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5409.1-2009 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地震地质

【电力行业标准(DL)】 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地震地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4:23:57
- DL/T5409.1-2009
- 现行
标准号:
DL/T 5409.1-2009
标准名称:
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地震地质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7-22 -
实施日期:
2009-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35.30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120
备案号:J104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09.1—2009
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地震地质
Technical code for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nuclear power plants
Part1:seismichazard
2009-07-22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09-12-01实施
DL/T5409.1-—2009
地震动危险性评价
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基本烈度确定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设计地震动时程拟合
非基岩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6.13··潜在地表断裂影响评价6.14·厂址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条文说明
DL/T5409.1--2009
本部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DL/T5409《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地震地质
第2部分:岩土工程
第3部分:水文气象
第4部分:测量
本部分为DL/T5409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潘华、程小久、陶寿福、戴联筠、刘健、闻久成、倪恒、曾强、吴健。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1范围
DL/T5409.1-2009
DL/T5409的本部分规定了核电厂工程选址初步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初可)和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研)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深度、技术要求与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核电厂工程选址初可和可研阶段的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
DL/T5409.1—2009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2671997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2
DL/T5409.1200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0.1
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
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在空间分布、强度、频度及随时间的起伏等方面的表现和特征。
地震构造seismicstructure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3.0.3
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attenuationlawofgroundmotion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幅值、谱形及持时等)随震级、距离变化的特征或规律的表述。
地震动(地面运动)groundmotion由地震引起的岩土层震动。
地震动参数groundmotionparameter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
超越概率probabilityofexceedance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设计基准地震动designbasisgroundmotion选择用于核电厂设计目的的厂址地震动参数。DL/T5409.1—2009
极限安全地震震动(SL-2)ultimatesafetygroundmotion(SL-2)
也称为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对应于核电厂极限安全要求地震动级别。该级别地震动在核电厂寿命期内具有非常低的年超越概率(GB50267—1997定义这一概率为1×10-4)。该级别地震动代表了核电厂设计中应考虑的厂址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动。3.0.9
运行安全地震震动(SL-1)operationalsafetygroundmotion(SL-1)
也称为SL-1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对应于核电厂安全运行要求地震动级别。该级别地震动在核电厂寿命期内发生的可能性稍高(GB50267一1997定义这一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2×10-3)。核电厂在遭遇该级别地震动时,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功能,但可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设计地震动时程timehistoryofgroundmotionfordesign为进行核电厂结构物抗震设计动力反应分析和试验而合成的满足一定条件(如对幅值、频谱特征和持续时间的要求)的地震动时间历程。
SL-2高值an upper bound estimate of the range of SL-2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厂址地震动基岩峰值加速度初步估计结果,对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基岩峰值加速度的保守估计值。该值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会被超过。3.0.12
能动断层capablefault
可能引起地表或近地表明显位移的断层。4总则
DL/T5409.1—2009
4.0.1为满足核电厂建设厂址选择与评价的需要,使核电厂厂址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4.0.2初可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对多个候选厂址进行地震与地质条件的比选,为推荐核电厂建设的优选厂址提供地震方面的基础依据;为编制核电厂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提供地震方面的基础资料。4.0.3可研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目的是评价核电厂优选厂址的地震安全性,包括厂址地震动特征评价和潜在地表断裂影响评价,为核电厂初步设计使用的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编制核电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厂址选择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厂址地震安全性方面的基础依据。4.0.4不同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1
初可阶段:
对候选厂址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值进行估计:
对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进行初步鉴定:3)
对厂址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初步评价可研阶段:
确定厂址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包括SL-2级、SL-1级);
对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进行确切鉴定并评价潜在地表断裂影响:
3)对厂址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评价。4.0.5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应在三个范围内进行,区域、近区域、厂址附近范围:
DL/T5409.12009
1区域:宜取为对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应不小于厂址外延150km。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球动力学背景资料,鉴定和表征可能影响厂址地震安全性的地震构造及其特征。
