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2GHz TD-S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 Mc 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4 09:49:46
  • YD/T1593-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1593-2007

  • 标准名称:

    2GHz TD-S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 Mc 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3.9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593-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c Interface between MSC Server and MGW of 2GHz TD-SCDMAW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Phase I).
1范围
YD/T 1593规定了2GHz TD 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交换服务器和移动媒体网关之间的Mc接口需要支持的UMTS能力集、H.248标准包、 UMTS包等内容。
YD/T 1593适用于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Mc接口相关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193.2-2002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一第2部分: BICC的消息、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YD/T 1193.4-2002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一第4部分: 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YD/T 1309- 2004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承载控制规范
ITU-T H.248.1(03/2002)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ITU-_U H.248 Annex L 差错代码和业务变化原因描述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6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593-2007
20075162
2GHzTD-S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
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Mc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Mc Interface betweenMsC ServerandMGWof2GHzTD-SCDMAWCDMA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PhaseII)2007-05-16发布
2007-05-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缩略语
4Mc接口描述·
4.1接口功能
4.2命名规则
4.3拓扑描述符·
4.4事务处理定时器·
4.5协议栈…
编码方式·
多个虚拟的MGW(可选)
5格式和编码
通用格式和编码
命令的格式和编码
5.3信令对象的格式和编码·
5.4UMTS的格式和编码·
6支持的SDP和H.248附录C信息单元·.6.1传输媒介要求
6.2用户业务信息(USI)
6.3编解码·
6.4骨干网连接标识符(BNC-ID)6.5BIWF地址
7H.248在Mc接口的应用概述免费标准bzxz.net
H.248事务
综述·
8.2与呼叫无关的事务
8.3与呼叫相关的事务
附录A(规范性附录)Mc接口的包附录B(规范性附录)UMTS包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与呼叫无关的事务列表:附录D(规范性附录)与呼叫相关的事务列表附录E(资料性附录)3GUP包中的参数取值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593-2007
YD/T1593-2007
前:言
本标准是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核心网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1.YD/T1505-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2.YD/T1506-20072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媒体网关设备测试方法(第二阶段)
3.YD/T1507-2007
要求(第二阶段)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设备技术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设备测试4YD/T1508-2007.
方法(第二阶段)
5.YD/T1509-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之间的Nc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6.YD/T1510一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之间的Nc接口测试方法(第二阶段)
7.YD/T1593-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Mc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8.YD/T1594-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Mc接口测试方法(第二阶段)本标准与YD/T1594-2007《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Mc接口测试方法(第二阶段)》配套使用。本标准主要以3GPPTS29.232v4.e.0(2005年12月)为依据,同时参考了3GPPTS29.232v5.e.0(2006年3月)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幕鸿、王传政、范浩捷、祝宁、黄华、陈勇、王振邦、徐骊、张科峰YD/T1593-2007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间的Mc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交换服务器和移动媒体网关之间的Mc接口需要支持的UMTS能力集、H.248标准包、UMTS包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软交换Mc接口相关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1193.2-2002
