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11:56:39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Z/T 210.3-2008

  • 标准名称: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973.26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标准价格:

    0.0 元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210.3-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Guide for establish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s-Part 3: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the physical agentsintheworkplace
2008-07-08发布
欢卫自康
2008-12-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洽法》制定本部分GBZ/T210-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本部分为GBZ/T2102008的第3部分。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niKAoNrKAca-
GBZ/T210.3—2008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吴维、王生、赵一鸣、宫月秋、杨磊嘉、王立新、刘洪涛、杜赞祎、邱兵。范围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GBZ/T210.3-2008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制定的原则、依据、研制方法及要求等。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3
制定原则
在遵循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原则的基础上,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还应遵循以下原则3.1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指执行该标准时,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经济上能承受。技术上可行指现有技术发展水平能够达到。3.2下列情况应当制定职业接触限值:a)现行职业卫生标准中没有职业接触限值的b)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该物理因素,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接触人群,并有潜在的危害或已造成危害的
现行工艺、技术和防护措施可及的)现行资料表明该物理因素可能对人造成职业危害的:e及国际贸易和国计民生急需制定的:1)现有检测技术能满足拟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的g)国外已经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3.3职业接触限值类型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PL-TWA)和最高容许限值PL-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PL-TWA)指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最高容许限值(PL-C)指瞬间都不能超过的接触限值。3.4在制定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应考虑物理因素的参数、存在的特点,接触时间、作用部位和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5物理因素致瘤性的分类按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类处理。4制定依据
4.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或未公开发表但经专家评议视为可靠的有关物理特性、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研究资料、健康监护资料4.2该物理因素产生有害健康效应的最低强度。有害健康效应包括损害器官或组织功能,影响生殖或发育等。
GBZ/T210.3-2008
4.3以损害健康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定依据,参考非特异性指标5研制方法
5.1资料收集
HrKAONrKAca
5.1.1通过文献检索,获得该物理因素特性、动物实验和职业人群接触水平及健康状况资料,预防措施和防护水平,以及国外对该物理因素所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保护水平等相关资料5.1.2需要握的资料:
8)物理因索的物理参数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b)了解工作场所中的物理因素的来源(发生源有在方式及共对健康的影响GHOUSE
接触时间及其对人体健康的
d作用部位及其损伤特点
e该物理因素与其他有
活护措施及儿防护效果:
D丁解工作场所中接
G耐物理因素
#)了解国际或国外
强制性还是推
h)自前适用的
5.1.3历史测量资
了解历更上生
资料。
5.2现场职业卫
5.21选点原咖
根据所要制
少有其他有害因
5.22选择的工
例数应符合统计
相同或美似的工作
5.2.3在调套生产
时润和现有的防护措
进行:在没有标准测量
职业接触保值及提出的国际红织心家或机构及其名称:是维:制定依据皮及保护水平
、性能和测定力法
作业环境条件等变化的情况·收集以往物理因素测量结婴和职业健康检查查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类·选择合适的工作现场,该工作场所应没有(或尽可能庭触限值的物理因整神
应有接触不同强度物弹送素的联业人,以便分成不同利量互和对肌组,各组并要考虑性别,工龄、工种等因素,如果一个工作场所能满是要求时,可增选满足要求。
程,劳动条件的工
理强度的变化
采用国内女
5.2.4物理因家检测来
应是劳动者生产的工作地
物理闲欢进行测量,并根据
和高度
和个体
青生产
人的测量方法
最冷测方法测
动范国教大
所检测资料,调工可劳动者实际接触量的,应按GP159GBZ/T189的要求常运转状态、检测点
量时生产
屋处手
