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机械行业标准(JB) >>
- JB/T 5073-19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机械行业标准(JB)】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本网站 发布时间:
1991-06-11 16:00:00
- JB/T5073-1991
- 现行
标准号:
JB/T 5073-1991
标准名称: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英文名称:
Limits of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air of heat treatment workshop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1-06-11 -
实施日期:
1992-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3.86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术语、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JB/T 5073-19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JB/T5073-1991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73—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1991-06-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
1992-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术语、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2引用标池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3术语
3.1有害物质
JB/T507391
空气中的粉尘、气体、和雾等,经由呼吸道或与皮肤、眼晴接触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3.2有害物质浓度
单位体积的车间空气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叫做有害物质的浓度。3.3工作地点
指在观察、操作、管理生产的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果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为工作地点。
3.4最高容许浓度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所不应超过的数值。4技术要求
4.1现行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见表1。表1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
高、中渠盐浴
渗碳、参氮、碳氮共渗、氮碳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等温,分级率火和回火等低溢盐浴清洗、发蓝等
吹砂和喷丸、浮动粒子炉、固体滞碳等漳、回火脂港
氯、氯化氨及盐酸,机及其化合物、氨化钩一氧化碳、氨、氯化氨及氢氧酸盐、甲醇、丙酮、羊、氨氧化钩、甲酰胺、甲烷
氨氧化物
苷性酸、二氧化硫、三氯乙烯、盐酸、丙酮、苯粉尘
轴烟中的碳氢化合物及其它有害气体4.2应对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鉴别。工作地点空气中任何一种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2规定。
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06-11批准1992-07-01实施
JB/T5073---91
一氧化碳的最高客许浓度在作业时间短督时可放宽:在作业时间1h内,容许达到50mg/m,0.5h内容许达到100mg/m,15~20min容许达到200mg/m*。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须间隔2h以上。
表2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有
一氧化嵌
二氧化疏
荐性(换算成NaOH)
烈氧化物(换算度NO,)
氢化氢及氢氰酸盐(换算成HCN)I)数
氯化氢及盘酸
三氯乙烯
氯化物(换算成F)
二甲基甲酰胺
镇及其化合物
注:1)除经呼吸道事害人体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最高客许浓度
2(含10%以上游离二氯化硅)
1(含80%以上解离二氧化硅)
0.5(推荐值)
4.3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按TJ36规定的方法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4.4对未列入本规定的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以其相应规定为依据,4.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处理及排放应按GBJ4第2章的规定执行。排气装置排出浓度超标的有害物质时应净化处理,达标后方可向大气排放,4.6正常生产时,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每年至少应检测一次,若生产条件或辑助材料改变时,应及时鉴别检测。
4.7有害物质的发生激,应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通风设备的下风侧,4.8对剧毒物质的发生源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装通风装置,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空气调节,4.9数种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TJ36第34条规定执行。4.10车闻内应设事故排风装置,以排除车间内可能突然产生过量的有害物质。4.11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潜等排出炉外的废气必须点燃。5综合利用
5.1对能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积极开发利用。5.2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回收处理,应采用新技术,防止产生再次污染。附加说明:bZxz.net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归口并负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环、张红兰。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JB/T5073—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1991-06-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
1992-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术语、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2引用标池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3术语
3.1有害物质
JB/T507391
空气中的粉尘、气体、和雾等,经由呼吸道或与皮肤、眼晴接触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3.2有害物质浓度
单位体积的车间空气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叫做有害物质的浓度。3.3工作地点
指在观察、操作、管理生产的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如果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为工作地点。
3.4最高容许浓度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所不应超过的数值。4技术要求
4.1现行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见表1。表1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
高、中渠盐浴
渗碳、参氮、碳氮共渗、氮碳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等温,分级率火和回火等低溢盐浴清洗、发蓝等
吹砂和喷丸、浮动粒子炉、固体滞碳等漳、回火脂港
氯、氯化氨及盐酸,机及其化合物、氨化钩一氧化碳、氨、氯化氨及氢氧酸盐、甲醇、丙酮、羊、氨氧化钩、甲酰胺、甲烷
氨氧化物
苷性酸、二氧化硫、三氯乙烯、盐酸、丙酮、苯粉尘
轴烟中的碳氢化合物及其它有害气体4.2应对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鉴别。工作地点空气中任何一种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表2规定。
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06-11批准1992-07-01实施
JB/T5073---91
一氧化碳的最高客许浓度在作业时间短督时可放宽:在作业时间1h内,容许达到50mg/m,0.5h内容许达到100mg/m,15~20min容许达到200mg/m*。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须间隔2h以上。
表2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有
一氧化嵌
二氧化疏
荐性(换算成NaOH)
烈氧化物(换算度NO,)
氢化氢及氢氰酸盐(换算成HCN)I)数
氯化氢及盘酸
三氯乙烯
氯化物(换算成F)
二甲基甲酰胺
镇及其化合物
注:1)除经呼吸道事害人体外,尚易经皮肤吸收的有毒物质。最高客许浓度
2(含10%以上游离二氯化硅)
1(含80%以上解离二氧化硅)
0.5(推荐值)
4.3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按TJ36规定的方法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执行。4.4对未列入本规定的热处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以其相应规定为依据,4.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处理及排放应按GBJ4第2章的规定执行。排气装置排出浓度超标的有害物质时应净化处理,达标后方可向大气排放,4.6正常生产时,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每年至少应检测一次,若生产条件或辑助材料改变时,应及时鉴别检测。
4.7有害物质的发生激,应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通风设备的下风侧,4.8对剧毒物质的发生源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装通风装置,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空气调节,4.9数种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TJ36第34条规定执行。4.10车闻内应设事故排风装置,以排除车间内可能突然产生过量的有害物质。4.11渗碳、碳氮共渗、氮碳共潜等排出炉外的废气必须点燃。5综合利用
5.1对能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应积极开发利用。5.2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回收处理,应采用新技术,防止产生再次污染。附加说明:bZxz.net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归口并负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环、张红兰。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 JB/T5729-1991 单排多轴木工钻床 精度
- JB/T6382.4-2007 锥密封焊接式60°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程
- JB/T9853-1999 向上式凿岩机
- JB/T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 JB/T7273.7-1994 内波纹手轮
- JB/T6358-2006 带可换导柱可转位平底锪钻
- JB/T6382.2-2007 锥密封焊接式55°非密封管螺纹90°弯管接头
- JB/T2967.2-2010 横截木工圆锯机 第2部分:精度
- JB/T3771-2008 移动式压缩机底盘 技术条件
- JB/T7658.1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 第16部分:氨液过滤器
- JB/T4746-2002 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
- JB/T6067-1992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 技术条件
- JB/T6980.1-1993 塑料薄膜和纸压敏粘贴标牌 技术条件
- JB/T2858.3-1999 螺纹磨床 精度检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