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电力行业标准(DL)】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6 02:06:36
- DL/T767-2003
- 现行
标准号:
DL/T 767-2003
标准名称: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1-09 -
实施日期:
2003-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5.3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悬垂线夹、耐张线夹、防振螺旋条等金具。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767-2003

部分标准内容:
附录B
ICS27.100
备案号:11432-2003
2003-01-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
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g testing methodofhelicalfittingsforADSS
页码,1/14
DL/T767-2003
200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产品分类及技术要求
5试验项目
6试验方法
7验收规则
8标志与包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附录B(规范性附录)
舞动疲劳试验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悬垂线夹附录D(资料性附录)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附录E(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附录F(资料性附录)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防振条前言
随着我国高压架空电力线路通信系统对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DielectricSelf一SupportingOpticalFiberCable,简称ADSS)愈来愈多的采用,迫切需要与ADSS光缆配套的电力金具标准。本标准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标准计划进行制订。
本标准参考CIGRE《ADSS光缆用金具的试验方法》、美国PLP公司关于ADSS光缆用金具技术要求,fil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页码,2/14
同时结合国内生产和试验条件,制订了DL/T767一2003《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同时在标准中给出了规范性附录,包括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舞动疲劳试验方法及资料性附录一一ADSS用预绞式金具的型号和参数。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架空线路(电力金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帕尔普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吉、徐乃管、尤传永、吴宇、鲍迁、张继育、辛鹏、赵全江。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悬垂线夹、耐张线夹、防振螺旋条等金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7.1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GB/T2317.4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GB/T2336防振锤技术条件
GB/T2479普通磨料白刚玉
JB/T17937电工用铝包钢丝(idtIEC61232:1993)Y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一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CIGRESC2299ADSS光缆用电力金具试验方法IEC60888绞线用镀锌钢丝
IEEEP1222架空输电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标准3缩略语
3.1 ADSS-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cable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
3.2RTS-ratedtensilestrength
额定抗拉强度
3.3 EDS-everyday stress
平均运行应力
3.4 SMWTspecified maximum workingtension规定的最大工作张力
4产品分类及技术要求
fi1e://c:ld1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4.1悬垂线夹
用来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吊挂于直线杆塔上。4.1.1悬垂线夹必须满足垂直荷载的要求。4.1.2线夹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1.3可以承受微风振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振装置来控制微风振动。4.1.4可以承受舞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舞动装置来控制舞动。页码,3/14
4.1.5单悬垂线夹的转向角(Turningangle)α应不小于30°,双悬垂线夹的转向角应不小于60°。
4.1.6除另有要求,线夹握力应不小于规定的不平衡荷载的要求,一般为(10%~20%)RTS4.1.7当不平衡荷载超过4.1.6所规定的值时,线夹可以滑动。4.1.8悬垂线夹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2耐张线夹
承受ADSS光缆张力,将ADSS光缆连接至耐张杆塔上。4.2.1一般情况下,线夹的握力应大于75%RTS。4.2.2线夹机械强度达到ADSS最大工作张力(SMWT)时,光缆不应有任何损伤,同时对光信号不应有任何影响。
4.2.3在温升情况下(光缆表面温度应达到70℃),线夹机械强度达到平均运行应力100%EDS时,光缆不应有任何损伤,同时对光信号不应有任何影响。4.2.4线夹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2.5应能承受微风振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振装置来控制微风振动。4.2.6应能承受舞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舞动装置来控制舞动。4.2.7耐张线夹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3防振金具
