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国家标准】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23 17:56:04
  • GB/T 26368-2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6368-2020

  • 标准名称: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26368-2020.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iodine disinfectants.
1范围
GB/T 26368规定了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包装、运输及贮存、标识要求和检验方法。
GB/T 26368适用于以有效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用于皮肤、黏膜及手消毒的碘酊、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GB 27950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4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2]282号)]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第268号公告)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含碘消毒剂 iodine disinfectants
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3.2
碘酊 iodine tincture
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
3.3
碘伏 iodophor
由碘、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化钾等组分制成的络合碘消毒剂。
注:包括聚醇醚碘和聚维酮碘。碘与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络合形成的碘络合物,称为聚醇醚碘。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的络合物,称为聚维酮碘。
3.4
复合含碘消毒剂 compound iodine disinfectants
以有效碘和氯己定类、季铵盐类、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合消毒剂。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080
C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68—2020
代替GB/T26368—2010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Hygienic requirements for iodine disinfectants2020-06-0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26368—2020
本标准代替GB/T263682010《含碘消毒剂卫生标准》。本标准与GB/T26368—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一术语和定义中修改了含碘消毒剂、碘伏、复合含碘消毒剂的定义(见3.1、3.3、3.4,2010年版的第3章);
技术要求中修改了有效碘含量范围(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5章);一技术要求中理化指标增加了铅砷汞的限量要求(见5.2);应用范围中增加了复合含碘消毒剂(见第6章);使用方法中增加了复合含碘消毒剂和聚维酮碘粉末(见7.2、7.3);修改了检验方法(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运输、贮存和包装(见第8章,2010年版的第10章);修改了标识要求(见第9章,2010版的第9章);增加了有效碘含量的测定方法和碘伏络合剂的测定和鉴别方法(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饶林、帖金凤、杨华明、魏秋华、金虹、张文福、韩杰、周海林、陈会军、朱汉泉、廖如燕、钟昱文、苏裕心、任哲、孙惠惠。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6368-—2010。
1范围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
GB/T26368—2020
本标准规定了含碘消毒剂(碘酐、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的原料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包装、运输及览存、标识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效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用于皮肤、黏膜及手消毒的碘酐、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950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4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第268号公告)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Jiodinedisinfectants
含碘消毒剂
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3.2
Jiodinetincture
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
iodophor
由碘、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吡略烷酮、碘化钾等组分制成的络合碘消毒剂。
注:包括聚醇醚碘和聚维酮碘。碘与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络合形成的碘络合物,称为聚醇醚碘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的络合物,称为聚维酮碘3.4
复合含碘消毒剂
compound iodinedisinfectants以有效碘和氯已定类、季铵盐类、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合消毒剂1
GB/T26368—2020
4原料要求
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药用原料规定,含碘(按1计)不少于99.5%(质量分数)。
4.2碘化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药用原料规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碘化钾(KI)不少于99.0%(质量分数)。4.3乙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药用原料规定,相对密度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H.0不少于95.0%(体积分数)。4.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乙烯吡略烷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251药用辅料规定。4.5
5生产用水:应使用纯化水。
5技术要求
5.1.1
5.1.2
5.1.3
碘酐为红棕色的澄清液,无沉淀,有碘和乙醇气味。碘伏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澄清或黏稠状液体,无沉淀,有碘气味复合含碘消毒剂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无沉淀,有碘气味。理化指标
