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9388-1988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GB)】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30 09:54:31
- GB/T9388-1988
- 现行
标准号:
GB/T 9388-1988
标准名称: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88-04-21 -
实施日期:
1988-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9.29 MB
标准ICS号: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音频、视频和视听工程>>33.160.50附件中标分类号:
通信、广播>>广播、电视网>>M60广播、电视网综合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频段的调频(或调相)无线传声器系统性能的测量。本标准只包括电性能的测量。有关安全与防火应符号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的规定。有关标志应符合GB900《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附录B5.1和GB9031《家用声系统设备互连配接要求》的规定。 GB/T 9388-1988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GB/T9388-1988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388—1988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1988-04-21发布
198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forwirelessmicrophonesystems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频段的调频(或调相)无线传声器系统性能的测量。GB/T9388—1988
本标准只包括电性能的测量。有关安全与防火应符合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的规定。有关标志应符合GB9001《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附录B5.1和GB9031《家用声系统设备互连配接要求》的规定。1名词术语
1.1载频
瞬时频率的平均值或未经调制的频率。对于一个既不包含直流分量,又无非线性失真的理想调制系统,这两个值是相同的。
1.2瞬时频偏
已调射频信号的瞬时频率与载波频率之差。1.3峰值频偏
瞬时频偏的最大值。
1.4系统最大频偏
系统总失真系数为规定值时的最大峰值频偏,1.5规定载波频率
分配给无线传声器系统频带内的某一指定频率。1.6标准调制频率
标准调制频率规定为1000Hz。
1.7调制度
调频(或调相)信号的峰值频偏与系统最大频偏的百分比。1.8额定频偏
发射机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调制频率为标准调制频率时的峰值频偏,也称作灵敏度频偏。1.9噪声频偏
发射机在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由噪声和哼声产生的最大频偏。1.10发射机额定负载
为进行某些测量而接在发射机输出端的负载。额定负载的特性在整个测量时间内应保持不变。本标准推荐50或75高频无感电阻。1.11接收机额定负载阻抗
为进行测量而接在接收机输出端的等效负载阻抗。除非制造另有规定,否则即认为额定负载阻抗是恒定的纯阻。1.12接收机额定输出电压bzxz.net
在接收机额定负载阻抗上产生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8-04-21批准1988-12-01实施
1.13预加重
GB/T9388
3—1988
按照预定特性在调制信号的较高频率上增加正弦分量相对振幅的过程,它主要用于调频发射机中以改善系统的信噪比。
预加重网络时间常数一般为50us、75us和100us。1.14去加重
将解调信号的正弦分量相对振幅恢复到预加重前的值的过程。去加重网络时间常数应和预加重网络时间常数相同。1.15系统灵敏度
在额定条件下,系统输出电压与系统输入端规定声压之比。1.16发射机等效噪声级
在无外声场情况下,如果由发射机固有噪声引起的解调输出电压与某声压级作用于发射机所产生的解调输出电压相等,则此声压级即为发射机固有噪声的等效噪声级。等效噪声级按式(1)计算:
201g SmP。
式中:Ua
发射机固有噪声在解调输出端产生的输出电压(A计权),V;Sm
发射机的调制灵敏度,V/Pa;
Po—参考声压等于20 uPa。
1.17系统等效噪声级
系统在有效音频范围内,不加调制时接收机输出端的噪声输出电压与系统灵敏度之比值所对应的声压级。
2几项说明
电压和电流值
除特殊指出外,均用有效值表示。2.2输入信号电平的表示
功率、电压、场强、声压级的电平值用分贝表示,参见表1。表1
电平种类
声压级
2.3输出信号电平的表示
odB值
1fW=1X10-15W
1V=1×10-6v
1μV/m=1×10-6V/m
20 μPa
电压的电平值用分贝表示,使用符号dBV。优选参考电压为1V。2.4发射机输入模拟网络
dB(fW)简写为dBf
dB(μV)简写为dBμ
dB(μV/m)
用于测量发射机的性能,接在音频信号发生器与发射机输入端之间,具体电路见附录A(参考件)。2.5发射频率
发射机的载波频率。
2.6接收频率
接收机的调谐频率。
2.7接收机标准模拟天线
GB/T9388—1988
用于测量接收机的性能,接在调频信号发生器与接收机之间,具体电路见附录B(参考件)。2.8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
