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DB)】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6 01:22:25
  • DB44/T287-200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44/T 287-2005

  • 标准名称: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2.83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20植物栽培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农业、林业综合>>B05农林技术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1页
  • 标准价格:

    0.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梁坤南、邝炳朝、周再知、马华明
  • 起草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广东省林业局
  • 提出单位:

    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
  • 发布部门: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广东省林业局
  • 相关标签:

    栽培 技术规程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柚木的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间伐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柚木栽培适宜区。 DB44/T 287-2005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DB44/T287-200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7812-2006广國东國省國地
方标准
DB44/T287—2005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Teak2005-12-26发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6-01-26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苗木培育.
5造林技术....
6人工林管理..
7主要病虫害防治..
8检查验收与建档.,
标准分享网wwwwbzfxWcom免费下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DB44/T287—2005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坤南、邝炳朝、周再知、马华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柚木的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间伐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柚木栽培适宜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01-1999育苗技术规程
GB/T16619-1996林木采种技术
LY/T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
LY/T1078-1992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浸区法
指用2倍于种子体积的石灰和水搅拌成浆,置于容器内,然后放入种子混和均匀,表面撒少量石灰粉,以不见种子为度的催芽方法。3.2热冷干湿交替法
指早上将种子摊晒于水泥地面上,下午地面温度最高时,堆积种子,淋透清水后,用薄膜覆盖。婆日早上再摊晒一一堆积一—淋水一覆盖,反复多次的催芽方法。3.3综合处理法
指浸法和热冷干湿交替法综合使用的催芽方法。3.4低切干苗
指从播种床移植出来的分床苗经过1年培育后,离地面2cm~5cm处切干,主根仅留15cm~20cm,并紧贴主根剪除全部侧根而形成的苗木。3.5小棒槌苗
指在播种床内播种,不分床,通过调节苗木密度培育的、主根段形似“小棒”状的苗木4苗木培育
4.1实生苗
4.1.1采种
4.1.1.1采种母树
柚木实生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园中的树木;或来源清楚的人工林或母树林中,树龄15年以上、干形通直、圆满、无病虫害的母株。禁止从劣树、劣质林分、四旁、孤立木采种。采种按GB/T16619执行。4.1.1.2采种时间和方法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44/T287—2005
