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D通讯标准】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1 11:26:20
  • YD/T3270-201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D/T 3270-2017

  • 标准名称:

    TD-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7.4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3270-2017.TD-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eNodeB equipment (Phase2).
1范围
YD/T 3270规定了引入载波聚合、多天线技术增强和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等LTE-A 增强技术,对TD-LTE基站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YD/T 3270适用于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宏覆盖、中等覆盖和本地覆盖基站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YD/T 2571-2015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 2731TD-LTE蜂窝移动通信网分布式基站Ir接口技术要求
ITU-R SM.328发射的范围和频段(Spectra and bandwidth of emissions)
ITU-R SM.329 (09/2012) 杂散辐射域无用辐射(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spurious domain)
3GPP TS 25. 104基站无线发射与接收(频分双工) ( Base Station ( BS )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FDD))
3GPP TR 25.942无线射频系统场景( Radio Frequency (RF ) system scenarios)
3GPP TS 36. 141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基站-致性测试(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Release 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6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2702017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TD-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requirement of eNodeB equipment (Phase2)2017-1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11-07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和缩略语
4无线接入网结构。
载波聚合功能要求.
5.1系统参数.
5.2信道复用
多天线技术
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
参考信号
资源分配和调度
功率控制
系统信息
PDCCH和下行控制信息
PUCCH和上行控制信息
随机接入
MAC层功能
RLC层功能
PDCP层功能
RRC层功能,
移动性管理
测量功能
MIMO增强要求
下行MIMO增强功能要求.
上行MIMO增强功能要求
6.3参考信号
PDCCH和下行控制信息
6.5CSI上报
YD/T3270—2017
YD/T3270—2017
6.6RRC层功能增强.
7eICIC功能要求(可选)
7.1宏基站eICIC基本功能要求
7.2Pico基站eICIC基本功能要求7.3X2接口要求
8多点协作功能要求.
8.1下行多点协作基本功能要求
8.2上行多点协作基本功能要求..9性能要求
9.1载波聚合(CA)性能要求,
9.2下行MIMO增强的性能要求
9.3上行MIMO增强的性能要求(可选)10基站设备性能
工作频段与信道安排
基站使用阵列天线
发射机性能,
接收机性能,
性能要求.
可用性和可靠性
11接口要求..
11.1Uu接口要求
11.2S1接口要求.
11.3X2接口要求
11.4Ir接口要求.
12操作维护(O&M)要求
12.1基本操作维护要求
12.2SON功能要求
13同步要求.
14环境要求..
电源和接地
16安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量信道
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播条件
附录C(规范性附录)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
...........
YD/T3270—2017
本标准是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第二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a)YD/T3270—2017《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b)YD/T3271一2017《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测试方法(第二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霞艳、陈永欣、许宁、范斌、许森、方箭、王可、尹桂杰、刘红军、陈栋、贺敬、刘荐桦、池莲刚、李小龙、苏洁、林磊、优沛川、芒戈、何继伟III
YD/T3270—2017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阶段)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引入载波聚合、多天线技术增强和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等LTE-A增强技术,对TD-LTE基站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宏覆盖、中等覆盖和本地覆盖基站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YD/T2571一2015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2731TD-LTE蜂窝移动通信网分布式基站Ir接口技术要求ITU-RSM.328发射的范围和频段(Spectraandbandwidthofemissions)ITU-RSM.329(09/2012)杂散辐射域无用辐射(Unwantedemissionsinthespuriousdomain)3GPPTS25.104基站无线发射与接收(频分双工)(BaseStation(BS)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FDD))
3GPPTR25.942无线射频系统场景(RadioFrequency(RF)systemscenarios)3GPPTS36.141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基站一致性测试(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BaseStation(BS)conformance testing(Releaselo))3GPPTS36.211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 andModulation (Release10))3GPPTS36.213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物理层过程(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10))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YD/T3270—2017
宏覆盖基站wideareaBS
适用干宏蜂窝覆盖场景,从基站到UE的最小耦合损耗为70dB3.1.2
中等覆盖基站mediumrangeBS
适用于微蜂窝覆盖场景,从基站到UE的最小耦合损耗为53dB。3.1.3
本地覆盖基站localareaBS
适用于微微蜂窝覆盖场景,从基站到UE的最小耦合损耗为45dB。3.1.4
主小区primarycell
工作于主载波的小区,在主小区上UE执行初始连接建立,或发起连接重建过程;或是在切换过程中指示为主小区的服务小区。
辅小区secondarycell
工作于辅载波的小区,可在RRC连接建立后配置,为UE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3.1.6
