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交通行业标准(JT)】 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底盘、专用件修理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08 13:12:11
  • JT5014.3-1983
  • 已作废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 5014.3-1983

  • 标准名称:

    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底盘、专用件修理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已作废
  • 发布日期:

    1983-01-14
  • 实施日期:

    1983-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4.90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公路、水路运输>>港口装卸>>R46港口装卸机械及属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94页
  • 标准价格:

    15.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JT 5014.3-1983 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底盘、专用件修理技术要求 JT5014.3-1983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JT5014.3—83
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
专用件与底盘修理技术要求
1983-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83-10-01实施
第一篇港口装卸机械通用件修理技术要求圆柱齿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圆锥齿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圆柱蜗杆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摆线针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三角皮带传动装置修理技术要求链轮传动装置修理技术要求·
油封的使用和装配技术要求.
联轴器修理技术要求
键与花键修理技术要求
滚动轴承检验与装配技术条件
第二篇港口装卸机械底盘修理技术要求12干式常啮合离合器修理技术要求13湿式离合器修理技术要求
14轮式装卸机械驱动桥修理技术要求…15履带式推扒机驱动桥修理技术要求16履带板、支重轮、导向轮、托轮及缓冲装置修理技术要求。17普通转向器修理技术要求·
18分置式动力转向助力器修理技术要求19
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修理技术要求叉式装卸车转向桥修理技术要求定轴式齿轮变速器修理技术要求定轴齿轮式液力、机械变速器修理技术要求...……·悬挂装置修理技术要求
制动系(气压式、液压式)修理技术要求.传动轴、万向节修理技术要求
第三篇港口装卸机械专用件修理技术要求26制动器修理技术要求
27滚动轴承式回转支承修理技术要求28门机转柱式回转支承修理技术要求(1)
·(7)
(13)
(18)
·(20)
*(33)
(34)
(35)
·(36)
(37)
(39)
+(40)
(42)
((43)
(45)
带式输送机托辐修理技术要求
带式输送机滚筒修理技术要求·滑轮修理技术要求
卷简修理技术要求
钢丝绳使用技术条件
吊钩使用技术要求
门机杠杆式超负荷限制器修理技术要求行走轮修理技术要求
机械式支腿修理技术要求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附录N
附录0
附录P
附录Q
附录R
附录s
附录 T
附录U
附录V
干式常啮合离合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BD2F(BS3F)推扒机湿式离合器零件修理技术数据·轮式装卸机械驱动桥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BD2D履带式推扒机驱动桥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履带板,
销套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
支重轮与轴修
理装配技术数据:
导向轮与
托轮与
缓冲装
普通转向器:
术数据
装配技术数据
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
分置式动力转向助力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叉式装卸车转向桥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定轴式齿轮变速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定轴齿轮式液力机械变速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悬挂装置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制动系(气压、液压式)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传动轴、万向节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门座起重机转柱式回转支承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圆柱齿轮减速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圆锥齿轮减速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圆柱蜗杆减速器零件修理装配技术数据·(46)
·(51)
(53)
(64)
(65)
(68)
(69)
·(74)
(82)
(86)
·(89)
齿轮基孔
齿轮轴基准轴颈
式中,E100
公差带
表面光洁度
JT5014.3-83
1.2.2各配合轴颈与齿轮基准孔的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
齿轮轴(或轴)与轴承、齿轮配合处,其轴颈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E,,按下式所给出值。E,-Erpe.
齿轮轴(或轴)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中点间的跨距为100mm时,其轴颈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其值见表4;
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中点间跨距(mm)。表
齿轮宽度
>55~110
>110~160
>160~220
>220~320
键槽中心面对轴。
(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100:0.05,其极限不得超过0.20mm。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符合表5的规定。表
轴(孔)直径
键槽对轴(孔)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
式中:
>80~180
齿顶圆对其轴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Ep,按表6的规定值。表
>50~120
>120~200
>200~500
>500~800
齿轮基准端面对其轴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Ea,按下式确定。E.-E100.
>180~360
>800~1250
测量点在分度圆直径为100mm时的端面圆跳动公差,其值见表4;一分度圆直径(mm)。
齿轮轴(或轴)同齿轮的配合公差为一H7
,表面光洁度不低于V6。
>1250~2000
齿轮磨损后其齿厚减薄到以下数值时应予更换齿轮(一般对高速级齿轮应成对进行更换,低速级齿轮可视情况予以更换):a.
起升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淳的15%。变幅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广规定齿厚的15%。回转机构的大、小开式齿轮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25%。行走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30%。齿轮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应予以更换或修理:1.2.10
齿轮基准孔
公差带
齿轮轴基准轴颈
式中*E100
齿轮宽度
表面光洁度
JT5014.3-83
1.2.2各配合轴颈与齿轮基准孔的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
齿轮轴(或轴)与轴承、齿轮配合处,其轴颈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E:,按下式所给出值。E,=E10a.
