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FZ纺织行业标准】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14 09:41:13
  • FZ/T12016—202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2016—2021

  • 标准名称: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632.91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FZ/T 12016—2021.
1范围
FZ/T 12016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短纤维)混纺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FZ/T 12016适用于环锭纺普梳或精梳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喷气涡流纺精梳棉(棉含量≥35%)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 3292.1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 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 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 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 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2/1、1/3.1/6,1/12、1/25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FZ/T 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 10021—2013色纺纱线检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cotton and polyester blended colour yarn棉与涤纶混纺,由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混合而成的有色纱。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080.20
CCS w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16—2021
代替FZ/T12016—2014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Cotton and polyester blended colour yarn2021-08-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22-02-01实施
FZ/T12016-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推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12016—2014《涤与棉混纺色纺纱》,与FZ/T12016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扩大了标摊适用范围;
增加了喷气涡流纺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3);调整了线密度变异系数、条计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200%)(见表1、表2,2014年版的表1、表2);
调整了色牢度要求(见5.3.2.1,2014年版的5.3.3.1);调整了纤维含量偏差(见5.3.2.2,2014年版的5.3.3.2);增加了同批内色差要求(见5.3.2.3,2014年版的5.3.3.3):删除了取样规定,计算值的数字修约规定(见2014年版的表4、表5);删除了原标准附录A,原标准附录B调整为现文件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术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贵任公司,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江苏世纪天虹纺织有限公司、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君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沛县新丝纺织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卫新、卫国、赵黎新、何波、孙伯勇、昊宵、于琳、张毅、谢黎君、许玉成、李杰、段丽慧、程四新。
本文件所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12016—2006、FZ/T12016—2014。工
1范围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F7./T 12016—2021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短纤维)混纺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惩,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普梳或精梳梯与涤纶混色纺纱,喷气涡流纺精梳棉(棉含量≥35%)与涤纶混纺色纺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不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牵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醋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于不勾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附皂洗色牢度GB/T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汀渍色牢度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4841.3染料染色标推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181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21—2013色纺纱线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cotion and polyester hlended colour yarn棉与涤纶混纺,由两种及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混合而成的有色纱。3.2
明显色结visible coloured nep由有色的和本色的涤纶或棉纤维扭结成团的、颤色显现的棉结。FZ/T12016—2021
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以不同生产工艺、不同颜色、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分为环锭纺和喷气涡流纺。4.3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喷气涡流纺代号为JV,普梳棉代号为 C,精梳棉代号为JC,涤纶代号为 T。4.4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山,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倾序可任意,其体表示见示例1和示例2。4.5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棕明纱的颜色(或代号),纺纱工艺过程(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
示例1:麻灰19.7tex环锭纺精梳棉与漆纶混纺色纺纱,淼纶含壁为60%,棉含量为40%,可写为:麻炭T/JC60/4019.7 tex.
示例2:麻灰19.7tex喷气涡流纺精梳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漆纶含虽为60%,棉含量为40%,可写为:麻灰JVT/JC 60/4019.7tex.
5要求
5.1项目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下均勾度变异系数、T米棉结(十200%)、明显色结、十万米纱疵、色牢度(耐皂洗、耐摩擦、耐汗溃)、纤维含量偏差、色差及安全性能12项要求。5.2分等规定
5.2.1同一原料、同一色号、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检验批。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3技术要求
5.3.1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5.3.1.1环锭纺普梳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5.3.1.2环锭纺精梳棉与襟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5.3.1.3喷气涡流纺精梳棉(棉含量≥35%)与涤纶滤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接表3规定。2
FZ/T 12016—2021
(u o/→)
( 001/)
%0~%
妞好锅
(/)/(%002+)
(x31/N)/
009~128
0'~1'
0'91~181
0'11~1\8
FZ/T12016—2021
(u got/)
(001/)
/韩宦香萌
(/)/%+)
%0~%02%>
“电宠您
腊味带
娴你事
(x1/N5)/再险阐得事
009-12E
O'2E~I'tE
0'18~'2
02~191
0'9~1's1
0'21~1'11
0'111'8
公称线密度
11.1~13.0
13.1~16.0
16.1~20.0
FZ/T12016-2021
喷气涡流纺精梳棉(棉含量235%)与涤轮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单纱断裂强度
线密度
变异系
cN/tex
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其他技术要求5.3.2
单纱断
裂强度
变异系
条干均勾度免费标准bzxz.net
变异系数/%
5.3.2.1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按表4规定。涤纶
千米棉结
(-200%)/
(个/km)
表4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项日
耐皂洗色牢度/级
耐汗渍色牢度/级
耐摩擦色度/缀
优等品
一等品
2-3(深色2)
色结/
100 m)
二等品
十万米
105m)
2-3(深色2)
深浅色别按GB/T4841.3分档,颜色探于1/12标准深度色卡为深色,颜色浅于等于1/12标准深度为浅色。纤维含量充许偏差为士2.5%。
5.3.2.3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对来样色差不低于4级;同一批次色差不低于4-5级。5.3.2.4产品安全性能应符合GB18401的要求5
FZ/T 12016—2021
6试验方法
6.1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线密度偏差率按式(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中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13/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纱的标摊干燥质量按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调壶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m档-ml×100
式中:
D-—线密度偏差率,%;
式中:
-100纱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纱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
线密度变异系数,%:
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的总个数。
6.2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
6.3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试验按GB/T 3292.1规定执行。
6.4明显色结试验
按FZ/T10021—2013中附录A规定执行。6.5十万米纱试验
-(1)
按 FZ/T 01050—1997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 A3,B3、C3、D2及以上九级疵点之和表示。6.6色牢度试验
6.6.1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按GB/T39212008规定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试验条件为C(3)。6.6,2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按 GB/T 3922—2013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6.6.3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GB/T3920执行。6.7纤维含量偏差试验
按GB/T2910.11规定执行,纤维含量以净于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6
色差评定
按GB/T250评定:
检验规则
按FZ/T10021规定执行。
8标志、包装
按FZ/T10008规定执行。
9其他
用户对本产品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FZ/T12016—2021
FZ/T 12016—2021
附录A
(规范性)
棉与涤纶窈色药纱百米质的计算A,1棉与涤纶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筹,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和式(A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棉公定回潮率为8.5%,漆纶公定回潮率为0.4%。
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a)
W.XA.+W+XA-
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间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eWc
式中:
公定回潮率,%;
Wc、Wr—-棉、涤纶公定间潮率,%;Ac.Ar-
-棉,涤纶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棉、纶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
....-(A.2)
A.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m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100 m纱在公定向潮率的标推质量,单位为克(g)纱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
A,3100 m纱标准干燥质量ma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按 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位。m
式中:
100m纱标准于燥质量,单位为克(g);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FZ纺织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