用于控制由风引起的ADSS的微风振动4.3.1防振金具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对于有螺栓夹子型的防振装置,应在ADSS光缆上使用护线条。
4.3.2依据ADSS光缆的设计,应将微风振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4.3.3应能承受微风振动,自身不产生疲劳。4.3.4应能承受舞动的影响,不会减弱防振功能或导致ADSS光缆受到损伤。4.3.5防振金具的材料应能承受电气应力,同时不会造成ADSS光缆的损坏。4.3.6防振金具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4防舞动金具
用于控制由风及覆冰引起的ADSS的舞动。4.4.1防舞装置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4.2应减小舞动的强度及发生的可能性4.4.3应能承受舞动和微风振动的作用,不会减弱防舞动功能或导致ADSS光缆受到损伤4.4.4防舞动金具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5试验项目
5.1悬垂线夹
悬垂线夹要求以下六项试验:
a)外观和尺寸检查:
b)垂直荷载试验;
c)转向角试验;
d)握力试验:
e)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fi1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f)舞动疲劳试验。
5.2耐张线夹试验项目
耐张线夹要求以下四项试验:
a)外观和尺寸检查:
b)张力试验:包括机械破坏试验、光测下张力试验和温升下张力试验;c)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d)舞动疲劳试验。
5.3防振金具
5.3.1当采用防振条时,应进行防振条在ADSS光缆上的性能和疲劳试验。5.3.2当采用防振锤时,应进行以下试验:a)防振锤功率特性;
b)防振锤疲劳性能;
c)防振锤在ADSS光缆上的消振试验。5.4防舞动金具
应在ADSS光缆上进行微风振动疲劳试验和舞动疲劳试验。5.5ADSS光缆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表ADSS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一览表,见表1。表1ADSS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一览表试验项目
外观和尺寸检查
机械破坏试验
光测下张力试
温升下张力试
垂直荷载试验
转向角试验
握力试验
消振试验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舞动疲劳试验
悬垂线夹
耐张线夹
金具名称
防振金具
a注:“√”表示应做的试验项目。当抽样试验时,由用户和供货方协商确定的项目。
6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6.1光信号衰减测量的试验方法
页码,4/14
防舞动金具
6.1.1在试验过程中应通过监测光缆的光信号检验其光传输性能,测量应按供方和需方同意的方法进行。6.1.2光信号测试应在1550mm的波长下进行,至少一个套管中的光纤应被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测试回路(见图1),长度不小于100m。在测试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file://c:/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梭波器
耐张线来
耐张线夹悬垂线夹
被测金具
图1测试回路简图
熔接处
页码,5/14
6.1.3在试验过程中,当荷载不大于规定的最大工作张力(SMWT)时,光信号衰减不能超过0.05dB/km。
6.2张力试验方法
6.2.1机械破断张力试验
耐张线夹安装于有效长度不小于5m长的ADSS光缆的两端,加载直至发生机械破坏,记录试验结果和破坏形式。
本试验用于验证光缆的极限破断机械张力,不需要进行光信号测试。6.2.2光信号测试条件下的张力试验耐张线夹安装于ADSS光缆的两端,耐张线夹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因需要测试光信号传输,在两个耐张线夹的外侧需预留足够的ADSS光缆长度。试验加载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a)加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加载至1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c)卸载至100%SMWT并持续60min,在开始和结束时记录光信号衰减d)卸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在以上试验过程中,线夹与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不能有滑移;在110%SMWT时产生的光信号附加衰减,在张力卸载至100%SMWT时必须能够恢复。6.2.3温升条件下的张力试验
耐张线夹安装于ADSS光缆的两端,耐张线夹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试验按以下顺序进行:a)将一个耐张线夹完全置于恒温装置中:b)加载至10%SMWT,在线夹与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接触位置作记号:c)将ADSS光缆外层护套温度达到70℃;d)对试验样品施加100%EDS,并保持24h:e)卸载至10%SMWT并使试验样品冷:f)测量并记录线夹与ADSS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在线夹与ADSS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均不得超过4mm。本试验是验证在温升条件下,ADSS光缆与耐张线夹间握力的温升性能,不需要测量光信号衰减6.3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档距示意图如图A.1所示。自由档距不小于3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振动台至固定端的距离应在两个半波长以内,振动台至悬垂线夹间的距离至少为振动半波长的5倍(大于或等于20m)。试验张力为恒定的100%EDS,或按用户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判据详见附录A。耐张线夹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微风振动试验同时进行。6.4舞动疲劳试验方法
在架空线路不发生舞动的地区,不要求做本试验。本试验有两种试验方法,这两种试验方法均可接受。可采用经用户同意的方法进行试验。6.4.1舞动试验方法之一
