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安全帽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15:48:21
  • GB/T2812-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812-2006

  • 标准名称:

    安全帽测试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12-09
  • 实施日期:

    2007-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71.9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防护设备>>13.340.10防护服装
  • 中标分类号: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安全技术>>C73劳动防护用品

关联标准

  • 替代情况:

    替代GB/T 2812-1989
  • 采标情况:

    参照ANSI Z 89.1-2003 EN 397-1995 ISO 3873-1987 JIS T 8131-2000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4页
  • 标准价格:

    16.0 元
  • 出版日期:

    2007-07-01
  • 计划单号:

    20020526-T-450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1-12-09
  • 起草人:

    杨文芬、肖义庆、臧兰兰、邓保举、袁人熙、项树乔、张东伟、姚海峰
  • 起草单位: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无锡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力达塑料制造有新公司、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相关标签:

    安全帽 测试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规定了安全帽测试方法,适用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安全帽及安全帽的技术要求。 GB/T 2812-2006 安全帽测试方法 GB/T2812-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3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12-—2006
代替GB/T2812—1989
安全帽测试方法
Testmethodforsafetyhelmet
2006-12-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7-01实施
GB/T2812—2006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EN397:1995《工业安全帽技术规范》、JIST8131:2000《工业安全帽》、ANSIZ89.1—2003《安全帽》、ISO3873:1987《工业用安全帽》。本标准是对GB/T2812—1989《安全帽测试方法》的修订。本标准进行了以下修订:
增加了垂直间距、佩戴高度测量方法;增加了下颊带强度的测试方法;一增加了紫外线照射预处理的方法;增加了附录A;
一增加了两种绝缘性能测试方法;增加了导电胶的要求;
修改了淋水方法为浸水方法;
修改了阻燃性能测试方法;
修改了头模的材质为铝或铝镁合金;删除了“并加两顶备用”的条款;删除了标准计量仪器使用规则。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2812一1989《安全帽测试方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无锡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力达塑料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肖义庆、藏兰兰、邓保举、袁人熙、项树乔、张东伟、姚海峰。I
1范围
安全帽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帽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GB2811中规定的安全帽及安全帽的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812—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1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2408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GB2811安全帽
