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J 064-19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

【交通行业标准(JT)】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2 14:59:19
- JTJ064-1998
- 现行
标准号:
JTJ 064-1998
标准名称: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条文说明)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
实施日期:
1999-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2.79 MB

部分标准内容:
JTJ064-98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81805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编号JTJ064--98),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我部1986年发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一86)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一91)、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一85)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8年12月23日
JTJ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是根据交通部原工程管理司工技字[1992J194号“关于下达1992年度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任务的通知”和工技字[1993]61号\关于落实公路.L程地质勘察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精神,按照建设部建设标[1996]626号“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通知”要求,在总结研究我国公路网建设中有关公路工程地质专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86、《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一85)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中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专题的实践经验,并依据公路设计与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共分九章、八个附录和条文说明附件,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程序,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共性的部分.专列了一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对新建公路的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等三章组成: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单列了--章;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分章编列了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
新制订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概括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部内容.改变了以往按专业或按专题分编标准的情况。局时,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地质勘察的要求: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利详细I.程地质勘察中,考虑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不同要求。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章节内,部分条款区别了路基、桥基和隧道场地不同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为使本规范更好地适应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请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公路勘察设计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邮编:710068),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和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
主要起草人:喻文学、倪一鸿、左希光、余波、崔建恒、常久儒、赵春先、何关牛、王为良、孙耀祖、张是鹊、戴允昌、李桂伦、刘振寰、李规侬、孔祥金416
1总则
JTJ06498
1.0.1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服务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应规范公路、桥位、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据以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下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整治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与--般新建公路和改建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1.作,其勘察工作量,可按本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予以适当增减。公路施工和养护中的大修、中修、改善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也可参照使用。1.0.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按照调查测绘,勘探测试和编制工程地质报告的程序进行。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F作深度应与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相适应。本规范主要按初步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初勘)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详勘)两个阶段进行编制。对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I程方案明确的中、小型项目可以进行一阶段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充分收集已有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岩土工程资料,当「程地质与岩土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场地技术要求时,应根据工程方案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正程地质勘察作。
1.0.4工程地质勘察应重视地质理论的应用,综合利用各种勘察手段.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科研成果,用经济、合理的勘察工作量取得必要的、可靠的勘察成果1.0.5.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原测如下:1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测试、报告编制、成果审定的程序进行,2必须制定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含理安排勘察各阶段的时间和周期.严格执行1.序管理的要求,以保证勘察质量。
3必须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成果的精度。4设计、施.I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宜通过不同的测试手段综合验证。必要时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试验和大型原位测试及实体试验工程,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5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勘探测试时,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应是经过鉴定或在多项同类场地勘探中已经应用并证明是成功的,方可采用。6对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作出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议或意见。1.0.6一个公路建设项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承担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时,建设单位应确定一个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公路、桥隧勘察证书的单位,全权负责该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管理.协调统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并对文件的质量负责。1.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新构造运动neotectonicmovement是指从晚第三纪至现代所出现的构造活动。2.0.2构造破碎带tectonoclastilbelt由地质构造作用,使岩层断裂并发生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坏成碎石和粉未.从而形成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的地带。
2.0.3不整合接触带unconformablebelt是表示岩层层序的连贯性发生间断的-一个风化面、侵蚀面或停止沉积面的接触地带。2.0.4遥感remote sensing
JTJ 064—98
根据电磁辐射的理论,应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各种探测器,对远距离目标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加工处理成遥感图像或数据,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的整个过程。2.0.5岩溶坡立谷karstdepression系岩溶地貌中一种大致呈椭圆形的大型封闭注洼地,其底部面积较溶蚀洼地大而平坦。2.0.6冰硕层till sheet
当冰川活动退缩后,冰磺物全部堆积而形成的地层。2.0.7滑坡周界laterul edgeof sliding是指滑坡体脱离山坡母体所显示出来的滑壁、滑舌和周边裂缝所连成的界限。2.0.8砂拢sandribbon