舞动疲劳试验档距示意图如图B.1所示。将一段ADSS光缆的两端用耐张线夹固定,施加一定张力架设fi1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于试验档距上。自由档距不小于40m,用振动台激振光缆。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判据详见附录B耐张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6.4.2舞动疲劳试验方法之二(循环荷载试验)本试验用以模拟在舞动过程中作用在金具上的张力。页码,6/14
耐张线夹安装于不小于5m长的ADSS光缆的两端,因需要测试光信号传输,所以在两个耐张线夹的外侧需预留足够的光缆长度。
试验加载过程需按以下顺序进行:a)加载至10%EDS,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加载至100%EDS:
c)加载至130%EDS:
d)卸载至100%EDS:
e)重复c)和d)步骤,共循环45000次:f)卸载至10%EDS,记录光信号衰减。光信号测量应在试验的开始阶段、结束阶段进行,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每小时应进行光信号测量,应包括至少5个连续的试验循环。
最后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进行拉力试验,加载至RTS直至破坏,记录破环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ADSS光缆在RTS条件下不应产生破坏。6.5防振试验
6.5.1防振螺旋条消振评估试验可参照GB/T2336的方法进行。6.5.2防振锤功率特性、疲劳性能试验按GB/T2336进行,6.6垂直荷载试验和转向角试验
在一段长度合适的ADSS光缆的中心安装一个悬垂线夹,使光缆形成一个角度b,如图2所示。该角度为金具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安装角度。在进行试验设置时也应考虑到ADSS光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合力
悬垂线夹
图2垂直载荷试验和转向角试验
6.6.1垂直荷载试验
保持出线角β不变,沿出线角方向加载,使垂直荷载达到设计要求值。悬垂线夹不应发生破坏,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试验结果。该试验可在转向角试验后进行,也可单独进行(试验布置见GB/T2317.1)6.6.2转向角试验
试验加载按以下顺序进行:
a)加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在形成角度b的情况下,增加荷载至100%SMWT并保持1hc)在持续荷载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记录光信号衰减:d)卸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自测检查金具及悬垂金具下ADSS光缆的区域,不能有破坏痕迹和永久变形。6.7悬垂线夹握力试验
在一段长度合适的ADSS光缆的中心安装一个悬垂线夹,如图3所示。试验应与GB/T2317.1的规定相一致。
file://C:ld1hb2002lWJ13.htm
2005-7-1
附录B
耐张毁爽
悬垂线爽
图3握力强度实验
耐账缆爽
页码,7/14
所有应用场合应进行最小握力试验。仅当用户需要时才进行最大握力试验。本试验不要求对光信号进行测试。握力要求一般为(10%~20%)RTS,或由供需双方自行商定。7验收规则
7.1型式试验
7.1.1外观和尺寸检查
外观、长度、尾端偏距、尺寸等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其他外观检查应按以下规定:a)预绞丝的端头应制成圆锥形或半圆形,并适当翘起,以免对ADSS光缆表面造成损伤:b)预绞丝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折叠和结疤等缺陷:c)预绞丝的尺寸及公差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或买卖双方同意的技术条件;预绞丝的总长、节距及成形内径均应在设计图样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节距为测得5个节距的算术平均值:
d)制造预绞丝的单丝直径误差,椭圆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e)预绞丝的螺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7.1.2质量、材质检查
7.1.2.1质量
ADSS用金具的质量应在设计图样充许偏差范围以内:7.1.2.2材质
制造预绞丝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a)应根据受力状况来决定材料的类别。应采用耐腐性好的铝合金丝、铝包钢丝、镀铝钢丝、镀锌钢丝等材料。使用铝合金丝的抗拉强度为340N/mm2,铝包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300N/mm2(见JB/T17937):镀铝钢丝、镀锌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370N/mm2~1470N/mm2(见IEC60888);b)预绞丝可采用需方要求的其他材料,所选用的材料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c)增加预绞丝与导线表面摩擦力使用的白刚玉应符合GB2479的规定:d)预绞丝单位镀锌质量应符合IEC60888的规定。7.1.3握力试验
满足本标准或用户的要求。
7.1.4其他试验
应满足本标准所列试验或需方的要求,7.1.5光纤衰减变化的检测
按照Y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的第一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进行。7.2例行试验
所提供的每批部件,仅在用户规定时才重复试验,试验合格证应包括产品主要尺寸。出厂试验应有试验合格证。
7.3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按GB2317.4进行。在试验中如有一件试样未通过,应取加倍试件进行重新试验。重复试验应包括破坏试验。如果仍有两件试样未达到抽样试验要求,则该批不合格。8标志与包装
8.1对悬垂线夹,耐张线夹内层条应在其中心位置或安装起始位置涂有颜色标志,使金具缠绕长度符合要file://c:ld1hb2002lWI13.htm
2005-7-1
附录B
页码,8/14
8.2对耐张线夹外层条,在距心形环预绞丝两组交叉处应涂有颜色标志,标出起缠位置,以确保预绞丝有效长度符合标准。
8.3每组预绞丝应备有标签,注有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型号、适用缆径等。8.4预绞丝的包装应用纸箱、木箱、铁箱。箱外应注明“防潮勿压”字样并避免弯曲变形。8.5标志与包装应符合GB/T2317.4的要求。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A.1目的
本试验是用来检验ADSS光缆在典型微风振动疲劳条件下的光缆疲劳性能及光纤的光学性能。A.2试验装置
典型的试验装置如图A.1所示。
不小手
不小于30
1一加载系统:2张力传感器:3—固定线夹:4螺旋线耐张线夹:5激光光源:6-仪表输入端:7—仪表输出端;8一激振器:9—ADSS光缆:10—悬垂线夹;11—终端墩块:12一耐张构架图A.1微风振动疲劳试验装置示意图微风振动疲劳试验的自由档距不小于3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振动台至固定端的距离应在两个半波长以内,振动台至悬垂线夹间的距离至少为振动半波长的5倍(大于或等于20m)。将光缆两端安装上耐张线夹,悬挂于两耐张构架上。静态时光缆在悬垂线夹的出线角(激振侧)不超过1.75°±0.75°。
