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410-1991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6 02:14:08
- DL/T410-1991
- 现行
标准号:
DL/T 410-1991
标准名称: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1-12-03 -
实施日期:
1992-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30 MB
中标分类号:
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N22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系统中各种交流变直流、直流变直流模拟量输出和肪冲量输出的变送器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的条例。本规程适用于变送器、变送器屏(柜)及变送器输入、输出的专用电缆的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 DL/T 410-1991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DL/T410-1991

部分标准内容:
DL/T 410-1991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变送器的运行管理
变送器的检验管理
附录A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参考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DL/T410-1991
电力系统的各类变送器(以下简称变送器)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及电工测量系统的重要部件,为了确保变送器的可靠运行及监测系统的准确度,特制定本规程。各级电业部门均应遵照执行。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系统中各种交流变直流、直流变直流模拟量输出和脉冲量输出的变送器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的条例。本规程适用于变送器、变送器屏(柜)及变送器输人、输出的专用电缆的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2变送器的运行管理
2.1投入运行的变送器,要明确专职维护人员,并应纳入仪表监督范围。2.2运行中变送器的核对:
2.2.1定期巡视、检查和核对遥测值,每月至少一次。2.2.2核对变送器时,可参考相应的固定式计量仪表。当测量差值超过两者最大基本误差极限时,不允许就地调整变送器输出,而应该用不低于0.5级的标准表接人测量回路进行核对。
在核算变送器的误差是否合格时,应考虑非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改变量。2.2.3
2.2.4在判断运行中的变送器是否超差或异常时,还应考虑二次回路、辅助电源以及变送器输出负载变化等外部因素。
2.2.5在确认变送器超差或故障后,应及时申请退出运行和送检。2.3运行变送器的停用及投人,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故障的紧急处理除外)。在其停用前及投人后,必须通知有关调度及其他使用部门。2.4在运行的变送器回路上工作时,必须遵守能源部颁发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一1991的有关规定。严禁发生电流互感器回路开路和电压互感器回路短路及接地事故。
2.5变送器的工作及库房储存环境条件:*2.5.1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A档参比温度±10℃;
A1档 5~40℃;
A2档-10~55℃。
相对湿度:低于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2-03批准1992-04-01实施
2.5.2库房储存条件。
环境温度:-5~45℃。
相对湿度:5%~95%。
2.6变送器的输人电压回路应加熔断器,输人电流回路的端子应使用电流型的端子。2.7电压互感器至变送器输人端回路压降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0.5%(对于I类电能变送器和0.2级变送器不应超过0.25%)。2.8外接辅助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土10%,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5%。
2.9远动变送器的整定值管理。
2.9.1被测一次量上限值A1m(如U1m、Iim、P1m、Q1m等)由主管调度的自动化专业职能部门批准。变送器的输出上限值Um或Im,可按模数变换的满码计算,使A/D的全量程得到利用。
2.9.2变送器整定值的设定和更改,由调度自动化部门统一管理。2.10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时,不能投人运行。2.11变送器检定人员,应接受仪表监督归口单位(各网电力试验研究所)的专门培训,取得检定员合格证,并定期接受考核。2.12发电厂、供电局地区调度部门应设置变送器检验装置。变送器检验装置应由仪表监督归口单位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2.13应建立变送器技术档案。正式投运的变送器应具有下列技术资料:2.13.1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图纸、出厂检验记录和合格证;2.13.2
竣工原理图、竣工安装图、电缆清册和安装调整检验报告;历次定检的检验报告,其保存期至少5年;2.13.3
