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QC汽车标准】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7 18:51:04
  • QC/T969-201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C/T 969-2014

  • 标准名称: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1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969-2014.Interior trunk release for compartment of a passenger car.
1范围
QC/T 969规定了带有行李厢的乘用车,用于被困于行李厢内的人员逃离行李厢的开启机构的要求。
QC/T 969适用于带行李厢的乘用车,不适用于带后背门的乘用车。
2术语和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行李厢trunk compartment
一个空间,用于放置行李或货物,具有如下特点: .
a)完全独立于乘员舱的空间,该独立空间是由永久的连接,或者通过固定的或可折叠的座椅分隔开。
b) 有一个厢盖。
c)空间足够大, 可容纳3岁小孩的模型(具体描述见title 49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 Part 572 SubpartC-不带加速度计),且行李厢盖可以关上并锁紧,其中由乘用车制造商提供的所有
可移动装置均按照乘用车上的标签或乘用车用户手册的指示存放。如果没有指示,则按照车辆交付状态放置。
d)不包括行李厢中的附属隔间。
2.2后背门back door
乘用车后端可以装卸货物的门或者门系统,包括掀背车或者旅行车的铰链式后背门。
2.3行李厢盖trunk lid
一个可移动的车身板件,不用于乘用车乘员上下车,而是作为行李厢的外部到行李厢的人口,不包括后背门或乘用车车厢中的储藏室盖。
3要求
3.1每个乘用车的行李厢内部都需要有--个电动的或者手动的开启机构。每个行李厢内部的开启机构的开启需满足3.2.1和3.3(或3.4 )或者3.2.2和3.3(或3.4)的要求。制造商在车辆认证前可选择车辆的不同配置,而认证后不得更改。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0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69—2014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Interior trunk releasefor compartment of a passenger car2014-05-06发布
计划版
e9365.omg
利涂障辅数码查真伤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4年第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不干胶标签印刷机》等1208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71项,汽车行业标准32项,船舶行业标准70项,航空行业标准111项,化工行业标准137项,治金行业标准69项,建材行业标准30项,石化行业标准14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项,轻工行业标准89项,纺织行业标准49项,兵工民品行业标准79项,核行业标准15项,电子行业标准2项,通信行业标准34项。批准《锰硅合金(FeMn68Si16)》等39项治金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附件2)。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及化工、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兵工民品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核行业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附件: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附件:
32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和起始实施日期标准编号
QC/T231—2014
QC/T233—2014
QC/T66—2014
QC/T962—2014
QC/T680—2014
QC/T963—2014
QC/T234—2014
QC/T964—2014
QC/T644—2014
QC/T965—2014
QC/T966—2014
QC/T459—2014
QC/T29106—2014
QC/T198—2014
QC/T220—2014
QC/T967—2014
QC/T9682014
QC/T969—2014
QC/T636-
QC/T970-
标准名称wwW.bzxz.Net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反冲起动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踏板静强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湿式离合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漆层技术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轮制动圈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
城市客车塑料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
汽车电动后视镜驱动器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
随车起重运输车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易熔线技术条件
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
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佬含量的测定方法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乘用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31—1997
QC/T233—1997
QC/T66—1993
QC/T680—2002
QC/T234—1997
QC/T644—2000
QC/T488—2000
QC/T459—2004