A.3试验条件
在加载前试样应固定,以防止光纤与光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试验张力:恒定为25%RTS或按用户要求。振动周期:108次。
共振频率及振动强度:按CIGRE推荐值为(20~70)Hz,波腹速度振幅为500mm/s:或按IEEEP1222规定约为82.92/D(D一光缆外径,cm)Hz,波腹位移振幅为D/2。将多根光纤熔接在一起,且至少每管或每束光纤中有一根光纤被监测。光纤的测试长度不小于100m。测试仪器:光功率机、光源、拉力计、张力传感器。光波长:1550nm(单模光纤),1300nm(多模光纤)。file://c:/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A.4试验方法
A.4.1微风振动疲劳试验要求
页码,9/14
在要求的试验频率范围内,由调试确定一个共振频率。疲劳试验应在接近共振条件下进行。A.4.2光信号测量
a)在疲劳振动试验前,当张力加载到10%EDS以及100%EDS时,应分别测量光功率,两者之差作为参考值:
b)在疲劳振动的起始阶段,在试验稳定前,应每隔15min记录一次;c)在振动稳定后每天记录两次,一般在每个工作日的开始与结束时记录;d)在完成振动后,应至少连续测试2h。A.4.3握力测试
在光信号测量的d)项试验完成后,应在试验档距上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系统进行握力试验,加载至75%RTS后,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耐张线夹的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微风振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A.5试验结果的判别
振动疲劳试验完成后,对于单模光纤(1550nm)和多模光纤(1300nm),其光损耗的增加不超过1.0dB/km,光缆不得有任何机械损伤:耐张线夹对ADSS光缆的握力应不小于95%RTS。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舞动疲劳试验
B.1 目的
舞动疲劳试验是模拟考核ADSS光缆架设于线路上,在风、雨、雪和覆冰等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低频率、大幅度的振动状态对光缆的机械强度和传输性能的影响程度。B.2试验装置
典型的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
不20m
荣尔罕20m
不小于40m
1一加载系统:2一张力传感器:3一固定夹:4一螺旋线耐张线夹:5一激光光源:6一仪表输入端7—仪表输出端:8一激振器:9一ADSS光缆:10垂线夹:11—终端墩块:12一耐张构架图B.1舞动疲劳试验装置示意图
舞动疲劳试验的自由档距不小于4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将光缆两端安装上耐张线夹,悬挂于两耐张构架上。静态时光缆在悬垂线夹的出线角(激振侧)不超过1°。
file://c:l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B.3检验条件
在加载前试样应固定,以防止光纤与光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试验张力:恒定为50%EDS,但不大于5kN,或按用户要求。振动周期:105次。
振动强度:波腹幅度近似为半波长的1/25。共振频率:
式中:
T试验张力,N;
mADSS光缆单位长度质量,kg/m;1振动波长,m。
f=(T /m)1/2/1
页码,10/14
经振动调试后,在振动台至悬垂线夹的光缆上形成单个半波长,当档距长度加倍时,允许形成2个半波长。因此,共振频率由调试确定光纤的测试长度:将多根光纤熔接在一起,且至少每管或每束光纤中有一根光纤被监测,光纤长度不小于100m。
测试仪器:光功率机、光源、拉力计、张力传感器。光波长:1550nm(单模光纤),1300nm(多模光纤)。B.4测试方法
B.4.1舞动疲劳试验应在要求的振幅下进行调试一合适频率,使激振台侧的半个档距出现一个半波(当档距长度加倍时为两个半波)。在要求的振幅下进行舞动疲劳试验。
B.4.2光信号测量
a)当张力为5%EDS和100%EDS时应分别进行光信号的测试;b)舞动疲劳试验前,应连续进行不小于1h的光信号衰减测试;c)试验过程中,每舞动2000次记录一次机械和光学参数:d)舞动疲劳试验后,应连续进行不小于2h的光信号衰减测试。B.4.3疲劳试验后耐张线夹对光缆的握力测试在光信号测量的d)项试验完成后,应在试验档距上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系统进行握力试验,加载至75%RTS后,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耐张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B.5试验结果的判别
振动试验完成后,对于单模光纤(1550mm)和多模光纤(1300mm),其光损耗的增加不超过1.0dB/km。
舞动疲劳试验后,光缆不得有任何机械损伤;耐张线夹对ADSS光缆的握力应不小于95%RTSfil1e://c:ld1hb2002lWI13.htm2005-7-1
附录B
430010267
430010268
43003195
43001929
43009490
43003233
43003234
43004061
43004164
43009922
43002246
43004100
43003235
43009945
43009965
43003239
43009760
43004965
43009947
43004991
43009868
43006274
43009842
43003240
6600015
6600016
660001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悬垂线夹表C.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直径范围
表C.2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
直径范围
file://c:/d1hb2002\\WJ13.htm内层条
(ADSS)
(代表档距大于360m)
悬垂线夹
平均总
页码,11/14
外层条
节距数
不少于
暴垂线夹
(代表档距180m~360m)
预绞丝
节距数不少
根数不小于
平均总重
2005-7-1
附录B
6600018
6600019
6600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12
表D.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用于代表档距小于180m)直径范围
44002144
44000691
44009998
44009949
44009952
44009823
44009798
44009776
44009799
44000987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如图E.1所示。L一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长度图E.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最大
