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Z 2808-1987 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

【电子行业标准(SJ)】 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4 10:45:38
- SJ/Z2808-1987
- 现行
标准号:
SJ/Z 2808-1987
标准名称:
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87-06-05 -
实施日期:
1988-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58.50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SJ/Z2808---87bzxz.net
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
19870605发布
198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印刷板组装件热设计
SJ/Z2808-87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设备中印刷板组装件,在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状态下的热设计。术语、符号
1.1术语
1.1.1热阻
热流量在传递过程中所邀到的阻力(即温差除以热流量)。1.1.2方阻
印刷板单位方格上的热阻。
1.1.3定性温度
对流换热计算时,确定冷却空气物理性质参数的温度。1.1.4特征尺寸
在各无量纲传热准则数中,对换热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换热面的几何尺寸。1.1.5
当量直径
四倍的风道横截面面积除以气流润湿边周长。1.2
印刷板的宽度,m;
空气定压比热容,KJ/kg·C;
一一空气质量流速,kg/s·m2,一对流换热系数,W/m2.C
考尔本数,无量纲;。
-印刷板或导热条、板的长度,m:空气警朗特数,无量纲,
元器件的耗散功率(或热量),W;雷诺数,无量纲;
印刷板方阻,C/W
-印刷板基材方阻,C/W,
印刷线(铜箱)方阻,CW;
Rij—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导热热阻,C;t
印刷板组装件上任一点的温度,℃一印刷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度,℃:印刷板组装件上任一点的温升t=t-te,℃;印刷板基材表面印制线(铜箱)所覆盖面积的百分数(又称印刷板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0605发布1988-01-01实施
~1~
数),无量纲。
2印刷板散热的基本形式
金属夹芯印削板
SJ/Z2808-87
在印刷板的基材中间热压粘合金属导热层,见图1。印制板基材
金属夹芯
年制敏基材
导热板印刷板
金婚夹芯印刷板示意图
在印刷板的表面粘接金属导热板,见图2。零热板
印翻救
2导热板印制板示意图
2.3导热条印刷板
在印制板的表面粘接金遇导热条,见图3热条
印制报
2·4空芯印制板
SJ/Z280887
导热条印制板示意图
由两块印制板背挚形成密封冷却通道,见图4。风道壁
印制放
3热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的原则
来流器
空芯印制板示意图
导热务
印制板
印剃板的设计应符合SJ/Z1675一81《印制线路板设计》的规定。印制板的外形尺寸应符合SJ231383《印制线路板外形尺寸系列》的规定。印制板的质量应符合SJ202-.81《印制板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规定。印制导线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采用利于传热的大面积铜箔。~3
SJ/Z2808—87
3.1:5印制板散热用的导热板(层),条,应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如铝、铜或铁等)材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材料产品标准的规定。3.1.6导热板(层)、条与印制板的粘接强度或抗剥强度,应符合SJ202中第3章的规定。
3.1。7导热板(层)、条与印制板间的绝像电阻、耐压,应符合SJ/Z1675中第53.3、5.3.4款的规定。
3.1.8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应根据散热边界条件和元器件的安装要求进行设计。并保证在工作状态下,其温升和所装元器件的表面温度不高于可靠性所规定的允许使用值。
3.1.9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设计应与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同时进行,并保证传热路径上的热阻最小。
