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汽车行业标准(QC) >>
- QC/T 570-1999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 技术条件

【汽车行业标准(QC)】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 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27 15:54:52
- QC/T570-1999
- 现行
标准号:
QC/T 570-1999
标准名称: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 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67 MB
替代情况:
调整(转号)JB 4043-1985

部分标准内容:
ACOMPILATIONOFSTANDARDS
FORAUTOMOBILES
汽车标准汇编
第三卷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汽车绿广编
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汽车标准汇
(第3卷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出版长春大学印刷厂印刷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发行16开本
880×1230wwW.bzxz.Net
70.50印张
印数1-1000
2170千字
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第20001013号出版说明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自1986年编辑出版《汽车标准汇编》,以后每年又陆续出版了年度汇编。汇编的出版为贯彻标准、实施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得到了行业内同仁的厚爱和支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汽车标准汇编》所编入的标准有相当数量的文本进行了制、修订,已适应不了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急需一套国内现行的、完整的最新标准文本。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汽车标准汇编》2000版,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本套汇编编入截止到2000年1月末前发布的全部汽车标准763项,其中国家标准303项,行业标准460项。汇编共分7卷出版,依次分为:整车;专用车;发动机;传动、制动、悬架;转向、车轮、其它;车身与附件;电气设备及仪表。汇编采用二种不同分类型式:第1~3卷按使用范围分类编排;第4~7卷按产品结构分类编排。在每卷书后附有全套书的顺序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的查阅和检索。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2年国家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要求,我们将部分国家标准应转化为行业标准而尚未转化,或正在转化过程中的标准,在卷首的分类目录中注有标记“*”,并作了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标函【1998】216号《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国家机械工业局国机管【1999】126号文批复了将原汽车专业标准、部分国家标准及部分原机械工业部标准转号为汽车行业标准。这批标准转号后采用新的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其标准内容未作变更。本套汇编编人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不同,其格式、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及名词术语不尽相同,为保持标准文本原貌,体现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沿革,汇编没有完全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统一编写的要求进行规范。本套汇编的编辑出版,由于收入的标准内容多,时间仓促,水平所限,难免有遗漏和不足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2000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湿式或干式铸铁气缸套(以下简称“气缸套”)。1各部位名称
1.1湿式气缸套见图1、表1。
1.2干式气缸套见图2、表1。
上端内倒角
上端面
内圆表面
支承肩
退刀槽
水套凸缘(或称上凸缘)
水套壁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3-15批准228
气缸套各部位名称
密封环槽
QC/T570-1999
代替JB4043--85
密封环凸缘(或称下凸缘)
下端面
下端内倒角
下端外倒角
外圆配合面
1999-03-15实施
2技术要求
QC/T570--1999
2.1气缸套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2.2气缸套材料的机械性能应不低于GB9761983《灰铸铁分级》中HT200所规定的要求。2.3气缸套内圆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的硬度a)不经表面处理的气缸套其表面硬度HB207~255.同-个气缸套的硬度差不得大于HB30单位;b)经表面淬火或其它硬化处理的气缸套,硬度范围按产品图样规定。2.4气缸套内圆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的金相组织a)磷铸铁气缸套应符合JB2330--1978《内燃机高磷铸铁缸套金相标准》;b)硼铸铁气缸套应符合NJ267--1982《中小功率内燃机硼铸铁气缸套金相检验标准》:c)其它材质的气缸套应符合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金相标准的规定。2.5气缸套的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2.5.1气缸套的尺寸公差
a)不分组的湿式气缸套和不留镗量的干式气缸套内径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0--1970《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规定的IT7;b)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部分尺寸公差按GB/T1800规定的IT7;c)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部分在按尺寸公差分组时·由图样规定;d)气缸套内径按尺寸公差分组时,应按最小尺寸分成尺寸组,分组组距不大于0.015mm,分组代号用I、Ⅱ、..…表示。最后组别气缸套内径尺寸在活塞环行程范围内,在保证形位公差的前提下、其最大值允许超出分组组距的50%;
分组标记位置应与气缸套内径最小尺寸区域-致;e)内表面活塞环行程以外部分允许因磨引起的喇叭口存在,其数值由产品图样规定。2.5.2气缸套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按GB/T1184一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分别规定。2.5.2.1湿式气缸套见图3。
Z8级A
图3湿式气缸套形位公差示图
a)内圆表面圆度..