齿轮轴(或轴)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中点间的跨距为100mm时,其轴颈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其值见表4
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中点间跨距(mm)。表
>55~110
>110~160
>160~220
>220~320
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100:0.05,其极限不得超过0.20mm。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符合表5的规定。表
轴(孔)直径
键槽对轴(孔)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
式中:
>80~180
齿顶圆对其轴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Ep,按表6的规定值。表6
>50~120
>120~200
>200~500
>500~800
齿轮基准端面对其轴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Ea,按下式确定。Ea=E100·
>180~360
>800~1250
一测量点在分度圆直径为100mm时的端面圆跳动公差,其值见表43d。—一分度圆直径(mm)。
齿轮轴(或轴)同齿轮的配合公差为H7
,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
>12502000
齿轮磨损后其齿厚减薄到以下数值时应予更换齿轮(一般对高速级齿轮应成对进行更换,低速级齿轮可视情况予以更换):起升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15%。a.
变幅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15%。回转机构的大、小开式齿轮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25%。行走机构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厂规定齿厚的30%。齿轮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应予以更换或修理:1.2.10
齿根上发现有疲劳裂纹。
JT5014.3-83
两相邻的轮齿破碎,或两不相邻的轮齿破碎长度超过1/3以上时。齿轮工作表面的点蚀面积沿齿宽和齿高方向上超过50%以上。齿轮工作表面脱皮剥落在齿高范围内超过30%,在齿长范围内超过10%以上。表面硬化的齿轮,当硬化层厚度磨损超过85%。轮齿表面因胶合引起的擦伤和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棱脊要铲平锉光。轮缘或相邻之两轮辐有裂缝时。g.
1.3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装配要求
侧隙种类
轴承内圈必须紧贴轴肩或定距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减速器内所有的滚动轴承必须符合本标准第11章《滚动轴承检验与装配技术条件》的要求。齿轮传动的最小侧隙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80120
>120~200
>200~320
齿轮表面接触斑点按高度不小于40%,按长度不小于50%。离
>320~500
V500~800
1.4试验方法与检验项目
减速器在装配合格后,应全部进行空载试验。空载试验应在额定转数(或高速轴转数为500~1.4.1
1500rpm)下进行。试验时,应按油标尺所指示的油位注入润滑油,试验时间在正、反两个方向均不少于1h,空载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各连接件、紧固件不得有松动现象。a.
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得有漏油、渗油现象。b.
减速器运转应平稳正常,不得有冲击振动及不均匀响声。c.
1.4.2空载试验合格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负荷试验:负荷试验时,对于换向工作或未注明旋转方向的减速器,应进行正、反两向试验;单向工作的减速器,允许单向试验,但试验时的旋转方向,必须与工作时相同。负荷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连续工作制度的减速器,必须在额定负荷、额定转数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油池温升不得超过a.
35℃,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b。对间断工作制度的减速器,主要是检查在额定功率和额定转数下,减速器运转是否安全可靠。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得有漏油、渗油现象。c.
减速器运转平稳正常,不得有冲击、振动及不均匀响声。d.
负荷试验时间在正、反方向都不得少于2h。e.
2圆锥齿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2.1箱体和箱盖
2.1.1箱体和箱盖应无裂损,经修补后不准有漏油现象。2.1.2各轴承孔磨损超过极限后,应按轴承配合要求修复,其光洁度应不低于6,公差带为H7,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轴承孔端面对轴承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1mm。2.1.3
轴承孔轴线与剖分面应重合,其位置度公差为0.3mm。箱体上两轴承孔轴线应相交,其位置度公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2.1.5
位置度公差
JT5014.3—83
>200~320
>320~500
箱体上两轴承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锥距L
垂直度公差
>80~120bZxz.net
>120~200
>200~320
>500~800
>320~~500
锥齿轮和轴
2.2.1齿轮基孔和齿轮轴基准轴颈的公差带与表面光洁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mm
>800~1250
>500~800
各配合轴颈与齿轮基准孔的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2.2.2
2.2.3轴与齿轮、轴承配合处其轴颈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应符合1.2.3款的规定。2.2.4
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值。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100:0.05,其极限不得超过0.2mm。轴同锥齿轮的配合公差为