由无数个新月形砂丘连在一起,合成为成排的或网状的风成地貌单元。2.0.9强震区meizoseismal area指地基本烈度大于或等于XI度的地区。2.0.10地震烈度earthquakeintensity地震对地表和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与破坏的强烈程度。2.0.11基本烈度fundamental intensity是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遵遇的最大地震烈度。2.0.12液化势liquationpotential饱和砂土或粉土地层在地震过程中,受地震(剪切)波的作用是否会发生液化状态的趋势性估计。2.0.13采空区gob
地下矿体采空后,因周围岩石失稳,引起该区上部整个地层的破坏和向采集区移动,致使地表产生变形和破坏的地区。
2.0.14地壳沉降groundsubsidence地壳表面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造成区域性的总体垂直下降。2.0.15自由膨胀率 free-swelling rate为松散的烘干土粒在水中和空气中分别自由堆积的体积之差与在空气中自由堆积的体积之比。它是反映土体膨胀性的指标之一,与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胶粒含量等有若密切的关系。2.0.16软土mollisol
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细粒土。2.0.17泥炭peat
喜水植物枯萎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常为内陆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未完全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5。2.0.18腐殖质土humic soil
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完全分解,有臭味、呈黑泥状的细粒土。2.0.19有机质土organic soil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中淤泥为有机质含量在5%~50%之间,孔隙比大于1.5的细粒土。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
3.1基本规定
3.1.1勘察要求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必须按本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完成各项勘察任务。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应与公路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418
2.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两类:
JTJ064-98
1)简单的一一地形简单、地貌单元少;地层结构简单,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不严重,顶面起伏不大;区域地质构造较简单;地下水对工程无不良影响,且其场地稳定。2)复杂的一一地形复杂,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有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顶面起伏大;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且其场地内有不良地质现象。3.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区别一般工程或大型的、重要的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或复杂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深度要求。对方案明确的小型的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要求可以从简。4.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与一般地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及不同的工作深度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分项作出评价。公路主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类以附录A为准。5.应充分收集和注意利用当地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及与公路相关工程的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图件等,进行对比分析与综合论证。6.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3.1.2勘察阶段与要求
1.勘察前应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航拍照片、卫星照片,熟悉所调查地区的有关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室内试验等成果)并予以充分利用。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对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和有关路线控制点、走向和大型结构物进行初步研究,并到现场实地核对验证,适当地利用简易勘探方法和物探,必要时可布置钻探,以了解沿线地质概况,为优选路线方案提供地质依据。3.初步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配合路线、桥梁、隧道、路基、路面和其他结构物的设计方案及其比较方案的制定,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供技术经济的论证,达到满足方案的优选和初步设计的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作出初步分析及评价,还应提出处理办法,为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4.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以保证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作出详细分析、评价和具体的处理方案,为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地质资料。5.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且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在技术设计阶段,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对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为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必要时宜在施工期间安排有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3.1.3勘察方法的选择
1.勘察方法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而加以选择。
2.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3.详勘阶段的勘察方法,主要是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必要时进行物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以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4、施工时的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是针对个别路段、桥位、隧道方案或桥梁的墩台位置、形式、埋深等的变动,以及对所增加的新项目或有特殊地质内容的工程进行的。3.1.4勘察评价准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总体评价。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同时还应注意对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评价。
JTJ064-98
3.定性评价是首要的、基本的。对下述性质的问题,可作出定性评价:1)工程选定位置及场地,对修建公路工程及其结构物的适宜性;2)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3)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
4)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以及保证环境质量在路线、桥梁、隧道等工程方面的措施。4.对下述性质的问题,宜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1)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2)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3)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4)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5)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
3.2公路工程的岩土分类
3.2.1公路工程岩土分类原则
1.公路工程岩土分类基本上应按照行业标准中土的工程分类进行,同时执行公路路基、桥涵、隧道三个专业岩土地基及围岩分类的原则。2.岩土分类一般应以岩土组成为主要依据,还可结合成因、年代及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定名3.2.2岩石分类
1.岩石按强度、风化程度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中的(九)、(十)的相关规定。
2.公路工程石料分级应按《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中公路工程石料技术标准(M0201)执行。
3.2.3土分类
1.土的工程分类,应以《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中土的工程分类M0101为准:当按堆积年代、成因类型、有机质含量等分类时,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其附录一的相关规定执行。
2.本规范所列黄土、冻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一中附表1.13~1.15的规定;软土的划分可参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的相关规定;膨胀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的相关规定。3.公路、桥涵地基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一的相关规定。
4.公路土,石工程分级,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2.4岩石描述的基本内容
