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0-24 11:17:17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0003-2011

  • 标准名称:

    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Testing method for canvas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1-05-18
  • 实施日期:

    2011-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
  • 中标分类号:

    纺织>>棉纺织>>W10棉纺织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2页
  • 标准价格:

    16.0
  • 出版日期:

    2011-08-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阮勇、戴美萍、张宝庆、王克莉、许鉴、石东亮、彭美艳、杨伟华
  • 起草单位:

    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服装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2)
  • 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管部门: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2)
  • 相关标签:

    帆布 织物 试验 方法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帆布织物的长度、幅宽、密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单位面积干燥质量以及干热收缩率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梭和无梭织机织造的帆布织物的测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FZ/T10003—1992《帆布织物试验方法》的修订,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
———1m2 干燥重量调整为单位面积干燥质量;
———增加名义夹持长度定义;
———增加了仪器章节;
———增加了干热收缩率的测定;
———合并帆布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内容;
———断裂强力试验增加了夹持器类型、预备试验;
———按仪器、原理、操作程序、结果计算章节规范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服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勇、戴美萍、张宝庆、王克莉、许鉴、石东亮、彭美艳、杨伟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10003—199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 080.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0003—2011
代替FZ/T10003-1992
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canvas
2011-05-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1-08-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FZ/T10003—2011
本标准是对FZ/T10003一1992《帆布织物试验方法》的修订,主要修改了以下内容:-1干燥重量调整为单位面积干燥质量;增媚名义夹持长度定义;
一增加了仪器章节;
-增加了干热收缩率的测定;
合并帆布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内容;断裂强力试验增加了夹持器类型、预备试验;按仪器、原理、操作程序、结果计算章节规范编写。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蓝督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勇、戴美萍、张宝庆、王克莉、许鉴、石东亮、彭美艳、杨伟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2/T10003—1992。
1范围
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FZ/T 10003--2011
本标准规定了帆布织物的长度、幅宽、密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单位面积干燥质量以及干热收缩率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梭和无梭织机织造的帆布织物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瓦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标准大气standardatmosphere
相对湿度和温度受到控制的环境,纺织品在此环境温度和湿度下进行调湿和试验。试验用标准大气为温度20.0℃士2.0℃,相对湿度65.0%士4.0%。3.2
织物长度lengthofpiece
沿织物纵向从起始端至终端的距离。3.3
织物幅宽widthofpiece
与织物长度方向垂直的织物最靠外两边间的距离。3.4
织物密度fabriccount
在织物经向或纬向10cm长度中所含有的纱线根数。3.5
断装强力strength atbreaking
在试样被拉伸至断裂的试验中所测得的最大力,以牛顿(N)表示。3.6
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atbreaking拉伸试验中,试样被拉伸至断裂时产生的伸长率,以百分号表示。3.7
名义夹持长度lengthwithin two clamps试样在规定的预加张力下,被夹钳所夹持的两个钳口间的起始距离,单位为mm。1
FZ/T10003—2011
4仪器
