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2 06:59:02
  • GB10408.3-200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10408.3-2000

  • 标准名称: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0-10-17
  • 实施日期:

    2001-06-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07.1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13.310犯罪行为防范
  • 中标分类号:

    综合>>社会公共安全>>A91安全防范报警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7568
  • 页数:

    8页
  • 标准价格:

    8.0 元
  • 出版日期:

    2005-03-14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9-02-22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人:

    车鸿库、郭立
  • 起草单位: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 发布部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公安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用入侵报警系统的微波多普勒探测器的特殊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是GB 10408.14《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补充,并与IEC 839-1-1《报警系统 第1部分:总要求 第1节:通用要求》配合使用。本标准的目的是规定保证微波多普勒探测器具有良好性能和最低误报警的那些特殊技术要求。 GB 10408.3-2000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GB10408.3-200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GB 10408.3—2000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
本标准是对GB10408.3—1989《微波人侵探测器》的修订。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839-2-5:1990《报警系统第2部分:人侵探测系统技术要求第5节:建筑物内用微波多普勒入侵探测器》。本标准与GB10408.3--1989《微波人侵探测器》的主要不同是:1)标准名称由原来的《微波人侵探测器》改为《人侵探测器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2)本标准将探测器使用的频率由原来的大于9GHz改为不小于1GHz。3)原标准要求探测器有关断或遮挡步行指示的装置,本标准要求不打开探测器应可关断或遮挡步行指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0408.3—1989《微波入侵探测器》。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车鸿库、郭立。本标准于1988年12月首次发布,2000年10月第一次修订。526
GB10408.32000
IEC前言
1)IEC在技术问题方面的正式决议或协议将尽可能地表达在该专题上的国际上一致意见,这些决议或协议系由代表了对这些问题有特殊兴趣的所有国家委员会的技术委员会拟订。2)这些决议或协议具有国际应用的推荐形式,且在此意义上可被各国委员会所接受。3)为了促进国际统-一,IEC希望各国委员会在本国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采纳IEC推荐的内容作为本国的标准。当IEC推荐的内容与相应国家法规之间出现任何分歧时,应尽可能地在本国法规中清楚地指出。
本标准由IEC第79技术委员会:报警系统制定。本标准的正文基于下列文件:
6月法规
79(CO)26
表决报告
79(CO)36
有关赞成本标准投票表决的信息可以从上述表决报告中获得。52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Detectors for intruder alarm systems-Part 3:Microwave Doppler detectors for use in buildingsGB 10408.3—2000
idt IEC 839-2-5:1990
代替GB10408.3--1989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用入侵报警系统的微波多普勒探测器的特殊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是GB10408.1《人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补充,并应IEC出版物839-1-1《报警系统第1部分:总要求第1节:通用要求》配合使用。本标准的目的是规定保证微波多普勒探测器具有良好性能和最低误报警的那些特殊技术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推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0408.1—2000人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EC839-2-2:1987)IEC68-1:1988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论和导则IEC839-1-1:1988报警系统第1部分:总要求第1节:通用要求IEC839-1-3:1988报警系统第1部分:总要求第3节:环境试验3定义
除了通用技术要求中给出的定义外,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微波多普勒探测器microwaveDopplerdetector由于人体移动使反射的微波辐射频率发生变化而产生报警状态的一种探测器。3.2传感器sensor
探测器的发射和接收单元。
3.3微波辐射microwave radiation频率大于1GHz的电磁辐射。
3.4参考目标reference target
体重50kg~70kg,身高165cm~180cm、身着棉外衣的人体。3.5探测范围边界boundary of detection coverage参考目标从各个方向朝着探测器移动而产生报警状态的最远径向距离点的集合。3.6探测距离detection ranges
给定方向的探测距离是从探测器到探测范围边界的径向距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528