为了便于对不同输入阻抗的接收机进行性能比较,输入信号电平用加到接收机输入端的有用功率来表示,以1fW(飞瓦)为1dBf;也可用与接收机额定输入阻抗相匹配的信号发生器开路电压(E)或有载端电压(U)来表示(此时须注明接收机的额定输入阻抗R.)。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2。表2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
有用功率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8
1×109
1×1010
1×101l
1×1012
1×1013
有用功率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010
1×101
1×1012
1×1013
B=300 2
dB(μV)
dB(μV)
dB(uv)
dB(uv)
dB(μv)
dB(μuV)
8. 7×105
R:=240 2
dB(uV)
1.55×103
1.55×104
1.55×105
1.55×106
R=50 2
dB(μV)
2.9接收机调谐方法
GB/T 9388—1988
接收机可按下列四种调谐方法之一进行调谐:a.按输出噪声最小调谐;
b.按输出失真最小调谐;
c.按音频输出最大调谐;
d.按调幅抑制比最调谐。
对于非理想的S鉴频曲线,上述几个调谐点往往不重合。因此,可选用适当的调谐方法,并在测量结果中说明。
对具有自动频率控制(AFC)开关的接收机,应将AFC断开进行调谐。2.10传声器额定阻抗
由制造厂规定的发射机传声器的输出阻抗。2.11尺寸和重量
制造厂规定的发射机、接收机和电缆分配装置等的主要尺寸和重量。2.12电缆及连接器
制造厂规定的电缆及连接器。
3测量条件
3.1额定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
大多数无线传声器系统是用来传输语言的,而语言试验常常用来作为其总性能的主观试验。考虑到在实际使用中,发射机传声器与讲话者相距较近,即通常只有25cm左右。因此,以普通讲话者在此距离处产生的94dB的峰值语言声压级作为参考值是合适的。这样对拾取微弱的声音又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对于带有近讲传声器的发射机,以普通讲话者在距嘴5cm处产生的104dB的峰值语言声压级作为参考值。
94dB和104dB声压级分别相当于1Pa和3Pa声压。3.1.1额定条件
当满足下列有关条件时,可认为无线传声器系统工作在额定条件下。a.电源电压等于额定值。在一系列测量过程中,发射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额定值的士2%,接收机的电源电压应满足下列要求:交流接收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士3%,电源频率为50Hz土1Hz。直流接收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士5%;交直流接收机应以交流电源的测试为准。b.发射机传声器(近讲传声器除外)应放置在平面波自由声场内,且此声波的入射方向与参考轴方向构成的入射角为0°。
c.发射机传声器参考点无干扰声压(未放发射机时)调整为1Pa的正弦声压。在该声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
或调整发射机声频放大器输入端上的标准调制信号电压为规定电压,在该规定电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该规定电压是发射机传声器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的输出电压。d.当发射机使用近讲传声器时,其传声器应放在离仿真嘴不超过5cm的规定距离处,传声器参考点无干扰声压调整为3Pa的正弦声压。在该声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或调节发射机声频放大器输入端上的标准调制信号电压为规定电压。在该规定电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该规定电压是发射机传声器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的输出电压。注:若额定声压级调整到其他值,则在测试结果中说明。e.若发射机有自动控制电路,如:限制器、压缩器和灵敏度控制电路,则测量时除灵敏度控制电路应使灵敏度为最大值外,其他控制电路应不起作用。但测量自动控制特性时除外。注:所谓自动控制电路不起作用,是指控制电路处于“线性”状态。4
GB/T 9388—1988
f.接收机输入信号的频偏为额定频偏,在其输出端接额定负载阻抗。g.若接收机有自动控制电路,如:自动频率控制开关、静噪开关、音调控制器、音量控制器和扩展器,则测量时除音量控制器(如果有的话)置于额定输出电压的位置外,其他自动控制电路应不起作用。但测量自动控制特性时除外。
注:所谓音调控制器不起作用,是指音调在平直位置;扩展器不起作用,是指该部分处于“线性”状态。h.测试信号频率为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i.调制信号频率为标准调制频率。j.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十15~十35℃,最好在+20℃;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在上述条件下测量时,大气中应不含有过多的灰尘和损害无线电产品的气体、盐、微小的有机体及强烈的日照辐射。
为了检查热稳定性,对于某些测量(例如灵敏度、输出功率)也应在一10~十55℃或十5~十45℃温度范围内进行。
在同一次一系列测量过程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果不可能在上述环境条件下测量,则应在测试报告中给出实际情况的说明及影响。3.1.2正常工作条件
将被测无线传声器系统置于相应额定条件下(见3.1.1条)。发射机传声器的声压为正弦声压,该声压比额定声压级低10dB。调节接收机音量控制器(如果有的话)使接收机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比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低10dB,即为正常工作条件。3.2屏蔽室