变送器运行维护记录(包括运行情况分析、故障记录、核检记录、缺陷处理和存在问题等);
2.13.5保存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变送器安装接线图和二次回路接线图。3变送器的检验管理
3.1变送器的检验分为两种:
3.1.1新安装的变送器投运前的检验(简称投运检验);3.1.2运行中变送器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检)。3.2检验周期:
电力系统主要测点所使用的变送器,应每年定检一次,如变送器稳定性良好,则允许定检周期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非主要测点变送器的定检周期最长不超过3年。变送器的定检要尽可能配合其一次设备的检修进行。
3.3对检验装置的一般要求:
3.3.1检验电流、电压、功率和电能变送器时,检验用电源和检验装置应符合原水利电力部颁发SD111一1983《交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和SD112一1983《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的有关规定。
在检验功率因数、频率和相位变送器时,在0.5min内,其功率因数和相位的变化不得4
超过被检变送器基本误差极限值的1/10。3.3.2检验变送器所用检验装置、标准表、测量输出用仪表、输出调节用电阻箱等的等级指数不应大于表1规定的数值。
表1被检变送器与检验装置等的等级指数关系被检变送器
检验装置
标准表
测量输出用仪表
输出调节用电阻箱
3.3.3检验装置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形畸变系数乘以100,不超过等级指数。3.4检验变送器时,其输出应接入与实际等效的负载。当被测一次电流上限远小于电流互感器标称一次电流时,为保证测量精度,此时可改3.5
变变送器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抽头选取参照表2。表2变送器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选取方式被测一次电流上限
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电流(A)
注:I1为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值。80%11以上
60%~8011e
60%I1e以下
有的变送器的内部电流互感器无抽头可选,可采用不同的输人电流分流器或其他方法来达到同样目的。
3.6变送器输人上限值的确定。
3.6.1交流电压变送器和交流电流变送器的输人电压上限U2m和输人电流上限12m计算为U2m=
式中:Uim、I1m——被测—次电压、电流上限值;U2m、I2m
一变送器输入电压、电流上限值;Ku、K;电压或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三相有功、无功功率变送器的被测二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P2m和Q2m计算为3.6.2
P2m= K,K
Q2m=K,K
式中:P1m、Q1m
被测一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5
P2m、Q2m—被测二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无功功率变送器的标准表读值为Q'2m=KxQ2m
式中:Kx——接线系数,按表3选取。3.7确定检验点。采用上限等距法以确定检验点,间距数不少于5。3.8检验项目。
变送器定期检验项目如下:
外观检查;
基本误差测定;
输出纹波含量测定;
绝缘电阻测量。
三相无功功率
表3标准表接线系数
标准表接线方式
两功率表跨相90\接线
三功率表跨相90\接线
两功率表人工中性点接线
修理后或新安装的变送器除应做定期检验项目外,尚应加检下列项目:绝缘电压试验;
做)。
绝缘电阻测定;
功率因数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仅适用于三相变送器);交流被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辅助电源电压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不平衡电流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仅适用于三相变送器);Kx
输出负载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直流阻抗变送器必做,其他变送器必要时附录A
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件)
变送器输入值
输人额定电压:100V。
输人额定电流:5A;1A。
变送器常用输出标称值
输出电压:0~5V;
-5V~0~5V。
输出电流:0~1mA;
-1mA~0~1mA;
4~20mA。
A3变送器输出负载能力
电流输出负载最大值应不小于:6
输出电流较高标称值(mA)(kn)
电压输出负载最低值应不大于:3k2;5k2。A4输出纹波
输出纹波含量有效值不应超过输出上限值的0.3%;响应时间不大于400ms。A5允许过量输入
连续过量输人为标称值或上限值的120%。A5.1
短时过量输入应按下表A1的规定进行试验。表A1
被测量1)
电压、频率
功率(有功、无功)
功率因数相角
与电流相乘的因数
与电压相乘的因数
施加次数
每次施加过输
人的持续时间
相邻施加之间
的间隔时间
注:1)试验用电流和电压是表中所列因数与较高标称值或参比范围上限或标称使用范图上限的乘积。A6电能变送器脉冲输出性能指标脉冲宽度不小于10ms
A6.2起动特性:在额定输人电压、频率及cos=1的条件下,当其电流不小于额定值的0.3%时,应有脉冲输出。
A6.3截止特性:当输人电压为110V、输人电流为“0”时,应无脉冲输出。变送器的绝缘电阻
