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135-1992 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电子行业标准(SJ)】 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6:51:52
- SJ20135-1992
- 现行
标准号:
SJ 20135-1992
标准名称:
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11-19 -
实施日期:
1993-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77.22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运行状态下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运行状态与振动密切相关,且其故障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电子设备。 SJ 20135-1992 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SJ20135-1992

部分标准内容: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Vibration monitoring and mechanical faultdiagnosis for electronic eguipments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运行状态下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1.2适用范围
SJ20135-92
本标准适用于运行状态与振动密切相关,且其故障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电子设备。2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构成本标准的一部分。GB229880
GB2422—81
GB2423·10—81
GB2423·11-81
GB2424·7—81
SJ/T10163—91
3定义
机械振动、冲击名词术语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般要求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子设备危险频率检测方法
试验Fd:宽带随机振动试验方法振动(正弦)试验导则
除GB2298、GB2422、GB2423.10、GB2423.11和SJ/T10163等标准中规定的名词术语外,本标准给出以下定义。
3.1故障(fault)
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功能的事件或状态。对某些产品如电子元器件、弹药等称失效。
3.2振动故障诊断(Vibrationfaultdiagnosis)采用振动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发现或预报设备的故障。4一般要求
4.1检测系统
4.1.1有效值检测系统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SJ20135-92
电子设备机械振动有效值检测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和均方根值电压表等组4.1.2功率谱密度检测系统
电子设备振动功率谱密度的检测系统,一般由4.1.1条中所规定的设备和频谱分析仪或频谱分析系统所组成。
4.2检测系统要求
4.2.1传感器
传感器的参考灵度校准误差在士3%之内;b.
传感器的幅值线性度不大于5%;c.
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比不大于5%,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在五分之一谐振率时,频率响应与参考灵敏度偏差应小于十0.5dB,在三分之-谐振频率时,频率响应与参考灵敏度偏差应小于+1dB;传感器的灵敏度、频率响应、幅值线性度及有关环境性能参数应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定。
4.2.2测量系统频率响应
在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放大器和分析、记录设备)的频率响应曲线上,一3dB的两点之间的频率范围,应能覆盖受试设备的全部检测频率。4.2.3窄带分析仪
窄带分析仪在进行功率谱密度检测时,应满足BT大于50,B、T分别为分析仪的带宽和平均时间。对各种分析频段,具体规定如下:10~200Hz最大带宽B=25Hz;
>200~1000Hz最大带宽B=50Hz;>1000~2000Hz最大带宽B=100Hz。当在谐振频率附近进行分析时,分析带宽应小于10Hz。4.2.4数字频谱分析仪或分析系统数字频谱分析仪的采样频率应等于或大于2.56倍f3f.是被检测设备所要求的分析上限频率。采样时间间隔应取为:
At1/2f
记录时间T取为:
N为FFT数据块的大小,应不小于512,平均次数一般取为10~50次。4.2.5检测系统校准
整个检测系统,在使用之前应进行系统校准。4.3检测点
4.3.1振动响应检测点
响应信号的检测点应选在被检测设备振动响应较大点处,并且这些检测点不应对称分布。4.3.2环境振动检测点
SJ20135—92
环境振动检测点应选在环境振动的激振点处,一般与被检测设备环境振动试验中的激振点重合。
4.3.3检测点标记
在检测点位置作永久性标记,并记入有关检测档案。4.4检测方向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仅在被检测设备的主要振动方向上进行检测。4.5传感器安装
4.5.1安装谐振频率
传感器的安装谐振频率应高于检测频率上限的3倍。4.5.2安装总附加质量
安装传感器所造成的总附加质量应小于被检测设备质量的五十分之一。5详细要求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1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
5.1.1周期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1.1.1检测量值