有关电性能的测量,一般应在屏蔽室内进行,屏蔽室对外界电磁场的衰减应大于80dB。对于大信号测量,当外界电磁干扰电平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时,测量也可在不加屏蔽的房间内进行。
3.3测量场地
测量场地要求见GB6114《广播接收机干扰特性测量方法》中的2.2.2.1条。3.4声学环境
有关声性能的测量应在自由场中进行,自由场条件一般可在消声室或其他条件中得到,a在消声室测量时,要求测试点附近的声场满足Poc定律(P是测量点的声压,r是离开声源的距离)。在100Hz以上其偏差在士1dB以内。消声室背景噪声级应比被测系统等效噪声级低10dB(线性)。
消声室应具有电磁屏蔽,室内全部连线应采用屏蔽电缆,以使外界电磁干扰电平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
b.测量也可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户外空间进行,或在校准过的消声箱内进行。在该测量条件下,外界电磁干扰电平应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c:声源与发射机传声器所处位置的距离应满足远场条件:r>d
式中:d——声源辐射面有效直径;2——空气中声波波长。
3.5声源
:(2)
(3)
GB/T 9388—1988
声源要求见GB9401《传声器测量方法》中2.2条。为了满足最大声级测试要求,可采用其他能产生高声压、低失真的声源进行测量。例如,测量带有压强传声器的发射机可用活塞发生器或共振管作为产生所需大声压的声源。3.6测量传声器
通常用一种经校准的测量压强传声器,测量传声器的校正精度应在土1dB以内。3.7预热
预热就是按制造厂规定的时间预先接通电源,以使被测系统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规定预热时间,则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至少预热15min。第一篇发射机
4载波频率
发射机在无调制信号时的载波频率。4.1测量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1。
发射机
b.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c.在发射机天线端测量该载波频率。根据需要,可在发射机输出端接入衰减器。4.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兆赫表示。
5载频误差
发射机的载波频率与规定载波频率之差。5.1测量方法
数字频率计
a.按4.1条测量载波频率,该载波频率与规定载波频率的差值即为额定条件下的载频误差。b.在产品工作的最高或最低温度下,发射机至少工作15min后,分别测量最低和最高电源电压时发射机的载波频率。计算它们与规定载波频率之差,取其最大差值即为最大载频误差。5.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千赫表示,也可用载频误差与规定载波频率的比值表示。6频率稳定性
环境温度、电源电压等主要工作条件的变化对发射机载波频率的影响。6.1载波频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
6.1.1测量方法
a.测试电路见图1,将发射机置于恒温箱内,其天线与接地线引出恒温箱外。b.调节恒温箱温度为一10℃、0℃、十10℃、十20℃、十30℃、十40℃、十55℃,按4.1条分别测出上6
GB/T 9388—1988
述各温度点的载波频率。为使发射机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在每个测量温度应保持15~30min。c.计算各载波频率相对于。的变化。6.1.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以千赫为单位,列表表示。也可用曲线表示,横坐标为温度,以度为单位,线性标度;纵坐标为频率变化,以千赫为单位,线性标度。测量结果还可用频率稳定度表示为:f2-fi
fo(t2—t)
式中:fo——20℃时的载波频率;f1——温度为ti时的载波频率;f2——温度为t2时的载波频率。6.2载波频率随电源电压的变化
6.2.1测量方法
a.测试电路见图2
发射机
稳压电源
b.按4.1条测出额定电源电压时的载波频率fo。数字频率计
c.调节稳压电源,使额定电源电压变化十10%、十5%、一5%、一10%、一15%、一20%。按4.1条分别测出各电源电压时的载波频率,并计算各载波频率相对于f。的变化。6.2.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以千赫为单位,列表表示。也可用曲线表示,横坐标为电源电压,以伏为单位,线性标度;纵坐标为载波频率变化,以千赫为单位,线性标度。载波功率
7.1载波输出功率
发射机在无调制条件下,在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额定负载的平均功率。7.1.1测量方法
本条适用于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7.1.1.1电压-电阻法
a:测试电路见图3,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发射机
额定负载
测试接收机
GB/T 9388—1988
b.在额定负载R上测量载波电压U。载波功率为:
式中:U-
载波电压,只取电压值,不考虑其波形。根据需要,可在发射机输出端接入衰减器。7.1.1.2功率法
a:测试电路见图4,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发射机
选频功率计
b.测量载波功率。测量时,选频功率计与发射机应匹配。7.1.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毫瓦表示。
7.2载波辐射功率
在规定条件下,发射机在最大辐射场强方向上的有效辐射功率。7.2.1测量方法
测量场地及测试设备安置见GB6114中2.2.1.1及2.2.1.2条,仅用发射机代替被测接收机。a.