YD/T1193.4-2002
YD/T1309-2004
ITU-TH.248.1(03/2002)
ITU-U H.248 Annex L
ITU-TQ.765.5
ITU-TQ.1950 (12/2002)
3GPPTS23.014
3GPPTS23.078
3GPPTS23.153
3GPPTS23.205
3GPPTS24.008
3GPPTS25.415
3GPPTS26.103
3GPPTS28.062
3GPPTS29.007
3GPPTS29.205
3GPPTS29.415
3GPPTS48.008
RFC2327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一第2部分:BICC的消息、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一第4部分:BICC的应用传送机制(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承载控制规范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差错代码和业务变化原因描述
应用传送机制: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BICC)呼叫承载控制协议
对双音多频信令的支持
移动网络增强的客户化应用逻辑(CAMEL)一阶段3带外编解码控制一阶段2
承载独立的CS核心网一阶段2
移动无线接口层3协议
UTRANIu接口用户面协议
GSM和UMTS的语音编码列表
语音编码的带内TFO,业务描述一阶段3PLMN和ISDN或PSTN互通的基本要求Q.1900系列在承载独立的CS网络结构中的应用一阶段3核心网Nb接口用户面协议一阶段3GSM/EDGE无线接入网络中的MSC-BSS间接口层3协议SDP协议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593-2007
3术语和缩略语
YD/T1309-2004《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承载控制规范》所确立的术语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AL
4Mc接口描述
接口功能
ATM Adaptation Laye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Bearer Control Function
BearerIndependentCall ControlBearer Interworking FunctionBackbone Network Connection
Call Bearer Control
Call Control Unit
Call Service Function
Call State Machine
Internet Protocol
ISDN User Part
SS7MTP3-UserAdaptationLayer
Media Gateway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MessageTransfer Part layer3
Pulse Code Modul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andem Free Operation
TransmissionMediumRequirement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User Datagram Protocol
ATM适配层
异步传输模式
承载控制功能
承载独立呼叫控制
承载交互功能
骨于网连接
呼叫承载控制
呼叫控制单元
呼叫服务功能
呼叫状态机
因特网协议
ISDN用户部分
SS7MTP3-用户适配层
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控制器
消息传送部分层3
脉冲编码调制
协议数据单元
流控制传送协议
会话描述协议
时分复用
带内免编解码操作
传送媒质要求
带外免编解码操作
用户数据包协议
图1是BICC网络功能模型,本标准所描述的Mc接口是CSF和BCF间的CBC接口。图2描述了Mc接口在R4移动软交换系统中的位置。在该系统中,Mc接口位于(G)MSCServer和MGW之间。
本标准使用H.248协议中的扩展机制,描述了H.248协议用于处理3GPP特定业务时所做的修改。Mc接口必须支持本标准定义的技术要求,但无须支持H.248协议中所要求的所有功能。2
4.2命名规则
承载信令
控制信令
4.2.1MGC/MGW命名
接入侧/网络侧
Termination
MsCServer
BICC网络侧
CBC接口
BICC网络功能模型
GMSC Serve
图2R4移动软交换系统结构
MGC/MGW的命名应遵从承载H.248协议的底层传输协议的命名结构要求。4.2.2终结点命名
YD/T1593-2007
外部网络
终结点ID的结构要遵从H.248协议中的要求,可以与MGC和MGW相关,也可以无关。是否相关取决于所使用的终结点的承载类型。对于承载类型为ATM/AAL2和IP的临时终结点,终结点D的内部结构与MGW和MGC无关,所以终结点ID仅仅是个终结点数字标识符。如果是TDM承载,终结点ID3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ww.1z321.ne
YD/T1593-2007
的结构必须遵照下列用于TDM电路承载的终结点命名规则。4.2.2.1命名规则
以下为终结点ID命名的一般结构。ASN.1编码:
终结点ID由4个字节组成。以下为终结点ID的通常结构:终结点类型
终结点类型(长3个bit):
011~110
临时终结点
TDM终结点
预留,用于ROOT终结点
X(长29个bit):视终结点类型而定。如果是TDM终结点,按照4.2.2.2节来。对于其他类型的终结点,未定义。
ABNF编码:
TerminationID=\ROOT\/pathName/\s\/\*\:根据H.248附录B中的定义。如果是临时终结点,则:
pathName=EphTokenUNDERSCORE(EPHsystem/*)EphToken =\Ephemeral\
UNDERSCORE=%x5F:
EPHsystem:未定义
4.2.2.2TDM终结点的命名规则
ASN.1编码:
终结点类型
(=010)
PCM系统号(长24bit):
PCM系统号
单个时隙号
未定义使用方法,用于在MGW中惟一定义PCM接口。单个时隙号(长5bit):每个系统最大32个时隙。ABNF编码:
pathName=TDMTokenUNDERSCORE((PCMsystem/\*\)SLASH(Individual/\*\)TDMToken=\TDM\
UNDERSCORE=%x5F:\
PCM系统:未定义
单个时隙=1x2(数字):0~31
4.3拓扑描述符
MGC和MGW应支持拓扑描述符,用于切换和合法监听。4.4事务处理定时器
Mc接口应支持H.248中定义的所有事务处理定时器。4.5协议栈