对岩石描述应包括成因、年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及岩层摩度等内容。对沉积岩还应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及变质岩还应描述矿物结晶的大小和结晶程度。3.2.5土的鉴定、描述与.I.程地质特征的确定土的描述内容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度、有机物及其含量等。关于土的名称,除根据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确定外.必要时可结合成因、年代、特征综合定名:同一土层可描述相同层沉积韵律及各层厚度。对土的鉴定应在现场观察描述并结合试验资料,综合确定其工程地质特征。对各类土的要求如下:1.对巨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颗粒级配、形状、母岩名称、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及层理特征等。2.对粗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粘性土含量、湿420
JTJ064-98
度、密度(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及层理特征、有机质含量等。对具有层、互层、薄夹层特征的土层,还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及层理特征。3.对细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颜色、湿度、粘粒含量、密实程度、有机质含量等。3.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3.3.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本规定1各级公路均须作工程地质调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独立工点,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对三、四级公路的不良地质地段,也可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一般公路.可不进行地质测绘。
2.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目的在于查明公路走廊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结构物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布置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内容应收集当地航空照片、气象、水文、地质、植被、冻深、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季节、淹没范围等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不良地质的影响,调查了解当地公路建设及其相关工程的经验总结。
3.3.2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要求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对沿线及重大工程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发现并研究关键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正作。一般是在初勘阶段进行。详勘阶段仅在初勘阶段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性的地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调查与测绘。2.测绘时的填图底图可采用已有的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测绘,比例尺的大小视需要而定。测绘工作中,所采用的公路“程地质图例及符号.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3.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确定。地质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
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可按实际情况布置勘探点。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对一般地质观测点和地质界限,以明显的地形、地物和其他测点作控制定点。对有特殊意义和对.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观测点,应用仪器法定点。3.3.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1.调查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包括路线、桥梁、隧道、路基及其附属.工程中有影响的工.程地质现象2.测绘范围:应包括路线正线及各比较方案的走廊地带,大桥、特大桥轴线附近的河床和两岸谷坡及阶地,以及河流上、下游,其测绘范围与桥位图相同。长、大隧道所穿越的全部地段(包括洞口路堑)。对于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调绘范围应视具体情况和类别以及处理范围加以确定。3.3.4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内容1.调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分析各地貌单元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层、构造、场地稳定性的因果关系。
2.查明岩土成因、性质、厚度、时代和分布范围。对岩层应查明风化程度及岩土相互接触关系和软弱夹层特性;对土层应着重分析新近堆积土;对特殊性岩土的类别和工程地质特征应予以查明3.调查岩层产状,确定地质构造类型、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包括断层位置、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物的胶结程度。4.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必要时可进行地震烈度复核或鉴定。各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应按本规范有关章节办理。421
3.4工程地质勘探
3.4.1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和要求
JTJ064-98
1.此项工作一般应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物探、钻探、简易勘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方法进行。
各个工点的勘探内容,应根据T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岩土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来确定。2.工程地质勘探方法的选择,以L程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合理性为依据。3.在勘探工作中,应注意对公路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必要时要对钻孔、试坑、探井等进行回填或封孔。
4.在布置勘探点时,应注意微地貌的变化,尤其是在初勘阶段,每一地貌单元处宜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宜有勘探点控制。5.要充分利用公路场地中原有的地质勘探和岩土、水质试验资料,并加以鉴别和有选择性地予以利用。
3.4.2综合勘探
有关各工程地质勘探阶段和场地稳定性各类问题及各种岩土的工程地质综合勘探的具体要求,详见本规范有关章节。
3.4.3钻探
钻探的孔位、数量、钻孔的深度、孔径等应达到地质勘探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钻孔的位置,一般应以坐标控制。同时还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对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冻土、软土等地层,更要保证取样质量和岩芯来取率。
1.钻孔按技术要求,可分一般性钻孔和技术性钻孔两种。技术性钻孔,要布置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其深度应达到要求的最大深度,并在其中采取原状土样,以便安排岩、土试验。技术性钻孔数量约占一项工程钻孔总数的-半。一般性钻孔,多是为工程需要而布置的,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取样要求方面低于技术性钻孔。2.钻孔深度,一般是以结构物类型、工程规模、岩土类别、持力层深度、桥涵及防护等工程基础深度、隧道埋置深度和其他工程处理深度而定,以满足能评价公路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埋深的要求。
3.钻孔孔径的大小,一般应满足岩、土试验的要求,尤其是原状岩土样品,要符合试验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满足在钻孔中进行原位测试时对钻孔直径的要求。4.取样要注意质量和数量。原状样品要保持其密封和不受扰动,尤其是软土样品在运送时应不受麓动、冻土不致融解。如有必要进行水质分析时,应在钻孔中采取水样。在钻孔中采取原状样品时,一般每层应有样品,换层时应立即取样。当同一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5.0m时,视具体情况可分别在上、中、下部位采取原状土样各一件。3.4.4物探
1.公路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地展法勘探、声波探测、测井等。必要时还可采用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或其他的有效物探方法。2.采用物探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物探工作的测区,一般不宜超过地质测绘的范围,但对物探解释和有对比价值的点,可不受此限。
2)在测区内测线的方向、间距及测点的疏密、激发点(或供电电极)与接收点(或测量电极)的距离与布置形式,应按物探方法并结合地形等情况确定,以减少影响地质解释精度的因素。3)物探网的最佳布置方案应沿路线中线、桥梁、隧道轴线方向布有测线。4)不同地质体或构造,应有2~3条物探测线穿过,每条测线上至少有3个以上的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适当加密。
3.5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与定位观测3.5.1原位测试
JTJ064--98
1.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内容。
2.选择原位测试方法时应考虑工程类别、岩土条件、设计对某些参数的要求及工作地区的经验和测试方法的成熟程度等。
3,分析原位测试结果资料,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地质、地层条件,采用正常的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分析处理。3.5.2室内试验
1.室内试验:包括岩、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化学等试验内容。2.室内试验工作内容应根据岩土类别、工程类型,考虑工程分析计算要求,提供所需的参数。岩石、土的试验试样数量、规格、质量要求、试验项目,应按行业标准相关规程的要求办理。3.室内试验一般在中心实验室进行。如工程规模大、试验多,可考虑在现场设置工地实验室,就地进行试验。