各输入回路对外壳之间、所有输人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各输入回路之间,用500V直流摇表,跨接于变送器上列各项回路之间、加压持续1min后,测得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0。
A8变送器的电压试验
各输入回路对外壳加交流50Hz、2kV电压,持续1min;输出回路对外壳加交流50Hz、500V电压,持续1min;输人回路对输出回路之间加交流50Hz、500V电压,持续1min;各输人回路之间加交流500Hz、2kV电压,持续1min。A9基本误差测定
测定时,所有影响量和被测量均应处于参比条件。各种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偏差见表A2;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见表A3。7
被测量
的频率
输出负载
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
非频敏变送器
频敏变送器bzxz.net
(如用移相器)
固定输出负
载变送器
可变输出负
载变送器
交流电压
直流电源
畸变因数
被测量波形
外部磁场
表A2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偏差参比条件
(另有标志除外)
一般用途变送器
1特殊用途变送器
按标志2)
45~65HZ)
额定值5)
额定值
额定范围的平均值5)
标称值
额定值
额定值
20%~15%
标称值
-15%~20%
标称值±5%
注:1)标志一个参比范围时,不允许有偏差。2)参比值为20、23C或27C。
3)可以标志参比频率。
试验用允许偏差
(适用于单个参比值)1)
一般用途变送器
0.1~0.5级±1℃
1~2.5级±2℃
电压或电流±1%
特殊用途变送器
畸变因数乘100应不超过等级指数;制造厂另有规定除外
40A/m,频率
地磁场强度
4)如标志参比频率,允许偏差为参比值的土2%或标称使用范围的±1/10(取其较小值)。5)对于带固定负载的变送器,应为所带的实际负载值。6)40A/m接近地磁场强度的最高值。表 A3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
被测量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
标称电流以下或参比范围上限
以下的任意电流
标称电流以下或参比范圈上限
以下的任意电流
从直流到65Hz,
任意方向6)
功率因数(有功或无功)
一般用途变送器
cos=0.8(滞后)
~1~0.8(超前)
sing=0.8(滞后)
~1~0.8(超前)
特殊用途变送器
c0s9三0.5(滞后)
~1~0.5(超前)
sing=0.5(滞后)
~1~0.5(超前)
被测量
相角或
功率因数
三相电量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土2%或参比范
围内的任意电流
对称电压1)
参比范围内之任意电流。若无
标志时,参比范围是标称电流的40%~100%
对称电流1)
功率因数(有功或无功)
一般用途变送器
特殊用途变送器
注:1)三相对称系统中,当每一线(或相)电压与其平均值之差≤1%,各相电流与其平均值之差≤1%时,任意两相电流与相应电压之间的角度之差≤2°。影响量引起的允许误差改变量的测定A10
变送器的各影响量和被测量处于参比条件下,当一个影响量在给定的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内改变时,对应以等级指数百分数表示所产生的允许误差改变时的关系见表A4。注:在A9和A10条中,表A3和表A4的指标若与国标不符时,以国标为准。表 A4
被测量的频率
非频敏变送器
频敏变送器(如使用
移相器)
电压(电压变送器除外)
电流(对相位角和功率因数变送器)功率因数
输出负载
有功功率变送器
无功功率变送器
固定输出负载变送器
可变输出负载变送器
测量波形
电压或电流
辅助电源1)
频率(如需要)
不平衡电流(对多相变送器)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误差改变量标替便用范围极限
(另有标志除外)
一般用途
变送器
参比温度
特殊用途变送器
5~40tc
-1055c
参比频率±10%
相对湿度
允许标志标称使用范围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20%
标称电流的20%和120%
感性0≤5≤1,容性0≤1
感性sing≤1,容性Ksing≤1
由制造厂给定范围
额定值的10%~100%
由制造厂和
用户协商
额定电压或
电流10%
额定频率
断开一相电流
A.畸变因数为0.05
畸变因数为0.1
C.畸变因数为0.052)
允许误差改变量
(以等级值百芬数表示)
一般用途
变送器
由制造厂和
用户协商
特殊用途
变送器
元件间相互影响(对多相变送器)外
自热影响
被测量超量限
直流被测量中的纹波
一般用途
变送器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
(另有标志除外)
特殊用途变送器
仅测量一个元件的电压线路通电,另一个测量完件的电流回路通电
磁场强度值0.4kA/m
通电1~3min与通电30~35min
标称值120%
标称值150%
45~65Hz,90~130Hz的纹波含量为20%时
允许误差改变量
(以等级值告芬数表示)
一般用途
变送器
100%或200%
特殊用途
变送器
10%或100%
注:1)当辅助电源取自被测量而试验接线又不能分离时,全部的误差改变量为100%。2)畸变因数等级(A.B.C)应由制造厂说明,波形的峰值因数在1.2~1.8范围内。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电力调度通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科技司归口。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电力调度通信局负责组织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明祖宇、张秀莲、丁国华、刘翠英、黄幼年、王安宁。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变送器的运行管理