GB/T14522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3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应符合产品标识的描述,附件齐全,功能有效。3.1数量
测试样品总数量应根据测试的具体要求确定,最小数量应满足GB2811的规定。如果尺寸检测会对安全帽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应按照GB2811的规定单独提供样品数量用于破坏性的尺寸检测。
3.2预处理
被测样品应在测试室放置3h以上,然后分别按照本节的规定进行预处理,有特别声明的情况除外。3.2.1设备
3.2.1.1温度调节箱
温度调节箱内的温度应在50℃士2℃、一10℃士2℃或一20℃士2℃范围内可控制,箱内温度应均匀,温度的调节可以准确到1℃;应保证安全帽在箱体不接触其内壁。3.2.1.2紫外线照射箱
紫外线照射箱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保证安全帽被摆放在均匀辐照区域内,并保证安全帽不触及箱体的内壁。可采用紫外线照射(A法)和氙灯照射(B法)两种方法。紫外线照射:应保证帽项最高点至灯泡距离为150mm士5mm;正常工作时箱内温度不超过60℃,灯泡为450W的短脉冲高压氙气灯,推荐的型号为XBO-450W/4或CSX-450W/4。氙灯照射:氙灯波长在280nm~800nm范围内的辐射能可测量;黑板温度70℃士3℃;相对湿度50%士5%;喷水或喷雾周期每隔102min喷水18min。3.2.1.3水槽
应有足够体积使安全帽完全浸没在水中,应保证水温在20℃土2℃范围内可控制。3.2.2预处理条件
3.2.2.1冲击吸收性能和耐穿刺测试3.2.2.1.1调温处理
安全帽应分别在50℃士2℃、10℃士2℃或20℃士2℃的温度调节箱中放置3h。1
GB/T2812—2006
3.2.2.1.2紫外线照射预处理
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应优先采用A法,当用户要求或有其他必要时可采用B法。采用紫外线照射(A法)时,安全帽应在紫外线照射箱中照射400h士4h,取出后在实验室环境中放置4h。
采用氙灯照射(B法)时,累计接受波长280nm~800nm范围内的辐射能量为1GJ/m2,试验周期不少于4d。
3.2.2.1.3浸水处理
安全帽应在温度为20℃土2℃的新鲜自来水槽里完全浸泡3h。3.2.2.1.4绝缘性能测试
浸水:安全帽应在温度为20℃土2℃,浓度为3g/L的氯化钠溶液的水槽里完全浸泡24h。3.2.2.1.5防静电性能测试
调温调湿:将安全帽放置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50%士5%的环境中,不小于24h。3.2.2.2测试顺序
测试应先做无损检测,后做破坏性测试。对于同一顶帽子应按照下列次序进行测试外观
3.3测试环境
防静电性能测试
绝终性能测试
冲击吸收性能测试
耐穿刺性能测试
耐侧压性能测试
下颊带强度测试
阻燃性能测试
测试室环境应为20℃土2℃,相对湿度为50%士20%。安全帽应在脱离预处理环境30s内完成测试。
3.4头模
测试用头模分为1#头模和2#头模两种。应按照佩戴高度的大小选择头模的型号。佩戴高度≤85mm时使用1头模。
佩戴高度>85mm时使用2#头模。
4测试
4.1佩戴高度测量
4.1.1测试装置
测量装置为一个带有测量标尺的1#头模,以头模顶点为0刻度、向下延伸的高度距离为1mm士0.05mm的等高线,刻度准确到1mm,应同时保证相邻五条等高线的距离为5mm土0.08mm。4.1.2检验方法
将安全帽正常佩戴在头模上,安全帽侧面帽箍底边与头模相对应的标尺刻度即为佩戴高度,记录测量值准确到1mm。
4.2、垂直间距测量
使用本标准3.4所描述的头模,将安全帽正常佩戴在头模上,帽壳短轴边缘上点与头模对应的标尺刻度为X;将安全帽去掉帽衬后放在同一头模上,帽壳边缘同一点与头模对应的标尺刻度为X2;计算X2与X,差值即为垂直间距,记录测量值准确到1mm。4.3冲击吸收性能测试
4.3.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1。
1-落锰;
安全帽;
头模:
过渡轴,
支架;
传感器,
一底座;
基座。
测试装置中各部件的要求:
4.3.1.1基座
图1冲击测试装置示意图
质量不小于500kg,混凝土座材料。4.3.1.2头模
应符合本标附录A的规定。
4.3.1.3台架
能够控制提升、悬挂和释放冲击落锤。4.3.1.4落锤
质量为5+%1kg,锤头为半球形,半径48mm,材质为45#钢,外形对称均匀。4.3.1.5测力传感器
测量范围(0~20000)N,频率响应最小5kHz,动态力传感器。4.3.1.6底座
具有抗冲击强度,能牢固安装测力传感器。GB/T2812—2006
GB/T2812—2006