页码,12/14
表E.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用于每日工作张力小于2.6kN,最大工作张力小于3.5kN,代表档距小于90m)型号
直径范围
file://c:/d1hb2002\\WJ13.htm长度
耐张线夹预绞丝
平均总重
2005-7-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ICS27.100
备案号:11432-2003
2003-01-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
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g testing methodofhelicalfittingsforADSS
页码,1/14
DL/T767-2003
200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产品分类及技术要求
5试验项目
6试验方法
7验收规则
8标志与包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附录B(规范性附录)
舞动疲劳试验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悬垂线夹附录D(资料性附录)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附录E(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附录F(资料性附录)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防振条前言
随着我国高压架空电力线路通信系统对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DielectricSelf一SupportingOpticalFiberCable,简称ADSS)愈来愈多的采用,迫切需要与ADSS光缆配套的电力金具标准。本标准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标准计划进行制订。
本标准参考CIGRE《ADSS光缆用金具的试验方法》、美国PLP公司关于ADSS光缆用金具技术要求,fil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页码,2/14
同时结合国内生产和试验条件,制订了DL/T767一2003《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同时在标准中给出了规范性附录,包括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舞动疲劳试验方法及资料性附录一一ADSS用预绞式金具的型号和参数。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架空线路(电力金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帕尔普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吉、徐乃管、尤传永、吴宇、鲍迁、张继育、辛鹏、赵全江。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预绞式悬垂线夹、耐张线夹、防振螺旋条等金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7.1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GB/T2317.4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GB/T2336防振锤技术条件
GB/T2479普通磨料白刚玉
JB/T17937电工用铝包钢丝(idtIEC61232:1993)Y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一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CIGRESC2299ADSS光缆用电力金具试验方法IEC60888绞线用镀锌钢丝
IEEEP1222架空输电线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标准3缩略语
3.1 ADSS-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cable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
3.2RTS-ratedtensilestrength
额定抗拉强度
3.3 EDS-everyday stress
平均运行应力
3.4 SMWTspecified maximum workingtension规定的最大工作张力
4产品分类及技术要求
fi1e://c:ld1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4.1悬垂线夹
用来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吊挂于直线杆塔上。4.1.1悬垂线夹必须满足垂直荷载的要求。4.1.2线夹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1.3可以承受微风振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振装置来控制微风振动。4.1.4可以承受舞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舞动装置来控制舞动。页码,3/14
4.1.5单悬垂线夹的转向角(Turningangle)α应不小于30°,双悬垂线夹的转向角应不小于60°。
4.1.6除另有要求,线夹握力应不小于规定的不平衡荷载的要求,一般为(10%~20%)RTS4.1.7当不平衡荷载超过4.1.6所规定的值时,线夹可以滑动。4.1.8悬垂线夹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2耐张线夹
承受ADSS光缆张力,将ADSS光缆连接至耐张杆塔上。4.2.1一般情况下,线夹的握力应大于75%RTS。4.2.2线夹机械强度达到ADSS最大工作张力(SMWT)时,光缆不应有任何损伤,同时对光信号不应有任何影响。
4.2.3在温升情况下(光缆表面温度应达到70℃),线夹机械强度达到平均运行应力100%EDS时,光缆不应有任何损伤,同时对光信号不应有任何影响。4.2.4线夹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2.5应能承受微风振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振装置来控制微风振动。4.2.6应能承受舞动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防舞动装置来控制舞动。4.2.7耐张线夹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3防振金具
用于控制由风引起的ADSS的微风振动4.3.1防振金具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对于有螺栓夹子型的防振装置,应在ADSS光缆上使用护线条。
