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28 17:39:47
  • TB/T2180-201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2180-2018

  • 标准名称: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6.1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180-2018.Overhead catenary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vehicle for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1范围
TB/T 2180规定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基本形式和选配装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行、作业考核、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2180适用于新造标准轨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以下简称作业车),其他作业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CB/T 3766液 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液压 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 10082重 型轨道车技术条件
GB/T 13306标牌
GB/T 16904. 1标准轨距铁路 机车车辆限界检查第1部分:检查方法
GB/T17426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
GB/T 25336铁路大 型线路机械检查与试验方法
GB/T 25337铁路 大型线路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QC/T459随车起重运输车
TB/T1335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TB/T2368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
TB/T 2769重 型轨道车试验方法
TB/T 2911铁道车辆铆接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180-2018
代替TB/T2180—2006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Overhead catenary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vehicle for electrificationrailway2018-07-16发布
国家铁路局
2019-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基本形式和选配装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运行、作业考核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2180—2018
TB/T2180-—2018
本标准代替TB/T2180—200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综合检修作业车技术条件》。与TB/T2180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修改了基本形式(见3.1,2006年版的3.1);一增加了低速走行功能、作业平台调平装置、抬拨线装置等选配装置(见3.2,2006年版的3.2);修改了使用环境、轴重、通过曲线半径、最大爬坡能力、作业平台最大高度等主要技术参数(见第4章,2006年版的3.3):
删除了液压系统中组装要求(见2006年版的4.10.2);一增加了旋转作业平台、三作业平台和抬拨线装置(见4.10.3~4.10.5):修改了接触网导线模拟检测号,改为冷滑受电弓(见4.10.7,2006年版的4.12.3):—修改了随车起重机性能要求(见4.10.9,2006年版的4.12.6);-增加了车体静强度试验和转向架构架静强度试验(见5.2.2、5.2.3):增加了旋转作业平台、三作业平台和抬拨线装置相应的检验方法(见5.5.2~5.5.4);增加了冷滑受电弓检验方法(见5.5.6):一修改了随车起重机性能试验(见5.5.8,2006年版的5.4.6);修改了整机作业性能,改为运行、作业考核(见第7章,2006年版的4.2)。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力、肖绪明、杨文浩、卫小明、杜华伟、王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2180—1991、TB/T2180-—2006;—TB/T3048—2002