钢尺:其长度大于织物被测部分,分度值为mm。4.2验布机:检验时,布面上的照明光度为4001x土1001x。4.3往复移动式密度镜:最大测定距离5cm,放大倍数5倍20倍。4.4等速伸长型拉力试验机:试验机活动夹钳运行速度为100mm/min~110mm/min,试验机带有台钳式夹持器或缠绕式夹持器,夹持器上下夹距:200mm土1mm。4.5自动控温烘箱:具有恒温控制装置,能控制温度150℃士2℃。4.6天平:能准确地测定一块织物的质量,分度值为0.01g。4.7工作台:表面光滑平整,其长度与宽度应大于放置好的织物被测部分。4.8裁剪。
5帆布织物长度和顿宽的测定
5.1原理
将松弛状态下的帆布织物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置于光滑的工作台上,使用钢尺或验布机测定帆布织物的长度,使用钢尺测定帆布织物的幅宽。对于帆布织物长度的测定,必要时帆布织物长度可分段测定,各段长度之和即为总长度。5.2操作程序
5.2.1帆布织物长度测定
5.2.1.1将叠好的布匹放在工作台上,每页折幅全部测量,包括余下不足折幅的,精确至1mm。5.2.1.2对不宜采用叠置的布匹(卷装产品)可在验布机上直接计数,并以验布机上测得数据加上折缩率为准。
5.2.2帆布织物幅宽测定
将叠好的布匹放在工作台上,用钢尺均衡地测量5处~10处(匹长50m以下测量5处,匹长50m~100m测量8处,匹长100m以上测量10处)。测量处须距布头尾至少5m,精确至1mm。5.3结果计算
5.3.1帆布织物长度按式(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m。L=L。Xn+L
式中:
L——帆布织物长度,单位为米(m);L。帆布织物的折幅长度,单位为米(n);L—帆布织物的不足实际折幅的长度,单位为米(),n
帆布织物的折数。
5.3.2帆布织物幅宽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01m。WW
..(1)
(2)
式中:
W—-帆布织物辐宽,单位为米(m);W。帆布织物幅宽测量结果之和,单位为米(m);n—帆布织物幅宽测量次数。
6帆布织物密度的测定
6.1原理
FZ/T10003—2011
将松弛状态下的帆布织物暨于工作台上,使用往复移动式密度镜或钢尺測定帆布织物的密度。检验密度时,一般可点数5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将测得的数字乘2即得。但密度在100根以下时,仍应点数10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6.2操作程序
6.2.1选用三匹帆布织物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经密检验一般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在布匹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3处,其中2处应在距布边5cm处进行;纬密必须在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10处,匹长50m以下检验5处,匹长50m~100m检验8处,匹长100m以上检验10处,各测定点距离应大致相等。6.2.2选用往复移动式密度镜测定方法:将往复移动式密度镜放于试样的规定部位,使往复移动式密度镜的放大镜中刻度线与标尺“0”点线合成一线。将“0”点线对准被测试样两根纱线的中间,移动放大镜头,同时点数纱线的根数。如迄点在纱线的中心,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如迄点在纱线中心的左侧,最后一根纱线作0.25根;如迄点在纱线中心的右侧,最后一根纱线作0.7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超过0.2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如图1。00000000
6.2.3选用织物分解点数方法:按6.2.1规定的测定部位数,用裁剪刀在调湿后帆布织物试样的相应部位剪取长、宽略大于5cm的试样。拆去试样边部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使试样达到5cm(允许0.5根),然后,从试样边缘起逐根拆点,即可测得帆布织物在5cI长度内的纱线根数。6.3结果计算
6.3.1将測得的5cm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根数,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至0.1根。
6.3.2帆布织物的经纬向密度分别按式(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0.1根/10cm。C=Ec
..(3)
FZ/T10003—2011
C——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密度,单位为根每十厘米(根/10cm);C—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试样密度的总和,单位为根每十厘米(根/10cm);n
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试样密度的测定次数。7帆布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7.1原理
用适宜的机械方法,对试样给予逐步增加的力,使其伸长,直至发生断裂,并指示出断裂时的最大力和伸长。
7.2操作程序
7.2.1布样准备
每次随机抽取三匹帆布,每匹帆布在离卷头1m以上,剪取一块长1m的整幅布样,布样要具有代表性,布面平整,不能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瘫点。7.2.2布样调湿
布样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平衡24h。7.2.3试样准备
7.2.3.1每块布样在距布边至少100mm以上裁取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至少各5条,另加预备试样若于条,试样有效宽度为50mm,一般在试样两边至少留有5mm毛边;试样长度应满足名义夹持长度达到200mm。
7.2.3.2扯去试样两边边纱,使试样的宽度为50mm,5股以上经线的帆布在试验前拆除试验经向强力布条两侧的纱线,使布条的两侧各比50加Ⅱ多4根纱线(不被夹钳夹住),见图2。夹钳
7.2.4零位校正
试验前先校正强力试验机的零位;再调节强力试验机夹距之间距离,并使夹钳相互对齐和平行,确保试样受力后不产生歪斜;选择强力试验机活动夹钳运行速度为100mn/min~110mm/min。9
7.2.5预加张力
根据试样断裂强力大小,选择预加张力见表1。表1预加张力选择
断裂强力
29414905
7.2.6试样夹持
预加张力
断裂强力
19702940
FZ/T10003—2011
预加张力
将试样端夹于固定夹持器,施加预张力,关闭活动夹持器,开启马达准备测试。7.2.7预备试验