4.3.2依据ADSS光缆的设计,应将微风振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4.3.3应能承受微风振动,自身不产生疲劳。4.3.4应能承受舞动的影响,不会减弱防振功能或导致ADSS光缆受到损伤。4.3.5防振金具的材料应能承受电气应力,同时不会造成ADSS光缆的损坏。4.3.6防振金具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4.4防舞动金具
用于控制由风及覆冰引起的ADSS的舞动。4.4.1防舞装置本身不得产生对ADSS造成损害的应力集中。4.4.2应减小舞动的强度及发生的可能性4.4.3应能承受舞动和微风振动的作用,不会减弱防舞动功能或导致ADSS光缆受到损伤4.4.4防舞动金具的外观质量应满足GB2314的要求。5试验项目
5.1悬垂线夹
悬垂线夹要求以下六项试验:
a)外观和尺寸检查:
b)垂直荷载试验;
c)转向角试验;
d)握力试验:
e)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fi1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f)舞动疲劳试验。
5.2耐张线夹试验项目
耐张线夹要求以下四项试验:
a)外观和尺寸检查:
b)张力试验:包括机械破坏试验、光测下张力试验和温升下张力试验;c)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d)舞动疲劳试验。
5.3防振金具
5.3.1当采用防振条时,应进行防振条在ADSS光缆上的性能和疲劳试验。5.3.2当采用防振锤时,应进行以下试验:a)防振锤功率特性;
b)防振锤疲劳性能;
c)防振锤在ADSS光缆上的消振试验。5.4防舞动金具
应在ADSS光缆上进行微风振动疲劳试验和舞动疲劳试验。5.5ADSS光缆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表ADSS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一览表,见表1。表1ADSS用金具型式试验项目一览表试验项目
外观和尺寸检查
机械破坏试验
光测下张力试
温升下张力试
垂直荷载试验
转向角试验
握力试验
消振试验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舞动疲劳试验
悬垂线夹
耐张线夹
金具名称
防振金具
a注:“√”表示应做的试验项目。当抽样试验时,由用户和供货方协商确定的项目。
6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6.1光信号衰减测量的试验方法
页码,4/14
防舞动金具
6.1.1在试验过程中应通过监测光缆的光信号检验其光传输性能,测量应按供方和需方同意的方法进行。6.1.2光信号测试应在1550mm的波长下进行,至少一个套管中的光纤应被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测试回路(见图1),长度不小于100m。在测试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file://c:/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梭波器
耐张线来
耐张线夹悬垂线夹
被测金具
图1测试回路简图
熔接处
页码,5/14
6.1.3在试验过程中,当荷载不大于规定的最大工作张力(SMWT)时,光信号衰减不能超过0.05dB/km。
6.2张力试验方法
6.2.1机械破断张力试验
耐张线夹安装于有效长度不小于5m长的ADSS光缆的两端,加载直至发生机械破坏,记录试验结果和破坏形式。
本试验用于验证光缆的极限破断机械张力,不需要进行光信号测试。6.2.2光信号测试条件下的张力试验耐张线夹安装于ADSS光缆的两端,耐张线夹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因需要测试光信号传输,在两个耐张线夹的外侧需预留足够的ADSS光缆长度。试验加载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a)加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加载至1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c)卸载至100%SMWT并持续60min,在开始和结束时记录光信号衰减d)卸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在以上试验过程中,线夹与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不能有滑移;在110%SMWT时产生的光信号附加衰减,在张力卸载至100%SMWT时必须能够恢复。6.2.3温升条件下的张力试验
耐张线夹安装于ADSS光缆的两端,耐张线夹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试验按以下顺序进行:a)将一个耐张线夹完全置于恒温装置中:b)加载至10%SMWT,在线夹与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接触位置作记号:c)将ADSS光缆外层护套温度达到70℃;d)对试验样品施加100%EDS,并保持24h:e)卸载至10%SMWT并使试验样品冷:f)测量并记录线夹与ADSS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在线夹与ADSS光缆之间,线夹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均不得超过4mm。本试验是验证在温升条件下,ADSS光缆与耐张线夹间握力的温升性能,不需要测量光信号衰减6.3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方法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档距示意图如图A.1所示。自由档距不小于3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振动台至固定端的距离应在两个半波长以内,振动台至悬垂线夹间的距离至少为振动半波长的5倍(大于或等于20m)。试验张力为恒定的100%EDS,或按用户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判据详见附录A。耐张线夹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微风振动试验同时进行。6.4舞动疲劳试验方法
在架空线路不发生舞动的地区,不要求做本试验。本试验有两种试验方法,这两种试验方法均可接受。可采用经用户同意的方法进行试验。6.4.1舞动试验方法之一
舞动疲劳试验档距示意图如图B.1所示。将一段ADSS光缆的两端用耐张线夹固定,施加一定张力架设fi1e://c:/dlhb2002/WJ13.htm
2005-7-1
附录B
于试验档距上。自由档距不小于40m,用振动台激振光缆。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和试验判据详见附录B耐张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6.4.2舞动疲劳试验方法之二(循环荷载试验)本试验用以模拟在舞动过程中作用在金具上的张力。页码,6/14
耐张线夹安装于不小于5m长的ADSS光缆的两端,因需要测试光信号传输,所以在两个耐张线夹的外侧需预留足够的光缆长度。