4.3.1.7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与测力传感器配套,最终记录及显示冲击力数值的装置。技术要求:冲击力采集下限为500N,连续采样时间不低于40ms,采样频率不低于20kHz,自动采集并显示采样区问内的最大值。4.3.1.8测量精度
全量程范围内±2.5%。
4.3.1.9测试方法
根据安全帽的佩戴高度选择合适的头模;按照安全帽的说明书调整安全帽到正常使用状态,将安全帽正常佩戴在头模上,应保证帽箍与头模的接触为自然佩戴状态且稳定,调整落锤的轴线同传感器的轴线重合;调整落锤的高度为1000mm士5mm;如果使用带导向的落锤系统,在测试前应验证60mm高度下落末速度与自由下落末速度相差不超过0.5%;依次对经浸水、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预处理的安全帽进行测试。记录冲击力值,准确到1N。4.4耐穿刺性能测试
4.4.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2。
穿刺锥:
通电显示装置:
一安全帽:
头模;
基座。
图2穿刺性能测试装置示意图
测试装置中各部件的要求:
4.4.1.1基座
质量不小于500kg,混凝土座材料。4.4.1.2头模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头模上部分表面由金属制成,受到撞击后,应可以修复。4
4.4.1.3台架
能够控制提升、悬挂和释放穿刺落锤。4.4.1.4穿刺锥
GB/T2812-2006
材质45#钢,质量3+g.05kg,穿刺部分:锥角60锥尖半径0.5mm,长度40mm,最大直径28mm,硬度HRC45。
4.4.1.5通电显示装置
当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时,可以发出信号,表示穿刺锥已经接触头模。4.4.2测试方法
根据安全帽的佩戴高度选择合适的头模;按照安全帽的说明调整安全帽到正常使用状态;将安全帽正常摆放在头模上,应保证帽箍与头模的接触为自然佩戴状态且稳定;调整穿刺锥的轴线使其穿过安全帽帽项中心直径100mm范围内结构最薄弱处;调整穿刺锥尖至帽顶接触点的高度为1000mm士5mm;如果使用带导向的落锤系统,在测试前应验证60mm高度下落末速度与自由下落末速度相差不超过0.5%;依次对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的安全帽进行测试,观察通电显示装置和安全帽的破坏情况。记录穿刺结果。4.5下频带强度测试
4.5.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头模、支架、人造下频和试验机组成。下颊带强度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3。tr
(75±2)mm
上支架:
安全帽;
3头模;
下额带:
一轴,
下支架。
图3下频带强度测试装置示意图
GB/T2812—2006
测试装置中各部件的要求:
4.5.1.1头模
一个带有稳定支撑能与人造下颊组合使用的模拟头模,质量大小可以不考虑;与帽衬接触的外形部分参照附录A的规定选用1共头模。4.5.1.2人造下频
由两个直径为12.5mm士0.5mm、相互平行且轴线的距离为75mm士2mm的刚性轴,固定在一个刚性的支架上与试验机相接。4.5.1.3精度
试验机精度:±1%。
4.5.2测试方法
将一个经过穿刺测试的安全帽正常佩戴在头模上;将下颊带穿过人造下须的两个轴系紧;以150N/min士10N/min的速度加载荷至150N;然后以20N/min士2N/min的速度连续施加载荷,直至下颊带断开或松懈时为止。记录最大载荷,精确到1N。当上下支架分离位移超过该安全帽的佩戴高度,即视为下额带松懈。4.6防静电性能测试
4.6.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高阻计、电极组成。高阻计示值误差土1%、电压100VDC。4.6.2测试方法
将安全帽按照3.2.2.1.5的规定预处理后,在被测安全帽较平坦的部位贴敷两条电极,电极的长度为100mm士1mm,宽度1mm士0.1mm,材料为金属箔,电极应平行放置,间距为10mm士0.5mm,电极同安全帽之间用导电胶粘接,导电胶的电阻值应<1kQ;将高阻计的测量端接至电极,读取高阻计显示的电阻值;交换电极重复测量一次,记录显示的数值两次测量读数的平均值即为实际测得的表面电阻率。
4.7电绝缘性能测试
4.7.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电极或手持探头、电压表、电流表、计时器、调压器、水槽和头模组成。电流表示值误差土1%。
电压表示值误差士1%。
计时器示值误差士1%。
4.7.2测试方法
本标准提供三种电绝缘性能测试方法,应根据安全帽的结构,选择测试方法。被测安全帽应按照本标准3.2.2.1.4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从水中取出安全帽后应在2min内将安全帽表面擦干。安全帽的电绝缘性能测试应优先采用方法2和方法3测量。两种测试方法检测结果同时合格为合格。
