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290-2011 统一 IMS 网络与软交换网络互通信令流程技术要求

【YD通讯标准】 统一 IMS 网络与软交换网络互通信令流程技术要求
- YD/T2290-2011
- 现行
标准号:
YD/T 2290-2011
标准名称:
统一 IMS 网络与软交换网络互通信令流程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2.23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290-2011.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unified IMS and softswitch.
1范围
YD/T 2290规定了统一IMS网络和固定软交换网络间互通信令流程涉及到的相关程序、方法和信息单元(消息、参数、指示语、头字段、等等)处理,以及对互通功能实体的功能要求。
YD/T 2290适用于统一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N 03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YD/T 1522.1会话初始协议(SIP) 协议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YD/T 1522.2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控制的应用
YD/T 1522.3-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 协议技术要求第3部分: ISDN 用户部分(ISUP)和会话初始协议(SIP) 的互通
YD/T 1522.4会话初始协议(SIP) 协议技术要求第4部分:基于软交换网络呼叫控制的SIP协议
YD/T 1522.5会话初始协议(SIP) 技术要求第5部分:统一IMS网络的SIP协议
ITU-T Q.850No.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o.7信令系统ISDN用户部分中所使用的原因
和位置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290-2011
统一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
互通信令流程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
interworkingbetween unified IMs and softswitch2011-05-18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综述
4.1互通的业务范围·
4.2IWU的功能模型
4.3互通原则要求
5I-IWU中从IMSSIP到软交换SIP-I的呼叫的互通.5.1基本要求·
5.2封装IAM的INVITE消息的发送.·5.3封装ACM的180/183响应的接收5.4封装CPG的180/183响应的接收5.5封装ANM的200OK响应的接收.5.6封装CON的200OK响应的接收
5.7承载通道的直通连接.
5.8释放程序。
6O-IWU中从软交换SIP-I到IMSSIP的呼叫的互通·第一个INVITE的发送·
发出INVITE之后的封装的SAM的接收6.3IMS侧180响应的接收
6.4IMS侧183的接收·
6.5IMS侧181的接收
定时器超时及EarlyACM的发送
接收200OK的处理:
承载通道的直通连接
6.9O-IWU的释放程序
6.10O-IWU的定时器
附录A(资料性附录)IMS与软交换互通的基本信令流程:附录B(资料性附录)IMS与软交换的补充业务互通流程YD/T2290-20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媒体直接互通方式下IMS与软交换语音媒体编码不致时的互通流程..37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2290-2011
本标准按照GB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衡、张
园、吴宏建、林美玉。
1范围
YD/T2290-2011
统一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互通信令流程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统一IMS网络和固定软交换网络间互通信令流程涉及到的相关程序、方法和信息单元(消息、参数、指示语、头字段、等等)处理,以及对互通功能实体的功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统一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YDN038-1997