试验加载过程需按以下顺序进行:a)加载至10%EDS,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加载至100%EDS:
c)加载至130%EDS:
d)卸载至100%EDS:
e)重复c)和d)步骤,共循环45000次:f)卸载至10%EDS,记录光信号衰减。光信号测量应在试验的开始阶段、结束阶段进行,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每小时应进行光信号测量,应包括至少5个连续的试验循环。
最后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进行拉力试验,加载至RTS直至破坏,记录破环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ADSS光缆在RTS条件下不应产生破坏。6.5防振试验
6.5.1防振螺旋条消振评估试验可参照GB/T2336的方法进行。6.5.2防振锤功率特性、疲劳性能试验按GB/T2336进行,6.6垂直荷载试验和转向角试验
在一段长度合适的ADSS光缆的中心安装一个悬垂线夹,使光缆形成一个角度b,如图2所示。该角度为金具制造商推荐的最大安装角度。在进行试验设置时也应考虑到ADSS光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合力
悬垂线夹
图2垂直载荷试验和转向角试验
6.6.1垂直荷载试验
保持出线角β不变,沿出线角方向加载,使垂直荷载达到设计要求值。悬垂线夹不应发生破坏,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试验结果。该试验可在转向角试验后进行,也可单独进行(试验布置见GB/T2317.1)6.6.2转向角试验
试验加载按以下顺序进行:
a)加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作为参考;b)在形成角度b的情况下,增加荷载至100%SMWT并保持1hc)在持续荷载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记录光信号衰减:d)卸载至10%SMWT,记录光信号衰减。自测检查金具及悬垂金具下ADSS光缆的区域,不能有破坏痕迹和永久变形。6.7悬垂线夹握力试验
在一段长度合适的ADSS光缆的中心安装一个悬垂线夹,如图3所示。试验应与GB/T2317.1的规定相一致。
file://C:ld1hb2002lWJ13.htm
2005-7-1
附录B
耐张毁爽
悬垂线爽
图3握力强度实验
耐账缆爽
页码,7/14
所有应用场合应进行最小握力试验。仅当用户需要时才进行最大握力试验。本试验不要求对光信号进行测试。握力要求一般为(10%~20%)RTS,或由供需双方自行商定。7验收规则
7.1型式试验
7.1.1外观和尺寸检查
外观、长度、尾端偏距、尺寸等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其他外观检查应按以下规定:a)预绞丝的端头应制成圆锥形或半圆形,并适当翘起,以免对ADSS光缆表面造成损伤:b)预绞丝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折叠和结疤等缺陷:c)预绞丝的尺寸及公差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或买卖双方同意的技术条件;预绞丝的总长、节距及成形内径均应在设计图样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节距为测得5个节距的算术平均值:
d)制造预绞丝的单丝直径误差,椭圆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e)预绞丝的螺旋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7.1.2质量、材质检查
7.1.2.1质量
ADSS用金具的质量应在设计图样充许偏差范围以内:7.1.2.2材质
制造预绞丝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a)应根据受力状况来决定材料的类别。应采用耐腐性好的铝合金丝、铝包钢丝、镀铝钢丝、镀锌钢丝等材料。使用铝合金丝的抗拉强度为340N/mm2,铝包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300N/mm2(见JB/T17937):镀铝钢丝、镀锌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370N/mm2~1470N/mm2(见IEC60888);b)预绞丝可采用需方要求的其他材料,所选用的材料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c)增加预绞丝与导线表面摩擦力使用的白刚玉应符合GB2479的规定:d)预绞丝单位镀锌质量应符合IEC60888的规定。7.1.3握力试验
满足本标准或用户的要求。
7.1.4其他试验
应满足本标准所列试验或需方的要求,7.1.5光纤衰减变化的检测
按照Y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的第一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进行。7.2例行试验
所提供的每批部件,仅在用户规定时才重复试验,试验合格证应包括产品主要尺寸。出厂试验应有试验合格证。
7.3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按GB2317.4进行。在试验中如有一件试样未通过,应取加倍试件进行重新试验。重复试验应包括破坏试验。如果仍有两件试样未达到抽样试验要求,则该批不合格。8标志与包装
8.1对悬垂线夹,耐张线夹内层条应在其中心位置或安装起始位置涂有颜色标志,使金具缠绕长度符合要file://c:ld1hb2002lWI13.htm
2005-7-1
附录B
页码,8/14
8.2对耐张线夹外层条,在距心形环预绞丝两组交叉处应涂有颜色标志,标出起缠位置,以确保预绞丝有效长度符合标准。
8.3每组预绞丝应备有标签,注有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型号、适用缆径等。8.4预绞丝的包装应用纸箱、木箱、铁箱。箱外应注明“防潮勿压”字样并避免弯曲变形。8.5标志与包装应符合GB/T2317.4的要求。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微风振动疲劳试验
A.1目的
本试验是用来检验ADSS光缆在典型微风振动疲劳条件下的光缆疲劳性能及光纤的光学性能。A.2试验装置
典型的试验装置如图A.1所示。
不小手
不小于30
1一加载系统:2张力传感器:3—固定线夹:4螺旋线耐张线夹:5激光光源:6-仪表输入端:7—仪表输出端;8一激振器:9—ADSS光缆:10—悬垂线夹;11—终端墩块:12一耐张构架图A.1微风振动疲劳试验装置示意图微风振动疲劳试验的自由档距不小于3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振动台至固定端的距离应在两个半波长以内,振动台至悬垂线夹间的距离至少为振动半波长的5倍(大于或等于20m)。将光缆两端安装上耐张线夹,悬挂于两耐张构架上。静态时光缆在悬垂线夹的出线角(激振侧)不超过1.75°±0.75°。
A.3试验条件
在加载前试样应固定,以防止光纤与光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试验张力:恒定为25%RTS或按用户要求。振动周期:108次。
