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农业行业标准(NY)】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4 16:29:12
  • NY/T1248.2-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NY/T 1248.2-2006

  • 标准名称: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农业行业标准(N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12-06
  • 实施日期:

    2007-0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32.84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65.020农业和林业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5植物保护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9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栽培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玉米和玉米近缘种对玉米小斑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NY/T 1248.2-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NY/T1248.2-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248.2—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Rulesforevaluationof maizeforresistancetopestsPart 2: Rule for evaluation of maize for resistance to 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2006-12-06发布
2007-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248《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一第4部分:玉米抗矮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玉米抗玉米螺鉴定技术规范本部分为NY/T1248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NY/T1248.2—2006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晓鸣、巅法超、朱振东、何康来、王锡锋。1范围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NY/T1248.2—2006
本标准适用于裁培玉米(ZeamaysL.)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开放授粉品种以及野生玉米和玉米近缘种对玉米小斑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2术语和定义Www.bzxZ.net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
抗病性鉴定
Escreen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2.3
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体侵染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2.4
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接于植物体适当部位。2.5
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 scale
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6
evaluationof resistance
抗性评价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寄主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7
分离物
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分离获得的病原体的纯培养物2.8
培养基
medium
自然或人工配制的、可以使病原体在其上生长的基质。2.9
接种体
inocul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1
NY/T1248.2—2006
接种悬浮液inocullum suspension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11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race
病原菌种内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在同一寄主不同品种上具有显落的致病性差异的类群2.12
鉴别寄主differential host
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体的生理小种/致病型/株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寄主品种。2.13
玉米小斑病
southerncornleaf bligh
由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Drechsler,无性态为玉米离螨孢Bipolarismaydis(NisikadoetMiyake)Shoemaker|所引起的以叶部小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3小斑病菌接种体制备
3.1病原物分离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单孢分离法从发病植株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小斑病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玉米离端抱Bipolarismadis(NisikadoctMiyake)Shoemaker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在4℃低温下保存备用。3.2生理小种鉴定
对用于抗性鉴定接种的分离物首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采用不同细胞质类型的玉米材料。
3.3接种体繁殖和保存
接种用分离物应采用当地优势生理小种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繁殖方法为将培养基平板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上(高聚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粱粒经煮30min~40min后,装入三角瓶中于121℃下灭菌1h,冷却后备用,在25C28C下黑暗培养。培养5d~7d后,菌丝布满高粱粒。以水洗去高菜粒表面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直接用水淘洗高粱粒,配制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浓度调至1×10°个/ml~1×10个ml。若暂时不接种,将产孢高架粒逐渐阴干,在干燥条件下保存或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取出保存高梁粒,保湿,促使小斑病菌产孢。带菌高梁粒应在当年使用。4抗性鉴定画设置
4.1鉴定匾
鉴定闻应设置在小斑病常发区,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4.2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50份~100份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感病和高感对照材料。4.3种植要求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鉴定小区行长4m5m,行距0.7m,每行留苗25株一30株,株距略小于无田生产。鉴定资源时每份鉴定材料种植1行;鉴定品种时,每份材料重复2次。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2
5接种
接种时期
NY/T1248.2—2006
接种时期为玉米展13叶期至抽罐初期。早熟类型品种宜在展10叶期接种。接种时间选择在伤晚。
5.2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法。在经过过滤并调好浓度的接种悬浮液中加人0.01%吐温(v/)。喷雾接种植株叶片,接种量控制在5ml/株10ml/株5.3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鉴定接种前应先进行田间浇灌或在雨后进行接种,接种后若遇持续于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证病害发生所需条件的满足。
病情调查
调查时间
在玉米进人乳熟后期进行调查。6.2
调查方法
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和下方各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对每份材料记载病情级别。6.3病情分级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病斑占叶片面积的比例示意见图1。玉米抗小斑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表
病情缓别
症状描还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少于或等于5%穗位下部叶片土有少量满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班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班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蓝,叶片枯死5%
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
NY/T1248.2—2006
7抗性评价
7.1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设置的感病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病情级别7或9级,该批次抗小斑病鉴定视为有效7.2抗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表2玉米对小斑病抗性的评价标准病情毁别
7.3重复鉴定
高抗 Highly resistant (HR)
抗Resistant(R)
中抗Moderately resistant(MR)感Suscepuible (S)
商感Highlysusceptible(HS)
资源材料若初次鉴定表现为高抗、抗、中抗,次年进行重复整定。7.4抗性评价
根据重复抗性鉴定结果对鉴定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抗性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为准。8
鉴定记载表格
玉米抗小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表3
注1:鉴定地点
品种/种质名称
注2:接种病原菌分高物编号
注3:接种日期
年玉米抗小斑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来源
生理小种类型
调查日期
病情级别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抗性评价
学名和形态描述
A.1.1无性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
玉米离端孢抱,学名:Bipolarismaydis(NisikadoetMiyake)Shoemaker异名:Helminthosporiummadis Nisikado et MiyakeNY/T1248.2-2006
Drechslera mavdis(Nisikado etMiyake)Subramanian et Jain分生孢子梗2根一3根束生,直立或曲膝状弯曲,褐色,具3个~15个隔膜,不分枝,基细胞略膨大,在顶端或膝状弯曲处有明显的产孢后遗留的孢痕,64~160um×6~10p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淡褐色,向两端渐细,端部钝圆,多向一侧弯曲,孢壁薄,具3个~13个隔膜,30~115μm×1017m,脐点明显,回陷于基细胞内。分生抱子萌发时多从两端长出芽管。A.1.2有性态
异旋孢腔菌,学名: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Drechsler)Drechslen异名:OphiobolasheterostrophsDrechsler子囊壳埋生在奇主组织内,黑色,近球形,开口处呈喙状突起,357~642mm×276~443um。子囊圆桶形,具柄,160~180um×24~28m含1个~4个子囊孢子,多为4个。子囊孢子丝状,无色,5个~9个隔膜,130~340μm×6~9μmo
NY/T1248.2—2006
鉴定对照品种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玉米抗小斑病鉴定对照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抗性鉴定采用的对照材料为4个自交系:Mo17(抗)丹340(中抗)、B73(感)、罗31(高感)生理小种
B.2.1采用的鉴别寄主
C103自交系的N、T、C细胞质类型材料。2生理小种鉴定
根据在鉴别寄主上接种后致病性表现确定生理小种(表B.1)。表B.1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生理小种名称
0小种
T小种
C小种
玉米细胞质类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NY)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