YD/T1522.1
YD/T1522.2
YD/T1522.3-2006
YD/T1522.4
YD/T1522.5
ITU-TQ.850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控制的应用
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技术要求第3部分:ISDN用户部分(ISUP)和会话初始协议(SIP)的互通
会话初始协议(SIP)协议技术要求第4部分:基于软交换网络呼叫控制的SIP协议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5部分:统一IMS网络的SIP协议No.1数字用户信令系统和No.7信令系统ISDN用户部分中所使用的原因和位置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互通单元InterworkingUnit
实现统一IMS与软交换互通功能的逻辑实体,包括实现信令层面互通的功能实体(SIF)、实现媒体层面互通的功能实体(MIF)。3.1.2
信令互通功能SignallingInterworkingFunctionIWU中实现IMS与软交换之间信令互通功能的逻辑实体。3.1.3
媒体互通功能MediaInterworkingFunctionIWU宗实现IMS与软交换之间媒体互通功能的逻辑实体。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290-2011
入局互通单元IncomingIWU
终结使用SIP协议的入局呼叫,并发起SIP-I呼叫的IWU。3.1.5
出局互通单元OutgoingIWU
终结使用SIP-I协议的入局呼叫,并发起SIP呼叫的IWU。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M-MGW
4综述
Back-to-Back User Agent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ncoming(toSIP-I)InterworkingUnitMedia Gateway
IPMultimedia Subsystem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NetworkISDNUser Part
Interworking Unit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edia Interworking Function
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Outgoing(fromSIP-I)InterworkingUnitPayload Type
Request for Comments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ignalling Interworking Function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with encapsulated ISUP
SoftSwitch
User Agent Client
User Agent Server
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4.1互通的业务范围
背靠背用户代理
双音多频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八局互通单元
媒体网关
卫多媒体子系统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用户部分
互通单元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媒体互通功能
网络到网络的接口
出局互道单元
净荷类型
互联网草案
实时传送协议
会话描述协议
信令互通功能
会话初始协议
封装ISUP的SIP
软交换
用户代理客户
用户代理服务器
通用资源标识
本标准所规定的软交换与IMS网络之间互通的业务和功能为见基本语音业务、语音补充业务、视频电话业务(软交换采用SIP视频终端)、DTMF传送。IWU应支持这些业务和功能在两个网络中的信令流程、相关参数、语音媒体之间的转换。具体业务见表1。2
互通的业务和功能
基本语音业务、视频电话业务
带内DTMF信号音的传输
呼叫前转(遇忙、无条件、无应答)主叫号码显示(CLIP)
主叫号码显示限制(CLIR)
呼叫保持
呼叫等待
4.2IWU的功能模型
IWU的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IMS CN
表1IMS与软交换互通的业务范围Mg
图1IWU的功能模型
