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795.2-2016 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YD通讯标准】 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 YD/T2795.2-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2795.2-2016
标准名称:
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0.85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795.2-2016.Intellignet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cal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 Part 2: Intelligent optical cable cross connecting cabinet.
1范围
YD/T 2795.2规定了智能光缆交接箱(以下简称智能OCC)产品的定义、组成、分类、型号命名、端口编码规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YD/T 2795.2适用于智能光缆交接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I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IEC 60068-2-11:1981,IDT)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IDT)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5169.5-2008 电子电工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 焰试验方法(IEC 60695-11-5:2004,IDT)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795.2-2016
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Intellignet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cal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Part2:Intelligentopticalcablecrossconnectingcabinet2016-04-05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组成、分类、型号及端口编码规则-6要求·
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端口指示灯应用示例次
YD/T2795.2-2016
YD/T2795.2-2016
《智能光分配网络光配线设施》预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一智能光分配网络设施第1部分:智能光配线架一一智能光分配网络设施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一一智能光分配网络设施第3部分:智能光缆分纤箱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博通信有限公司、南京华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亨通斯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英凯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鼎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荣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乐通通信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镐、摩运发、刘红峰、朱丽丽、彤云、吴文新、熊伟、任艳、张德朝、郭林、张德智、付新华、雷非、朱小云、陈洋、陈宁虎、杨定宇、胡碧波、司树华、沈启东、刘东洋、石新根、危加强、陈微一、王跃。H
HiiKAoiKAca
1范围
智能光分配网络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YD/T2795.2-2016
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光缆交接箱(以下简称智能OCC)产品的定义、组成、分类、型号命名、端口编码规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部分适用于智能光缆交接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十12h循环)(IEC60068-2-30:2005IDT)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IEC60068-2-11:1981,IDT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3873-19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5169.5-2008电子电工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5部分:试验火焰针焰试验方法(IEC60695-11-5:2004,IDT)