b)内圆表面圆柱度·
7级;
7级;
c)上、下密封凸缘对内表面中心线的径向圆跳动..7级;d)支承肩下端面对内表面中心线端面圆跳动...2.5.2.2干式气缸套'见图4。
.7级。
a)内圆表面圆度
b)内圆表面圆柱度
c)外圆配合面圆度
QC/T570—1999
回7级
图4干式气缸套形位公差示图
7级;
7级;
7级;
d)外圆配合面圆柱度(不允许下端大)e)内圆对外圆表面的同轴度.
f)支承肩外圆对外圆表面同轴度g)支承肩下端面对外圆表面轴心线圆跳动…....7级;
7级;
7级;
.7级;
可7级
7级(D>)
h)在自由状态下,内外圆长短轴方向一致时,圆度允许至0.025mm。留有镗量的内圆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按产品图样规定。
2.6气缸套各部位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GB/T1031198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规定如下数值:
a)内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b)支承肩上下端面及湿式缸套水套凸缘表面,,c)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表面,,d)留有镗量的干式气缸套内圆表面,e)呈规则网纹时内表面粗糙度及网纹参数由产品图样规定。2.7气缸套的外观质量
a)内圆表面及外圆配合表面,不允许有碰伤、裂纹、锈蚀等缺陷;b)气缸套任何部位均不允许有夹渣和疏松等铸造缺陷。但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外圆表面允许有单个孔眼存在,其位置大小和数量,湿式气缸套见图5、表2,干式气缸套见图6、表2,外圆表面各部位所允许的孔眼距边缘均应不小于2mm;c).外圆表面D、E段的孔眼间距允许小于表2的规定,但每平方厘米面积内不得多于2个;d)长度小于0.1mm深度小于0.05mm的孔眼可以略去不计,但当呈密集形分布时仅允许内表面第一环下止点以下及外圆表面E段内存在二处,其总面积不大于2cm;e)支承肩上下端面、退刀槽过渡圆角处和封水圈部位不允许存在孔眼。*允许有无支承肩的干式气缸套。230
允许孔眼的
大小及数量
QC/T570-1999
图5湿式气缸套外表面铸造缺陷部位示图A()
图6干式气缸套外表面铸造缺陷部位示图表2
外圆表面铸造缺陷的规定
孔眼深度不大于
孔眼间距大于
2.8气缸套在0.49MPa(5kgf/cm2)压力下经3min水压试验时不允许有渗漏浸润现象。2.9淬火气缸套应进行磁力探伤,探伤后应经退磁处理。2.10气缸套的保用期不得低于主机的保用期。保用期内,在用户正常使用条件下,确因制造质量造成损坏,生产厂应无偿为用户更换。3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
3.1每只气缸套须经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出厂3.2检验项目:
a)外观质量;
b)表面粗糙度;
c)尺寸误差;
d)形状和位置误差;
e)水压试验;
f)金相组织;
g)机械强度;
h)硬度;
QC/T570-1999
i)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规定的特殊要求。注
①在制造厂确保质量情况下.3.2条中的e、f、g、h可以进行抽查。②金相显微组织的取样部位按有关金相标准规定。?硬度检验应从第活塞环行程上止点以上5mm、以下25mm范围内取样。硬度检验应符合GB2311963《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的规定,检验不少于3点,取算术平均值。①机械强度试棒应从气缸套本体取样。也允许用砂型浇铸试样。③外观质量检查可用目测法。
3.3.气缸套内圆表面及外圆配合面直径尺寸测量方法和确定。3.3.1内外圆直径尺寸的确定
a)湿式气缸套为测量截面内的任何方位测量值;b)干式气缸套为测量截面内任意两相垂直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3.3.2内圆直径尺寸的测量
a)内圆直径应测量上、中、下三个横截面,而且上、下两个测量截面应是活塞环行程的两个极限位置,但下极限位置距下端小于15mm者应在距下端15mm处测量;b)距上端面1/3L处的最小尺寸为分组尺寸。3.3.3外圆直径尺寸的测量
a)湿式气缸套按产品图样的规定测量;b)干式气缸套应测量上、中、下三个横截面。上测量截面应在距上端面10~15mm处,下测量截面距下端面15~20mm处,
3.4气缸套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与确定a)圆度按GB/T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3)圆度误差检测3—3规定的方法;b)圆柱度按GB/T1958(4)圆柱度误差检测11规定的方法;c)干式气缸套内外圆同轴度按GB/T1958(10)同轴度误差检测3-3规定的方法;d)在检测设备及条件不能满足用a、b、c检测时,允许用其它方法检测。3.5订货单位抽验产品质量时,按GB/T2828一1981《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规定进行,其合格质量水平(AQL值)由供需双方商定。4标记、包装、运输和贮存
4.1每个气缸套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尺寸代号或分组标记。
标记应具有永久性,标记部位尺寸和方法按产品图样规定,应注意不使气缸套受损伤。4.2气缸套包装方法由制造厂按运输部门规定,或与订货单位协商确定,应确保产品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不致损坏。