对于纯IP连接,优先采用H.248/SCTP/IP,可选采用H.248/M3UA/SCTP/IP:对于纯ATM连接,应该使用H.248/MTP3B/SSCF/SSCOP/AAL5/ATM:对于混合IP、ATM连接,应该使用H.248/M3UA/SCTP/IP。4.6编码方式
Mc口有二进制(必选)和文本(可选)两种编解码方式。4.7多个虚拟的MGW(可选)
YD/T1593-2007
如果要连到多个(G)MSC上,MGW应支持H.248中所要求的“多个虚拟MGW”的功能。5格式和编码
5.1通用格式和编码
呼叫承载控制消息和命令的编码和格式包含在H.248.1附件A“协议的二进制编码”和H.248.1附件B“协议的文本编码”中。呼叫承载控制消息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事务处理。包含在每个消息中的必选信息是megaco标识符\MEGACO\、版本\/1\、消息发送者的地址(例如\[123.123.123.4]:55555\)和事务处理ID(例如\Transaction=9999\)。这些消息发送者可能是MGW或MSC Server,其他字段任选,见下面的举例。MEGACO/1[123.123.123.4]:55555Transaction=9999 [
Context =-{
Modify=A4444[
Media ( Stream = 1 (
LocalControl (
Mode-SendReceive
Local (
Events =2222 (al/of)
5.2命令的格式和编码
第8章中的命令根据表1编码。
建筑321
标准查询下载网
W.iz321.ne1
YD/T1593-2007
CBC命令
AuditValue.reg
AuditValue.resp
AuditCap.req
AuditCap.resp
ServiceChange.req
ServiceChange.resp
表1CBC命令和H.248命令的映射
H.248.1命令
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1节的ADD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1节的ADD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2节的Modify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2节的Modify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3节的Subtract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3节的Subtract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4节Move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4节的Subtract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5节的审计值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5节的审计值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6节的审计能力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6节的审计能力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7节的Notify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7节的Notify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请求编码的H.248.17.2.8节的业务改变根据H.248.1附件A或B中的命令响应编码的H.248.17.2.8节的业务改变5.3信令对象的格式和编码
CBC信令对象与H.248编码的映射表2
CBC信令对象
A-BNC特征
审计描述符
BNC_特征
BNC-id
承载业务特征
BIWF-地址
BIWF-控制-地址(新)
Cancel Echo = on/off
CCU-控制-地址(新)
编解码
连接配置=
(终结点ID=x1,
终结点ID=x2
[类型XD
关联ID
H.248描述符
本地控制
本地/远端描述符
本地描述符
远端描述符
本地/远端描述符
本地控制描述符
本地描述符
远端描述符
拓扑描述符
H.248编码
没有编码,由上下文中另一个终结点的承载连接特征隐含指示H.248.1附件A或B
定义在ITU-TQ.1950附录A.3.1.1的包/特性中定义在6.4节
承载业务特征是通用信令对象,其编码见下面的列表承载业务特征类型:
定义在6.5节
相关节:
定义在6.1节
定义在6.2节
来自BIWF的低层的信令传送地址,“mID”定义在H.248.1附件A和/或B定义在H.248.1附件E.13TDM电路包特性“回声消除”来自CCU的低层的信令传送地址,“mID”定义在H.248.1附件A和/或B定义在6.3节
定义在H.248.1附件A或B。对于拓扑描述符见H.248.17.1.18节H.248.1附件A或B
CBC信令对象
CutThrough方向=方向
(事件ID=x,\y\)
逻辑端口D
非标准数据
被请求的通告
(事件ID=x\y\)
H.248描述符
本地控制
被观察的事件
描述符
事件描述符
建筑321
表2(续)
H.248编码
H.248.1附件A或B中本地控制描述符的streamMode前向与发送模式有关(sendOnly):后向与接收模式有关(recvOnly):双向与发送和接收有关(sendRecv):去活与去活模式有关(inactive)H.248.1附件A或B
事件ID按照H.248附件A或B而编码:YD/T1593-2007
MG检测出事件的格式定义在ITU-TQ.1950附录A中相关的BICC包中y是:
相关包:
Bearer Information TransportBNC Established
BNC Modified
BNC Mod Failed
BNC Release
Cut Through
Detect Digit (Digit, Timing)Signal Completion
导通检验校验
拥塞减少(比例)
Q.1950附录A.7.2.1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H.248.1E.1.2Cause事件
Q.1950附录A.6.2.1
H.248.1附件E.6DTMF检测包
H.248.1E.1.2信号完成事件
H.248.1附件E.10/E.10.2完成被观察事件
H.248.10/4.2.1MG拥塞
逻辑端口ID可以使用终结点ID结构来表示,通过通配“”CSF能表示逻辑端口ID
H.248附件A或B中ServiceChangeParm-nonStandardDataH.248.1附件A或B
事件ID根据H.248.1附件A或B编码:MG检测出事件y的格式定义在ITU-TQ.1950附录A中相关的BICC包中y是:
所有BNC事件
BNC已连接
BNC已建立
BNC已修改
BNC修改失败
BNC已释放
CutThrough
Detect_Digit (Digit,Timing)
标准查询下载网
vww.iz321.ne1
相关包:
应该检测BNC已连接、BNC已建
立、BNC已修改、BNC修改失败和BNC已释放的事件,按照下面指出的方式编码
按照Q.1950附录A.6.2.1对\BNC已建立\编码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Q.1950附录A.6.2.1