变送器的检验管理
附录A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参考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
DL/T410-1991
电力系统的各类变送器(以下简称变送器)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及电工测量系统的重要部件,为了确保变送器的可靠运行及监测系统的准确度,特制定本规程。各级电业部门均应遵照执行。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力系统中各种交流变直流、直流变直流模拟量输出和脉冲量输出的变送器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的条例。本规程适用于变送器、变送器屏(柜)及变送器输人、输出的专用电缆的运行管理和检验管理。2变送器的运行管理
2.1投入运行的变送器,要明确专职维护人员,并应纳入仪表监督范围。2.2运行中变送器的核对:
2.2.1定期巡视、检查和核对遥测值,每月至少一次。2.2.2核对变送器时,可参考相应的固定式计量仪表。当测量差值超过两者最大基本误差极限时,不允许就地调整变送器输出,而应该用不低于0.5级的标准表接人测量回路进行核对。
在核算变送器的误差是否合格时,应考虑非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改变量。2.2.3
2.2.4在判断运行中的变送器是否超差或异常时,还应考虑二次回路、辅助电源以及变送器输出负载变化等外部因素。
2.2.5在确认变送器超差或故障后,应及时申请退出运行和送检。2.3运行变送器的停用及投人,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故障的紧急处理除外)。在其停用前及投人后,必须通知有关调度及其他使用部门。2.4在运行的变送器回路上工作时,必须遵守能源部颁发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一1991的有关规定。严禁发生电流互感器回路开路和电压互感器回路短路及接地事故。
2.5变送器的工作及库房储存环境条件:*2.5.1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A档参比温度±10℃;
A1档 5~40℃;
A2档-10~55℃。
相对湿度:低于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2-03批准1992-04-01实施
2.5.2库房储存条件。
环境温度:-5~45℃。
相对湿度:5%~95%。
2.6变送器的输人电压回路应加熔断器,输人电流回路的端子应使用电流型的端子。2.7电压互感器至变送器输人端回路压降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0.5%(对于I类电能变送器和0.2级变送器不应超过0.25%)。2.8外接辅助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土10%,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5%。
2.9远动变送器的整定值管理。
2.9.1被测一次量上限值A1m(如U1m、Iim、P1m、Q1m等)由主管调度的自动化专业职能部门批准。变送器的输出上限值Um或Im,可按模数变换的满码计算,使A/D的全量程得到利用。
2.9.2变送器整定值的设定和更改,由调度自动化部门统一管理。2.10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时,不能投人运行。2.11变送器检定人员,应接受仪表监督归口单位(各网电力试验研究所)的专门培训,取得检定员合格证,并定期接受考核。2.12发电厂、供电局地区调度部门应设置变送器检验装置。变送器检验装置应由仪表监督归口单位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2.13应建立变送器技术档案。正式投运的变送器应具有下列技术资料:2.13.1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图纸、出厂检验记录和合格证;2.13.2
竣工原理图、竣工安装图、电缆清册和安装调整检验报告;历次定检的检验报告,其保存期至少5年;2.13.3
变送器运行维护记录(包括运行情况分析、故障记录、核检记录、缺陷处理和存在问题等);
2.13.5保存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变送器安装接线图和二次回路接线图。3变送器的检验管理
3.1变送器的检验分为两种:
3.1.1新安装的变送器投运前的检验(简称投运检验);3.1.2运行中变送器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检)。3.2检验周期:
电力系统主要测点所使用的变送器,应每年定检一次,如变送器稳定性良好,则允许定检周期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非主要测点变送器的定检周期最长不超过3年。变送器的定检要尽可能配合其一次设备的检修进行。
3.3对检验装置的一般要求:
3.3.1检验电流、电压、功率和电能变送器时,检验用电源和检验装置应符合原水利电力部颁发SD111一1983《交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和SD112一1983《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的有关规定。
在检验功率因数、频率和相位变送器时,在0.5min内,其功率因数和相位的变化不得4
超过被检变送器基本误差极限值的1/10。3.3.2检验变送器所用检验装置、标准表、测量输出用仪表、输出调节用电阻箱等的等级指数不应大于表1规定的数值。
