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0 07:55:56
  • TB/T2120-199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120-1990

  • 标准名称: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0-08-20
  • 实施日期:

    1990-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89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S6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件>>L25继电器、斩波器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AAR 6.1.35-1983 NEQ UIC 736-1974 NEQ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页数:

    9页
  • 标准价格:

    14.0 元
  • 出版日期:

    1990-12-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钟衍松、宗玉芝、俞克敏、王文学、林序珍
  • 起草单位:

    铁路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西安器材研究所等
  • 归口单位:

    铁路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 提出单位:

    铁路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所有新设计的交流继电器,即在线圈断电后衔铁货翼板与接点系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继电器。本标准是新继电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依据,也是既有继电器改进的依据。 TB/T 2120-19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TB/T2120-199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 T 2120- 90
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08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0—12—01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交流继电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本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所有新设计的交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即在线圈断电后衔铁或翼板与接点系统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继电器。本标准是新继电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依据,也是既有继电器改进的依据。2.
GB6902
GB2423.1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种继电器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应根据继电器所执行的功能及构成电路的重要性来确定。NC
无需借助于其它继电器,亦无需对其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其自身结构即能N
a.当线圈断电时,衔铁或翼板可借助于自身的重量释放,从而使动合接点可靠地断开:b.选用合适的接点材料,以构成非熔接性动合接点,或采用能够防止接点熔接的特殊结构(例)
c.当一组不应闭合的动断接点仍然闭合时,结构上应能防止所有动合接点闭合。3.2.C
必须监督检查接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安全条件的继电器。C
a.由于继电器在使用时已检查了衔铁释放,因此,不必采用非熔接性接点材料;b.当一组不应闭合的动合接点仍然闭合时,结构上应能保证所有动断接点不闭合,反之亦然。4.
74.8kPa(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以下)。4. 2.
90%(
4060℃。
25)。
1mm;22~50Hz,加速度幅值20m/s。衔铁或翼板与动接点簧片应直接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不允许间接驱动。插入式继电器插座的结构应能保证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插错。插入式继电器插入插座时,其插入力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继电器可动部件与可拆卸的盒或罩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间隙。电磁系统中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应保证:(
)不超过一定值,释放电流(或电压,以下均同)不低于一定值;0.2,轨道继电器不小于0.5。
运动的衔铁或翼板必须用工作位置止档和静止位置止档限制其行程,止档应采用防剩磁和(
10×10\次),与初始值相比,允许有以下变化:(或电压,以下均同)后,测量其释放电流。根据用途选用触点材料。触点可采用银、银合金或银石墨。如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可采用其它4.4.2.
接点结构应保证接点在闭合状态和规定的接点压力,以及规定的电流下,当周围环境温度为极60
4.4.2.2.接点结构应保证,如果某一动断接点意外地保持闭合,这时,即使继电器线圈通以1.5倍4.4.3.
接点通过额定的电流强度时,其最低使用寿命(动作次数):2×106
交流二元继电器的接点5×10″次。在最低接点使用寿命期内,与初始值相比,允许有以下变化:a工作电流的最大增量为10%;
b.释放电流的最大减少量为10%;c.接点压力的最大减少量为20%。4.4.4.接点最小间隙
对于下面所列的数值,在使用寿命期限内,允许有40%的最大变动,但其值在任何情况下应不小于其初始值:
a用在与安全有关的电路中的可熔接性单触点或双触点的接点。接点转换间隙0.7mm;
接点间隙1.2mm。
接点转换间隙是指当动合接点刚接触时,动断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当动断接点刚接触时,动合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
b.用在与安全有关的电路中的可熔接性双间隙接点。接点转换间隙0.5mm;
接点间隙0.9mm。
C.非熔接性接点或用在与安全无关的电路中的接点。接点转换间隙0.5mm;
接点间隙0.8mm。
4.4.5.接点压力
当衔铁或翼板运动终了时,接点压力应不小于下列,数值:N类继电器
接点材质
压力N
C类继电器
银-银接点0.15N
动合接点
银·银石墨
动断接点
银·银
银-银氧化隔
加强接点
银氧化隔-银氧化隔
双触点接点中,每个接触点只需一半的接点压力,双间隙接点中,每个接触点则需全部接点压力。
接点扫程
接点从接触开始到终了时的相对滑程,其最小值为:N类继电器0.2mm;
C类继电器0.1mm(对双间隙接点可小于0.1mm)。4.4.7.接点齐度
继电器各组接点应同时闭合或断开,其同时接触误差应不大于2mm。接点回跳时间
普通接点断开或闭合时,其最大回跳时间:N类继电器20ms;
C类继电器10ms。
4.4.9.接点接触电阻
继电器接点当通过100mA电流时,其接触电阻应不大于下列数值:银-银石墨接点0.32;
银-银接点0.03Q;
银-银氧化镉接点0.05Q;
银氧化镉-银氧化镉
4.4.10.接点单元、电源片单元与插座簧片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32。4.5.电气参数
线圈匝数
若无特殊要求,继电器线圈的匝数误差应不超过土2%。4.5.2.
线圈温升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60℃时,继电器线圈端电压或电流一般为额定值。线圈温升应不超过下述数值:
A级绝缘45℃
B级绝缘60℃
4.5.3.绝缘电阻
4.5.3.1.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时,继电器和插座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室内)或200M2(室外)。
4.5.3.2.继电器和插座经受6周期(室内)或12周期(室外)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2。
绝缘耐压
在线圈绕阻和继电器其它部件之间,各接点之间和接点与地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2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在继电器每个线圈各绕组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750V(不接地的供电电路)或2000V(接地的供电电路)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当试验电源高压输出端短路时,电流应不小于0.5A。4.5.5.电气特性
继电器的工作电流、释放电流及相位角值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继电器吸合达到工作值时应无明显噪音。