柚木花期5月9月份,种子成熟期12月至翌年3月份。宜在种子成熟期内,当宿存花萼由青色变枯黄色时采种。可上树采集或上树摇落果后地上收集。采集后于烈日下暴晒,搓去宿存的花萼,装入布袋保存。
4.1.2种子贮藏
用布袋装的种子于干燥通风处存放1年,发芽率仅30%左右。用瓦密闭贮藏种子1年,其发芽率达74%。用干燥器密封存放2年3年后,发芽率达74%左右。5℃低温密封或冷藏库密封贮藏种子,保存时间更长,效果更好,适宜贮藏大量的种子。4.1.3苗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若在土壤粘重的圃地上播种,应在床面铺厚2cm的细沙以增加地表温差与土壤通透度,改善种子发芽条件。苗圃的建立按GB/T6001执行。
育苗地条件按LY/T1000执行。
4.1.4播种
4.1.4.1催芽
4.1.4.1.1浸区法
石灰浆浸区8天~10天后取出种子,放入日内,轻轻春去绒毛、洗净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左右,成苗率95%。此法晴天和阴雨天均适用,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比热冷干湿交替法效果较好。4.1.4.1.2热冷干湿交替法
该法处理种子7天后可以播种。发芽率达65%左右,成苗率94%。此法最适用于干热少雨的季节,尤其适宜处理大量种子。
4.1.4.1.3综合处理法
采用浸法处理和热冷干湿交替法各处理5天~7天,待脱去大部分绒毛后播种,发芽率达80%以上。4.1.4.2播种时间
播种应避开连续的低温阴雨季节。最适宜时间为3月~4月份,8月份后不宜播种。播种后如遇上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则需盖上薄膜,保持苗床干燥,低温阴雨过后,再按正常方式淋水管理。4.1.4.3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撤播方式。适宜芽苗移植,培育营养袋苗和低切干苗,播种量以1kg/m2为宜。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种子之间互不重叠即可,播后用木板将种子压入土中,以平土面为度,不覆土,不盖草。4.1.4.4播种苗管理
在每天光照最强、地表温度最高时(约下午1时~2时)淋凉水。淋水过程中若发现有被水冲出表面的种子,应用手指压回土中。种子约60%发芽后,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4.1.5培育方式
4.1.5.1营养袋苗
4.1.5.1.1营养袋大小采用7cm(直径)×11cm(高)的规格,产150万株~160万株/hm2。营养土用1:1:0.05的新表土、火烧土、钙镁磷肥混合配制而成。4.1.5.1.2移苗前3天~4天将营养袋装好。当小苗长出第2对真叶时,可移苗上袋,移植的小苗恢复生机即可施肥,宜少量多次。以进口复合肥(N:P:K=15:15:15)与尿素(4:1)混合,接0.1%~0.2%水溶液喷施,施后用水淋洗叶面以免烧苗,每7天一次,适当单施磷肥,以促进根系生长。营养袋苗高15cm20cm可出圃。
4.1.5.1.3宜就地育苗,3月~4月份播种,当年6月~7月份造林。也可培育1年生苗,但需及时移苗切根,减少苗木损失,控制苗木高度在30cm~40cm。4.1.5.2低切干苗
4.1.5.2.1按发芽先后分批分床,分床后最好适当避荫,直至小苗恢复生长。分床株行距为(20~25)cm×(25~30)cm,产9万株/hm212万株/hm2。2
4.1.5.2.2施肥与营养袋苗培育相同。4.1.5.2.3低切干苗培育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出圃苗木地径在1.5cm~3.5cm间。该方法适宜集中育苗长途运输和分散造林。
4.1.5.3小棒槌苗
4.1.5.3.1根据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计算播种量。适宜培育密度为250株/m2~400株/m2,产苗170万株/hm2280万株/hm2。采用不分床,半数种子出苗后调节其密度,用胚苗移植使小苗间距保持密度为5cm×5cm5cm×8cm之间,移出胚苗栽入预留苗床上,作小棒植苗培育:苗木过密或过疏,都不形成“小棒槌”状的主根。
4.1.5.3.2苗木管理要点是控制水肥,勿使茎叶徒长;抑强扶弱,防止超级苗产生。4.1.5.3.3此法便于苗木贮藏,适宜高集约度集中育苗、长途运输与分散造林;造林便利,造林效率和经济效益较高。
4.1.6苗木分级
4.1.6.1低切干苗
以苗木地径作为低切干苗分级指标,分4级:I、II、Ⅲ级苗和超级苗。其中:I、Ⅱ级苗为合格苗:Ⅲ级苗为不合格苗,须留床继续培育:超级苗一般不用于造林。起苗时,地上苗茎留2cm~3cm,地下主根留20cm,剪去全部侧根。苗木分级
苗木地径
4.1.6.2小棒苗
超级苗
I级苗
Ⅱ级苗
Ⅲ级苗
2.5cm4.1.7.1贮藏效果
贮藏15个月,造林成活率90%~100%,19个月达75%~90%。4.1.7.2生产程序
起苗→制备小样槌苗→清洗一→杀菌消毒→苗木分级一→扎捆一→入池(逐层覆盖干沙)一→温湿调控一→出池。
4.1.7.3贮藏池准备