1范围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TB/T2180—2018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基本形式和选配装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行、作业考核,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新造标准轨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以下简称作业车),其他作业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GB/T3766
GB/T10082
GB/T13306
重型轨道车技术条件
GB/T16904.1
GB/T17426
GB/T25336
GB/T25337
QC/T459
TB/T1335
TB/T2368
TB/T2769
TB/T2911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检查第1部分:检查方法铁道特种车辆和轨行机械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方法铁路大型线路机械检查与试验方法铁路大型线路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随车起重运输车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
重型轨道车试验方法
铁道车辆铆接通用技术条件
3基本形式和选配装置
3.1基本形式
3.1.1作业车宜采用液力传动或电传动。前、后车钩应采用中心缓冲式自动车钩。3.1.2
运行采用空气制动,停车设置驻车制动。配备作业平台,其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3.2选配装置
应能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以下选配装置:导线拨线装置:
紧线装置;
冷滑受电弓:
随车起重机;
高空作业斗:
接触网检测装置;
TB/T2180—2018
g)低速走行功能,应能前进、后退双向驱动,走行速度应在0~10km/h范围内可调节:h)
作业平台调平装置;
抬拨线装置。
4技术要求
4.1使用环境要求
4.1.1温度:-25℃45℃。
4.1.2海拨:不大于2500m。
4.1.3作业条件:风速不大于13.8m/s。4.2整车技术要求
4.2.1作业车应按本标准、相关标准及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原材料、外购件应符合有关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书。4.2.2作业车轴重:不应大于23t。4.2.3作业车轮径:宜采用Φ840mm、Φ915mm、Φl1050mm。4.2.4作业车轴数:4轴。
4.2.5最小通过曲线半径:145m。4.2.6
最大双向自行速度:不应小于100km/h。4.2.7
最大爬坡能力:30%。
无火回送最大允许附挂(后三位)速度:120km/h。应用于高速铁路的作业车在外轨超高不大于175mm时,应能安全行驶和正常作业。作业车的整体轮廓尺寸应符合CB146.1的规定。所有焊接件焊缝的焊接、检查和验收应符合GB/T25336、GB/T25337和产品图样的要求。铆接结构质量应符合TB/T2911的规定。整车各连接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和紧固扭矩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具有可靠的防松措施。整体布置应使各部件便于拆装、调整、维修;整车油管、风管、电缆等分布合理,排列整齐,固定4.2.14
可靠。各系统无渗漏油、漏气、漏电、漏水等现象。5硬管的弯管处不应有过压现象,有相对移动部件的连接软管,管长适中,捆扎结实,互不摩擦。4.2.15
应根据使用的性质进行涂色区分。各种管接头布置合理,易于检修。4.2.16在涉及行车安全的部位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各安全保护装置均应安全有效。4.2.17整车油漆颜色、指示铭牌的位置应符合产品图样规定。其涂装及检查验收应符合GB/T25337的规定。
4.2.18作业车应设排障器,排障器按车辆下部最大宽度设置,在整备状态时排障器底面距轨面高度为110mm±20mm。
车钩中心距轨面高度应为880mm±10mm。作业车应设扫石装置,扫石装置尺寸300mm×200mm,距轨面25mm作业车应设高、低音喇叭,前照灯,侧灯,标志灯。作业车应设置满足夜间施工的照明装置,作业车应在司机台、作业平台设置通信联络装置。4应按照铁路有关规定装设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运行控制设备及配套组件,并应调整到正4.2.24
常使用状态。
4.2.25作业车宜设置脱线后防倾覆装置。4.3动力传动系统
4.3.1柴油机及辅助装置应符合GB/T10082中7.1.2的规定,额定转速允差为±50r/minc2
