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7 06:05:43
  • DL/T698-199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698-1999

  • 标准名称: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0-02-24
  • 实施日期:

    2000-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92.17 K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N22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9页
  • 标准价格:

    19.0 元
  • 出版日期:

    2000-07-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邵源、卢和平、李学永、居念梅、俞盛荣、章欣
  • 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电力工业部综合管理司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检验和使用验收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信道的低胀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使用、检测和验收。高、中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可参照使用。 DL/T 698-1999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DL/T698-199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DL/T 698-1999
本标准是参照国家标准及IEC有关标准,结合我国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电力工业部综合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推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深圳不希软件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邵源、卢和平、李学永、居念梅、俞盛荣、章欣。参加人:潘之凯、赵兰普、赵宁。438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Automatic meter reading for LV customersDL/T 698-1999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检验和使用验收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信道的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使用、检测和验收。
高、中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1---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a:冲击试验方法GB/T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T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T6113--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15127-1994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信双扭线多点互连GB/T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7215—19981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
IDL/T533—1993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JB/T6214-1992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YD514-1992非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IEC1000-4-2: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单元静电放电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3: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单元抗扰性试验
IEC1000-4-4: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4单元冲群的抗扰性试验
IEC1000-4-5: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5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辐射电磁场的
电快速瞬变脉
浪涌的抗扰性
2000~07-01实施
DL/T 698-- 1999
IFC1000-4-11:1995电磁兼容性(EMC)第4部分:试验利测量技术第11单元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试验
IFC61000-3-8:1997电磁兼容性(EMC)第3部分:限制第8单元低压电力设备.1传输信号的电平、频带和电磁骚扰电平3定义
3.1集中抄表系统automaticmeterreadingsystem集中抄表系统是指由主站通过传输媒体(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信道或IC卡等介质)将多个电能表电能量的记录值(窗口值)的信息集中抄读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可采集用户电能衣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集中器、信道和主站等设备组成。集中器数据可通过信道远距离传送到主站或经IC卡等介质集中抄收后输入到主站计算机。3.2 丰站 master station
主站是指通过信道对集中器中的信息采集,并进行处理和管理的设备。3.3+站抄收间隔reading interval of master station主站抄收间隔是指主站定时抄收集中器中信息的周期时间,以下简称为抄收间。3.4集中器抄读间隔reading interval of concentrator集中器抄读问隔是指集中器定时抄读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中用户电能表电能量信息的周期时间,以下简称为抄读间隔。
3.5采集模块acquisitionmodule采集模块是指用于采集单个用户电能表电能童信息,并将它处理后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上一级设备(中继器或集中器)的专用模块。3.6采集终端acquisition terminal unit采集终端指用于采集多个用户电能表电能量信息,并经处理后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系统上.级(中继器或集中器)的设备。
