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汽车行业标准(QC) >>
- QC/T 795.1-2007 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QC汽车标准】 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 QC/T795.1-2007
- 现行
标准号:
QC/T 795.1-2007
标准名称:
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2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795.1-2007.Road vehicles-Air filt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Part 1 :Test for particulate filtration.
1范围
QC/T 795.1规定了测试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对进人驾乘室空气中的污物(包括灰尘和花粉等)进行过滤的若干试验方法。
QC/T 795.1以此在实验室中评价或比较乘驾室空气滤清器和滤芯的性能。
通过测试可给出滤清器的下述信息:压力降、分级过滤效率和储灰量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C/T 79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SO 12103-1:1997道路车辆- 滤清器评价用试验粉尘-第1部分:亚利桑那试验粉尘
DINEN779:2002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过滤性能的测定
DIN EN 1822-1: 1998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与ULPA)-第1部分:分级、性能测试、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试验空气流量V test air flow rate
单位时间流过滤清器截面的试验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3.2压力降OpJ pressure loss
滤清器上游和下游两侧的静压差。单位为帕(Pa)。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795.1—2007
道路车辆
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
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Road vehicles-Air filt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Part 1 : Test for particulate filtration2007-11-14发布
2008-05-01实施
国家发展和政革委员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7年第7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涤纶长丝绣花线》等139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一)其中纺织行业标准12项、石油化工行业标准15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70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12项、汽车行业标准30项;批准YS/T318一2007《铜精矿》1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修改单(观附件二),现子公布,标准修改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以上行业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以上纺织行业标准由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由中国右化出版社出版.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制药装备行业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附件:30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利改苹委员会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四日
附件:
标准编号
QC/T 476-2007
QC/T 7802007
QC/T 688—2007
OC/T 781
QC/T 634—2007
QC/T518—2007
QC/T 323—2007
QC/T 7822007
QC/T 673-
—2007
QC/T 674 -2007
QC/T 208--2007
QC/T783—2007
QC/T 727-
QC/T213-
—2007
QC/T 784-
QC/T217
QC/T 215—2007
QC/T 209—2007
QC/T 785—2007
QC/T786--2007
QC/T787—2007
OC/T 788—2007
QC/T 789-
QC/T 790-
QC/T 791-
OC/T792-20K07
QC/T 7932007
QC/T 794—2007
QC/T 795.1—2007
139 OC/T 795.2--2007
30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标准名称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摩托车用液冷散热器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盘
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
自卸汽车密闭武顶盖技术条件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
汽车用温度报警器
汽车、摩托车用车速传感器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
汽车,摩托车仪表术语