3.5.3定位观测
1定位观测:包括对滑坡、泥石流、地基基础、软土、地下水特性等内容的观测。定位观测的时间安排,应根据观测对象、工程性质或类别以及工作需要情况,可安排在施工前、施工期以及使用期进行。
2、定位观测应针对工程需要进行安排,主要内容如下:1)对不良地质活动情况的观测与监视;2)对岩土受到施工作用及其反应性状的监测:3)对施工和运营使用期的工程监测;4)对环境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结构、设施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测。
3.评价分析时,应以定位观测的结果,对预期性状的差异进行分析,对原来勘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当此种差异明显时,可按施工所揭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些观测如在设计以前进行,可按观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在施工中继续观测、监视,并作出评价。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3.5.4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定位观测所取得的各种数据应相互对比。结合勘探、调查与测绘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和设计质量。有关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定位观测等方面所采用的仪具、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等工作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办理。3.6报告编制
3.6.1报告的内容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勘察的主要成果,一般由文字部分和图表资料部分组成,应纳人设计文件的基础资料内
2.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以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写,其内容应包括:
1)前言:任务依据、目的、要求,所勘察工程对象以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方法、工作量、勘察过程)。
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下水、地震、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的描述和评价。
3)对所提供的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JTJ064-98
4)对公路路线、桥梁、隧道各个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并提出推荐方案。在路线里程较长或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应按工程地质分区和分段作出评价。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对地囊基本烈度复核和鉴定的工程项目,应提交所鉴定的内容和结论,3.勘察报告的图表资料部分,“般应有:1)工程地质平面图: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4)钻孔地质柱状图;
5)物探成果资料;
6)原位测试成果资料:
7)岩、土、水质试验成果资料;8)沿线筑路材料勘察资料;
9)其他资料、照片等。
如已安排有定位观测工作,可附有关观测资料。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或小型工程项目,可提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内容可以简化。3.6.2报告编制的要求
1.基本要求:
1)报告中的有关图表、资料,应清楚齐全,其格式、术语、图例、符号均应按本规范有关章节及附录C的要求办理;
2)报告内容应简明掘要,针对性强,地质评价结合实际,合理可行;3)报告的格式按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而定。2.报告编制所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测试、试验、观测所有的原始资料以及收集的有关图表资料,均应整理、检查、分析、鉴定,经认定无误后方可使用。3.对各项试验指标要进行数理统计。对不同勘察阶段的试验精度要符合规定要求,4.与有关单位所签订的协议或其他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如地震基本烈度应编人成果中。5.图件精度与详细程度的要求,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做到主题突出、目的明确、图面清晰、字体端正,线条均勾并有主次,图面布置协调美观,应避免图纸间、图纸与文学报告间互相矛盾3.6.3报告的审定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均须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审定合格后,方可正式形成文件.提供使用2..报告审定应遵守下列程序:
1)自检:自检时应按要求的格式、名称、数量、质量等完成各项成果底稿,做到完整、齐全,并按规定完成签署,
2)复核:经过复核检查,提出补充、校正、修改意见,进行补正并确认无误后,由项目负责人予以签署。
3)审查: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领导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抽查、审定后,签署并加盖公章,形成正式文件。
3.承担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所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数量,应以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为准,以满足委托方的需要。
3.6.4报告归档的要求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必须归档,归档时应根据交通部交办发【1992]100号文交通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进行。424
JTJ064--98
2.归档时宜按路线名称、工程项目分别编号,并开列详细清单以便查阅时调档。3.一般原始记录应装订成册,记录本可分装袋内,相片宜整理成影集并附有说明。4.对重要的、大型的工程钻孔中的岩芯,可拍成彩色相片和保存少量岩芯,并应选取代表性钻孔中的岩芯装箱保存,直至工程竣工验收。4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是为研究各工程方案场地内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工程方案的比较有关键性影响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重点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并提出工程方案比选的地质依据。4.1.2根据《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可行性研究分为预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预可)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工可)两个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仍按此程序进行。4.1.3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特征以及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等。4.1.4公路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应根据公路等级、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勘察合同,按不同的要求进行。
4.1.5公路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调查为主,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4.1.6对不良地质路段、特殊性岩土区,应列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研究其影响路线控制点、路线走向和工程方案选择的地质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新建公路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主要是地质构造活动区、高烈度的地震区、高应力区,可液化土地区,软土地区、滑坡群,设互通立交、特大桥、隧道等处以及大型天然筑路材料料场的工程地质勘察。
公路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可按准备工作、调查、重点勘探、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4.1.8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应具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应满足对重要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及其工程地质评价的要求,工程地质成果应符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需要。4.2预可勘察
4.2.1日的与任务
1.预可行性研究汇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公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计划等要求,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工程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2.预可勘察的主要任务
1)收集现有工程地质资料,重点研究有关影响拟建工程方案的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条件及重点工.程(大桥、隧道等》处的地质环境:2)概略了解拟建公路走廊地带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白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分布状况与采运条件等对工程的影响程度;3)进行沿线工程地质分区:
4)提供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地质资料及填绘1:100000~1:500000公路路线方案示意图的地质要素。
4.2.2技术准备
1.收集航(卫)片资料.根据拟建路线走向,在航(卫)片.上进行地质判释工作,概略了解路线通过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现象。2.收集路线通过区域的1:100000~1:500000地质图及相应的说明书;收集路线通过区域内与4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交公路发[19981805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编号JTJ064--98),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我部1986年发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一86)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一91)、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一85)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8年12月23日