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试方法(CISPR22:2006,IDT)GB/T15568-2008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IDT)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2002,IDT)
GB/T26125-2011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IEC62321:2008,IDT)
GB/T26572-2011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YD/T988通信光缆交接箱
智能光分配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YD/T988和《智能光分配网络总体技术要求》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文件。3.1
智能光缆交接箱IntelligentOpticalCableCrossConnectingCabinet用于连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智能ODN设施。HiiKAoNiKAca
YD/T2795.2-2016
智能跳纤IntelligentOpticalFiberJumper带电子标签的跳纤。
智能尾纤IntelligentPigtail
带电子标签的尾纤。
尾纤型智能光分路器IntelligentOpticalPowerSplitterWithPigtail具有电子标签的尾纤型光分路器。3.5
智能端口IntelligentPort
支持电子标签读写功能的光纤适配器端口,以下简称端口。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optical cable cross connecting cabinet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RejectableQualityLevel
5组成、分类、型号及端口编码规则5.1组成
5.1.1逻辑组成
智能OCC的逻辑组成如图1所示。智能OCC
电子标签
5.1.2物理组成
智能OCC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箱体。
受电模块
接收质量限
光缆分纤箱
光分配网络
不合格质量水平
智能管理
图1智能OCC逻辑组成示意
智能ODN
管理系统
2)组配单元。组配单元可由智能配线模块与光纤熔接模块和/或智能熔配模块、光缆引入模块、智2
HiiKAoNiKAca
能光纤连接器、光纤存储模块、智能分光模块(可选)组成。3)控制单元。包含管理模块和通信模块。4)受电模块。
5.2分类
般情况下,智能OCC可按以下方式分类:-按箱体材料分类,可分为塑料箱体和金属箱体。按开门方式分类,可分为单开门、双开门、前后单开门、前后双开门。分类代号如表1所示。
表1分类代号
箱体材料
开门方式
5.3型号
非金属箱体
金属箱体
单开门
双开门
前后单开门
前后双开门
YD/T2795.2-2016
智能OCC的型号由专业代号(智能ODN设施及光通信设备)、主称代号(交接箱)、分类代号(箱体材料、开门方式)、规格(例如芯数)组成。如图2所示。Z-GXF
开门方式
箱体材料
交接箱
光通信设备
智能ODN设施
图2型号的组成
示例:规格为576芯,前后单开门的金属箱体智能光缆交接箱标记为Z-GXF-J一QD一576。5.4端口编码规则
端口编码宜用数字命名。同一功能区域,当端口模块为竖向排列时,同一个业务板/盘内从上往下编号,不同业务板/盘间从左到右编号,依次递增:横向排列时,同一业务板/盘内从左到右编号。不同业务板/盘间从上到下编号,依次递增。6要求
6.1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A型:-40℃~+60℃
TiiKAoNiKAca
YD/T2795.2-2016
—B型:-25℃~+55℃。
相对湿度:≤95%(+40℃):
6.2外观与结构
智能OCC的外观及结构应符合YD/T988中的外观及结构要求。智能OCC的组配单元与OCC的相应部件在结构上应具备兼容性和互换性。智能控制模块结构尺寸宜与智能配线模块尺寸兼容。
6.3材料要求
智能OCC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非金属箱体应采用的SMC材料或者采用更好的耐侯性材料。SMC材料应符合GB/T15568-2008的要求:
b)金属箱体应采用牌号为冷轧钢板Q235-A或更好的金属材料:c)非金属材料应阻燃。
6.4接口要求
智能OCC应支持智能管理终端通过RJ45接口为智能OCC供电和与智能OCC通信(即I2接口)。电源接口与管理接口在物理上应采用同一接口。供电方式宜采用非实时性,只有当需要对光缆交接箱进行安装、管理、操作或维护时才对光缆交接箱进行供电,其他时间可保持无电状态。6.5功能要求
6.5.1基本功能
智能OCC的基本功能应满足YD/T988中的功能要求。6.5.2智能化功能
6.5.2.1智能化功能实现
智能OCC的智能化功能和智能化性能应在智能管理终端供电情况下进行。6.5.2.2电子标签读写功能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电子标签载体插头插入智能OCC的光纤适配器端口时,其端口应支持读取插入的电子标签信息的功能。在受控状态下,智能OCC应支持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功能。6.5.2.3端口管理功能
智能OCC管理的智能端口应支持如下功能:a)端口状态的监视,端口状态指光纤插入或拔出适配器端口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该状态变化信息应作为告警或事件上报给智能ODN管理系统或智能管理终端:b)端口指引,指在端口定位时,能给出正确的指引信息,智能OCC可采用指示灯等方式实现端口指引:
c)端口读取插入的电子标签载体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并生成端口与电子标签的关联关系;d)响应端口信息(端口状态)采集请求:e)光纤跳接错误指示,指电子标签载体插头异常插拔等。智能OCC的端口指示灯至少应支持表2中的几种状态。端口指示灯的示例如附录A所示。4
TiiKAoNiKAca
慢闪(≥1秒/次)
快闪(≤0.5秒/次)
表2端口指示灯的状态、含义及优先级含义
端口无现场操作、无告警
端口等待现场操作
端口定位指示
端口告警指示
优先级
YD/T2795.2-2016
包含但不限于:奠
端口操作完毕等
现场操作指引
指示正确端口、在线本端端口、对端端口等指示错误插入、错误拔出、出现故障等智能OCC的业务板/盘(智能配线模块、智能熔配模块等)指示灯至少应支持表3中的几种状态。表3业务板/盘指示灯的状态及含义状态
业务板/盘无操作
业务板/盘有操作,包括端口指示灯的常亮和慢闪含义业务板/盘有告警
6.5.2.4资源信息采集功能
智能OCC应支持响应智能管理终端的资源采集请求,自动采集如箱体、业务板/盘、端口等状态信息及电子标签信息。
6.5.2.5告警管理功能
智能OCC应支持告警(端口跳纤异常插拔告警、业务板/盘异常插拔告警)的管理,并上报给智能管理终端。
智能OCC管理的告警至少应包括如下几种类型:a)电子标签载体插头异常拔出告警,指电子标签载体插头从端口异常拔出时产生的告警:b)电子标签载体插头异常插入告警,指电子标签载体插头异常插入到端口时产生的告:c)业务板/盘异常拔出告警,指业务板/盘从架体或子框上异常拔出时产生的告警:d)业务板/盘异常插入告警,指业务板/盘异常插入到架体或子框上时产生的告警;e)升级失败告警,指软件升级失败时产生的告警。6.5.2.6软件升级功能
智能OCC应支持通过智能管理终端进行软件升级以及软件升级回滚。6.5.2.7现场操作指引功能
智能OCC在智能管理终端配合下应支持单一现场操作指引及批量现场操作指引功能,智能OCC现场操作指智能跳纤、智能尾纤或尾纤型智能光分路器尾纤的箱内跳接。智能OCC能以明确的端口指示灯指引方式给出需要进行光纤跳接的端口,引导光纤跳接现场操作。6.5.2.8巡检功能
智能OCC在智能ODN管理系统和智能管理终端配合下应支持按指定时间、指定区域等策略进行巡检功能。巡检指在智能ODN网络维护过程中,采集智能OCC的资源信息,和智能ODN管理系统记录的资源信息进行比对校验,实现资源数据的校准。6.5.2.9通信管理功能
智能OCC应支持与智能管理终端的通信,通过智能管理终端实现对智能OCC的管理。6.5.2.10资源存储功能
智能OCC应支持端口业务光路信息,局向端口信息,跳纤对端端口信息的存储5
HiiKAoNiKAca
YD/T2795.2-2016
6.5.3可更换性要求
智能OCC应满足电子标签及智能部件(控制单元,组配单元的电路部分、受电模块等)可光路在线更换,以及光纤适配器可更换的功能。6.6性能要求
6.6.1光学技术指标
智能OCC的光学技术指标应符合YD/T988中的光学性能要求。6.6.2智能化性能
6.6.2.1资源信息采集时间
智能OCC在满额配置情况下。智能管理终端下发设备状态整机资源信息收集命令,到资源收集结束的时间应不大于30s时间(不含通信建立时间)。6.6.2.2端口状态变化响应时间
端口状态变化响应时间不超过2s。6.6.2.3告警信息上报时间
对于端口异常插拔告警和业务板/盘异常插拔告警,智能OCC上报至智能管理终端时间不大于2s。6.6.2.4端口读取成功率
采用智能管理终端对所有端口进行读取操作时,端口读取成功率应不低于99.999%。6.6.2.5功耗要求
智能OCC在典型配置下,功耗P分为三个功耗等级,各级功耗要求如表4所示。表4功耗等级要求
288芯
576芯
1152芯
级能耗要求
P≤2W
P≤3W
P≤5W
Ⅱ级能耗要求
P≤3W
P≤4W
P≤7W
Ⅲ级能耗要求
P≤6W
P≤8w
P≤12W
能耗等级判定时,要求资源采集速率同时满足本部分6.6.2.1的要求:要求功耗为工作功耗,即智能控制模块工作、业务板/盘工作时的功耗:若同时满足多个能级要求,应判定为高级别能耗(例如,既满足I级能耗也满足Ⅱ级能耗要求,则判定为I级能耗)
容量不在表中所列芯数的智能OCC应采用最接近大容量的相应要求6.6.3环境性能
智能OCC的环境性能应满足表5的要求。6.6.4高压防护与接地性能
智能OCC的高压防护应符合YD/T988中高压防护性能要求:智能OCC的控制单元的接地端子应采用不小于6mm2的连接线连接到智能OCC保护地。智能OCC保护地在箱体内应与光缆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独立。6.6.5燃烧性能
设备主要为非金属材料结构件(含非金属部件:如智能配线模块与光纤熔接模块和/或智能熔配模块、光缆引入模块、智能光纤连接器、光纤存储模块)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T5169.5-2008中第11章的要求。6.6.6机械物理性能
智能OCC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YD/T988中机械物理性能要求。6
HiiKAoNiKAca
6.6.7密封性能
智能OCC的密封性能应符合YD/T988标准中密封性能要求。6.7电磁兼容性能
6.7.1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
YD/T2795.2-2016
对电磁兼容性能有要求时,智能OCC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见本部分7.6.1。智能OCC在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中,功能或性能可暂时丧失或降低,但在骚扰停止后能自行恢复,不需要人为干预。bzxz.net