于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处建简易库房,房内修建若干个长宽2.5m×5m、深1.3m~1.5m的水泥池。备干净、干燥的河沙与竹编通气管。4.1.7.4起苗
苗木休眠期起苗。制备小棒槌苗时,地上苗茎留2cm~3cm,地下主根留15cm~18cm长,剪去全部侧根。
4.1.7.5苗木处理
修剪、清洗的苗木浸入0.5%的苯来特或多菌灵溶液中消毒30分钟后,取出摊开凉干至表皮无水渍,按粗细分级,每100株捆扎。
4.1.7.6购藏前含水量控制
览藏前苗木相对含水量为78%80%,河沙含水量<0.8%4.1.7.7苗木入池
池底铺5cm~10cm厚的河沙,中间设排气管。苗捆直立入池,间距3cm~5cm,逐层排好后,逐层填充河沙厚至5cm~6cm,直至最上层盖20cm厚的沙,最后覆盖一层麻袋或草袋,留出通气管口。每池可贮小棒槌苗35000根~45000根。
4.1.7.8温湿度调控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44/T287—2005
通气管内垂吊一温度计,以监测池内温度变化。如温度高于35℃,则取出苗木。如苗木含水量过高,则晾于一些水分。如沙子受潮,则调换于燥的河沙或取出河沙晾干。处理后重新入池4.1.7.9出池时间
贮藏至最适宜的造林季节便可按需出池,随出随种。4.2无性系苗
4.2.1无性系来源
用于扦插的无性系必须是经测定的优良无性系或优树选择后组培幼化的无性系,4.2.2苗圃的建立
苗圃的建立按GB/T6001执行。
4.2.3容器的选择
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袋,直径8cm,高12cm4.2.4基质的选择
以黄心土、泥炭土和甘蔗渣为基质,比例为1:0.5:0.5;或以黄心土、泥炭土为基质,比例为1:1扦插基质不加任何肥料。扦插前1天用3/1000的高锰酸钾淋透托插基质消毒。4.2.5扦插季节
5月~8月份为扦插生根最佳季节。4.2.6插穗选择与处理
用0.5年~1年生无性系组培苗建立采穗圃。3月份种植母株,4月份~5月份修剪,6月份开始采集萌芽条进行扦插。每一母株每次采条必须保留一株萌芽条。穗条侧芽长到7cm~10cm,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时及时剪取扦插:一般10天~15天可再剪取一次。对剪下的穗条剪去基部叶片,保留中上部叶片的2/34.2.7扦插方法
用1/1000的多菌灵溶液浸泡修剪好的穗条10分钟~15分钟。把消毒后的穗条基部沾上用0.05mg/L的吲哚丁酸与滑石粉调剂成粉状的生根剂以促生根。插入基质2.5cm~3.0cm深,插后立即浇水,使插穗与基质密接,苗床覆盖薄膜前,用喷雾器喷洒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2.8扦插苗管理
4.2.8.1水分
扦插后用塑料薄膜全密封保湿。晴天,每天喷雾4次~6次,持续5天,之后每天喷雾3次~5次,25天后每天喷雾2次~3次,阴雨天适当减少次数。20天后打开苗床两头,逐渐进行通风锻炼,45天后不再覆盖薄膜。
4.2.8.2温度
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范围内,有利于生根。温度过高时,可在11时~15时每隔1小时,在塑料薄膜面上酒水降温一次。
4.2.8.3光照
晴天,扦插后需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两层75%的遮荫网,20天后揭开一层,50天后全部揭开,不再覆盖遮荫网。阴雨天可不覆盖遮荫网。4.2.8.4养分
插后15天左右开始生根。为满足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每星期喷一次0.3%复合肥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从生根开始,每隔5天以进口复合肥(N:P:K=15:15:15)与尿素(4:1)混合,按0.1%~0.2%水溶液喷施,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加大浓度(不得超过0.6%)。每次施肥后要淋清水。4.2.8.5病虫害防治
插后2天~3天,每隔5天喷1/800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交替喷酒灭菌,防止各种病菌的感染。苗木生根前抗药性较差,浓度适当降低:;生根后用药浓度要适当提高。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更要注意防止病菌的侵装。4
5造林技术
5.1造林地选择
5.1.1气候
5.1.1.1基本条件
要求适度湿润、温暖、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最适宜降水量900mm~2000mm,一年有3个月~5个月的明显千干季(月累计降雨量<50mm)。年平均温度22℃~27℃,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32℃,最冷月平均温度18℃~24℃,极端最低温度一1.0℃以上。5.1.1.2气候区划
最适宜区:罗定盆地、高州丘陵台地、潮揭丘陵河谷平原、雷州半岛西部等基本无寒害且风害不严重的地区。
