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3366-1982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国家标准(GB)】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4 19:52:22
- GB3366-1982
- 已作废
标准号:
GB 3366-1982
标准名称: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1983-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38 MB
替代情况:
被GB/T 3366-1996代替

部分标准内容:
UDC678.077: 677.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362~3366-82
碳纤维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carbon fiber strands1982-12-28发布
1983-10-01实施
国家标准局批准
GB3362一82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strands碳纤维复丝红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3-82
Test method for number of filaments in carbon fiber strands by microscopy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4—82
Test method for diameter and equivalent diameter of carbon fiber bymicroscopy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5—82在
Test method for void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bymicroscopy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6—82
Test method for volume content of fiber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bymicroscopy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of carbonfiber strands
UDC 678.077
:677.52
GB3362--82
本方法适用于将碳纤维复丝浸胶后测定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1试样
1.1试样形状及尺寸
测定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用的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加强纸片
1.2试样制备
1.2.1试样由碳纤维复丝浸渍环氧基树脂胶液制成。供参考的胶液配方见附录A碳纤维复丝在浸胶前应预先在3.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1.2.2Www.bzxZ.net
1.2.3纤维复丝可用手工法或机器法浸胶。手工浸胶法参考附录B。1.2.4试样按图1要求的尺寸,在两端用0.2~0.4mm厚的纸片胶固。可用任何室温固化的胶粘剂。1.3试样外观和含胶量
1.3.1试样应浸胶均匀,光滑,平直,无缺陷。1.3.2由复丝浸胶制成的试样,含胶量应控制在35%~50%的范围内。2试验设备
采用无惯性拉力机。载荷相对误差不超过+1%。备有自动记录负荷-变形曲线的装置。记录仪装置走纸速度误差不超过土1%。3试验条件
3.1试验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土2℃,空气相对湿度为50±5%。3.2
在其他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将试验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试验报告中注明。4试验步骤
检查试样外观。测量试样标距,精确到o.5mm。4.1
国家标准局1982-12-28发布
1983-10-01实施
GB3362—82
4:2调整试验机夹头移动速度,可在1~20mm/min范围内任选,档速度。4.3调整记录仪走纸速度,使其不小于夹具移动速度的40倍。4.4装夹试样,要求复丝和上下夹具的加载轴线相重合。4.5开动试验机,同时启动记录仪,在记录仪上绘制负荷-变形曲线,直至试样断裂。5试验结果及计算
5.1试样数目
每组试验测10个试样。如试样断在夹具处,该试样试验结果无效。每组试验有效试样应不少于6个有效试样不足6个时,应进行重复试验。5.2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计算5.2.1从负荷-变形曲线计算拉伸强度、表观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5.2.1.1拉伸强度,按式(1)计算:P
式中:ot
拉伸强度,kgf/mm2(MPa);
破坏载荷,kgf(N);
-复丝截面积,mm2(m2)。
注:复丝截面积测定法见附录C。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按式(2)计算:5.2.1.2
式中:E。一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由负荷-变形曲线初始直线段上截取的负荷值,kgf(N);试样标距,mm;