8.1。10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应符合设备或系统所规定尺寸、元器件安装、重量和成本的要求。
3.1·11印制板组装件强迫风冷通道的设计,应满足风阻特性的要求。当不充许空气直接冷却元器件时,其通道结构应采取密封措施。3.2元器件的热安装
3.2.。1热敏、耐热性差的元器件应安装在空气气流的上游(入口处),耗散功率大的、耐热性好的元器件应安装在空气气流的下游(出口处)。3.2.2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条件下,元器件的布设应使印制板上的热负载均勾分布。半导体集成电路应尽量安装在低温区城内。32.3元器件的安装应采用气流阻力小的排列形式。元器件与印制板之间的架空间隙,应控制在B~5mm的范围内。3.2:4元器件的安装及其引线的焊接,应设有消除热应力或热应变的结构措施。3.2.41消除轴向引线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或半导体二极管等)的热应力、可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5):a,元器件的引线在焊接时,至少应留有2.5mm长的热应变量,见图5(a))所示:
b,元器件的引线在安装空间较小时,应采取弧形或环形的应变结构,见图5(b)所示。
热应变量
印翻救
/元件
>印割板
图5轴向引线的元器件热应力释放的示意图SJ/Z2808—87
消除功率器件(如晶体管、集成器件等)的热应力,可根据耗散功率的3.2.4.2
大小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6):a·利用器件的引线,将器件架空安装在印制板上,见图6(a)所示:b:在器件与印制板间衬垫绝缘导热层或散热器,见图6(b)所示:C·利用器件的引线长度,将器件倒装于印制板上,见图6(c)所示:d,将器件的引线折弯90°,使器件侧装于散热支撑垫上,见图6(d)所示。最售销
抑侧教
晶售管
印魅报
晶督管
散热醫或导热衬热
却制敏
温誉管
敬热支游整快
图6功率晶体管消除热应力的安装示意图3.2,4.3消除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热应力,可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7):8,采用能够复原和屈服的导热粘合剂、将功率密度较高的集成电路直接粘接在印制板的导热条上,见图7(a)所示。为获得足够的热应变量,粘合界面的厚度应控制在0.13~0.52mm的范围内。
b:功率密度小于0.2W的集成电路,可直接插焊在印制板或印制板的导热条上,见图7(b)、(c)所示。为获得足够的热应变量,接触界面的间隙应控制在0.3mm以下,
装成电路
印制板
蔡成电路
印制水
双列直接式集成电路消除热
应力安装示意图
4热设计计算
4.1确定基本参数
SJ/Z2808-87
进行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计算时,首先应确定下列各项参数:a,元器件的耗散功率:
b。元器件表面允许使用的最高温度:C印制板的结构尺寸及所用的材料d。金属导热板(层)、条的结构尺寸及所用的材料:e印制板组装件及元器件周的环境温度;。冷却空气的物理性质参数。
4:2印制板的热计算
根据印制板上的热负载,首先计算出印制板的方阻,然后按不同的散热边界条件,计算印制板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最大阖升。4.2.1方阻的计算
印制板的传热性能、通常采用每单位方格的方阻(热阻)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Rsq=RsqbΦ(Rsqb-Rsqc)
式中:
Rsb=b80
(1)
(2)
其中:为基材的导热系数,W/m·℃;%为基材的厚度,m。Rsgc
其中:>c为印制线路铜箱的导热系数,W/m·;&c为印制线路的厚度,m。Sc
×100%
(4)
其中:Sc为印制线路覆盖的面积,m\;S为基材覆箔面的表面积m?。4.2.2温升的计算
4.2.2·1当印制板上的热负载为均匀分布时,印制板上任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最大温升△tmx,按下列不同的散热边界条件进行计算:8,两对边不散热,另两对边散热,表面无对流换热(见图8(a))Atmax
武中:R由公式(1)给出。
b,两对边不散热:另两对边散热,表面有对流换热(见图8(b))。~6-
SJ/Z280887
coshL(2hRag)+.L/2)
式中:R由公式(1)给出:h由公式(14)给出。c。四边散热,表面无对流换热(见图8(℃))。Atnax
式中:R由公式(1)给出。
cosh[(x/2)(L/B)
d:四边散热,表面有对流换热(见图8(d))。Atmax=
式中:
[1-0.785(E+F)7
cosh([2hRsg+
(元/L)2 7+.B/2)
cosh([2hRsg+(元/B)2J·L/2)其中:Rsc由公式(1)给出,h由公式(14)给出。不散热
均匀熟负
鳞无对流
不前热
灼勺热负
载无对流
t=0+=0
不散效
810112
构市热负
戴有对流
不散裁
均市热负
载有对离
(10)
SJ/Z2808-87
当印制板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印制板上任一点的温度值,按4.2.2.2
