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97023-2009 缝编机

【纺织行业标准(FZ)】 缝编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0 14:59:39
- FZ/T97023-2009
- 现行
标准号:
FZ/T 97023-2009
标准名称:
缝编机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1-20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7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缝编机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纤维网型、短切毡型、双短切毡型、全副衬纬型缝编机。 FZ/T 97023-2009 缝编机 FZ/T97023-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 120.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7023--2009
缝编机
Stitch bonding machine
2010-01-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06-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刚、黄骏、顾彩秀、王静怡、王占伟、李文卿。FZ/T97023-2009
1范围
缝编机
FZ/T97023—2009
本标准规定了缝编机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纤维网型、短切毡型、双短切毡型、全副衬纬型缝编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226.1-2002机械安全村
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7111.1
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6部分:织造机械GB/T7111.6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FZ/T90001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90074
经编机用分段整经轴术语及主要尺寸FZ/T90084
FZ/T90089.1
纺织机械铭牌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纺织机械铭牌针织机械铭牌内容FZ/T90089.31
JB/T7929--1999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缝编机
通过经编线圈结构将纺织材料(如纤维网,纬纱层),或非纺织材料(如泡沫塑料、塑料薄膜、金属箔等)或它们的组合缝制成织物,或在机织布等底基材料上加人经编线圈结构,使其产生毛圈效应,制成底布型毛圈织物的机型。根据输入编织区材料的品种和结构分为纤维网型、短切毡型、双短切毡型、全副衬纬型缝编机。
4规格参数
4.1针型:复合针。
4.2机号系列:E3.5、E5、E7、E10、E14、E18、E22。4.3
梳栉数:1把~2把
4.4门幅宽度:1700mm、2500mm、2900mm、3700mm、4400mm。4.5针迹长度:0.5mm~5.0mm。
4.6最高机械速度:500r/min~2000r/min。注:根据不同机型,最高机械速度与机号、梳栉数、门幅宽度有关4.7慢动速度:15r/min。
分段整经轴尺寸:按FZ/T90084规定。1
FZ/T97023—2009
5要求
5.1运动机构部分
5.1.1针床摆动连杆臂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1.2握持槽针床座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1.3握持针芯床座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2成圈机件部分
5.2.1成圈机件中的长向件(梳栉、摆轴、针床)直线度公差值1600mm~2500mm为0.15mm、2500mm~4500mm为0.20mm。
5.2.2织针、导纱针、脱圈沉降片、挡板针相对于安装基面和侧面的位震度公差值为0.04mm。5.2.3安装基面与针头、片头距离极限偏差士0.02mm。5.3传动系统
5.3.1全机运动部件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5.3.2全机各润滑部位油路畅通,各密封部位不应有明显渗漏。5.3.3各处轴承温升不超过20℃。5.3.4床身油池内的润滑油清洁度按照JB/T7929--1999中规定的B级。5.4送经部分
送经机构工作可靠,送经平稳,不得因送经量误差而产生坏布中的横条。5.5短切部分
经短切后的玻璃原丝长度一致,在输送带上铺撒均匀,输送带速度稳定,运转乎稳,玻纤毡的克重波动符合工艺要求。
5.6全幅衬纬部分
横向铺设间隔均匀的纬纱,纵向喂入分隔均匀的经纱,纬纱和经纱在编织区形成十字交叉。5.7安全保护
5.7.1运转部分的防护罩壳安全可靠。5.7.2机器启动、制动灵敏,安全钮具有安全联锁功能,当安全钮关闭后,机上任何启动按钮不能启动机器。
接地电路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2的规定。5.7.3
5.7.4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5226.1一2002中19.3的规定。5.7.5电气耐压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4的规定。5.7.6电气控制装置作用灵敏、准确并有指示操作控制功能的标牌或标志。5.8功率消耗