4.3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b)产品名称、型号及尺寸代号;c)数量;
d)总质量及外形尺寸;
e)“小心轻放”、“防湿”、“防压\等标记;f)收货单位及地址;
g)出厂日期。
QC/T570-1999
4.4气缸套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气缸套的防锈方法由制造厂决定。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发货之日起,应保证在12个月内不致锈蚀。5气缸套出厂时,应附有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4.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菊妹。
汽车标准汇编(2000版)
第一卷 整车
第二卷专用车
第三卷发动机
第四卷传动制动悬架
第五卷转向 车轮 其它
第六卷车身及附件
第七卷电气设备及仪表
摩托车标准汇编(2000版)
主 编/刘彦戌
副主编/张慧媛李万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FORAUTOMOBILES
汽车标准汇编
第三卷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汽车绿广编
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汽车标准汇
(第3卷发动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出版长春大学印刷厂印刷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发行16开本
880×1230wwW.bzxz.Net
70.50印张
印数1-1000
2170千字
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第20001013号出版说明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自1986年编辑出版《汽车标准汇编》,以后每年又陆续出版了年度汇编。汇编的出版为贯彻标准、实施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得到了行业内同仁的厚爱和支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汽车标准汇编》所编入的标准有相当数量的文本进行了制、修订,已适应不了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急需一套国内现行的、完整的最新标准文本。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汽车标准汇编》2000版,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本套汇编编入截止到2000年1月末前发布的全部汽车标准763项,其中国家标准303项,行业标准460项。汇编共分7卷出版,依次分为:整车;专用车;发动机;传动、制动、悬架;转向、车轮、其它;车身与附件;电气设备及仪表。汇编采用二种不同分类型式:第1~3卷按使用范围分类编排;第4~7卷按产品结构分类编排。在每卷书后附有全套书的顺序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的查阅和检索。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2年国家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要求,我们将部分国家标准应转化为行业标准而尚未转化,或正在转化过程中的标准,在卷首的分类目录中注有标记“*”,并作了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技监局标函【1998】216号《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的要求,国家机械工业局国机管【1999】126号文批复了将原汽车专业标准、部分国家标准及部分原机械工业部标准转号为汽车行业标准。这批标准转号后采用新的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其标准内容未作变更。本套汇编编人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不同,其格式、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及名词术语不尽相同,为保持标准文本原貌,体现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沿革,汇编没有完全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统一编写的要求进行规范。本套汇编的编辑出版,由于收入的标准内容多,时间仓促,水平所限,难免有遗漏和不足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2000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湿式或干式铸铁气缸套(以下简称“气缸套”)。1各部位名称
1.1湿式气缸套见图1、表1。
1.2干式气缸套见图2、表1。
上端内倒角
上端面
内圆表面
支承肩
退刀槽
水套凸缘(或称上凸缘)
