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QB/T 5002-2016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标准号:
QB/T 5002-2016
标准名称:
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Biaxially orient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membrane for filtration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6-07-11 -
实施日期:
201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ICS号:
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10薄膜和薄板中标分类号:
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日用玻璃、陶瓷、搪瓷、塑料制品>>Y28日用塑料制品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为原料经横纵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过滤用薄膜。
部分标准内容:
ICS83.140.10
分类号:Y28
备案号:55577-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002—2016
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Biaxially orient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membraneforfiltration2016-07-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0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QB/T5002-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北京市塑料研究所、上海金由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昌祺微滤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诺臻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磊、王国华、茅惠东、李朝晖、郭卫东、冷瑞娟、王之浩、侯成成、吕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QB/T5002-2016
本标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为原料经横纵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过滤用薄膜(以下简称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GB/T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2828.1—2012
GB/T2918—1998
GB/T5453—1997
GB/T6165—2008
GB/T6672—2001
GB/T6673—2001
3术语和定义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塑料薄膜的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孔径(等效孔径)
poresize
与具有相同毛细管压力的圆柱形毛细管相当的孔的直径。3.2
最可几孔径
most probable pore size
孔径分布曲线上对应于出现百分率最大处的孔径。3.3
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径的相对偏差therelativedeviationofaverageporesizeandmostprobableporesize
薄膜的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径之差再与平均孔径之比。3.4
孔隙率porosity
薄膜内部孔隙的体积之和占全部薄膜的总体积的比率。3.5
泡点压力bubblepoint
第一个气泡出现并引导连续出泡时的临界压力。3.6
空气通量airflux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薄膜的空气体积总量。1
QB/T5002—2016
液体通量
fluidflux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薄膜的液体体积总量。分类
按用途分为两类,I类薄膜:除尘净化;II类薄膜:精密过滤。I类薄膜
Ⅱ类薄膜
用于工业除尘和空气净化,按透气性能分为四种型号:A型、B型、C型和D型。用于空气或液体应高级净化且有一定通流量,按孔径大小分为5个规格:3.00μm、1.00μm、0.45μm、0.22μm和0.10μm,并分为气体过滤膜和液体过滤膜两种。要求
5.1外观
薄膜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纹、杂质和破洞。5.2有效幅宽偏差
有效幅宽偏差不应小于20mm。
5.3物理性能
1类薄膜
「类薄膜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透气性R/m/(m2min)]
过滤效率/%
拉伸负荷
平均孔径/μm
最大孔径/μm
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
径的相对偏差/%
孔隙率/%
川类薄膜
1类薄膜的物理性能
10~<15
IⅡI类薄膜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泡点压力/MPa
空气通量[m/(m2-h)】
IⅡ类薄膜的物理性能
孔径/μm
液体通量/[m/(m2h)]
孔径分布
表2(续)
孔径/μm
累计90%孔径应小于标称孔径
注:气体过滤膜不考核液体通量,液体过滤膜不考核空气通量。6试验方法
6.1试验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QB/T5002-2016
试验的状态调节应按GB/T29181998规定进行,温度为(23土2)℃、相对湿度为(50土10)%,调节时间不少于4h,6.3、6.4、6.6、6.8、6.10的试验在此条件下进行。6.2外观
每卷薄膜从外端去除最外层后沿长度方向取1m长试样,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检验,若采用日光灯照明,照度不低于400Ix。
6.3有效幅宽偏差
按GB/T6673一2001的规定进行试验,用精度为1mm的卷尺或直尺进行测量,按公式(1)计算有效幅宽偏差:
式中:
6.4透气性
偏差,单位为毫米(mm):
实测宽度,单位为毫米(mm):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mm)。按GB/T5453一1997规定进行实验,试验压降为200Pa。6.5过滤效率
按GB/T6165一2008中6的规定进行实验,试验条件为:试样衬50目的金属丝网,空气的额定风量为32L/min,使用2%浓度的氯化钠(NaCI)溶液。6.6拉伸负荷
按GB/T1040.1-2006和GB/T1040.3一2006规定进行实验,采用2型样,试样宽度为(50土0.5)mm,长度为200mm,沿薄膜横纵方向各取试样5条,试样割取位置间隔不小于500mm,夹具问初始距离50mm,试验速度为100mm/min,拉伸至试样断裂,测出最大拉伸负荷,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N。