表1被检变送器与检验装置等的等级指数关系被检变送器
检验装置
标准表
测量输出用仪表
输出调节用电阻箱
3.3.3检验装置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形畸变系数乘以100,不超过等级指数。3.4检验变送器时,其输出应接入与实际等效的负载。当被测一次电流上限远小于电流互感器标称一次电流时,为保证测量精度,此时可改3.5
变变送器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抽头选取参照表2。表2变送器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选取方式被测一次电流上限
内部电流互感器抽头电流(A)
注:I1为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值。80%11以上
60%~8011e
60%I1e以下
有的变送器的内部电流互感器无抽头可选,可采用不同的输人电流分流器或其他方法来达到同样目的。
3.6变送器输人上限值的确定。
3.6.1交流电压变送器和交流电流变送器的输人电压上限U2m和输人电流上限12m计算为U2m=
式中:Uim、I1m——被测—次电压、电流上限值;U2m、I2m
一变送器输入电压、电流上限值;Ku、K;电压或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三相有功、无功功率变送器的被测二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P2m和Q2m计算为3.6.2
P2m= K,K
Q2m=K,K
式中:P1m、Q1m
被测一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5
P2m、Q2m—被测二次有功、无功功率上限值。无功功率变送器的标准表读值为Q'2m=KxQ2m
式中:Kx——接线系数,按表3选取。3.7确定检验点。采用上限等距法以确定检验点,间距数不少于5。3.8检验项目。
变送器定期检验项目如下:
外观检查;
基本误差测定;
输出纹波含量测定;
绝缘电阻测量。
三相无功功率
表3标准表接线系数
标准表接线方式
两功率表跨相90\接线
三功率表跨相90\接线
两功率表人工中性点接线
修理后或新安装的变送器除应做定期检验项目外,尚应加检下列项目:绝缘电压试验;
做)。
绝缘电阻测定;
功率因数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仅适用于三相变送器);交流被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辅助电源电压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不平衡电流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仅适用于三相变送器);Kx
输出负载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定(直流阻抗变送器必做,其他变送器必要时附录A
变送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件)
变送器输入值
输人额定电压:100V。
输人额定电流:5A;1A。
变送器常用输出标称值
输出电压:0~5V;
-5V~0~5V。
输出电流:0~1mA;
-1mA~0~1mA;
4~20mA。
A3变送器输出负载能力
电流输出负载最大值应不小于:6
输出电流较高标称值(mA)(kn)
电压输出负载最低值应不大于:3k2;5k2。A4输出纹波
输出纹波含量有效值不应超过输出上限值的0.3%;响应时间不大于400ms。A5允许过量输入
连续过量输人为标称值或上限值的120%。A5.1
短时过量输入应按下表A1的规定进行试验。表A1
被测量1)
电压、频率
功率(有功、无功)
功率因数相角
与电流相乘的因数
与电压相乘的因数
施加次数
每次施加过输
人的持续时间
相邻施加之间
的间隔时间
注:1)试验用电流和电压是表中所列因数与较高标称值或参比范围上限或标称使用范图上限的乘积。A6电能变送器脉冲输出性能指标脉冲宽度不小于10ms
A6.2起动特性:在额定输人电压、频率及cos=1的条件下,当其电流不小于额定值的0.3%时,应有脉冲输出。
A6.3截止特性:当输人电压为110V、输人电流为“0”时,应无脉冲输出。变送器的绝缘电阻
各输入回路对外壳之间、所有输人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各输入回路之间,用500V直流摇表,跨接于变送器上列各项回路之间、加压持续1min后,测得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0。
A8变送器的电压试验
各输入回路对外壳加交流50Hz、2kV电压,持续1min;输出回路对外壳加交流50Hz、500V电压,持续1min;输人回路对输出回路之间加交流50Hz、500V电压,持续1min;各输人回路之间加交流500Hz、2kV电压,持续1min。A9基本误差测定
测定时,所有影响量和被测量均应处于参比条件。各种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偏差见表A2;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见表A3。7
被测量
的频率
输出负载
辅助电源
辅助电源
非频敏变送器
频敏变送器bzxz.net
(如用移相器)
固定输出负
载变送器
可变输出负
载变送器
交流电压
直流电源
畸变因数
被测量波形
外部磁场
表A2影响量的参比条件和试验用允许偏差参比条件
(另有标志除外)
一般用途变送器
1特殊用途变送器
按标志2)
45~65HZ)
额定值5)
额定值
额定范围的平均值5)
标称值
额定值
额定值
20%~15%
标称值
-15%~20%
标称值±5%
注:1)标志一个参比范围时,不允许有偏差。2)参比值为20、23C或27C。
3)可以标志参比频率。
试验用允许偏差
(适用于单个参比值)1)
一般用途变送器
0.1~0.5级±1℃
1~2.5级±2℃
电压或电流±1%