JTJ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是根据交通部原工程管理司工技字[1992J194号“关于下达1992年度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任务的通知”和工技字[1993]61号\关于落实公路.L程地质勘察规范》编制任务的通知“精神,按照建设部建设标[1996]626号“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通知”要求,在总结研究我国公路网建设中有关公路工程地质专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86、《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一85)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中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专题的实践经验,并依据公路设计与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共分九章、八个附录和条文说明附件,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程序,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共性的部分.专列了一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对新建公路的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等三章组成:对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单列了--章;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分章编列了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土。
新制订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概括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部内容.改变了以往按专业或按专题分编标准的情况。局时,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地质勘察的要求: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利详细I.程地质勘察中,考虑了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不同要求。在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章节内,部分条款区别了路基、桥基和隧道场地不同的工程地质勘察要求为使本规范更好地适应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请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公路勘察设计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邮编:710068),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和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
主要起草人:喻文学、倪一鸿、左希光、余波、崔建恒、常久儒、赵春先、何关牛、王为良、孙耀祖、张是鹊、戴允昌、李桂伦、刘振寰、李规侬、孔祥金416
1总则
JTJ06498
1.0.1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服务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应规范公路、桥位、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据以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下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整治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与--般新建公路和改建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1.作,其勘察工作量,可按本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予以适当增减。公路施工和养护中的大修、中修、改善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也可参照使用。1.0.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按照调查测绘,勘探测试和编制工程地质报告的程序进行。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F作深度应与公路工程的设计阶段相适应。本规范主要按初步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初勘)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详勘)两个阶段进行编制。对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I程方案明确的中、小型项目可以进行一阶段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充分收集已有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岩土工程资料,当「程地质与岩土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场地技术要求时,应根据工程方案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正程地质勘察作。
1.0.4工程地质勘察应重视地质理论的应用,综合利用各种勘察手段.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科研成果,用经济、合理的勘察工作量取得必要的、可靠的勘察成果1.0.5.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原测如下:1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测试、报告编制、成果审定的程序进行,2必须制定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含理安排勘察各阶段的时间和周期.严格执行1.序管理的要求,以保证勘察质量。
3必须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以提高勘探的效率和成果的精度。4设计、施.I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宜通过不同的测试手段综合验证。必要时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试验和大型原位测试及实体试验工程,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5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勘探测试时,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应是经过鉴定或在多项同类场地勘探中已经应用并证明是成功的,方可采用。6对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作出定量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议或意见。1.0.6一个公路建设项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承担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时,建设单位应确定一个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公路、桥隧勘察证书的单位,全权负责该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管理.协调统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并对文件的质量负责。1.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新构造运动neotectonicmovement是指从晚第三纪至现代所出现的构造活动。2.0.2构造破碎带tectonoclastilbelt由地质构造作用,使岩层断裂并发生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坏成碎石和粉未.从而形成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的地带。
2.0.3不整合接触带unconformablebelt是表示岩层层序的连贯性发生间断的-一个风化面、侵蚀面或停止沉积面的接触地带。2.0.4遥感remote sensing
JTJ 064—98
根据电磁辐射的理论,应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各种探测器,对远距离目标辐射来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并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加工处理成遥感图像或数据,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的整个过程。2.0.5岩溶坡立谷karstdepression系岩溶地貌中一种大致呈椭圆形的大型封闭注洼地,其底部面积较溶蚀洼地大而平坦。2.0.6冰硕层till sheet
当冰川活动退缩后,冰磺物全部堆积而形成的地层。2.0.7滑坡周界laterul edgeof sliding是指滑坡体脱离山坡母体所显示出来的滑壁、滑舌和周边裂缝所连成的界限。2.0.8砂拢sandribbon
由无数个新月形砂丘连在一起,合成为成排的或网状的风成地貌单元。2.0.9强震区meizoseismal area指地基本烈度大于或等于XI度的地区。2.0.10地震烈度earthquakeintensity地震对地表和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与破坏的强烈程度。2.0.11基本烈度fundamental intensity是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遵遇的最大地震烈度。2.0.12液化势liquationpotential饱和砂土或粉土地层在地震过程中,受地震(剪切)波的作用是否会发生液化状态的趋势性估计。2.0.13采空区gob
地下矿体采空后,因周围岩石失稳,引起该区上部整个地层的破坏和向采集区移动,致使地表产生变形和破坏的地区。
2.0.14地壳沉降groundsubsidence地壳表面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造成区域性的总体垂直下降。2.0.15自由膨胀率 free-swelling rate为松散的烘干土粒在水中和空气中分别自由堆积的体积之差与在空气中自由堆积的体积之比。它是反映土体膨胀性的指标之一,与土的粘土矿物成分、胶粒含量等有若密切的关系。2.0.16软土mollisol