6.7孔径及孔径分布
6.7.1沿幅宽方向均匀的裁取5块直径为50mm的试样,将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至完全润湿(试样呈透明状),采用表面张力小于2.3×102N/m的浸润液,推荐使用分析纯乙醇。6.7.2采用孔径分析仪测试,将试样安放在测试仪样品室的夹样器内,用压块压紧并拧紧样品室端盖。接通供气阀,连接气管,保证整个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不漏气。运行测试程序,选择测试类型并设定测试参数,包括夹样器孔径、试样厚度、浸润液表面张力等。6.7.3开始测试,仪器自动测量气流压力变化值、计算试样孔隙特征并输出测试结果:最大孔径、平3
QB/T5002—2016
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和孔径分布,取算术平均值。6.8孔隙率
裁取100cm2的试样5块,用精度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质量。厚度的测量按GB/T6672一2001的规定进行,按公式(2)计算试样的密度,按公式(3)计算孔隙率:p=10*×_m
式中:
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一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微米(μm)。Po-Px100
式中:
孔隙率,%:
聚四氟乙烯树脂密度为2.18,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6.9泡点压力
6.9.1沿幅宽方向均匀的取5块直径150mm的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5min10min至完全浸润(试样呈透明状),浸润液采用分析纯乙醇。6.9.2采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将浸泡后的试样平铺在平板过滤器样品台上,并将样品台密封,设定好相关参数后进行泡点测试,记录并打印结果。结果取算术平均值。6.10空气通量
沿幅宽方向均匀的取5块试样,采用空气通量测试器,将试样装入测试器中,调节测试器两端的压力差至0.01MPa,压差稳定后读取流量计的数值并记录,按公式(4)计算空气通量,取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S, xt,
J空气通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小时[m/(m2·h)]:Qi一一试样测试通量,单位为立方米(m);试样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Sr
试样测试时间,单位为小时(h)。6.11液体通量
6.11.1在样品首尾两端的有效幅宽内,均匀取5块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5min~10min直至完全浸润(试样呈透明状),同时准备试验介质。其中浸润液采用分析纯乙醇:试验介质采用水和分析纯乙醇混合液,体积比为2:1。
6.11.2采用液体通量测试仪,将试样装入测试器中,倒入配好的试验介质,调节测试器两端的压力差至0.02MPa,压差稳定后开始计时,同时计量流出试验介质的体积。以测试器内试验介质流出量大于4
QB/T5002-2016
总量3/4为测试终止时间。记录试样测试时间和流出介质体积。按公式(5)计算液体通量,取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J2—液体通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小时[m/(mh)]Q2
试样测试通量,单位为立方米(m);-试样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S2
t2-—试样测试时间,单位为小时(h)。检验规则
7.1组批
(5)
用同一批次树脂、同一工艺条件制成的同一类型、同一规格、一天内连续生产的薄膜为一批。7.2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3出厂检验
7.3.1检验项目
I类薄膜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有效幅宽偏差、透气性和过滤效率,Ⅱ类薄膜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泡点压力、空气通量或液体通量。7.3.2抽样方案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按GB/T2828.1一2012中规定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
II,接收质量限(AQL)1.5,抽样方案见表3。物理性能检验从外观和有效幅宽偏差合格的样品中抽取足够样品检验。
表3抽样方案
单位为卷
91~150
151~280
281~500
样本次数
样本量
8/全检
累计样本量
8/全检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QB/T5002-2016
7.3.3合格项的判定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按表3进行判定。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或表2的规定。物理性能若有不合格项,应在原批中随机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合格,判定该项性能合格。若复验结果不合格,判定该项性能不合格。7.3.4合格批的判定wwW.bzxz.Net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物理性能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有1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式生产,每年至少1次:
d)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每卷薄膜应有明显的产品标志,标志应包含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
b)产品批号和卷号:
c)本标准代号;
d)产品类型、有效幅宽和长度
e)生产日期;
f)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g)检验日期和检验员签章:
h)产品合格证。
8.1.2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及标志应清晰整齐,其内容如下:a)制造厂名称、商标:
b)产品型号名称;
c)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d)包装箱编号:
e)总质量:
f)外形尺寸(长×宽×高,单位:mm);g)其他必要的标志。
8.2包装
每卷薄膜应独立包装,用塑料袋装好,并应采取防压防雨措施,外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8.3运输和贮存
8.3.1在运输时应防止撞击、挤压、:日晒、雨淋和沾污。8.3.2产品应以包装状态贮存在不受挤压、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清洁库房内。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分类号:Y28