标距内对应于△P的变形增量,mm。5.2.1.3断裂伸长率(%)8按式(3)计算:AL
式中:
断裂伸长率,%;
表观断裂伸长,mm
(gax)d
(见图2)
记录曲线
作图线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1)
GB3362-82
5.2.2按附录D“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计算拉伸弹性模量E:5.3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根据需要计算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按式(4)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5.3.1
式中:X;单个有效试样测得的值;有效试样个数。
5.3.2每组式样的标准误差S按式(5)计算,取两位有效数字。S
(X: -X) 2
5.3.3.每组试样的离散系数Cv(%)按式(6)计算,取两位有效数字。Cy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纤维生产厂名;
纤维类型和牌号;
试验方法标准;
浸渍复丝用胶粘剂,浸胶方法和含胶量;试验机型号和夹头移动速度;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结果,包括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试验人员、试验日期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4)
GB3362-82
附录A
(参考件)
浸渍碳纤维复丝胶液推荐使用下列配方之:A.1648酚醛环氧树脂每10g加三氟化硼一单乙胺固化剂0.3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7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A.26101环氧树脂每10g加三乙烯四胺固化剂1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2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A.3618环氧树脂每10g加三乙烯四胺固化剂1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2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GB336282
附录B
碳纤维复丝手工浸胶法
(参考件)
B.1剪取约500mm长的一根复丝,用手拿住两端使其在浸胶槽内匀速往返一次。B.2浸过胶的复丝放在框架上,加一定的张力,使复丝横向拉直绷紧在框架上,然后把框架放在烘箱内进行固化。固化后从烘箱内取出框架,按图1尺寸剪下复丝。GB3362-82
附录C
复丝截面积测定法
(参考件)
C.1方法原理
复丝截面积由复丝的线密度除以纤维密度求得。C.2样品准备
测定纤维复丝线密度和纤维密度用的碳纤维样品试验前应在3.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C.3复丝线密度的测定
C.3.1把纤维复丝拉直,截取三根1米长的复丝,测量长度准确到±0.5mm。C.3.2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样品,准确到0.1mg。取三根复丝样品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复丝线密度(t)。
C.4纤维密度的测定
测定碳纤维的密度,可用浮沉法,也可用密度梯度法。C.4.1用浮沉法测碳纤维密度
C:4.1.1选择适当溶剂洗去复丝表面上的保护胶,干燥后取用。.C.4.1.2将化学纯的正庚烷和二溴乙烷配成密度和所测纤维密度相近似的混合液,注人具塞量筒内。
C:.4.1.3用剪刀将纤维复丝剪成0.5~1mm长的纤维末,放人具塞量筒内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纤维末分散在混合液中,盖上磨口塞。将具塞量筒放在25±1℃的恒温水浴里(具塞量筒的塞及颈部要露出水面)。
C.4.1.4观察混合液。如纤维末在混合液内上浮或下沉,则需要相应加人正庚烷或二溴乙烷,以调节混合液密度,直至纤维末在混合液内均匀分布。在25±1℃的水浴内放置4h,如纤维末在混合液内仍均勾分布,即可认为混合液的密度与纤维的密度已经相同。C.4.1.5用比重计测量该温度下混合液的密度,测得的混合液密度值即为纤维的密度值(d)。C.4.2用密度梯度管法测碳纤维密度C.4.2.1密度梯度管的配制
将四氯化碳(密度1.596g/cm3)与三溴甲烷(密度2.890g/cm3)两种液体,按比例配制成密度不同的混合液体。重液和轻液可以是纯的溶剂,也可以是两种液体的混合液,按容积法确定四氮化碳和三溴甲烷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d.V=A.a+B (V-
混合液的密度,g/cm\,
式中:d-
一混合液的体积,cm3,
A-重液的密度,g/cm3;
B—轻液的密度,g/cm2,
重液的体积,cm3,
(V.-a)—轻液的体积,cm3。
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用精度为0.001的比重计,检查混合液的密度,如密度和所需密度有偏差可补加轻液或重液,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密度为止。然后由轻到重依次将各组分的混合液,通过一个带漏斗的直径为0.8~,mm的毛细管加人带刻度的有盖梯度管中,梯度管见图C。当最后一组混合液加完之后,轻轻取出毛细管,将梯度管盖上盖子,置于25±0.5℃的恒温水浴槽中,静止24h,稳定后即可使用。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C.4.2.2密度梯度管的校验
