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28 12:37:22
  • GB17378.7-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7378.7-2007

  • 标准名称: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英文名称: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Part 7:Ecological survey for offshore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8-06-22
  • 实施日期:

    2008-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7.75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 中标分类号:

    综合>>基础学科>>A45海洋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04页
  • 标准价格:

    56.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5-01
  • 计划单号:

    20070222-Q-418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8-06-22
  • 起草人:

    马永安、王立俊、梁玉波、徐恒振、于涛、韩庚辰等
  • 起草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 提出单位:

    国家海洋局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海洋 监测 规范 近海 污染 生态 生物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17378的本部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17378.7-2007
GB17378的本部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部分为GB17378的第7部分,代替GB17378.7-1998《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部分与GB17378.7-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海水增养殖区监测(见第15章);
---增加了记录表(见附录A);
---将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调整为资料性附录(1998 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附录B);
---将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调整为资料性附录(1998 年版的附录B;本版的附录C);
---增加了弧菌数量检测---平板计数法(见附录D);
---增加了沉积物粪大肠菌群数---发酵法(见附录E);
---增加了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见附录F);
---增加了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见附录G);
---增加了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资料汇总(见附录H);
---增加了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见附录I)。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 和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 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永安、王立俊、梁玉波、徐恒振、于涛、韩庚辰、关道明、王健国、张水浸、洪君超、张春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7378.7-1998。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7378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GB17378.1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规定2
5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3
5.1 调查内容和方法3
5.2 海上调查4
5.3 样品整理与分析6
5.4 资料整理10
6 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12
6.1 调查内容和方法12
6.2 样品采集13
6.3 室内标本处理16
6.4 资料整理与保存17
7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17
7.1 调查内容和方法17
7.2 样品采集19
7.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21
7.4 资料整理22
8 叶绿素?a的测定23
8.1 荧光分光光度法23
8.2 分光光度法24
9 粪大肠菌群检测25
9.1 发酵法25
9.2 滤膜法28
10 细菌总数测定30
10.1 平板计数法30
10.2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31
11 生物毒性试验32
12 鱼类回避反应实验36
13 滤食率测定38
14 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40
15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42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4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8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8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弧菌数量检测---平板计数法89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沉积物粪大肠菌群数---发酵法90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91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92
附录H(规范性附录) 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资料汇总93
附录I(规范性附录)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95
表1 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规格4
表2 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规格4
表3 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规格4
表4 内标签式样7
表5 采泥标签16
表6 拖网标签16
表7 定量标签21
表8 定性标签21
表9 大肠菌群检数表28
表10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换算表35
表11 小白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关系表42
表12 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44
表13 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45
表14 有机污染评价分级表47
表A.1 浮游生物采集记录表48
表A.2 浮游动物垂直分层拖网采集记录表49
表A.3 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50
表A.4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51
表A.5 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表52
表A.6 型浮游动物个体计数记录表53
表A.7 夜光藻数量计数记录表54
表A.8 浮游植物数量统计表55
表A.9 浮游动物数量统计表56
表A.10 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集记录表57
表A.11 主要种的各种生物学参数58
表A.12 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记录表59
表A.13 大型底栖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60
表A.14 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统计表61
表A.15 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统计表62
表A.16 大型底栖生物采集种类分布表63
表A.17 大型底栖生物定性采集种类分布表64
表A.18 潮间带生物野外采集记录表65
表A.19 潮间带生物定量采集记录表66
表A.20 潮间带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67
表A.21 潮间带主要生物类群种类组成统计表68
表A.22 潮间带生物定量种类分布表69
表A.23 叶绿素a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表70
表A.24 叶绿素a、b、c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表71
表A.25 粪大肠菌群记录表(发酵法) 72
表A.26 粪大肠菌群记录表(滤膜法) 73
表A.27 细菌平板计数记录表74
表A.28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海洋细菌总数记录表75
表A.29 毒性试验记录表76
表A.30 毒性试验数据统计换算登记表77
表A.31 鱼类回避反应实验记录表78
表A.32 滤食实验记录表79
表A.33 污染水样检测记录表80
表A.34 贝类赤潮毒素的毒性检测记录表81
表A.35 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82
表A.36 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报表84
表A.37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85
表C.1 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及幼虫培养条件88
表G.1 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表92