备案号:55577-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002—2016
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Biaxially orient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membraneforfiltration2016-07-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01-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QB/T5002-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北京市塑料研究所、上海金由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昌祺微滤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诺臻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磊、王国华、茅惠东、李朝晖、郭卫东、冷瑞娟、王之浩、侯成成、吕方。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
QB/T5002-2016
本标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过滤薄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为原料经横纵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过滤用薄膜(以下简称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GB/T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2828.1—2012
GB/T2918—1998
GB/T5453—1997
GB/T6165—2008
GB/T6672—2001
GB/T6673—2001
3术语和定义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塑料薄膜的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孔径(等效孔径)
poresize
与具有相同毛细管压力的圆柱形毛细管相当的孔的直径。3.2
最可几孔径
most probable pore size
孔径分布曲线上对应于出现百分率最大处的孔径。3.3
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径的相对偏差therelativedeviationofaverageporesizeandmostprobableporesize
薄膜的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径之差再与平均孔径之比。3.4
孔隙率porosity
薄膜内部孔隙的体积之和占全部薄膜的总体积的比率。3.5
泡点压力bubblepoint
第一个气泡出现并引导连续出泡时的临界压力。3.6
空气通量airflux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薄膜的空气体积总量。1
QB/T5002—2016
液体通量
fluidflux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薄膜的液体体积总量。分类
按用途分为两类,I类薄膜:除尘净化;II类薄膜:精密过滤。I类薄膜
Ⅱ类薄膜
用于工业除尘和空气净化,按透气性能分为四种型号:A型、B型、C型和D型。用于空气或液体应高级净化且有一定通流量,按孔径大小分为5个规格:3.00μm、1.00μm、0.45μm、0.22μm和0.10μm,并分为气体过滤膜和液体过滤膜两种。要求
5.1外观
薄膜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纹、杂质和破洞。5.2有效幅宽偏差
有效幅宽偏差不应小于20mm。
5.3物理性能
1类薄膜
「类薄膜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透气性R/m/(m2min)]
过滤效率/%
拉伸负荷
平均孔径/μm
最大孔径/μm
平均孔径与最可几孔
径的相对偏差/%
孔隙率/%
川类薄膜
1类薄膜的物理性能
10~<15
IⅡI类薄膜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泡点压力/MPa
空气通量[m/(m2-h)】
IⅡ类薄膜的物理性能
孔径/μm
液体通量/[m/(m2h)]
孔径分布
表2(续)
孔径/μm
累计90%孔径应小于标称孔径
注:气体过滤膜不考核液体通量,液体过滤膜不考核空气通量。6试验方法
6.1试验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QB/T5002-2016
试验的状态调节应按GB/T29181998规定进行,温度为(23土2)℃、相对湿度为(50土10)%,调节时间不少于4h,6.3、6.4、6.6、6.8、6.10的试验在此条件下进行。6.2外观
每卷薄膜从外端去除最外层后沿长度方向取1m长试样,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检验,若采用日光灯照明,照度不低于400Ix。
6.3有效幅宽偏差
按GB/T6673一2001的规定进行试验,用精度为1mm的卷尺或直尺进行测量,按公式(1)计算有效幅宽偏差:
式中:
6.4透气性
偏差,单位为毫米(mm):
实测宽度,单位为毫米(mm):公称宽度,单位为毫米(mm)。按GB/T5453一1997规定进行实验,试验压降为200Pa。6.5过滤效率
按GB/T6165一2008中6的规定进行实验,试验条件为:试样衬50目的金属丝网,空气的额定风量为32L/min,使用2%浓度的氯化钠(NaCI)溶液。6.6拉伸负荷
按GB/T1040.1-2006和GB/T1040.3一2006规定进行实验,采用2型样,试样宽度为(50土0.5)mm,长度为200mm,沿薄膜横纵方向各取试样5条,试样割取位置间隔不小于500mm,夹具问初始距离50mm,试验速度为100mm/min,拉伸至试样断裂,测出最大拉伸负荷,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N。
6.7孔径及孔径分布
6.7.1沿幅宽方向均匀的裁取5块直径为50mm的试样,将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至完全润湿(试样呈透明状),采用表面张力小于2.3×102N/m的浸润液,推荐使用分析纯乙醇。6.7.2采用孔径分析仪测试,将试样安放在测试仪样品室的夹样器内,用压块压紧并拧紧样品室端盖。接通供气阀,连接气管,保证整个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不漏气。运行测试程序,选择测试类型并设定测试参数,包括夹样器孔径、试样厚度、浸润液表面张力等。6.7.3开始测试,仪器自动测量气流压力变化值、计算试样孔隙特征并输出测试结果:最大孔径、平3
QB/T5002—2016
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和孔径分布,取算术平均值。6.8孔隙率
裁取100cm2的试样5块,用精度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质量。厚度的测量按GB/T6672一2001的规定进行,按公式(2)计算试样的密度,按公式(3)计算孔隙率:p=10*×_m
式中:
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一试样的厚度,单位为微米(μm)。Po-Px100