共振频率及振动强度:按CIGRE推荐值为(20~70)Hz,波腹速度振幅为500mm/s:或按IEEEP1222规定约为82.92/D(D一光缆外径,cm)Hz,波腹位移振幅为D/2。将多根光纤熔接在一起,且至少每管或每束光纤中有一根光纤被监测。光纤的测试长度不小于100m。测试仪器:光功率机、光源、拉力计、张力传感器。光波长:1550nm(单模光纤),1300nm(多模光纤)。file://c:/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A.4试验方法
A.4.1微风振动疲劳试验要求
页码,9/14
在要求的试验频率范围内,由调试确定一个共振频率。疲劳试验应在接近共振条件下进行。A.4.2光信号测量
a)在疲劳振动试验前,当张力加载到10%EDS以及100%EDS时,应分别测量光功率,两者之差作为参考值:
b)在疲劳振动的起始阶段,在试验稳定前,应每隔15min记录一次;c)在振动稳定后每天记录两次,一般在每个工作日的开始与结束时记录;d)在完成振动后,应至少连续测试2h。A.4.3握力测试
在光信号测量的d)项试验完成后,应在试验档距上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系统进行握力试验,加载至75%RTS后,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耐张线夹的微风振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微风振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A.5试验结果的判别
振动疲劳试验完成后,对于单模光纤(1550nm)和多模光纤(1300nm),其光损耗的增加不超过1.0dB/km,光缆不得有任何机械损伤:耐张线夹对ADSS光缆的握力应不小于95%RTS。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舞动疲劳试验
B.1 目的
舞动疲劳试验是模拟考核ADSS光缆架设于线路上,在风、雨、雪和覆冰等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低频率、大幅度的振动状态对光缆的机械强度和传输性能的影响程度。B.2试验装置
典型的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
不20m
荣尔罕20m
不小于40m
1一加载系统:2一张力传感器:3一固定夹:4一螺旋线耐张线夹:5一激光光源:6一仪表输入端7—仪表输出端:8一激振器:9一ADSS光缆:10垂线夹:11—终端墩块:12一耐张构架图B.1舞动疲劳试验装置示意图
舞动疲劳试验的自由档距不小于40m,用振动台激振ADSS光缆。将光缆两端安装上耐张线夹,悬挂于两耐张构架上。静态时光缆在悬垂线夹的出线角(激振侧)不超过1°。
file://c:ld1hb2002\\wJ13.htm2005-7-1
附录B
B.3检验条件
在加载前试样应固定,以防止光纤与光缆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试验张力:恒定为50%EDS,但不大于5kN,或按用户要求。振动周期:105次。
振动强度:波腹幅度近似为半波长的1/25。共振频率:
式中:
T试验张力,N;
mADSS光缆单位长度质量,kg/m;1振动波长,m。
f=(T /m)1/2/1
页码,10/14
经振动调试后,在振动台至悬垂线夹的光缆上形成单个半波长,当档距长度加倍时,允许形成2个半波长。因此,共振频率由调试确定光纤的测试长度:将多根光纤熔接在一起,且至少每管或每束光纤中有一根光纤被监测,光纤长度不小于100m。
测试仪器:光功率机、光源、拉力计、张力传感器。光波长:1550nm(单模光纤),1300nm(多模光纤)。B.4测试方法
B.4.1舞动疲劳试验应在要求的振幅下进行调试一合适频率,使激振台侧的半个档距出现一个半波(当档距长度加倍时为两个半波)。在要求的振幅下进行舞动疲劳试验。
B.4.2光信号测量
a)当张力为5%EDS和100%EDS时应分别进行光信号的测试;b)舞动疲劳试验前,应连续进行不小于1h的光信号衰减测试;c)试验过程中,每舞动2000次记录一次机械和光学参数:d)舞动疲劳试验后,应连续进行不小于2h的光信号衰减测试。B.4.3疲劳试验后耐张线夹对光缆的握力测试在光信号测量的d)项试验完成后,应在试验档距上对耐张线夹和ADSS光缆系统进行握力试验,加载至75%RTS后,继续加载直至破坏,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形式。耐张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通常与悬垂线夹的舞动疲劳试验同时进行。B.5试验结果的判别
振动试验完成后,对于单模光纤(1550mm)和多模光纤(1300mm),其光损耗的增加不超过1.0dB/km。
舞动疲劳试验后,光缆不得有任何机械损伤;耐张线夹对ADSS光缆的握力应不小于95%RTSfil1e://c:ld1hb2002lWI13.htm2005-7-1
附录B
430010267
430010268
43003195
43001929
43009490
43003233
43003234
43004061
43004164
43009922
43002246
43004100
43003235
43009945
43009965
43003239
43009760
43004965
43009947
43004991
43009868
43006274
43009842
43003240
6600015
6600016
660001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悬垂线夹表C.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直径范围
表C.2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
直径范围
file://c:/d1hb2002\\WJ13.htm内层条
(ADSS)
(代表档距大于360m)
悬垂线夹
平均总
页码,11/14
外层条
节距数
不少于
暴垂线夹
(代表档距180m~360m)
预绞丝
节距数不少
根数不小于
平均总重
2005-7-1
附录B
6600018
6600019
6600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12
表D.1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支撑盒(用于代表档距小于180m)直径范围
44002144
44000691
44009998
44009949
44009952
44009823
44009798
44009776
44009799
440009878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如图E.1所示。L一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长度图E.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最大
页码,12/14
表E.1全介质自承式架空光缆(ADSS)耐张线夹(用于每日工作张力小于2.6kN,最大工作张力小于3.5kN,代表档距小于90m)型号
直径范围
file://c:/d1hb2002\\WJ13.htm长度
耐张线夹预绞丝
平均总重
2005-7-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94-2008 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