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国家标准(GB)】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4 23:16:52
- GB/T5009.202-2003
- 现行
标准号:
GB/T 5009.202-2003
标准名称: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nents (PC) in edible vegetable oils during frying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8-11 -
实施日期:
2004-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13.32 KB
替代情况:
GB/T 7102.2-1994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剪炸油中的极性组分。本标准适用于煎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 GB/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GB/T5009.202-2003

部分标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202—2003
代替GB/T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bzxZ.net
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uds in ediblevegetable oils used in frying food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GB/T5009.202—2003
本标准代替GB/T7102.2—1994《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7102.2—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的中文名称改为《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按照GB/T20001.4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分析测试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峰、高斌富、李槐春、丁家华、张唯。原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588
1范围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煎炸油中的极性组分。GB/T5009.202—2003
本标准适用于煎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极性组分polarcompound
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发生劣变,发生了热氧化反应、热聚合反应、热氧化聚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了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酸酯)极性较大的一些成分,是甘油三酸酯的热氧化产物(含有酮基、羟基、过氧化氢基和羧基的甘油三酸酯)、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一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的总称。3原理
经过煎炸的油脂通过装有吸附了一定水分的硅胶柱时,在流动相的洗脱下,其中的甘油三酸酯(即经煎炸未改变的油脂)首先被洗脱而流出谱柱。挥去洗脱剂,称量,即为非极性组分的质量,用上柱样品的质量减去非极性组分的质量就是极性组分的质量(经煎炸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油脂)。4试剂
4.1硅胶(柱层析用):粒度范围60目~100目,按下面的方法使其含水量约为5%:置硅胶于160℃烘箱中干燥24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152g硅胶和8g水,放人500mL带有玻璃塞的磨口锥形瓶中,机械振摇1h,密封备用。4.2石油醛(沸程30℃~60℃)+乙醚洗脱剂:87+13。4.3海砂:通过锻烧和酸洗纯化。4.410%钒磷酸乙溶液显色剂。
4.5高效薄层硅胶G板(无荧光)。5仪器
采用两种类型的层析柱,当实验室温度在25℃以下时,可采用A型(常用)层析柱,超过25℃时,采用带有循环水套的B型柱,见图1。589
GB/T5009.202—2003
6操作步骤
6.1样品制备
内径21mm
内径21mm
缓缓预热煎炸油样,充分混。如有杂质和水分可用滤纸过滤除去。用一小烧杯精密称取油样约2.5g(准确至001g)。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洗脱液定容后备用。6.2装柱
为了防止柱内起气泡,当实验室温度低于25℃时,采用A型柱,当实验室温度高于25℃时,采用B型柱。采用B型柱时冷却水可采用高位瓶法将用冰块调成约20℃的水导人柱的夹套(如自来水温为20℃左右也可用自来水)以保证柱的温度低于25℃。先在柱的底部放少许玻璃棉后,把30mL洗脱液加入柱中,如有气泡用玻璃搭搅拌赶掉气泡。在100mL烧杯中称取35g硅胶(4.1)和加人80mL洗脱液(4.2),用玻璃棒不搅拌,尽量使硅胶浮起来,缓缓倒人垂直层析柱中,使均匀流降,用少许洗脱液清洗漏斗和柱壁,沉降后放出洗脱液至硅胶面10cm处,轻轻振摇,弄平硅胶,随后通过漏斗把4g海砂加到柱内,再放出洗脱液使其与海砂表面平齐。6.3上柱
精确吸取制备油样20mL(6.1),沿柱壁缓级移到层析柱上(6.2)。打开旋塞使样液与海砂面平齐。6.4非极性组分的洗脱
把在103℃士2℃的烘箱中干燥过的400mL烧杯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平衡30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其质量为ml,置柱下,加250mL洗脱液(4.2)。洗脱速度约为2mL/min,洗至液面与海砂面平齐,然后用少量洗脱液清洗旋塞以下的外壁,收集在质量为m的烧杯中,为非极性组分。6.5蒸发称盘
把上述烧杯中的洗脱液置温度为90℃的水中蒸发至干,然后精密称量其质量为m2。6.6计算
X=m-(mm2)×100
式中:
X极性组分含量,%;
上柱油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
空杯质量(m)与非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极性组分的洗脱与薄层层析监控GB/T5009.202—2003
极性组分能大部分洗脱,但由于其吸附性较强,所以不能100%地被洗脱,其与非极性组分的分离情况可用薄层层析监控。
A.1极性组分的洗脱
如果需要洗脱极性组分,在洗下非极性组分后,可再用150mL洗脱剂把极性组分洗人质量为ms的烧杯中,按6.5蒸发至干,然后精密称量其质量为m。可用下式计笃极性组分的含量:X=m-
(mgmg)
式中:
X-极性组分含量,%
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
空杯质量(m3)与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m
A.2薄层色谱监控柱色谱
应用微量注射器把2μL左右从柱上洗脱下来的溶液轻轻点在离层析板下沿3cm处,使其点样的直径不大于0.3cm,等溶剂挥发后,置层析板于有展开剂(石油醚+乙醛+乙酸,70+30+2)的层析槽中展开约15min(约离原点10cm左右),取出层析板,挥散掉溶剂后用10%钼磷酸乙醇液均勾喷淋层析板,挥散乙醇,置120℃~130℃烘箱中加热至斑点呈色,根据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的分离程度(即:R.值)判断柱层析分离的好坏,薄层色谱分离图见图A.1。?