通过少量的预备试验,来选择适宜的强力范围,使强力指示读数落在量程的20%~75%范围内,超过80%范围时,可采用有效宽度25mm的布条代替,但须将测得的强力乘以系数(经向为2.05,纬向为1.95),对于已有经验数据的产品,则可以免去预测程序。7.2.8正式试验
按试样所需测定数进行试验,记录每个试样的断裂强力(N,取整数)和断裂伸长(mm,保留一位小数)。
7.2.9数据分析bZxz.net
測试时,如在拉伸过程中看到试样明显滑移或滑脱现象,或在有效测试区,边线未断裂,或试样断裂点距夹持器小于或等于10mm等原因,而导致试验结果有显著变化时,则应剔除此次试验数据,并在原样上重新裁取试样,进行试验。7.3结果计算
7.3.1帆布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分别按式(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F-ZF
式中:
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ZF:-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试样断裂强力的总和,单位为牛顿(N);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试样断裂强力的测定次数。.(4)
7.3.2帆布织物的各试样断裂伸长率分别按式(5)计算,帆布织物的经纬向断裂伸长率按式(6)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E,
E=ZE ×100
(5)
(6)
FZ/T10003-—2011
式中:
E:帆布织物各个试样断裂伸长率,%;AL
帆布织物各个试样断裂伸长值,单位为毫米(mm);试样的名义夹持长度,单位为毫米(mm);一—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断裂伸长率,%;E
ZE一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个试样断裂伸长率的总和,%;n
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各试样断裂强力的测定次数。8单位面积干燥质量的测定
8.1原理
按规定尺寸剪取的试样,在自动控温烘箱内于燥至恒定质量后称量,计算单位面积干燥质量。8.2操作程序
8.2.1按7.2.1要求,剪取布样,将布样两边沿划线各剪去25mm左右,并修剪平齐。将布样置于工作台上,取布样中心及两边测量其长度和宽度(两边距布边100mm处),精确至1mm。8.2.2在布样上裁取试验回潮的布条400mm×150mm,四边各拉去边纱数根,夹在布样中一起称量,精确至0.01g,作为布样的烘前质量。8.2.3将试样中试验回潮率的布条称量,精确至0.01g,然后放人自动控温烘箱干燥(105℃士2℃),至恒定质量(以至少20min为间隔连续称量试样,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之差不超过后一次称量质量的0.20%),再称其于燥质量,精确至0.01g。8.3结果计算
帆布织物的单位面积干燥质量按式(7)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GXg×1000 000
L×BXg1
式中:
G—帆布织物的单位面积于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G,—一试验布样的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g1——试验回潮率的布条烘前质量,单位为克(g);g2——试验回潮率的布条于燥质量,单位为克(g);L试验布样平均长度,单位为毫米(mm);B一—试验布样平均宽度,单位为毫米(mm)。9干热收缩率的测定
9.1原理
(7)
将试样放人自动控温烘箱内,在规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烘燥,其收缩长度与原长度的比率,即干热收缩率。
9.2操作程序
9.2.1按7.2.1要求,剪取布样,试验前试验样品应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平衡24h(合6
FZ/T10003---2011
成纤维帆布为4h)。在距离布边至少10cm剪一块试样,尺寸为300mm×300mm,在试样上按图3沿经向、纬向精确各量取5根200mm长的线段(烘前长度),并作记号。9.2.2将试样投人150℃土2℃自动控温烘箱内烘30min,取出后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平衡20min,测量经纬向各五处作记号线段的长度L.(烘后长度),精确至0.5mm。图3
9.3结果计算
9.3.1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试样烘后长度的平均值按式(8)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帆布织物经向或纬向试样烘后长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ZL;—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五次烘后长度的总和,单位为毫米(mm)。·(8))
9.3.2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干热收缩率分别按式(9)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200=×100
-帆布织物的经向或纬向干热收缩率,%。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验依据的标准编号(FZ/T10003-2011);a)
试样的详细描述,如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b)
试验条件;
试验结果;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试验日期与试验者等。
·(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FZ/T 10003-2011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FZ/T 10003-2011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FZ/T 10003-2011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FZ/T 10003-2011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FZ/T 10003-2011帆布织物试验方法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