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4 18:44:11
  • YD/T2162-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2162-2010

  • 标准名称: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582.79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162-2010.Local communication cables with copper-clad aluminum wire, solid polyolefin insulate, aluminum-plastic integrated sheath.
1范围
YD/T 2162规定了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以及包装。
YD/T 2162适用于传输音频信号、150kHz及以下的模拟信号和1024kbit/s及以下的数字信号的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在应用于宽带传输时,也可传输16Mbit/s以下的数字信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 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 2951.4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 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 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
GB/T 6995.3-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33.1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2162-2010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
Local communication cables with copper-clad aluminum wire, solidpolyolefin insulate, aluminum-plastic integrated sheath2010-12-29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与命名
4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的最小护套厚度及最大外径TYKNIKACa
YD/T2162-2010
YD/T 2162-2010
本标准参考EC61156-1: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和ASTMB566:1993《铜包铝线标准规范》以及YD/T322-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YD/T1019-2001《数学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等标准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亨通斯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峰、余斌、吕杰、杨晓荣、邓庆龙、苏荣、淮平、陈晓红。H
1范围
YD/T 2162-2010
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本标准规定了铜包铝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以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传输音频信号、150kHz及以下的模拟信号和1024kbit/s及以下的数字信号的铜包铝芯案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在应用于宽带传输时,也可传输16Mbit/s以下的数字信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828.1-2003
GB/T 2951.11-2008
GB/T 2951.13-2008
GB/T 2951.41-2008
GB/T 6995.3-2008
GB/T 8170-2008
GB/T 11327.1-1999
GB/T 15065-2009
GB/T18380.12-2008
YD/T 322-1996
YD/T 723.2-2007
YD/T 760-1995
YD/T 837.2-1996
YD/T 837.3-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捡验抽样计划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序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母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聚氯乙烯绝缘聚氛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2部分:铝塑复合带市内通信电缆用聚烯烃绝缘料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气性能试验方法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物理性能1
TYKAONIKAca
YD/T 2162-2010
YD/T 837.4-1996
YD/T 837.5-1996
YD/T 838.1-2003
YD/T 1019-2001
YD/T 1113 - 2001
JB/T8137
SJ/T 11223-2000
YB/T 5004-2001
IEC 61156-1: 2007
分类与命名
电缆型号
试验方法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