4。4。2款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4.3导热条印制板的热计算
元器件的耗散功率经粘合剂、导热条传至印制板组装件的两端,其热量传递主要为导热条一维导热,见图9所示。
4.3.1当导热条上的热负载为均勾分布时,导热条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升△t,按下式进行计算:
At=t-te=
式中:g-
一导热条单位长度上的热量,W/m一导热条的横截面面积,m2,
入—导热条的导热系数,w/m·c:X一沿导热条长度方向的坐标位置,m。最大温升Atm=x发生在×=0(即L/2)处,其计算公式如下:Atmax
式中:Q=gL为导热条上元器件的耗散功率,W。集戏电路
-0-0--
TTTTTTITTTTT
均勺热员裁
A一A截面放大
孕热泉
负制报
B-B面
(12)
SJ/Z280887
4、3,2当导热条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导热条印制板上任点的温度值,按4.4.2款买用有限率分法进行计算。4,4导热板层)印制板的热计算印制板上的热负载经粘合剂、导热板(层)传至印制板组装件的两端、其热量主要为导热板(层)维导热。
4.4,1当导热板(层)上的热负载为均匀分布时,导热板(层)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升△t、最大温升△tmax,根据导热板(层)的横截面面积S:分别按公式(11)、(12)进行计算。4.4·2当导热板(层)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根据散热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将印制板组装件划分为n个网络(见图10(a)),并设每一网络的热量集中于网格的中心(节点)。节点之间,节点与边界之间用导热热阻相连(见图10(b))。按热阻网络建立各节点的热平衡方程、计算各节点上导热板(层)的温度值。艳热
品8品
节点之间,节点与边界之间的导热热阻R,按下式进行计算:Rii
入si)
式中:l第i节点与第j节点之间的导热路径长度,租,S第i节点与第j节点之间的导热面积,m,ij1,2,
4.5空芯印制板的换热计算
根据空芯印制板组装件的风道结构和热负载,分别取风道当直径为特征尺寸、气~9~
SJ/Z2808-87
流的平均温度为定性温度,计算印制板换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h=CpJGPr
式中:G=-
度,kg/m2,
一,其中qv为体积流量,ms;A为风道横载面积,P为空气密J与风道结构及雷诺数有关,出公式(15)、(16)、(17)、(18)给出。4.5.1
当风道长宽比大天8:1时,
式中:200当风道为正方形时:
式中:Re1300。
式中:104当风道中有助片时,
式中:400Re.1500。
附加说明:
本文件由电子部标准所提出:
本文件由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负责起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撑受、尊建华。-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
19870605发布
198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印刷板组装件热设计
SJ/Z2808-87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设备中印刷板组装件,在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状态下的热设计。术语、符号
1.1术语
1.1.1热阻
热流量在传递过程中所邀到的阻力(即温差除以热流量)。1.1.2方阻
印刷板单位方格上的热阻。
1.1.3定性温度
对流换热计算时,确定冷却空气物理性质参数的温度。1.1.4特征尺寸
在各无量纲传热准则数中,对换热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换热面的几何尺寸。1.1.5
当量直径
四倍的风道横截面面积除以气流润湿边周长。1.2
印刷板的宽度,m;
空气定压比热容,KJ/kg·C;
一一空气质量流速,kg/s·m2,一对流换热系数,W/m2.C
考尔本数,无量纲;。
-印刷板或导热条、板的长度,m:空气警朗特数,无量纲,
元器件的耗散功率(或热量),W;雷诺数,无量纲;
印刷板方阻,C/W
-印刷板基材方阻,C/W,
印刷线(铜箱)方阻,CW;
Rij—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导热热阻,C;t
印刷板组装件上任一点的温度,℃一印刷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度,℃:印刷板组装件上任一点的温升t=t-te,℃;印刷板基材表面印制线(铜箱)所覆盖面积的百分数(又称印刷板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7-0605发布1988-01-01实施