YD/T2290-2011
如图1所示,IMS与软交换网络的互通包括两个层面:信令层面的互通、媒体层面的互通。a)信令层面的互通:信令层面的互通由SIF实现。IWU在IMS网络侧的Mg接口遵循IMS的SIP规范YD/T1522.5。IWU在软交换网络侧的If接口遵循软交换网络SIP规范YD/T1522.4,采用SIP-I协议。
b)媒体层面的互通:媒体层面的互通由MIF实现,MIF提供媒体转接、语音媒体编码转换功能。媒体互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两种方式可配置,并且当配置成直接方式时,如果两个网络的媒体编码类型不一致,应能够自动转化为间接方式。一直接方式:IMS和软交换网络间的媒体互通,不通过MIF,此时两个网络采用一致的媒体编码。该方式下IWU在IMS与软交换互通中只做信令转换。-间接方式:IMS和软交换网络间的媒体不直接传送,而是通过MIF进行转接或者编码转换。当两个网络的语音编码类型不一致时,需要使用间接方式,通过MIF的语音编码转换功能实现媒体层面的互通,例如在IMS网络侧采用EVRC编码、软交换网络侧采用G.711/G.729时需要MIF进行编码转换处理。当两个网络属于不同的IP承载网络、无法直接访问时,需要使用间接方式,通过MIF的语音/视频媒体转接功能实现媒体层面的互通,例如IMS和软交换属于无法互通的两个VPN网络的情况。4.3互通原则要求
4.3.1IWU在SIP网络中的工作模式IWU做为SIP网络中的实体在互通时采用B2BUA模式,对SIP消息的转发和生成等处理应遵循YD/T1522.1、YD/T1522.2的相关要求。4.3.2IWU在互通时所支持的SIP方法3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2290-2011
IWU在IMS侧和软交换侧所支持的能够互通的SIP方法有6种:INVITE、ACK、BYE、CANCEL、PRACK,UPDATE。IWU在软交换侧支持接收携带重叠发码信息的INFO方法。IWU在任何网络一侧接收到所不支持的SIP方法,应返回501响应,不进行互通处理。4.3.3对SIP前提条件的处理原则SIP前提条件为IMS网络中的重要特征之,而软交换网络目前尚不支持SIP前提条件。只有当承载网络相关的QoS机制启动后,SIP前提条件的使用才有意义。IWU在IMS网络侧的前提条件的启动原则按照YD/T1522.5的规定。
对于IMS侧始呼,如果IMS侧支持SIP前提条件,IWU应在IMS网络侧可以启动前提条件,也可以不启用前提条件,这两种方式可配置。对于软交换侧始呼:
一『WU发出的到IMS网络的SIPINVITE消息中可以启动前提条件(Supported:precondition,其中SDP信息中的发端资源预留成功),此时被叫IMS终端是否启动前提条件取决于被叫;也可以不启动前提条件:
一一现阶段建议IWU发出的到IMS网络的SIPINVITE消息建议不启动前提条件。4.3.4媒体协商处理的原则要求
a)当媒体层面的互通配置为直接方式时,要求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直接进行媒体协商,IWU不对SDP中的媒体编码类型和媒体地址等参数做处理,从一个网络收到上述参数由IWU透明传送到另一个网络。当主被叫侧网络支持的语音媒体格式不一致时(被叫网络回488),IWU可以转换成媒体层面的间接瓦通方式,由SIF控制MIF进行语音编码转换(信令流程参见附录C)。b)当媒体层面的互通配置为间接方式时,IWU分别与软交换网络和IMS网络进行媒体协商,此时IWU应将一-侧网络的媒体编码协商结果带到另一侧网络,减少互通时不必要的编码转换。4.3.5提供earlymedia的情况下的互通处理要求互通时IWU在IMS侧应支持GateWay模式下的earlymedia(包括回铃音或失败录音通知等音资源)提供流程。
a)软交换侧提供earlymedia
当IWU收到软交换网络中表征振铃或表征其他语音资源的18*消息(消息携带语音资源的SDP)时,IWU需映射成相应的18*消息,18*消息中应同时携带P-Early-Media头域。b)IMs侧提供earlymedia
当IWU收到IMS网络中表征振铃或表征其他语音资源的18*消息(消息携带P-Early-Media头域)时:IWU需要映射成相应的18*消息,消息中携带语音资源的SDP。4.3.6软交换侧采用重叠信令方式的互通由于MS网络内不采用重叠信令发送方式,软交换网络采用重叠信令方式的互通场景仅在出局呼叫时存在。IWU应在收齐软交换侧发来的号码后,向IMS网络发出会话请求。4.3.7互通时对SIP头域处理的原则要求a)IWU收到Call-ID、Cseq、Contact、Via、Route、Record-Route头域后,转发时应该按照B2BUA模式生成新的头域。对于Contact头域,其中的“usermame@host”中的“host”应为IWU(SIF)的地址。
b)Session-Expires头域在IWU转发后保持不变。c)Max-Forwards头域在IWU转发后单调递减1。YD/T2290-2011