2001-06-01实施
4一般要求
GB 10408. 3-2000
探测器应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一个信号处理器组成。每个传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该壳体也可包括处理器。对于允许多个传感器与该处理器相连接的探测设备,本标准第6章所要求的试验应在只接一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
探测器允许提供某些方法来改变探测范围边界的形状。这种探测器在正常安装和设定状态下,除按第6章中的要求进行试验外,还要进行附加试验,以验证生产厂所提供的这类方法的效果。5技术要求
5.1功能
5.1.1频率
探测器的工作频率不应低于1GHz。5.1.2探测范围边界
在探测器设置为最大探测距离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探测范围边界应大于等于生产厂在技术条件中给出的数值,但是大于的部分不应超出给定值的25%。5.1.3信号处理
当参考目标从探测范围边界向探测器移动3m或达到最初距离的30%时(两者取其小值),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移动距离小于0.2 m,不应产生报警状态。5.1.4报警状态后的恢复
产生报警状态后,引起报警的参考目标停止移动后,探测器应在10s之内恢复到正常带的非报警状态(警戒状态)。
5.1.5间移动报警功能
探测器应能探测到参考目标向探测器的间歇移动(以探测器可探测到的速度移动,移动的时间不小于1s,停顿的时间不大于5s)。间歇移动5m或最大探测距离的50%时,(两者取其小值),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
5.1.6可探测速度范围
探测器应能探测到参考目标以0.3m/s~3m/s之间的任何速度向探测器的移动。5.1.7稳定性
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探测器在7天的正常工作期间,其探测距离的变化不应大于10%。5.1.8防拆保护
探测器应有防拆保护。当探测器外壳被打开到能接近任何调节器或机械定位装置时,应产生报警状态。
5.1.9电缆保护
若传感器和它的处理器不在同一壳体内,连接它们的电缆应被看作探测器的一部分,应对其进行电气监测。如果任何导线发生开路、短路或并接任何负载而使报警信息或防拆报警不能被处理器接收到时,处理器应在10s内产生报警状态。5.2环境要求
除GB10408.1的规定外,无附加要求。5.3安全性要求
距离探测器50mm处的功率密度应不大于5mW/cm2。5.4可靠性要求
除GB10408.1的规定外,无附加要求。5.5接口要求
GB 10408. 3 - 2000
除GB10408.1的规定外,无附加要求。5.6结构要求
除GB10408.1的规定外,无附加要求。5.7步行测试指示器
如乐安装了步行测试指示器,则在不打开探测器的情况下应能控制其指示。5.8对生产广说明书的要求
除GB10408.1的规定外,对于每个探测器,生产厂应提供以下资料:a)给出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的探测范围边界图,是在1m/s的速度下依6.2.1提供的方祛测量确的。批图允许以极垒标图的形式给出。b)工作题率(如果是调制型的给出调制频率和调制方式)。c)如果可探的速度范围大于5.1.6中规定的范围,则应给出其可探测的速度范围。5.9选择项
当马探测器连接的系统处于解除状态时,允许提供降低探测器辐射的方法。当报警系统处于警戒状态时,这种方法应能使探测器在1min之内恢复到完整工作状态,如果探测器应用了这种方法,应有个有效的信号输出到报警系统用来指示辐射已被降低。这信号输出可以用个报警状态的形实现。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一个有硬质地板的场所进行,周围的结构对测量探测范围的影响不应大于5%。被测探测器应按生产厂推荐的高和说明书中的说明进行安装。如果安装高度给出一定范围,试验应在安装高度的二限和下限分别进行,试验应按IEC68-1中规定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6.2功能测试
6.2.1探测范围边界
参考目标应从最大探测范围以外,以约1m/s.的速度朝探测器移动。产生报警时,测量参考日标到探测器的距离,该距离应大于等于生产厂说明书中给战的距离,但大于的部分不应超出生产厂给出值的25%。试验应分别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共至少7个间隔均句的方向上进行。垂直面上的试验应将探测器沿辐射轴线转动90°后进行。6.2.2探测器对固定速度的响应
参考目标从探测器正前方探测范围边界上,以约1m/s的速度向探器移动,移动小于0.2m的距离不应产生报警状态,但移动3m距离或径向距离的30%时(二者取其小值),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试验应以0.3m/s、1m/s.3m/s三种速度分别进行测试,如果生产厂规定有更宽的可探测速度范围,还应以最高和最低速度进行测试。6.2.3搬警状态的恢复
参考目标从探测器正前方探范围边界上,以约1m/s的速度向探测器移动,产生报警状态时,记录下距探测器的距离·然后参考日标遵回到初始位置。随后应有另外-个人体践物体移动使探测器报警后停止移动。10$后参考目标再以约1m/s的速度向探测器移动,发生报警时距探测器的距离与第一次相比,变化不应大于10%。6.2.4间歇移动的响应
参考目标从探测器正前方探测范围边界上向探测器移动,在1s内移动1m,然后停5s,并重复这一过程,当移动距离为5m或径向距离的50%(二者取其小值)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6.2.5稳定性
GB10408.3—2000
本试验允许探测器调整到任何探测距离的状态下进行。但试验过程中,已设定的探测距离不能改参考目标从已调好的探测距离以外,以约1m/s的速度向探测器移动,产生报警状态时,测量其距探测器的距离。
在探测器处于工作状态至少7天后,在同样测试条件下重复以上试验。产生报警状态时参考目标距探测器的距离的变化不应大于初始距离的10%。6.3环境适应性试验
下列试验项目应在完成GB10408.1探测器通用技术要求中规定的试验循环(高温,低温,振动)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这些项目是:干热;
-低温;
振动(正弦)。
本试验允许探测器调整到任何探测距离的状态下进行。但在环境试验过程中,已设定的探测距离不能改变。
参考目标在探测器正前方,从设定的探测范围之外,以约1m/s的速度向探测器移动,产生报警状态时,测量并记录下距探测器的距离。每项环境试验后,重复上述试验。产生报警状态时,参考目标距探测器的距离的变化不应大于初始距离的10%。免费标准bzxz.net
以上环境试验如果用模拟试验方法能够得出与上述试验方法相同的结果,允许采用模拟试验方法。下列试验中探测器应设置在最大探测距离状态:——电尖峰;
静电放电:
“电磁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