4.3.2传动系统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3.3动力传动系统应设取力装置,取力装置应满足液压系统取力要求。4.4走行系统
4.4.1走行系统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4.2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性能应符合TB/T2368的要求。4.5制动系统
4.5.1制动系统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5.2作业走行时,应能在司机室、作业平台上同时控制作业制动。4.6车体
TB/T2180-2018
4.6.1车体底架强度性能应能满足作业车运行和作业的要求,静强度性能要求为车体上承受相当于结构载荷的重量时,沿车钩纵向中心线施加不小于400kN的纵向压缩力和300kN纵向拉伸力,车体底架的最大当量应力不应超过设计的允许值。其他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6.2车体和司机室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7电气系统
4.7.1电气系统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7.2电气系统应能对动力传动系统、走行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作业装置进行控制、联锁、保护及报警等。
4.7.3各配电箱、操作板应安装牢固,操作板上标志清楚。4.8照明装置
4.8.1照明装置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8.2作业平台工作台面处照度值不应小于40lx,接触网悬挂处的照度值不应小于10x。4.9液压系统
4.9.1液压系统应符合GB/T25337和GB/T3766的规定。4.9.2液压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油液滤清器、液压锁等装置。应具有防止过载、液压冲击以及回路保护等安全功能。
4.9.3安全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压力的110%,同时不应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安全溢流阀应在试验台上调定后方可装配。4.9.4所有液压元件、液压管路、管接头工作时,固定结合部位不应渗油,运动结合部位不应滴油。4.10作业装置
4.10.1总则
当选用升降旋转作业平台,双旋转作业平台,三作业平台时,应符合4.10.24.10.4的要求。4.10.2升降、旋转作业平台(以下简称作业平台)4.10.2.1作业平台应具有升降和旋转功能。4.10.2.2作业平台旋转中心额定载荷1000kg、作业平台前端额定载荷300kg。4.10.2.3作业平台升降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作业平台旋转中心载重1000kg上升至上止点,上升时间应小于50s,作业平台地板面距轨面最大高度不应小于6400mm;
作业平台前端载重300kg上升至上止点,上升时间应小于50s,作业平台地板面距轨面最大高度不应小于6400mm,前端挠度(低头量)应小于50mm;c)
作业平台旋转中心载重1000kg升至最高位,发动机熄火,保持30min,平台下降不应大于5mm。
4.10.2.4作业平台旋转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作业平台前端至旋转中心距离,不应小于4500mm;3
TB/T2180-2018bzxz.net
b)作业平台旋转中心载重1000kg左右各旋转120°,单边所需时间应小于35s;c)作业平台前端载重300kg左右各旋转120°,单边所需时间应小于35s。4.10.2.5作业平台应具有作业区域选择功能,可以选择左侧、右侧、中位作业或无限制作业。4.10.2.6作业平台上部和作业平台下部均应设置可控制作业平台旋转、升降的控制装置,作业平台上下操作机构应能互锁,作业平台上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4.10.2.7作业平台旋转安全限位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控制开关放在左半区,作业平台只能在线路中心的左侧120°范围内旋转,不应越过线路中心向右侧动作;
b)控制开关放在右半区,作业平台只能在线路中心的右侧120°范围内旋转,不应越过线路中心向左侧动作:
c)控制开关放在中位区,作业平台只能做升降动作,不应有左右旋转动作;d)平台旋转底座处应设机械锁定机构。4.10.2.8作业平台在柴油机停机的状态下,用应急装置应能使作业平台下降回位和旋转回位,回位时间应小于15min
4.10.2.9配置调平装置的作业平台应能在外轨超高175mm的条件下,自动或手动将作业平台调整到水平状态,水平调整误差应小于2°。4.10.3双旋转作业平台