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第一部分:总则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光缆护套用低烟卤阻燃材料特性电线电缆交货盘
铜包铝线
镀锌钢绞线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
电缆型由型式代号与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电缆型式代号按表1规定,规格用电缆标称对线组数×2×导体标称直径。
表1电缆型式代号及含义
电缆规格
铜包铝
实心桑
电缆规格宜符合表2的规定,也可按用户要求加工,表2常用电缆标称线对数
绝缘类型
导线标称直径(mm)
标称对线
组数系列
3.3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由产品型号和标准编号组成。2
实心聚烯烃缩缘
铝塑黏结
综合护套
自承式
4要求
4.1导线
YD/T 2162-2010
4.1.1导线宜采用符合SJ/T11223-2000规定的CCA-15A型铜包铝线,其标称直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但其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符合表3规定。4.1.2导线接头处应光滑平整、无毛刺。导线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相邻段相同长度无接头导线抗拉强度的90%°
4.1.3成品电缆上导线的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导线的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导线标称直径(mm)
0.50, 0.62
0.74、1.00
断裂伸长率(%)
抗拉强度(MPa)
4.1.4成品电缆上导线的铜层密实性和铜铝粘合性还应符合SJ/T11223-2000的规定。4.2绝缘
4.2.1绝缘应采用符合YD/T760-1995规定的高密度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4.2.2绝缘结构宜采用实心聚烯烃绝缘。4.2.3绝缘应连续地挤包在导线上,表面光滑平整,并具有完整性,其厚度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标准规定电气性能要求。
4.2.4绝缘应经受挤塑生产线上高压火花试验,试验电压为DC2~~6kV。各种直径导体的绝缘每12km允许最多有一个针孔或类似的缺陷。4.2.5绝缘芯线应采用颜色识别标志,所采用颜色应符合YD/T322-1996中颜色识别标志的相关规定。4.2.6绝缘颜色应符合YD/T322-1996中对绝缘颜色的相关规定。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4.2.7
表4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
项目名称
绝缘颜色迁移试验
绝缘偏心
0.5Dmm导体绝线
0.62mmr导体绝缘
0.74mm、0.90mm导体绝缘
绝缘剥离力
0.50mm导体绝缘
0.62mm导体绝缘
0.74mm、0.90m导体绝缘
绝缘抗张强度,中值
绝缘断裂伸长率,中值
试验条件
处理温度(80士2)℃
处理时间24h
TKANKAca-
应不迁移
YD/T 2162-2010
4.3线对
项目名称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
绝缴热收缩率
绝缘热老化的耐缚绕性能
表4(续)
试验条件
PE(-55±1) C
处理温度
PP(-40±1>
处理时间
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1h
PP(130±2)
HDPE (115±2)℃
MDPE(100±2)'C
热老化处理温度PP(115+2)℃
HDPE(115±2)℃
MDPE(100±2)℃
热老化处理时间24h×14
再次老化温店
处理时间
70±2】℃
失效数/试验数:0/10
不开裂
由a线和b线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芯线按表5的色谱规定均勾地绞合成线对。4.3.1
妻5基本单位内线对序导及绝缘芯线色谱线刘序号
绝缘色谱
线对序号
4.3.2线对绞合节距的选择应使成品中缆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电气要求。4.4单位
绝缘色谱
4.4.1.1基本单位、子单位、超单位及单位扎带可按YD/T322-1996中单位的相关规定进行生,*。4.5缆芯
缆芯排列可按YD/T 322-1996中缆芯排列的规定进行生产。4.5.1
预备线对可按YD/T322-1996中预备线队和业务线对的规定进行加放。合格线对
YD/T2162-2010
交货时电缆的合格线对数(含合格的预备线对)应不少于标称线对数。不合格线对的序号及不合格项目应在质量检验合格证上注明。4.5.4缆芯包带
4.5.4.1缆芯应用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的绝缘带纵包或重叠绕包:其外面可用非吸湿性和非吸汕性的4.5.4.2带(丝)扎紧。
4.5.4.3缆芯包带应具有足够的隔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以防导线绝缘在加屏蔽和挤护套过程中粘结、变形或损伤,
4.5.4.4缆芯包带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气强度,以使成品电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4.6铝塑综合护套
4.6.1在缆芯包带外应重叠纵包一层符合YD/T723.2-2007规定的双面铝塑复合带。铝带标称厚度0.20mm注:根据制造需要,可在铝塑复合带外用非吸湿性及非吸油性的绝缘丝捆扎。4.6.2铝塑复合带接续时,应先除去塑料复合层,并净化金属表面,以使接头处的机械及电气性能良好,接头后应恢复塑料复合层,铝塑复合带接头处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相邻同样长度无接头铝塑复合带抗拉强度的80%:可按YD/T837.3-1996中4.2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4.6.3缆芯直径大于9.5mm时,铝塑复合带纵包重登宽度应不小于6mm;缆芯直径小于或等于9.5mm时,纵包重叠宽度应不小于缆芯圆周的20%。4.6.4铝塑复合带可以轧纹,也可以不轧纹。由于轧纹等加工过程而使铝塑复合带中铝带厚度的减薄在任意点都不应超过10%。
