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3 14:46:11
  • GB/T23268.1-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3268.1-2009

  • 标准名称: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2-06
  • 实施日期:

    2009-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5.11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NEQ BS EN 892:2004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20页
  • 标准价格:

    21.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7-01
  • 计划单号:

    20071053-T-469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9-02-06
  • 起草人:

    李石、杨文芬、刘宏娟、刘文辉、肖义庆、王征、邓保举、姚昆
  • 起草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东山县辉永泰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运动 保护 装备 动力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23268的本部分规定了登山动力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方法和使用说明。本部分适用于登山、户外运动中所用的登山动力绳。 GB/T 23268.1-2009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GB/T23268.1-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97.22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268.1—2009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Specifications forprotective equipments for sports-Part 1:Dynamic mountaineering ropes2009-02-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试方法
使用说明…
GB/T23268.1—2009
GB/T23268《运动保护装备要求》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第2部分:登山静力绳和扁带—第3部分:登山头盔;
—第4部分:锁具;
一第5部分:安全带;
本部分为GB/T23268的第1部分。GB/T23268.1—2009
本部分非等效采用BSEN892—2004《登山设备动力登山绳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将有关内容纳人本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东山县辉水泰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石、杨文芬、刘宏娟、刘文辉、肖义庆、王征、邓保举、姚昆。1范围
运动保护装备要求
第1部分:登山动力绳
GB/T23268.1—2009
GB/T23268的本部分规定了登山动力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方法和使用说明。本部分适用于登山、户外运动中所用的登山动力绳。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326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5296.7消费品使用说明第7部分:体育器材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登山动力绳dynamicmountaineeringrope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减缓冲击力、吸收坠落能量,用于登山和户外运动的统。3.2
单绳singlerope
可以单根使用的登山动力绳,防止攀登者坠落。3.3
半绳halfropewww.bzxz.net
成对使用的登山动力绳,防止先锋攀登者坠落,如图1所示。&
图1半绳使用示意图
GB/T23268.1—2009
双绳twinrope
成对平行使用的登山动力绳,防止攀登者坠落,如图2所示。LR
kernimantelrope
夹芯绳
由芯与护套糖盘的纸。
静态伸长率
stalispngation
双绳使用示意图
受静负荷作用后,潮的便长变形与原始长度的面分比。3.7