以最高速空车运转时,主电机输人功率不大于额定功率的80%。5.9振动与噪声
5.9.1以最高转速空车运转时,床身基准平面之下100mm处外侧双向振幅不大于0.25mm。5.9.2以最高转速空车运转时,声压级噪声应不大于85dB(A),声功率级不大于99dB(A)。5.10外观质量
5.10.1零件表面无划伤、拉毛、毛刺飞边缺陷。5.10.2紧固件须经表面处理,无锈蚀现象5.10.3产品涂装应符合FZ/T90074的规定。5.11试车坏布质量
同种坏布门幅极限偏差士15mm(在开幅辊上测量)。5.11.1
5.11.2坏布不允许有因机器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横条和纵条。2
FZ/T97023—2009
5.11.3坏布外观由机器本身引起疵点个数,平均疵点数每4.5m长允许1只(其疵点包括漏针、花针、坏针、机械引起断头、吊针等)。6试验方法
6.1运动机构部分(5.1.1~5.1.3)用带百分表的测量架固定在油箱上平面,触点在各摆臂小轴上进行检测。
6.2长向件直线度(5.2.1)在平板上用塞尺测量。6.3织针、导纱针、脱圈沉降片、挡板针相对于安装基面和侧面位置度(5.2.2)用专用投影仪检测。安装基面与针头、片头距离极限偏差(5.2.3)用杠杆千分表测量。6.4
轴承温升(5.3.3)在机器运转2h后用点温计进行测量。6.5
6.6床身油池内的润滑油清洁度(5.3.4)按照JB/T7929的规定进行检验。6.7电气安全保护要求(5.7.3~5.7.5)分别按GB5226.1--2002中19.2~19.4的规定进行试验。6.8功率消耗(5.8)用功率表测定。6.9
振幅(5.9.1)在床身基准平面之下100mm处外侧双向,用百分表或振动测试仪测量。6.10
噪声测试(5.9.2)按GB/T7111.1和GB/T7111.6的规定。根据测试环境选择工程法或简易法及对应精度(I型和Ⅱ型)的积分声级计或普通声级计。6.10.1
6.10.2在距机器包络面2m范围内不应有对噪声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的障碍物,若在此范围内障碍物无法移去,可用合适的材料作吸声处理,以减少声反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6.10.3声功率级测量时,测点安排在距基准体(包容机器的最小遐想矩形包络面)1m的测量表面上。发射声压级测量时,测点安排在距机器床身0.5m、距地面或操作平台高度1.6m的等距线6.10.4
(即测量线)上(见图1)。
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
图1噪声测点安排
FZ/T97023-2009
6.11产品涂装(5.10.3)按FZ/T90074的规定检查。6.12其余项目用常规测量工具或感官检测。6.13空车运转试验
6.13.1空车运转4h,其中以最高速度运转不少于2h,无异常。6.13.2试验项目:5.3.1~5.3.3、5.7.2~5.7.6、5.9。6.14编织试验
6.14.1试验条件
在空车运转4h(其中最高速度不少于2h)试验合格后进行编织试验。b)
环境温度(25土3)℃,相对湿度60%~70%。编织速度不低于最高机械速度的80%,最高机械速度应符合本标准4.6的规定。d)
原料需达到纺织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等品指标值。6.14.2
整经质量
分段整经轴主要尺寸按FZ/T90084的要求。选择适当经纱张力,并且张力均匀,纱线需经前处理。分段整经轴上经纱圆柱面母线直线度公差值1mm。分段整经轴上经纱圆柱面锥度差异值不大于0.15:100。同组分段整经轴(纱)外圆周长差异值不大于0.3%。无毛丝、纤丝、断头及压纱等现象。f)
6.14.3挂布试验
编织基本织物坏布正常后,按试车坏布质量(5.11)要求检查60m。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
7.2.1出厂检验的项目为:5.1~5.4、5.7.1、5.7.2、5.7.6、5.10。7.2.2出厂前,应按6.13进行空车运转试验,并经企业质量检验部门出厂检验合格,签发质量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7.3型式检验
7.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a)
连续生产5年或停产2年再生产时;c)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3.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5章全部内容。7.3.3型式检验全部项目合格,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为合格。型式检验中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铭牌及内容按FZ/T90089.1和FZ/T90089.3的规定。8.1.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8.2包装
根据客户需要并在订货合同中规定是否进行包装,若需包装,则应符合FZ/T90001的规定。4
8.3运输
FZ/T 97023—2009
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位置起吊,包装箱须按规定朝向放置并牢固定位,不得倾斜、倒置或改变方向,运输中应采取必要的防雨雪侵袭和防曝晒措施8. 4贮存
产品应在有良好防雨及通风的条件下贮存,包装箱内的零件防潮、防锈有效期为一年。5wwW.bzxz.Net
FZ/T97023-2009