2近区域:应取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25km的地区。调查目的是调查这一距离厂址较近范围内更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和地震活动资料,细致鉴定该范围内重要断裂活动性,并鉴别是否存在发震构造,
3厂址附近范围:应取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5km的地区。调查的目的是在这一直接围绕厂址的范围内获得精度更高、更详细的地质资料,鉴定该范围内断层的活动性,分析和鉴别能动断层,并评价厂址潜在地表断裂的影响。4.0.6为保证整个区域范围内基础资料的-致和完整,当区域范围延伸至国境线以外时,应尽可能收集相关国家公开发表的地质和地震资料。
4.0.7不同调查范围的资料表述应具有一致性,尽可能汇编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并且同一范围的所有数据以及评价和解释成果应用同一精度比例尺反映,以便于比较。4.0.8不同范围基础图件比例尺规定如下:区域:不小于1:100万。
近区域:不小于1:10万。
3厂址附近:不小于1:2.5万。
DL/T5409.12009
5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5.1基本规定
5.1.1本阶段工作针对2个或2个以上候选厂址。5.1.2本阶段调查与评价内容的深度要求:1应了解区域内涉及厂址地震动水平评价和潜在地表破裂影响评价的关键性地震和地质问题:2调查和评价应主要依据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结论应符合合理保守性估计的原则,允许在现有资料情况下,对存在认识不确定性的地震和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保守性处理;3在资料程度不足以完成本阶段要求的评价时,应补充必要的调查工作;
4对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中小于0.05g分区内的厂址,相关调查工作可适当简化。5.2地质构造调查
5.2.1区域地质构造调查。
1重点收集以下基础资料:区域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00万的基础地质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万的重力、航磁、地壳厚度等地球物理场资料:正式出版的分省区域地质志:区域范围内海(水)域地质调查资料。关注并尽可能收集:区域内重大工程(尤其是核电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区域地震构造研究资料:区域地质构造(尤其是新构造、主要断裂)研究资料;区域深部构造研究资料;区域地球动力学研究资料等。2依据基础地质资料,总结、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1)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及其构造特征:划分区域主要大7
DL/T5409.1—2009
地构造单元: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图中应至少表示至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简述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区域地层及岩浆岩:简述区域地层及岩浆岩的基本2)
特征。
区域构造演化:简要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的区域构造层及构造格架特征。编制区域地质构造图(成图比例尺为1:100万):图4)
中应反映地层、岩浆岩、主要断裂等地质要素。3依据基础地质资料,总结、分析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
区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分析区域地貌发育基本特征、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分布,以及新构造运动在构造运动方式、强弱程度、空间分布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尤其是断裂活动和新生代盆地的特征。2)
区域新构造演化。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的演化历史。区域新构造分区。根据区域新构造运动表现、构造运动方式、构造运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新构造分区:简述各分区新构造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编制区域新构造分区图(成图比例尺为1:100万),图中应重点反映新构造分区边界、新生代地层、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新生代盆地等要素。
4根据收集到的区域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场资料,总结、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1)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表现特征及区域分布特点: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地质意义及其与地震活动的2)
关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J104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09.1—2009
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第1部分:地震地质
Technical code for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nuclear power plants
Part1:seismichazard
2009-07-22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09-12-01实施
DL/T5409.1-—2009
地震动危险性评价
地震动参数确定
地震基本烈度确定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设计地震动时程拟合
非基岩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6.13··潜在地表断裂影响评价6.14·厂址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条文说明
DL/T5409.1--2009
本部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DL/T5409《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地震地质
第2部分:岩土工程
第3部分:水文气象
第4部分:测量
本部分为DL/T5409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潘华、程小久、陶寿福、戴联筠、刘健、闻久成、倪恒、曾强、吴健。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1范围
DL/T5409.1-2009
DL/T5409的本部分规定了核电厂工程选址初步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初可)和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研)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深度、技术要求与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核电厂工程选址初可和可研阶段的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
DL/T5409.1—2009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2671997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2
DL/T5409.1200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0.1
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
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在空间分布、强度、频度及随时间的起伏等方面的表现和特征。
地震构造seismicstructure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3.0.3
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attenuationlawofgroundmotion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幅值、谱形及持时等)随震级、距离变化的特征或规律的表述。
地震动(地面运动)groundmotion由地震引起的岩土层震动。
地震动参数groundmotionparameter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
超越概率probabilityofexceedance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设计基准地震动designbasisgroundmotion选择用于核电厂设计目的的厂址地震动参数。DL/T5409.1—2009
极限安全地震震动(SL-2)ultimatesafetygroundmotion(SL-2)