H.248.1附件E.6DTMF检测包
YD/T1593-2007
CBC信令对象
被请求的通告
(事件ID=x\y\)
释放原因
Reuse_IDLE_
Indication
Reserve_Value
业务改变地址
业务改变时延
业务改变方法
业务改变MGCID
业务改变原因
业务改变版本
业务状态
信号方向
信号定时
信号=x
H.248描述符
事件描述符
信号描述符
本地控制
本地控制
信号描述符
终结点状态描述符
信号描述符
信号描述符
信号描述符
表2(续)
信号完成
隧道指示
导通检验校验
拥塞处理
Q.1950附录A.6.3.3
Q.1950附录A.5.1.1
H.248编码
H.248.1附件A和B中信号的通知信号完成参数用于设置信号完成事件,信号完成事件也必须在所要求的终结点设置,按照H.248.1E.1.2信号完成事件通知事件
Q.1950附录A.7.2.1
H.248.1附件E.10/E.10.2完成被观察事件H.248.10/4.2.1MG拥塞
H.248.1的7.1.7模式特性,编码定义在H.248.1附件A“reserveValue”或附件B“reservedValueMode”
Q.1950附录A.6.3.3
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Address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Delay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Method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Mgcld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Reason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VersionH.248.1附件A或B终结点状态描述符->serviceState信号方向的编码依赖于播放的信号播放的信号
录音通知ID
编码定义在包
见H.248.7通用录音通知包
见Q.1950附录A.8到A.13
信号定时有三种可能的定义:开始、停止、间隔和周期数。开始/停止和Timeout定义在H.248.1的7.1.11(on/off,timeout)中:编码定义在H.248.1附件A“sigType”或附件B“信号类型”中:间隔的编码定义在H.248.1附件A“duration”或B“sigDuration”中。周期数用于播送录音通知,定义在H.248.7H.248.1附件A或B,MG检测出的信号x的格式定义在ITU-TQ.1950附录A的相关BICC包中
x是:
录音通知ID
承载信息传送
建立BNC
修改BNC
释放BNC
导通检验音
导通检验响应音
相关包:
H.24.7通用录音通知包
Q.1950附录A.7.3.1
Q.1950附录A.6.3.1
Q.1950附录A.6.3.2
Q.1950附录A.6.3.3
H.248.1附件E.5基本DTMF产生器包SeeQ.1950附录A.8到A.13节
H.248.1附件E.10.3基本导通包/E.10.3导通音H.248.1附件E.10.3基本导通包/E.10.3响应CBC信令对象
Streammode
终结点ID=承载x
时间标签
事务处理ID
H.248描述符
本地控制
5.4UMTS的格式和编码
表2(续)
H.248.1附件A或B
H.248编码
YD/T1593-2007
H.248.1附件A或B,终结点ID的结构定义在4.2.2节,“承载x”是与特定承载有关的终结点的表示,它不是BNC-IDH.248.1附件A或BserviceChangeParm→timestampH.248.1附件A或B
表3表示了UMTS需要的额外的参数表3增加的参数
CRB信令对象
actprot
Version
Interface
Initdirection
PLMN bearer capability
Coding
Tfoenabletfoactvalue
Codeclist
Result
Optimalcodec
Distlist
On/Off
MGWResourceCongestion
Handling - Indication
Reduction
Bearer Modification
Support
Bearer modification
possible
Bitrate
H.248描述符
Signal descriptor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Local control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Local control
Errordescriptor
Event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EventDescriptor
ObservedEvent
descriptor
Local control
建筑321
H.248编码
同附录B.4CSD包中的signal“Activateprotocol”同附录B.23GUP包中的property“UPmodeofoperation”同附录B.23GUP包中的property“Upversion”同附录B.23GUP包中的property“Deliveryof errounous SDUs”同附录B.23GUP包中的property“nterface”同附录B.23GUP包中的“InitialisationDirection”同附录B.4CSD包中的property“PLMNBC”同附录B.4CSD包中的property“GSMchannelcoding”同附录B.5TFO包中的property“TFOactivitycontrol”同附录B.5TFO包中的property“TFOCodec List”in subclause15.1.3.1同附录B.4CSD包中的ObservedEventDescriptor参数“ProtocolNegotiation Result\
同附录B.4CSD包中的ObservedEventDescriptor参数“ProtocolNegotiation Result \
同附录B.4CSD包中的ObservedEventDescriptor参数“RateChange”同附录B.5TFO包中的ObservedEventDescriptor参数“OptimalCodecType\
同附录B.5TFO包中的ObservedEventDescriptor参数“DistantTFOList同ITU-TH.248的E.13.1节中的property“Echo cancelling”在ITU-TH.248的“Command error code”节中定义同H.248.10“MGCongestion”的4.2.1节中的EwentDescriptor同H.248.10MGCongestion”的4.2.1节中的bserverdEventDescriptor同Q.1950附录A.9ExpandedCallProgressTonesGenerator包中的EwentsDescriptor“Bearer Modification Support\同Q.1950附录A.9ExpandedCallProgressTonesGenerator包中的ObserverdEventDescriptor“Bearer Modification Support\同Q.1950附录A.9EnhancedCircuitSwitchedData包中的property“Bitrate”
标准查询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