打印H期:2010年5月5HF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FZ/T97023—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10年4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0千字
2010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0669
定价16.00
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7023--2009
缝编机
Stitch bonding machine
2010-01-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06-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刚、黄骏、顾彩秀、王静怡、王占伟、李文卿。FZ/T97023-2009
1范围
缝编机
FZ/T97023—2009
本标准规定了缝编机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纤维网型、短切毡型、双短切毡型、全副衬纬型缝编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226.1-2002机械安全村
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7111.1
纺织机械噪声测试规范第6部分:织造机械GB/T7111.6
纺织机械产品包装
FZ/T90001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FZ/T90074
经编机用分段整经轴术语及主要尺寸FZ/T90084
FZ/T90089.1
纺织机械铭牌型式、尺寸及技术要求纺织机械铭牌针织机械铭牌内容FZ/T90089.31
JB/T7929--1999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缝编机
通过经编线圈结构将纺织材料(如纤维网,纬纱层),或非纺织材料(如泡沫塑料、塑料薄膜、金属箔等)或它们的组合缝制成织物,或在机织布等底基材料上加人经编线圈结构,使其产生毛圈效应,制成底布型毛圈织物的机型。根据输入编织区材料的品种和结构分为纤维网型、短切毡型、双短切毡型、全副衬纬型缝编机。
4规格参数
4.1针型:复合针。
4.2机号系列:E3.5、E5、E7、E10、E14、E18、E22。4.3
梳栉数:1把~2把
4.4门幅宽度:1700mm、2500mm、2900mm、3700mm、4400mm。4.5针迹长度:0.5mm~5.0mm。
4.6最高机械速度:500r/min~2000r/min。注:根据不同机型,最高机械速度与机号、梳栉数、门幅宽度有关4.7慢动速度:15r/min。
分段整经轴尺寸:按FZ/T90084规定。1
FZ/T97023—2009
5要求
5.1运动机构部分
5.1.1针床摆动连杆臂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1.2握持槽针床座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1.3握持针芯床座两极限位置同步允差0.05mm。5.2成圈机件部分
5.2.1成圈机件中的长向件(梳栉、摆轴、针床)直线度公差值1600mm~2500mm为0.15mm、2500mm~4500mm为0.20mm。
5.2.2织针、导纱针、脱圈沉降片、挡板针相对于安装基面和侧面的位震度公差值为0.04mm。5.2.3安装基面与针头、片头距离极限偏差士0.02mm。5.3传动系统
5.3.1全机运动部件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5.3.2全机各润滑部位油路畅通,各密封部位不应有明显渗漏。5.3.3各处轴承温升不超过20℃。5.3.4床身油池内的润滑油清洁度按照JB/T7929--1999中规定的B级。5.4送经部分
送经机构工作可靠,送经平稳,不得因送经量误差而产生坏布中的横条。5.5短切部分
经短切后的玻璃原丝长度一致,在输送带上铺撒均匀,输送带速度稳定,运转乎稳,玻纤毡的克重波动符合工艺要求。
5.6全幅衬纬部分
横向铺设间隔均匀的纬纱,纵向喂入分隔均匀的经纱,纬纱和经纱在编织区形成十字交叉。5.7安全保护
5.7.1运转部分的防护罩壳安全可靠。5.7.2机器启动、制动灵敏,安全钮具有安全联锁功能,当安全钮关闭后,机上任何启动按钮不能启动机器。
接地电路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2的规定。5.7.3
5.7.4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5226.1一2002中19.3的规定。5.7.5电气耐压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2中19.4的规定。5.7.6电气控制装置作用灵敏、准确并有指示操作控制功能的标牌或标志。5.8功率消耗
以最高速空车运转时,主电机输人功率不大于额定功率的80%。5.9振动与噪声
5.9.1以最高转速空车运转时,床身基准平面之下100mm处外侧双向振幅不大于0.25mm。5.9.2以最高转速空车运转时,声压级噪声应不大于85dB(A),声功率级不大于99dB(A)。5.10外观质量
5.10.1零件表面无划伤、拉毛、毛刺飞边缺陷。5.10.2紧固件须经表面处理,无锈蚀现象5.10.3产品涂装应符合FZ/T90074的规定。5.11试车坏布质量
同种坏布门幅极限偏差士15mm(在开幅辊上测量)。5.11.1
5.11.2坏布不允许有因机器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横条和纵条。2
FZ/T97023—2009
5.11.3坏布外观由机器本身引起疵点个数,平均疵点数每4.5m长允许1只(其疵点包括漏针、花针、坏针、机械引起断头、吊针等)。6试验方法