4.10.3.1双旋转作业平台应具有升降和旋转功能,作业平台中心最大载重400kg,作业平台面积不应小于4.5m;双旋转作业平台旋转至正侧方,前端外部至旋转中心距离,不应小于6200mm。4.10.3.2双旋转作业平台中心载重400kg上升至上止点,上升时问应小于50s,前端挠度(低头量)应小于50mm,作业平台地板面距轨面最大高度应为7800mm。4.10.3.3双旋转作业平台中心载重400kg升至最高位,发动机熄火,保持15min,作业平台下沉量不应超过该工况下工作高度的0.5%。4.10.3.4双旋转作业平台中心载重400kg,第一级旋转机构“支撑臂\应能左右各旋转75°,单边所需时间应小于20s;第二级旋转机构“作业平台”应能左右各旋转180°,单边所需时问应小于40s。4.10.3.5双旋转作业平台上部和下部均应设置可控制作业平台旋转、升降的控制装置,作业平台上下操作机构应能互锁,作业平台上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4.10.3.6双旋转作业平台应具有作业区域选择功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双旋转作业平台旋转安全限位功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4.10.3.7应急回位功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4.10.3.8双旋转作业平台应具有自动或手动调平功能。4.10.4三作业平台
4.10.4.1三作业平台装置是由主平台和左右两个辅助平台组成。4.10.4.2主平台中心最大载重500kg,平台上升地板面距轨面最大高度不应小于4200mm:辅助平台中心最大载重250kg,平台上升地板面距轨面最大高度不应小于7300mm,最大水平外伸距离不应小于4000mm。
4.10.4.3主平台满载,上升至上止点时上升时间应小于20s,前端挠度(低头量)应小于50mm;辅助平台满载,上升至上止点时上升时问应小于60s,水平外伸到最大距离时水平外伸时问应小于40s。4.10.4.4三作业平台满载,全部升至最高位,发动机熄火,保持15min,作业平台下沉量不应超过该工况下工作高度的0.5%。
4.10.4.5三作业平台在主平台上部应设置控制主平台升降的控制装置;在辅助平台上部应设置控制升降、水平外伸的控制装置;各平台上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4.10.4.6应急回位功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在15min内将三作业平台收回到原始行车状态。4
4.10.5导线拨线装置
导线拨线装置应动作灵活,拨线范围不应小于左右各600mm。4.10.6高空作业斗
4.10.6.1高空作业斗的作业高度应能满足站场支柱顶部及相邻线路作业要求。TB/T2180-2018
4.10.6.2高空作业斗垂直工作高度(距轨面)不应小于15500mm,工作幅度不应小于11000mm,旋转角度在不限位状态下应能达到土200°。4.10.6.3高空作业斗额定承载能力不应小于280kg±10kg。4.10.6.4高空作业斗应设置作业区域选择功能,可以选择左侧作业、右侧作业、无限制作业。4.10.6.5高空作业斗上部和作业斗下部应均可控制作业斗的旋转、升降、回缩,高空作业斗上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
4.10.6.6高空作业斗应设置超载报警装置,在超载时能停止动作或报警。4.10.6.7高空作业斗空载、满载性能应分别符合设计规定。4.10.6.8高空作业斗安全旋转限位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控制挡放在左限位,由正前方开始,向右旋转180°;到180°位置时,应能自动停止动作或报警。控制挡放在右限位,由正前方开始,向左旋转180°;到180°位置时,应能自动停止动作或报警。b)
4.10.6.9高空作业斗载重大于额定载荷时,操纵装置应能自动锁住。4.10.6.10高空作业斗应具有应急回位功能。在任何工作位置,关闭发动机,用应急装置应能将高空作业斗收回原始固定位置,回位时间应小于15min4.10.7冷滑受电弓
4.10.7.1冷滑受电弓升起和落下时应动作平稳,无卡滞现象。动力源发生故障时能人力复位。4.10.7.2冷滑受电弓升起的工作高度应为5100mm~6700mm,工作时受电弓弓板和导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应为60N~80N。
4.10.7.3应设置锁定装置,冷滑受电弓不工作时,应能锁住。4.10.7.4冷滑受电弓应可靠接地。4.10.8紧线装置
4.10.8.1紧线装置最大作业高度不应小于7200mm。4.10.8.2
2最大紧线力不应小于30kN。
10min。
紧线装置在柴油机停机的状态下,用应急装置应能使紧线装置下降回位时简应小于4.10.9随车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应符合QC/T459中起重机相关部分的要求,应急回位装置应能在15min内将随车起重机收回到原始行车状态。
4.10.10接触网检测装置
4.10.10.1应具有记录、分析处理检测数据的功能,并能形成报表。4.10.10.2应能预置和随时灵活更改检测位置。4.10.10.3应能实时显示检测的线路名、车站名、区问名、杆号等动态技术参数。4.10.10.4应能在车内通过显示器实时监视弓网实际工况。4.10.11抬拨线装置
4.10.11.1抬拨线装置的垂向工作最大高度不应小于8200mm(距轨面),横向作业范围(距线路中心)不应小于3000mm。
