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Q/GDW 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
标准号:
Q/GDW 11413—2015
标准名称: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0.00 bytes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GDW 11413—2015.
1范围
Q/GDW 11413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性能要求、检验方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生产、采购、建设、运维、验收和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GB/T 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 14598.16—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的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GB/T 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DL/T 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721——2013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860.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 1382—2013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GSM11.1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电信系统(PHASE 2+)个人身份鉴别模块——移动设备(SIM一ME)接口规范(GSM11.1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hase 2+) ; Specification of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 Mobile Equipment (SIM -ME) interface)
GSM11.14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电信系统(PHASE 2+)个人身份鉴别模块的SIM卡应用技术规范——移动设备(SIM—ME)(GSM11.14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hase 2+) ;Specification of the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for the Subscriber ldentity Module-Mobile Equipment(SIM -ME)interface>

部分标准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ireless public network communicationmodulefordistributionautomation2016-03-31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2016-03-3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功能要求·
一般要求
5.2工作模式及功能
5.3网络管理
5.4安全要求
5.5状态指示
维护与升级
6技术要求
6.1环境条件
6.2工作电源及功耗要求
6.3传输特性
6.4接口要求
6.5设计要求:
7性能要求
7.1,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7.2电气安全性能
7.3电磁兼容性
7.4电磁发射试验
7.5机械性能
7.6连续通电试验
7.7可靠性
8检验方法·
8.1检验条件
功率消耗·
工作温度极限
8.4机械性能
8.5绝缘性能
8.6耐湿热性能+
8.7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8.8抗扰度
编制说明·
Q/GDW114132015
Q/GDW11413—2015
为规范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中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功能、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确保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根据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实际应用要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岐、赵涛、赵勇、郭经红、陆阳、王宏淼、王爱民、陈悟、马跃军、翟文博。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Ⅱ
1范围
Q/GDW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性能要求、检验方法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生产、采购、建设、运维、验收和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7261一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
GB/T14598.16一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的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GB/T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E
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
DL/T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DL/T634.5104
络访问
DL/T721—2013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860.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Q/GDW1382—2013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GSM11.1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电信系统(PHASE2+)个人身份鉴别模块一一移动设备(SIM一ME)接规范(GSM11.11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hase 2+);Specification of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Mobile Equipment (SIM - ME) interface)GSM11.14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电信系统(PHASE2+)个人身份鉴别模块的SIM卡应用技术规范—移动设备(SIM一ME)(GSM11.14DigitalCellularTelecommunicationSystem(Phase2+);Specification of the SIM Application Toolkit for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Mobile Equipment (SIM -ME)interface)