动态伸长率dynamicelopgaton
动态坠落试验后,试样的长变形与原始长度的百分比3.8
最大冲击力peakforce
测试时,坠落物体坠落过程中登山动力绳受到的最大拉力。4要求
4.1结构
按5.2测试,登山动力绳应使用夹芯绳结构。4.2护套滑移
按5.3测试,护套沿绳芯正反两方向的纵向滑移量不大于20mm,如图3所示。2
1——护套;
一绳芯。
a护套正向滑移册
b护套反向滑移册。
物理性能
图3护套滑移
按5.4和5.5测试,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要求表1登山动力绳物理性能要求
物理性能
4.4坠落次数
静态伸长率/
首次坠落动态伸长率/
GB/T23268.1—2009
首次验落最大冲街为/
按5.5测试,直至试样破断,单绳、半绳坠落次数不少于5次,双坠落次数不少于12次。5测试方法
5.1预处理及测试条件
预处理
将测试样品依次进行下列条件处理:a)在(50士5)℃、相对湿度小于10%的环境中放置24h;b)
在(20士2)℃、相对湿度不超过65%的环境中放置2h;c)在(20±2)℃、相对湿度(65土2)%的环境中放暨72h。5.1.2测试条件
在(23士5)℃温度下进行测试。5.2结构测试
将试样切割开,采用目测,观察是否为夹芯绳结构。5.3护套滑移测试
5.3.1测试原理
采用图4所示的测试设备,径向力阻止试样移动,靡擦力引起护套与绳芯的相对滑移。3
GB/T23268.1—2009
a-—3个活动钢板,
b--间隔垫;
c----4个固定钢板,
5.3.2试样准备
A50N±0.5N
50N±0.5N
50N±0.5N
图4护套滑移测试设备
5.3.2.1将试样一端的护套和绳芯粘合在一起。5.3.2.2从另一端切取(2250士10)mm长试样,先在切割位置粘贴12mm宽的胶条,胶条覆盖绳的弧面角度在150°~180°之间,使用锋利刀具切割,切割后留在试样上的胶条为(8士3)mm,如图5所示。注:使用胶条是为了减小切断面在测试过程中的散开程度,从而避免影响护套相对于绳芯的滑移,2250±10
一胶条。
图5护套滑移测试试样切割示意图5.3.3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应包含4个厚10mm的固定钢板,隔开3个等距空间,形成相互夹角为120°的夹缝,使得另外3个活动钢板能够沿径向插人(见图4):7个钢板都开有直径为12mm的孔,孔内表面为半径5mm的半环形,如图6所示,表面质量应满足:
-表面粗度R,为0.4μm;
表面粗糙度Rymax小于或等于4μm。10±0.1
图6孔板内孔质量要求
GB/T23268.1—2009
c)活动钢板应有锁死装置,锁死时固定钢板和活动钢板的开口孔沿中心轴线排列。不在锁死位置时,每块活动钢板沿其移动方向对试样施加(50士0.5)N的径向力。试样与测试设备的中心轴线一致,能够沿水平方向正反两方向移动。5.3.4测试步骤
5.3.4.1测试开始时,将活动钢板调整至锁死位置。5.3.4.2将试样胶粘的一端插进测试设备,穿出(200士10)mm,如图7所示。确保试样的其他部分不受力,保持水平。
单位为癌米
2250±10
200±10
1930±10
a-活动钢板,
图7护套滑移测试前后试样位置示意图5.3.4.3松开活动钢板,通过每个活动钢板给试样加载(50士0.5)N,以(0.5土0.2)m/s的速率将试样拉出测试设备,拉出部分长(1930士10)mm。5.3.4.4卸载,将活动钢板恢复锁紧位置。拉住试样短端,将试样缓慢拉回测试设备至初始位。5.3.4.5依次重复3次5.3.4.3和5.3.4.4,再操作一次5.3.4.3,当试样还在测试设备中且活动钢板未卸载时,测量露出端护套和绳芯的相对滑移量。5
GB/T23268.1—2009
测试结果
记录两个试样的护套滑移量。
5.4静态伸长率测试
5.4.1试样数量及长度
截取2根至少1500mm长登山动力绳。5.4.2测试设备
测试架:带夹具,可夹持固定试样;a)
磁码1:(80±0.1)kg
磁码2:(5±0.1)kg;
长度测量设备:能精确至1mm,
5.4.3测试步骤
夹紧试样,夹持距离为1500mm~1600mm。10s~15s内加载码1,保持(3±0.5)min。5.4.3.2
卿綫,保持(10士0.5)min。
10s~15s内加载码2。
保持60s,在10g内标记(1000士1)mm长度。5.4.3.51
5.4.3.610s15s内加载磁码1,保持(60士5)s。5.4.3.710s内测量标记间距离,精确至1mm。5.4.4测试结果
静态仲长率由式(1)计算,确至0.1%:二1.000×100%
式中,
A静态仲长率
2.—标记间距离。
5.5最大冲击力、动态伸长率、坠落次数测试5.5.1试样
截取3根至少5m长单绳和半绳、至少10m长双绳。5.5.2测试条件
试样从预处理环境取出后,应在10min内进行首次坠落测试。5.5.3测试设备
5.5.3.1系绳柱和夹具
a)系绳柱为直径(30士0.1)mm的钢柱,表面质量应满足:—-表面粗糙度R.小于或等于0.8μm;表面粗糙度Rymax小于或等于6.3μm。(1)
b)系绳柱水平固定,不应有扭转。系绳柱允许两股双绳或一股单绳缠绕3圈,并且尽可能短,以保障其刚度;
系绳柱配备钢性夹具,固定绳索自由端,如图8、图9所示。O
1系绳柱;
夹具;
一孔板。
80±10
图8登山动力绳动态测试示意图
GB/T23268.1—2009
单位为离米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