3.7 集中器 concenirator
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或多功能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单元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3.8信道channel
信道是指信号(数据)传输的媒体,如无线电波、电力线、电话线等,集中器、采集终端等设备的信道有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集中器的上行信道是指集中器和主站之间的信道,下行信道是指集中器和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之间的信道。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的上行信道是指采集终端(或采集樽块)和集中器之间的信道,下行信道一般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表之间的信道。4系统构成及型号wwW.bzxz.Net
4.1系统构成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基本结构见附录A。4.2型号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系统型号由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括系统代号,采集设备代号、集中器的上行和下行信道类型代号及生产厂代号;第二部分为产品设计序号。440
系统型号:
DL/T 698--1999
产品设计序号
连接符号
生产『代号(3位)
一集中器下行信道类型代号
集中器上行信道类型代号
-采集设备代号
系统代号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的设备型号的第一部分包括系统代号、分类设备的上行和下行信道类型代号及生产厂代号,第二部分包括产品序号及分类设备代号。设备型号:
分类设备代号
产品设计序号
下行信道类型代号
上行信道类型代号
系统代号
上述型号中各代号的表示和含义如下:采集设备代号:C代表采集终端;M代表采集模块。信道类型代号:W代表无线电:Z代表电力线载波;G代表公用电话线,1.代表专用电缆:H代表混合型。
分类设备代号:c代表采集终端;i代表集中器;m代表采集模块。生产厂代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5技术要求
5.1功能
5.1.1主站功能
主站功能只规定与抄表有关的功能,其他要求参照相关标。5.1.1.1抄收功能:
按设定抄收间隔以及抄表周期(当地电力部门规定的自动抄表时闻)自动抄收集中器中的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及其他信息,并具有实时随机召读及按地址选抄功能。5.1.1.2设置功能:
设置设备初始参数,即可对集中器设备自动抄表周期、抄收间隔、抄读间隔等,并有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的措施。
5.1.1.3校时功能:
可实现系统校时。
5.1.1.4自诊断功能:
可自动进行系统自检,发现设备(包括通信)异常应有记录和报警。5.1.1.5扩展功能:
可发布冻结命令,实现指定时间电能表累计电能量的冻结。5.1.2采集模块
5.1.2.1电能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及储存。5.1.2.2通过信道与上一级的集中器通信,将储存的电能量信息送至集中器。5.1.2.3可当地设置设备初始参数、并有防非授权人员操作的措施。441
5.1.3采集终端
DL/T 698—1999
5.1.3.1电能表电能量信息采集、处理和储存:采集终端接收多个电能表的电能量信息,经处理后储存在采集终端。
5.1.3.2设置和通信:
(1)可当地设置设备初始参数,并有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的措施。(2)与集中器通信。
5.1.4集中器
5.1.4.1数据采集、处理及储存:根据设定的抄读间隔自动采集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并根据设定的抄收间隔及抄表周期自动生成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至少保存两个抄表周期、两个抄收间隔和两个抄读间隔的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数据。
应有补抄功能,在规定时间t内补抄失败,应记录为抄读失败。规定的时间取值为:当抄读间隔≤24h时,t<抄读间隔;抄读间隔>24h时,t≤24h。
5.1.4.2设置功能:
可设置初始参数、抄读间隔及自动抄表日,并有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的功能。5.1.4.3校时功能:
集中器应有计时单元可被系统校时,计时单元的日计时误差≥土5s/d。5.1.4.4通信功能:
应有当地通信及与各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和上一级集中器或主站远方通信的功能。与主站的通信接口应符合相关标准。
5.1.4.5自诊断和异常信息记录功能:可自动进行自检,发现设备(包括通信)异常应有记录和报警功能。5.1.4.6扩展功能:
可发布冻结命令,实现指定时间电能表累计电能量的冻结。5.2电能读数准确度
系统读出的用户电能表累计电能量读数E与用户电能表计度器的电能量示值E:的差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在实验室条件下
[E-E。-△E|≤0.01%E.+1X10-{a+1)+YX10-3b)在现场运行条件下
IE-E-△E|≤0.05%E.+1×10-(a+1)→+×10-(1)
(2)
注:在式(1)和式(2)中:AE一初始化时的E--初始化时的E。,α为用户电能表计度器的小数位数,β为系统电能读数的小数位数,为进位误差,当|E△E|≥0时,=0;当|E—E—|0时,1。5.3信号传输特性
5.3.1电力线载波信道
5.3.1.1信号频带:
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时,其载波信号频率范围应为3kHz~500kHz,优先选择IEC61000-3-8规定的电力部门专用频带9kHz~95kHz。系统使用的信号频带应征得有关电力部门的同意。5.3.1.2最大输出信号电平:
以下的电平测量均在GB/T6113附录F2的50μH与5Q的串联回路和50Q并联的V型人工电源网络上。
(1)3kH2~9kHz频带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平为134dBμV;442
DL/T 698-1999
(2)9kHz95kHz频带的最大输出倍号电平:1)小于5kHz带宽的窄带载波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平:9kHz时为134dBuV,95kHz时为120dB3μV,9kHz~~95kHz时随频率呈线性下降;2)不小于5kHz带宽的宽带裁波的最人输出信号电平为134dBuV;3)用200Hz带宽的峰值检测器测出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平为120dBμV。(3)95kHz~~148.5kHz频带的最大输出倍号电平:一般为116dBuV,工业区应用时不应超过134dBμV。(4)148.5kHz~500kHz频带的最大输出信号电平不大于66dBμV~56dBμV。5.3.1.3使用频带外的于扰电平:(1)9kHz~150kHz频带的最大干扰电平不大于60dBuV;(2)150kHz~500kHz频带的最大干扰电平不大于50dBuV;(3)大于500kHz频带的最大干扰电平不大于46dBuV。5.3.2无线信道