特殊用途变送器
畸变因数乘100应不超过等级指数;制造厂另有规定除外
40A/m,频率
地磁场强度
4)如标志参比频率,允许偏差为参比值的土2%或标称使用范围的±1/10(取其较小值)。5)对于带固定负载的变送器,应为所带的实际负载值。6)40A/m接近地磁场强度的最高值。表 A3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比条件
被测量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
标称电流以下或参比范围上限
以下的任意电流
标称电流以下或参比范圈上限
以下的任意电流
从直流到65Hz,
任意方向6)
功率因数(有功或无功)
一般用途变送器
cos=0.8(滞后)
~1~0.8(超前)
sing=0.8(滞后)
~1~0.8(超前)
特殊用途变送器
c0s9三0.5(滞后)
~1~0.5(超前)
sing=0.5(滞后)
~1~0.5(超前)
被测量
相角或
功率因数
三相电量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土2%或参比范
围内的任意电流
对称电压1)
参比范围内之任意电流。若无
标志时,参比范围是标称电流的40%~100%
对称电流1)
功率因数(有功或无功)
一般用途变送器
特殊用途变送器
注:1)三相对称系统中,当每一线(或相)电压与其平均值之差≤1%,各相电流与其平均值之差≤1%时,任意两相电流与相应电压之间的角度之差≤2°。影响量引起的允许误差改变量的测定A10
变送器的各影响量和被测量处于参比条件下,当一个影响量在给定的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内改变时,对应以等级指数百分数表示所产生的允许误差改变时的关系见表A4。注:在A9和A10条中,表A3和表A4的指标若与国标不符时,以国标为准。表 A4
被测量的频率
非频敏变送器
频敏变送器(如使用
移相器)
电压(电压变送器除外)
电流(对相位角和功率因数变送器)功率因数
输出负载
有功功率变送器
无功功率变送器
固定输出负载变送器
可变输出负载变送器
测量波形
电压或电流
辅助电源1)
频率(如需要)
不平衡电流(对多相变送器)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和允许误差改变量标替便用范围极限
(另有标志除外)
一般用途
变送器
参比温度
特殊用途变送器
5~40tc
-1055c
参比频率±10%
相对湿度
允许标志标称使用范围
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20%
标称电流的20%和120%
感性0≤5≤1,容性0≤1
感性sing≤1,容性Ksing≤1
由制造厂给定范围
额定值的10%~100%
由制造厂和
用户协商
额定电压或
电流10%
额定频率
断开一相电流
A.畸变因数为0.05
畸变因数为0.1
C.畸变因数为0.052)
允许误差改变量
(以等级值百芬数表示)
一般用途
变送器
由制造厂和
用户协商
特殊用途
变送器
元件间相互影响(对多相变送器)外
自热影响
被测量超量限
直流被测量中的纹波
一般用途
变送器
标称使用范围极限
(另有标志除外)
特殊用途变送器
仅测量一个元件的电压线路通电,另一个测量完件的电流回路通电
磁场强度值0.4kA/m
通电1~3min与通电30~35min
标称值120%
标称值150%
45~65Hz,90~130Hz的纹波含量为20%时
允许误差改变量
(以等级值告芬数表示)
一般用途
变送器
100%或200%
特殊用途
变送器
10%或100%
注:1)当辅助电源取自被测量而试验接线又不能分离时,全部的误差改变量为100%。2)畸变因数等级(A.B.C)应由制造厂说明,波形的峰值因数在1.2~1.8范围内。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电力调度通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科技司归口。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电力调度通信局负责组织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明祖宇、张秀莲、丁国华、刘翠英、黄幼年、王安宁。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00-2014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缺少附录和条文说明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5190.4-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689-1999 液压压接机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1298-201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 DL/T567.1-2007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DL/T1315-2013 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
- DL/T1214-2013 9F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 DL/T1703-201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 DL/T5562-2019 换流站阀冷却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 DL/T5096-2008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 DL/T383-2010 污秽条件高压瓷套管的人工淋雨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