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国家标准(GB)】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0 14:15:53
- GB/T10002.1-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T 10002.1-2006
标准名称: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2-21 -
实施日期:
2006-08-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23.97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0002.1-1996采标情况:
ISO 4422:1996,NEQ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GB/T 10002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川硬聚氯乙烯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物内或窜外埋地给水川硬聚氯乙烯管材。与GB/T 10002.2??2003《给水川硬聚氯乙烯(PVC-U)管什》配套使州。本部分规定的管材适用于压力下输送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 GB/T 10002.1-200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0002.1-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 83.1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002.1—2006
代替GB/T10002.1—199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Un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 (PvC-U) pipes for water supply[ISO 4422:1996,Pipes and fittings madeof unplasticied poly(vinylchloride)(PVC-U)for water supply—Specifications,NEQ2006-02-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优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0002.1—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bzcbs.com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26千字2006年8月第一版2006年8月第一次印刷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10002由三部分组成:
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10002.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阀门》(准备制定)。GB/T10002.1—2006
本部分是GB/T10002.1。本部分参照ISO4422-1: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1部分:总则》和ISO4422-2: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2部分:管材》,结合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具体情况,对原标准GB/T10002.1-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进行修订。本部分自实施之日代替GB/T10002.1—1996。本部分与GB/T10002.1—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有:增加了对树脂K值的要求;
增加了对稳定剂的使用要求;
增加了PNO.63、PN2.0和PN2.5三个压力等级,去掉PNO.6压力等级;增加了管系列(S)和标准尺寸比(SDR)值;调整了公称外径110mm以上部分规格的壁厚;提高了落锤冲击试验的冲击能量;调整了液压试验的环应力;
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
增加了尺寸分组和定型检验。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TC48/SC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南塑建材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南亚塑胶管材(厦门)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公元塑业集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立蓉、高长全、陈天文、许盛光、张慰峰、黄剑。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002.1—1996;
-GB/T10002.1-1988。
1范围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1—2006
GB/T10002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物内或室外埋地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与GB/T10002.2一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配套使用。本部分规定的管材适用于压力下输送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0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egvISO/DIS1183:1984)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589-1:1999,IDT)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O291:1997)GB/T4615-1984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GB/T5761-19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GB/T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O1167:1996,IDT)GB/T6671—2001
GB/T8802—-2001
GB/T8805—1988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eqvISO2505:1994)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eqvISO2507:1995)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T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8806--1988,eqvISO3126:1974)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ISO4422-3:1996,MOD)GB/T13526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GB/T13526一1992,neqISO76761990)
GB/T1415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eqvISO3127:1994)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9278-—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GB/T19471.1—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
封试验方法(ISO13845:2000,IDT)GB/T19471.2—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
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4:2000,IDT)HG/T3091一2000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idtISO4633:1996)
QB/T2568--2002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1
GB/T10002.1—2006
3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0002的本部分。3.1
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公称压力(PN)指管材输送20℃水的最大工作压力。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1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f.)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表1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温度/℃
4材料
折减系数于
4.1生产管材的材料应为PVC-U混配料。混配料应以PVC树脂为主,其中加人为生产达到本部分要求的管材所必需的添加剂,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4.2PVC树脂应符合GB/T5761一1993,树脂的K值应大于64,氯乙烯单体含量应小于5mg/kg4.3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到本部分规定的其他性能。饮水用管材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4.4允许使用本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清洁回用料。5产品分类
5.1产品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5.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见表2和表3。表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公称外径
公称壁厚e
注:公称壁厚(e)根据设计应力(a,)10MPa确定,最小壁厚不小于2.0mm。2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表3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注:公称壁厚(e.)根据设计应力(s,)12.5MPa确定。6技术要求
6.1外观
公称壁厚e。
GB/T10002.1-2006
单位为毫米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陷,可见杂质和其他影响达到本部分要求的表面缺陷。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6.2颜色
管材颜色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色泽应均匀一致。6.3不透光性
管材应不透光。
6.4管材尺寸
6.4.1长度
管材长度一般为4m、6m,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L)、有效长度(L)见图1所示。长度不允许负偏差。
GB/T10002.1—2006
6.4.2弯曲度
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4规定。
公称外径d./mmwww.bzxz.net
弯曲度/(%)
6.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图1管材长度示意图
管材弯曲度
不规定
40~200
≥225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5规定,PNO.63、PNO.8的管材不要求不圆度。不圆度的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
5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平均外径 d.
公称外径d.
允许偏差
不圆度
平均外径d.
公称外径d,
充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平均外径dem
公称外径d.