无线电信道的使用频率应优先选用经无线电委员会批准的当地负荷控制装置使用的频率,使用其他频率时应经过有关无线电委员会批准。无线收、发信单元的电性能应满足DL/T533的要求。采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应符合电信主管部门的规定。5.3.3有线信道
采用公用电话信道时,与公用电话网接口的终端设备应符合YD514的要求,其输出的最高信号功率电平不得超过0dBm,并应选用经电信部门批准使用的设备。采用双扭线多点互连信道时,应符合GB/T15127的要求。5.3.4采用其他信道
应符合相关标准。
5.4数据传输可靠性
5.4.1一次抄读成功率
按下列公式计算系统对所有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数据抄读的一次抄读成功率:-次抄读成功的次数×100%
一次抄读成功率—二
应抄读的总次数
在6.5.1条的试验条件下,统计一次抄读成功率应满足表1的规定。在附录B现场验收条件下,运行三个月以上,统计一次抄读成功率应满足表2的规定。表1试验条件下次抄读成功率指标集中器下行信道类型
电力线载波
一次抄读成功率
5.4.2电能数据抄读总差错率
表2现场验收条件下一次抄读成功率指标集中器下行信道类型
电力线载波
一次抄读成功率
按下列公式计算系统对所有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数据抄读的总差错率,在6.5.1条的试验条件下和在附录B的现场验收条件下都应等于零。电能数据抄读总差错率一不满足5.2要求的数据个数抄读到的数据总个数
5.5电气性能
5.5.1电源影响
5.5.1.1电源参比值及充许偏差:频率:50Hz,允许偏差一5%~+5%DL/T 698---1999
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一20%~+20%(也可按用户协议定)。5.5.1.2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
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不应使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损坏或死机,试验后,内存数据及程序不改变,并能正常工作(包括时钟)。5.5.2功率消耗
采集模块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0.5W,采集终端消耗的视在功率在非传输状态下成不人于0.5VA/户,有功功率应不大于0.3W/广,传输状态下功耗的增量应不大!5VA.3W。集中器功耗一般不大于15VA、10W,采用T.控机时功耗应不大于25W,采用发射功率人于20W的无线电台,发射时功耗应不大于50W,5.5.3停电数据保持
电源瞬时及长时间断电时,设备不应出现误读数并应有数据保持措施,至少保持吗个月以上;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5.6气候环境条件
根据安装场所,温度和湿度条件分为以下三级:机房(A):温度为+5C~+40C,相对湿度≤75%;户内(个):温度为10℃+50℃,相对湿度≤90%;户外():温度为-25C~+55C,相对凝度≤95%。括孤内的符号为三级气候环境条件的标志代号。5.7结构和机械性能
5.7.1结构
安装十现场的设备,其外壳应密封,其防护等级户内设备应符合GB/T4208规定的IP51级要求:户外设备应符合IP54级要求。
设备应能加封,以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5.7.2机械性能
应能承受正常运行中的机械振动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冲击,设备不发生损坏和零部件松动脱落现象。试验后,系统功能和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5.3的要求。5.8安全性能
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应符合本标准6.9的绝缘电阻的要求,并能经受本标准6.9规定的冲击电压和交流电压试验。试验时不应出现电弧、放电或击穿,并应保持内存数据及程序不改变和正常工作(包括时钟)。
5.9电磁兼容性(EMC)
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设计,应能保证传导的和辐射的电磁骚扰以及静电放电不使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损坏,或对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无实质性影响,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符合5.2的要求。
注:电磁骚扰量类型有静电放电、高频电磁场、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及工频外磁场。试验见6.10。
5.10可靠性要求
在正常T作条件下,系统各设备的平均无敌障丁作时间(MTBF)不少于7.6×10\44.1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DL/T698—1999
一个由集中器和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组成的系统,其抄收电能表数不少手30)户(采集终端不少于3台),且三相均勾分布。在试验过程中,应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如采集终端、集中器等)置于同样环境中。
6.1.1气候环境条件
试验应按下列标准大气条件进行,并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应相对稳定,温度:+15℃~+35C;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Pa~108kPa。
6.1.2试验电源条件
频率:50Hz,充许偏差十1%;
电压:220V,允许偏差士5%,失真度.5%。6.2功能试验
6.2.1主站功能试验
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按被试系统的结构连接,按5.1.1条要求进行主站功能试验,各项功能应满足5.1.1条要求。
6.2.2集中器、采集终端、采集模块功能试验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按被试系统的结构连接,按5.1.25,1.4条要求进行功能试验,备类设备功能应满足要求。
6.2.3集中器日计时误差试验
用准确度为土0.5s/d及以上的标准计时器测量集中器时钟的日计时误差,应符合5.1.4.3条的要求。
6.3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试验
按6.1试验条件要求(包括信道)连接系统,试验用的电能表通以额定电流、24h后,先读取初始化差值△E,再通以试验电流I(0.01I<16.4.1电力线载波信道试验
6.4.1:1测试载波信号频率和电平的试验电路见图1。1
被测终端
载波信号频率和电平测试电路
频谱仪
DL/T698—1999
图1中虚线框内T网络为GB/T6113附录F2的50uH与5的串联回路和502并联的V型人L电源网络,频率9kHz~800kHz的各元件值见表3表3图1中各元件值
元件符号
元件值
50 μH
6.4.1.2载波信号最大输出电平和频带外干扰电平的测量:I.