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细粒土。2.0.17泥炭peat
喜水植物枯萎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常为内陆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未完全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5。2.0.18腐殖质土humic soil
有机质含量大于50%,且有机质大部分完全分解,有臭味、呈黑泥状的细粒土。2.0.19有机质土organic soil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的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中淤泥为有机质含量在5%~50%之间,孔隙比大于1.5的细粒土。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
3.1基本规定
3.1.1勘察要求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必须按本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完成各项勘察任务。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应与公路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418
2.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两类:
JTJ064-98
1)简单的一一地形简单、地貌单元少;地层结构简单,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不严重,顶面起伏不大;区域地质构造较简单;地下水对工程无不良影响,且其场地稳定。2)复杂的一一地形复杂,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有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顶面起伏大;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且其场地内有不良地质现象。3.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区别一般工程或大型的、重要的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或复杂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深度要求。对方案明确的小型的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要求可以从简。4.对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与一般地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及不同的工作深度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分项作出评价。公路主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类以附录A为准。5.应充分收集和注意利用当地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及与公路相关工程的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图件等,进行对比分析与综合论证。6.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3.1.2勘察阶段与要求
1.勘察前应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航拍照片、卫星照片,熟悉所调查地区的有关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室内试验等成果)并予以充分利用。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对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和有关路线控制点、走向和大型结构物进行初步研究,并到现场实地核对验证,适当地利用简易勘探方法和物探,必要时可布置钻探,以了解沿线地质概况,为优选路线方案提供地质依据。3.初步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配合路线、桥梁、隧道、路基、路面和其他结构物的设计方案及其比较方案的制定,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供技术经济的论证,达到满足方案的优选和初步设计的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作出初步分析及评价,还应提出处理办法,为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4.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以保证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应作出详细分析、评价和具体的处理方案,为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地质资料。5.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且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在技术设计阶段,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6.对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为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必要时宜在施工期间安排有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3.1.3勘察方法的选择
1.勘察方法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而加以选择。
2.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3.详勘阶段的勘察方法,主要是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必要时进行物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以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4、施工时的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是针对个别路段、桥位、隧道方案或桥梁的墩台位置、形式、埋深等的变动,以及对所增加的新项目或有特殊地质内容的工程进行的。3.1.4勘察评价准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总体评价。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同时还应注意对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评价。
JTJ064-98
3.定性评价是首要的、基本的。对下述性质的问题,可作出定性评价:1)工程选定位置及场地,对修建公路工程及其结构物的适宜性;2)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3)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
4)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以及保证环境质量在路线、桥梁、隧道等工程方面的措施。4.对下述性质的问题,宜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1)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2)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3)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4)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5)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
3.2公路工程的岩土分类
3.2.1公路工程岩土分类原则
1.公路工程岩土分类基本上应按照行业标准中土的工程分类进行,同时执行公路路基、桥涵、隧道三个专业岩土地基及围岩分类的原则。2.岩土分类一般应以岩土组成为主要依据,还可结合成因、年代及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定名3.2.2岩石分类
1.岩石按强度、风化程度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中的(九)、(十)的相关规定。
2.公路工程石料分级应按《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中公路工程石料技术标准(M0201)执行。
3.2.3土分类
1.土的工程分类,应以《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中土的工程分类M0101为准:当按堆积年代、成因类型、有机质含量等分类时,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其附录一的相关规定执行。
2.本规范所列黄土、冻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一中附表1.13~1.15的规定;软土的划分可参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的相关规定;膨胀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的相关规定。3.公路、桥涵地基土的分类,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附录一的相关规定。
4.公路土,石工程分级,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2.4岩石描述的基本内容
对岩石描述应包括成因、年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及岩层摩度等内容。对沉积岩还应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及变质岩还应描述矿物结晶的大小和结晶程度。3.2.5土的鉴定、描述与.I.程地质特征的确定土的描述内容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度、有机物及其含量等。关于土的名称,除根据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确定外.必要时可结合成因、年代、特征综合定名:同一土层可描述相同层沉积韵律及各层厚度。对土的鉴定应在现场观察描述并结合试验资料,综合确定其工程地质特征。对各类土的要求如下:1.对巨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颗粒级配、形状、母岩名称、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及层理特征等。2.对粗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粘性土含量、湿420
JTJ064-98