6.4.4壁厚
允许偏差
表5(续)
不圆度
平均外径d
公称外径d。
管材任意点壁厚及偏差应符合表2、表3和表6的规定。表6壁厚及偏差
壁厚e
2.04.68.08.610.010.611.3允许偏差
璧厚ey
12.012.613.314.014.615.316.016.617.318.018.619.320.621.3GB/T10002.1-—2006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GB/T10002.1—2006
壁厚ey
22.022.623.3e24.0
24.0e24.6
24.6e25.3
25.326.0e26.6
26.6<27.3
27.328.028.629.330.0e30.6
允许偏差
表6(续)
管材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规定。6.4.4.2
壁厚e
30.631.332.032.633.334.6e35.3
35.3e36.0
36.036.637.338.0表7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
2.03.04.05.07.0<≤8.0
8.0<≤9.0
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em
10.0e11.0
11.012.013.015.016.0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em
17.018.019.020.021.0e22.0
22.023.024.025.0e26.0
26.027.06.4.5承口
允许偏差
表7(续)
平均壁厚e
28.0e29.0
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e38.0
38.0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最小深度应符合表8规定,示意图见图2。GB/T10002.1—2006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的密封环槽处的壁厚应不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8倍。15
8888888
图2弹性密封圈式承插口
溶剂粘接式承口的最小深度、承口中部内径尺寸应符合表8规定,示意图见图3。溶剂粘接式承口壁厚应不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75倍。7
GB/T10002.1-2006
公称外径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配合深度
图3溶剂粘接式承插口
表8承口尺寸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单位为毫米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m
注1:承口中部的平均内径是指在承口深度二分之一处所测定的相互垂直的两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承口的最大锥度(a)不超过0°30'
注2:当管材长度大于12m时,密封圈式承口深度mmm需另行设计,6.4.6插口
弹性密封圈式管材的插口端应按图2加工倒角。8
6.5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规定。
密度/(kg/m*)
维卡软化温度/℃
纵向回缩率/%)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15℃,15min)6.6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0规定。
落锤冲击试验(0℃)TIR/(%)
液压试验
6.7系统适用性试验
表9物理性能
技术指标
1350~1460
表面变化不劣于4N
表10力学性能
技术指标
无破裂,无渗漏
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按表11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表11系统适用性试验
连接密封试验
偏角试验
负压试验”
a仅适用于弹性密封图连接方式。要求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GB/T10002.1—2006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见7.11.1
见7.11.2
见7.11.3
连接用胶粘剂应符合QB/T2568—2002,弹性密封圈应符合HG/T3091—20006.8卫生性能
6.8.1输送饮用水的管材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1998。6.8.2输送饮用水的管材的氯乙烯单体含量应不大于1.0mg/kg。7,试验方法
7.1状态调节
除特殊规定外,按GB/T2918—1998,在(23士2)℃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
7.2颜色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7.3不透光性
取400mm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的材料封严,在管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7.4尺寸测量
7.4.1管材长度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
7.4.2弯曲度
按GB/T8805—1988测量。
7.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按GB/T8806测量平均外径和偏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002.1—2006
代替GB/T10002.1—199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Un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 (PvC-U) pipes for water supply[ISO 4422:1996,Pipes and fittings madeof unplasticied poly(vinylchloride)(PVC-U)for water supply—Specifications,NEQ2006-02-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优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0002.1—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bzcbs.com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26千字2006年8月第一版2006年8月第一次印刷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10002由三部分组成:
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10002.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阀门》(准备制定)。GB/T10002.1—2006
本部分是GB/T10002.1。本部分参照ISO4422-1: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1部分:总则》和ISO4422-2: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一—第2部分:管材》,结合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具体情况,对原标准GB/T10002.1-199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进行修订。本部分自实施之日代替GB/T10002.1—1996。本部分与GB/T10002.1—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有:增加了对树脂K值的要求;
增加了对稳定剂的使用要求;
增加了PNO.63、PN2.0和PN2.5三个压力等级,去掉PNO.6压力等级;增加了管系列(S)和标准尺寸比(SDR)值;调整了公称外径110mm以上部分规格的壁厚;提高了落锤冲击试验的冲击能量;调整了液压试验的环应力;
增加了系统适用性试验;
增加了尺寸分组和定型检验。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TC48/SC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南塑建材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南亚塑胶管材(厦门)有限公司、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公元塑业集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立蓉、高长全、陈天文、许盛光、张慰峰、黄剑。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002.1—1996;
-GB/T10002.1-1988。
1范围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1—2006
GB/T10002的本部分规定了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以下简称管材)的材料、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建筑物内或室外埋地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与GB/T10002.2一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配套使用。本部分规定的管材适用于压力下输送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0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egvISO/DIS1183:1984)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589-1:1999,IDT)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O291:1997)GB/T4615-1984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GB/T5761-19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GB/T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O1167:1996,IDT)GB/T6671—2001
GB/T8802—-2001