250μH
.2# aF
使被试设备处于连续发送状态,用选频表或扫频仪在载频频带内找出输出电平最高点·此时的电平值记作力。在载频频带外找出输出电平最高点,此时的电平值记作。力,租的值应符台5.3.1.=条要求。
扫频仪的峰值检测器带宽分辨率应选择100Hz。6.4.1.3载波信号频带:
按6.4.1.2条的方法测量出载波信号最大输出电平pmx后,找出较pmax低20dB的上下两个频率分别记作和2,B一f一f,即为载波信号频带,应符合5.3的要求。6.4.2无线电收发信道试验
参照DL/T533的5.4.6条和5.4.7条中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6.4.3公用电话信道试验
按YD514的测量方法测量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电平,应符合要求。经电信部门检测的设备应有相应的报告或证书。
6.5数据传输可靠性试验
6.5.1数据传输可靠性试验条件
6.5.1.1电力线载波信道
在6.1试验条件下,试验线路噪声低于300mV,信道上介入衰减量可调的电力线衰耗器,同时加人白噪声,使信噪比为15dBm。
6.5.1.2公用电话信道
在6.1试验条件下,信道上介人特性阻抗为6002的可调衰耗器。同时加人自噪声,使信噪比为15 dBm。
6.5.1.3485总线信道
在6.1试验条件下,外接100Q阻抗,信道为500m的双绞线。6.5.2-次抄读成功率试验
集中器对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数据以1h的间隔抄读一次系统所有电能表的电能读数,共进行不少于400次的抄读,统计--次抄读成功率应满足5.4.1条的要求。6.5.3电能数据抄读总差错率试验在6.5.1条试验条件下,系统对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数据以1h的间隔进行抄读,数搬精确到0.1kW。h,数据量不少于2000组,按5.2的要求计算差错率应符合5.4.2的要求。6.6电气性能试验
6.6.1电源变化影响试验
将电源电压和频率变化到5.5.1.1规定的极限值,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各项功能和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要求。
6.6.2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试验
按照IEC1000-4-11中规定,并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电压中断4U=100%,中断时间为1s,中断次数为3次。各次中断之间的恢复时间为50ms,见附录C的图C1。446
DL/T698:1999
b)电压中断△U=100%,中断时间为20ms,中断次数为1次,见附录C的图(2c)电压降落2U=60%,降落时间为1min,降落次数为1次,见附录(C的图C3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试验时,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不应损坏或死机,试验后,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应能正常工作,系统保存的数据应无变化。6.6.3停电数据保持试验
先读出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内保存的数据及设置的参数,然后断电4个月。电源恢复后·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保存的数据应无变化,系统工作应正常。6.6.4功率消耗试验
用伏安法及功率表测出模块、采集终端及集中器在非传输状态下及传输状态下的功耗,应符合5.5.2条的要求。
6.7气候影响试验
6.7.1高温试验
按(B2423.2规定的Bb类进行试验,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按被试系统的结构连接,并在非通电状态下放人高温箱中央,升至规定之最高温度保温8h,然后通电1h后进行测试,功能及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要求。
6.7.2低温试验
按GB2423.1规定的Ab类进行试验,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按被试系统的结构连接并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低温箱中央,降至规定之最低温度保温8h,然后通电1h后进行测试,功能及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要求。
6.7.3交变湿热试验
组成系统的各个现场安装设备按被试系统的结构连接,并在非通电状态下放人交变湿热箱中央,按GB2423.4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间2个周期(最高温度十55C)。试验结束后,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2,绝缘性能无降低;功能及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要求。6.8结构和机械性能试验
6.8.1结构
用目测法检查其结构,应符合5.7的要求6.8.2机械性能试验
6.8.2.1振动试验
受试设备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试验台中央。试验按GB2423.10规定进行:试验频率(J)范图:10Hz~150Hz;交越频率:60Hz;
f≤60Hz:定振幅0.075mm;
/60Hz:定加速度10m/s(1.0g),每轴线扫频周期数:10。
试验后检查受试设备应无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功能和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要求。
6.8.2.2冲击试验
受试设备不包装、不通电,固定在试验台中央。峰值加速度:250m/s(25g);
持续时间:10ms;
次数:3个瓦相垂直轴线上的6个面各3次。试验后检查受试设备应无损坏和零部件松动脱落现象,通电后功能和系统电能读数准确度应符合婴求
6.9安全性能试验
6.9.1般试验条件
绝缘试验的正常条件为:
环境温度:15℃2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L/T 698-1999