表H.1 水质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报表93
表H.2 沉积物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93
表H.3 水质营养指数94
表H.4 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94
表H.5 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9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7378.7—2007
代替GB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
和生物监测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Part 7:Ecological survey for offshore pollution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2007-10-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
和生物监测
GB17378.7—200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6.5字数191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08年3月第一版
2008年3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0648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调查内容和方法
海上调查
样品整理与分析
资料整理·
6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调查内容和方法·
样品采集·
室内标本处理·
资料整理与保存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调查内容和方法
样品采集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和保存
7.4资料整理
8叶绿素-a的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9粪大肠菌群检测
发酵法
9.2滤膜法…
10细菌总数测定
10.1平板计数法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生物毒性试验
鱼类回避反应实验
滤食率测定
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15海水增养殖区监测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
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弧菌数量检测
平板计数法
GB17378.7—2007
GB 17378.7—2007
沉积物粪大肠菌群数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
发酵法
平板计数法
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资料汇总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表2浅水Ⅱ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内标签式样
表5采泥标签
拖网标签
定量标签
定性标签
大肠菌群检数表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换算表
小白鼠死亡时间与鼠单位关系表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有机污染评价分级表…
浮游生物采集记录表
浮游动物垂直分层拖网采集记录表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
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表
型浮游动物个体计数记录表
夜光藻数量计数记录表
浮游植物数量统计表
浮游动物数量统计表
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集记录表
主要种的各种生物学参数
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记录表
大型底栖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
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统计表
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统计表
大型底栖生物采集种类分布表
大型底栖生物定性采集种类分布表潮间带生物野外采集记录表
潮间带生物定量采集记录表
潮间带生物定性采集记录表
潮间带主要生物类群种类组成统计表潮间带生物定量种类分布表
叶绿素a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表90
表A.24叶绿素a、b、c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表表A.25
粪大肠菌群记录表(发酵法)
粪大肠菌群记录表(滤膜法)
细菌平板计数记录表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海洋细菌总数记录表毒性试验记录表
毒性试验数据统计换算登记表
鱼类回避反应实验记录表
滤食实验记录表
污染水样检测记录表
贝类赤潮毒素的毒性检测记录表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报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
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及幼虫培养条件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表
水质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报表沉积物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水质营养指数
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
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GB17378.7—2007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第4部分:海水分析;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
本部分为GB17378的第7部分,代替GB17378.7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部分与GB17378.7—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海水增养殖区监测”(见第15章);增加了记录表(见附录A);
将“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调整为资料性附录(1998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附录B);
将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调整为资料性附录(1998年版的附录B;本版的附录C);
增加了“弧菌数量检测平板计数法”(见附录D);增加了“沉积物粪大肠菌群数——发酵法”(见附录E);增加了“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
—平板计数法”(见附录F);
增加了“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见附录G);增加了“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资料汇总”(见附录H);增加了“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见附录I)。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和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 G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永安、王立俊、梁玉波、徐恒振、于涛、韩庚辰、关道明、王健国、张水浸、洪君超、张春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7378.7—1998。
1范围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
和生物监测
GB17378.7—2007
GB17378的本部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73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
GB17378.1·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7378的本部分。3.1
浮游生物plankton
体型细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生生物。3.2
大型底栖生物
macrobenhthos
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3.3
大型浮游生物
macroplankton
个体在(5~10)mm之间的浮游生物。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类、樱虾类、被囊类、毛颚动物、翼足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3.4
指标生物indexorganism
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1
GB 17378.7—2007
毒性试验toxicity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试液test solution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3.7
稀释度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受试生物
test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
受试验时间
testingtime
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3.10
Ehalflethalconcentration
半数致死浓度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3.11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半数效应浓度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失等)的毒物浓度。
4一般规定
4.1近岸污染生态调查