GB/T8805—1988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eqvISO2505:1994)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eqvISO2507:1995)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T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GB/T8806--1988,eqvISO3126:1974)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ISO4422-3:1996,MOD)GB/T13526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GB/T13526一1992,neqISO76761990)
GB/T1415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eqvISO3127:1994)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9278-—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GB/T19471.1—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
封试验方法(ISO13845:2000,IDT)GB/T19471.2—2004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
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4:2000,IDT)HG/T3091一2000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idtISO4633:1996)
QB/T2568--2002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1
GB/T10002.1—2006
3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03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0002的本部分。3.1
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公称压力(PN)指管材输送20℃水的最大工作压力。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1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f.)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表1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温度/℃
4材料
折减系数于
4.1生产管材的材料应为PVC-U混配料。混配料应以PVC树脂为主,其中加人为生产达到本部分要求的管材所必需的添加剂,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4.2PVC树脂应符合GB/T5761一1993,树脂的K值应大于64,氯乙烯单体含量应小于5mg/kg4.3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到本部分规定的其他性能。饮水用管材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4.4允许使用本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清洁回用料。5产品分类
5.1产品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5.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见表2和表3。表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公称外径
公称壁厚e
注:公称壁厚(e)根据设计应力(a,)10MPa确定,最小壁厚不小于2.0mm。2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表3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注:公称壁厚(e.)根据设计应力(s,)12.5MPa确定。6技术要求
6.1外观
公称壁厚e。
GB/T10002.1-2006
单位为毫米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陷,可见杂质和其他影响达到本部分要求的表面缺陷。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6.2颜色
管材颜色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色泽应均匀一致。6.3不透光性
管材应不透光。
6.4管材尺寸
6.4.1长度
管材长度一般为4m、6m,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L)、有效长度(L)见图1所示。长度不允许负偏差。
GB/T10002.1—2006
6.4.2弯曲度
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4规定。
公称外径d./mmwww.bzxz.net
弯曲度/(%)
6.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图1管材长度示意图
管材弯曲度
不规定
40~200
≥225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5规定,PNO.63、PNO.8的管材不要求不圆度。不圆度的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
5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平均外径 d.
公称外径d.
允许偏差
不圆度
平均外径d.
公称外径d,
充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平均外径dem
公称外径d.
6.4.4壁厚
允许偏差
表5(续)
不圆度
平均外径d
公称外径d。
管材任意点壁厚及偏差应符合表2、表3和表6的规定。表6壁厚及偏差
壁厚e
2.0
璧厚ey
12.0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GB/T10002.1—2006
壁厚ey
22.0
24.0e24.6
24.6e25.3
25.3
26.6<27.3
27.3
允许偏差
表6(续)
管材平均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规定。6.4.4.2
壁厚e
30.6
35.3e36.0
36.0
平均壁厚.
2.0
8.0<≤9.0
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em
10.0e11.0
11.0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平均壁厚em
17.0
22.0
26.0
允许偏差
表7(续)
平均壁厚e
28.0e29.0
29.0
38.0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的密封环槽处的壁厚应不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8倍。15
8888888
图2弹性密封圈式承插口
溶剂粘接式承口的最小深度、承口中部内径尺寸应符合表8规定,示意图见图3。溶剂粘接式承口壁厚应不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75倍。7
GB/T10002.1-2006
公称外径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配合深度
图3溶剂粘接式承插口
表8承口尺寸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单位为毫米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m
注1:承口中部的平均内径是指在承口深度二分之一处所测定的相互垂直的两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承口的最大锥度(a)不超过0°30'
注2:当管材长度大于12m时,密封圈式承口深度mmm需另行设计,6.4.6插口
弹性密封圈式管材的插口端应按图2加工倒角。8
6.5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9规定。
密度/(kg/m*)
维卡软化温度/℃
纵向回缩率/%)
二氯甲烷浸渍试验(15℃,15min)6.6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0规定。
落锤冲击试验(0℃)TIR/(%)
液压试验
6.7系统适用性试验
表9物理性能
技术指标
1350~1460
表面变化不劣于4N
表10力学性能
技术指标
无破裂,无渗漏
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按表11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表11系统适用性试验
连接密封试验
偏角试验
负压试验”
a仅适用于弹性密封图连接方式。要求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GB/T10002.1—2006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见7.11.1
见7.11.2
见7.11.3
连接用胶粘剂应符合QB/T2568—2002,弹性密封圈应符合HG/T3091—20006.8卫生性能
6.8.1输送饮用水的管材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1998。6.8.2输送饮用水的管材的氯乙烯单体含量应不大于1.0mg/kg。7,试验方法
7.1状态调节
除特殊规定外,按GB/T2918—1998,在(23士2)℃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
7.2颜色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7.3不透光性
取400mm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的材料封严,在管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7.4尺寸测量
7.4.1管材长度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
7.4.2弯曲度
按GB/T8805—1988测量。
7.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按GB/T8806测量平均外径和偏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268-199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