1-—煎炸后植物油的油样,
2—-非极性组分,
3—极性组分;
一未经煎炸的植物油样。
图A1薄层色谱分离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202—2003
代替GB/T7102.2-1994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bzxZ.net
Determination of polar compouds in ediblevegetable oils used in frying food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GB/T5009.202—2003
本标准代替GB/T7102.2—1994《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7102.2—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的中文名称改为《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按照GB/T20001.4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分析测试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峰、高斌富、李槐春、丁家华、张唯。原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588
1范围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柱层析法测定食用煎炸油中的极性组分。GB/T5009.202—2003
本标准适用于煎炸各种食品的植物油、动物油及精炼油中的极性组分的测定。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极性组分polarcompound
极性组分是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发生劣变,发生了热氧化反应、热聚合反应、热氧化聚合反应、热裂解反应和水解反应,产生了比正常植物油分子(甘油三酸酯)极性较大的一些成分,是甘油三酸酯的热氧化产物(含有酮基、羟基、过氧化氢基和羧基的甘油三酸酯)、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一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的总称。3原理
经过煎炸的油脂通过装有吸附了一定水分的硅胶柱时,在流动相的洗脱下,其中的甘油三酸酯(即经煎炸未改变的油脂)首先被洗脱而流出谱柱。挥去洗脱剂,称量,即为非极性组分的质量,用上柱样品的质量减去非极性组分的质量就是极性组分的质量(经煎炸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油脂)。4试剂
4.1硅胶(柱层析用):粒度范围60目~100目,按下面的方法使其含水量约为5%:置硅胶于160℃烘箱中干燥24h后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取152g硅胶和8g水,放人500mL带有玻璃塞的磨口锥形瓶中,机械振摇1h,密封备用。4.2石油醛(沸程30℃~60℃)+乙醚洗脱剂:87+13。4.3海砂:通过锻烧和酸洗纯化。4.410%钒磷酸乙溶液显色剂。
4.5高效薄层硅胶G板(无荧光)。5仪器
采用两种类型的层析柱,当实验室温度在25℃以下时,可采用A型(常用)层析柱,超过25℃时,采用带有循环水套的B型柱,见图1。589
GB/T5009.202—2003
6操作步骤
6.1样品制备
内径21mm
内径21mm
缓缓预热煎炸油样,充分混。如有杂质和水分可用滤纸过滤除去。用一小烧杯精密称取油样约2.5g(准确至001g)。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洗脱液定容后备用。6.2装柱
为了防止柱内起气泡,当实验室温度低于25℃时,采用A型柱,当实验室温度高于25℃时,采用B型柱。采用B型柱时冷却水可采用高位瓶法将用冰块调成约20℃的水导人柱的夹套(如自来水温为20℃左右也可用自来水)以保证柱的温度低于25℃。先在柱的底部放少许玻璃棉后,把30mL洗脱液加入柱中,如有气泡用玻璃搭搅拌赶掉气泡。在100mL烧杯中称取35g硅胶(4.1)和加人80mL洗脱液(4.2),用玻璃棒不搅拌,尽量使硅胶浮起来,缓缓倒人垂直层析柱中,使均匀流降,用少许洗脱液清洗漏斗和柱壁,沉降后放出洗脱液至硅胶面10cm处,轻轻振摇,弄平硅胶,随后通过漏斗把4g海砂加到柱内,再放出洗脱液使其与海砂表面平齐。6.3上柱
精确吸取制备油样20mL(6.1),沿柱壁缓级移到层析柱上(6.2)。打开旋塞使样液与海砂面平齐。6.4非极性组分的洗脱
把在103℃士2℃的烘箱中干燥过的400mL烧杯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平衡30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其质量为ml,置柱下,加250mL洗脱液(4.2)。洗脱速度约为2mL/min,洗至液面与海砂面平齐,然后用少量洗脱液清洗旋塞以下的外壁,收集在质量为m的烧杯中,为非极性组分。6.5蒸发称盘
把上述烧杯中的洗脱液置温度为90℃的水中蒸发至干,然后精密称量其质量为m2。6.6计算
X=m-(mm2)×100
式中:
X极性组分含量,%;
上柱油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
空杯质量(m)与非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极性组分的洗脱与薄层层析监控GB/T5009.202—2003
极性组分能大部分洗脱,但由于其吸附性较强,所以不能100%地被洗脱,其与非极性组分的分离情况可用薄层层析监控。
A.1极性组分的洗脱
如果需要洗脱极性组分,在洗下非极性组分后,可再用150mL洗脱剂把极性组分洗人质量为ms的烧杯中,按6.5蒸发至干,然后精密称量其质量为m。可用下式计笃极性组分的含量:X=m-
(mgmg)
式中:
X-极性组分含量,%
空杯质量,单位为克(g);
空杯质量(m3)与极性组分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m
A.2薄层色谱监控柱色谱
应用微量注射器把2μL左右从柱上洗脱下来的溶液轻轻点在离层析板下沿3cm处,使其点样的直径不大于0.3cm,等溶剂挥发后,置层析板于有展开剂(石油醚+乙醛+乙酸,70+30+2)的层析槽中展开约15min(约离原点10cm左右),取出层析板,挥散掉溶剂后用10%钼磷酸乙醇液均勾喷淋层析板,挥散乙醇,置120℃~130℃烘箱中加热至斑点呈色,根据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的分离程度(即:R.值)判断柱层析分离的好坏,薄层色谱分离图见图A.1。?
1-—煎炸后植物油的油样,
2—-非极性组分,
3—极性组分;
一未经煎炸的植物油样。
图A1薄层色谱分离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379-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基于XML的遥测遥控信息交换规范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40050-2021 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