式中:
孔隙率,%:
聚四氟乙烯树脂密度为2.18,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6.9泡点压力
6.9.1沿幅宽方向均匀的取5块直径150mm的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5min10min至完全浸润(试样呈透明状),浸润液采用分析纯乙醇。6.9.2采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将浸泡后的试样平铺在平板过滤器样品台上,并将样品台密封,设定好相关参数后进行泡点测试,记录并打印结果。结果取算术平均值。6.10空气通量
沿幅宽方向均匀的取5块试样,采用空气通量测试器,将试样装入测试器中,调节测试器两端的压力差至0.01MPa,压差稳定后读取流量计的数值并记录,按公式(4)计算空气通量,取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S, xt,
J空气通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小时[m/(m2·h)]:Qi一一试样测试通量,单位为立方米(m);试样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Sr
试样测试时间,单位为小时(h)。6.11液体通量
6.11.1在样品首尾两端的有效幅宽内,均匀取5块试样,放入浸润液中浸泡5min~10min直至完全浸润(试样呈透明状),同时准备试验介质。其中浸润液采用分析纯乙醇:试验介质采用水和分析纯乙醇混合液,体积比为2:1。
6.11.2采用液体通量测试仪,将试样装入测试器中,倒入配好的试验介质,调节测试器两端的压力差至0.02MPa,压差稳定后开始计时,同时计量流出试验介质的体积。以测试器内试验介质流出量大于4
QB/T5002-2016
总量3/4为测试终止时间。记录试样测试时间和流出介质体积。按公式(5)计算液体通量,取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J2—液体通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小时[m/(mh)]Q2
试样测试通量,单位为立方米(m);-试样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S2
t2-—试样测试时间,单位为小时(h)。检验规则
7.1组批
(5)
用同一批次树脂、同一工艺条件制成的同一类型、同一规格、一天内连续生产的薄膜为一批。7.2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3出厂检验
7.3.1检验项目
I类薄膜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有效幅宽偏差、透气性和过滤效率,Ⅱ类薄膜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泡点压力、空气通量或液体通量。7.3.2抽样方案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按GB/T2828.1一2012中规定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
II,接收质量限(AQL)1.5,抽样方案见表3。物理性能检验从外观和有效幅宽偏差合格的样品中抽取足够样品检验。
表3抽样方案
单位为卷
91~150
151~280
281~500
样本次数
样本量
8/全检
累计样本量
8/全检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QB/T5002-2016
7.3.3合格项的判定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按表3进行判定。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或表2的规定。物理性能若有不合格项,应在原批中随机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合格,判定该项性能合格。若复验结果不合格,判定该项性能不合格。7.3.4合格批的判定wwW.bzxz.Net
外观、有效幅宽偏差、物理性能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有1项不合格,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式生产,每年至少1次:
d)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每卷薄膜应有明显的产品标志,标志应包含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
b)产品批号和卷号:
c)本标准代号;
d)产品类型、有效幅宽和长度
e)生产日期;
f)制造厂名称和地址;
g)检验日期和检验员签章:
h)产品合格证。
8.1.2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及标志应清晰整齐,其内容如下:a)制造厂名称、商标:
b)产品型号名称;
c)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d)包装箱编号:
e)总质量:
f)外形尺寸(长×宽×高,单位:mm);g)其他必要的标志。
8.2包装
每卷薄膜应独立包装,用塑料袋装好,并应采取防压防雨措施,外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8.3运输和贮存
8.3.1在运输时应防止撞击、挤压、:日晒、雨淋和沾污。8.3.2产品应以包装状态贮存在不受挤压、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清洁库房内。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YB/T 9071-1992余热利用设备设计管理规定
- 下一篇: QB/T 1870-2015塑料菜板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11222-2011 低速汽车 钢板弹簧可靠性试验方法
- JB/T5331-2011 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
- YS/T524-2011 合成白钨
- YS/T1050.8-2015 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法
- YS/T740-2010 氧化铝工业废水苛性碱度测定方法
- DGJ08-1997-2002 膜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 CAS125-2005 在用机动车排放检测用油加注规范
- FZ/T14024-2022 棉与粘胶纤维混纺印染布
- QB/T4085-2010 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 YS/T254.7-2011 铍精矿、绿柱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
- FZ/T14023-2021 涤(锦)纶防水透湿雨衣面料
- JB/T11154-2011 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450~500)
- FZ/T12050-2015 针织用点子纱
- FZ/T01084-2017 粘合衬水洗后的外观及尺寸变化试验方法
- QX/T459-2018 气象视频节目中国地图地理要素的选取与表达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