如果安全帽有通气孔、金属零件贯穿帽壳等情况时采用方法1和方法3测量。两种测试方法检测结果同时合格为合格。
4.7.2.1测试方法1
将安全帽放在头模上,将头箍锁紧;将探头接触安全帽外表面的任意一处,探头直径4mm,顶端为半球形;在头模和探头之间施加交流测试电压,调整测试电压在1min内将电压增加至1200V士25V,保持15s;重复进行测试,每顶安全帽测试10个点。记录泄漏电流的大小及可能的击穿现象。4.7.2.2测试方法2
将安全帽倒放在合适的容器中,在容器和帽壳中注人3g/L的氯化钠溶液,直至溶液面距帽壳边缘6
GB/T2812—2006
10mm为止。将电极分别放人帽壳内外的溶液中,调整测试电压在1min内增加至1200V土25V,保持15 s。记录泄漏电流的大小及可能的击穿现象。4.7.2.3测试方法3
用两个探头接触安全帽外表面上任意两点并施加电压,两点间的距离不小于20mm。探头直径4mm,项端为半球形;调整测试电压在1min内将电压增加至1200V士25V,保持15s:测量安全帽表面两点间的泄漏电流,重复进行测试,每顶安全帽测试10个点。记录泄漏电流的大小及可能的击穿现象。
4.8侧向刚性测试
4.8.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万能材料试验机和两个直径为100mm金属平板组成。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测量精度为士1%,金属平板硬度为45HRC。
4.8.2测试方法
将安全帽侧放在两平板之间,帽沿在外并尽可能靠近平板;测试机通过平板向安全帽加压,在平板的垂直方向施加30N的力,并保持30s,记录此时平板的间距为Y;然后以100N/min的速度加载直至430N,保持30s,记录此时平板的间距为Y2:以100N/min的速度将载荷降至25N,然后立即以100N/min的速度将载荷增加到30N,并保持30s,记录此时平板的间距为Y3;测量值应精确到1mm,并记录可能出现的破坏现象;计算Y,与Y,的差值为最大变形:计算Y,与Y,的差值为残余变形。4.9阻燃性能测试
4.9.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支架、计时器、定时器、火焰喷射头、燃料供给装置、燃料、箱体组成。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4。
火焰调整状态
火焰工作状态
燃料喷管:
安全帽:
支架。
图4阻燃性能测试装置示意图
4.9.1.1支架
能够牢固的夹持安全帽的外壳并能保证在试验中位置稳定,可移动以调整安全帽同火焰喷射头的距离。
GB/T2812—2006
4.9.1.2计时器
示值误差土1%,用于记录续燃时间。4.9.1.3定时器
示值误差士1%,用于确定火焰施加于安全帽的时间。4.9.1.4火焰喷射头
水平放置的燃料喷管,内径10mm,后部同燃料供给装置连接。4.9.1.5燃料
工业级甲烷气。
4.9.1.6燃料供给装置
一个带有压力调节阀、气量调节阀和储气罐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保证火焰喷射头稳定喷出50mm长度的蓝火焰。
4.9.1.7箱体
个足够大的箱体,用以保证测试不受风的影响。4.9.2测试方法
测试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使用经高温冲击测试后的安全帽按照正常佩戴时的方向夹持在支架上,使帽壳的侧面对准火焰喷射头,调节火焰喷射头轴线通过帽壳的轴线并在帽壳边缘上方50mm士1mm处,避开通气孔;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安全帽的测试区域同火焰喷射头的端面距离为45mm士1mm,然后移开;打开气量调节阀,调整火焰长度为50mm士2mm,保证火焰至少有15mm的蓝色火焰;将支架移到前面确定的位置,火焰作用在帽壳上10s,切断气源。记录续燃时间及可能的穿透现象,准确到0.1s。附录A
(规范性附录)
A.1本附录规定了安全帽试验中使用的头模的要求。A.2头模结构及材质
头模为镁铝合金或铝的主体加配重组成。头模的质量为5.0kg士0.1kg。A.3头模分层高度及尺寸
A.3.11#头模尺寸组合图见图A.1。70-
83~250Www.bzxZ.net
注:(083)mm为以头模项点为基准的等高线高度。100*
图A,11#头模尺寸组合图
等高线上各点距离头模中心点尺寸见表A.1。表A.1
等高线距
头顶距高
83~250
3534.534.5
534.534.5
GB/T2812—2006
单位为旁米
GB/T2812—2006
A.3.22#头模尺寸组合图见图A.2。60
88~250
注:(0~88)mm为以头模顶点为基准的等高线高度。100°
图A.22#头模尺寸组合图
等高线上各点距离头模中心点尺寸见表A.2。表A.2
等高线距
头顶距离
88~250
头模尺寸的验证
89.5|85.5
头模应根据使用情况,最低每3年进行一次验证。73.5
100°110°
单位为毫米
150°160%
77.579.580.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