b.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c.按GB6114中2.2.1.4条测量发射机最大辐射场强,记录此时场强仪读数。d.用接有标准测试天线的射频信号发生器代替发射机,使射频信号发生器工作在发射机载波频率上,调节其输出电压使场强仪仍指示原读数。记录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值。e.
发射机载波辐射功率等效于射频信号发生器供给标准测试天线的功率P,按式(6)计算:02
(6)
考虑标准测试天线增益以及射频信号发生器与标准测试天线间连接电缆的损耗后,射频式中:U—
信号发生器供给标准测试天线的电压;R。——标准测试天线的等效阻抗。对于不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相对测量方法,通过测试装置进行。该测试装置应提供射频输入端与输出端,其输出端口可作为发射机的输出端,在整个测量频段内应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7.2.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毫瓦表示。
8邻信道功率
在规定调制条件下,发射机总输出功率中落在以两个相邻信道中任何一个的中心频率为中心的规定带宽内的那一部分功率。
8.1测量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5,发射机置于测试天线附近(或其他辐射耦合装置所规定的位置)。输入
模拟网络
音频信号
发生器
发射机
环形天线
GB/T9388
3—1988
衰减器A
本振及混频
带通滤波器
选频功率计
衰减器B
电压表
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调制信号频率为1250Hz,调制信号电平应比产生60%系统最大频b.
偏所对应的调制信号电平高10dB,调制限制器处于工作状态。对于无调制限制器又要在固定电平工作的发射机,输入信号电平由产品标准规定。调节衰减器A,使选频功率计工作在线性范围内。c.
d.调节选频功率计,使其工作在上邻信道中心频率。调节中频衰减器B,使电压表指示参考功率电平(该电平应比选频功率计固有噪声电平高10dB)。记录此时衰减值d1。不加调制信号,使选频功率计工作在发射机载波频率上,调节中频衰减器B,使电压表仍指示e.
参考功率电平。记录衰减值do。f.
调节选频功率计,使其工作在下邻信道中心频率上,重复上述测量,记录衰减值为d2。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按7.2条测量载波辐射功率P。。计算邻信道功率与载波辐射功率的相对电平上邻信道相对电平:
下邻信道相对电平:
计算邻信道辐射功率
上邻信道辐射功率:
下邻信道辐射功率:
注:应说明信道带通滤波器的带宽。d=di-d。
d'=d2-do
PA=Polg
P'A=Polg
对于不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相对测量方法,通过测试装置进行。该测试装置应提供射频输入端与输出端,其输出端口可作为发射机的输出端,在整个测量频段内应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对于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下述方法测量邻信道功率。a.
测试电路见图6,测量方法见8.1b~f条。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按7.1条测量载波输出功率P。。音频信号
发生器
模拟网络
电压表
发射机
衰减器A
本振及
信道带通
滤波器
选频功串计
衰减器B
电压表
GB/T9388
3—1988
计算邻信道功率与载波功率的相对电平上邻信道相对电平:
下邻信道相对电平:
计算邻信道功率
上邻信道功率:
下邻信道功率:
注:应说明信道带通滤波器的带宽。邻信道功率还可用频谱分析仪测量。8.2结果表达
邻信道功率用微瓦表示。
d=di-do
PA=Polg
P'A=Polg
邻信道功率与载波辐射功率(或载波输出功率)的相对电平用分贝表示。9额定频偏
见1.8条。
9.1测量方法
9.1.1声测法
a.测试电路见图7。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11)
b.发射机传声器与测量传声器正对声源,它们的参考轴与声源参考轴平行,并对称地置于声源参考轴的两侧。并使声源参考点到两传声器参考点连线的距离为1m(或0.5m)。选择两传声器间的距离,使得一个传声器所在位置的声压因另一位置有传声器而产生的声压变化在士1dB以内。消声室
测量传声器
发射机
调制度
分析仪
音频信号
发生器
注:使用近讲传声器的发射机,测量条件按3.1.1d条要求。测量放大器
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测量传声器达到额定声压级。测量此时的频偏值。c.