4.6.5铝塑复合带外应紧密挤包一层粘结的黑色聚乙烯护套。聚乙烯护套应采用低密度、线性低密度、中密度聚乙烯,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用黑色聚乙烯塑料的性能应符合GB15065-2009的规定。在用户要求时,也可采用符合YD/T1113-2001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挤包护套。4.6.6聚乙烯护套与铝塑复合带问任何部分的平均剥离强度在18℃~27℃下应不小于0.8N/mm。4.6.7聚乙烯护套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4.6.B护套的最小厚度与最大外径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6.9自承式电缆应在聚乙烯护套内加放吊线,吊线与缆芯分并平行排列,使电缆横截面成“8”字型结构。
4.6.10白承式电缆吊线护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1.0mm,吊线护套与电缆护套间的吊带截面高为(3.1土0.5)mm,宽为(2.5土0.6)mm,吊带截面尺寸也可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4.6.11铝塑综合护套应具备完整性,电缆应用充气试验来检验,充入压力为50~~100kPa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在电缆全长气压均衡后3h内,电缆内的气压不应降低。4.6.12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聚乙烯护套应符合表6规定的机械物理性能。表6聚乙烯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项目名称
抗张强度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TS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LDPE. LLDPE
YKANiKAca
100±2
24×10
YD/T 2162-2010
项目名称
断裂仲率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处理前后变化率「EE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埋时间
热收缩率
热处理温度
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
表6(续)
LDPE、LLDPELDPE、LLDPELDPE、LLDPELDPE.LLDPE%
100±2
100±2
24×10
115±2
失效数/试验数:0/10
≥125
自承式电缆的吊线应用符合YB/T5004-2001规定的无扭力的镀锌钢绞线,结构为1×7,其最小拉断力应符合表7的规定。
电缆标称线对数
电缆导线标称径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和传输特性4.8.1
吊线的最小拉断力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单根导线直流电阻,+20℃
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20℃
每根绝缘导线与其余接地及屏蔽的绝缘电阻+20CDC100~
绝缘电气强度 DC
导线间
导线与屏蔽间
施压时间
工作电容 0.BkHz或1kHz
电缆的电气性能
导线标称直径(mm)0.50
最大值
导线标称直径(mm)0.50
平均值≤
最大值
MQ·km最小值
10×10
无击穿无击穿
电缆标称线对
最大值:
平均值:
52.0±4.0
52.0±2.0
长度换算关系(L为被
测电缆长度,km)
实测值/
实测值×L
实测值/L
电容不平衡
0.8kHz或1kHz
线对与线对间电容不平衡
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
屏蔽铝带的连续性
线芯混线、断线
8(缠)
电缆标称线对
最大值
最大值
平齿值
不混线、断线
注:括号中的指标适用于导线标称直径0.74mm及1.00mm电缆4.8.2
成品电缆的传输特性应符合表9的规定标
250(200)
电缆的传输特性(一)
固有高减,十20℃
10对以上电缆150kHz
1024kHz
10对电缆:
近端中音衰减M-S(1024kHz)
1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Www.bzxZ.net
12对、13对子单位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
20对、30对电缆或基本单位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
相邻12对、13对于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
相邻基本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超单位内两个相对基本单位或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
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分或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
远端中音防卫度(150kHz)
任意线对组合
苯本单位内或30对电缆内线
对间的全部组合
12对、13对子单位内或10对及20对电缆内绒对间的全部组合
导线标称直径(mm)0.50
平均值点
平均值≤
250(200)
570(490)
YD/T 2162-2010
长度换算关系(L为被
剩电缆长度,km)
实测值/[0.5
实测值汇
长度换算关系(L为
被测电缆长度,Lkm)
实测值工