3GPPTS45.005无线电发射与接收(3GPPTS45.005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3GPPTS25.101用户设备无线电发射与接收(FDD)(3GPPTS25.101UserEquipment(UE)radic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FDD))1
Q/GDW11413—2015
3GPPTS25.102用户设备无线电发射与接收(TDD)(3GPPTS25.102UserEquipment(UE)radic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TDD))3GPPTS36.101E-UTRA用户设备无线电发射与接收(3GPPTS36.101E-UTRAUserEquipm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GPPTS31.102全球用户模块应用特性(Characteristicsof the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SIM)application)
3GPPTS31.111全球用户模块应用工具套件(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SIM)Application Toolkit (USAT))
3GPP2C.S0023-DCDMA2000扩频系统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emovableUserIdentityModule(R-UIM)forcdma2000SpreadSpectrumSystems))3GPP2C.S0035-BCDMA卡应用工具套件(CDMACardApplicationToolkit(CCAT))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无线公网通信模块wirelesspublicnetworkcommunicationmodule安装在配电自动化终端侧,利用公网无线网络实现配电自动化终端与主站之间数据远程传输的通信单元,简称为通信模块。
其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无线公网独立通信模块,无线公网嵌入式通信模块。3.1.1
无线公网独立通信模块wirelesspublicnetworkindependentcommunicationmodule独立安装在配电终端外,与配电终端数据接口相连,包含机壳的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简称为独立通信模块。
无线公网嵌入式通信模块wirelesspublicnetworkembeddedcommunicationmodule嵌入在配电终端内部,与配电终端数据接口相连的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简称为嵌入式通信模块。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3thGener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APN:接入点(AccessPointName)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DTX:非连续发信(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SM: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IMEI: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RMS: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MS:短信息服务(ShortMessageService)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2
Q/GDW11413—2015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R-UIM: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emovableUserIdentityModule)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SIM:全球用户识别模块(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VPDN:虚拟专用拨号网(VirtualPrivateDial-upNetwork)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5功能要求
5.1一般要求
通信模块应能通过公网获取IP地址,并能透明、双向、对等地传输符合DL/T634.5101、DL/T634.5104通信规约或满足DL/T860.3标准协议的数据。5.2工作模式及功能
5.2.1通信模块应支持UDP客户端、TCP客户端、TCP服务器等模式,可远程配置。5.2.2通信模块应支持永久在线模式、按需在线模式以及定时在线模式:a)永久在线模式:应具备防掉线机制,设备加电后可自动建立并保持数据传输通道,并在掉线后自动重拨。
按需在线模式:应支持主站远程唤醒和终端数据端口触发上线,可通过SMS或振铃方式激活b)
终端,进行登录与连接。
c)定时在线模式:应支持终端侧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与主站登录与连接。5.2.3通信模块应提供上位机读取其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以及所安装的SIM/R-UIM/USIM卡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D)功能。5.2.4通信模块应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状态、信号质量、自检信息等日志的输出。该输出功能用户可开启或关闭
5.2.5通信模块应支持根据域名和IP地址访问主站。5.2.6通信模块应支持从SNTP授时服务器获取时间,获取时间精度在秒级以上。5.2.7通信模块应支持为各类终端提供对时服务。5.3网络管理
通信模块应支持由电力公司执行远程网络管理。远程网络管理宜包括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以及性能管理等功能
5.4安全要求
5.4.1接入安全
通信模块应支持安全接入方式,如APN、VPDN等。5.4.2传输安全
通信模块应支持虚拟专用网络(VPN)或采用配电终端专用安全模块实现的安全传输5.4.3管理安全
5.4.3.1通信模块的本地维护和远程维护功能应支持用户名、密码保护。5.4.3.2通信模块的SMS管理功能应支持白名单设置,对未在白名单中列出的号码应拒绝管理。5.5状态指示
通信模块应具有状态指示灯,能指示上电、在线、数据收发等状态5.6维护与升级
5.6.1远程维护与升级
5.6.1.1通信模块应支持远程升级,远程导入、导出配置文件等功能。Q/GDW114132015
5.6.1.2通信模块应支持SMS管理功能,可通过SMS支持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5.6.1.3通信模块应支持软件完整性校验,在升级失败等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恢复原来的系统,保证通信模块安全运行。
5.6.2本地维护与升级
5.6.2.1通信模块应具备本地升级的能力。5.6.2.2通信模块应支持本地维护功能,可通过本地维护接口实现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
3通信模块应支持软件完整性校验,在升级失败等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恢复原来的系统,保证通信模块安全运行。
6技术要求
6.1环境条件
通信模块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表1所示的环境温、湿度、气压分级要求。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湿度和气压分级环境温度
场所类型
遮蔽场所、户外
协议特定
-25~+55
-40~+70
最大变化率
注:CX级别根据用户需要由用户和制造商协商确定6.2工作电源及功耗要求
6.2.1独立通信模块