汽车、摩托车仪表用场致发光屏汽车用压力报警器
汽车,摩托车仪表型号编制方法汽车、摩托车用软轴
汽车柴油机双级燃汕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柴油机,具有垂直安装面的燃油滤清器滤座汽车
安装和连接尺寸
汽车柴油机具有水平安装面的燃油滤清器滤座安装和连接尺寸
汽车踏板装置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汽车电涡流缀速器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制动气空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延型试验规程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使摩托车用电机及控制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内燃机工业滤纸
道路车辆
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
滤测试
道路车辆
滤测试
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
第1部分:粉尘过
第2部分:气体过
被代替标准
GB/T 12480—1990
QC/T 476-1999
QC/T 688—2002
QC/T634—2000
QC/T 518-1999
QC/T323—1999
QC/T 586-1999
QC/T 673—2000
QC/T674—2000
QC/T 208—1996
QC/T 727--2004
QOC/T 213—1996
QC/T 217-—1996
QC/T 215-1996
QC/T 209-—199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
试验条件和测试物质
测试设备
测试装置状态确认
测试样件准备
8测试程序
9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测试设备及其规格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测试报告计需核刘的项目
附录(规范性附录)检测设备的要求、确认以及月常运行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0/TS 11155-J:2001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参考文献
QC/T795.1—2007
QC/T 795.1—2007
QC/T795《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
第2部分:气体过滤测试
本部分是QC/T795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1S0/1S11155-1:2001《道路车辆一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一第1部分:粉尘过滤测试》(英文版)。
本部分与IS0/TS 11155-1:200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放弃了测试粉尘慰浮物电荷中性化的要求;对测试温度和湿度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止式规定了测试室的儿何尺寸,附录 D 列出了本部分与 LS0/TS 11155-1:2001 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长春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科德宝·宝翎(苏州)无纺布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华立、薄源、丁明明、姜海卫、李传。1范围
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
第1部分:粉尘讨过滤测试
QC/T795.1—2007
0C/T795的本部分规定了测试乘驾空用空气滤消器对进人驾乘室空气中的污物(他括灰尘和花粉等)进行过滤的若干试验方法。本部分以此在实验室中评价或比较乘驾室空气滤清器和滤芯的性能。
通过测试可给出滤清器的下述信息;压力降、分级过滤效率和储灰量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C/T795的本部分的[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收单(不包括勘误的内穿)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十本部分,
[S012103-1:1997道路车辆一滤清器评价用试验粉尘一第1部分:亚利桑那试验粉尘DINFV779:2(X02一般通风I空气过滤器一过滤性能的测定DINEV1822-1:1998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与UL.PA)一第1部分:分级、性能测试、标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开于本标准。3.1
试验空气流量Vtestairflowrate单位时问流过滤清器截面的试验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3.2
压力降Ap。pressureloss
滤清器上游和下游两侧的静压差。单位为帕(Pa)。3.3
初始压力降Apainitial pressurefoss新的滤清器或滤芯两端的压力降。单位为帕(P)。3.4
终止压力降 Apefinal pressure loss滤清器或滤芯在加灰程序结束后两端的压力降。单位为帕)3.5
过滤面积Afitrationarea
QC/T 795. 12007
滤清器或滤芯中起过滤作用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3.6
分级过滤效率fractional efficiency按颗粒大小分级的过滤效率E)
储灰量Gtestdust-holdingcapacity根据8.3的测试程序,当达到商定的终止条件(如一定的压力降)时,在测试样件上捕获的测试粉尘的质量。单位为克(g)。
4试验条件和测试物质
4.1试验条件
4.1.1空气状况。
所吸人空气的温度必须为23%±2%,相对湿度为50%±3%。在测试滤清器的储灰量G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上述温度和湿度条件。试验条件的总见表C,2。4.1.2空气洁净:
吸人装置内的空气必须经EN1822-1定义的至少H12级别的高效过滤器的过滤,而且在高效过滤器的前级需配置根据EN779定义的F7或F8级别的中效过滤器。鉴于空气的净化要求和对试验设备的保护,建议在排气端安装类似的装置以捕获穿透试验元件的粉尘。4.2试物质
4.2.1测试粉尘。
测试粉尘使用1S012103-1中定义的A2灰(细灰)或A4灰(粗灰),试验前试验粉尘应在105℃±5℃的条件下烘下4h后使用。
4.2.2其他测试粉尘。
针对特殊要求,也可来用其他测试粉尘/气雾剂,如氯化钾(KCI),单或多分散的乳咬球,植物花粉或其他粉尘等。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程序和试验条件应由清器制造商和使用者商定。5测试设备
5.1基本构造
为光成该测试所需的试验装备的--个结构布置范例见图A,1至图A.5,图A.2中给出了主要部位的其体尺寸。这个装置,至少从加灰部分到出风面采样口,应该采用导电材料并接地。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粉尘粒了的损失。符合规范的试验设备必须满足第5章和表C.1、表C.2的要求,5.2气流供给
供给的气流须按4.1.2准备。在气流吸入装置后端的管道中要求安装流量调节装置,调节范围为150m/h~680m/h。流量调节与滤清器匕川测试粉尘流量无关,并要求精确到±2%。要求从流量调节装置之后的气流输送臂道密封,当管道内外压差达到500Pa的情况下,所泄漏的流量不得超过100L/min。
气流导向部件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
5.3测试通道
QC/T 795. 1—2007
测试通道要求垂直布罩。通过适当的措施,如添加导向板,确保气流在横向戴面上均匀分布。如图A.2所示:www.bzxz.net
5.4试验加灰装置
5.4.1加灰装置
选择加灰装置,使得根据4.2选择的测试粉尘均匀供给。在测试过程中,要求该加灰装置不会改变测试粉尘原有的颗粒分布,5.4.2颗粒分布密度的稀释装置。测量分级过滤效率时,由于可能出现小颗粒粘合在起从而被误统计为大颗粒,因此通过配备一个如图A.4所示的对不同大小的粒子具有选择性的稀释装置来降低粉尘的颗粒分布密度。该装置安装在计量设备后的粉供给管上.而且可代替在粒子数器前的稀释设备。做储灰量试验时,该稀释装置应关闭。
5.5加灰
试验粉尘要求如图A.2听小那样逆气流方问导人:必须保讯试验灰被均封地分和在测试遍道中
测试通道必须采川导电材料.而吸入的气流必须干燥H不含油类物质,一日通过5.6至5.9的检测排除重要的采样错误,鉴于测试粉尘在立体空间中比均匀-致,就可以验证该测试系统的适用性,5.6采样管
采样管正对若空气流向安装:可以在测试样件的工下游分别安装采样管;或仅使用一个采样管安装在样件的下游位置,分别对安装了测试样件和不装测试样件两种情况进行测量:取样时,要求采样管内的气流速度尽可能地与采样管周围的气流速度致(等速采样):其偏差应控制在±20%以内,如果在测试样件的上下游各使川一采样管,要求这两个采样管属于同一规格型号,儿其需要满足5.9中的要求,采样管必须位于管道截面的中心.而H与滤清器表面和断大约100mml。若出现任何偏离.须经滤清器制造商和用广商定,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出十在滤清器上游和下游的粒子计数差异不是完全符合统计规律的(如系统误差和不可复性),因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校市因了,对实际的测试结果进行校验,对于管道儿何尺出现天的偏差的,同样需要进行校正:
5.7连接管道
连接臂道的布置要使因管道弯曲导效颗粒甩出或沉漩的粒子损失尽可能小:这样的损尖尤其对大颗粒试验物在数量上有影响,所有管道在满足输送气雾胶条件下,应尽可能短和采用导电材料并接地:
5.8粒子计数器
粒子计数器要求测量孔何直径为0.3μm~10um或空气动刀学直径为0.5um~15μm的粒子并将之划分为至少六个等级。最后·级要求记录所有大-+10um(几何育径)或15um(动力学肖径)的粒子数:
因此,可以选择款按照粒子的动力学直径或对应的几何直径进行分类的粒了计数器,粒了计3
QC/T795.1-2007
数器和分级设备需要采用专月的具有特定分布的粒子校验,且每年至少校验-·次。所选择的粒子计数器应在生产厂家的建议下使历。每一类需要测试的特定尺寸的颗粒浓度与背景噪声之间的频度对比应大于50。注:一个近似的几何学上的粒子首径换算公式为dg = da
式中:
d颗粒的几何直径,μm;
d—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um;p,—颗粒物质的密度,g/cm。
5.9J作分级过滤效率测试的悬浮物在立体空间的均勾分布测试条件:
流量:300m2/h;
相对湿度:50%;
温度:23℃;
中空面板,其中空区域:200mm×300mm。将上述中空区域等分为四个长方形区域。在该面板的中心1方以及四个等分矩形中心的上方分别至少测试五次颗粒的分布。要求在每一个确定的采样位置,每一特定尺寸的分级通道记录的数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5%1述调整表明,悬浮物供给稳,分布均匀,从而保证了在测试样件中心点取样的代表性。5.10取样口位置
取样口位置如图A.2所示。
5.11压差计
检测压差要求采用精密的测压仪器,如经标定的电子压力传感器,要求误差不超过土2%5.12流量计
采用测试误差不超过2%的流量检测仪器。流量计的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可能检测流量的110%。
5.13温度检测设备
温度的检测精度应满足试验条件,即23±0.5℃(在储灰量测试过程,需要将安放测试设备的试验室温度控制在±2℃,见8.3的注2)。5.14湿度计
相对湿度的检测要求符合50%±1%,5.15称量设备
称基测试样件质量的天平精度要求达到±0.1g:6测试装置状态确认
在开始滤清器的过滤试验之前,需要按照表C.2对测试装置进行状态确认。4
为确认试验装置是个达到本标准的性能要求,须核对下列信息:a)系统的设计图纸及具体文档,包括:1)粒子发生器;
2)内置颗粒物(可追溯);
QC/T 795.12007
3)粒子计数器的生产,商,型号和校验数据:若配备稀释装置,同样需要上述信息。h)压差检测的校验数据;
流量检测的校验数据;
温度和湿度检测的校验数据;
气流在加灰和测试样件之间的均勾同质性;颗粒分布的均匀同质性;
颗粒浓度规格的要求,重合计数不得超过5%;h)
比较样件上游和下游颗粒浓度的测试数据,证明使用·个计数器或两个计数器对结果没有影响:
数据证明:分级过滤效率测试不会对滤清器储灰基造或大的影响:滤消器试验数据表明测试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如一些同质滤清器的测试序列或复测试i)
结果.