GB 3362—82
密度梯度管
将特制标准密度小球4~5粒,由密度大到小依次扔人管中。经平衡4h后,通过测高仪求得各标准球的相对高度。.借助已知标准球密度求得该梯度管高度-密度曲线,在曲线中接近直线部分的高度要不小于5cm,并且直线部分每厘米液柱高度的密度相差在0.002g/cm3以内方可使用。C.4.2.3试样的准备
先将纤维整理成束,然后抽出小束打成4只直径约为0.5cm的圆形小圈,要求小圈表面光滑没有毛丝。对各种上胶纤维用适当方法脱胶,一般用丙酮浸4h左右。在60℃烘箱中烘干2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0.5h。将干燥纤维浸没在与纤维密度相近的混合液中,放在离心机的试管里,以每分钠2000转的速度离心脱泡15min,排除纤维中的空气。C.4.2.4密度的测试
将离心脱泡后的纤维,迅速移人梯度管,平衡4h,用测高仪测出纤维球的高度以及与标准球相对应的高度。
C.4.2.5密度的计算
根据标准球的已知密度,用内插法按相对高度比值求得纤维圈的密度值,计算公式如下:dx
式中:dx
二样品密度,g/cm;
样品高度,mm;
重球高度,mm;
轻球高度,mm;
重球密度,g/cm3;
轻球密度,g/cm3。
C.5复丝截面积的计算
复丝截面积A按式(C3)计算:
式中:A-复丝截面积,mm2
-复丝的线密度,g/m;
复丝的密度值,g/cm。
(da-db)+db
面积A、线密度t、密度d均取三位有效数字。(C2)
GB3362—82
附录D
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
(参考件)
D.1截取标距长为50、100、150、200、250mm的试样。每个标距试验取20个试样。D.2每个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断裂。D.3在绘出的负荷-变形曲线上作图,读取变形值(mm)和断裂负荷P(kgf),见图D1。(
记录曲线
作图线
D.4计算每种标距试样△L/P的平均值。D.5把各种标距长度L对应的柔度△L/P按公式△L/P=G·L+K进行回归,见图D2。(gax/)d/
AL/P-α.L+K
D.6回归后求出修正系数K值,代人下式。8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GB3362—82
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计算纤维复丝的拉伸弹性模量Et。Et
式中:Et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E.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断裂负荷,kgf(N);
一对应于P的变形量,mm(m);K--柔度系数,mm/kgf(m/N)
注:每台试验机求得的柔度系数K值可在一定期限内使用,以后定期校正。D.7经修正计算求得的拉伸弹性模量值,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经修正”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提出,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纤维增强塑料分会归口。本标准由航空材料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金凤、张锡昌、王聚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362~3366-82
碳纤维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carbon fiber strands1982-12-28发布
1983-10-01实施
国家标准局批准
GB3362一82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strands碳纤维复丝红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3-82
Test method for number of filaments in carbon fiber strands by microscopy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4—82
Test method for diameter and equivalent diameter of carbon fiber bymicroscopy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5—82在
Test method for void content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bymicroscopy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GB3366—82
Test method for volume content of fiber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bymicroscopy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of carbonfiber strands
UDC 678.077
:677.52
GB3362--82
本方法适用于将碳纤维复丝浸胶后测定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1试样
1.1试样形状及尺寸
测定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用的试样形状及尺寸如图1所示。加强纸片
1.2试样制备