5.2.1
5.2.2
5.2.3
碘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稳定性:有效期≥12个月。加速试验或室温留样法,有效碘含量允许下降率≤10%,但不得低于产品标示值的下限。
碘理化指标
有效碘含量范围/(g/L)
乙醇含量(体积分数)范围/%
pH值
铅/(mg/kg)
砷(mg/kg)
汞/(mg/kg)
有效碘含量范围/(g/L)
pH值
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理化指标指标
18~22
45~55
4.0~5.0
1~10(上下限范围不超过产品说明书标示值均值的90%~110%)
2.0~4.0(标示值±1.0)
铅/(mg/kg)
砷/(mg/kg)
汞/(mg/kg)
表2(续)
GB/T26368—2020
复合含碘消毒剂中其他杀菌成分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标示值均值90%110%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的方法进行测定
三种络合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组分要求,按照相关标准的方法进行测定和(或)鉴别聚维酮碘如为固体粉末,有效碘质量分数应为9.0%~12.0%。5.3
杀灭微生物指标
杀灭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微生物名称
细菌繁殖体
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
试验方法
悬液定量法
载体定量法
悬液定量法
载体定量法
杀灭微生物技术要求
作用时间
min
杀灭对数值
≥5.00
3.00
≥4.00
3.00
试验所用消毒剂量(浓度与时间应为产品说明书中的标示剂量。杀灭试验首选悬液定量法,不能使用悬液定量法者(如消毒剂原液直接使用、黏稠状液体)可用载体定量法。用于卫生手消毒时,作用时间应为≤1min。细菌繁殖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6
应用范围
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不适用于黏膜、对醇类刺激敏感部位和破损皮肤消毒。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
适用于外科手及皮肤消毒:手术切口部位、注射及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黏膜冲洗消毒;卫生手消毒。
使用方法
用无菌棉拭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肤进行擦拭,再用棉拭蘸取75%医用乙醇擦拭脱碘。作用时3
GB/T26368—2020
间应符合GB27950和GB27951的要求。2碘伏和复合含碘消毒剂
按碘伏或复合含碘消毒剂说明书要求的使用浓度直接对消毒部位冲洗或擦拭。作用时间应符合GB27950、GB27951和GB27954的要求。7.3
3聚维酮碘粉末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稀释方法,用纯化水稀释后,对消毒部位进行冲洗或擦拭。作用时间应符合GB27950GB27951和GB27954的要求8包装、运输及购存
包装材质应符合无毒级包装材料要求。外包装采用瓦楞纸包装箱,应捆扎牢固,正常运输、装卸时8.1
不得松散
2按包装要求常规运输。如储存、包装、运输中有特殊要求,需在产品说明书中或包装箱上注明。8.2
3本品宜贮存在室温下阴凉避光处。8.3
9标识要求
标志、标签和说明书
Aca
标志标识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签和说明书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和厂址、商标、规格、数量、有效期、贮存条件等2说明书注意事项
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
9.2.1
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9.2.2
9.2.3
对碘过敏者慎用
9.2.4
iik
密封,避光,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检验方法
10.1
外观检验
将样品置于无色透明玻璃瓶或玻璃杯内,迎亮光目测样品,符合本标准对各产品外观要求规定10.2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见附录A。
10.3pH值测定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10.4稳定性试验
按附录A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4
5铅含量测定
10.5
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理化检验方法进行10.6
砷含量测定
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理化检验方法进行10.7汞含量测定
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理化检验方法进行。聚乙烯吡咯烷酮测定方法
10.8
见附录B。
10.9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鉴别方法
见附录C。
10.1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鉴别方法
HiiKaeeiKAca
见附录D。
10.11
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GB/T26368—2020
GB/T26368—2020
A.1方法一:化学滴定法(仲裁方法)A.1.1试验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方法
在酸性溶液中,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直接滴定游离碘。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消毒剂中有效碘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为: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I+2Na2SO,=2NaI+NaS,0
A.1.2
2试验试剂和器材
A.1.2.1
试验试剂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36%醋酸溶液、5g/L淀粉溶液(现用现配)A.1.2.2试验器材
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碘量瓶、电子天平(感量0.0001g)A.1.3试验方法
精确称取或吸取含碘消毒剂适量,使其相当于有效碘为0.25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醋酸5滴。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5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总量,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样品重复测2次,取两次平均值进行计算因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1mL相当于0.1269g有效碘,故可按式(A.1)和式(A.2)计算有效碘含量:
cXV.X0.1269
X1000
w=XV.×0.126g
式中:
液体样品中有效碘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固体样品中有效碘含量,%;
×100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碘量瓶中所含液体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的质量,单位为克(g)。A.1.4注意事项
A.1.4.1
........( A.)
