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20 10:57:15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X/T 297-2015

  • 标准名称: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Safe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ground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5-12-11
  • 实施日期:

    2016-04-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 中标分类号:

    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气象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 出版日期:

    2016-04-01

其他信息

  • 复审日期:

    2019-01-09
  • 起草人:

    郝克俊、王维佳、陈碧辉、田泽彬、刘晓璐、刘东升、郭守峰、郝竞扬、徐精忠、邹勇、耿蔚、林丹、李慧品、郑键、余芳、任富建、韦巍、刘鹏
  • 起草单位:

    四川省气象局
  • 归口单位: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8)
  • 提出单位: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8)
  • 发布部门:

    中国气象局
  • 主管部门: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8)
  • 相关标签:

    地面 人工 影响 天气 作业 安全 管理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涉及的作业点管理、作业装备管理、空域安全使用、作业人员管理、作业实施、作业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王维佳、陈碧辉、田泽彬、刘晓璐、刘东升、郭守峰、郝竞扬、徐精忠、邹勇、耿蔚、林丹、李慧品、郑键、余芳、任富建、韦巍、刘鹏。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151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97—201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Safe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ground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2015-12-11 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6-04-01 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作业点管理
作业装备管理
空域安全使用
作业人员管理
作业实施
作业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处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作业装备分类存放表样式
省、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安全检查表样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检查表样式Qx/T297—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气象局。Qx/T297—2015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王维佳、陈碧辉、田泽彬、刘晓璐、刘东升、郭守峰、郝竞扬、徐精忠、邹勇、耿蔚、林丹、李慧晶、郑键、余芳、任富建、韦巍、刘鹏。m
1范围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Qx/T297—2015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涉及的作业点管理、作业装备管理、空域安全使用、作业人员管理、作业实施、作业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处置本标准适用于使用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作业点管理
4·1基本要求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对涉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的场地的设置、建设、作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行管理。
4·2场地设置
4.2.1场地选址
通用要求:
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作业需求进行作业点选址,宜选在交通方便、通信畅通的地点;高炮、火箭作业点应选在作业影响区上风方,分别距居民区不小于500m、100m;b)
作业点应满足安全射界或安全作业的要求。c)
4·2·1·2高炮和火箭固定作业点应满足下列条件:a)建有实体围墙、值班室、休息室、装备库、弹药库和作业平台;b)
设有防雷、消防、安防和通信设施;值班室内张贴常用制度、作业流程和安全射界图等;c)
作业平台平整硬化,禁射标志醒目。d)
4·2·1.3高炮和火箭流动作业点应按照4.2.1.2d)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4·2.1·4高炮和火箭临时作业点应参考4.2.1.2d)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4·2·1·5地面发生器作业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并设有防雷、安防和通信设施。1
Qx/T297—2015
4·2.2选址审查
4·2·21新增或变动作业点应报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42·2·2上报材料应包括作业点的地名、编号、经纬度、海拔高度、装备类型、选址原因等。4.3场地管理Www.bzxZ.net
4·3.1基本要求
4·31·1每个作业点应指定专人负责本作业点的安全管理工作。4·3·1·2规章制度、作业手册和应急处置程序应规范完备,4·31·3应加强对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防护。4·3.2固定作业点
4·3·2·1工作环境整洁,物品分类定置,标识明显。4·3·2·2宜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掌握作业点内的环境安全状况、作业过程等。4·3·2·3应定期调查作业区内环境变化,调整安全射界图。4.3.3流动作业点
应定期巡视作业区内环境变化,当不符合作业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5作业装备管理
5.1基本要求
5·1·1作业装备管理包括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高炮、火箭作业系统、地面发生器及弹药器材等。5·1·2作业装备应分类存放,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5·1·3高炮的炮门、火箭的发射控制器应指定专人单独保管。51·4弹药库应安装防盗门、安防监控、防盗报警等装置。5·1·5宜建立作业装备信息管理系统。5·2高炮与火箭发射系统
5·21运输时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应按照行业或生产单位提出的技术规范进行年检,检测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5.2.2
5·2·3作业后应及时保养。
5·2·4维修后应做记录。
5·2·5作业期结束后,应进行检修、保养、封存,入库保管。5·2·6报废、调拨时,应将装备编号、日期、原因、履历书等材料上报备案。5·3炮弹与火箭弹
装卸应遵循下列要求:
禁止携带手机等移动式电子设备;a)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关闭汽车发动机;
释放人体和车辆静电;
e)稳拿轻放,防止摔碰、跌落和倒置。Qx/T297—2015