服务小区servingcel
对于RRCCONNECTED状态下非CA配置的UE,只有一个服务小区,即主小区,对于RRCCONNECTED状态下CA配置的UE,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所有辅小区3.2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16QAM
16阶正交幅度调制
64阶正交幅度调制
邻道泄漏抑制比
应答信号
邻道选择性
加性高斯白噪声
基带单元
循环前缀
信道质量指示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Adjacent Channel LeakageRatioAcknowledgement(inHARQprotocols)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Base Station
Base Band Unit
Cyclicprefix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eNodeB (eNB)
EARFCN
E-UTRA
E-UTRAN
MU-MIMO
循环穴余校验
信道状态信息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离散傅里叶变换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YD/T3270—2017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TDD专用的特殊子顿中的下
Downlink partofthespecial subframe(forTDD行部分
演进型NodeB
operation)
Evolved Node BbZxz.net
E-UTRA绝对无线频道号/频E-UTRAAbsoluteRadio Frequency Channel点号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
扩展步行A模型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扩展典型城市模型
地震海啸预警系统
演进UTRA
演进UTRAN
扩展车辆A模型
矢量幅度误差
快速以太网
固定参考信道
千兆以太网
GSMEDGE无线接入网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保护周期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
信道内选择
媒体访问控制
移动设备
主信息块
多输入多输出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多用户MIMO
正交频分复用
主小区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Number
EnhancedDataRateforGSMEvolutionExtended Pedestrian Amodel
Evloved Packet Core
Extended Typical Urban model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Evolved UTRA
Evolved UTRAN
Extended Vehicular A model
Error Vector Magnitude
Fast Ethernet
Fixed Reference Channel
Gigabit Ethernet
GSMEDGERadioAccessNetwork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uard Period (for TDD operation)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n-Channel Selectivity
Medium Access Control
Mobile Equipment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ulti-User-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Primary Cell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3
YD/T3270—2017
无线接入网结构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预编码矩阵指示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四分之一相移键控
无线接入技术
秩指示
无线链路控制
均方根
无线资源控制
射频远端单元
参考符号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接收机
辅小区
系统信息块
信噪比
自组织网络
探测参考信号
定时提前
时分双工
用户设备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nk Indication
Radio Link Control
Root Mean Square (valu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mote RF Unit
Reference Symbol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eceiver
Secondary Cell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gnal-to-Noise Ratio
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iming Advance
Time Division Duplex
User Equipment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DD专用的特殊子帧中的上Uplinkpartof thespecialsubframe(forTDD行部分
通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operation)
Universal 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LTE无线接入网(即E-UTRAN)如图1所示。支持LTE-A增强技术后,无线接入网的结构未发生变化。
LTE无线接入网由一个或多个基站(eNB)组成。基站通过S1接口连接到核心网EPC,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连接。在S1-Flex配置中,每个基站在一个池区域内和所有的EPC节点连接。基站通过空中接口(即Uu接口)与UE通信。图1中所涉及到的设备实体包括:4
移动台(UE):包括移动设备(ME)和通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USIM)。基站(eNB):为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发信设备。YD/T3270—2017
本标准定义三种基站类型:八通道基站、四通道基站和两通道基站。八通道基站包含8个射频通道,四通道基站包含4个射频通道;两通道基站包含2个射频通道。载波聚合功能要求
5.1系统参数
5.1.1工作频段与载波聚合带宽
eNodeB根据所支持的工作频段,分别支持表1中所列频段内连续载波聚合、频段内非连续载波聚合或跨频段载波聚合。
表1工作频段与载波聚合带宽
E-UTRACA工作频段
CA382CC
CA392CC
CA_402CC
(2300~2400MHz)
CA 412CC
(2496~2690MHz)
CA_403CC
(2300~2400MHz)
CA 41-412CC
(2496~2690MHz)
CA39-412CC
CA413CC
(2496~2690MHz)
CA 39-413CC.
60MHz聚合带宽
CA_39-413CC,
50MHz聚合带宽
5.1.2系统带宽
下行CA:必选
上行CA:必选
下行CA:必选
上行CA:必选
下行CA:必选
上行CA:必选
下行CA:必选
上行CA:必选
下行CA:可选
下行CA:必选
下行CA、同时隙配比:必选
行CA、同时隙配比:可选
下行CA:可选
下行CA、同时隙配比:可选
下行CA,同时隙配比:可选
载波聚合eNodeB支持表2中系统带宽组合。注释
Band38频段内2CC连续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38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40MHz(20MHz+20MHz)Band39频段内2CC连续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39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30MHz(20MHz+10MHz)Band40频段内2Cc连续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0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40MHz