产品标准中,一般还应规定额定电流或电压。4.5.6.时间特性
继电器的时问特性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环境适应性
4.6.1.低温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低温的作用。在极限低温下。继电器通以额定值电压或电流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2.高温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高温的作用。在极限高温下,继电器通以额定值电压或电流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3.交变湿热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交变湿热条件的作用。试验后,继电器的绝缘电阻、绝缘耐压、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4.低气压
继电器在74.8kPa低气压作用下,其绝缘耐压应符合本标准第4.5.4条的规定,当接点断开和闭合额定负载时,不应产生持续电弧。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6.5.盐雾
继电器和插座的金属零部件应具有抗盐雾腐蚀的能力。经盐雾试验后的金属零部件的表面状况应不低于GB6902标准中第212条的耐腐蚀等级的2级。4.6.6.长霉
继电器和插座的零部件经28d长霉试验后,长霉程度应不低于GB2423.16标准中第7.3条的2级。
4.6.7.振动
继电器在正常工作位置时,应能承受本标准规定的振动条件的作用。这种振动无论是在衔铁的运动方向,还是接点的运动方向,继电器仍应具有正常的功能。不论继电器是否通电,闭合的接点不应断开,断开的接点不应闭合。试验后,继电器不应有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其机械与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如继电器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或信号设备因此而受到影响,则必须采取减振措施。4.6.8.冲击
各种带包装的继电器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500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运输冲击条件的作用。
试验后,继电器不应有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其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7.其他要求
继电器和插座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7.2.4
继电器和插座的所有零部件须经检查合格,标准件、外购件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方可进行装配。
4.7.3.4
继电器和插座的所有零部件不应有表面缺陷。金属零件表面一般必须有防护层。4.7.3.1.
镀层外观必须光滑细致,没有斑点,没有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缘和棱角不得有烧痕。热固性塑料零件表面应平整,有光泽、无裂纹、无肿胀、无疏松、无气泡及无掉碴现象。4.7.3.2.
热塑性塑料零件表面应平整,质地均匀,透明清晰。无纹络、无气泡等现象4.7.3.3.
继电器表面须光洁,无缺陷,外罩必须透明清晰。继电器插片应排列整齐不扭斜,必须符合制造图样的要求。同一型号的插入式继电器必须保证通用互换。
继电器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继电器的结构中不允许采用容易引起电解腐蚀的不同金属材料直接偶合。继电器的非金属零件应根据需要采用阻燃的材料。线圈应牢固地固定在磁路中。
感应式继电器的翼板在任何位置时,翼板和铁芯极面的间隙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7.10.
继电器所用不同频率的电源应符合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4.7.11.3
4.7.12.出厂的继电器应具有制造厂的封印。5.试验方法
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本标准中各项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应按GB6902的规定6.检验规则
每台继电器和插座,须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须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继电器的试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6.3.
每台继电器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内容如下:6.3.1.
外观检查:检查继电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应符合图样及本标准第4.7.3~4.7.5,4.7.12条及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6.3.2.性能试验:检验继电器的机械和电气特性应符合本标准第4.4.4,4.4.5,4.4.7,4.4.9,4.5.1,4.5.3.1,4.5.4~4.5.6条及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用户需要复验时的试验
试验项目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关键项点,其试验方法与出厂检验相同,其中绝缘耐压复验时6.4.1.
的试验电压值应为原试验电压值的75%。复验时应按GB2828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6.4.2.
a.一般检查水平II;
b.合格质量水平AQL=2.5;
c.严格性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
试验不合格的批,订货单位可以拒收。或由制造厂进行100%的挑选,挑选后可重新进行复6.4.3.
验,但必须按加严检查抽样方案进行。继电器的型式试验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6.5.
a.试制的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当产品在变更结构、工艺、材料可能影响其性能时;c.停产超过三年,当再次生产时;d.经常生产的产品,每三年进行一次;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6.6.
型式试验应检查产品标准的全部要求。6.7.
型式试验用的继电器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型式试验应按GB2829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6.8.
a.判别水平III;
b.不合格质量水平RQL=40;
C.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d.判定数组合格判定数AC=O;
不合格判定数Re=1。
6.9.若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则型式试验不合格,制造厂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直到型式试验合格为止。经过型式试验的继电器,不得作为合格品出厂。6.10.4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每台继电器应在明显的位置装有标牌,标明:a.产品型号及名称;
b.产品的电气及时间特性;
c.出厂编号;
d.制造日期;
制造厂名称;
检验部门的检查印记。bzxZ.net
继电器在出厂时,应具有防潮、防震的坚固包装,保证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每个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装箱单。制造厂应直接向用户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7.5.4
每个包装箱应按GBI91的有关规定标明“小心轻放”、“向上”、“怕湿”等标志,并标明产品型号及名称,收发货单位的名称、地址等。7.6.
继电器在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强烈振动、碰撞和直接雨(雪)淋的条件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7.7.继电器应贮存于通风良好,温度为一25~40℃,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无含酸、碱或其他有害气体的库房中,库存一年内,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均应得到满足。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西安器材研究所,西安、沈阳铁路信号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钟衍松、宗玉芝、俞克敏、王文学、林序珍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