1.2.1试样由碳纤维复丝浸渍环氧基树脂胶液制成。供参考的胶液配方见附录A碳纤维复丝在浸胶前应预先在3.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1.2.2Www.bzxZ.net
1.2.3纤维复丝可用手工法或机器法浸胶。手工浸胶法参考附录B。1.2.4试样按图1要求的尺寸,在两端用0.2~0.4mm厚的纸片胶固。可用任何室温固化的胶粘剂。1.3试样外观和含胶量
1.3.1试样应浸胶均匀,光滑,平直,无缺陷。1.3.2由复丝浸胶制成的试样,含胶量应控制在35%~50%的范围内。2试验设备
采用无惯性拉力机。载荷相对误差不超过+1%。备有自动记录负荷-变形曲线的装置。记录仪装置走纸速度误差不超过土1%。3试验条件
3.1试验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土2℃,空气相对湿度为50±5%。3.2
在其他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将试验环境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试验报告中注明。4试验步骤
检查试样外观。测量试样标距,精确到o.5mm。4.1
国家标准局1982-12-28发布
1983-10-01实施
GB3362—82
4:2调整试验机夹头移动速度,可在1~20mm/min范围内任选,档速度。4.3调整记录仪走纸速度,使其不小于夹具移动速度的40倍。4.4装夹试样,要求复丝和上下夹具的加载轴线相重合。4.5开动试验机,同时启动记录仪,在记录仪上绘制负荷-变形曲线,直至试样断裂。5试验结果及计算
5.1试样数目
每组试验测10个试样。如试样断在夹具处,该试样试验结果无效。每组试验有效试样应不少于6个有效试样不足6个时,应进行重复试验。5.2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计算5.2.1从负荷-变形曲线计算拉伸强度、表观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5.2.1.1拉伸强度,按式(1)计算:P
式中:ot
拉伸强度,kgf/mm2(MPa);
破坏载荷,kgf(N);
-复丝截面积,mm2(m2)。
注:复丝截面积测定法见附录C。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按式(2)计算:5.2.1.2
式中:E。一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由负荷-变形曲线初始直线段上截取的负荷值,kgf(N);试样标距,mm;
标距内对应于△P的变形增量,mm。5.2.1.3断裂伸长率(%)8按式(3)计算:AL
式中:
断裂伸长率,%;
表观断裂伸长,mm
(gax)d
(见图2)
记录曲线
作图线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1)
GB3362-82
5.2.2按附录D“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计算拉伸弹性模量E:5.3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根据需要计算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按式(4)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5.3.1
式中:X;单个有效试样测得的值;有效试样个数。
5.3.2每组式样的标准误差S按式(5)计算,取两位有效数字。S
(X: -X) 2
5.3.3.每组试样的离散系数Cv(%)按式(6)计算,取两位有效数字。Cy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纤维生产厂名;
纤维类型和牌号;
试验方法标准;
浸渍复丝用胶粘剂,浸胶方法和含胶量;试验机型号和夹头移动速度;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结果,包括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试验人员、试验日期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4)
GB3362-82
附录A
(参考件)
浸渍碳纤维复丝胶液推荐使用下列配方之:A.1648酚醛环氧树脂每10g加三氟化硼一单乙胺固化剂0.3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7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A.26101环氧树脂每10g加三乙烯四胺固化剂1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2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A.3618环氧树脂每10g加三乙烯四胺固化剂1g,以丙酮作溶剂。晾干后,于120±2℃固化,时间不少于30min。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GB336282
附录B
碳纤维复丝手工浸胶法
(参考件)
B.1剪取约500mm长的一根复丝,用手拿住两端使其在浸胶槽内匀速往返一次。B.2浸过胶的复丝放在框架上,加一定的张力,使复丝横向拉直绷紧在框架上,然后把框架放在烘箱内进行固化。固化后从烘箱内取出框架,按图1尺寸剪下复丝。GB3362-82
附录C
复丝截面积测定法
(参考件)
C.1方法原理
复丝截面积由复丝的线密度除以纤维密度求得。C.2样品准备
测定纤维复丝线密度和纤维密度用的碳纤维样品试验前应在3.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C.3复丝线密度的测定