适宜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最适宜区以外的地区。5.1.2海拨
最适宜区的海拔高在300m以下;适宜区的海拨高在250m以下,同时须注意小地形。5.1.3小地形
在风大的地区,应注意选择避风地,以减轻风害。有轻微冻害的地方,为减轻霜冻的危害,应选择比较开阔、向阳、空气流通的平地和山坡,避免寒流通道及冷空气易于沉积的地形。5.1.4土壤
5.1.4.1土壤类型
最适宜土壤为由石灰岩、片岩、片麻岩、页岩和一些类型的火山岩如玄武岩等发育而成的土层深厚(>80cm)、排水性好的冲积土。在沙质土、浅薄土(<50cm)、由砖红壤或泥炭沼泽形成的酸性土壤(pH<5.0)、重粘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生长不良。5.1.4.2土壤性质
适宜在pH值5.5~7.5(最适pH值范围为6.5~7.5),盐基饱和度>30%,并有相对高的钙、磷、钾、氮和有机质含量,尤其是钙含量高的土壤上生长。pH值低于5.0,尤其是pH值低于4.5的强酸性土壤,须采取改土适树(如施石灰改良)、施肥或选择耐酸性土壤的种源/家系/无性系等措施,有条件的还可采用灌溉措施。
5.2规划设计
造林前必须进行总体设计,并按小班作施工设计,包括小班调查,实测面积等:按小班进行造林类型设计,按规划设计编制小班作业设计和说明书、绘制造林设计图等。5.3壮苗选择
5.3.1实生苗
营养袋苗选用当年生苗高15cm~20cm,1年生苗高30cm~40cm;低切干苗选用I级苗和II级苗;小棒苗选用主根最粗处直径0.8cm~1.5cm。5.3.2无性系苗
提倡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造林,也可用营养袋苗或培育成1年生的低切干苗造林。苗木选择标准与实生苗相同。
5.4林地准备
5.4.1林地清理
提倡不炼山。在草灌茂密,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炼山,但应根据林地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多少和坡度情况,选择合理的林地清理方式(如:劈草炼山清杂和局部劈草炼山清杂等)。炼山时要严格做好防火工作,及时整地,挖净茅草根和杂灌头。5.4.2整地
整地方式可采用穴状整地、带状整地或全面整地等方式。5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44/T287—2005
穴状整地:适宜于山地坡度在25°以上、土壤立地条件较差、水蚀严重地带、带状整地:适宜于山地和丘陵地。沿等高线进行,带宽0.8m~1.2m,视坡度大小而定。全面整地:适宜于地势较平坦、便于机械作业的台地。5.4.3植穴规格
穴规格60cm×60cm×50cm或50cm×50cm×45cm。5.5造林密度
视立地条件、集约经营强度、种苗(实生苗或无性系苗)、是否混交等确定,有台风影响或立地条件较差,株行距宜采用2m×3m或2.5m×3m;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程度高或采用无性系苗造林的宜采用2m×4m或3m×3m;混交造林的,宜采用2m×5m或2m×4m5.6造林方式
提倡混交或间种方式造林。立地条件较好、集约经营程度较高时可营造纯林。混交或间种的树种宜采用豆科或非豆科固氨树种,行间可间种如花生、大豆等矮杆作物或山毛豆、柱花草等豆科固氮植物:行间可混交如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或木豆、花梨等乔木固氮树种;林下可种植如砂仁、益智等南药。混交的乔木树种,必要时应进行修枝,以减少对柚木生长的影响。5.7施肥
5.7.1施肥量
造林时应施足基肥,以钙镁磷肥+有机肥为主,每穴1kg~1.5kg钙镁磷肥和2kg鸡粪作基肥。如土壤pH值低于5.0,必须追施石灰或碱渣作基肥,每穴施1kg石灰或碱渣,并加施1kg~1.5kg沸石作为肥料增效剂。
5.7.2施肥方法
基肥可单施或混合堆后混施。有机肥必须露关覆盖堆1个月~2个月。植穴内先回2/3表土,再施入基肥,并充分混匀,最后回表土满穴成龟背形。在2月底须完成施肥与回土。5.8造林
5.8.1造林时间
以春雨季节(3月~4月)造林为宜。此时连续阴雨多,气温开始回升,成活率高,生长期长,可增强幼林的越冬能力。下雨土壤湿透后,即可造林,宜于4月底完成造林任务。5.8.2造林方法
5.8.2.1营养袋苗
种植时应适当深栽。先在种植穴中间挖一小穴,除去营养袋,把苗和营养袋土完整放入小穴内、培土、压实、覆土。土面应高于苗茎上的土痕2cm~3cm,并成龟背状。若造林时晴天,剪去2/3的叶片后种植为宣。
5.8.2.2低切干苗
在起苗前或起苗的同时切干,按地径标准分级选取合格壮苗备栽。种植时应适当深栽,可用木棍在种植穴中间插一个与苗木长度大小一致的小洞,将苗木顶部插没于地表下1cm,用脚压实四周。穴面回土成龟背状,切勿使穴面积水。5.8.2.3小棒槌苗
贮藏的小棒槌苗应随出随种。种植方法与低切干苗相同。5.8.3查苗补缺
营养袋苗造林2个月后要及时查苗补缺;低切干苗和小棒苗造林3个月后要及时查苗补缺。6人工林管理
6.1抚育管理
6.1.1抚育
抚育结合施肥进行。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1次于6月~7月份进行,第2次于10月~11月份进行;第2年至第4年每年抚育3次(第5年后可根据需要安排抚育),第1次于3月~4月份进行,第2次于6月~7月份进行,第3次于10月~11月份进行。6.1.2追肥