4.10.11.2最大拨线力不应小于3000N,左右拨线值(距线路中心)应大于600mm。4.10.11.3抬拨线装置上升到最大工作高度的时间不应大于80s,从中位摆至左侧或右侧极限位置5
TB/T2180-2018
的时间不应大于30s。
4.10.11.4应能采用操纵台液压控制手柄进行手动操作,也能通过无线遥控器进行遥控操作;操纵台及无线遥控器应设置互锁开关。4.10.11.5抬拨线装置应设置机械锁定装置,不使用时应可靠锁住。4.10.11.6在空载及满载情况下,拨线机构的上升、下降、左右倾摆功能应正常,无冲击、卡滞现象,机构各部件无变形、裂纹、漏油。4.10.11.7应急回位装置应能在10min内将抬拨线装置收回到原始行车状态。4.10.12低速走行功能
4.10.12.1在平直线路上,各种作业平台满载,应能在司机室和作业平台上控制低速走行,应走行平稳,无抖动和爬行现象。双向低速走行速度为0~10km/h。4.10.12.2高空作业斗在额定载荷时,作业车低速走行应行驶平稳,无抖动和爬行现象,且高空作业斗应无剧烈上下颤动现象。
4.11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11.2
各种指示灯和报警器应状态良好,高低音喇叭应鸣叫响亮,不应有哑声和弱声现象。4.11.3旋转部件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安装正确、牢固。4.11.4涉及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和防脱装置。5作业车应设置安全保护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2。4.11.5
5作业车应设置作业平台起升高度限位装置,其性能应能可靠的报警或停止有关运动。4.11.6
4.11.7各种作业平台上和作业车司机室以外区域应设置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应小于1100mm,作业平台防护栏杆处应设置防护板。4.12作业车运行性能要求
4.12.1作业车的动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7426的规定。4.12.2作业车紧急制动距离应符合GB/T10082的规定。4.12.3作业车应进行试运行试验5检验方法
整车技术要求检查
检查作业车选用部件参数,检查其轴重、轮径和轴数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整车螺栓、螺母及防5.1.1
松措施的性能;检查整体布局,整车油管、风管、电缆和各硬管等的布置;检查硬管涂色与接头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涉及行车安全的安全装置,检查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作业车运行,检查最大双向自行速度是否大于100km/h,检查最大爬坡能力是否大于30%o。5.1.2
限界检查按照GB/T16904.1规定的方法进行。5.1.4
焊接检查按照GB/T25336规定的方法进行。5.1.5
铆接检查按照TB/T2911规定的方法进行。整车油漆检查按照GB/T25336规定的方法进行。5.1.7
测量车钩中心线、排障器、扫石装置的尺寸及距轨面高度,检查其是否满足要求5.1.8
检查作业车喇叭、前照灯、侧灯、标志灯、旋转探照灯,司机室和作业平台的通信联络装置,检查各装置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5.2各部件性能的检验
5.2.1动力传动系统、走行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车体的检查与试验应按照GB/T10082的规定进行。
2车体静强度试验按照TB/T1335规定的方法进行。5.2.2
5.2.3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试验按照TB/T2368规定的方法进行。5.3照明装置的检查与试验
5.3.1检查前照灯,安装是否牢固,照射方向是否可调,防雨、抗振性能有无异常。TB/T2180-2018
5.3.2检查警示灯、作业照明灯、标志灯、司机室内照明灯,安装是否牢固,各开关5次,检查有无异常。
5.3.3前后照灯照度试验按照GB/T10082规定的方法进行。5.3.4作业平台工作台面以及接触网悬挂处的照度试验:夜间在无干扰光源环境中,分别打开作业照明灯和旋转探照灯,使用照度计分别测量作业平台工作台面以及接触网悬挂处照度值,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5.4液压系统检验
液压系统的检验按照GB/T25336规定的方法进行。5.5作业装置检验
5.5.1作业平台
5.5.1.1检查作业平台升降和旋转功能、作业区域选择功能;操作作业平台上部和下部控制旋转、升降的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平台上的互锁与紧急停止按钮工作是否正常。5.5.1.2试验前锁定下车减振系统,使轮对与车架形成刚性连接,并分别在平直线路上和外轨超高(普速铁路125mm、高速铁路175mm)线路上进行作业平台性能检验,检验程序如下:a)升降性能检验:使用钢卷尺测量作业平台升降性能参数,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作业平台空载上升下降各一次,作业平台旋转中心加载额定载荷上升下降各一次,作业平台前端加载额定载荷上升下降各一次,当上升到上止点时,观察限位装置或报警装置是否停止动作或报警;试验中,观察作业平台升降是否平稳、灵活,是否有爬行、抖动及自落现象:作业平台旋转中心加载额定载荷升至最高位,发动机熄火,保持30min,检查平台下降是否超过5mm。