6.2.1.1电源输入和输出应实现电气隔离。6.2.1.2直流电源技术参数指标:a)电压标称值应为48V或24V;
电压容差应为+15%~-20%
电压纹波不应大于5%。
相对湿度
10~100
最大绝对湿
相对大气压
相对大气压
86kPa~106kPa
独立通信模块在待机(保持在线,无数据通信)状态下功耗宜小于1W,最高不应大于3W。独立通信模块在数据通信状态下平均功耗宜小于2W,最高不应大于5W。6.2.1.4
备损坏。
独立通信模块在启动及通信过程中瞬时最大功耗不应大于5W。独立通信模块内置电源反相保护和过压保护,当电源超出范围,设备能自行保护,不造成设6.2.2嵌入式通信模块
6.2.2.1嵌入式通信模块应支持直流电源供电,电压标称值应为+5V、+12V或+24V。2标称电压容差为+5%~-5%
6.2.2.3嵌入式通信模块在待机(保持在线,无数据通信)状态下功耗宜小于1W,最高不应大于3W。在特定的低功耗应用场景下,模块宜支持DTX的休眠唤醒,功耗宜小于0.5W。6.2.2.4嵌入式通信模块在数据通信状态下平均功耗宜小于2W,最高不应大于5W。4
6.2.2.5嵌入式通信模块在启动及通信过程中瞬时最大功耗应小于5W。6.3传输特性
Q/GDW114132015
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通信模块的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见表2-表4。
表2GSM/CDMA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指
频率范围
参考灵敏度
输出功率误差
载波频率误差bzxz.net
RMS相位误差
RMSEVM(误差矢
量幅度)
频率范围
参考灵敏度
输出功率误差
载波频率误差
RMSEVM(误差失
量幅度)
频率范围
参考灵敏度
输出功率误差
载波频率误差
RMSEVM(误差
失量幅度)
6.4接口要求
GSM900
Tx:890MHz~915MHz
Rx: 935MHz~960MHz
-102dBm(4级和5级)
土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1×10-7
RMS相位误差≤5°
RMS EVM≤9.0%@8PSK
GSM1800
Tx:1710MHz~1785MHz
Rx:1805MHz~1880MHz
-102dBm(4级和5级)
土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1×10-7
RMS相位误差≤5°@GMSK
RMSEVM≤9.0%@8PSK
表33G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TD-SCDMA
1880~1900MHz/2010~
2015MHz
-108dBm
24dBm-3/+1dB
±1×10-7
RMSEVM≤14%@16QAM
RMSEVM≤17.5%@其他
Tx: 1940MHz~1955MHz
Rx:2130MHz~2145MHz
-107dBm
24dBm-3/+1dB
±1×10-7
RMSEVM≤14%@16QAM
RMSEVM≤17.5%@其他
表44G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TDD-LTE
B38(2570~2620MHz)/B39(1880~
1920MHz)/B40(23002400MHz)
/B41(2496~2690MHz)
B38/39/40:-97dBm@10MHz/QPSK
B41:-95dBm@10MHz/OPSK
23dBm+2/-3dB
±1×10-7
RMSEVM≤12.5%@16QAM
RMSEVM≤17.5%@OPSK/BPSK
6.4.1通信模块与配电终端通信接口CDMA
Tx:825MHz~835MHz
Rx:870MHz~880MHz
-105dBm/1.23MHz
+2/-4dB
~-300Hz~+300Hz
CDMA2000
Tx: 1920MHz~1935MHz
RX:2110MHz~2125MHz
-105.5dBm/1.23MHz
+2/-4dB
-150Hz-+150Hz
FDD-LTE
B1(Tx:1920~1980MHz/Rx:2110~2170MHz)/B3(Tx:1710-1785MHz/Rx:18051880MHz)B1:-97dBm@10MHz/QPSK
B3:-94dBm@10MHz/QPSK
23dBm+2/-3dB
±1×10-7
RMSEVM≤12.5%@16QAM
RMSEVM≤17.5%@OPSK/BPSK
6.4.1.1独立通信模块与配电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应提供至少2路串行接口,其中一路为RS232,Q/GDW11413—2015
另一路为RS232或RS485:同时应具备至少1路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应能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可支持10/100Mbps速率。
6.4.1.2嵌入式通信模块与配电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应提供至少2路串行接口,其中一路为RS232,另一路为RS232或RS485或UART。6.4.1.3通信接口的插拔寿命应≥500次。6.4.2通信模块的本地和远程维护接口6.4.2.1通信模块应至少具备1路(如:UART、RS232串口、以太网口、USB等接口)有线维护接口。6.4.2.2接口插拨寿命应≥500次。6.4.3无线通信模块与SIM卡的接口通信模块与SIM卡的接口应符合GSM11.1I的要求,与S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GSM11.14要求。通信模块与R-UIM卡的接口应符合3GPP2C.S0023-D的要求,与R-U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3GPP2C.S0035-B要求。
通信模块与USIM卡的接口应符合3GPPTS31.102的要求,与USIM卡交互数据应符合3GPPTS31.111要求。
6.5设计要求
6.5.1嵌入式通信模块采用模块化、可插拔部件,支持带电热插拔。6.5.2通信模块的电子芯片器件及零部件应采用工业级器件,工作温度指标应满足表1所示的通信模块的工作温度分级要求。
6.5.3通信模块应采用工业级SIM/R-UIM/USIM卡,在高温等特殊工作环境下,推荐使用嵌入式SIM或烧号。
7性能要求
7.1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通信模块的外壳应具有阻燃、密封、防尘、防潮性能,并有一定的强度,由能抗变形、腐蚀、老化的阻燃、环保材料制成。
安装在户外(含遮蔽场所)的通信模块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55的要求:安装在户内的通信模块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20的要求。外壳及其防护性能的性能要求仅适用于独立通信模块,嵌入式通信模块作为配电自动化终端整机的一部分,应符合DL/T721一2013的有关要求。7.2电气安全性能
7.2.1绝缘电阻
通信模块各输出电气回路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5所示。表5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250
正常条件
绝缘电阻要求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6
湿热条件
测试电压
7.2.2绝缘强度
Q/GDW11413—2015
通信模块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表6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mA。表6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7.2.3冲击耐压
试验电压有效值
额定绝缘电压
125250(单位为伏)
试验电压有效值
通信模块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表7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10次。试验时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表7冲击电压峰值
额定绝缘电压
U≤60
607.3电磁兼容性
试验电压有效值