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
罐齿轮的顶锥对其轴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ED,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
40~100
>100~200
锥齿轮的内花键同轴上外花键的配合采用:外径为>200~400
>400~800
齿侧为
齿轮磨损后,其齿厚减薄量超过原厂规定齿厚的15%时,应予更换。齿轮存在以下情况之,均应更换或修理:2.2.10
齿根上发现有疲劳裂纹。
两相邻的轮齿破碎或两不相邻的轮齿破碎长度超过1/3以上时。齿轮工作表面的点蚀面积沿齿宽和齿高方向上超过50%以上时。齿轮工作表面脱皮、剥落在齿高范围内超过30%,在齿长范图内超过10%以上。表面硬化的齿轮,当硬化层厚度磨损超过85%。轮齿表面因胶合引起的擦伤和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棱脊要铲平锉光。齿轮轮体在薄弱部位因过载发生裂缝时。圆锥齿轮减速器装配技术要求
轴承内圈必须紧贴轴肩或定距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mm
>800~1000
减速器内所有滚动轴承必须符合本标准第11章《滚动轴承检验与装配技术条件》的规定要2.3.2
圆锥齿轮副装配时,齿轮工
作表面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表11的规定。在无负荷情况下,接触斑点应位于齿侧的中部并接近小端。2.3.4圆锥齿轮副装配时侧隙的
调整应符合表12的规定。
锥距L
最小侧隙C。
0.10~0.20
0.15~0.30
0.20~0.40
JT5014.3—83
接触斑点面积
>50~100
0.15~0.30
0.20~0.40
0.25~0.50
沿齿长
不小于60%
不小于50%
不小于40%
>100~200
0.25~0.50
0.30~0.60
0.35~0.70
试验方法与检验项目
参照本标准第1章《圆柱齿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圆柱蜗杆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3.1箱体与箱盖
3.1.1箱体和箱盖应无裂损,经修补后不准有漏油现象。>200~500
0.35~0.70
0.40~0.80
0.45~0.90
沿齿高
不小于60%
不小于50%
不小于40%
>500~800
0.45~0.90
0.50~1.00
0.55~1.10
箱体、箱盖自由结合后,用0.05mm塞尺检查剖分面接触的密合性,塞尺塞入深度不得大于3.1.2
剖分面宽度的1/3。
3.1.3各轴承孔磨损超过极限后,应按轴承配合要求修复。其光洁度为√6,公差带为H7,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
轴承孔轴线与剖分面应重合其位置度公差为0.20mm。3.1.4
轴承孔端面,对其轴线的垂直度公差按表13的规定。mm
垂直度公差
>63~100
>100~150
>150~250
>250~400
蜗轮轴承孔轴线对于蜗杆轴承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在蜗轮宽度范围内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蜗杆轴向模数m。
垂直度公差
>6~10
>10~16
蜗杆轴承孔中心距的极限偏差土AA应符合表15的规定。蜗轮、
中心距L
>40~80
>80~100
>160~320
>16~30
≥320~630
3.2蜗杆、蜗轮和蜗轮轴
Jr5014.3-83
3.2.7蜗杆和蜗轮轴基准轴颈的公差带与表面光洁度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
基准轴颈
公差带
表面光洁度
3.2.2蜗轮轴与蜗轮轮心的配合公差为轮心同蜗轮轮缘的配合公差为
k6,蜗轮
各配合轴颈与孔的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3.2.3
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键槽中心面对轴(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100:0.05,其极限不得超过0.20mm。蜗轮齿项圆对其轴线径向圆跳动公差8。;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
分度四直径
>50~80
>80~120
>120~200
>200~320
>320~500
>500~800
蜗杆齿顶圆相对于两基准轴颈公共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8,」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蜗杆齿面光洁度为√7,蜗轮齿面光洁度为6。蜗轮、蜗杆的齿厚磨损应不大于原齿厚的12%。圆柱蜗杆减速器装配技术要求
>50~100
轴承内圈必须紧贴轴肩或定距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mm
>100~~200
减速器内所有滚动轴承必须符合本标准第11章《滚动轴承检验与装配技术条件》的要求。蜗杆传动的保证侧隙应符合表19的规定。表19
中心距L
保证侧隙
>40~80
>80~160
>160~320
蜗轮蜗杆副装配后,蜗轮中心平面对蜗杆轴线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0的规定。表
心距L
>40~80
>80~160
蜗杆传动的接触精度(斑点)应符合表21的规定。>160~320
>320~630
>320~630
JT5014.3-83
3.3.6具有极限扭矩联轴器的蜗杆传动减速器,其顶盘锥面与蜗轮圈圆锥面的接触面积,沿锥面母线方向不得小于60%。3.4试验方法与检验项目
3.4.1减速器在装配完毕后应进行跑合试验。试验前注入规定的润滑油,油池温度不得低于0℃。在额定转速及轻微制动(25%额定负荷)下进行正、反两方向运转,时间各不小于2h,运转时不得有冲击、漏油及不正常噪声,连接、紧固件不得有松动现象。3.4.2跑合试验合格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负荷试验。精度等级
沿齿长
不小于65%
沿齿高
不小于60%
不小于50%!不小于50%
不小手35%
不小于30%
负荷试验时,对于换向工作的减速器,应进行正、反两方向试验,单向工作的减速器允许单向试但试验时的旋转方向必须与工作时相同。验,1
作负荷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负荷试验时间在正、反两方向都不得少于2h。b.在额定负荷下,蜗轮齿面接触斑点,应符合规定要求。c对连续工作制度的减速器,必须在额定负荷和额定转速下进行试验,油池温升不得超过5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5℃。
d。对间断工作制度的减速器,主要检查在额定负荷的额定转速下,减速器运转是否安全和可靠。减速器运转应平稳正常,不得有冲击、异常振动和噪声。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得有漏油、渗油e.