6.1.2.1追肥时间
每年顶芽开始萌动后半个月至1个月进行追肥。6.1.2.2追肥量wwW.bzxz.Net
造林后前2年~3年每年追肥1次,以复合肥为主,每次100g/株~250g/株。造林当年和次年的10月份可各施钾肥100g/株,以增强其耐寒性。酸性土壤追肥要视土壤条件和植株营养状况增施有机肥和碱性肥料。
6.1.2.3追肥方法
6.1.2.3.1穴施
在幼树两侧,距树干基部25cm~50cm(第1年25cm~35cm、第2年至第4年40cm60cm)处各挖一个长、宽、深各为20cm的施肥穴,施肥后覆土。6.1.2.3.2沟施
在离幼树基部25cm50cm(第1年25cm~35cm、第2年~第4年40cm~60cm)处开环形沟,或在株间开沟(深20cm、宽20cm、长60cm80cm)施肥。坡度较大的低山、高丘应在上坡树行间内侧开沟施肥。6.2风害与冻害处理
6.2.1风害
台风过后要及时组织人员扶正倾斜植株,并培土压实,如有风倒、风折的可再行低切干处理,让其重新萌芽生长。
6.2.2冻害
除造林当年和次年的10月~11月份施用氟化钾外,每年最后一次抚育可将砍下的杂草覆盖树木基部四周。如霜冻严重,则及时平茬,让其重新萌芽再长。6.3平茬
植后1年~2年内植株弯曲、歪斜或生长不良等,可进行平茬,使其形成通直的树干。平茬时间,可在4月份左右进行。平茬后应及时定株,以免影响生长。6.4修枝
幼林郁闭后分期进行修枝。每次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修枝间隔期为3年~4年。修枝自下而上,切口与树干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求最小,平整光滑,切忌损伤树皮。6.5间伐
6.5.1间伐时间
人工林可间伐2次~3次,最后一次间伐保留220株/hm2~370株/hm2。在立地条件较好或集约裁培的条件下,可在第6年~7年生开始第一次间伐,间伐强度视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情况、立地及混交的伴生树种情况等确定,一般为15%~25%。间伐间隔时间为5年~6年。6.5.2间伐原则
砍弯留直,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弱留强,砍坏留好,留疏间密。6.6轮伐期
立地条件较好或集约栽培的人工林轮伐期为20年~25年。7主要病虫害防治
7.1病害防治
7.1.1白绢病
常出现于6月~7月份阴雨天的分床苗。7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44/T287—2005
防治方法:(1)轻度受害圃地应拨除病苗烧毁。整地时每公顷施石灰750kg,以减轻下一年度的为害。(2)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后施用。(3)发病初期用5%石灰水或1%硫酸铜浇灌苗根。7.1.2青枯病
避免选用种植种过茄科作物和花生等土地育苗。及时清除林分中的严重病株,连根烧毁,并在穴内及周围撒上石灰,以除病源。
7.1.3锈病
锈病在苗期或幼林期均有发生。防治方法:可用0.3度的右硫合剂、敌锈钠或25%萎锈灵200倍液喷雾。此外,通过抗性育种,选出具抗锈病的种源或无性系;及时抚育疏伐,促进林木生长。7.2虫害防治
7.2.1柚木弄蛾和柚木叶蟆
柚木弄蛾幼虫在生长季节早期取食嫩叶,而柚木叶幼虫在季节的后期吃食老叶,常把叶肉吃光剩下叶脉呈筛状,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对幼虫可用90%敌百虫或50%杀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7.2.2柚木豹囊蛾
柚木的钻心虫,危害个别单株,可采用刺激性较强的农药如乐果等,与糯米粉制作粘性强的毒饵,堵死虫眼,熏死幼虫于干内。
7.2.3苗圃害虫
食叶害虫用90%敌白虫或50%杀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防治;大蟋蜂可用100kg米糠用猪油炒香后,加90%敌百虫2kg制成毒饵;二纹土潜可用切碎的100kg新鲜柠檬叶加0.5kg甲胺磷乳剂制成的毒饵防治。
8检查验收与建档
8.1检查验收
8.1.1检查内容
包括林地选择、种苗和各项作业(如整地、造林密度、幼林抚育等)的数量和质量等。8.1.2验收方式及指标
8.1.2.1由建设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验收。8.1.2.2当年造林成活率95%以上,成活率低于95%应及时补植,第4年保存率90%以上。8.1.2.3当年平均树高1.2m以上,第二年平均树高2.5m以上。8.2技术档案
应将造林规划、施工设计、经营方案、小班调查记录及面积、小班作业设计、造林设计图、每次作业内容、检查验收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文学图表、照片要准确、清断、整洁。有关检查验收表格,参照LY/T1078执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