C.3.1把纤维复丝拉直,截取三根1米长的复丝,测量长度准确到±0.5mm。C.3.2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样品,准确到0.1mg。取三根复丝样品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复丝线密度(t)。
C.4纤维密度的测定
测定碳纤维的密度,可用浮沉法,也可用密度梯度法。C.4.1用浮沉法测碳纤维密度
C:4.1.1选择适当溶剂洗去复丝表面上的保护胶,干燥后取用。.C.4.1.2将化学纯的正庚烷和二溴乙烷配成密度和所测纤维密度相近似的混合液,注人具塞量筒内。
C:.4.1.3用剪刀将纤维复丝剪成0.5~1mm长的纤维末,放人具塞量筒内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纤维末分散在混合液中,盖上磨口塞。将具塞量筒放在25±1℃的恒温水浴里(具塞量筒的塞及颈部要露出水面)。
C.4.1.4观察混合液。如纤维末在混合液内上浮或下沉,则需要相应加人正庚烷或二溴乙烷,以调节混合液密度,直至纤维末在混合液内均匀分布。在25±1℃的水浴内放置4h,如纤维末在混合液内仍均勾分布,即可认为混合液的密度与纤维的密度已经相同。C.4.1.5用比重计测量该温度下混合液的密度,测得的混合液密度值即为纤维的密度值(d)。C.4.2用密度梯度管法测碳纤维密度C.4.2.1密度梯度管的配制
将四氯化碳(密度1.596g/cm3)与三溴甲烷(密度2.890g/cm3)两种液体,按比例配制成密度不同的混合液体。重液和轻液可以是纯的溶剂,也可以是两种液体的混合液,按容积法确定四氮化碳和三溴甲烷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d.V=A.a+B (V-
混合液的密度,g/cm\,
式中:d-
一混合液的体积,cm3,
A-重液的密度,g/cm3;
B—轻液的密度,g/cm2,
重液的体积,cm3,
(V.-a)—轻液的体积,cm3。
不同密度的混合液体,用精度为0.001的比重计,检查混合液的密度,如密度和所需密度有偏差可补加轻液或重液,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密度为止。然后由轻到重依次将各组分的混合液,通过一个带漏斗的直径为0.8~,mm的毛细管加人带刻度的有盖梯度管中,梯度管见图C。当最后一组混合液加完之后,轻轻取出毛细管,将梯度管盖上盖子,置于25±0.5℃的恒温水浴槽中,静止24h,稳定后即可使用。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C.4.2.2密度梯度管的校验
GB 3362—82
密度梯度管
将特制标准密度小球4~5粒,由密度大到小依次扔人管中。经平衡4h后,通过测高仪求得各标准球的相对高度。.借助已知标准球密度求得该梯度管高度-密度曲线,在曲线中接近直线部分的高度要不小于5cm,并且直线部分每厘米液柱高度的密度相差在0.002g/cm3以内方可使用。C.4.2.3试样的准备
先将纤维整理成束,然后抽出小束打成4只直径约为0.5cm的圆形小圈,要求小圈表面光滑没有毛丝。对各种上胶纤维用适当方法脱胶,一般用丙酮浸4h左右。在60℃烘箱中烘干2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0.5h。将干燥纤维浸没在与纤维密度相近的混合液中,放在离心机的试管里,以每分钠2000转的速度离心脱泡15min,排除纤维中的空气。C.4.2.4密度的测试
将离心脱泡后的纤维,迅速移人梯度管,平衡4h,用测高仪测出纤维球的高度以及与标准球相对应的高度。
C.4.2.5密度的计算
根据标准球的已知密度,用内插法按相对高度比值求得纤维圈的密度值,计算公式如下:dx
式中:dx
二样品密度,g/cm;
样品高度,mm;
重球高度,mm;
轻球高度,mm;
重球密度,g/cm3;
轻球密度,g/cm3。
C.5复丝截面积的计算
复丝截面积A按式(C3)计算:
式中:A-复丝截面积,mm2
-复丝的线密度,g/m;
复丝的密度值,g/cm。
(da-db)+db
面积A、线密度t、密度d均取三位有效数字。(C2)
GB3362—82
附录D
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
(参考件)
D.1截取标距长为50、100、150、200、250mm的试样。每个标距试验取20个试样。D.2每个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断裂。D.3在绘出的负荷-变形曲线上作图,读取变形值(mm)和断裂负荷P(kgf),见图D1。(
记录曲线
作图线
D.4计算每种标距试样△L/P的平均值。D.5把各种标距长度L对应的柔度△L/P按公式△L/P=G·L+K进行回归,见图D2。(gax/)d/
AL/P-α.L+K
D.6回归后求出修正系数K值,代人下式。8
标准分享网wwbzfxwcom免费下载GB3362—82
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计算纤维复丝的拉伸弹性模量Et。Et
式中:Et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E.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2.(MPa);断裂负荷,kgf(N);
一对应于P的变形量,mm(m);K--柔度系数,mm/kgf(m/N)
注:每台试验机求得的柔度系数K值可在一定期限内使用,以后定期校正。D.7经修正计算求得的拉伸弹性模量值,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经修正”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提出,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纤维增强塑料分会归口。本标准由航空材料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金凤、张锡昌、王聚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