d)对于IMS网络所要求、软交换网络所不要求的SIP头域,例如:P-Charging-Vector、P-Charging-Function-Addresses,IWU在互通时应遵循IMS网络的相关接口规范进行处理,不能转发到软交换网络侧。
e)P-Asserted-Identity、From、to、Reason、Privacy等与具体业务相关的SIP头域的转换处理,与具体业务相关,见5和6章相应内容。f)其他与具体业务相关的SIP头域,IWU应根据具体业务生成对应的SIP头域和参数。4.3.8对用户标识/编号的处理要求IMS网络内部采用域名进行路由寻址,而软交换网络只要求支持SIPURI。对IWU处理用户标识/编号的原则要求如下。
a)对于IMS网络到软交换网络的呼叫,IWU在按照5节的规则生成软交换网络的SIP-I消息的Request-URI其格式应为软交换网络的SIPURI格式:之前的user部分为E.164号码;
-uri-parameters为“user-phone”b)对于软交换网络到IMS网络的呼叫,IWU在按照6节的规则生成IMS网络的SIP消息的Request-URI之后,应将其格式转换成IMS网络中的可以路由的SIPURI,可以通过查询ENUM/DNS来实现。
5I-IWU中从IMSSIP到软交换SIP-I的呼叫的互通5.1基本要求
I-IWU分别从“入局SIP”和“出局SIP-I”侧接收前向和后向信令信息。在接收到信令信息并执行适当的呼叫/业务处理之后,入局I-IWU可将信令向下一软交换节点或向前IMS网络实体发送信令。根据I-IWU的出局软交换SIP-I接口发送或者接收到的消息,本章分成一些子章节。本章的互通只考虑I-IWU的入局IMS侧互通所产生的消息。本标准不描述本地协议状态机所产生的消息。本章基于以下主要假设:
a)入局I-IWU只支持始发的基本呼叫。b)从IMS网络域始发的呼叫不要求具有等同的PSTN/ISDN业务。本标准的附录B将提供部分与特定软交换业务相关的附加互通规范。为了建立初期对话,I-IWU应该在第一个非“100”的后向临时响应中包含To tag。5.2封装IAM的INVITE消息的发送当I-IWU收到INVITE请求会话时,应当生成封装IAM的INVITE消息,INVITE消息应该表明支持100rel。
5.2.1节描述的是I-IWU接收到第一个IMS侧的INVITE消息后,发出了封装IAM的INVITE消息。LAM按5.2.2节进行编码。
5.2.1接收INVITE
a)如果I-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间接互通方式1)如果主叫没有使用SIP前提条件,I-IWU应立即发送封装IAM的INVITE消息到软交换侧,5.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wwW.bzxz.Net
YD/T2290-2011
为了减少I-IWU可能的不必要的编码转换,SDP里的编码应包括IMS侧INVITE的SDP里的编码。2)如果主叫使用SIP前提条件(support),且I-IWU配置为启动前提条件,则I-IWU将推迟发送封装IAM的INVITE消息,直到IMS侧满足所有的前提条件。b)如果I-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直接互通方式1)如果主叫没有使用SIP前提条件,应发送封装IAM的INVITE消息到软交换侧,SDPOfer为IMS侧的SDPOffer。
2)如果主叫使用前提条件(support),且I-IWU配置为启动前提条件,则此次呼叫I-IWU转为间接互通方式,并且I-IWU将推迟发送封装IAM的INVITE消息,直到IMS侧满足所有的前提条件。对所有的情况,5.2.2节给出了与INVITE封装的IAM特定参数相关的特定细节。5.2.2封装的IAM的参数
从IMS侧的INVITE到软交换侧的INVITE消息所封装的IAM的参数映射应遵循YD/T1522.3-2006第5.2.3的规定,并有如下具体要求a)按照ProfileA的相关规则进行处理。b)对于导通检验相关参数,按照不采用导通检验进行处理。c)对于视频呼叫,LAM消息的TMR取值应为“SPEECH\或”或者“3.1KAUDIO”。5.3封装ACM的180/183响应的接收5.3.1180/183响应带SDP
软交换侧接收的180/183响应带有SDP,表明软交换网络提供earlymedia。I-IWU应发送带P-Early-Media头域的180/183到IMS侧,如果之前未完成Offer/Answer协商,该180/183响应还需携带Offer或Answer内容。180代表回铃音,183代表呼叫失败音。如果软交换侧接收到的180带有ACM,并且BCI(被叫用户状态指示语)=“用户空闲”,I-IWU应启动T9定时器。如果T9定时器超时,则释放软交换侧的程序并发送480TemporarilyUnavailable。根据1-IWU是否启动SIP前提条件,I-IWU对媒体协商的处理应按如下要求进行:a)如果启动了SIP前提条件,该180/183响应为独立于完成Precondition协商的180/183。b)如果未启动SIP前提条件,如果之前未完成Offer/Answer协商,该180/183还需携带Offer或Answer内容。