~1~
数),无量纲。
2印刷板散热的基本形式
金属夹芯印削板
SJ/Z2808-87
在印刷板的基材中间热压粘合金属导热层,见图1。印制板基材
金属夹芯
年制敏基材
导热板印刷板
金婚夹芯印刷板示意图
在印刷板的表面粘接金属导热板,见图2。零热板
印翻救
2导热板印制板示意图
2.3导热条印刷板
在印制板的表面粘接金遇导热条,见图3热条
印制报
2·4空芯印制板
SJ/Z280887
导热条印制板示意图
由两块印制板背挚形成密封冷却通道,见图4。风道壁
印制放
3热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的原则
来流器
空芯印制板示意图
导热务
印制板
印剃板的设计应符合SJ/Z1675一81《印制线路板设计》的规定。印制板的外形尺寸应符合SJ231383《印制线路板外形尺寸系列》的规定。印制板的质量应符合SJ202-.81《印制板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规定。印制导线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应尽量采用利于传热的大面积铜箔。~3
SJ/Z2808—87
3.1:5印制板散热用的导热板(层),条,应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如铝、铜或铁等)材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材料产品标准的规定。3.1.6导热板(层)、条与印制板的粘接强度或抗剥强度,应符合SJ202中第3章的规定。
3.1。7导热板(层)、条与印制板间的绝像电阻、耐压,应符合SJ/Z1675中第53.3、5.3.4款的规定。
3.1.8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应根据散热边界条件和元器件的安装要求进行设计。并保证在工作状态下,其温升和所装元器件的表面温度不高于可靠性所规定的允许使用值。
3.1.9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设计应与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同时进行,并保证传热路径上的热阻最小。
8.1。10印制板组装件的结构,应符合设备或系统所规定尺寸、元器件安装、重量和成本的要求。
3.1·11印制板组装件强迫风冷通道的设计,应满足风阻特性的要求。当不充许空气直接冷却元器件时,其通道结构应采取密封措施。3.2元器件的热安装
3.2.。1热敏、耐热性差的元器件应安装在空气气流的上游(入口处),耗散功率大的、耐热性好的元器件应安装在空气气流的下游(出口处)。3.2.2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条件下,元器件的布设应使印制板上的热负载均勾分布。半导体集成电路应尽量安装在低温区城内。32.3元器件的安装应采用气流阻力小的排列形式。元器件与印制板之间的架空间隙,应控制在B~5mm的范围内。3.2:4元器件的安装及其引线的焊接,应设有消除热应力或热应变的结构措施。3.2.41消除轴向引线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或半导体二极管等)的热应力、可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5):a,元器件的引线在焊接时,至少应留有2.5mm长的热应变量,见图5(a))所示:
b,元器件的引线在安装空间较小时,应采取弧形或环形的应变结构,见图5(b)所示。
热应变量
印翻救
/元件
>印割板
图5轴向引线的元器件热应力释放的示意图SJ/Z2808—87
消除功率器件(如晶体管、集成器件等)的热应力,可根据耗散功率的3.2.4.2
大小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6):a·利用器件的引线,将器件架空安装在印制板上,见图6(a)所示:b:在器件与印制板间衬垫绝缘导热层或散热器,见图6(b)所示:C·利用器件的引线长度,将器件倒装于印制板上,见图6(c)所示:d,将器件的引线折弯90°,使器件侧装于散热支撑垫上,见图6(d)所示。最售销
抑侧教
晶售管
印魅报
晶督管
散热醫或导热衬热
却制敏
温誉管
敬热支游整快
图6功率晶体管消除热应力的安装示意图3.2,4.3消除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热应力,可采用下列安装形式(见图7):8,采用能够复原和屈服的导热粘合剂、将功率密度较高的集成电路直接粘接在印制板的导热条上,见图7(a)所示。为获得足够的热应变量,粘合界面的厚度应控制在0.13~0.52mm的范围内。
b:功率密度小于0.2W的集成电路,可直接插焊在印制板或印制板的导热条上,见图7(b)、(c)所示。为获得足够的热应变量,接触界面的间隙应控制在0.3mm以下,
装成电路
印制板
蔡成电路
印制水
双列直接式集成电路消除热
应力安装示意图
4热设计计算
4.1确定基本参数
SJ/Z2808-87
进行印制板组装件热设计计算时,首先应确定下列各项参数:a,元器件的耗散功率:
b。元器件表面允许使用的最高温度:C印制板的结构尺寸及所用的材料d。金属导热板(层)、条的结构尺寸及所用的材料:e印制板组装件及元器件周的环境温度;。冷却空气的物理性质参数。