b)旋转性能检验:使用角度尺测量作业平台旋转性能参数,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作业平台空载左右各旋转120°,作业平台旋转中心加载额定载荷左右各旋转120°,作业平台前端加载额定载荷左右各旋转120°,确认作业平台是否在限位处停止动作,同时报警装置是否报警;试验中,检查作业平台旋转是否平稳、灵活,是否有爬行、抖动及自落现象:试验时检查旋转制动器在作业平台旋转时是否及时松开,并有一定间隙,作业平台停止转动时是否立即可靠制动。
c)安全旋转限位功能检验:作业平台安全旋转限位试验按照左半区、右半区、中位区分别进行操纵试验,试验时作业平台空载,试验共进行3次。应急回位功能检验:空载时分别使作业平台位于上止点和旋转止点120°处,关闭柴油机,用应d)
急装置,使作业平台回复零位,用秒表分别测量回位时间。5.5.1.3外轨超高调平试验:配备有调平装置的作业平台,在外轨超高175mm状态下,各作业平台加载额定载荷,操纵各作业平台,检查作业平台自动和手动调平功能。调平时,使用水平仪测量作业平台的水平度。
5.5.2双旋转作业平台检验
5.5.2.1满载试验载荷为400kg,载荷施加位置为平台中心,检查作业平台升降和旋转功能、作业区域选择功能;操作作业平台上部和下部控制旋转、升降的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平台上的互锁与紧急停止按钮工作是否正常。5.5.2.2双旋转作业平台试验方法按照5.5.1的规定进行,用通用量具测量作业平台面积是否符合规定。
TB/T2180-2018
5.5.3三作业平台检验
5.5.3.1满载试验载荷主平台为500kg,辅助平台为250kg,载荷施加位置为平台中心。5.5.3.2主平台升降功能按5.5.1.2a)的规定进行检查。5.5.3.3辅助平台试验方法如下:a)检查辅助平台升降功能,操作辅助平台上部和下部控制升降、伸出的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平台上的互锁与紧急停止按钮工作是否正常。b)试验前锁定下车减震系统,使轮对与车架形成刚性连接,并分别在平直线路上和外轨超高(普速铁路125mm、高速铁路175mm)线路上进行辅助平台性能检验。升降性能试验:使用钢卷尺测量辅助平台升降性能参数,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c
果:辅助平台空载上升下降各一次,辅助平台中心加载额定载荷上升下降各一次,当上升到上止点时,观察限位装置或报警装置是否停止动作或报警:试验中,观察辅助平台升降是否平稳、灵活,是否有爬行、抖动及自落现象。外伸性能试验:使用钢卷尺测量辅助平台外伸性能参数,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d)
果;辅助平台空载外伸、缩回各一次,辅助平台中心加载额定载荷外伸、缩回各一次,当外伸到外伸止点时,观察限位装置或报警装置是否停止动作或报警;试验中,观察辅助平台外伸是否平稳、灵活,是否有爬行、抖动及自落现象。e)三平台全部中心加载额定载荷升至最高位,发动机熄火,保持15min,测量作业平台下沉量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应急回位功能试验:空载时分别使辅助平台位于上止点和外伸止点处,关闭柴油机,用应急装f)
置,使作业平台回复零位,用秒表分别测量回位时间。5.5.4导线拨线装置性能试验
试验导线拨线装置左右各拨出3次,使用钢直尺测量拉出值,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5.5.5高空作业斗
5.5.5.1操作高空作业斗控制旋转、升降和回缩功能的装置,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操作紧急停止按钮、超载报警装置,检查各装置工作是否正常。5.5.5.2检验前锁定下车减振系统,使轮对与车架形成刚性连接,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斗上时应系安全带,检验程序如下:
a)空载性能试验: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斗下,操作控制挡放在无限制位,高空作业斗臂达最大仰角,测量最大垂直工作高度,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分别在左侧和右侧使高空作业斗达最大工作幅度,测量最大工作幅度,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高空作业斗臂达最大仰角,分别向左和向右回转180°,检查有无异常现象。b)额定载荷试验: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斗上,操作控制挡放在无限制位,高空作业斗中加额定载荷(包括操作人体重):高空作业斗臂达最大仰角,使高空作业斗达到最高工作高度,测量最高工作高度和额定载荷时的工作幅度,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向左和向右分别旋转180°,观察是否旋转平稳,无自落及高空作业斗剧烈上下颤动现象;由左侧方开始,使高空作业斗达额定载荷时的工作幅度,旋转到正后方,再旋转到右侧方;然后依次返回。安全回转限位性能试验:在额定载荷工况下,高空作业斗臂达到最大仰角,操作人员在高空作c