1)如果I-IWU采用媒体层面的直接互通方式,SDPAnsWer即为软交换侧发送的180/183响应的SDP。
2)如果I-IWU采用媒体层面的间接互通方式,SDPAnsWer应尽可能包含软交换侧发送的180/183响应SDP里的编码。
5.3.2180/183响应不带SDP
软交换侧接收的180/183响应不带有SDP,表明软交换网络不提供earlymedia。根据ACM的BCI(被叫用户状态指示语)的情况,I-IWU进行如下处理。a)BCI=“用户空闲\
I-IWU应发送180到IMS侧,同时I-IWU应启动T9定时器。如果T9定时器超时,则释放软交换侧的ISUP程序并发送480TemporarilyUnavailable。b)OBCI=“重定向
YD/T2290-2011
表明在软交换侧发生了前转,I-IWU应按照呼叫前转业务的相关规则,向IMS侧发送181(带有History-Info头域)
c)BCI=其他值
I-IWU不做互通处理。
5.4封装CPG的180/183响应的接收a)180/183响应带SDP
I-IWU应按照5.3.1节的程序向IMS网络侧发送180。b)180/183响应不带SDP
1)如果CPG的事件指示语是“进展”和“带内信息”,I-IWU不做互通处理。2)如果CPG的事件指示语是是“振铃”,则I-IWU发送180到IMS侧,同时I-IWU应启动T9定时器。如果T9定时器超时,则释放软交换侧的ISUP程序并发送480TemporarilyUnavailable。3)如果CPG的事件指示语是是“重定向”,表明在软交换侧发生了前转,I-IWU应按照呼叫前转业务的相关规则,向IMS侧发送181(带有History-Info头域)5.5封装ANM的200OK响应的接收
I-IWU在软交换侧收到封装ANM的200OK响应后,发送200OK(INVITE)到IMS侧。a)如果采用媒体层面的间接互通方式,为了减少I-IWU可能的不必要的编码转换,发往IMS侧的SDP里的编码应包括软交换侧SDPanswer里的编码。b)如果采用媒体层面的直接互通方式,发往IMS侧的SDP应为软交换侧收到的SDPanswer。5.6封装CON的200OK响应的接收
I-IWU在软交换侧收到封装CON的200OK响应后,发送200OK(INVITE)到IMS侧。5.7承载通道的直通连接
I-IWU在发出封装IAM的INVITE后,立即建立传输通道的后向直通连接:最迟应该在收到带SDPAnswer时就应建立传输通道的双向直通连接。5.8释放程序
5.8.1BYE/CANCEL的接收
接收到BYE或CANCEL后,I-IWU向软交换侧发送BYE或CANCEL,BYE应封装REL。如果BYE中包含带有Q.850原因值的Reason头字段,则I-IWU应依据本地策略映射成REL的原!因值。表2描述了SIPReason头字段到ISUP原因指示语参数的映射。表3给出了当SIPReason头字段未给出原因值时,REL中的原因值的编码。在这两种情况下,ISUP的位置域(Location)置为“超出互通点的网络”。
表2SIPReason头字段到ISUP原因指示语参数的映射SIPReason头字段的成分
protocol
Protocol-cause
“q.850\
成分值
“cause=xx\
\:“××”是ITU-TQ.850中定义的原因值ISUP参数/域
原因指示语参数
原因值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超出互通点的网络”
YD/T2290-2011
表3当不能从Reason头字段中获得原因值时REL原因值的编码REL
SIP消息→
原因指示语参数
原因值16(正常拆线normalcallclearing)5.8.2谢装REL的响应的接收
I-IVU在软交换侧接收到封装REL的响应后,I-IWU立即释放内部承载通道表4.给出了ISUP原因指示语参数到SIPReason头字段的映射。表4IsUP原因指示语参数到SIPReason头字段的映射ISUP原因指示语参数/域
原因值
参数/域值
:××\是Q.850中定义的原因值。SIPReason头字段的成分
protocol
Protocol-cause
reason-text
“q.850”
成分值
“cauie-×x\
应当填满ITU-TQ.850中声明的定义正文b:由于原因指示语参数不包含ITU-TQ.850的Table1中定义的定义正文,这就得依据O-IWU的规定如果I-IWU在接收到封装ANM或CON的SIP响应之前接收到封装REL的SIP响应,I-IWU应该向IMS侧发送SIP响应,其状态码应与软交换侧收到的SIP响应的状态码相同。如果[-IWU在接收到封装ANM或CON的响应之后接收到封装REL的响应,I-IWU应发送BYE。如果在接收到封装REL的响应之前,I-IWU在IMS侧已经发送最终响应(如200OK(INVITE))(但还没有接收到ACK),则I-IWU不应发送487Requestterminated,而是等到接收到ACK之后再发送BYE消息。
5.8.3I-IWU中的自行释放