6.7.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对电磁兼容性能有要求时,智能OCC在进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后功能或性能不应丧失或降低。智能OCC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见本部分7.6.2。6.7.3无线电辐射抗扰度要求
对电磁兼容性能有要求时,智能OCC在进行无线电辐射骚扰测试中应满足表7中准峰值限值的要求。智能OCC的无线电辐射抗扰度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见本部分7.6.3。表5智能OCC的环境性能要求
试验名称
低温冷启动
试验条件
极限温度:A型:-40℃:
B型:-25C:
持续时间:2h
试样要求:按表9中低温要求
极限温度:A型:一40℃;
B型:-25℃;
持续时间:2h
试样要求:按表9中低温启动要求极限温度:A型:+60℃;
B型:+55℃:
持续时间:2h
试样要求:按表9中高温要求
试验类型:交变湿热
温度:+40℃,
持续时间:144h
试样要求:按表9中湿热要求
频率范围:10Hz~55Hz:
扫频要求:扫频的速率应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其容差为土10%
振幅:0.75mm单振幅;
每一方向持续时间:垂直和水平轴向分别为30min/轴
试样要求:按表9中振动要求
试验溶液:氯化钠盐水:
溶液浓度:5%+1%(质量比):
溶液PH值:6.7~7.2:
试验温度:(35°C±2°C):
持续时间:48h。
试样要求:按表9中盐雾要求
试验中项目
性能要求
试验后项目
一能进行正常的亮灯和灭灯操作:一资源信息采集功能应符合本
部分6.5.2.3的要求
一能通电后启动
能进行正常的亮灯和灭灯操作:资源信息采集功能应符合本
部分6.5.2.3的要求
一外观与结构应符合本部分62的要求:一光学性能应符合6.6.1的要求。一高压防护性能应符合6.6.4的要求无
能进行正常的亮灯和灭灯操
资源信息采集功能应符合本
部分6.5.2.3的要求
能通电后启动:
一能进行正常的亮灯和灭灯操作;资源信息采集功能应符合本
部分6.5.2.3的要求
一外观与结构应符合本部分62的要求:光学性能应符合6.6.1的要求。
高压防护性能应符合6.6.4的要求外观与结构应符合本部分6.2的要求;光学性能应符合6.6.1的要求。
高压防护性能应符合6.6.4的要求能进行正常的亮灯和灭灯操作:资源信息采集功能应符合本部分6.5.2.4的要求:
-外观与结构应符合本部分6.2的要求:光学性能应符合6.6.1的要求。
YD/T2795.2-2016
6.8限用物质含量
对限用物质含量有要求时,智能OCC的组成材料应符合GB/T26572-2011的要求。7试验方法
7.1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75%,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
7.2测试配置
智能OCC的测试参考配置如图3所示。智能ODN管理系统
智能管理终端
智能occ
电子标签载体
7.3外观及结构检查
电子标签载体
图3智能OCC测试参考配重
外观及结构检查按YD/T988中外观与结构检查的规定进行。7.4功能检查
7.4.1基本功能检查
基本功能检查按YD/T988中功能检查的规定进行。7.4.2智能化功能检查
7.4.2.1智能化功能实现
通过目测和手工操作,检查智能OCC与智能管理终端连接可靠。7.4.2.2电子标签读写功能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智能OCC的电子标签读写功能测试:a)试验条件
1)智能OCC已处于管理状态:
2)电子标签集成到电子标签载体上。b)试验程序
电子标签载体
YD/T2795.2-2016
1)将电子标签载体插入智能配线模块或智能熔配模块上的端口,在受控状态下,通过智能ODN管理终端对电子标签写入信息:
2)通过智能管理终端读取电子标签信息。c)合格判据
1)步骤1)中,对电子标签的写操作成功:2)步骤2)中,智能管理终端能够正确读取电子标签ID信息,并且和写入的标签信息保持一致,7.4.2.3端口管理功能
7.4.2.3.1端口状态监视功能测试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智能OCC的端口状态监视功能测试。a)试验条件
1)智能OCC已处于管理状态:
2)智能OCC满配(配置足够业务板/盘和电子标签):3)智能管理终端进入可以接收告警的模式中。b)试验程序
1)从智能OCC中,选择一条已插入端口正常使用的智能跳纤;2)将该智能跳纤从智能OCC端口中拔出,观察智能管理终端上是否显示有跳纤丢失告警,观察端口指示灯的变化情况:
3)将拔出的智能跳纤重新插入,观察智能管理终端上是否显示有告警清除,观察端口指示灯的变化情况:
4)从智能OCC中,选择一个空闲端口,插入一条带有电子标签信息的智能跳纤,观察智能管理终端上是否显示有跳纤插入告警,观察端口指示灯的变化情况:5)拔出智能跳纤,观察智能管理终端上是否显示有告警清除,观察端口指示灯的变化情况。c)合格判据
1)步骤2)中,在智能管理终端上显示电子标签插头异常拨出告警,端口指示灯有错误提示:2)步骤3)中,在智能管理终端上显示跳纤丢失告警消失,端口指示灯有正常恢复提示:3)步骤4)中,在智能管理终端上显示异常插入告警,端口指示灯有错误提示:4)步骤5)中,在智能管理终端上显示跳纤插入告奢消失,端口指示灯有正常恢复提示5)端口指示灯变化时间和告警上报时间取10次平均值,符合本部分6.6.2.2和6.6.2.3的要求。7.4.2.3.2端口指引功能测试
按照本部分中7.4.2.7进行测试。7.4.2.3.3端口读取电子标签功能测试按照本部分中7.4.2.2节进行测试。7.4.2.3.4端口信息采集功能测试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智能OCC的端口信息采集功能测试。a)试验条件
1)智能OCC已处于管理状态:
2)智能OCC满配(配置足够业务板/盘和电子标签)。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