏蔽、去静电装置、良好接地的测试机台、工频电源滤波装置。8样品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5nm(扫描范围10μm×10μm),表面无污染。9试验步骤
9.1仪器准备
9.1.1仪器开机,光源预热1h以上。9.1.2
确保装载系统、共焦点微分干涉光学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选择对应的测试程序,进行参数设置。9.1.3
9.1.4选择合适的校准片对光源进行校准。9.2测试
9.2.1将待测样品放人指定位置
9.2.2输入样品编号和批次号等信息。9.2.3对晶片进行全表面扫描,按GB/T30656的规定去除晶片表面边缘区域,边缘去除区域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9.2.4仪器对样品进行对位、聚焦及检测,自动对各类缺陷进行识别和统计。微管是直径为微米级的物理孔洞;划痕是晶体表面宏观无规则的细沟槽,其长宽比大于5:1;凹坑在形态上呈小圆形;颗粒可测量的最小尺寸约为0.3um或更小,测试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各类缺陷的典型形态见附录A。10
试验数据处理
仪器获得样品表面的真实图像,与预设的各类缺陷的特征参数相比较,对采集到的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并对缺陷的数量进行统计,确定划痕、凹坑、颗粒、微管的缺陷数量,微管密度(N)按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
微管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厘米(个/cm2);n
微管数量,单位为个;
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1)wwW.bzxz.Net
11精密度
GB/T43313—2023
单个实验室测试时,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划痕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凹坑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颗粒(≥0.5um)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多个实验室测试时,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划痕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凹坑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颗粒(≥0.5um)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样品信息,包括送样单位、样品名称、样品编号等;使用的测试仪器型号;
被测样品测试缺陷总数量、总分布图、分类直方图;被测样品各类缺陷分布图、个数;本文件编号;
测试日期;
测试人员;
测试环境。
GB/T43313—2023
附录A
(资料性)
碳化硅缺陷图谱
使用共焦点微分干涉法,入射光(546nm)照射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划痕、凹坑及颗粒缺陷的表面光学明场图像分别见图A.1~图A.4。200μm
图A.1微管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200m
划痕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
200μm
凹坑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
200μm
图A.4颗粒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GB/T 43313—202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CCS H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13—2023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Test method for surface quality and micropipe density of polished siliconcarbide wafers-Confocal and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optics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GB/T43313—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臻晶半导体有限公司、湖州东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TCL环鑫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康、刘立娜、何炬坤、李素青、马春喜、高飞、张红岩、陆敏、郑红军、房玉龙、芦伟立、丁雄杰、刘薇、李嘉炜、晏阳、钮应喜、杨玉聪、黄树福。I
1范围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共焦点微分干涉法
GB/T43313—2023
本文件规定了4H碳化硅抛光片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共焦点微分干涉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为50.8mm、76.2mm、100mm、150mm、200mm,厚度范围为300μm~1000μm碳化硅抛光片的表面质量和微管密度的测试。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
GB/T25915.1一2021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空气洁净度等级GB/T30656碳化硅单晶抛光片
3术语和定义
GB/T142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原理
采用共焦点微分干涉光学系统,入射光通过诺马斯基棱镜和物镜后照射到晶片表面,晶片表面反射的光线通过共聚焦光学系统到达检测器。对待测晶片进行全表面扫描,获得晶片表面各个位置的真实图像,与预设的各种缺陷的特征参数信息相比较,对采集到的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并对缺陷的数量进行统计,进而获得各类缺陷在晶片表面的分布图,以及各类缺陷的数量。5干扰因素
5.1洁净室的环境会影响晶体表面颗粒数据的统计,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2光源稳定性会影响仪器对各类缺陷的信号采集,在图像分析时易出现误判。5.3仪器参数设置主要是对缺陷类别进行界定,因此仪器参数的设置也会影响晶体表面缺陷分类的准确性。
5.4晶片表面沾污会增加样品缺陷数量,同时也会影响仪器对样品表面划痕、凹坑、颗粒、微管的识别与统计,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5晶片表面粗糙度过大,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1
GB/T43313—2023
6试验条件
6.1温度:23℃±3℃。
6.2环境相对湿度:40%~70%。
6.3空气洁净度等级:GB/T25915.1一2021中规定的ISO6级及以上。7仪器设备
表面缺陷测试仪,仪器应具备电磁屏蔽、去静电装置、良好接地的测试机台、工频电源滤波装置。8样品
碳化硅抛光片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5nm(扫描范围10μm×10μm),表面无污染。9试验步骤
9.1仪器准备
9.1.1仪器开机,光源预热1h以上。9.1.2
确保装载系统、共焦点微分干涉光学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选择对应的测试程序,进行参数设置。9.1.3
9.1.4选择合适的校准片对光源进行校准。9.2测试
9.2.1将待测样品放人指定位置
9.2.2输入样品编号和批次号等信息。9.2.3对晶片进行全表面扫描,按GB/T30656的规定去除晶片表面边缘区域,边缘去除区域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9.2.4仪器对样品进行对位、聚焦及检测,自动对各类缺陷进行识别和统计。微管是直径为微米级的物理孔洞;划痕是晶体表面宏观无规则的细沟槽,其长宽比大于5:1;凹坑在形态上呈小圆形;颗粒可测量的最小尺寸约为0.3um或更小,测试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各类缺陷的典型形态见附录A。10
试验数据处理
仪器获得样品表面的真实图像,与预设的各类缺陷的特征参数相比较,对采集到的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并对缺陷的数量进行统计,确定划痕、凹坑、颗粒、微管的缺陷数量,微管密度(N)按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
微管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厘米(个/cm2);n
微管数量,单位为个;
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1)wwW.bzxz.Net
11精密度
GB/T43313—2023
单个实验室测试时,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划痕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凹坑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颗粒(≥0.5um)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多个实验室测试时,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划痕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凹坑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颗粒(≥0.5um)数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样品信息,包括送样单位、样品名称、样品编号等;使用的测试仪器型号;
被测样品测试缺陷总数量、总分布图、分类直方图;被测样品各类缺陷分布图、个数;本文件编号;
测试日期;
测试人员;
测试环境。
GB/T43313—2023
附录A
(资料性)
碳化硅缺陷图谱
使用共焦点微分干涉法,入射光(546nm)照射碳化硅抛光片,微管、划痕、凹坑及颗粒缺陷的表面光学明场图像分别见图A.1~图A.4。200μm
图A.1微管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200m
划痕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
200μm
凹坑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
200μm
图A.4颗粒缺陷表面光学明场图像GB/T 43313—202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40050-2021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