业斗上,分别操纵左限位、右限位回转至限位,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超载性能试验:高空作业斗在侧方或后方,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斗下,高空作业斗载重超过额d)
定载荷,检查机构动作是否停止。应急回位试验:操作控制挡放在无限制位,额定载荷,正侧方,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斗下,将高e)
空作业斗升至最高处,关闭发动机,用应急装置将高空作业斗收回至行车状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用秒表测量上述试验所需时间。8
5.5.6冷滑受电弓性能试验
TB/T2180—2018
试验冷滑受电弓升起、落下各3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使用钢卷尺测量受电弓升起最高值,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5.5.7紧线装置性能试验
5.5.7.1最大作业高度试验:作业车在平直线路上,将紧线柱升至最高点,使用钢卷尺测量紧线装置最大作业高度,共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5.5.7.2最大紧线力试验:作业车在平直线路上制动,卷扬机钢丝绳一端申串联一个拉力计,并固定;作业车液压系统调定到系统额定压力,开动卷扬机测量所能达到的最大拉力值,共测量3次,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5.5.7.3应急回位试验:紧线装置位于最高位,关闭发动机,用应急装置将紧线装置收回至行车状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用秒表测量上述试验所需时问。5.5.8随车起重机性能试验
5.5.8.1随车起重机性能试验应在平直道上进行,试验前应锁定下车减振系统,使轮对与车架形成刚性连接。
5.5.8.2空载试验:吊臂处于控制状态下,在规定工作范围内进行起升、变幅、伸缩(或起落)、回转及钢丝绳收放等全行程动作,观察有无异常现象。5.5.8.3额定载荷试验:吊臂位于正侧方,在最小和最大工作幅度起升相应额定载荷,在工作行程中全行程起升、下降(或起落臂)、带载伸缩(按规定载荷值),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回转180°:并在起升或下降过程中进行1~2次制动,停稳再启动,观察有无异常现象。5.5.8.4动载荷试验:在超载10%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5.5.8.3进行。5.5.8.5静载荷试验:在超载25%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吊臂位于正侧方,位于最小工作幅度,以静载方式起升1.25倍最大起升载荷,载荷离地300mm后关闭发动机,在空中停留15min,测量油缸回缩量、载荷下沉量。
5.5.8.6连续作业试验:吊臂位于正侧方,在中长工作幅度(即吊臂为基本臂长且吊臂呈水平状态)下起升相应额定起升载荷的2/3,载荷离地后变幅至最大工作仰角,落臂至水平,自左向右转180°,再自右向左转180°,然后载荷下降到地面。完成上述动作为一次循环,连续30个循环。观察起升机构(或变幅机构)、回转机构、液压系统是否正常。5.5.8.7应急回位试验:吊臂最长臂,最大工作幅度起升相应额定载荷操作控制挡放在无限制位,额定载荷,正侧方,将随车起重机升至最高处,关闭发动机,用应急装置将随车起重机收回至行车状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用秒表测量上述试验所需时间。5.5.9接触网检测装置性能测试
在接触网线路上,使用接触网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人工选定几个点进行手工测量,将检测和测量的参数进行比对,评定检测装置误差。5.5.10抬拨线装置检验
5.5.10.1工作范围检查,空载,操作抬拨线装置在全行程范围内上下、左右动作各3次,用秒表测量上升到最大工作高度的时间和从中位摆至左侧或右侧极限位置的时间,用通用量具测量上升最大工作高度和横向作业范围。
5.5.10.2线功能试验,起始位置,线路中心抬拨线装置起始处,抬拨线装置顶部导向滚轮处挂上重物,给装置施加向下的3500N拉力,操作装置上升到最大工作高度,然后返回起始位置,重复三次。用秒表测量上升到最大工作高度的时问,用通用量具测量最大工作高度,以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观察满载上升时是否平顺,是否有异常。5.5.10.3拨线功能试验,起始位置,线路中心距轨面高6000mm处,抬拨线装置顶部导向滚轮处拉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