水套壁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3-15批准228
气缸套各部位名称
密封环槽
QC/T570-1999
代替JB4043--85
密封环凸缘(或称下凸缘)
下端面
下端内倒角
下端外倒角
外圆配合面
1999-03-15实施
2技术要求
QC/T570--1999
2.1气缸套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2.2气缸套材料的机械性能应不低于GB9761983《灰铸铁分级》中HT200所规定的要求。2.3气缸套内圆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的硬度a)不经表面处理的气缸套其表面硬度HB207~255.同-个气缸套的硬度差不得大于HB30单位;b)经表面淬火或其它硬化处理的气缸套,硬度范围按产品图样规定。2.4气缸套内圆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的金相组织a)磷铸铁气缸套应符合JB2330--1978《内燃机高磷铸铁缸套金相标准》;b)硼铸铁气缸套应符合NJ267--1982《中小功率内燃机硼铸铁气缸套金相检验标准》:c)其它材质的气缸套应符合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金相标准的规定。2.5气缸套的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2.5.1气缸套的尺寸公差
a)不分组的湿式气缸套和不留镗量的干式气缸套内径尺寸公差应符合GB/T1800--1970《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规定的IT7;b)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部分尺寸公差按GB/T1800规定的IT7;c)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部分在按尺寸公差分组时·由图样规定;d)气缸套内径按尺寸公差分组时,应按最小尺寸分成尺寸组,分组组距不大于0.015mm,分组代号用I、Ⅱ、..…表示。最后组别气缸套内径尺寸在活塞环行程范围内,在保证形位公差的前提下、其最大值允许超出分组组距的50%;
分组标记位置应与气缸套内径最小尺寸区域-致;e)内表面活塞环行程以外部分允许因磨引起的喇叭口存在,其数值由产品图样规定。2.5.2气缸套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按GB/T1184一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分别规定。2.5.2.1湿式气缸套见图3。
Z8级A
图3湿式气缸套形位公差示图
a)内圆表面圆度..
b)内圆表面圆柱度·
7级;
7级;
c)上、下密封凸缘对内表面中心线的径向圆跳动..7级;d)支承肩下端面对内表面中心线端面圆跳动...2.5.2.2干式气缸套'见图4。
.7级。
a)内圆表面圆度
b)内圆表面圆柱度
c)外圆配合面圆度
QC/T570—1999
回7级
图4干式气缸套形位公差示图
7级;
7级;
7级;
d)外圆配合面圆柱度(不允许下端大)e)内圆对外圆表面的同轴度.
f)支承肩外圆对外圆表面同轴度g)支承肩下端面对外圆表面轴心线圆跳动…....7级;
7级;
7级;
.7级;
可7级
7级(D>)
h)在自由状态下,内外圆长短轴方向一致时,圆度允许至0.025mm。留有镗量的内圆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按产品图样规定。
2.6气缸套各部位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GB/T10311983《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规定如下数值:
a)内表面活塞环行程范围内,,b)支承肩上下端面及湿式缸套水套凸缘表面,,c)干式气缸套外圆配合表面,,d)留有镗量的干式气缸套内圆表面,e)呈规则网纹时内表面粗糙度及网纹参数由产品图样规定。2.7气缸套的外观质量
a)内圆表面及外圆配合表面,不允许有碰伤、裂纹、锈蚀等缺陷;b)气缸套任何部位均不允许有夹渣和疏松等铸造缺陷。但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外圆表面允许有单个孔眼存在,其位置大小和数量,湿式气缸套见图5、表2,干式气缸套见图6、表2,外圆表面各部位所允许的孔眼距边缘均应不小于2mm;c).外圆表面D、E段的孔眼间距允许小于表2的规定,但每平方厘米面积内不得多于2个;d)长度小于0.1mm深度小于0.05mm的孔眼可以略去不计,但当呈密集形分布时仅允许内表面第一环下止点以下及外圆表面E段内存在二处,其总面积不大于2cm;e)支承肩上下端面、退刀槽过渡圆角处和封水圈部位不允许存在孔眼。*允许有无支承肩的干式气缸套。230
允许孔眼的
大小及数量
QC/T570-1999
图5湿式气缸套外表面铸造缺陷部位示图A()
图6干式气缸套外表面铸造缺陷部位示图表2
外圆表面铸造缺陷的规定
孔眼深度不大于
孔眼间距大于
2.8气缸套在0.49MPa(5kgf/cm2)压力下经3min水压试验时不允许有渗漏浸润现象。2.9淬火气缸套应进行磁力探伤,探伤后应经退磁处理。2.10气缸套的保用期不得低于主机的保用期。保用期内,在用户正常使用条件下,确因制造质量造成损坏,生产厂应无偿为用户更换。3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
3.1每只气缸套须经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出厂3.2检验项目:
a)外观质量;
b)表面粗糙度;
c)尺寸误差;
d)形状和位置误差;