平均值≤10对以上同一型式电缆最大平均值的110%
(M-S)2
(M-S) 2
(M—S)≥
(M-S) 2
(Ms) 2
(M-$)
(M--S) 2
最小值
功率乎均值学
功率平均值学
当被测电缆长度小
于0.3km时按下换
实测值
式中:
1-10-*1/5
1-10-0.3/5)
线对衰
减,dB/km
实测值+101gL
4.8.3当任意线对组合的远端串音防卫度小于58dB/km,但等于或大于 53dB/km 时,应分别测量和计算该组合的每个单线对功率和,其值不得低于52dB/km。4.8.4在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对导线直径不小0.62mm,标称对数不大于10对的电缆,在1~~16MHz频带上增加表10测试项月,测试频点为2MHz、4MHz、BMHz、10MHz、16MHz,其特性也应能满足表10的要求。
TYKAONKAca
YD/T 2162-2010
回波捐耗
哀减(任一线对)
近端申音衰减(NEXT)
(所有线对组合)
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PSNEXT)(任一线对)
等电乎远端申音衰减(ELFEXT)(所有线对组合)
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PSELFEXT【任一线对)
注:f为颊率,单位为MHz
丧10电缆的传输特性(二)
电缆线对数
对数≤10
线对数从10
线对数≤10
4线对数10
线对数≤10
4A线对数≤10
dB/100m
2MH2≤f≤10MHz
10MHzAf≤16MHz
212 -10 × g( f /10)
2.320 ×-/f + 0.238 ×
41 .3 - 15 Ig /
41 .3 - 15 1g f
39 20 lg
39 - 20 g f
4.8.5电缆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及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的变异应符合表11的规定。当应用表11中的电气参数变异时,应就变异项目对整盘电缆的全部线对进行测量,并可在计算平均值时剔除这些变异值。表11电气参数变异
允许电气参数变异的线对数
任意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
任意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
低温性能
电继标称线对数
不超过
电缆标称线对数
不超过
最大值
最大值
10~100
成品电缆的低温弯曲性能应符合YD/T322-1996中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规定。4.10阻燃性能
对使用阻燃护套的电缆,应能符合GB/T18380.12-2008单根垂直燃烧试验的要求,4.11电缆制造长度
由生产企业和用户协商交货长度。5
试验方法
颜色色序及结构
颜色色序及结构用目力检查。
铜层密实性
铜层密实性按SJ/T11223-2000中6.6的规定进行。5.3铜铝粘合性
铜铝粘合性按SJ/T11223-2000中6.7的规定进行。5.4绝缘偏心
绝缘偏心按GB/T11327.1-1999中4.2.1的规定进行,按公式(1)计算。8
绝缘偏心=最大绝缘厚度-最小绝缘厚度2
5.5绝缘剥离力
绝缘剥离力按GB/T11327.1-1999中5.4.2的规定进行,但绝缘层保留25mm5.6绝缘颜色迁移
YD/T 2162-2010
绝缘额色迁移试验按表4序号1的规定对样品进行处理,按YD/TB37.3-1996中4.3的规定进行试验。5.7绝缘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绝缘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试样的拉伸速度为(25土5)mm/min。在出厂检验时,允许拉伸速度为(250土50)mm/min。5.8绝缘低温卷绕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按表4序号6的规定对样品进行处理,按YD/T837.3-1996中4.5的规定进行试验。5.9绝缘热收缩率
绝缘热收缩率按表4序号7的规定对样品进行处理,按YD/T837.3-1996中4.6的规定进行试验。5.10绝缘热老化的耐缠绕性能
绝缘热老化的耐缠绕性能按表4序号8的规定对样品进行处理,按YD/T837.3-1996中4.7的规定进行试验。
5.11护套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变化率护套的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变化率「TS「值和「EB「值按公式(2)计算。
变化率-L老化前测试值=者化后测试值I×100% 老化前测试值
5.12护套热收缩
护套热收缩按GB/T2951.13-2008的规定进行。5.13耐环境应力开裂
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按GB/T2951.41-2008的规定进行。5.14电缆的电气性能
表8的各项电气性能参数按YD/T322-1996中3.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计算。5.15电缆的传输特性
表9中各项传输特性按YD/T322-1996中3.1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计算,表10中的各项传输特性参数按YD/T1019-2001中5.1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计算。5.16修约与判定
试验(测量)结果应按GB/T8170-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修约,并按其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进行判定。6检验规则
6.1电缆成品需经制造厂的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成品电缆的检验应在护套挤出至少16h后进行。6.3对制造长度成品电缆上的线对进行抽样检验时,抽检对象应均勾分布于电缆各层的单位内。9
TYKA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