5·32如炮弹从高于3m处意外跌落,现场人员应立即撤离,等待30s,经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装卸。5·3·3作业人员应熟悉炮弹与火箭弹的构造、性能等,检查其有无结构松动、表面破损、是否过期。5·3·4作业后应清理、登记弹药用量,作业期结束后将剩余弹药和弹壳上交,5·3·5实施动态管理,合理调配弹药。实弹、训练弹、故障弹、过期弹应分开存放,并设置明显标志,5·3·6过期、破损和故障弹药应就地封存,按规定进行销毁。5·3·7报废和销毁后,应将型号、批次、原因、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等信息上报备案。54地面发生器
安装后应设置安全隔离护栏和警示标志,宜采用视频监控。5·5储存管理
5·5·1作业装备应储存于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专用库房内。5·5·2无专用库房的流动作业点或临时作业点所用弹药应储存于专用保险柜内。5。5·3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并建立完善的库房值班、出入库管理、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规章制度55.4
弹药储存量不应超过专用库房和保险柜的规定安全容量。5·5·5弹药入库堆码时,箱底应垫放枕木,箱底离地20cm~30cm,箱侧离墙大于20cm,箱体堆码不应超过5层。
5·5·6弹药出入库时至少应有2人在场。5·5·7地面发生器烟条宜参照弹药储存要求进行管理。5·6作业装备故障处置
作业装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操作人员不允许擅自排除故障。5.6.11
5·6·2故障应由专业人员排除,并经作业装备专职管理责任人确认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6空域安全使用
6·1高炮、火箭作业前,应按相关规定提出空域使用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按批准事项实施作业。作业时,应确保通信畅通,且应有备用通信手段。6.2
6·3收到停止作业指令或作业装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作业实施情况。6.4
通信中断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尽快报告作业实施情况。6.5
作业结束后,申请单位应立即向航空管制部门报告作业完毕,并及时记录、上报作业实施情况。7作业人员管理
7·1作业人员配备:每门高炮应不少于4人,每套火箭作业系统应不少于2人。7·2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7·3作业期前,应完成作业人员岗前培训、操作演练、信息注册,并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7·4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着、佩戴安全防护装具。3
Qx/T297—2015
8作业实施
81检测作业装备
作业前,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对作业装备进行下列检查,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检查弹药、烟条储备是否充足,有无过期、松动、破损等现象;a)
检查移动式车载火箭的车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C)检查电台、对讲机、卫星电话、电池、电源及备用、应急设备等。8·2发布作业公告
8.2·1公告方式
实施作业15天前,作业单位应通过张贴公告、广播等方式,或使用网络、手机短信等传播媒介,提前向社会公众公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事项。8·2·2公告内容
8·2·21实施作业的安全影响区域、起止时间,作业火箭或高炮及其弹药等;8·2·2·2安全注意事项和可能影响、发现故障弹的处理方式、事故处理措施和方法;8.2·2·3公告有关单位、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8.2·3发布范围
公告发布范围应至少覆盖作业点周边15km~20km区域。9作业安全检查
91检查内容
作业安全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建立与落实情况;a)
作业装备及其存储和运输情况;安全射界图设置和执行情况;
作业前公告情况;
作业人员配备数量、教育培训、上岗资质及注册备案情况;作业记录情况;
防雷装置、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情况: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和评分,评分标准参见附录B和附录C。9·2检查要求
9·2.1省、市、县级气象主管机构每年应检查(抽查)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安全管理状况。9·2·2检查工作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制定明确的检查提纲;
b)查阅有关法规、标准、文件、制度、规范、预案、报表、记录、操作流程等资料;4
检查应急处置预案的适用性、有效性;查看设备运行、安全标志、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听取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安全管理工作报告;检查作业人员对作业装备操作技能和应知应会内容的掌握情况;f)
检验作业人员执行应急处置预案的准确性和熟练性;g)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书面送达,限期整改,直至复查合格h)
检查完毕后应形成安全检查报告。10安全事故处置
10.1处置原则
10:11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0·1·2根据事故大小、危害程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按职责分级响应,开展应急救援。10·1·3根据事故性质,力求科学、规范地进行调查和处理。10.2信息报送
Qx/T297—2015
10·2·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2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或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报告。10·2·2市级或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在获知信息的2h内简要报告、6h内详细报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并详细记录事故基本信息。根据工作进展,及时上报后续情况。如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补报。102·3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现场处置与救援情况、原因初步判断;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0·3应急处置
10·3·1做好保护现场、救治人员、保护财产等工作,观察现场有无未爆弹药等险情。10·3·2有关单位应启动应急响应,相关人员应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10·3·3视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宜携带照(摄)像与录音设备、清理工具、勘察箱等。10·3·4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视需要通知装备生产单位、验收单位、保险公司等参加事故调查处理。10·4事故调查
10·4·1用照(摄)像、绘图等方式记录事故现场信息,测定有关数据。10·4·2详细了解事故原因、发生、发展过程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天气状况和其他影响因素等。10·4·3调查作业装备的安全状况、作业人员的操作过程、身心健康、安全培训等信息。10·4·4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查看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10·4·5分析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及时上报调查报告。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QX/T 297-2015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