若发射机具有自动控制电路,则测量可在其作用状态下重复进行,并在测量结果中说明。9.1.2电测法
a.测试电路见图8,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GB/T9388—1988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1988-04-21发布
198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无线传声器系统测量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forwirelessmicrophonesystems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频段的调频(或调相)无线传声器系统性能的测量。GB/T9388—1988
本标准只包括电性能的测量。有关安全与防火应符合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的规定。有关标志应符合GB9001《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附录B5.1和GB9031《家用声系统设备互连配接要求》的规定。1名词术语
1.1载频
瞬时频率的平均值或未经调制的频率。对于一个既不包含直流分量,又无非线性失真的理想调制系统,这两个值是相同的。
1.2瞬时频偏
已调射频信号的瞬时频率与载波频率之差。1.3峰值频偏
瞬时频偏的最大值。
1.4系统最大频偏
系统总失真系数为规定值时的最大峰值频偏,1.5规定载波频率
分配给无线传声器系统频带内的某一指定频率。1.6标准调制频率
标准调制频率规定为1000Hz。
1.7调制度
调频(或调相)信号的峰值频偏与系统最大频偏的百分比。1.8额定频偏
发射机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调制频率为标准调制频率时的峰值频偏,也称作灵敏度频偏。1.9噪声频偏
发射机在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由噪声和哼声产生的最大频偏。1.10发射机额定负载
为进行某些测量而接在发射机输出端的负载。额定负载的特性在整个测量时间内应保持不变。本标准推荐50或75高频无感电阻。1.11接收机额定负载阻抗
为进行测量而接在接收机输出端的等效负载阻抗。除非制造另有规定,否则即认为额定负载阻抗是恒定的纯阻。1.12接收机额定输出电压bzxz.net
在接收机额定负载阻抗上产生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8-04-21批准1988-12-01实施
1.13预加重
GB/T9388
3—1988
按照预定特性在调制信号的较高频率上增加正弦分量相对振幅的过程,它主要用于调频发射机中以改善系统的信噪比。
预加重网络时间常数一般为50us、75us和100us。1.14去加重
将解调信号的正弦分量相对振幅恢复到预加重前的值的过程。去加重网络时间常数应和预加重网络时间常数相同。1.15系统灵敏度
在额定条件下,系统输出电压与系统输入端规定声压之比。1.16发射机等效噪声级
在无外声场情况下,如果由发射机固有噪声引起的解调输出电压与某声压级作用于发射机所产生的解调输出电压相等,则此声压级即为发射机固有噪声的等效噪声级。等效噪声级按式(1)计算:
201g SmP。
式中:Ua
发射机固有噪声在解调输出端产生的输出电压(A计权),V;Sm
发射机的调制灵敏度,V/Pa;
Po—参考声压等于20 uPa。
1.17系统等效噪声级
系统在有效音频范围内,不加调制时接收机输出端的噪声输出电压与系统灵敏度之比值所对应的声压级。
2几项说明
电压和电流值
除特殊指出外,均用有效值表示。2.2输入信号电平的表示
功率、电压、场强、声压级的电平值用分贝表示,参见表1。表1
电平种类
声压级
2.3输出信号电平的表示
odB值
1fW=1X10-15W
1V=1×10-6v
1μV/m=1×10-6V/m
20 μPa
电压的电平值用分贝表示,使用符号dBV。优选参考电压为1V。2.4发射机输入模拟网络
dB(fW)简写为dBf
dB(μV)简写为dBμ
dB(μV/m)
用于测量发射机的性能,接在音频信号发生器与发射机输入端之间,具体电路见附录A(参考件)。2.5发射频率
发射机的载波频率。
2.6接收频率
接收机的调谐频率。
2.7接收机标准模拟天线
GB/T9388—1988
用于测量接收机的性能,接在调频信号发生器与接收机之间,具体电路见附录B(参考件)。2.8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
为了便于对不同输入阻抗的接收机进行性能比较,输入信号电平用加到接收机输入端的有用功率来表示,以1fW(飞瓦)为1dBf;也可用与接收机额定输入阻抗相匹配的信号发生器开路电压(E)或有载端电压(U)来表示(此时须注明接收机的额定输入阻抗R.)。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2。表2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
有用功率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8
1×109
1×1010
1×101l
1×1012
1×1013
有用功率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010
1×101
1×1012
1×1013
B=300 2
dB(μV)
dB(μV)
dB(uv)
dB(uv)
dB(μv)
dB(μuV)
8. 7×105
R:=240 2
dB(uV)
1.55×103
1.55×104
1.55×105
1.55×106
R=50 2
dB(μV)