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内容如下: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2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内容如下:
叶绿素a;
粪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生物毒性试验;
鱼类回避反应实验;
滤食率测定;
赤潮毒素一麻痹性贝毒的检测。4.3调查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近岸污染生态调查和监测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调查和监测中,应依据目的、任务和性质考虑生物调查和监测的内容。通常,在基线(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浮游生物生态调查、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潮间带生物生态调2
查、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等是应测项目;GB17378.7—2007
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发区等的监视监测中,应选测生物毒性试验、鱼类回避反应实验和滤食率测定等项目;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应在赤潮发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运用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参见附录B)时应慎重,应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参见附录C),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性试验时,应进行必要的试养;一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方法见GB17378.6。
5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1调查内容和方法
5.1.1调查内容
5.1.1.1生物调查
调查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5.1.1.2环境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确定调查和监测项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别应考虑营养盐、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锰、叶绿素a等的测定。5.1.2调查类型
5.1.2.1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为调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和评价,提供背景资料。
调查站位的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浮游生物可考虑间隔站取样。调查时间每月一次,根据需要于大潮期和小潮期间进行。5.1.2.2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长期资料积累,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此类调查,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干“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每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在赤潮常发期(4月~10月),5d调查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5.1.2.3应急跟踪调查
应急跟踪调查是在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应尽快赶赴现场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化酌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1个~2个站作为对照。5.1.3调查方法
5.1.3.1采样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测站水深在15m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15m的采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0m、3m、5m、10m、15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2h或3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5.1.3.2拖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浮游植物拖网采样,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使用3
GB17378.7—2007
规定的网具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5m~0m、10m~5m、底至10m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5.2海上调查
5.2.1采样工具和设备
5.2.1.1浮游植物样品采水器。
以下为浮游植物样品常用采水器:颠倒采水器;
卡盖式采水器。
5.2.1.2网具
使用以下类型的网具: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规格见表1;一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规格见表2;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3。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网口部
过滤部
网底部
网口部
头锥部
过滤部
网底部
网口部
过滤部
网底部
5.2.1.3网底管
尺寸和材料
内径50cm,网口面积0.20m2,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长5cm,细帆布
长135cm,CQ14或JP1z筛绢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表2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尺寸和材料
内径31.6cm,网口面积0.08m2,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1
长35cm,细帆布,中圈直径50cm,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长100cm,CB36或JPss筛绢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浅水亚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尺寸和材料
内径37cm,网口面积0.1m2,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长5cm,细帆布
长130cm,JF62或JPso筛绢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浮游生物网末端收集标本的装置。其外径为9cm,所用筛绢套与浮游生物网网衣的筛绢规格一致。
闭锁器
分层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的装置。4
5.2.1.5流量计
GB 17378.7—2007
测量浮游生物网滤水量装置,使用时安装于网口半径的中点,通过水流驱动其叶轮转动,记录器记录转数,经必要的换算,可求出流经网具的实际水量。未经检定的流量计,使用前应检定或在平静海区经现场标定后方可使用。标定方法是将流量计按实际使用时的位置,安装在不带网衣的网圈上,并按实际采样时的拖网速度从一定深度(10m或30m)垂直拖至表层,记录其转数。如此反复5次~10次,取得平均值,再计算每转的流量,则为流量计标定值。此值至少需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2.1.6船上设备
以下设备为船上常备设备:
绞车、吊杆及钢丝绳:绞车应配有变速(0.3m/s~1.5m/s)排缆装置和计数器的电动绞车。若缺乏该设备,可用建筑用的升降机或手摇绞车代替。钢线绳直径一般为4.8mm左右。吊杆安装需高出船3m,跨距约1m;冲水设备:水泵、水管、水桶和吸水球(大的洗耳球);一照明设备。
5.2.2样品采集
5.2.2.1出海前的准备
5.2.2.1.1按调查项目、站数、层次,准备足够的采样工具及已编号的各种标本瓶、固定剂、记录表等,装箱上船并放于适当位置,避免撞击和丢失;5.2.2.1.2认真检查船上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若遇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5.2.2.1.3配制固定制
浮游植物用碘液固定。其配制方法是将碘片(12)溶于5%的碘化钾(KI)溶液中,使成饱和溶液。需要量按每升水样加该碘液6mL~8mL准备。浮游动物用5%甲醛固定。不必事先配制,只须按标本瓶容量的5%左右加人甲醛溶液即可。5.2.2.2到站前的准备
5.2.2.2.1采集人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再次检查网具及其附件、记录表及其他有关配备是否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2.2.2船只到站时,应先核对站位,待船停稳后,测其实际水深,确定采样层次及钢丝绳应放长度。5.2.2.3采样
5.2.2.3.1浮游植物水样采集
浮游植物水样采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用颠倒采水器或卡盖式采水器,其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与水质项目采样相同;采样层次视调查需要、计划规定和海区各站实际水深而定;水样采集务必与叶绿素a和水质项目的采水同步进行;所需水样量一般为500mL;
采样后,应及时按每升水样加6mL8mL碘液固定。5.2.2.3.2垂直拖网采样
分别用浅水I、Ⅱ型浮游生物网自底至表垂直拖电采集浮游动物。若需网采浮游植物,则用浅水Ⅲ型网。其操作步骤如下:
每次下网前应检查网具有否破损,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网衣;检查网底管和流量计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把流量计指针拨至指零;放网入水,当网口贴近水面时,需调整计数器指针于零的位置;网口人水后,下网速度一般不能超过1m/s,以钢丝绳保持紧直为准;当网具接近海底时,绞车应减速,当沉锤着底,钢丝绳出现松弛时,应立即停车,记下绳长;网具到达海底后可立即起网,速度保持在0.5m/s左右;网口未露出水面前不可停车;网口离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