7.3.1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额定绝缘电压
125250(单位为伏)
试验电压有效值
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试验按照GB/T15153.1的规定进行,其中电源中断持续时间为500ms,电压突降为100%时应能正常工作,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要求。
7.3.2静电放电抗扰度
通信模块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B/T15153.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在静电放电情况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7.3.3辐射电磁场骚扰
独立通信模块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B/T15153.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试验场强为10V/m(有效值)。
7.3.4振荡波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1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干扰试验。7.3.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干扰。7.3.6浪涌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5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浪涌骚扰。7.3.7工频磁场抗扰度
通信模块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B/T17626.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7.3.8脉冲磁场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7
Q/GDW11413—2015
7.3.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1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7.4电磁发射试验
产品的电源端口应符合GB/T14598.16一2002中4.1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外壳端口应符合GB/T14598.16—2002中4.2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7.5机械性能
7.5.1振动响应
通信模块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能力。7.5.2耐湿热性能
通信模块在最高温度为40℃,试验周期为两周期(48h)的条件下,经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电压等级为500V的测试仪器,测试7.2.1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Q,测试7.2.2规定部位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7.6连续通电试验
通信模块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常温(+25℃)100h或高温(+40℃)72h的连续通电试验。7.7可靠性
通信模块本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50000h(+25℃):通信模块使用寿命应为8~10年。
8检验方法
8.1检验条件
根据6.1的要求进行检验。
8.2功率消耗
根据6.2的要求,电源输入回路中用伏安法进行测量。8.3工作温度极限
根据6.1的要求,按照GB/T13729—2002的4.4和4.5规定的方法进行。8.4机械性能
根据7.5.1的要求,按GB/T11287—2000中3.2.1规定的方法进行。8.5绝缘性能
8.5.1绝缘电阻
根据7.2.1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1规定的方法进行。8.5.2介质强度
根据7.2.2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2规定的方法进行。8.5.3冲击电压
根据7.2.3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3规定的方法进行。8.6耐湿热性能
根据7.5.2的要求,按GB/T7261一2008中9.4规定的方法进行。8.7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根据7.6的要求进行。
8.8抗扰度
8.8.1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根据7.3.1的要求,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8.8.2静电放电抗扰度
根据7.3.2的要求,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其它国内标准
- Q/GDW1738-20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NB/T20009.6-2012 压水堆核电厂用焊接材料 第6部分:1、2、3级设备用碳钢气体保护电弧焊焊丝
- TSGD2002-2006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
- JB/T10151-2012 普通磨料 清洁度的测定
- JB/T7425-2012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 QX/T291-2015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现场校准方法
- QX/T289-2015 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
- Q/GDW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 04S802-1 钢筋混凝土倒锥壳不保温水塔(50m3、100m3)
- QDDC0003S-2016 登封市东辉茶业有限公司 古桑茶
- QX/T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 CNAS-CC01:201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2011版本)
- QX/T285-2015 电离层闪烁指数数据格式
- QX/T286-2015 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数据文件格式
- QX/T290-2015 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 行业新闻
- 狗狗币突破阻力位,成交量激增;链上数据显示或将突破0.36美元
- 比特币矿工和巨鲸在历史高点后纷纷抛售BTC
- 当所有比特币被挖出、矿工失去BTC区块奖励,网路安全谁来守?
- 古巴转向比特币和加密货币以应对美国60多年的制裁
- 专家向XRP持有者喊话:当贝莱德入场时,你会庆幸自己拥有1个XRP
- 加密创始人预测:如果比特币涨至25万美元,一年后XRP价格将如何
- 7月22日Solana(SOL)价格预测
- 7月21日至27日期间,超过2700万美元的内部代币即将解锁
- 即时获取加密货币对市场的影响
- 币安价格预测:突破723美元阻力位后有望迎来78%的暴涨
- 以太坊超越比特币——Layer-2项目2天内筹集30万美元
- XRP过热了?关键指标暗示周期顶部可能来临
- SHIB团队发布4.49671393亿枚SHIB诈骗警报:详情披露
- SEC主席保罗·阿特金斯暗示退休计划中可能纳入加密货币
- 2025年最具盈利潜力的三大山寨币推荐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