2.9接收机调谐方法
GB/T 9388—1988
接收机可按下列四种调谐方法之一进行调谐:a.按输出噪声最小调谐;
b.按输出失真最小调谐;
c.按音频输出最大调谐;
d.按调幅抑制比最调谐。
对于非理想的S鉴频曲线,上述几个调谐点往往不重合。因此,可选用适当的调谐方法,并在测量结果中说明。
对具有自动频率控制(AFC)开关的接收机,应将AFC断开进行调谐。2.10传声器额定阻抗
由制造厂规定的发射机传声器的输出阻抗。2.11尺寸和重量
制造厂规定的发射机、接收机和电缆分配装置等的主要尺寸和重量。2.12电缆及连接器
制造厂规定的电缆及连接器。
3测量条件
3.1额定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
大多数无线传声器系统是用来传输语言的,而语言试验常常用来作为其总性能的主观试验。考虑到在实际使用中,发射机传声器与讲话者相距较近,即通常只有25cm左右。因此,以普通讲话者在此距离处产生的94dB的峰值语言声压级作为参考值是合适的。这样对拾取微弱的声音又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对于带有近讲传声器的发射机,以普通讲话者在距嘴5cm处产生的104dB的峰值语言声压级作为参考值。
94dB和104dB声压级分别相当于1Pa和3Pa声压。3.1.1额定条件
当满足下列有关条件时,可认为无线传声器系统工作在额定条件下。a.电源电压等于额定值。在一系列测量过程中,发射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额定值的士2%,接收机的电源电压应满足下列要求:交流接收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士3%,电源频率为50Hz土1Hz。直流接收机电源电压的变化应不超过士5%;交直流接收机应以交流电源的测试为准。b.发射机传声器(近讲传声器除外)应放置在平面波自由声场内,且此声波的入射方向与参考轴方向构成的入射角为0°。
c.发射机传声器参考点无干扰声压(未放发射机时)调整为1Pa的正弦声压。在该声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
或调整发射机声频放大器输入端上的标准调制信号电压为规定电压,在该规定电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该规定电压是发射机传声器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的输出电压。d.当发射机使用近讲传声器时,其传声器应放在离仿真嘴不超过5cm的规定距离处,传声器参考点无干扰声压调整为3Pa的正弦声压。在该声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或调节发射机声频放大器输入端上的标准调制信号电压为规定电压。在该规定电压作用下,系统频偏为额定频偏。该规定电压是发射机传声器在额定声压级作用下的输出电压。注:若额定声压级调整到其他值,则在测试结果中说明。e.若发射机有自动控制电路,如:限制器、压缩器和灵敏度控制电路,则测量时除灵敏度控制电路应使灵敏度为最大值外,其他控制电路应不起作用。但测量自动控制特性时除外。注:所谓自动控制电路不起作用,是指控制电路处于“线性”状态。4
GB/T 9388—1988
f.接收机输入信号的频偏为额定频偏,在其输出端接额定负载阻抗。g.若接收机有自动控制电路,如:自动频率控制开关、静噪开关、音调控制器、音量控制器和扩展器,则测量时除音量控制器(如果有的话)置于额定输出电压的位置外,其他自动控制电路应不起作用。但测量自动控制特性时除外。
注:所谓音调控制器不起作用,是指音调在平直位置;扩展器不起作用,是指该部分处于“线性”状态。h.测试信号频率为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i.调制信号频率为标准调制频率。j.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十15~十35℃,最好在+20℃;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在上述条件下测量时,大气中应不含有过多的灰尘和损害无线电产品的气体、盐、微小的有机体及强烈的日照辐射。
为了检查热稳定性,对于某些测量(例如灵敏度、输出功率)也应在一10~十55℃或十5~十45℃温度范围内进行。
在同一次一系列测量过程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基本上保持不变。如果不可能在上述环境条件下测量,则应在测试报告中给出实际情况的说明及影响。3.1.2正常工作条件
将被测无线传声器系统置于相应额定条件下(见3.1.1条)。发射机传声器的声压为正弦声压,该声压比额定声压级低10dB。调节接收机音量控制器(如果有的话)使接收机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比额定失真限制的输出电压低10dB,即为正常工作条件。3.2屏蔽室
有关电性能的测量,一般应在屏蔽室内进行,屏蔽室对外界电磁场的衰减应大于80dB。对于大信号测量,当外界电磁干扰电平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时,测量也可在不加屏蔽的房间内进行。
3.3测量场地
测量场地要求见GB6114《广播接收机干扰特性测量方法》中的2.2.2.1条。3.4声学环境
有关声性能的测量应在自由场中进行,自由场条件一般可在消声室或其他条件中得到,a在消声室测量时,要求测试点附近的声场满足Poc定律(P是测量点的声压,r是离开声源的距离)。在100Hz以上其偏差在士1dB以内。消声室背景噪声级应比被测系统等效噪声级低10dB(线性)。
消声室应具有电磁屏蔽,室内全部连线应采用屏蔽电缆,以使外界电磁干扰电平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