也称为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对应于核电厂极限安全要求地震动级别。该级别地震动在核电厂寿命期内具有非常低的年超越概率(GB50267—1997定义这一概率为1×10-4)。该级别地震动代表了核电厂设计中应考虑的厂址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动。3.0.9
运行安全地震震动(SL-1)operationalsafetygroundmotion(SL-1)
也称为SL-1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对应于核电厂安全运行要求地震动级别。该级别地震动在核电厂寿命期内发生的可能性稍高(GB50267一1997定义这一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2×10-3)。核电厂在遭遇该级别地震动时,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功能,但可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
设计地震动时程timehistoryofgroundmotionfordesign为进行核电厂结构物抗震设计动力反应分析和试验而合成的满足一定条件(如对幅值、频谱特征和持续时间的要求)的地震动时间历程。
SL-2高值an upper bound estimate of the range of SL-2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厂址地震动基岩峰值加速度初步估计结果,对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基岩峰值加速度的保守估计值。该值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会被超过。3.0.12
能动断层capablefault
可能引起地表或近地表明显位移的断层。4总则
DL/T5409.1—2009
4.0.1为满足核电厂建设厂址选择与评价的需要,使核电厂厂址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4.0.2初可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对多个候选厂址进行地震与地质条件的比选,为推荐核电厂建设的优选厂址提供地震方面的基础依据;为编制核电厂建设《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提供地震方面的基础资料。4.0.3可研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目的是评价核电厂优选厂址的地震安全性,包括厂址地震动特征评价和潜在地表断裂影响评价,为核电厂初步设计使用的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编制核电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厂址选择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厂址地震安全性方面的基础依据。4.0.4不同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1
初可阶段:
对候选厂址SL-2级设计基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值进行估计:
对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进行初步鉴定:3)
对厂址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初步评价可研阶段:
确定厂址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包括SL-2级、SL-1级);
对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进行确切鉴定并评价潜在地表断裂影响:
3)对厂址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评价。4.0.5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工作应在三个范围内进行,区域、近区域、厂址附近范围:
DL/T5409.12009
1区域:宜取为对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应不小于厂址外延150km。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球动力学背景资料,鉴定和表征可能影响厂址地震安全性的地震构造及其特征。
2近区域:应取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25km的地区。调查目的是调查这一距离厂址较近范围内更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和地震活动资料,细致鉴定该范围内重要断裂活动性,并鉴别是否存在发震构造,
3厂址附近范围:应取为以厂址为中心半径不小于5km的地区。调查的目的是在这一直接围绕厂址的范围内获得精度更高、更详细的地质资料,鉴定该范围内断层的活动性,分析和鉴别能动断层,并评价厂址潜在地表断裂的影响。4.0.6为保证整个区域范围内基础资料的-致和完整,当区域范围延伸至国境线以外时,应尽可能收集相关国家公开发表的地质和地震资料。
4.0.7不同调查范围的资料表述应具有一致性,尽可能汇编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并且同一范围的所有数据以及评价和解释成果应用同一精度比例尺反映,以便于比较。4.0.8不同范围基础图件比例尺规定如下:区域:不小于1:100万。
近区域:不小于1:10万。
3厂址附近:不小于1:2.5万。
DL/T5409.12009
5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地震调查与评价5.1基本规定
5.1.1本阶段工作针对2个或2个以上候选厂址。5.1.2本阶段调查与评价内容的深度要求:1应了解区域内涉及厂址地震动水平评价和潜在地表破裂影响评价的关键性地震和地质问题:2调查和评价应主要依据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结论应符合合理保守性估计的原则,允许在现有资料情况下,对存在认识不确定性的地震和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保守性处理;3在资料程度不足以完成本阶段要求的评价时,应补充必要的调查工作;
4对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中小于0.05g分区内的厂址,相关调查工作可适当简化。5.2地质构造调查
5.2.1区域地质构造调查。
1重点收集以下基础资料:区域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00万的基础地质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万的重力、航磁、地壳厚度等地球物理场资料:正式出版的分省区域地质志:区域范围内海(水)域地质调查资料。关注并尽可能收集:区域内重大工程(尤其是核电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料:区域地震构造研究资料:区域地质构造(尤其是新构造、主要断裂)研究资料;区域深部构造研究资料;区域地球动力学研究资料等。2依据基础地质资料,总结、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1)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及其构造特征:划分区域主要大7
DL/T5409.1—2009
地构造单元: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图中应至少表示至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简述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区域地层及岩浆岩:简述区域地层及岩浆岩的基本2)
特征。
区域构造演化:简要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形成的区域构造层及构造格架特征。编制区域地质构造图(成图比例尺为1:100万):图4)
中应反映地层、岩浆岩、主要断裂等地质要素。3依据基础地质资料,总结、分析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
区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分析区域地貌发育基本特征、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分布,以及新构造运动在构造运动方式、强弱程度、空间分布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尤其是断裂活动和新生代盆地的特征。2)
区域新构造演化。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的演化历史。区域新构造分区。根据区域新构造运动表现、构造运动方式、构造运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新构造分区:简述各分区新构造活动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编制区域新构造分区图(成图比例尺为1:100万),图中应重点反映新构造分区边界、新生代地层、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新生代盆地等要素。
4根据收集到的区域重力、航磁等地球物理场资料,总结、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特征:1)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表现特征及区域分布特点: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地质意义及其与地震活动的2)
关系;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