6.1运动机构部分(5.1.1~5.1.3)用带百分表的测量架固定在油箱上平面,触点在各摆臂小轴上进行检测。
6.2长向件直线度(5.2.1)在平板上用塞尺测量。6.3织针、导纱针、脱圈沉降片、挡板针相对于安装基面和侧面位置度(5.2.2)用专用投影仪检测。安装基面与针头、片头距离极限偏差(5.2.3)用杠杆千分表测量。6.4
轴承温升(5.3.3)在机器运转2h后用点温计进行测量。6.5
6.6床身油池内的润滑油清洁度(5.3.4)按照JB/T7929的规定进行检验。6.7电气安全保护要求(5.7.3~5.7.5)分别按GB5226.1--2002中19.2~19.4的规定进行试验。6.8功率消耗(5.8)用功率表测定。6.9
振幅(5.9.1)在床身基准平面之下100mm处外侧双向,用百分表或振动测试仪测量。6.10
噪声测试(5.9.2)按GB/T7111.1和GB/T7111.6的规定。根据测试环境选择工程法或简易法及对应精度(I型和Ⅱ型)的积分声级计或普通声级计。6.10.1
6.10.2在距机器包络面2m范围内不应有对噪声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的障碍物,若在此范围内障碍物无法移去,可用合适的材料作吸声处理,以减少声反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6.10.3声功率级测量时,测点安排在距基准体(包容机器的最小遐想矩形包络面)1m的测量表面上。发射声压级测量时,测点安排在距机器床身0.5m、距地面或操作平台高度1.6m的等距线6.10.4
(即测量线)上(见图1)。
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
图1噪声测点安排
FZ/T97023-2009
6.11产品涂装(5.10.3)按FZ/T90074的规定检查。6.12其余项目用常规测量工具或感官检测。6.13空车运转试验
6.13.1空车运转4h,其中以最高速度运转不少于2h,无异常。6.13.2试验项目:5.3.1~5.3.3、5.7.2~5.7.6、5.9。6.14编织试验
6.14.1试验条件
在空车运转4h(其中最高速度不少于2h)试验合格后进行编织试验。b)
环境温度(25土3)℃,相对湿度60%~70%。编织速度不低于最高机械速度的80%,最高机械速度应符合本标准4.6的规定。d)
原料需达到纺织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等品指标值。6.14.2
整经质量
分段整经轴主要尺寸按FZ/T90084的要求。选择适当经纱张力,并且张力均匀,纱线需经前处理。分段整经轴上经纱圆柱面母线直线度公差值1mm。分段整经轴上经纱圆柱面锥度差异值不大于0.15:100。同组分段整经轴(纱)外圆周长差异值不大于0.3%。无毛丝、纤丝、断头及压纱等现象。f)
6.14.3挂布试验
编织基本织物坏布正常后,按试车坏布质量(5.11)要求检查60m。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
7.2.1出厂检验的项目为:5.1~5.4、5.7.1、5.7.2、5.7.6、5.10。7.2.2出厂前,应按6.13进行空车运转试验,并经企业质量检验部门出厂检验合格,签发质量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7.3型式检验
7.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a)
连续生产5年或停产2年再生产时;c)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3.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5章全部内容。7.3.3型式检验全部项目合格,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为合格。型式检验中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铭牌及内容按FZ/T90089.1和FZ/T90089.3的规定。8.1.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8.2包装
根据客户需要并在订货合同中规定是否进行包装,若需包装,则应符合FZ/T90001的规定。4
8.3运输
FZ/T 97023—2009
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的位置起吊,包装箱须按规定朝向放置并牢固定位,不得倾斜、倒置或改变方向,运输中应采取必要的防雨雪侵袭和防曝晒措施8. 4贮存
产品应在有良好防雨及通风的条件下贮存,包装箱内的零件防潮、防锈有效期为一年。5wwW.bzxz.Net
FZ/T97023-2009
打印H期:2010年5月5HF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FZ/T97023—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10年4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0千字
2010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0669
定价16.00
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FZ/T 97022-2009 多梳栉经编机
- 下一篇: FZ/T 94055-2009 验布机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98020-2019 织物透湿性能试验仪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50002-2013 化学纤维异形度试验方法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