7测试样件准备
滤清器总成和滤芯在试验小一律称为测试样件。样件要求足新的和干燥的,且在试验前质量称量精确到0.1g。
对双效滤清器的测试尚需按照实验条件进行长时间的稳或预处理,直至相邻两次的质量称量没有变化(见8.3的注2),
8测试程序
8.1确定流量—初始压力降曲线
初始压力降曲线通常针对特定流量进行检测,建议在额定流量的25%、50%:75%和100%处测量,也可出实验室和使用者商定。总的压力降扣除4空而板的压差即可得到测试样件两端的压力降。
8.2确定额定流量下的分级过滤效率曲线8.2.1计算公式。
分级过滤效率E。x的计算公式如下:C,(x) -C,(x)
× 100%
C()一一位J测试样件上游的对应于某个尺寸范围的粒子浓度:()--…一位于测试样件下游的对应于某个尺小范周的粒了浓度,8.2.2概论
.....(1
QC/T795.1—2007
为了正确地进行初始分级过滤效率的测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一测试通道需干净H密封良好;一测试仪器工作稳定且无间断;一样探头和连接管道需保持干净,且连接管无破裂;一试验前调好粒子计数器;
一测试样件外观应无缺陷,且安装密封良好。8.2.3试验程序。
8.2.3.1检查粒了计数器零点平衡。8.2.3.2将测试样件安装在检测设备上。注意边缘的密封情况。8.2.3.3采样。
分别在测试样件的[游和下游进行,各采样三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采样的问隙时间需长到足以清洗采样系统和测试设备至少两次。调节测试粉尘的浓度使得在每一次测试周期中,样件两端的压力降增加不超过5%。
在试验记录中,记录分级过滤效率测试前后的压力降数值。为避免粒子计数时的信号重叠,需要进行粉尘的稀释。特定尺寸颗粒的稀释因子需经实验确认
B.2.3.4确认粒子尺度一分级过滤效率曲线托记录。8.3确定滤清器的储灰量及对应的终端分级过滤效率在某一确定流量,-定量的测试粉尘被引人测试通道。粉尘浓度必须保持在75mg/m±3.75mg/m;测试粉尘的称量应精确到0.1g,样件在加灰前称量一次,加灰后再称量--次;两者的差额即为样件的储灰量。测试也可用加灰到预先设定的压力降作为终止条件,然后确定该储灰量下的阻力增量和分级过滤效率。
注I:沉积在测试样件装配平面或上游管道壁的粉尘允许不作处理,并在储灰量的计算中不作考虑。注2:若采用同样的程序测试双效滤清器,需要考虑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被活性炭吸附或带走活性炭中的水分。复合材料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生产艺等郝会影响上述行为。因而,需要长时问地将测试样件在试验小室中稳定或预处理,直至它的质量维持恒定,即质量的变动小于1g。通带要求的预处理时间为1.5h,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
9试验报告
测试结果记录在如附录B所示的试验报告中,具体格式可作调整。6
A.1概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测试设备及其规格
QC/T795.1—2007
建议测试装置内部为正压,即顶端送风模式(也允许采用底端抽风和/或循环风模式)10
1一高效过滤器,洁净空气;2一送风单元,也可采用灿风方式;3一流量调节阀;4一温度湿度检测设备5一备选的对颗粒尺度具有选择性的稀释设备;6给灰装置;7测试样件;8带输出记录的粒子计数器:9压差计;10绝刘过滤器;11流虽捡测设备图A.1
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 QC/T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 QC/T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 QC/T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 QC/T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 QC/T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
- QC/T926-201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
- QC/T207-1996 汽车腊通气弹簧
- QC/T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 QC/T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
- QC/T935-2013 餐厨垃圾车
- QC/T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 QC/T2903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
- QC/T457-2013 救护车行业标准
-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部分:微型
- QC/T356-1999 汽车车轮螺母 球面螺母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