......(A.2)
滴定液与被测溶液在配制时称量要精确到0.001g;液体的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中对该体积量器的精密度要求,且每次液量不少于量器的2/3,一般使用移液管、吸量管或滴定管6
绝不能使用量筒或量杯。
A.1.4.2量器不能随意加热,容量瓶严禁加热。GB/T26368—2020
A.1.4.3由于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为硫酸和硫,所以操作者要注意滴定速度,一定要逐滴滴人,不要使滴入速度快于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的分解速度而造成局部硫代硫酸钠过量,A.1.4.4要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加淀粉指示剂方法二:电位滴定法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01。HiiKaeeiKAca-
GB/T26368—2020
B.1试验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的测定方法聚乙烯吡咯烷酮在C1s反相色谱柱上有保留行为,可与样品中的其他组分进行分离。其在205nm波长处有较明显紫外吸收,故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进行检测,依据峰面积和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测定消毒剂中该物质的含量。
B.2试验试剂和器材
B.2.1试验试剂
乙(色谱级)、超纯水。
B.2.2试验器材
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感量0.0001g)、移液管、容量瓶。B.3
色谱条件
B.3.1
色谱柱:Cls柱(4.6mmX150mm,5um)B.3.2
流动相:乙睛:水=5:95(体积比)。B.3.3
流速:1.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205nm。
B.3.4
B.3.5
B.3.6
柱温:20℃。
进样量:20uL。
试验步骤
B.4.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对照品0.1g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1.0mg/mL标准溶液。再用超纯水将K30标准溶液进行系列稀释,配制成浓度为0.05mg/mL、0.1mg/mL、0.2mg/mL.0.4mg/mL和0.8mg/mL的标准系列B.4.2绘制标准曲线
在设定色谱条件下,分别取20uL进行分析。以标准系列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到线性方程。B.4.3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及检测
精密量取本品聚维酮碘溶液2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至刻度,摇匀,稀释50倍作GB/T26368—2020
为供试样品。按上述步骤测其峰面积,代人标准线性方程,根据取样量和稀释倍数计算出供试品中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的含量。
B.5结果计算
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按(B.1)计算:pxv
X100
Vix1000
式中:
一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
........
....(B..)
通过标准曲线计算的稀释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I);V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Vi—取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精密度
为了考察方法间的重现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数平均值的5%。
注意事项
B.7.1
量器不能随意加热,容量瓶严禁加热。B.7.2
该色谱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保留时间较短B.7.3
B.7.4
聚乙烯吡略烷酮溶解时不能用力振荡,以免产牛气泡影响定容色谱图中检出的物质,应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进行比较确证如遇到有基体干扰的特殊样品,可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使之满足分离度。GB/T26368—2020
C.1方法原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鉴别方法
用红外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C.2仪器设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旋转蒸发仪、茄形瓶、减压泵、水浴锅。C.3样品预处理及制样
取适量样品于茄形瓶中,减压蒸留除去水分得到待测样品,取1.0mg左右干燥待测样品用KBr液膜法压片测定红外图谱,并与聚氧乙烯脂肪醇醚-8对照图谱比对。C.4谱图分析
图C.1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8为代表的红外光谱。图中的2924cm-1、2856cm-11466cm-1和1378cm-1显示烷基吸收,一0H出现在3476cm-1,聚氧乙烯醚的特征吸收峰有1350cm-1(CH2非平面摇摆振动,中等强度尖峰)、1116cm-1(C一O一C不对称伸缩,最强峰)、947cm-1(对称伸缩振动,较弱)、885cm-1(端基一CH,CHOH的一CHz一平面摇摆振动)、844cm1(中间的聚氧乙烯平面摇摆振动)。
不同环氧乙烷加成数(EO数)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红外光谱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较明显的是C一O一C不对称伸缩谱带为强峰,随EO数增大而增强,位置稍向低波数位移(从EO数3的1121cm-1移至EO数11的1116cm-1),对称伸缩谱带强度也增大,波数稳定在949cm-附近。烷基中,1378cm-1峰波数稳定,末端的平面摇摆由888cm-1低移至884cm-1此2峰强度随EO数增大而减弱,而中间的EO数稳定在843cm-1,强度增大,以上有关峰的强度变化可用于计算这类化合物的EO数。
100
3 000
2 000
波数/crm
-6t
图c.1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8的红外光谱图E
8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推荐标准
  • GB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