现象。
4摆线针轮减速器修理技术要求
4.1箱体座、针齿壳与端盖
4.1.1箱体座、针齿壳与法兰盘应无裂损,修理时允许在不降低强度、紧密性和外表质量前提下予以焊补,但焊补的铸件必须进行回火处理。4.1.2机体座轴承孔的尺寸公差为J7,与针齿壳配合的止口公差为H7,表面光洁度为√6。4。1.3各轴承孔磨损逾限,应按本标准第11章《滚动轴承检验与装配技术条件》轴承配合要求修复,各轴承孔的圆程度公差为其宜径公差的1/4。4.1.4箱体座与针齿壳配合止口的轴线对两轴承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8级。4。1.5箱体座与针齿壳配合的端面对两轴承孔轴线应垂直,其垂直度公差为0.10mm。4.1.6针齿壳针齿中心圆的尺寸公差为H8,针齿销孔为H7,针齿壳与端盖配合的孔的尺寸公差为7,与机体配合的止口为6,光洁度均应为V5。4.1.7针齿壳针齿中心圆对与法兰端盖配合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8级。4.1.8针齿壳针齿销孔轴线与法兰端盖配合端面的垂直度(以外圆为准)公差等级为6级。4.1.9针齿壳与机体配合止口的表面对与法兰端盖配合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8级。4.1.10针齿壳两端面应平行,其平行度公差等级应为6级。4.2摆线轮、输出轴
4.2.1摆线轮应进行无损探伤,齿面光洁度为√7,中心孔光洁度为√8,轴孔的尺寸公差为H6,销孔的尺寸公差为H7。
4.2.2摆线轮形位公差要求:
摆线轮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a.
摆线轮销孔中心圆对孔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7级。b.
基准端面对轴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等级为6级。c.
两端面的平行度公差等级为6级。d.
输出轴表面应无裂纹,表面应光洁,其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光洁度应为√7,尺寸公差为k64.2.3
JT5014.3-83
(Dz≤450mm)、js6(Dz≤550mm),Dz为输出轴直径(mm)。输出轴装轴承的孔和销孔表面的光洁度均应为√6,尺寸公差:轴承孔为H7,销孔为R7、R8,圆柱度公差为其直径公差的1/4。
4.2.4输出轴各配合轴颈对输出轴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8级,其使用限度不得超过0.15mm,超过时应校正到0.05mm。
4.2.5销孔中心圆对轴承配合的两轴颈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7级。轴承孔表面对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等级为8级。4.2.6
销孔的轴线对与轴承配合的两轴颈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等级为7级。4.2.7
4.3偏心套
4.3.1偏心套两外圆的尺寸公差为js6,偏心套孔应为H7,表面光洁度均为√7,偏心距极限偏差为±0.02mm。
4.3.2两偏心轴线对孔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02mm。4.4减速器装配
4.4.1修复装配前应清除毛刺、尖棱和凸回之处,并应清洁干净。:销轴装入输出轴销孔可采用温差法或压合法,不允许采用锤击法。装配后销轴与输出轴轴线4.4.2
的平行度公差(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为8级。为了保证联接强度,紧固环和输出轴的装配应用温差法。4.4.3
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公差带为:a.
针齿壳和针齿
针套和针齿
he或he-;
针齿壳和端盖
输出轴上销孔和销轴
销轴和销套
f。输出轴和紧固环
4.5试验与验收
或-h63
4.5.1修理完成后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应在额定转速下进行正、反向空载试验,试验时按规定油位先加足润滑油,每台试验时间不少于0.5h,空载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各联接件、紧固件不得有松动现象。a.
b。各密封处、结合处不得有漏油、渗油现象。减速器运转应平稳、正常,不得有冲击、振动以及不均匀的响声。c.
油泵工作正常,管路内油流畅通。d.
e。噪声不大于70dB(本机,不包括电动机)。4.5.2负载试验应在空载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前并应对减速器内进行清洗,负载试验时除应满足空载试验的要求外,还应达到:a,必须在额定负载和额定转速下进行试验,油温不得超过45~50℃。b。负载试验的时间,必须达到油池温升稳定为止。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