安个工作地点时,应分别对工作地点的测量保头置应骨才
接触量电
5.2.5对接触不同剂量的人群进行职工人主要靶器官所在位置
检查,除进行一般临床体检项目外·应根据受检者接触的物理固素种类特性及其生物学作用特点有针对性的使完检合项目5.3实验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制定生产性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因特殊需要或缺乏生产现场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操索某些生物学作用的周值或伤害性作用剂量时,可通过动物实验获得必要的数据在集些情况,可以在产严格控制条件下(无伤害作用)用人体进行续验观察,特别是操素某些生物学指标的简值时,采用人体实验比动物实验更有价值,且可直接应用到人群,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应符合伦理的要求,
5.4结果的茎理与分析
首先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评估,按统计学要求进行整理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和可能存在的偏倚。
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研究对象及病例5.4.1
5.4.2按工作地点存在的物理因素的剂量进行分组,原则上采用累计接触剂量,GBZL/T210.32008
5.4.3按接触物理因素剂量组的不同,对所测的各项生物学指标进行适宜的统计学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5.4.4应注意对少数或个别病例发生条件(如接触时间、剂量、工龄、年龄、性别等)的分析。5.5 职业接触限值的建议
5.5.1对收集到的物理因素的有关物理特性、职业卫生学和(或)职业流行病学资料、实验研究资料,健康监护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参考国外的限值及其制定依据。在充分考慧我国经济和技术可行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接触限值建议值和制定依据·包括基本数据或事实,以及预期达到的保护水平。如S与理概的接触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便可提出职业接触5.5.2通过现场调查与人群观察
限值的建议值。以人群资料作为制品接产触限值建议值的主要依据时,应综合考虑观察人群的大小、受损导等因素
工龄组成、机体改变的性质
系数可考愿
1倍~3倍
5.5.3当无可靠的职业
用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
危害程度,可能接触的
安全系数,范围一般
6基本要求
6.1制定物理因责职
6.1.1在制定工
辐射的频率和强度
6.1.2应对以不
态噪声,非稳态噪
6.1.3应根据靶
部位的接触强度
6.2 无论是现场调
G流行病学调
AEL或无可
.仅根据动物实验资料提出职业接触限值建议值时,T害作用水平(NOAEL)为起点根据物理因素的特性因素,参考国际或国外职业接触限直及其制定修据,综合考虑增大或缩小20倍。
接触限值时应考虑其物理特性
生产性物理因素职
力的频率,速度、加速
接触限值时,应对物理因素的参数做出相应规定。如射频油向
紫外线的波长、强度等。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物理固素分别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直,如生产性噪声有稳存在于工作场所的
射频辐射有连续波间断波之分·振动有局部(手传)振动和全身振动之分。点,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如微波、高频等非电离辐时要分别考虑头、胸、胶或以验室研究,要有严
适用范围和准确性符
6.3标准制定
要求。
6.3.1制定新的职业接触限值
具要保证所使用的仪器及操作(分析)的质保证,
a)国内外没有可参考的限这类物理困素的危害和职业卫生学和(或)职业流行病学资料较少6.3.2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
)对于国际上通用的职业接触限值,可优先等同采用·也可修改采用,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b)采用国外标准时,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检索和分析,必要时进行一般的职业卫生学调查,验证所需要引进的职业接触限值是否适合于我国现有经济和技术水平:)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时,应同时提供标准的原文(复制件)、译文文本及其制定依据6.3.3修订标准
在职业接触限值实施过程中,要追踪其适用性,一且有证据表明某一现行职业接触限值过严或过宽,则要及时进行修订。修订取职业接触限值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和职业卫生调查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的有害作用和人体健康影响的依据,并根据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可行性,提出有说服力的科学GBZ/T210.3-2008
HiiKANiKAca-
的修订依据。
6.3.4没有标准测量方法的物理因素,应在提出职业接触限值的同时提出标准测量方法,6.4标准可行性研究
6.4.1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6.4.2粮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当回答以下问题:a)标准的应用领域、覆盖面和保护水平!b)保护的受益人群和人数:
e)现行的工艺技术或经过技术改造加强防护后是否能达到要求d)现行检测水平是否可及:
e)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5编制说明的要求
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依照《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编写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时·在编制说明中,应当详细地说明采用该标准的自的,意义,标准的水平,我国标准同被采用标准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 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 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