a,取GB2424·7和GB2423.10中规定的环境振动有效值为被检测电子设备周期振动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该值则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振动环境状态;b。取被检测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响应振动有效值的2倍为响应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此值则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1.1.2检测时间
每次检测时间不得少于被检测设备定频试验法所规定的危险频率试验时间。5.1.2随机振动的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1.2.1随机振动的检测量值
a,取被检测设备随机环境振动试验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作为随机振动环境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该值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振动环境状态;b,以被检测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各频率点处功率谱密度的2倍为随机振动响应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此值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1.2.2检测时间
每次检测时间不得少于被检测设备随机环境振动试验所规定的时间。5.1.3危险频率检测量值
以SJ/T10163标准所确定的危险频率值为参考,被检测设备危险频率的检测值高于或低于该值20%以上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2检测程序
5.2.1般准备
5.2.1.1根据被检测设备的实际振动特征,选择检测方法,并要求与该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一致。
5.2.1.2按本标准4.1条和4.2条规定,确定合适的检测传感器与检测系统。5.2.1.3按本标准中4.3条和4.4条的规定,确定检测点位置和检测方向。3
SJ20135—92
5.2.1.4按本标准4.5条规定,安装传感器。5.2.2按本标准5.1.1条规定,确定周期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2.3按本标准5.1.2条规定,确定随机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在所要求的检测频率范围内进行功率谱密度和各频段内的总有效值检测。5.2.4按本标准5.1.3条规定,进行危险频率检测。5.3评价与诊断
5.3.1工作状态评价
5.3.1.1按本标准5.1.1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5.3.1.2按本标准5.1.2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5.3.1.3按本标准5.1.3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危险频率变化情况和工作状态。5.3.2机械故障诊断
5.3.2.1根据振动检测结果,对被检测设备的外观、结构、连接件进行检查,对其断裂、松动、碰撞、变形、失衡等故障进行诊断。5.3.2.2对被检测设备的机械、电性能进行检查,根据振动检测结果,确定引起性能变化的机械故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东南大学、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凤泉、韩晓林、尹寿宝、吴慧新、季馨、颜肖龙。计划项目代号:B040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电子设备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Vibration monitoring and mechanical faultdiagnosis for electronic eguipments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运行状态下振动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1.2适用范围
SJ20135-92
本标准适用于运行状态与振动密切相关,且其故障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电子设备。2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的有效版本,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构成本标准的一部分。GB229880
GB2422—81
GB2423·10—81
GB2423·11-81
GB2424·7—81
SJ/T10163—91
3定义
机械振动、冲击名词术语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般要求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子设备危险频率检测方法
试验Fd:宽带随机振动试验方法振动(正弦)试验导则
除GB2298、GB2422、GB2423.10、GB2423.11和SJ/T10163等标准中规定的名词术语外,本标准给出以下定义。
3.1故障(fault)
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功能的事件或状态。对某些产品如电子元器件、弹药等称失效。
3.2振动故障诊断(Vibrationfaultdiagnosis)采用振动检测与分析的方法,发现或预报设备的故障。4一般要求
4.1检测系统
4.1.1有效值检测系统
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1992-11-19发布1993-05-01实施
SJ20135-92
电子设备机械振动有效值检测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和均方根值电压表等组4.1.2功率谱密度检测系统
电子设备振动功率谱密度的检测系统,一般由4.1.1条中所规定的设备和频谱分析仪或频谱分析系统所组成。
4.2检测系统要求
4.2.1传感器
传感器的参考灵度校准误差在士3%之内;b.
传感器的幅值线性度不大于5%;c.