Band41频段内2Cc连续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1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40MHz
Band40频段内3cc连续载波下行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0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50MHz(20MHz+20MHz+10MHz)Band41频段内2个非连续载波下行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1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40MHzBand39、Band41的跨频段载波聚合,并且Band39载波、Band41载波的时隙配比相同。最大聚合带宽为40MHzBand41频段内3cc连续载波下行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1的eNodeB。最大聚合带宽为60MHz(20MHz+20MHz+20MHz)Band39、Band41的跨频段下行载波聚合,并且Band39载波、Band41载波的时隙配比相同。最大聚合带宽为60MHz(Band39内为20MHz,Band41内为20MHz+20MHz)Band39、Band41的跨频段下行载波聚合,并且Band39载波、Band41载波的时隙配比相同。最大聚合带宽为50MHz(Band39内为20MHz+10MHz,Band41内为20MHz)5
YD/T3270—2017
载波聚合配置
CA_38C
CA_39C
CA_40C
CA_41C
CA_41A-41A
CA_40D
CA_41D
CA_39A-41A
CA_39A-41C
CA_39C-41A
顿结构
载波聚合系统带宽组合
带内连续载波聚合与非连续载波聚合的系统带宽组合成员载波(按频率增高顺序)
允许的载波信道带宽
(MHz)
10,15,20
10, 15
充许的载波信道带宽(MHz)
10, 15
跨频段载波聚合的系统带宽组合Band 39:
Band 4l:
最大聚合带宽
Band39与Band41的跨频段载波聚合时,应支持Band39载波、Band41载波配置相同帧结构。除此之外,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应配置相同的帧结构。各成员载波帧结构的具体要求见YD/T2571—2015中5.1.3。5.2
信道复用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支持的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类型,以及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与Release9保持不变,具体要求见YD/T2571一2015中5.2。6
5.3多天线技术
支持载波聚合的eNodeB应支持第6章规定的MIMO增强功能YD/T3270—2017
对于具体的某个UE,根据其载波聚合工作状态,eNodeB应支持该UE采用的多天线技术要求见表3。表3多天技术要求
载波聚合工作状态(对某个UE)下行单载波、上行单载波
下行CA、上行单载波
下行CA、上行CA
多天线技术要求
下行MIMO增强功能:必选
上行MIMO增强功能:可选
下行:支持PDSCH传输模式2(可选)、传输模式3、传输模式8、基于PMI/RI反馈预编码的传输模式9上行MIMO增强功能:可选
下行:支持PDSCH传输模式2(可选)、传输模式3、传输模式7、传输模式8和传输模式9支持下行MIMO增强功能:必选
上行:单天线端口传输必选,上行SU-MIMO传输可选5.4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注释
传输模式8适用于主载波
上行MIMO传输技术见
YD/T2571—2015中5.3.1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独立地进行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处理,各成员载波上的处理过程与Release9保持不变,具体要求见YD/T2571—2015中5.4。5.5参考信号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上支持的下行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见6.3节。5.6HARQ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支持独立的HARQ处理。各成员载波上HARQ处理的具体要求见YD/T2571—2015中5.6。
5.7资源分配和调度
5.7.1载波聚合与跨载波调度
eNodeB下行载波聚合、上行载波聚合要求如表4所示。表4下行与上行载波聚合要求
上下行载波聚合
下行载波聚合
上行载波聚合
eNodeB支持两个载波下行链路方向的聚合,即为UE同时调度两个载波上的PDSCH资源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具体支持的CA工作频段见表1eNodeB支持两个载波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方向的聚合,即为UE同时调度两个载波上的PDSCH、PUSCH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支持的CA工作频段见表1载波聚合系统支持非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两种调度方式,如表5所示。YD/T3270—2017
资源调度方式
非跨载波调度
跨载波调度
表5载波聚合资源调度方式要求
各成员载波上的PDSCH下行数据传输、PUSCH上行数据传输由本成员载波上的PDCCH调度,终端检测各成员载波上的PCFICH获取本成员载波下行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数,检测各成员载波上的PHICH获取本成员载波PUSCH的ACK/NACK反馈部分成员载波上的PDSCH下行数据传输、PUSCH上行数据传输由高层配置的其它成员载波上的PDCCH调度。被其它载波上PDCCH跨载波调度的成员载波,PDSCH的起始OFDM符号由eNodeB通过RRC层配置给UE。PUSCH被其它载波上PDCCH跨载波调度的成员载波,对应的PHICH在发送PDCCH的成员载波上发送下行资源分配和调度
eNodeB支持的下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方式、PDSCH资源分配类型与Release9保持不变,具体要求见YD/T2571—2015中5.7.1。
5.7.3上行资源分配和调度
eNodeB支持表6所示PUSCH上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方式。表6上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要求
PUSCH资源分配类型
类型0
类型1
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8.1.1节向UE指示分配给该UE的PUSCH资源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8.1.2节向UE指示分配给该UE的PUSCH资源,即支持同一载波内最大两簇的非连续资源分配采用PUSCH资源分配类型0时,eNodeB能够配置UE采用表7所示PUSCH跳频方式,并能够正确解调采用这些跳频方式的PUSCH。表7PUSCH跳频方式要求(PUSCH资源分配类型0)PUSCH跳频方式
PUSCH跳频方式1
PUSCH跳频方式2
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8.4.1节配置UE进行PUSCH跳频操作,并能够正确解调采用这一跳频方式的PUSCH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8.4.2节配置UE进行PUSCH跳频操作,并能够正确解调采用这一跳频方式的PUSCHeNodeB支持表8所示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表8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
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
上行单小区时,PUCCH与
PUSCH非并行传输
上行单小区时,PUCCH与
PUSCH并行传输
上行载波聚合时,PUCCH
与PUSCH非并行传输
上行配置单小区时,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10.1节支持PUCCH与PUSCH的非并行传输
上行配置单小区时,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10.1节支持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
上行配置载波聚合时,eNodeB能够按照3GPPTS36.213中10.1节支持PUCCH与PUSCH的非并行传输。其中PUCCH在主小区传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