在绝缘性能试验中,应对完整的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进行试验。先进行冲击电压试验,再进行交流电压试验。试验时,非被试线路应与下文指明的“地”连接。标准中“地”的含义:
)设备外壳是金属制造的,“地“是指安装在导电平面上的设备外党白身:b)如设备外壳或其一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造的,“地”是指包围设备外壳并与所有可触及导电件接触,同安装设备外壳的导电平面连接的寻电箱。在接线端子处,应使导电箔尽可能地接近端子和接线孔,距离不大于2cma
6.9.2绝缘电阻试验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2;在湿热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Q。6.9.3冲击电压试验
试验应在下述条件进行:
脉冲波形:标准的1.2/50μs脉冲;电压上升时间:士30%;
电压下降时间:土20%;
电源阻抗:(500土50)Q;
电源能量:(0.5±0.05)J
试验电压:6kV:
试验电压允差:+0%,10%。
每次试验应分别在不同极性下施加10次冲击电压,各脉冲之间最小间隔时间为3s。a)各线路和线路之间的冲击电压试验,应对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在正常使用中每一相互隔离的线路(或线路组合)单独地进行试验,不经受脉冲电压试验的线路端应接地。当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儿个电源电压线路有公共点时,此公共点应接地,冲击电压依次施加于未连接的每一端和地之间。
b)线路对地的冲击电压试验,对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分别进行试验。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所有的线路端,包括参比电压超过40V的辅助线路端均相互连接在起。
参比电压低于或等于40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冲击电压施加于所有线路和地之间。6.9.4交流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参数为:
电压波形:实际上的正弦波;
辐值:2kV;
频率:45 Hz~65 Hz;
施加时间:lmin;
电源容量:2500VA。
试验电压施加于线路与地两点之问.具体是:所有参比电压超过40√的电源等线路端均相万连接在起为·一点,另-点是地448
6.10电磁兼容性试验
6.10.1一般试验条件
DL/T 698—1999
在下列所有试验中,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处于正常工作位置。所有需接地的部件应接地:试验后,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不应出现损坏,并能准确正常地工作。6.10-2静电放电抗扰性试验
按照IEC1000-4-2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接触放电;
严酷等级:4;
试验电压:8kV
在其外壳和被试设备操作键等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放电次数: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a)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为非工作条件:电源及辅助线路不通电;
所有电源及辅助线路端连接一起。静电放电作用后,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不应出现损坏或信息的改变,并能正常地工作和通信。b)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在T作条件下:电源及辅助线路加参比电压
在静电放电的作用下,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不应出现损坏或信息的改变,并能正常的工作和通信。
6.10.3辐射电磁场抗扰性试验
按照IEC1000-4-3中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电源及辅助线路加参比电压,系统的各个设备在正常1作状态;频率范用:80MHz1000MHz;
严酷等级:3;
试验场强:10V/m。
a)无线通信系统:
在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非采集状态下,试验时,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内存信息不改变在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采集状态下,试验时,系统应能正常记录。以上两种状态下,系统在使用频率内不应错误接收,并能正常工作;其他频率的辐射十扰,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和通信。
b)有线通信系统
在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非采集状态下,在辐射于扰下,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内存信息不收变,并能正常工作和通信。
在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采集状态下,在辐射干扰下,系统应能正常记录,并能正常工作和通信6.10.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性试验按照IEC1000-4-4中规,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电压应以共模方式施加于地与系统及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下列线路间:一电源电压线路:
正常工作时与电源电压线路分离的辅助线路;输人输出和数据通信线路。
a)在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采集状态下:电源电压和辅助线路加参比电压:严酷等级: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