b.测量也可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户外空间进行,或在校准过的消声箱内进行。在该测量条件下,外界电磁干扰电平应低于测试信号电平30dB以上。c:声源与发射机传声器所处位置的距离应满足远场条件:r>d
式中:d——声源辐射面有效直径;2——空气中声波波长。
3.5声源
:(2)
(3)
GB/T 9388—1988
声源要求见GB9401《传声器测量方法》中2.2条。为了满足最大声级测试要求,可采用其他能产生高声压、低失真的声源进行测量。例如,测量带有压强传声器的发射机可用活塞发生器或共振管作为产生所需大声压的声源。3.6测量传声器
通常用一种经校准的测量压强传声器,测量传声器的校正精度应在土1dB以内。3.7预热
预热就是按制造厂规定的时间预先接通电源,以使被测系统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规定预热时间,则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至少预热15min。第一篇发射机
4载波频率
发射机在无调制信号时的载波频率。4.1测量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1。
发射机
b.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c.在发射机天线端测量该载波频率。根据需要,可在发射机输出端接入衰减器。4.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兆赫表示。
5载频误差
发射机的载波频率与规定载波频率之差。5.1测量方法
数字频率计
a.按4.1条测量载波频率,该载波频率与规定载波频率的差值即为额定条件下的载频误差。b.在产品工作的最高或最低温度下,发射机至少工作15min后,分别测量最低和最高电源电压时发射机的载波频率。计算它们与规定载波频率之差,取其最大差值即为最大载频误差。5.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千赫表示,也可用载频误差与规定载波频率的比值表示。6频率稳定性
环境温度、电源电压等主要工作条件的变化对发射机载波频率的影响。6.1载波频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
6.1.1测量方法
a.测试电路见图1,将发射机置于恒温箱内,其天线与接地线引出恒温箱外。b.调节恒温箱温度为一10℃、0℃、十10℃、十20℃、十30℃、十40℃、十55℃,按4.1条分别测出上6
GB/T 9388—1988
述各温度点的载波频率。为使发射机温度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在每个测量温度应保持15~30min。c.计算各载波频率相对于。的变化。6.1.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以千赫为单位,列表表示。也可用曲线表示,横坐标为温度,以度为单位,线性标度;纵坐标为频率变化,以千赫为单位,线性标度。测量结果还可用频率稳定度表示为:f2-fi
fo(t2—t)
式中:fo——20℃时的载波频率;f1——温度为ti时的载波频率;f2——温度为t2时的载波频率。6.2载波频率随电源电压的变化
6.2.1测量方法
a.测试电路见图2
发射机
稳压电源
b.按4.1条测出额定电源电压时的载波频率fo。数字频率计
c.调节稳压电源,使额定电源电压变化十10%、十5%、一5%、一10%、一15%、一20%。按4.1条分别测出各电源电压时的载波频率,并计算各载波频率相对于f。的变化。6.2.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以千赫为单位,列表表示。也可用曲线表示,横坐标为电源电压,以伏为单位,线性标度;纵坐标为载波频率变化,以千赫为单位,线性标度。载波功率
7.1载波输出功率
发射机在无调制条件下,在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额定负载的平均功率。7.1.1测量方法
本条适用于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7.1.1.1电压-电阻法
a:测试电路见图3,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发射机
额定负载
测试接收机
GB/T 9388—1988
b.在额定负载R上测量载波电压U。载波功率为:
式中:U-
载波电压,只取电压值,不考虑其波形。根据需要,可在发射机输出端接入衰减器。7.1.1.2功率法
a:测试电路见图4,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发射机
选频功率计
b.测量载波功率。测量时,选频功率计与发射机应匹配。7.1.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毫瓦表示。
7.2载波辐射功率
在规定条件下,发射机在最大辐射场强方向上的有效辐射功率。7.2.1测量方法
测量场地及测试设备安置见GB6114中2.2.1.1及2.2.1.2条,仅用发射机代替被测接收机。a.
b.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c.按GB6114中2.2.1.4条测量发射机最大辐射场强,记录此时场强仪读数。d.用接有标准测试天线的射频信号发生器代替发射机,使射频信号发生器工作在发射机载波频率上,调节其输出电压使场强仪仍指示原读数。记录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值。e.