度、密度(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及层理特征、有机质含量等。对具有层、互层、薄夹层特征的土层,还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及层理特征。3.对细粒土应鉴定、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颜色、湿度、粘粒含量、密实程度、有机质含量等。3.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3.3.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本规定1各级公路均须作工程地质调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独立工点,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对三、四级公路的不良地质地段,也可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一般公路.可不进行地质测绘。
2.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目的在于查明公路走廊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结构物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布置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内容应收集当地航空照片、气象、水文、地质、植被、冻深、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季节、淹没范围等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不良地质的影响,调查了解当地公路建设及其相关工程的经验总结。
3.3.2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要求1,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对沿线及重大工程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发现并研究关键性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正作。一般是在初勘阶段进行。详勘阶段仅在初勘阶段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性的地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调查与测绘。2.测绘时的填图底图可采用已有的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测绘,比例尺的大小视需要而定。测绘工作中,所采用的公路“程地质图例及符号.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3.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确定。地质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
3)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或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可按实际情况布置勘探点。4)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对一般地质观测点和地质界限,以明显的地形、地物和其他测点作控制定点。对有特殊意义和对.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观测点,应用仪器法定点。3.3.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范围1.调查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包括路线、桥梁、隧道、路基及其附属.工程中有影响的工.程地质现象2.测绘范围:应包括路线正线及各比较方案的走廊地带,大桥、特大桥轴线附近的河床和两岸谷坡及阶地,以及河流上、下游,其测绘范围与桥位图相同。长、大隧道所穿越的全部地段(包括洞口路堑)。对于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调绘范围应视具体情况和类别以及处理范围加以确定。3.3.4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内容1.调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分析各地貌单元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层、构造、场地稳定性的因果关系。
2.查明岩土成因、性质、厚度、时代和分布范围。对岩层应查明风化程度及岩土相互接触关系和软弱夹层特性;对土层应着重分析新近堆积土;对特殊性岩土的类别和工程地质特征应予以查明3.调查岩层产状,确定地质构造类型、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包括断层位置、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物的胶结程度。4.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必要时可进行地震烈度复核或鉴定。各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应按本规范有关章节办理。421
3.4工程地质勘探
3.4.1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和要求
JTJ064-98
1.此项工作一般应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物探、钻探、简易勘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方法进行。
各个工点的勘探内容,应根据T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岩土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来确定。2.工程地质勘探方法的选择,以L程地质条件及技术经济合理性为依据。3.在勘探工作中,应注意对公路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必要时要对钻孔、试坑、探井等进行回填或封孔。
4.在布置勘探点时,应注意微地貌的变化,尤其是在初勘阶段,每一地貌单元处宜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宜有勘探点控制。5.要充分利用公路场地中原有的地质勘探和岩土、水质试验资料,并加以鉴别和有选择性地予以利用。
3.4.2综合勘探
有关各工程地质勘探阶段和场地稳定性各类问题及各种岩土的工程地质综合勘探的具体要求,详见本规范有关章节。
3.4.3钻探
钻探的孔位、数量、钻孔的深度、孔径等应达到地质勘探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钻孔的位置,一般应以坐标控制。同时还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对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冻土、软土等地层,更要保证取样质量和岩芯来取率。
1.钻孔按技术要求,可分一般性钻孔和技术性钻孔两种。技术性钻孔,要布置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其深度应达到要求的最大深度,并在其中采取原状土样,以便安排岩、土试验。技术性钻孔数量约占一项工程钻孔总数的-半。一般性钻孔,多是为工程需要而布置的,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取样要求方面低于技术性钻孔。2.钻孔深度,一般是以结构物类型、工程规模、岩土类别、持力层深度、桥涵及防护等工程基础深度、隧道埋置深度和其他工程处理深度而定,以满足能评价公路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埋深的要求。
3.钻孔孔径的大小,一般应满足岩、土试验的要求,尤其是原状岩土样品,要符合试验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满足在钻孔中进行原位测试时对钻孔直径的要求。4.取样要注意质量和数量。原状样品要保持其密封和不受扰动,尤其是软土样品在运送时应不受麓动、冻土不致融解。如有必要进行水质分析时,应在钻孔中采取水样。在钻孔中采取原状样品时,一般每层应有样品,换层时应立即取样。当同一土层厚度大于或等于5.0m时,视具体情况可分别在上、中、下部位采取原状土样各一件。3.4.4物探
1.公路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地展法勘探、声波探测、测井等。必要时还可采用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或其他的有效物探方法。2.采用物探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物探工作的测区,一般不宜超过地质测绘的范围,但对物探解释和有对比价值的点,可不受此限。
2)在测区内测线的方向、间距及测点的疏密、激发点(或供电电极)与接收点(或测量电极)的距离与布置形式,应按物探方法并结合地形等情况确定,以减少影响地质解释精度的因素。3)物探网的最佳布置方案应沿路线中线、桥梁、隧道轴线方向布有测线。4)不同地质体或构造,应有2~3条物探测线穿过,每条测线上至少有3个以上的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适当加密。
3.5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与定位观测3.5.1原位测试
JTJ064--98
1.原位测试: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切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内容。
2.选择原位测试方法时应考虑工程类别、岩土条件、设计对某些参数的要求及工作地区的经验和测试方法的成熟程度等。
3,分析原位测试结果资料,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地质、地层条件,采用正常的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分析处理。3.5.2室内试验
1.室内试验:包括岩、土的物理、力学、水理、化学等试验内容。2.室内试验工作内容应根据岩土类别、工程类型,考虑工程分析计算要求,提供所需的参数。岩石、土的试验试样数量、规格、质量要求、试验项目,应按行业标准相关规程的要求办理。3.室内试验一般在中心实验室进行。如工程规模大、试验多,可考虑在现场设置工地实验室,就地进行试验。
3.5.3定位观测
1定位观测:包括对滑坡、泥石流、地基基础、软土、地下水特性等内容的观测。定位观测的时间安排,应根据观测对象、工程性质或类别以及工作需要情况,可安排在施工前、施工期以及使用期进行。
2、定位观测应针对工程需要进行安排,主要内容如下:1)对不良地质活动情况的观测与监视;2)对岩土受到施工作用及其反应性状的监测:3)对施工和运营使用期的工程监测;4)对环境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结构、设施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测。
3.评价分析时,应以定位观测的结果,对预期性状的差异进行分析,对原来勘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当此种差异明显时,可按施工所揭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些观测如在设计以前进行,可按观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在施工中继续观测、监视,并作出评价。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3.5.4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定位观测所取得的各种数据应相互对比。结合勘探、调查与测绘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和设计质量。有关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定位观测等方面所采用的仪具、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等工作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办理。3.6报告编制