e)水压试验;
f)金相组织;
g)机械强度;
h)硬度;
QC/T570-1999
i)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规定的特殊要求。注
①在制造厂确保质量情况下.3.2条中的e、f、g、h可以进行抽查。②金相显微组织的取样部位按有关金相标准规定。?硬度检验应从第活塞环行程上止点以上5mm、以下25mm范围内取样。硬度检验应符合GB2311963《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的规定,检验不少于3点,取算术平均值。①机械强度试棒应从气缸套本体取样。也允许用砂型浇铸试样。③外观质量检查可用目测法。
3.3.气缸套内圆表面及外圆配合面直径尺寸测量方法和确定。3.3.1内外圆直径尺寸的确定
a)湿式气缸套为测量截面内的任何方位测量值;b)干式气缸套为测量截面内任意两相垂直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3.3.2内圆直径尺寸的测量
a)内圆直径应测量上、中、下三个横截面,而且上、下两个测量截面应是活塞环行程的两个极限位置,但下极限位置距下端小于15mm者应在距下端15mm处测量;b)距上端面1/3L处的最小尺寸为分组尺寸。3.3.3外圆直径尺寸的测量
a)湿式气缸套按产品图样的规定测量;b)干式气缸套应测量上、中、下三个横截面。上测量截面应在距上端面10~15mm处,下测量截面距下端面15~20mm处,
3.4气缸套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与确定a)圆度按GB/T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3)圆度误差检测3—3规定的方法;b)圆柱度按GB/T1958(4)圆柱度误差检测11规定的方法;c)干式气缸套内外圆同轴度按GB/T1958(10)同轴度误差检测3-3规定的方法;d)在检测设备及条件不能满足用a、b、c检测时,允许用其它方法检测。3.5订货单位抽验产品质量时,按GB/T2828一1981《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规定进行,其合格质量水平(AQL值)由供需双方商定。4标记、包装、运输和贮存
4.1每个气缸套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尺寸代号或分组标记。
标记应具有永久性,标记部位尺寸和方法按产品图样规定,应注意不使气缸套受损伤。4.2气缸套包装方法由制造厂按运输部门规定,或与订货单位协商确定,应确保产品在正常运输条件下不致损坏。
4.3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b)产品名称、型号及尺寸代号;c)数量;
d)总质量及外形尺寸;
e)“小心轻放”、“防湿”、“防压\等标记;f)收货单位及地址;
g)出厂日期。
QC/T570-1999
4.4气缸套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气缸套的防锈方法由制造厂决定。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发货之日起,应保证在12个月内不致锈蚀。5气缸套出厂时,应附有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4.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菊妹。
汽车标准汇编(2000版)
第一卷 整车
第二卷专用车
第三卷发动机
第四卷传动制动悬架
第五卷转向 车轮 其它
第六卷车身及附件
第七卷电气设备及仪表
摩托车标准汇编(2000版)
主 编/刘彦戌
副主编/张慧媛李万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汽车行业标准(QC)标准计划
- QC/T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 QC/T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 QC/T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 QC/T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 QC/T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
- QC/T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
- QC/T926-201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
- QC/T207-1996 汽车腊通气弹簧
- QC/T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 QC/T935-2013 餐厨垃圾车
- QC/T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 QC/T2903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
- QC/T457-2013 救护车行业标准
-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部分:微型
- QC/T873-2011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自钻自攻螺钉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