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比不大于5%,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在五分之一谐振率时,频率响应与参考灵敏度偏差应小于十0.5dB,在三分之-谐振频率时,频率响应与参考灵敏度偏差应小于+1dB;传感器的灵敏度、频率响应、幅值线性度及有关环境性能参数应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定。
4.2.2测量系统频率响应
在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放大器和分析、记录设备)的频率响应曲线上,一3dB的两点之间的频率范围,应能覆盖受试设备的全部检测频率。4.2.3窄带分析仪
窄带分析仪在进行功率谱密度检测时,应满足BT大于50,B、T分别为分析仪的带宽和平均时间。对各种分析频段,具体规定如下:10~200Hz最大带宽B=25Hz;
>200~1000Hz最大带宽B=50Hz;>1000~2000Hz最大带宽B=100Hz。当在谐振频率附近进行分析时,分析带宽应小于10Hz。4.2.4数字频谱分析仪或分析系统数字频谱分析仪的采样频率应等于或大于2.56倍f3f.是被检测设备所要求的分析上限频率。采样时间间隔应取为:
At1/2f
记录时间T取为:
N为FFT数据块的大小,应不小于512,平均次数一般取为10~50次。4.2.5检测系统校准
整个检测系统,在使用之前应进行系统校准。4.3检测点
4.3.1振动响应检测点
响应信号的检测点应选在被检测设备振动响应较大点处,并且这些检测点不应对称分布。4.3.2环境振动检测点
SJ20135—92
环境振动检测点应选在环境振动的激振点处,一般与被检测设备环境振动试验中的激振点重合。
4.3.3检测点标记
在检测点位置作永久性标记,并记入有关检测档案。4.4检测方向
除非另有规定,一般仅在被检测设备的主要振动方向上进行检测。4.5传感器安装
4.5.1安装谐振频率
传感器的安装谐振频率应高于检测频率上限的3倍。4.5.2安装总附加质量
安装传感器所造成的总附加质量应小于被检测设备质量的五十分之一。5详细要求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1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
5.1.1周期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1.1.1检测量值
a,取GB2424·7和GB2423.10中规定的环境振动有效值为被检测电子设备周期振动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该值则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振动环境状态;b。取被检测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响应振动有效值的2倍为响应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此值则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1.1.2检测时间
每次检测时间不得少于被检测设备定频试验法所规定的危险频率试验时间。5.1.2随机振动的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1.2.1随机振动的检测量值
a,取被检测设备随机环境振动试验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作为随机振动环境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该值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振动环境状态;b,以被检测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各频率点处功率谱密度的2倍为随机振动响应检测量值的上限,高于此值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1.2.2检测时间
每次检测时间不得少于被检测设备随机环境振动试验所规定的时间。5.1.3危险频率检测量值
以SJ/T10163标准所确定的危险频率值为参考,被检测设备危险频率的检测值高于或低于该值20%以上时,认为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5.2检测程序
5.2.1般准备
5.2.1.1根据被检测设备的实际振动特征,选择检测方法,并要求与该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检测方法一致。
5.2.1.2按本标准4.1条和4.2条规定,确定合适的检测传感器与检测系统。5.2.1.3按本标准中4.3条和4.4条的规定,确定检测点位置和检测方向。3
SJ20135—92
5.2.1.4按本标准4.5条规定,安装传感器。5.2.2按本标准5.1.1条规定,确定周期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5.2.3按本标准5.1.2条规定,确定随机振动检测量值与检测时间,在所要求的检测频率范围内进行功率谱密度和各频段内的总有效值检测。5.2.4按本标准5.1.3条规定,进行危险频率检测。5.3评价与诊断
5.3.1工作状态评价
5.3.1.1按本标准5.1.1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5.3.1.2按本标准5.1.2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5.3.1.3按本标准5.1.3条的规定,确定被检测设备危险频率变化情况和工作状态。5.3.2机械故障诊断
5.3.2.1根据振动检测结果,对被检测设备的外观、结构、连接件进行检查,对其断裂、松动、碰撞、变形、失衡等故障进行诊断。5.3.2.2对被检测设备的机械、电性能进行检查,根据振动检测结果,确定引起性能变化的机械故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科技质量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东南大学、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凤泉、韩晓林、尹寿宝、吴慧新、季馨、颜肖龙。计划项目代号:B040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1402-2009 光纤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规范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