4:2印制板的热计算
根据印制板上的热负载,首先计算出印制板的方阻,然后按不同的散热边界条件,计算印制板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最大阖升。4.2.1方阻的计算
印制板的传热性能、通常采用每单位方格的方阻(热阻)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Rsq=RsqbΦ(Rsqb-Rsqc)
式中:
Rsb=b80
(1)
(2)
其中:为基材的导热系数,W/m·℃;%为基材的厚度,m。Rsgc
其中:>c为印制线路铜箱的导热系数,W/m·;&c为印制线路的厚度,m。Sc
×100%
(4)
其中:Sc为印制线路覆盖的面积,m\;S为基材覆箔面的表面积m?。4.2.2温升的计算
4.2.2·1当印制板上的热负载为均匀分布时,印制板上任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最大温升△tmx,按下列不同的散热边界条件进行计算:8,两对边不散热,另两对边散热,表面无对流换热(见图8(a))Atmax
武中:R由公式(1)给出。
b,两对边不散热:另两对边散热,表面有对流换热(见图8(b))。~6-
SJ/Z280887
coshL(2hRag)+.L/2)
式中:R由公式(1)给出:h由公式(14)给出。c。四边散热,表面无对流换热(见图8(℃))。Atnax
式中:R由公式(1)给出。
cosh[(x/2)(L/B)
d:四边散热,表面有对流换热(见图8(d))。Atmax=
式中:
[1-0.785(E+F)7
cosh([2hRsg+
(元/L)2 7+.B/2)
cosh([2hRsg+(元/B)2J·L/2)其中:Rsc由公式(1)给出,h由公式(14)给出。不散热
均匀熟负
鳞无对流
不前热
灼勺热负
载无对流
t=0+=0
不散效
810112
构市热负
戴有对流
不散裁
均市热负
载有对离
(10)
SJ/Z2808-87
当印制板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印制板上任一点的温度值,按4.2.2.2
4。4。2款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4.3导热条印制板的热计算
元器件的耗散功率经粘合剂、导热条传至印制板组装件的两端,其热量传递主要为导热条一维导热,见图9所示。
4.3.1当导热条上的热负载为均勾分布时,导热条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升△t,按下式进行计算:
At=t-te=
式中:g-
一导热条单位长度上的热量,W/m一导热条的横截面面积,m2,
入—导热条的导热系数,w/m·c:X一沿导热条长度方向的坐标位置,m。最大温升Atm=x发生在×=0(即L/2)处,其计算公式如下:Atmax
式中:Q=gL为导热条上元器件的耗散功率,W。集戏电路
-0-0--
TTTTTTITTTTT
均勺热员裁
A一A截面放大
孕热泉
负制报
B-B面
(12)
SJ/Z280887
4、3,2当导热条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导热条印制板上任点的温度值,按4.4.2款买用有限率分法进行计算。4,4导热板层)印制板的热计算印制板上的热负载经粘合剂、导热板(层)传至印制板组装件的两端、其热量主要为导热板(层)维导热。
4.4,1当导热板(层)上的热负载为均匀分布时,导热板(层)上任一点至印制板组装件边缘的温升△t、最大温升△tmax,根据导热板(层)的横截面面积S:分别按公式(11)、(12)进行计算。4.4·2当导热板(层)上的热负载为非均匀分布时,根据散热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将印制板组装件划分为n个网络(见图10(a)),并设每一网络的热量集中于网格的中心(节点)。节点之间,节点与边界之间用导热热阻相连(见图10(b))。按热阻网络建立各节点的热平衡方程、计算各节点上导热板(层)的温度值。艳热
品8品
节点之间,节点与边界之间的导热热阻R,按下式进行计算:Rii
入si)
式中:l第i节点与第j节点之间的导热路径长度,租,S第i节点与第j节点之间的导热面积,m,ij1,2,
4.5空芯印制板的换热计算
根据空芯印制板组装件的风道结构和热负载,分别取风道当直径为特征尺寸、气~9~
SJ/Z2808-87
流的平均温度为定性温度,计算印制板换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h=CpJGPr
式中:G=-
度,kg/m2,
一,其中qv为体积流量,ms;A为风道横载面积,P为空气密J与风道结构及雷诺数有关,出公式(15)、(16)、(17)、(18)给出。4.5.1
当风道长宽比大天8:1时,
式中:200
式中:Re1300。
式中:104
式中:400Re.1500。
附加说明:
本文件由电子部标准所提出:
本文件由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负责起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撑受、尊建华。-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