QC/T29106—2004
QC/T198—1995
QC/T220—1996
QC/T636—2000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标准编号
QC/T971—2014
QC/T972—2014
QC/T299.1—2014
QC/T299.2—2014
QC/T563—2014
QC/T29097—2014
QC/T29096—2014
QC/T303—2014
QC/T301—2014
QC/T70—2014
QC/T226—2014
QC/T593—2014
标准名称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滤芯技术条件
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
第1部分:
技术要求
汽车液压转向助力泵
试验方法
第2部分
汽车转向盘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要求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转向油罐技术要求和试验
汽车转向助力缸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噪声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组件和制动衬组件
汽车液压比例阀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被代替标准编号
QC/T299—2000
OC/T299—2000
QC/T563—1999
QC/T29097—1992
QC/T29096—1992
QC/T303—1999
QC/T301—1999
QC/T302—1999
QC/T70—1993
QC/T226—1997
QC/T593—1999
起始实施日期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2014-10-01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FMVSS571.401章条编号对照·QC/T969—2014
QC/T969—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内容等同采用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571.401《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TrunkInteriorReleaseSystem,2011年10月1日发布修订本)。本标准规定了有行李厢的乘用车应配备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使困于其中的人员能够满足逃脱的安全要求。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行健、李再华、范四辈、王四玲。1范围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QC/T969-2014
本标准规定了带有行李厢的乘用车,用于被困于行李厢内的人员逃离行李厢的开启机构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带行李厢的乘用车,不适用于带后背门的乘用车。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行李厢trunkcompartment
一个空间,用于放置行李或货物,具有如下特点:a)完全独立于乘员舱的空间,该独立空间是由永久的连接,或者通过固定的或可折叠的座椅分隔开。
b)有一个厢盖。
c)空间足够大,可容纳3岁小孩的模型(具体描述见title49CodeofFederalRegulationPart572SubpartC-不带加速度计),且行李厢盖可以关上并锁紧,其中由乘用车制造商提供的所有可移动装置均按照乘用车上的标签或乘用车用户手册的指示存放。如果没有指示,则按照车辆交付状态放置。
d)不包括行李厢中的附属隔间。2.2
后背门backdoor
乘用车后端可以装卸货物的门或者门系统,包括掀背车或者旅行车的铰链式后背门。2.3
行李厢盖trunk lid
一个可移动的车身板件,不用于乘用车乘员上下车,而是作为行李厢的外部到行李厢的入口,不包括后背门或乘用车车厢中的储藏室盖。3要求
3.1每个乘用车的行李厢内部都需要有一个电动的或者手动的开启机构。每个行李厢内部的开启机构的开启需满足3.2.1和3.3(或3.4)或者3.2.2和3.3(或3.4)的要求。制造商在车辆认证前可选择车辆的不同配置,而认证后不得更改。3.2每个依照3.1安装在行李厢内的开启机构,需满足如下要求:3.2.1安装在行李厢内的手动开启机构应有灯光或自发光装置,以使关闭在行李厢内的人能清楚1
QC/T969—2014
地看到开启机构。
3.2.2安装在行李厢内的电动开启机构,在有人被关闭在内时应能在5min之内将行李厢盖解锁。3.3不含以下3.4的描述,依照3.1所描述的开启机构应能完全将行李厢盖从所有锁紧位置打开。3.4对于行李厢前置的乘用车,除有全锁紧位置或全锁紧系统外,必须有半锁紧位置或半锁紧系统。按照3.1要求的开启机构需产生如下结果:3.4.1当乘用车静止时,开启机构应能从所有锁紧位置或者锁紧系统中打开行李厢盖。3.4.2当乘用车在小于5km/h的时速下前行时,开启机构应能将行李厢盖从全锁紧位置或者全锁紧系统中解除,并可从所有锁紧位置或者锁紧系统打开行李厢盖。3当乘用车在大于5km/h的速度下前行时,开启机构应能将行李厢盖从全锁紧位置或者全锁3.4.3
紧系统中解除,但必须将行李厢盖保持在半锁紧位置。2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FMVSS571.401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章条编号与FMVSS571.401章条编号对照表A.1
本标准章条编号
QC/T969-2014
FMVSS571.401章条编号
S/N:1580242·469
9158024246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乘用车行李厢内部开启机构
QC/T969—2014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棵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8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邮政编码:100038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880mmX1230mm1/160.75印张
18千字
2014年10月第1版2014年10月第1次印刷印数1—421册
统一书号:1580242·469
定价:12.00元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