3.6.1报告的内容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勘察的主要成果,一般由文字部分和图表资料部分组成,应纳人设计文件的基础资料内
2.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以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写,其内容应包括:
1)前言:任务依据、目的、要求,所勘察工程对象以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方法、工作量、勘察过程)。
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下水、地震、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的描述和评价。
3)对所提供的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JTJ064-98
4)对公路路线、桥梁、隧道各个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并提出推荐方案。在路线里程较长或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路段,应按工程地质分区和分段作出评价。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对地囊基本烈度复核和鉴定的工程项目,应提交所鉴定的内容和结论,3.勘察报告的图表资料部分,“般应有:1)工程地质平面图: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4)钻孔地质柱状图;
5)物探成果资料;
6)原位测试成果资料:
7)岩、土、水质试验成果资料;8)沿线筑路材料勘察资料;
9)其他资料、照片等。
如已安排有定位观测工作,可附有关观测资料。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工程或小型工程项目,可提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内容可以简化。3.6.2报告编制的要求
1.基本要求:
1)报告中的有关图表、资料,应清楚齐全,其格式、术语、图例、符号均应按本规范有关章节及附录C的要求办理;
2)报告内容应简明掘要,针对性强,地质评价结合实际,合理可行;3)报告的格式按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而定。2.报告编制所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测试、试验、观测所有的原始资料以及收集的有关图表资料,均应整理、检查、分析、鉴定,经认定无误后方可使用。3.对各项试验指标要进行数理统计。对不同勘察阶段的试验精度要符合规定要求,4.与有关单位所签订的协议或其他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如地震基本烈度应编人成果中。5.图件精度与详细程度的要求,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做到主题突出、目的明确、图面清晰、字体端正,线条均勾并有主次,图面布置协调美观,应避免图纸间、图纸与文学报告间互相矛盾3.6.3报告的审定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均须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审定合格后,方可正式形成文件.提供使用2..报告审定应遵守下列程序:
1)自检:自检时应按要求的格式、名称、数量、质量等完成各项成果底稿,做到完整、齐全,并按规定完成签署,
2)复核:经过复核检查,提出补充、校正、修改意见,进行补正并确认无误后,由项目负责人予以签署。
3)审查: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领导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抽查、审定后,签署并加盖公章,形成正式文件。
3.承担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所提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数量,应以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为准,以满足委托方的需要。
3.6.4报告归档的要求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必须归档,归档时应根据交通部交办发【1992]100号文交通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进行。424
JTJ064--98
2.归档时宜按路线名称、工程项目分别编号,并开列详细清单以便查阅时调档。3.一般原始记录应装订成册,记录本可分装袋内,相片宜整理成影集并附有说明。4.对重要的、大型的工程钻孔中的岩芯,可拍成彩色相片和保存少量岩芯,并应选取代表性钻孔中的岩芯装箱保存,直至工程竣工验收。4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是为研究各工程方案场地内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工程方案的比较有关键性影响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重点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并提出工程方案比选的地质依据。4.1.2根据《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可行性研究分为预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预可)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工可)两个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仍按此程序进行。4.1.3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特征以及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等。4.1.4公路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应根据公路等级、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勘察合同,按不同的要求进行。
4.1.5公路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调查为主,并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4.1.6对不良地质路段、特殊性岩土区,应列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研究其影响路线控制点、路线走向和工程方案选择的地质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新建公路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主要是地质构造活动区、高烈度的地震区、高应力区,可液化土地区,软土地区、滑坡群,设互通立交、特大桥、隧道等处以及大型天然筑路材料料场的工程地质勘察。
公路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可按准备工作、调查、重点勘探、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4.1.8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应具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应满足对重要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及其工程地质评价的要求,工程地质成果应符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需要。4.2预可勘察
4.2.1日的与任务
1.预可行性研究汇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公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计划等要求,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工程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依据、2.预可勘察的主要任务
1)收集现有工程地质资料,重点研究有关影响拟建工程方案的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条件及重点工.程(大桥、隧道等》处的地质环境:2)概略了解拟建公路走廊地带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白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分布状况与采运条件等对工程的影响程度;3)进行沿线工程地质分区:
4)提供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地质资料及填绘1:100000~1:500000公路路线方案示意图的地质要素。
4.2.2技术准备
1.收集航(卫)片资料.根据拟建路线走向,在航(卫)片.上进行地质判释工作,概略了解路线通过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现象。2.收集路线通过区域的1:100000~1:500000地质图及相应的说明书;收集路线通过区域内与4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标准计划
- JTGT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JT∕T1208-2018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选型技术要求
- JT∕T1215-2018 锥形泥门
- JT∕T1216-2018 挖泥船泥泵安装要求
- JT/T955-2014 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 JT∕T1201-2018 带式收油机
- JT/T1224.2-2018 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互联技术规范第2部分: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编码
- JT/T686-2007 反光膜耐冲击性能测定仪
- JT/T683-2009 通信管道静摩擦系数测量仪
- JT/T1285-2020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JT∕T925.3-20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第3部分:纤塑格栅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T684-2007 钢构件镀锌层附着性能测定仪
- JTJ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 JT∕T1217-2018 自浮橡胶排泥管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