发射机载波辐射功率等效于射频信号发生器供给标准测试天线的功率P,按式(6)计算:02
(6)
考虑标准测试天线增益以及射频信号发生器与标准测试天线间连接电缆的损耗后,射频式中:U—
信号发生器供给标准测试天线的电压;R。——标准测试天线的等效阻抗。对于不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相对测量方法,通过测试装置进行。该测试装置应提供射频输入端与输出端,其输出端口可作为发射机的输出端,在整个测量频段内应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7.2.2结果表达
测量结果用毫瓦表示。
8邻信道功率
在规定调制条件下,发射机总输出功率中落在以两个相邻信道中任何一个的中心频率为中心的规定带宽内的那一部分功率。
8.1测量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5,发射机置于测试天线附近(或其他辐射耦合装置所规定的位置)。输入
模拟网络
音频信号
发生器
发射机
环形天线
GB/T9388
3—1988
衰减器A
本振及混频
带通滤波器
选频功率计
衰减器B
电压表
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调制信号频率为1250Hz,调制信号电平应比产生60%系统最大频b.
偏所对应的调制信号电平高10dB,调制限制器处于工作状态。对于无调制限制器又要在固定电平工作的发射机,输入信号电平由产品标准规定。调节衰减器A,使选频功率计工作在线性范围内。c.
d.调节选频功率计,使其工作在上邻信道中心频率。调节中频衰减器B,使电压表指示参考功率电平(该电平应比选频功率计固有噪声电平高10dB)。记录此时衰减值d1。不加调制信号,使选频功率计工作在发射机载波频率上,调节中频衰减器B,使电压表仍指示e.
参考功率电平。记录衰减值do。f.
调节选频功率计,使其工作在下邻信道中心频率上,重复上述测量,记录衰减值为d2。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按7.2条测量载波辐射功率P。。计算邻信道功率与载波辐射功率的相对电平上邻信道相对电平:
下邻信道相对电平:
计算邻信道辐射功率
上邻信道辐射功率:
下邻信道辐射功率:
注:应说明信道带通滤波器的带宽。d=di-d。
d'=d2-do
PA=Polg
P'A=Polg
对于不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相对测量方法,通过测试装置进行。该测试装置应提供射频输入端与输出端,其输出端口可作为发射机的输出端,在整个测量频段内应具有稳定的传输特性。对于具有天线端口的发射机,也可采用下述方法测量邻信道功率。a.
测试电路见图6,测量方法见8.1b~f条。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不加调制信号。按7.1条测量载波输出功率P。。音频信号
发生器
模拟网络
电压表
发射机
衰减器A
本振及
信道带通
滤波器
选频功串计
衰减器B
电压表
GB/T9388
3—1988
计算邻信道功率与载波功率的相对电平上邻信道相对电平:
下邻信道相对电平:
计算邻信道功率
上邻信道功率:
下邻信道功率:
注:应说明信道带通滤波器的带宽。邻信道功率还可用频谱分析仪测量。8.2结果表达
邻信道功率用微瓦表示。
d=di-do
PA=Polg
P'A=Polg
邻信道功率与载波辐射功率(或载波输出功率)的相对电平用分贝表示。9额定频偏
见1.8条。
9.1测量方法
9.1.1声测法
a.测试电路见图7。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11)
b.发射机传声器与测量传声器正对声源,它们的参考轴与声源参考轴平行,并对称地置于声源参考轴的两侧。并使声源参考点到两传声器参考点连线的距离为1m(或0.5m)。选择两传声器间的距离,使得一个传声器所在位置的声压因另一位置有传声器而产生的声压变化在士1dB以内。消声室
测量传声器
发射机
调制度
分析仪
音频信号
发生器
注:使用近讲传声器的发射机,测量条件按3.1.1d条要求。测量放大器
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测量传声器达到额定声压级。测量此时的频偏值。c.
若发射机具有自动控制电路,则测量可在其作用状态下重复进行,并在测量结果中说明。9.1.2电测法
a.测试电路见图8,发射机置于额定条件下。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