表5给出了当呼叫从IMS到软交换时发生在I-IWU内的触发事件以及由I-IWU发起的释放。表5I-IWU中的自行释放
触发事件
484Address I'ncomplete
480 Tempora rily UnavailableBYE
500 Server Intermal Error
484 Address Incomplete
480TemporarilyUnavailable
480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确认没有收到足够的位数
I-IWU中有拥塞
ISUP程序导致应答后释放
ISUP兼容性程序导致呼叫释放(注)在ISUP程序内由于T7超时导致呼叫释放在ISUP程序内由于T9超时导致呼叫释放应答前由于其他ISUP程序导致呼叫释放REL
原因指示语参数
不发送
不发送
遵从ISUP程序
遵从ISUP程序
避从ISUP程序
遵从ISUP程序
遵从ISUP程序
注:I-IWU接收到不可识别的ISUP信令信息,并根据兼容性指示语的编码判定需要释放该呼叫,参见YDN038-1997如果I-IWU发起的自动重复试呼不成功(因为呼叫无法选路),I-IWU应向IMS侧发送480TemporarilyIJnavailable响应。软交换侧无需动作。在应答后,如果I-IWU中ISUP程序的结果为自行REL,则应在IMS侧发送BYE。如果I-IWU接收到不可识别的ISUP信息,并根据编码判定需要释放该呼叫,则I-IWU应在IMS侧发送5ooServerInternalError响应。根据本地策略,Reason头字段应该加入到I-IWU发出的SIP消息(BYE或最终响应)中,它所带的原因值与I-IWU在软交换侧发出的被封装的REL的原因值应该一样。
YD/T2290-2011
基于触发事件,封装REL的BYE或SIP状态码应当与表5所给出的默认映射一致。6O-IWU中从软交换SIP-I到IMSSIP的呼叫的互通本章规定在出局O-IWU中对基本呼叫的信令互通要求。本章按照O-IWU的出局SIP侧收到或发送的消息划分成各个子节。本章只考虑作为SIP-I互通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息。本章不描述作为本地协议状态机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息。6.1第一个INVITE的发送
O-IWU从软交换网络接收封装的初始地址消息(IAM,其后还可能跟着SAM)后,执行正常的SIP-I处理并将该呼叫选路到IMS网络域。O-IWU在IMS侧使用成组寻址方式。O-IWU应根据以下判据来确定地址信令的结尾,然后调用本节所描述的适当的出局SIP信令程序。地址信令的结尾由以下判据来确定:a)接收到end-of-pulsing(ST)信号:b)接收到国内编号计划中使用的上限位数;c)通过分析被叫用户号码发现已接收到足够的位数来将呼叫选路到被叫用户:d)观察到定时器Torwi已超时。如果符合上面的判据a),b)和c),地址信令的结尾已被确定,则在发送INVITE时应启动定时器Torw2。
以下6.1.1节和6.1.2节描述的是O-IWU接收到第一个软交换侧的INVITE消息后,发出了INVITE消息。INVITE消息的发送程序依赖于从软交换网络接收到的INVITE是否包含SDPOffer,见6.1.1节和6.1.2节。O-IWU发送的到IMS侧的INVITE建议不启动前提条件。如果定时器(Torwz)超时,则向软交换网络发送一个封装的earlyACM,见6.4节。6.1.1接收到的INVITE不包含SDPOffera)如果O-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间接互通方式O-IWU应立即向软交换侧返回183SessionProgress消息,其中发送一个包含媒体描述(媒体描述内容由本地策略所决定)的SDPOffer。O-IWU应当在收到软交换侧包含媒体描述的SDPanswer后,发送INVITE消息到IMS侧,为了减少O-IWU可能的不必要的编码转换,发往IMS侧的SDP里的编码应包括软交换侧INVITE的SDPanswer里的编码。
b)如果O-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直接互通方式O-IWU应立即发送INVITE消息到IMS侧,指明支持可靠的临时响应,INVITE不包含SDPOffer。6.1.2接收的INVITE含SDPOffer
a)如果O-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间接互通方式O-IWU应立即发送INVITE到IMS侧,为了减少O-IWU可能的不必要的编码转换,SDP里的编码应包括IMS侧INVITE的SDP里的编码。b)如果O-IWU配置为采用媒体层面的直接互通方式O-IWU应立即发送INVITE到IMS侧,为了实现媒体层面直接互通,SDPoffer应为从软交换侧收到的SDPoffer。
6.1.3发送的INVITE头域相关参数的处理规则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